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
  其实在大部分普通百姓眼中并看不到这些变化,他们只会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过了,市场上货物多了、价格低了、挣钱的机会多了、官府的税收降了、征发徭役次数少了,其中的缘由到底为何,真没那个能力去想。


第546章 消灭旱鸭子
  政局平稳了,各部门运转正常了,洪涛就又变成河边的渔夫了,整天穿着短打扮和一群船匠厮混。这回更加变本加厉,不满足自己当渔夫,还带着一群孩子。
  “赶紧脱,不会游泳就不配当我的学生!”在这群孩子里不光有第二批、第三批的儿童团,还有宸娘和赵佣这样的师哥师姐。会游泳的还好办,来自北地的蕃人旱鸭子就倒霉了,站在栈桥上两腿就打哆嗦,比上战场还紧张。
  “官人……可不可以循序渐进?”有些孩子死活不想脱衣服,即便宸娘在一边嘲笑依旧死死抓着衣服领,试图讲道理。
  “你看那边船上是谁!”洪涛自己也脱得只剩下短裤,此时刚刚四月气温还有点低,站在栈桥上晾身体并不是很好的选择,所以他打算出绝招。
  “学生看不……啊……扑通……”孩子还是嫩,闻声真扭头去看河面上的船只,然后屁股上就传来一股大力,整个人飞起来落入浑浊的河水中。
  “去,下去看着点他,别真淹死!你们几个是打算自己下去啊,还是让本官挨个踹下去?”
  光踹下水一个还不够,这只是杀鸡儆猴,其余不敢下水的孩子一样跑不掉。不这样就不能快速学会游泳,谁有功夫天天陪他们慢慢适应。
  “蒋大人,皇子和本官的养女都下去了,你是自己下啊,还是由本官动手?自己下去喝多少可以自己把握,让本官动手,喝多少就得本官说了算啦。”
  其实惧怕水的不光蕃人孩子,特种部队里很多特种兵也对水没啥好感,包括他们的长官蒋二郎。这位杀人如麻的特种兵头子此时的表情也比孩子强不到哪儿去,要不是有新军战士在背后押着早就跑了。
  “末将自己来……都别看着,和本官一起下去!”
  蒋二郎咬了咬牙,还是选择了自觉,让驸马动手肯定不止多喝水这么容易。但他也不想光自己受罪,同样会不游泳的队员就成了陪绑的,谁也别想好过。
  蒋二郎也不冤枉,特种兵会游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别说特种兵得学,所有新军也都有游泳课程,包括各工坊的工匠。谁也别想逃,每个月都得抽时间去附近的河流里扑腾两次,并作为考核升级的硬指标。
  郁闷、不理解也得忍着,因为帅司大人不光自己游泳,他身边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得游,为此还特地用棉布发明了女式游泳衣,短衣短裤,只露出半截胳膊和膝盖以下的小腿。
  “这不光是多学一种本领,还是逃命的手段。将来如果有一天本官失势了,保不齐就得上大船逃命。在大海上谁也不能保证不落水,会游泳就能多一条命。其实最不该反对的就是你们,那块新的土地只能靠海军征服,你们都不会游泳,难道指望本官挨个把你们背上去?”
  对这个命令最抵触的还不是工匠,而是犹太人。他们这代人基本都生活在北方或者中亚地区,没有非得会水的需求。当西迪把这个要求转达给洪涛时,立刻就遭到了无情的批判,还上升到国家层面。
  “来,这是本官专门给你缝制的游泳衣,比她们的都漂亮,穿上试试!”西迪刚刚认识到错误,并答应也带着族人去学游泳,洪涛就笑吟吟的拿出两件丝绸衣服递了过来。
  这两件游泳衣确实和富姬、绿荷、紫菊、宸娘她们穿的不太一样,布料更少,整只胳膊和大腿都露出来了,还特别贴身。
  “这样会不会被百姓耻笑?”西迪换上之后并没说不好看,只是怕引来非议。
  “你们是番邦女子,就算有非议也没人会认真。”洪涛真没憋好屁,让富姬她们穿这种游泳衣肯定会引起百姓引论,但西迪没事儿。
  她的长相就注定了她做什么都不会太令人意外,即便出格了,宋人也会用一句番邦不可理喻带过,不会追究。这样一来他就能过过眼瘾了,和穿着睡衣的富姬、绿荷姐妹比,泳装的西迪显然更养眼。
  当然了,逼着大家学游泳并不是为了养眼,这只是捎带手的福利。游泳只是个开头,以后这些人还得上船去学习驾船技能,第一艘真正的巡航船已经开始铺设龙骨了。
  这艘船一上来就使用了龙骨拼接技术,龙骨长度接近30米,船宽8米多,标准吃水3米多,有三根桅杆,主桅高度21米,满载排水量350吨左右,也就是宋朝的所谓三千料大船。
  它的建造图纸和主要数据其实都在洪涛的脑袋里,是按照金河帝国蛟鲨级战舰设计的,只是取消了炮门,并把船底的U型变粗,牺牲了一部分远洋适航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吃水深度,这样就能在丰水期逆流而上驶到大名府或者开封附近。
  舰炮的事儿洪涛目前还没考虑,没那么多人手。纯粹战舰的事儿也没考虑,同样是没人手。连驾船操帆都不会呢,能把相对容易的货船学好就不错了,操作更复杂的战舰还是等等吧。
  可温家人和那些船匠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这艘船就是最牛逼的存在,从木料到绳索都是千挑百选,必须用最好的。
  每根龙骨加工完都要经过温家老爹亲自过目,有一点毛刺也得返工,恨不得用舌头挨个舔一舔才放心。
  洪涛也不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第一艘大船有情可原,往后多造几艘也就适应了。像这样的大海船总共计划建造三艘,用时两年,也就是说当新军开始北伐时它们必须全部下水。
  这三艘船将作为新军的后勤补给船使用,除了缓解陆地运输的压力之外,必要时还能当做运兵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你们的族人会驾船?这事儿用本官操心吗?大宋也不缺会驾船的人,光是这条永济渠里会驾船的就不止千人吧。”
  大船的龙骨还没铺设完呢,菲尼克斯又来骚扰洪涛了。他想得到一艘训练船,用来训练犹太族水手,为将来的渡海作战打基础。自打洪涛用这个借口逼着犹太人练习游泳之后,他们还信以为真了。
  “不是普通的槽船,而是大人造的快船,有树叶一般帆具的快船!”菲尼克斯现在已经把宋话说得比洪涛还利落,天赋这个玩意确实很气人。
  洪涛自打见面头一眼就很不喜欢这支老凤凰,他不光帅还聪明,学啥会啥,整日里除了处理府衙的文书之外,就是拿着一本古代书籍装文化人,时不常还会作诗。
  但不喜欢归不喜欢,老帅哥工作能力确实有,尤其对处理民政很擅长,已经成了周一日的左膀右臂。为了不让自己整天看那些鸡毛蒜皮的公文,洪涛只能装看不见他。
  “什么叫树叶!那叫纵帆,是本官的伟大发明!”可这次他是送上门来找骂,居然敢把自己发明的纵帆说成树叶,很不尊重科学嘛!
  “可下官听说这种帆在几百年前就有了,它和阿拉伯人用的船帆很像。”菲尼克斯还有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毛病,就是他不撒谎,善意的谎言也不说,在这一点上西迪就比他懂事多了。
  “……他们是他们,本官是本官,难不成本官还是偷学来的不成!”实话得罪人,洪涛即便明白菲尼克斯说的对,那也是呲牙瞪眼,就好像真被冤枉了一样。
  “属下不敢,大人的树叶……是纵帆,形状虽与阿拉伯人相像,但使用方法更精巧,想来应该是他们偷学大人的……”
  不会拍马屁的人最好别尝试,这是个技术活儿,不是拿起嘴就可以拍好的。菲尼克斯不太明白这个道理,看到自己的话的让帅司大人很生气,打算往回找补找补。


第547章 犹太水手
  “……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要想斗嘴吃完晚饭来后堂找本官,咱们斗个痛快!”
  洪涛真想飞起一脚把这个明显比自己长得帅的家伙踢到黄河里去,阿拉伯人偷自己的?我是王八啊,能活那么久!
  “那船……”菲尼克斯还不死心。
  “船没有,想练航海就和新军一起练!”都说成这样了,还想破例单独获得一艘训练用船,做梦吧。
  “哎,你等等……刚才你说你的族人会驾纵帆船,哪儿来的族人?”菲尼克斯自然是不能强求,非常失望的转身走了,还没走几步又让洪涛叫住了。
  刚才光顾着嫉妒他那张棱角分明的帅脸,洪涛漏掉了一个重要信息,犹太族人里啥时候有会驾驶海船的人了?
  他们会啥早在凉州就登记过不止一次,到了开封之后又加入了几十户,但也没听说有水手这个职业,怎么突然就蹦出来认识纵帆船来历的呢!
  “是跟着王掌柜海船从泉州而来的,还是大人让西迪帮他们安排的住处……”菲尼克斯眨巴眨巴眼,试图辨明这位大人是真忘了还是故意装忘了。
  “……哦对了,确实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他们是走海路到泉州的?”洪涛确实忘了,事儿太多,只要不是主线任务经常忘。
  “他们一直在给阿拉伯人驾船,挣够钱之后才在泉州落脚,又帮宋人驾船,得到我们的消息才搭着北上的海船一路寻过来的。”
  “这样,你现在就叫他们过来让本官看看。”洪涛明白了,这些犹太人的祖先当年不知道为何并没在一起生活,而是分散到了四面八方各寻出路。有的进入中亚地区和中国北部甚至开封,有的则去了阿拉伯地区,说不定还有在南洋各国的。
  但他们好像有自己独特的联系方式,当年从凉州出发的那几位信使怪不得要成为族群的英雄呢,他们这一走愣是三年多没回来,一边走一边在沿途路过的城市乡镇中寻找族人,吃得苦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自己到开封之后就有一群犹太人从两浙路而来,看样子消息已经贯穿大宋国土到了南海,保不齐还有他们的族人正在路上往甘凉路赶呢。
  这些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只需要一个口信就自愿抛家舍业来复国,还是自费,没人给报销,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真是个小强一般顽强的民族,顽强的让人都无法理解。
  但不管他们是抱着什么目的来的,假如其中真有海船的水手,那洪涛必须重用。水手和水手还不一样,内河的水手想成为海船水手得训练好几年,中间还得有亲身体验。
  但跑过远海的水手就没这么麻烦了,就算船型不同、操帆技术不同,所欠缺的也只是熟悉,速度会快很多。
  更主要的是船上如果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水手会非常安全,在他们的带领下新水手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些活儿要是光让船长干累死也忙不过来。
  “成了,这艘船就归你的族人专用。但本官有个条件,训练水手的时候必须搭配一半孩子或者新军,而且得一视同仁。我会马上再造一艘训练船给你的族人用,同样也要帮本官训练水手。”
  事实证明这些犹太水手确实不是来蒙事的,他们对纵帆非常熟悉,只适应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能满帆航行。而且他们不光是水手,还有两位纲首,也就是船长。
  最远去过印度半岛东侧,具体是哪儿洪涛也听不懂,但绝对过了马六甲海峡。这就是人才啊,不可多得的人才,有跨洋航行经验的人才!
  说起航海这件事儿,王浩是最郁闷的。四年前他巴巴的把三个家族里的孩子送到了湟州跟着驸马学习航海术,结果最大的孩子已经快十七了,却打死也不回家,非要跟着驸马继续深造。
  到底啥叫深造王浩也不明白,反正这个孩子算肉包子打狗了。好在洪涛答应剩下两个孩子成年之后绑也得给绑回去,这才算没亏太多。但是王家想独占南洋航线的计划又得拖几年,这两个孩子刚十三岁不到。
  其实剩下的两个孩子也不想回去,他们在第三批儿童团里过的挺好,导航术倒是学会了,但越学就越觉得自己像傻子,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
  此时他们就像是深山沟的孩子突然到了北上广,想看的、想学的、想干的事情数不过来,能愿意回到山沟里去种地吗?
  但洪涛不打算因为这件事儿被王浩非议,成年的孩子已经入了促进社,不回去可以,但另外这两个必须还给王家。
  当然了,他们也会带着任务回去,比如替王十当情报来源、替老师测绘当地地图啥的。人虽然还是王家人,可这个心嘛,到底姓哪个王就很难讲喽。
  眼看元丰九年的夏天随着上涨的河水突然来临,大名府城内也热闹了起来,一队一队的禁军把城西的驿馆围的水泄不通,几十个府衙的小吏不停进进出出,又是抬家具又是修剪树杈,像是要有贵客光临。
  确实有客,贵不贵得两说着。据替府衙雇佣男仆女使的牙人讲,来的是辽国使团,规格还挺高,里面有个啥王爷。
  辽国使团并不新鲜,只要是北朝的使团想去开封必将要途径大名府,也必须住一两天歇歇脚。但这次明显和以前不同,馆驿如此大动干戈,肯定不只是为了让辽国人住一两天。
  要说老百姓有时候也挺聪明的,他们猜对了,这次的辽国使团不仅要在大名府住,还要常住。使团里的人不都去开封,只有真正的使节才会继续南下,大部分人包括一位亲王都留在大名府等候。
  这是明显不符合外交规矩的,北宋朝廷也不想让辽国使团在自己的军事重镇多做停留。但辽国使团说他们这位王爷惧水,无法坐船渡过黄河,要是非逼着上船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就得由北宋朝廷负责。
  其实是个有脑子的人就能听出这番说辞完全是扯淡,就算这位王爷真的晕船,干嘛非要让他跟着来呢?换个人不就完了。
  可是在宋辽之间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自打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就处于被动防御状态,非常不愿意挑起两国之间的争执,主要是怕辽国找借口再南侵。
  就算有开国侯王诜这样的百胜将军守着开封的南大门,北宋君臣也不想给辽国口实,毕竟一打起来次次是自己吃亏,哪怕赢了也是惨胜。
  明摆着辽国使团就是来大名府探听虚实的,如何既让他们挑不出毛病又得不到想要的情报呢?皇帝和大臣们没辙,干脆把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开国侯。
  你不是有本事嘛,正好,别没事儿折腾自己人玩了,拿出来去对付辽国使团吧,这才是真本事。
  洪涛觉得吧,不管是不是敌人,人家王爷都来了,必须给予合理的待遇。倒不是怕辽国找茬儿,而是基本的外交礼节。
  辽国有使团派往北宋,北宋也会往辽国派使团,如果你慢待人家,人家回头照样拿北宋使团撒气,最终难受的还是自己人。
  其实朝廷把接待使团的事儿扔给大名府,洪涛真不发愁。打仗、航海、工业、金融都是副业,主业是挖坑害人。外交这个活儿就在他的业务范畴之内,要不说神宗皇帝有知人善用的本领呢,算他又找对人了。


第548章 改外交官了
  “晋卿,你可不能乱来,此事牵扯甚大,若是让辽国找到借口,说不定秋天就得犯边,我们可还没准备好呢。”
  看到驸马如此热心辽国使团,王韶心里是一万个不踏实。这太不像湟州那位帅司了,谁都可以说驸马弑杀、粗鄙、无礼,但朝野上下没一个人会认为这位疯驸马对敌人软弱。现在咋突然来了个大转变呢,里面必须有阴谋。
  “老大人请放心,除非辽使严重触犯我朝律法,有伤人之举,否则本官不会动他们一根手指头,哪怕他们揍我一顿也可以忍。不过您来的正好,赶紧替本官补补课。不瞒老大人,到现在我连辽国大体是什么样儿都不清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多少得了解点吧?”
  洪涛没对自己的行为做过多解释,只是对天发誓不会轻易得罪辽使,然后拉着王韶坐下,准备开始听课。和对阵西夏不同,那时自己要啥没啥,自然要提前做功课,好对症下药。
  现在自己已经是手握雄兵、经历过大战和生死的熟练工了,不管辽国有何特点,在新军面前都玩不出花儿来。这就叫一力降十会,同时也让自己失去了充分了解辽国的愿望。
  但现在不得不补课了,谁能想到自己还会充当一次外交人员,专门被指派接待辽国使团呢,临阵磨磨枪吧。
  “辽国嘛,晋卿还真把老夫问住了,要是西夏和吐蕃诸部,讲上一天一夜都不会完,可对辽国老夫也是道听途说,不敢妄言。”王韶还真实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并不觉得丢人。
  “无碍,本官去问问宪司和漕司,他们说不定会了解一些。”
  洪涛这话说得就有点口不对心了,要想问别人他早就问了,之所以问王韶,只因为他有领兵打仗的经验,能从更准确的角度阐述自己想知道的细节。
  “其实晋卿身边就有一位合适的人选,何必舍近求远呢。”
  “谁?”
  “沈存中沈大人,他当年出使过北朝,想来不会陌生。”
  “坏了,本官让沈大人去测绘地图,现在指不定人跑到哪儿去了呢。黄蜂,你快去问问仓司大人的下落。”
  王韶提出的这个人选太符合洪涛的需求了,沈括要是对辽国比较熟悉,比王韶还管用。他也有领兵打仗的经验,和自己关系也更紧密,讲起来不会有太多顾虑。
  “哎,不用去找了,老夫早上看到他拿着那些奇怪的物件带人去河边了,应该是在画大堤。”王韶又提供了一个让洪涛喜出望外的信息,沈括并没走。
  确实,沈括就在黄河大堤上,离造船厂只有二里多地。洪涛赶到的时候他正指挥着几个仓司的小吏测量大堤高度呢,一边测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存中,你这是要治理河道?”洪涛也没客气,一把拿过画板看了看上面的图形和数据,大概就知道沈括想干什么了。
  “晋卿有所不知,此河不太安稳,相隔两三年就会决口,两岸百姓深受其害。”沈括没否认,北伐的准备工作不在他管辖范围之内,但治理河道是他的职责。
  “不用测了,从澶州到入海口的河道测绘图本官已经做完,就在府衙中存放。现在是丰水期,河堤不易施工,待到秋天再施工不迟。不过本官抽不出人手,还要沈兄自己筹措。若是朝廷的钱粮划拨不及,可先从新军粮食里抽调。”
  修缮河道这件事儿洪涛自打来到大名府之后就已经纳入了计划,只是优先度略低。他不是来治理民生的,主要任务是打仗,只能把现有的资源向有利于北伐的项目上倾斜。哪怕眼睁睁看着水患肆虐,也得先忍忍。
  “如此甚好、甚好,朝廷的钱粮本官自会去索取,再有晋卿帮衬,本官敢立军令状,此后十年不让大名府有水患!”
  沈括压根儿也没指望能让帅司出人出力,他虽然不太热衷北伐,但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听闻可以获得粮食支持必须得高兴,有了粮食才能雇劳役,只要人手够就有办法制住水患。
  “沈兄若是需要石料,不用费力派人开采,只需准备好车马去矿山拉即可,要多少有多少。”
  沈括用什么办法治理水患洪涛也大概知道,在这个年代里没太好的办法,只能在关键的位置加固河堤,抵御河水冲刷。
  用什么加固河堤呢?最好的材料就是石头,大块的石头。这玩意别人都发愁,唯独自己不愁。有了铵油药的协助,炸平一座山都可以,只要有足够的人手运输。
  “括先替治下百姓谢过开国侯高义,有了足够的石料,本官这个军令状算是立定了!”
  洪涛喜欢和沈括聊天,沈括同样也喜欢和这位疯驸马聊天,沟通起来特别顺畅,根本不用把精力废在解释基础知识上。
  “但沈兄也得帮本官一个忙,来,先随我回府,咱们边走边说。”想让沈括静下心来给自己讲解辽国的详情,就必须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像他这种人心里只要有事儿放不下,你和他聊什么都聊不出结果来。
  “晋卿想知道辽国的情况……这事说来话长,一时半会为兄都不知道该从何处讲起。不如这样,趁着老大人也在,我们边吃边谈,好久没吃过府上的菜品了。”
  沈括不是光会说正事的木讷性格,也会说说笑笑,蹭吃蹭喝更不在话下,当年在开封就没少去驸马府以探讨学问的借口打秋风。
  “对对对,老夫听裴英提起过,说驸马有三绝,一曰商贾之能、二曰兵甲利器、三曰庖厨,今日老夫也不走了,先把这第三绝尝一尝。”
  白吃白喝是一项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即便如王韶这样老成持重之人闻言也会跟着起哄,同时他也想听听辽国的事情,在其位就得谋其政。
  差人唤绿荷和紫菊准备酒菜不提,这里的物产比湟州多得多,两姐妹的手艺也日渐纯熟,做出来的饭菜有时候连洪涛都自愧不如。三个人就坐在后院的大枣树下一边喝着散茶,一边先聊了起来。
  沈括出使辽国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儿,但他干啥都很认真,出使之前就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又请教了很多前辈,出使途中更是用心查看,不敢说是辽国问题专家,总体上对这个北面的兄弟之国也有了比较全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