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谜-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提醒一点,这是一十七年前发生的事,当时的情况,与如今又有所不同。时间会带来很多变化,首先就是尹域的那首诗,已经从不敢提起,变作忘却此诗了,所以上元踏歌,张若菡提起此诗,也就只有沈绥记得。
  此外,关于千羽门曾经相助武皇登基那些机密旧事,随着老一辈人的故去,朝中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晓了。在朝中人看来,千羽门就是个江湖门派,而延陵沈氏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家族,商贾卑贱之辈。因而,不比尹域入长安赴考时需要隐藏身份,沈绥入长安时便可光明正大。
  最后的最后,提醒一下青云篇结束的时间点。这是景云元年,而太平公主府的那场灾难,将于景云三年降临。


第八十六章 
  “洛阳城东西; 长做经别时。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洛水新中桥畔; 承福坊东门街; 一队刚从北岸码头入城的车队之中。为首,一位驾马的青衣俊郎面带微笑地吟出一首诗。
  “伯昭兄; 好兴致啊。”驰于她身侧的李白,笑然道。
  “才疏学浅; 绥班门弄斧; 让太白兄见笑了。”沈绥谦虚道。
  “唉~伯昭兄说得哪里话。你这句‘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很巧致。伯昭兄去年冬日离开洛阳时; 正是大雪纷飞时。今春归来; 却又是百花盛放之际,贴切,精巧。”李白赞道。
  沈绥只能谦虚地摇头。
  开元十七年四月十二日午后; 沈绥携沈缙、张若菡、张说、李白等人走水路,经洛水归洛阳。正是百花盛放之际; 东都街道尽是团簇的美景; 而牡丹尤甚。也不知是何时; 牡丹成了东都的代名词,如今花甲年岁的老人们说,他们孩提时代,洛阳城里还未有这般多的牡丹花。想来,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罢。
  近些年来; 关于则天圣人的一些意趣传说也在流行,最盛行的便是这牡丹仙子抗旨不尊,发配洛阳的传说。细细想来有几分揶揄的成分,也多半是对则天圣人早年间大兴酷吏、牢狱所展示出的蛮霸的一种讽刺。不过在沈绥看来,这倒是个挺浪漫的故事。而那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也成了洛阳城中文人之间彼此催促打趣时的乐子话了。
  时辰虽尚早,但一行人连日奔波劳苦,也都盼着能早日落脚歇息。此番行去城北,便是归家去的。
  曲江张家在洛阳的府邸,位于洛水以北的归义坊。这里虽不是端门以南达官贵人们聚居的定鼎大街两侧里坊,但也靠着皇城东城,其东北角便是北市,无论是上朝还是平日里采买起居,都甚为方便。
  大约是有着相同的想法,沈绥在洛阳的府邸,就在归义坊北面的思恭坊,而思恭坊的东面,就是北市。沈府与张府在洛阳城内竟是靠得这般近,张若菡得知后心想,大约是应了很多年前了一师尊那句“远在千里、近在目前”的谶言。
  归义坊转眼就到,沈绥缓了马速,来到张若菡马车畔,低头道:
  “莲婢,我先送你归家?”
  她想着是要和张若菡打个商量,但似乎这事也没得商量。张说就在身旁,她总不能带着张若菡直接回自己的沈府。
  果不其然,张若菡掀开帘子,应道:
  “你去罢,也莫要太顾及我了,就几步路的距离,我知你有事要忙。改日再说。”
  所谓“改日再说”,指的是此前沈绥与张若菡约定,要带她看一看自己的沈府。今天确实不是一个好时机,不过沈绥还是要送队伍抵达张府门口。因为队伍中不止张若菡一人,还有张说和李白在。即便要避嫌,礼数还是要尽到的。
  此前她已与张说、李白商量过,李白抵达洛阳后,将暂居张府之中,毕竟举荐李白之人是张说,若是住到沈绥家中,倒是不妥了。此外,沈绥家中也不大方便外人入住,因此找个借口,便将李白托给了张说。
  眼下,沈绥的第一要务是去处理千羽门洛阳分部出的那起幺蛾子事件。此事已经拖了有一个月了,依旧未能处理妥当。根据最新发来的情报,骚扰杨氏叔姪的那位贺兰家的纨绔,依旧是不依不饶,每日都会有他雇佣的地痞流氓在洛阳的长凤堂门口捣乱,或平白戏弄顾客,或堵在门口做人墙,妨碍出入。赶也赶不走,还不好动手,一旦动手,这些无赖就全部倒地不起,假装被打伤。随即立刻就有官兵上门拿人,最后全成了长凤堂仗势欺人了。如今,都无顾客敢上长凤堂的门了。这一个月来,长凤堂生意折损了不少,虽然并不在乎门面客户这点小赚头,但到底还是影响了长凤堂的声誉,这个亏,自是不能平白咽下的。
  何况,如今杨氏叔姪被困长凤堂内,吃穿都需千羽门接济,这也不是个长久的事,总得要找到办法来彻底解决。
  此事比较复杂,沈绥恐怕洛阳分部的人不能自行处理妥当,所以一直要求他们忍耐,等她回来再说。这件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因为贺兰家是眼下洛阳数一数二的大贵族之一,而河南府尹萧谦亦是他贺兰家的女婿。
  沈绥本人,与河南府尹萧谦私交很好。萧谦萧子良,人如其名,是个谦谦君子。学富五车,才貌双绝,亦有经邦治国之能。但唯有一个缺点,他畏妻如虎。他妻子贺兰氏是整个洛阳城出了名的悍妇,此等君子,在家中妻子的淫威下,也只能屈服。
  闹事的这位贺兰家的子弟,名唤哲,正是这位贺兰氏亲二哥家的独子,自小娇纵长大,无法无天。贺兰氏作为他的小姑姑,在听说自家侄子被一个贩夫走卒(就是那位出手救人的千羽门洛阳分部的下属)打伤之后,无比愤怒,不依不饶,一定要萧谦对这人严惩不待。
  萧谦心知长凤堂乃是沈绥手底下的产业,但却迫于家中悍妻的压力,无能为力,只得拖着此事。倒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府兵军官很会逢迎拍马,瞧着府尹态度暧昧,不反对也不支持,自然第一时间选择给贺兰家来卖力气,也就有了官兵与地痞无赖合伙欺压长凤堂的一幕。
  沈绥一路行来的旅途中,已经思索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今日归洛阳,第一时间便是先去长凤堂看看情况。
  洛阳长凤堂正位于北市之中,与她的沈府靠得极近。沈绥让沈缙先回沈府休息等候,她自己带了忽陀,两人袖手便晃去了北市。
  长凤堂在北市十字街的东街第一家,地理位置极好,又是极大的一家铺面,很是显眼。一入北市门,就能望到长凤堂三楼之上挂出的旗帜,青底旗上一只惟妙惟肖的黑凤,收尾相衔,身躯环绕成环。
  沈绥带着忽陀走到十字街口,隔着一条街,看着围在长凤堂门口的几个泼皮无赖,正席地而坐,手中都拿着酒肉在吃着,神态放松。长凤堂偌大的一家商号,却大门紧闭。而就在街北面的一家酒馆里,还有几个府兵坐在里面吃喝,时不时向这里瞥上一眼。
  沈绥冷笑一声,带着忽陀往十字街南面走,行过三家铺面,最后进了一家胡人开的乐器铺子。
  “阿努,别来无恙啊。”沈绥一跨进店铺,便说道。
  这店铺这会儿没什么客人,店老板是个长着黄发卷髯、缠着头巾的胡人男子,这会儿正趴在铺柜上打瞌睡。猛然听见有人喊他,他惊醒,就看到了面带笑容的沈绥。
  “门…!大郎,您……您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乐器铺掌柜阿鲁努惊喜万分。又看到沈绥身后的忽陀正笑着向他点头,不由起了几分亲切关怀之情。忽陀是他的义弟,他是忽陀的结拜义兄。
  “就在半个时辰前刚入城。废话不多说,我是来帮你们摆平事端的,先带我去见见苦主。”沈绥直切主题。
  阿鲁努汗颜,忙道:
  “劳您费心了,是属下们无能。您跟我来罢。”
  说着,领着沈绥与忽陀往店铺后面走。
  他们穿过后堂,入了内院的后厨,阿鲁努与忽陀合力,挪开橱柜,便看到其后有一扇木门。阿鲁努从灶膛中燃了火把,便推开那扇木门,领着沈绥与忽陀走进了一条暗道。
  其实,这家乐器铺子,就与长凤堂的后院相连。走不了几步路,就看到前头有一道门,门缝中还透着光,推开门,便是长凤堂的后院仓库。起初洛阳北市规划,且无这样的设计,只是后来长凤堂在洛阳扩张店铺时,巧合中形成的格局,便利用了起来。这家乐器铺子也被盘了下来,由门内的兄弟阿鲁努来经营。
  阿鲁努,其实原本是个突厥商人,从遥远的安西都护府而来,那里分布着众多的羁縻小国,他的部落名字小到说出来根本无人知晓,也就至今无人在乎。他孤家寡人,独来独往,曾经在北市摆个摊子卖点自己做的笛子与胡琴,也吹拉弹唱,卖艺为生。他会加入千羽门,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千羽门内的姑娘——青鸾堂的副堂主杨叶。为了追求杨叶,他历经艰难,终于通过了千羽门的考核,入了门。后来与同为胡人的忽陀走得很近,两人结为兄弟。
  此人重情重义,勇气可嘉,但可惜,就是胆子稍小,至今,也未能得到杨叶的芳心。不过他倒也是磐石不转,坚韧不拔,这一点还是值得佩服的。
  阿鲁努领着沈绥与忽陀出了仓库,绕过后院堆砌着的暂时未能出手的货物堆,进了长凤堂的主楼。门口守卫的兄弟早早就瞧见他们了,麻利地开了门。等沈绥进来,几个熟悉的兄弟立刻向沈绥行礼。其中,就有着洛阳分部的舵主柳郦,以及随着大部队迁来洛阳的呼延卓马。长安那里,留下玄微子驻守,处理晏大娘子留下的烂摊子。此等事非呼延卓马所长,他来洛阳就是为了与沈绥汇合,这些日子他都在长凤堂这里,帮着驻守,监控事态。
  “门主!”柳郦、呼延卓马异口同声地行礼。
  沈绥抬手还礼,道:
  “柳舵主,呼延大哥,辛苦了。”
  “门主,属下无能,给门主添麻烦了。”柳郦面露惭愧道。她是个三十来岁的妇人,与他先夫曾是江湖中出了名的雌雄剑客,也是千羽门的客卿。但是她丈夫与人割袖比武,技不如人,死了,自此守寡。她倒也不见悲痛,自此以后专心千羽门事务,行事小心谨慎,从不出纰漏,果决善断,很有能力。后在沈绥的安排下转入千羽门核心领导层中,这两年,刚成为洛阳分舵的舵主。
  “不必内疚,洛阳这个地方确实比较难守,你上任时间不久,难免有些事控制不住。”沈绥温和道,不过随即就板起脸来,冷声道:“鲁裔呢?叫这小子过来见我。”
  站在柳郦与呼延卓马身后的十几个弟兄中,一个身材中等、精壮结实的汉子忙走了出来,单膝跪地,拜道:
  “门主,属下该死,请门主责罚。”他长着一张四方脸,直鼻阔耳,蓄着短须,很是精神的一个青年。如今却满脸愧疚与畏惧,跪在地上,憋红了脸。
  沈绥也不说话,冷着眉眼抽出他腰带间拴着的刀,拿刀背在他左肩上看似轻轻地一敲,便将那刀送回了鲁裔腰间的刀鞘。
  “去领外敷药,连敷十天可痊愈。柳舵主,走吧,带我去见见杨氏叔姪。”说罢,她便率先往楼上走去。
  “是!”其余人忙跟上她,只余一些职位比较低的兄弟将鲁裔扶起。
  “嘶!别碰,我手抬不起来了。”一个人刚碰到鲁裔左手臂,鲁裔就痛呼道。
  作者有话要说:  换地图啦!入大洛阳啦!回归正文啦!环环要正式登场啦!


第八十七章 
  “三叔; 您喝点茶罢; 这日头干。”桃红袄裙的少女将琵琶搁在案旁的琴架之上; 拎起茶壶沏了一盏茶; 递到坐于案席之后的中年男子身前。她音色轻柔灵脆,仿若羽毛抚过心弦。
  阁楼三层; 窗牖紧闭,缝隙间; 几束光芒交错着探入屋中。其中有一束恰好照在中年男子面上; 他一身锦缎; 玉带束腰,五官俊朗; 蓄着短髭; 很是相貌堂堂。只是此刻一双浓眉紧蹙,眉宇间极为阴郁,显得一筹莫展。他接过少女递给他的茶盏; 只抿了一口,便端在左手中摩挲; 不言不语; 实是心不在焉。
  少女显得很安静; 视线落在叔父拇指戴着的金玉扳指之上,那扳指反射着阳光,少女盯着那一幕,沉默不言,缓缓跽坐于叔父身侧。少女的面容隐在昏暗之中; 看不分明。只能隐约辨出她头上简单梳着的双丫髻,以及柔软娇俏的身姿轮廓。
  安静了片刻,楼梯口,渐渐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少女缓缓侧过首,她没有起身,从这里看去,只能看到遮挡在壶门前绣着白猫的屏风。中年男子同样被那脚步声吸引了注意力,将手中茶盏搁在了桌案上。
  接着,一道颀长挺拔的身影缓步绕过屏风,拨开珠帘,低头走了进来。这人一袭青锦底压飞鸿浮云暗纹的圆领缺胯袍,头戴嵌玉无脚黑幞头,脚踏一双鹿皮快靴,扶着腰间一柄裹着黑色布条的大横刀。虽因为光线关系,五官忽明忽暗看不透彻,但现身那一瞬却给人带来一种非凡的气息。
  少女的双眼一亮。
  就在来人的身后,跟着大批的人,对她态度都非常恭敬。
  她一走进来,便在距离中年男子与少女五步开外的位置站定,指了指紧闭着的窗牖,示意身后人打开。立刻便有人会意,赶去支起窗牖。
  洛阳春日晴朗午后的日光从西头洒入三层阁楼中,刺得杨氏叔姪有些睁不开眼。等他们适应了光线,这才看清,一位星目剑眉、绝世俊郎的男子正站在不远处,面带笑容地看着他们。叔姪二人不由一时霎了眼,半晌未作反应。
  “杨三郎,杨小娘子,在下沈绥,未打招呼便闯入,唐突了。”沈绥率先一揖。
  少女尚且未能作出反应,倒是杨玄珪很快明白过来,忙惊喜地起身,还礼道:
  “可是‘雪刀明断’沈伯昭沈司直当面?”
  “惭愧,杨三郎过誉。”沈绥道。
  “这可真是……真是枯木逢春,沈司直救我,乃我与环儿再生之父母。”杨玄珪激动到语无伦次,连忙再拜。
  沈绥扶住他,大笑出声,笑声爽朗,道:
  “哈哈哈,杨三郎这话说得,我若是你和杨小娘子的再生父母,这辈分可怎么算?”
  杨玄珪憋红了脸,一时语塞。
  沈绥见他窘迫,也就收敛了笑声,道:
  “你莫急,我特意从江陵赶回东都,就是为了处理你们的事。我已有对策,咱们坐下再谈。”
  “好好好……”杨玄珪一叠声地道。
  沈绥看了一眼身后的属下们,也不见她出声,属下们很自觉地分了批。只留了柳郦、呼延卓马与忽陀在侧,其余人皆退出屏风外。
  沈绥被让到上座,杨氏叔姪并肩落座于下首位。沈绥的这个位置,恰好能将那位传说中美丽到不可思议,十岁便惹来桃花孽债的杨小娘子玉环尽收眼底。
  她确实美,美得惊艳,美得就连沈绥一瞬都看愣了神。她坐得那个位置,光芒恰到好处地烘托着她那羊脂白玉般的肌肤,不施任何脂粉的面容,却轻易超越无数精心修饰的美人的面孔。沈绥吃惊于,一个十岁的女孩,竟有这般秾丽娇媚的五官,就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过不了几年,就会怒放盛开。所谓的倾国之色,怕便当如此罢。
  最可怕的是,这十岁女孩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气质,娇柔到能吸引任何人去怜爱她、疼惜她。那种娇柔绝不是做作出来的,而是一种天生的,揉进骨子里的媚。沈绥作为一个已有心爱之人的女子,也忍不住会被她吸引,更遑论天下诸多好色男子了。且,她坐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嗅到女孩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奇异体香,香得她精神恍惚,不由有些心猿意马,口干舌燥,竟是念起张若菡来。
  她心中忽的冒出四个字:国色天香。
  定了定心神,她暗道这女孩确实是祸水,她从未刻意去勾引过任何人,但就是有人会为她倾倒。哪怕她现在只有十岁,就已经有人想要强行占有她了。
  沈绥的目光从女孩身上移开,落在了距离她坐席不远处的琴架上。那琴架上架着一把名贵的琵琶,沈绥身躯微微倾斜,嗅到那琵琶上传来一股熟悉的香,她眼神微凝,随即不动声色地垂了眸子。
  “杨三郎可曾想过,要给杨小娘子买个帷帽戴上。”沈绥眸光低垂片刻,忽而抬起头来看向杨玄珪道。
  杨玄珪闻言回首,飞快地乜了一眼自家侄女,见她低垂着螓首,乖巧的模样,不由深深叹了口气道:
  “沈司直说的是,可……眼下都已经迟了。还是渡过目下之难关再说吧。”
  沈绥低头一笑,打眼再去瞧杨玉环,她桃红裳裙的裙腰歪了,袄衣的交领也有些松散,双丫髻边垂落着几许发丝,精巧的鼻尖上渗着薄汗。
  沈绥再度移开目光,沉吟了片刻,道:“解此困境,又有何困难。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我看啊,怕是上苍都看不过去他贺兰家如此仗势欺人。”
  杨玄珪双目一亮,忙道:
  “请司直示下。”
  沈绥起了身,负手沿着屋中绕圈,状似随意地说道:“原本,若圣人未迁来东都就食,此事还有几分困难。可眼下圣人迁来了东都,我就有一个相对完满的办法处理此事了。此事是由贺兰哲挑起,还需从他身上下手才可断其祸根。这贺兰哲的小叔父贺兰易雄是含嘉仓的出纳使,此等肥差,他平日里可没少给贺兰家捞油水。眼下正是旱期短粮之时,大批长安权贵移居东都就食,含嘉仓开仓放粮,容不得半点纰漏。”沈绥这话没说完,但话尽于此,却让杨玄珪豁然开朗。
  杨玄珪忙向她拱手道:“劳烦司直替我周旋,我杨家无以为报。”
  沈绥抬手摇了摇,道:
  “杨三郎不必急着这般感激我,你也并非真的无以为报。我是个生意人,什么事,我都习惯做个买卖。我帮你,不是做善事,我对你有所求,你可明白?”说这话时,她立足于阁楼东南角的小隔间门外,回身笑道。
  杨玄珪下意识蹙起眉,但又很快松了口气,道:
  “应该的,司直所求为何,但说无妨。若我杨玄珪能做到,定不所辞。”
  “我记得,杨三郎是弘农杨氏之后罢,与现在的弘农郡公关系如何?”沈绥走了回来,掀开衣摆再度坐下,问。
  杨玄珪闻言,心下一凛,忙道:
  “我们家只不过是弘农杨氏偏末,攀不上弘农郡公的门楣。”
  沈绥笑道:“杨三郎不必紧张,我不是要借你去攀弘农郡公的门第。实际上,我与弘农郡公家的三郎杨慎衿有几分交情。我是要将你与弘农郡公家牵线搭桥,最好能为你谋个官职。”
  杨玄珪眼中一瞬闪过异彩,但随即隐藏。他状似噤若寒蝉,半晌不知该如何言语。
  沈绥点到即止,再不言语。阁楼中沉默了下来。好半晌,杨玄珪不出声,沈绥也不开口。不知过了多久,沈绥忽而端起杨玄珪喝剩下的那半盏茶,一饮而尽,起身,抚平袍角褶皱,拱手道:
  “杨三郎与杨小娘子就再忍耐几日,几日后,事可毕,届时我会再来。在下还有事,便先告辞了。”
  杨玄珪战战兢兢起身,无言回礼,手都在打颤。
  沈绥最后看了一眼一直默然不语,低着头的杨玉环,微微一笑,转身离去。立于一旁的柳郦、呼延卓马与忽陀,亦向杨氏叔姪行礼,便追随沈绥离去。
  阁楼里安静了下来,许久,才响起杨玉环胆怯的呼唤声:
  “三叔……您怎么了?”她扶住了杨玄珪的手腕。
  “无事,无事。”杨玄珪强笑道。
  ***
  “门主,怎么回事,您……为何要恐吓那杨三郎?”
  下得楼来,沈绥与一众人等汇合,至前堂暂聚。柳郦到底眼光毒辣,将方才情景看得分明,不由问道。
  不等沈绥回答,呼延卓马便道:
  “门主怕不是看出那杨三郎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沈绥道:“呼延大哥懂我。”
  说着,她转过身来,解释道:
  “杨玄珪瞧他侄女的眼神闪烁,多数时间都避开与她对视,这是引起我注意的最初表征。于是我观察他与杨玉环身边的事物,杨玄珪左手拇指上戴着一枚价值不菲的镶金玉扳指,腰间系着玉带,一身锻袍。而杨玉环只穿着一身细布袄裙,寒酸太多,头上连个像样的首饰也无。那三层阁楼之上,分出杨玉环居所与杨玄珪居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杨玉环的活动范围只是东南角那间最小最简陋的隔间,其他的地方都是杨玄珪的居所。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之处,就是琵琶。”
  “琵琶?”柳郦不解。
  “对,杨玄珪是乐师,琵琶是他最为宝贵之物。但是奇怪的是,我在那琵琶上闻到了杨玉环的体香。”
  “这奇怪吗?杨玄珪当是教导杨玉环琵琶,才会残留体香。”柳郦道。
  “非也。”呼延卓马道,“这些日子,杨氏叔姪避难于此,每日战战兢兢,从未弹过琵琶,生怕传出声响,惹来事端。体香几个时辰便可散去,既然还残留着体香,说明不久前,杨玉环还抱过那琵琶。”
  不弹琵琶,还抱着琵琶作甚?柳郦彻底糊涂了。
  “柳舵主,你接触杨玉环时间也不短了,她身上的体香是原本就如此浓烈的吗?”
  柳郦闻言愣了片刻,忽然反应过来,道:
  “原来如此!杨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