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临门(若珂)-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袖袖翻了个白眼儿,甩开她的手,弹了弹被她碰过的衣袖,傲慢地道:“与你何干?”
  再怎么说,小闲姐姐也不会与这些平头百姓来往的吧?
  中年妇人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还是三十几岁的妇人道:“你这丫鬟怎么说话的?杜三娘好心问你,你不好好回话,是什么道理?”
  柳家的大郎柳询见了她们这些街坊,还一副笑脸呢,不过是一个丫鬟,神气什么?
  袖袖又翻了个白眼,掉头进府去了。
  气得那妇人破口大骂:“你个有娘生没娘养的小蹄子,柳家后院没个主事的人,才会买了这个小蹄子来。”

  ☆、第147章 街坊

  妇人的骂声引来更多人围观。小门小户的人家,自然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女子也要做些活计赔补家用。
  所以,堵在巷口的,不仅有年龄不等的妇人女子,更有那起闲汉,也跟着起哄。
  隔着一进院落,妇人的骂声小闲也听得清清楚楚。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古训,你不知道吗?”小闲说了袖袖两句,带了青柳往外走。
  钱大娘这才回过神来,道:“花九娘有口无心,小娘子不要见怪。”
  若是让这位大有来头的小娘子记恨上,只怕花九娘一家有灭门之祸。钱大娘莫名地感到恐惧,急急为花九娘说情。
  小闲道:“街坊邻居,自应一团和气才是。我们初来乍到,我年纪又小,身边的丫鬟不懂事,还请大娘周旋,让那位花九娘不要再骂了吧。”
  多少年没见人这么骂大街了,如果骂的不是袖袖,她实在不介意听上一听,围观一下的。
  几人来到府门口,哪里出得去,两个老仆也被人堵在门口。
  真个是人山人海,比庙会还热闹。
  青柳返身从后院耳房取来马鞭,分开人群,挤了出去,一鞭子抽在门前的黄土路上,只见尘土飞扬,路面上一条清晰的鞭痕,深入半尺,见者无不寒心。
  “我家娘子有话要说,闲杂人等到让开。”青柳板着小脸,冷凛的声音比咋暖还寒的天气更冷。
  脚步错乱间,你踩了我的脚背,我撞了你的腰,一时无数人嚎叫起来。
  但门前还是空出一大片地儿来。
  钱大娘胆战心惊,抢了出来,训斥花九娘道:“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人家,就这样泼辣起来。”
  花九娘却是死鸭子嘴硬,心里怕得要死,偏偏嘴上不肯服输,道:“柳家不过是获罪人家,他家的丫鬟就敢目无街坊。住在我们这一片儿的令狐御史,不要说他府里的姐姐们,就是令狐御史自己,不也是跟我们打成一片么?那可是见得着皇帝老爷的人物。”
  令氏狐御史住在东巷,离这儿三条巷弄。
  不管多大的官,都不会轻易得罪待坊邻居,这是有碍官声的事。若是在街坊邻居面前落个仗势欺人的口碑,传扬出去,以要升迁便难了。
  再者说,平头百姓在路上遇见当官的,哪个不是恭恭敬敬,笑脸相迎?不过是应一句吃饭了没,去哪儿之类的话。又可以和气生财,又可以搏个和睦乡邻的名声,哪个脑袋让驴踢了,会推了这样的好事?
  围观党中就有令狐御史的家丁,听花九娘提到他们家,不由把胸膛挺了挺,自觉很是荣耀。
  钱大娘急得额头冒汗,一把把花九娘扯到一边,在她耳边道:“你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家?那是郑国公府。郑国公府啊!”
  郑国公府!花九娘腿肚子打颤,道:“你可别吓我。”
  百姓们茶余饭后倒是常说点勋贵公卿府里的笑话儿消遣,大致相当于现代人八卦明星。拿人家当谈资是一回事,见着真人是另一回事。
  钱大娘急得跺脚,道:“我吓你做什么,我在她们家,听得真真的,那个老管家自报家门,说是郑国公府的。”
  这时,一个看热闹的闲汉大声笑道:“钱大娘,有什么笑话儿说来大家伙听听。这样和花九娘咬耳朵,可不是你的本/性。”
  钱大娘仗着上了年纪,每天坐在门前,东家长西家短的,以谈论别家的闲话混日子。街坊邻居若有什么事,定然瞒不过她。
  便有人附和,道:“对对对,说出来大家伙乐呵乐呵。”
  若是平时,钱大娘少不得端端架子,把听到的消息拿出来显摆显摆,搏个消息灵通的美名。此时却唬得脸无人色,道:“我哪里有什么新消息,时候不早了,你们各自家去吧。”
  闲汉笑道:“好没意思,难道只有花九娘听得,我们都听不得?”
  一群人越发起哄了。
  小闲看时候差不多了,走出来道:“这位是花九娘吧?我的丫鬟年小不懂事,我这里跟你赔个不是,你就别跟她一般见识了。”
  闲汉们起哄得正得劲儿,突然见一个眉眼弯弯,像天仙一样美貌的小姑娘含笑跟花九娘说话。那小姑娘仿佛一阵风便吹走了似的,他们不由自主把呼吸都放轻了。
  花九娘看看眼前的小姑娘,再看看身边掐了她一把的钱大娘,不敢置信道:“她是郑国公府的?”
  “正是。”胡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门边,坦然道:“这位是府里的十四娘子,暂时住在这里。还请街坊邻居们多多照应些儿。”
  不少人都瞪大了眼。
  一同出来的还有柳慎柳询父子。柳慎已知道乐氏认小闲当义女的事。想到自己一世清高,到最后却因为女儿的缘故与勋贵攀上了亲,不由十分沮丧。
  柳询却十分机灵,站到小闲身边,解释道:“是结的干亲。”
  妹妹可是父亲亲生的,跟那郑国公府,不过是认的干亲,做不得数。
  许多人望向小闲的目光中,有羡慕,也有好奇,更多的是膜拜。
  如果是郑国公府里亲生的娘子,人家胎投得好,自是没话说。可结的是干亲,自是这位小娘子长相做事十分惹人疼爱,郑国公府才会结了这门干亲。郑国公府那是什么人家,他们可是连人家的大门朝南开朝北开都不清楚。
  钱大娘在屋里本来就怀疑,只是不敢相信,此时得到证实,不免有些飘飘然。她的消息还是比别人灵通,早知道了那么一刻钟。
  花九娘又被钱大娘掐了两下,才省过神,结结巴巴道:“小娘子不用多礼。我……我……”
  认错的话到底说不出口。
  围观党们哄堂大笑,大笑声中,闲汉道:“花九娘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小闲向街坊邻居们行了个礼,带了青柳回后院。
  门口却依然热闹,议论了很久,说什么的都有。到了中午,有人回家吃完饭再兴致勃勃参加议论;有人干脆端了碗,边谈论边稀哩呼噜吃着面片儿汤,又填饱肚子,又凑了热闹,两不相误。
  说的,是柳家小娘子长那么美,难怪能成为郑国公府的娘子。
  大家已经一致认定,小闲能得郑国公府认为义女,肯定是因为长得漂亮的缘故。
  不少壮汉想起小闲柔柔弱弱的模样,便流口水,只是碍着婆娘就在身边,不敢露出别的心思。
  天色将晚时,人还没散去,却有一辆古朴厚重的马车缓缓驶来。
  有人眼尖,早就瞧见啦,猜测道:“不会又是郑国公府的人送东西来吧?”
  他们不识字,自然没注意到马车上的标识,就算注意到了,也不懂。
  马车在众目睽睽中停下,一个十四五岁长相清秀的小厮从车辕上下来,道:“请大娘让一让。”
  钱大娘就坐在柳家门口的台阶上。
  众人有的露出讶异的神色,道:“还真是郑国公府啊。”
  也有人露出了然地神色,道:“除了郑国公府,还有谁?”
  肯定是郑国公府啊,他早就猜到了的。
  来的是顺发,闻言只是笑了笑,推门进去了。
  柳家并没有门房,大门虚掩着。
  门口众人竖了耳朵听,一人道:“好象说的是什么国公府……”
  先前一人抢着道:“我早就说过是郑国公府啦,你还不信。”
  那人讪讪道:“我哪有不信。”
  他不过是听到了“国公”两个字,想显摆一下而已。
  小闲不过离开卢国公府一天,感觉倒像离开一年似的,见了顺发,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顺发道:“郎君好生想念你,安排好后便来瞧你。你不要急。”
  小闲嗔道:“我哪有急了?”
  把她当什么人了嘛。
  顺发便低着头笑,道:“是郎君急了。九娘子也急,听说你走,缠了郎君一整天,非要过来看你。”
  小闲吓了一跳,道:“可别。她还小呢,怎么能乱跑?”
  叶欢还小,怎么能随便出府?若是让陈氏知道叶启跟小闲还有来往,更是不得了。
  顺发道:“缺什么你就说,明儿我给你带来。”
  这儿他访查的时候来过几次,连屋角都查看过了,熟门熟路的。
  小闲把上午乐氏派人送两大车东西来的事说了,道:“跟郎君说,代我谢一声儿。”
  顺发感慨:“乐夫人人可真好。这是真当亲戚行走了。”
  怕不止当成亲戚。
  两人说了半天话,直到天色全黑下来,门外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顺发才道:“着两个人把车里的东西搬下来吧。”
  也是来送东西的。
  跟乐氏送的不同,这次抬下来的,都是小闲平时用惯的东西。有她用了一半的胭脂水粉,临过的贴,等等。一样样包好了,整整理齐齐摆在屋里。
  “郎君拨了我在书房侍候。”顺发低声道。
  小闲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
  “今年新摘的春茶还没送来,这是去年十月的。”顺发打开一个匣子,里面是两块茶饼,道:“你将就着吃吧。”
  匣子里垫着明黄绸布,可不是皇帝赏给叶启的。据说这批贡品一共才二十块,叶启总共就得了这两块,一直舍不得吃。
  小闲取出一块,道:“你带一块回去。”
  顺发笑道:“郎君说,放在你这儿,他要吃时,过来吃也是一样的。”

  ☆、第148章 走动

  三个丫鬟做了分工,青柳不用干活,袖袖负责小闲的衣裳首饰胭脂水粉,一应擦洗跑腿的粗活归翠玉。翠玉很是不愤,觉得小闲偏心眼。可是青柳和袖袖是小闲带来的,她一个外来户,势孤力单,不敢多话,只是嘴嘟得老长。
  小闲挽了袖子进厨房,很快香气飘了出来。不到半个时辰,袖袖便端出四个菜。青菜翠绿,红烧肉油汪汪,一条两斤重的鱼刻了刀花,放了葱段清蒸,还有一大碗香喷喷的蘑菇炖鸡,那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翠玉吃惊道:“这是娘子做的?”
  袖袖哼了一声,支使她道:“请阿郎、大郎君过来用膳吧。”
  柳慎坐在食案前,半晌不语。
  小闲不了解他的脾性,见他阴沉着脸,朝柳询望了望,见柳询发现,回望过来,便呶了呶嘴。
  柳询劝道:“妹妹以前受了许多苦,幸好菩萨保佑,吉人天相。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在外面受苦。父亲应该高兴才是。”
  敢情是因为自己会做菜,所以内疚?这个时代的女子不是得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吗?难道会做菜还不是好事?
  她却不知,柳慎虽然为人刚正,常常得罪同僚,却是个慈父。两年前获罪时,他被五花大绑,还理直气壮。可是看到儿子跟着遭罪便心如刀割,接到女儿被卖为奴的消息时,更是捶破了手。
  这两年,他再苦再难,甚至几次性命不保,从没放在心上。日夜只担心小闲,担心她被卖入青/楼,担心她贞烈,担心她受苦,担心她受欺负。
  当柳询亲眼见到小闲,回来告诉他小闲长高了,出落成了大姑娘,他少有的喝得大醉。
  现在,看着面前香气喷鼻的菜肴,他仿佛看到小闲过得艰难的日日夜夜,心痛如绞的感觉再次袭来。
  “吃吧。”柳慎强自克制,满腔父爱,最终化成了两个字。
  饭后,柳慎不想在儿女面前暴露身为父亲的软弱,一言不发回了前院的书房。
  小闲道:“累了一天,早点睡吧。”
  袖袖要在外间值夜,被小闲阻止了:“在这里,不用讲这些规矩。”
  袖袖道:“娘子夜里若想要个茶要个水的,也好叫奴婢。”
  在翠玉跟前,她称呼小闲娘子,翠玉若是不在跟前,她称呼小闲姐姐。小闲由得她去。
  “不用。”小闲坚持。
  袖袖拗不过小闲,只好做罢。
  小闲躺在床上,摸着身下硬硬的床板,只是想,自己有了哥哥父亲了。家的感觉,让她倍感温暖。
  “娘子可歇了么?”翠玉在门外小声道。
  小闲躺下,并没有熄灯,翠玉估摸着小闲还没睡,所以摸了过来。
  小闲不知她有什么事,道:“歇了,有事明天再说吧。”
  翠玉嘟着嘴,悄悄走开了。
  这一晚,小闲又是兴奋,又是不习惯,竟直到天蒙蒙亮,才朦胧睡去。一觉醒来,满室亮晶晶。她也没多想,打开门,吓了一跳。
  院子里坐了十几个妇人,一个个眼巴巴盯着她看。
  小闲怔了怔,喊袖袖:“进来。”把门关了。
  家里来了这么多身着粗布窄袖短襟糯裙的妇人居然不禀报?只不过出了卢国公府一天,反了她了。
  袖袖哭丧着脸,对妇人们道:“大娘们可真是害苦了我了。”这才小跑着推门进了小闲的卧室。
  妇人们当然是街坊邻居。本朝实行宵禁,时辰一天,坊门落锁,坊与坊之间的大路,武侯(片儿警)那是要来回不停巡视的,一旦发现有人行走,先抓起来再说。但是坊内却不设防,可以自由走动,或是串门,或是走亲戚,武侯们一概不管。
  昨儿晚,钱大娘回家吃过饭,花大娘便来了。接着,像约好了似的,平时谈得来的妇人们都陆陆续续过来。大家谈论这位新来的柳家小娘子到半宿,还意犹未尽,相约明天一早过来串门儿。探听一下,为什么高高在上的郑国公府的娘子,会住在这儿。好歹有一个了不起的邻居,断然没有不亲近的道理嘛。
  哪儿知道,她们辰时过来,却被告知娘子还未起身。她们好奇,想知道富贵人家的娘子,都是怎么过活的,所以坚持留下来等。
  这一等,就等到午时初,柳家小娘子一头墨发披在肩上,一身小衣,打开了门。
  敢情富贵人家的女子,可以睡到自然醒啊。她们咋舌,来不及搭话,小闲已把门关上了。
  屋里,小闲戳着袖袖的额头好一通训。
  袖袖委屈地道:“无论我怎么劝,她们死活不走,我有什么办法。”
  “你不会叫我起床吗?”小闲白了她一眼。
  袖袖快哭了,道:“我刚推开你的房门,她们全都跟了过来,一看就是要涌进来的样子。我哪敢进来啊。”
  没见过这么没素质的人好不好啊,姐姐怎么能怪她呢。
  小闲无语,让袖袖帮她梳头,然后打水侍候梳洗。
  外面早嗡嗡地议论开了。只是大家慑于郑国公府的威名,说话都极力压低声音。
  小闲再次打开门,看到十几个脑袋凑在一起不知说什么,只觉得膈应。
  “不知大娘们过来,怠慢了,真是不好意思。”小闲干笑道:“袖袖,怎么不上茶?”
  袖袖应了一声,招呼翠玉去取茶具茶炉。
  妇人们瞪大了眼,茶啊,那么金贵的东西,这是要请她们吃茶吗?
  小闲也不请她们进堂屋坐,就在廊下坐了,道:“钱大娘,你老人家真是有心,这么早就来看我。”
  要是以后天天往我这里跑,那就麻烦了。小闲掐死她的心都有。
  钱大娘呵呵地笑,小闲和她打招呼,让她觉得很有面子,妇人们也露出羡慕的神色。果然能者无所不能,钱大娘居然能让贵人记住呢。
  “我这不是过来看看么,你一个小娘子……”钱大娘笑了一阵,觉得应该说两句什么,可一句话没说完,十几道箭一样的目光就射过来。她不知道哪里说错,只好打住话头。
  小泥炉加了烧得通红的了炭,上面放着紫砂壶,摆在托盘里端了来。一套精致的茶碗摆在另一个红漆托盘,再有四色点心。
  妇人们啧舌,富贵人家的娘子可真是不知柴米贵哪。
  袖袖煎茶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可就这样,妇人们还是吃得不停砸舌,就差把舌头吞下去了。
  “大家乡邻乡亲的,还须互相照顾,”小闲道:“柳家若有什么事需要乡邻们帮忙,还请大娘们伸伸援手。”
  要不是为着父亲哥哥的名声,小闲哪里耐烦和这些三姑六婆打交道。
  “这个自然。”以钱大娘为首的妇人们纷纷拍胸脯保证会好好看顾柳家。
  花九娘更道:“若有人敢对小娘子言三语四,我第一个容不得他。”
  妇人们都笑起来,道:“九娘吵架可是一把好手。”
  说话间,茶也吃完了,日头明晃晃挂在头顶,妇人们依依不舍地告辞:“可惜得回去给爷们儿做饭,以后再来打扰娘子。”
  小闲吩咐袖袖送她们出去。
  青柳冒了出来,道:“这些人若是再来,要如何处置,请娘子示下。”
  不过是一群妇人,对小闲又无恶意,她倒不好打出去了。这半天,郁闷得不行。
  小闲道:“以后守紧门户,不相干的人不要乱放进来。”
  青柳明白小闲的意思,应诺。
  袖袖刚把茶具收拾了,钱大娘又来了。因柳家大门虚掩,也没有通报一说,她推开门便走了进来。
  这里的习俗,路不拾遗说不上,但是家家户户不关门,却是普遍的存在。
  “我家大郎从市上买了半只猪腿一条鱼。我想着,街坊邻居的,一人送一点。”钱大娘说着有些不好意思:“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就当尝个鲜吧。”
  小门小户人家,可不是人人吃得起肉,能天天吃肉的。
  小闲估摸着,钱大娘为表亲近,大出血让儿子买了鱼肉,分一半过来。她让翠玉把一片猪肉接了,道:“早上袖袖买了一条鱼,我们家里人少,还吃不完呢。这半条鱼大娘拿回去,给小孙子炖点鱼汤吃。”
  钱大娘只是呵呵地笑,并不和小闲客气。
  小闲吩咐取两匣子点心,道:“这个给小孩子吃着玩吧。”
  钱大娘打开一看,低呼一声,道:“哎哟,跟花儿一样,怎么下得去嘴?”
  袖袖哭笑不得,道:“这个就是做来吃的。”
  钱大娘哦哦几声,刚才人多还不觉得,现在只觉在小闲跟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青柳似笑非笑道:“大娘也该回去用膳了吧?”
  钱大娘不知“用膳”是什么意思,“回去”两个字却是懂的,哦了一声,才要告辞,花九娘手捧一个粗瓷碗,来了。
  “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煮了角豆儿,新上市,香着呢,盛一点娘子尝尝。”她满脸讨好地笑。
  小闲几人齐齐抚额。
  小闲吩咐收下,取两匣子点心回礼。
  花九娘惊叹良久,道:“比画上画的还好看,我一定留到过年招待亲戚。”
  袖袖没好气道:“这东西不经放,还是吃了吧,没的放坏了。”
  待两人走后,小闲马上去找柳询,让他雇两个人当门子。
  下午,人牙子带了一个胖胖白白的中年汉子过来,说是请的厨子。

  ☆、第149章 爬墙

  袖袖收拾了两天,总算把乐氏和叶启送来的礼物归置好。
  小闲坐在几案前看书。这是新出的话本(小说),小闲离开卢国公府时看了一小半,叶启心细,连着一些小闲感兴趣,还来不及看的书一起打包送了来。
  袖袖泡了杯清茶,放在小闲右手边,嘀咕道:“三天了,郎君也不说来瞧瞧姐姐。”
  小闲抬头要说什么,眼角瞥见窗棂闪过一个黑影。
  她的卧室在东厢房,西厢房被袖袖收拾出来做了书房,东西厢房中间的堂屋用来待客。房子自然没有启闲轩宽大,不过,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和卢国公府比。
  袖袖见小闲侧过脸看窗棂,便走了出去。这时,那黑影又很快闪了过去,这次看清是一个人影。
  “鬼鬼祟祟的,你在这里做什么?”袖袖很不高兴地道。
  接着是翠玉的声音,道:“我找娘子。”
  小闲眉头微蹙,有事找她,大大方方进来就是了,这样在窗外跑来跑去算怎么回事。这丫头,真的得好好调教才成。
  “进来吧。”
  翠玉光着一双脚,手里提了两只脚,神情不善瞟了袖袖一眼,道:“娘子,奴婢有话跟你说。”
  并没有行礼。
  小闲睃了袖袖一眼,袖袖便出去。
  小闲示意翠玉把鞋子放下,道:“找我有什么事?”
  翠玉把鞋子放在脚边,并不穿上,很随意地坐在小闲对面,看得小闲暗暗摇头。她道:“青柳姐姐和袖袖都是娘子带过来的,我却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因父亲赌博,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只好把我卖了。我自小在家,也是父亲疼母亲爱的……”
  话没说完,眼眶一红,那眼泪,跟不要钱似的,直往下掉。
  小闲放下手里的书,斜倚在大迎枕上,道:“她们欺负你了吗?”
  翠玉连连点头。
  翠玉今年十三岁,比青儿小一岁,比袖袖大三岁,可是举止做事,连卢国公府里五六岁的小丫鬟都不如。她这样,青柳只会鄙视她,绝不会说她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