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临门(若珂)-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病体初愈,一番激烈追赶,脚软得支撑不住身体,靠在墙边只是喘气。
赵嬷嬷道:“你病了,没人接替你的活计,我让小闲接替你几日,现在你回来,接着干你原来的活吧。”
孙大娘大喜,道了谢,转头朝小闲不屑地“哼”了一声。
陈氏坐在食案侧边,叶标坐在食案正中,拿勺子舀了一勺粥,放进嘴里,随即皱了皱眉,道:“没有中午的好吃。”
不一样吗?陈氏吃了一口,是不同,没有这两天的粥香,跟以前的味道一样。这是,孙氏熬的吧?
赵嬷嬷感觉到陈氏的不解,解释道:“孙氏病好了,还是由她熬粥。”
咣当一声,叶标把勺子扔了,嘟嘴道:“我不要。”
陈氏道:“好好儿的,怎么换了人?把十郎当成什么了。”
赵嬷嬷含笑恭顺应是。
孙大娘又病了,气的,晚上也没吃。
借着夜色掩映,腊肉放轻脚步来到孙大娘的房间。烛光下,见她脸色潮红,一摸额头,不烫啊。
孙大娘拍开腊肉的手,道:“我没病。”
没病?没病怎么让请大夫?腊肉讶异。
孙大娘披被坐起来,恨声道:“在粥里放一指甲大小的茴香,十郎君因此吃得香,我才得以保了五年的安稳。不知那小蹄子放什么,怎样迷惑十郎君的,让他对我辛辛苦苦熬的粥那么嫌弃。”
说到最后,眼眶一红,眼泪就下来了。
原来你在粥里放茴香,那么肯下本钱,难怪十郎除了你,谁熬的粥也不吃。腊肉恍然,嘴里却道:“你还不知道呢,小蹄子可是大有来头的。府里没了梅姨娘这一号人,多少丫鬟发卖的发卖,死的死,就她毫发无损,还能进我们这院子。”
“什么来头?”孙大娘瞪大眼问。
真有什么大来头,早就进夫人房里侍候了吧。
腊肉也瞪眼,道:“我怎么知道?”
这话就谈不下去了。跟这些人说话真没劲。孙大娘别过脸去。
腊肉道:“我们都是手里有活的,本来这一辈子衣食也就无忧了,安安心心在卢国公府养老就是了。这不是来了这么一个厉害人物嘛,我们要不抱团取暖,更没有好日子过。”
腊肉一向与赵嬷嬷不亲近,这是拉帮结派对付她吧?孙大娘警惕地道:“姓赵的根基可深得很,夫人还时小娘子时就吃她做的菜,现在她虽不下厨,每餐只有她试过了,夫人才会下筷。”
这样深受夫人信任的人,怎么可能撼得动。
腊肉诡异的笑了笑,道:“我可没说要动姓赵的,只是怀疑小蹄子是姓赵的安插在厨房里,伺机对付我们呢。”
孙大娘沉思半晌,道:“她要对付我们,有的是手段,哪里用得着这些。”
凭夫人对她的信任,撤换几个看不顺眼的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府里真正说话的人可是夫人。
腊肉换了个舒服些的坐姿,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可是府里的家生子儿,父母亲戚故旧全在府上做事。她纵然得夫人信任,却也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孙大娘便不言语了。腊肉是府里的家生子儿,她可是八年前进的府,先在大厨房被呼来喝去三年,才靠一锅粥进了这个院子,成了一个有脸面的人。
另一间屋子,小闲与赵嬷嬷相对而坐,赵嬷嬷道:“可别想着偷懒。你虽有些小聪明,到底年纪小,还差得远呢。”
小闲拈了一块果脯往嘴里送,在厨房做事就是好,从来不缺零食。
“嬷嬷有什么压箱底货,不如教了我吧。”
赵嬷嬷看她,道:“没一点正形。你要学我的手艺,可有想到后果?”
小闲嘻嘻笑,道:“我给嬷嬷养老送终。”
赵嬷嬷有三十多了吧?就这年纪搁现代也是剩女,何况是这个早婚的时代,别人到她这年龄,早就当婆婆了。只是不知她为什么不成亲,难道是夫人舍不得她,不放她出府吗?
其实真要是特别信任的,也可以指给府里得力的小厮,成亲后在内院做个管事,呃,她现在就是管事。
赵嬷嬷盯着小闲的眼睛看,一直看。小闲并没有退缩,就那么迎视着她。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风呼呼刮过。
“在府里活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嬷嬷开口,声音低沉,道:“我十岁进的府,不是卢国公府,是魏国公府。后来侍候十八娘子,一直跟十八娘子到了卢国公府,每一步看着顺遂,其实很不容易。”
忆当年,魏国公府只有这位十八娘子是嫡出,长辈寄予的厚望,姐妹们各怀机心的妒忌,内宅那些事,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
小闲这才知道陈氏原来出身当朝第一勋贵魏国公府,难怪一进门便是当家大妇,难怪这些年怎么折腾,手里人命无数,大家都当没瞧见。
“卢国公爷是个不着调的,畏夫人如虎,夫人一个女流之辈,什么都得靠自己,着实不容易。我们做下人的,更是得步步小心。”
不小心的下场,梅氏已是活生生的例子。小闲用力点头。
赵嬷嬷突然笑了笑,道:“你许多次想问旧主子发卖去哪了吧?”
小闲确实想问梅氏的下落,只要知道她还活着,也就可以放心了,只是梅氏的事实在犯了男人的大忌,给国公爷戴绿帽,亏她够胆做。
赵嬷嬷道:“她跟盈掬在一起。”
小闲觉得很冷,冬天真的来了么?
……………………
书评区只有广告,感觉一直是珂珂在单机,好希望能看到书友们的评论啊。
☆、第11章 陈氏的情史
第一场雪无声无息地来了。
小闲前世是南方人,没见过雪,一早起来见院子里一层白,天又灰蒙蒙的,不由跺脚道:“怎么不白天下雪呢。”
“要不,你跟老天商量一下?”旁边一个带笑的声音道,一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在雪地里显得特别亮。
这是同在厨房干活的丫鬟素心,小闲一向觉得她没穿去现代当狗仔队实在浪费人才,府里的大事小情没有她不知道,没有她不敢传的。
侍候完了早饭,小闲抢着帮粗使仆妇们扫雪,没抡两下扫把,先堆了一个雪人。粗使仆妇们劝道:“姑奶奶,你就别添乱了,等会儿秀王妃要来,地要没扫完,我们有没命活么?”
秀王妃?王妃!那是珍稀动物啊。小闲被粗使仆妇们劝走,径直去找狗仔队代言人素心童鞋。
“秀王妃么?”每当有人专心求教,有显示八卦党优势的机会,素心都不会错过,在榻上坐了,盘起了腿,尽量像个闺秀的样子,双手放在腿上,面带笑容,声音轻柔,道:“是夫人未出阁前的闺蜜,后来两人同时喜欢上秀王了。秀王挑中了现在的秀王妃,夫人一气之下,赶在秀王大婚之前嫁了国公爷。两人好几年没来往,不知怎么的,这两年又开始走动起来了。”
小闲汗,情敌上门,陈氏一定会做到最好,以显示自己嫁得好。只是叶德**之名传遍京城,陈氏这么做,没有掩耳盗铃之嫌么?
两人说话的功夫,一行人簇拥一个美妇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穿过庑廊,陈氏迎了出来,和美妇把臂进了暖阁。离得远,听不见两人说些什么。
素心虚指满头珠翠的小姑娘,道:“瞧见没,那是秀王妃的嫡长女,丽蓉郡主。”
秀王是当今皇帝的胞弟,身为亲王,女儿自然诰封郡主。
“小闲还不快去。”一个丫鬟在门外喊道:“嬷嬷找你。”
赵嬷嬷亲自下厨做点心,是最高的礼遇了。自从上次谈话后,午后休息的一个时辰里,赵嬷嬷一直趁厨房没人,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小闲。这会儿叫小闲过去,是想让她学做几种点心。
小闲只看一遍就会了,不用她教第二遍。
四样精美的点心,由赵嬷嬷呈了上去,小闲回到和素心说闲话的耳房。素心却不在,院子里传来孩子的嬉笑声。
丽蓉郡主和一个年岁差不多的女孩子互相掷雪球,两人笑得欢畅,身边的丫鬟婆子一脸无可奈何,只是小声地劝。
叶馨族中女子排行第四,丫鬟们都以四娘子相称,她是陈氏的亲生女儿,叶启的妹妹。
小闲远远见过她几次,每次她都是抬头抬胸,双眼望天,有一次小闲几乎以为她要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下来了,为她捏了一把汗。
叶馨团了一团雪,准准掷中丽蓉的脸,丽蓉一怔,随即哇的一声哭了,丫鬟要上来擦脸,她扭头跑进屋去了。
叶馨“哼”了一声,不知说了句什么,双手倒背在背后,随后进屋。
不知大人们怎样调停,赵嬷嬷很快回厨房,做了一碗面片儿汤。
面片儿汤是平民百姓家中的吃食,类似今天东北的猫耳朵,小闲在梅氏的院子里吃这个吃得快吐了,天天盼着能改善生活。
看出小闲的诧异,赵嬷嬷道:“丽蓉郡主最爱吃府里做的面片儿汤,刚才玩了雪,这不,饿了。”
堂堂郡主喜欢这个?
小闲凑近闻了闻,很香,跟以前吃到的寡淡完全不同。
“她最爱吃嬷嬷做的吧?”小闲恍然。
赵嬷嬷笑了笑,道:“也没什么特别,除了放羊肉和茱萸,就是火候刚刚好。”
小闲表示理解,羊肉面有人做得美味,有人做得难吃。厨房里的羊肉煮的时候,可是加了松棒的,放这东西煮出来的羊肉汤,特别鲜。
一碗面片儿汤呈上去,丽蓉倒是安抚住了,叶馨不干了,哭闹着也要吃,于是赵嬷嬷又回来做了一碗。
晚上,赵嬷嬷让小闲温了一壶酒,两人对坐慢饮。
风把廊下的灯笼吹得直摇晃,烛光摇曳,照在一个身披披风,兜帽遮住面容的人身上,影子拉得老长。
“怎样?”门被推开,涌进的风让腊肉打个寒战。
孙大娘拿下兜帽,摇了摇头,道:“外面可真冷。”
谁让你说这个了。
在榻上坐下,喝了盏热水暖和后,孙大娘才道:“我没机会进屋。”
腊肉愕然。王氏不过是一个小妾,地位可不比她们这些下人高多少,怎么就拿腔作势起来了?这是平时那个和善的王氏吗?
孙大娘又道:“我们再想别的法子吧。”
与赵嬷嬷作对,府里又有什么好的人选?娘子们还小呢。
腊肉突然眼前一亮,附在孙大娘耳边说了一通话。
孙大娘想了想,摇头,道:“让夫人知道,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那就不要让夫人知道。”腊肉一脸决然之色。
孙大娘双手连摇,只是道:“这事,你自己去吧。”
可别躲在背后指手划脚,有胆子,你自己出面啊。
腊肉一咬牙,道:“我来就我来,怕什么。”
要是暗地里做的那些事让赵嬷嬷知道,同样会死得很难看。
两人又细细计议了,孙大娘才披上披风开门出来,一踏出门,惊道:“又下雪了。”
吃了两盏酒的小闲隔着穿纸,看着外面好象有像柳絮一样的东西,开门出来一看,欢喜道:“又下雪了,我找素心去。”
赵嬷嬷把自己的手套递给她,道:“别冻着。”
小闲递回来,道:“不用。”
素心屋子里没有火龙,靠着消息灵通,好不容易弄了一点好炭,这会儿坐在炭盆子边做些针线。天气冷了,做件马甲,凑和着穿。
“什么?赏雪?这黑窟咙咚的赏什么雪?”素心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下雪天不躲在屋里,跑外面挨冻,这是疯了吧。
小闲好说歹说,素心就是不答应。无奈,小闲只好一人带了伞,慢慢走向屋后,那儿有一片空地,种了几株**花。
庑廊里空无一人,小闲走了几步,转过一个弯,突然脚步声加重。她试着放松脚步,不,她的脚还没落地呢,脚步声依然响起。
小闲猛然转身,昏暗中,后面一人,头脸罩在斗蓬中,一步步走来。
小闲惊得张大了口,一时喊不出声。
倒是那人觉得异常,一抬头,瞧见一个小丫鬟吃惊地瞪他,便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声音清朗,语气温和,不像异界生物。小闲才放下心,伸长脑袋仔细打量。
那人见小闲看他,把兜帽拿了下来,露出一张俊朗的脸,十三四岁的样子。
这人,小闲第二次见。第一次在甬道撞了他的小厮,这是第二次面对面遇上,但在这之前,却无数次远远见他来向陈氏请安。
以前不知他是谁,现在却知此人乃是卢国公府的嫡长子,三郎叶启。
☆、第12章 风雪夜
昨晚上下了入冬第一场雪,又恰逢文秀馆休学,几个纨绔嚷嚷着去曲江池赏雪。其实曲江池水还没结冰,一整天都没下雪,不过是行酒令胡乱喝酒罢了。
这一来二去的,回府晚了,晨昏定省也晚了,刚才来的时候,挨了母亲几句训。
风吹在脸上,酒意上头,前面的小丫鬟有些看不真切,只有那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在雪夜中看来,漆黑明亮。
“你在这里做什么?”叶启又问了一句。
小闲反问:“你来这里做什么?”
该不是和院子里哪位漂亮丫鬟勾搭成奸吧?要真是这样,被她撞破好事,会不会杀人灭口啊?小闲突然想跑。
叶启修长的手指向前一指,道:“后院有一个角门儿,我回院子近些。”
“这样啊?”小闲还真不知道后院有一个角门儿。
叶启的目光无意中瞥见小闲手里的伞,道:“拿来。”
小闲双手奉上,道:“要不要去把你的小厮叫来?”
叶启摇头,接过伞,走了几步。不知是前面太黑,还是那儿有台阶,小闲看着他直直摔了下去,伞压在身下。
小闲奋力扶他起来,闻到他身上有淡淡的酒味儿,见他虽强自站定,一抬腿却脚步踉跄,于是又好气又好笑道:“你且等会儿,我去取灯笼来。”
叶启道:“不用,我走熟了的。”
小闲嗔道:“再摔破了相,可怎么去上学?”
叶启好象认真考虑了一下,同意了,点头道:“倒也是。”
小闲折回来问赵嬷嬷要灯笼,赵嬷嬷倒没问什么,赏雪可不是得有灯笼才看得清么。
回来时叶启靠墙站着,斗蓬被风吹得扬起来。
他脸色潮红,果然喝醉了。卢国公府家教可真严,这样了还来请安。
小闲提了灯笼照着前面的路,时不时提醒:“小心,拐弯了。”或者是:“前面有一级台阶。”
绕出庑廊,风夹着雪刮在脸上,生疼。
叶启打开伞,罩在自己头顶,小闲只好自认倒霉,任由风灌进衣领,雪落在头上身上,又湿又冷。这时才知,赏雪并不是时时都那么有诗意。
后院东南角靠墙好大一丛竹,竹后一个角门儿。
叶启敲了两下,角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个弯着腰的仆妇恭声道:“三郎君要回去了?”
叶启“嗯”了一声,径直出了角门,走了两步,回头道:“跟上啊。”
小闲在角门边站住了,院门早就落锁,仆妇哪里会给她这个小丫鬟留门?没的风雪夜露天冻一夜,不冻死才怪。
“灯笼你自己拿着吧。”小闲坚决道。
叶启大概没遇到这样的丫鬟,一时反应不过来,仆妇已骂道:“小蹄子怎么跟三郎君说话?这就回了夫人,活活杖毙了事。”
小闲翻白眼,把灯笼递给仆妇,道:“你送三郎君回去吧。”
仆妇大喜,伸手接过灯笼。
叶启大概理出头绪,对仆妇道:“你给她留门儿。”
仆妇应了声是,悻悻把灯笼还给小闲。
小闲无奈,只好跨出门去。
好在叶启住的院子距离陈氏的正房不太远,抄近道一柱香也就到了。
门已关了,叶启道:“拍门。”
敲了一下,门便开了,显然门后有人守着。
几个丫鬟涌出来,一人道:“怎么喝这么多?”簇拥着叶启进去了。
门很快关上,剩下小闲站在门口欲哭无泪:“你好歹把雨伞还我呀。”
仆妇果然守在那儿,见小闲回来,陪笑开了门,道:“姑娘看着眼生,是哪处的执事?”
这么一会儿功夫,她才回过味儿来,要不是夫人屋里的,哪敢对三郎君如此粗声大气的说话。守着这角门儿没别的好处,三郎四郎进出时不时打赏,一个月下来捞不少好处,要是到别处当差,可没这般好处。
小闲浑身上下湿透,冷得牙关格格作响,勉强扯了下嘴角,算是笑了一下,道:“天色不早,你也歇了吧。”
她没回答,仆妇更以为自己猜对了,恭恭敬敬送小闲进角门,讨好地道:“若是姑娘以后需要留门儿,着人来说一声就成。”
小闲含糊应了一声,巴不得快点回房。
换下湿衣裳,又喝两大碗姜汤,睡到后半夜,只觉得脑袋沉重,情知是感冒了,不免发誓:“以后再不去赏什么雪了。”
孙大娘得知小闲病了,赵嬷嬷已回了夫人,着人去请大夫,便冷笑一声,借口去和腊肉对帐:“最近送来的白菜数量好象不大对。”
陈氏对一早来侍候的王氏道:“这些下人三天两头的生病,真是让人头疼。”
王氏谄笑道:“这么一大家子,还是夫人管理有方,要不然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呢。”
这话陈氏爱听,坐直了腰,道:“我当闺女时也是娇生惯养的,一到这个家,偏生离了我就不成,天天放下簸箕又拿起扫帚,没个安生时候。”
多少人想要掌这个家,还不是你牢牢把着不放。王氏腹诽,道:“我就常说,幸得有夫人主持中馈,我们才能过安生日子。”
说话间,叶启几兄弟前后脚过来请安,叶标听说熬粥的丫鬟病了,嘴撅得老高,道:“我不许她生病,娘亲快让她好起来。”
陈氏安抚道:“你先前不是一直吃孙氏熬的粥吗?娘亲让人去传她替两天也就是了。”
叶标在陈氏怀里扭着身子道:“我不嘛,先前那个熬的粥味道太浓了,不及后来这个熬的好。”
“好了好了,”陈氏道:“就替两天。”
王氏想起什么似的道:“前几天听说谁家也有仆妇熬的好粥。”她装做努力回想的样子,拍着额头道:“瞧我这记性,怎么就想不起来了呢。”
叶标大声道:“不要不要不要!”
一个个拿他当小孩子糊弄,当他不知道吗?
叶启回房后喝了醒酒汤,倒下就睡,早上醒来,只记得昨夜有人提了灯笼跟着,是谁,长什么样却想不起了,只有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一直留在脑海里。
他并没有把厨房里病倒的丫鬟与自己联系起来,见叶标吵闹不休,向他招了招手,道:“哥哥那里有上好的鹿肉,要不,我们烤鹿肉吃?”
叶标嘟着嘴,很不乐意地扭了两下屁股。
叶邵笑道:“粥有什么好吃呢,寡淡无味,鹿肉烤得金黄金黄的,可是香飘三里哦。”
叶标赌气道:“我要熬粥的丫鬟烤。”
一句话把屋里的人都逗笑了。
王氏笑道:“那丫鬟只会熬粥,别的可不会。”
叶标道:“让她现学去。”
“好好好,让她学去。”陈氏哄着,让叶标在身前坐好,道:“三郎今天不用进学吗?”
叶启回道:“昨天喝了酒,估摸着今天上不了学,都着人向先生告假了。”
儿子一向过目不忘,一天不上学也没什么,不过,该问的还是得问。陈氏道:“三皇子也告假?”
叶启回道:“是。”
陈氏便不言语了。
……………………
新书成绩好差,哭死偶了,求亲们支持~
☆、第13章 病了
似乎在家,妈妈叨唠快点找个男朋友,一转眼却看到盈掬吐着舌头躺在地上。小闲惊醒,窗纸上透出青白的光。
“你真的病了吗?”门口一个男童声音道。
等了一会儿,听不到回答,男童推开虚掩的门进来,隔着帘子看躺在被里的小闲:“你真的病了吗?”
小闲转头,床前一个八九岁的小厮,一副精明相,却是不认识。
小厮对上小闲呆滞的双眼,自言自语:“真的病了。”
小厮跑出去,门没关上,风灌进来,室内冷了许多,小闲想起身,却浑身酸软无力。
好在这时,赵嬷嬷来了,放下手里的托盘,道:“起来吃饭,大夫很快就来。”
“嬷嬷把门关上。”小闲只觉得声音干涩难听,好象不是自己的。
赵嬷嬷这才发现炭盆子被风吹熄了,骂道:“哪个下作的,故意开了门?”
小闲简单明了把刚才来了小厮的事说了,说了一句话,嗓子更是冒火,便指了指几上的水壶。
赵嬷嬷一摸,早冷了,只得喊一个小丫鬟重新烧了水来,道:“平时你不是跟素心要好么?怎么没见她?”
小闲苦笑,她不过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丫鬟,素心跟她交好,哪里及得上对风寒的恐惧?怎么可能不管不顾地照顾她?
赵嬷嬷也发现自己太天真了,摇头笑了笑,扶小闲起来吃粥。
大夫诊了脉,小厮取了药来,赵嬷嬷唤了小丫鬟来煎药,自己坐在小闲床前,煎了茶喝。
屋里又是药味,又是难闻的茶味,熏得小闲受不了,便道:“夫人那儿还得有人服侍呢,嬷嬷快去吧。”
赵嬷嬷美美啜了一口煎茶,慢条斯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