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尘洹心中一惊:“什么,这伙人还要打?”他本来想着,禁军进入滇地,声势浩大,这乌蛮和白蛮,不可能不知道的。虽说滇地山高路险坑深,可禁军也不是吃素的。哪怕乌蛮、白蛮都是地头蛇又如何,只要卢胖子下定决心,这乌合之众的两族,岂是禁军对手?既然如此,这乌蛮和白蛮,哪里来的勇气啊?

    把这个疑问抛出来后,段思廉也是沉思了好一会,才缓缓地说道:“这两族向来不管外界,兴许是尚未得知禁军到来吧?”

    卢尘洹不信,说道:“王爷,不如这般。你且派人去给乌蛮、白蛮送信,言明朝廷旨意。若再争斗下去,禁军必定前去讨伐。到时玉石俱焚,勿谓言之不预也。”

    段思廉一惊:“难道将军真的要出兵?”

    卢尘洹缓缓地说道:“职责所在!”

    “万万不可!”段思廉大惊失色,“如若出兵,怕是大理府将烽火遍地啊,将军三思!”

    卢尘洹知道,滇地民风彪悍,逼得急了,造反也是可能的。“那王爷你说,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划地而治

    段思廉早有定计,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已。这东风嘛,自然就是靠山了。以大理王府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从中斡旋。要是贸贸然请乌蛮酉长、白蛮酉长过来,岂不是一见面就开打了?更糟糕的情况是,万一他们打着打着,恶向胆边生,竟夺了大理王府,起兵造反,那他这个清闲的大理王都做不成了。要想从中斡旋,本身也需要实力的。

    只可惜在大理国降顺时,太祖为了西南安宁,虽降旨让段家永镇大理,却不给兵权。这大理王府中,除了一些护卫,又怎能镇得住那些彪悍的乌蛮、白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打来打去,也不敢上奏,瞒得一时是一时了。

    只可惜事情越闹越大,这朝廷终归是看不过眼的。这不,禁军不是来了么?

    段思廉就想啊,本身没实力没关系,可以借力打力啊!刚想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哪个大腿粗得过朝廷啊,段思廉不仅仅抱住才怪哩。所以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禁军一到大理,段思廉就亲自去****,去巴结卢尘洹了。这都是功绩啊,都是被逼的啊!万一这两蛮之争捅到廷议那里去,少不得给他一顶“镇守不力”的帽子。当朝统治者,有哪个心胸这么宽广,可以容得下一个异姓王的?都得想方设法给弄下去,而段思廉呢,则想方设法保住这个王位,不然他怎么跟九泉下的祖宗交代啊!江山丢了,连异姓王都当不了,这就说不过去了。

    现如今是朝廷的好机会,也是段家的危机。处理好了,段家确保无虞;处理不好,朝廷有足够的借口削掉他的王位。到时候段家恐怕就得沦为一方豪强,然后再是波澜不惊,最后尘归尘、土归土……这绝不是段思廉想要的,哪怕段家要糟,也不能断送在他手上。

    其中的门道,卢尘洹不知道。但他明白,段思廉不是无的放矢。既然他说出兵不对,那肯定有办法,所以卢胖子在等段思廉的下文。

    “不瞒将军,本王有一计已经思虑良久,就等将军来了。”段思廉故弄玄虚地说道。

    卢尘洹最烦的就是这种说一半留一半的人,眉头一皱,刚想说什么,段思廉很快察言观色,接着说道:“本王打算宴请乌蛮、白蛮族长前来,共商土地一事。两家纷争百年了,都没打出个结果来。今日将军到来,他们想打也打不成了,只能坐下来谈,将军以为如何?”

    卢胖子听了,胖脸上的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才缓缓地说道:“王爷确定此计可行?”说真的,卢尘洹并不想跟这些“乌合之众”打仗,简直就是在欺负人。这些“夷蛮”是有勇力,可打仗不是靠勇力就行的了,还得讲战术,讲阵形,讲调度。训练有素的禁军打这些“夷蛮”,不就是在欺负人么!别说有火器,就算是冷兵器对战,这些“夷蛮”也讨不得好去。

    卢尘洹始终认为,要打的话,就跟契丹人打,跟自己人打,有什么意思?论战力,契丹人比汉人只强不弱,当然,这是除去火器的缘故。论战术思想,契丹人懂得正面佯攻,侧翼迂回包抄,配合得有条有理。论单兵素质,契丹人的骑射堪称一绝,个人勇武也是一流的。放着这么强的对手不打,反而来捡软柿子捏,显得……显得有点不地道,有点持强凌弱的感觉。

    其实按照卢胖子的意思,这些“夷蛮”内部的事情,就让他们去打吧。只要不出大理府,他们想怎么打怎么打,不关朝廷一文钱的事情啊!可偏生这小皇帝就喜欢搞事情,好端端的非得横插一手,只是苦了他,个中苦楚,找谁说理去?

    奈何君命难违,小皇帝下了旨意,他就得执行。不然的话,他这个厢正指挥使就别想当了,说不定还会被贬官,发配到厢军……额,现在没有厢军,估计就是某地不起眼的水师那里,手下百十个兵,去那里吃苦吧。

    卢胖子不愧是外貌忠厚,内心奸诈,一下子就捉住了核心问题:“王爷怎么就知道这乌蛮、白蛮打不起来呢?”

    “朝廷大军一到,所向披靡,当者无不化为齑粉。如此武力,这乌蛮、白蛮不是傻子,怎么也得低头吧?惹怒了朝廷,下场岂能好得到哪里去?再加上将军武艺超群,以一当百,更是所向无敌。”段思廉拍了拍朝廷的马屁,又拍了拍卢胖子的马屁,卢胖子听得飘飘然,浑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了。

    “王爷过誉了,过誉了……”卢胖子难得谦虚一回,不过对手是“夷蛮”,他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段思廉试探性地问道:“那将军觉得,此计如何?”

    卢胖子认真思虑了一番,说道:“此计虽好,可本将也无权断决。非得请奏陛下,求得旨意,方可行事……”卢胖子虽然飘飘然,可这些东西他不敢忘记。真的要是自己做主了,万一哪天小皇帝追究起来,说他越权处理,够他喝一壶的。

    段思廉连忙说道:“应当的,应当的……”

    “还得本将和王爷联名上奏,才能引起陛下注意……”卢胖子也不傻,成了功劳不多,不成的话反而要捱骂,这等亏本的买卖,他心中的小九九可算得贼清。拖段思廉下水,还能有个垫背的。人家好歹是个王爷,就算朝廷降旨怪罪,也不会太重吧?

    段思廉心中咒骂道:“看似忠厚老实,其实内里奸似鬼!”

    没办法,摆出一个笑脸,说道:“将军所言,极是有理。本王这便让人准备文房四宝,请将军当即撰写奏折,上达天听。”

    卢胖子酒意有点上涌,藏拙道:“本将不胜酒力,这奏折还是王爷来写吧,本将最后签字画押便是!”

    “真个奸诈!”段思廉心中无力地骂了一声,只能照办。不多时,一封奏折便写好了,卢胖子做戏做全套,半眯着眼,装模作样地摇头晃脑,其实已经把字句全都看在了眼中。最后觉得没事了,才说道:“王爷所写,本将是信得过的。本将识字不多,也就不看了……”

    说罢,拿起那毛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就告辞而去。段思廉送他出府后,才低声咒骂道:“写得字工工整整,哪里是不识字?这肥猪,忒狡猾!”(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三章:四季如春也下雪

    卢尘洹坑了段思廉一把后,摇晃着微醺的脑袋,骑上了那匹骏马,在亲兵的簇拥下,缓缓地出了城。

    大理城不像长安城,夜晚是要宵禁的。毕竟这乌蛮、白蛮争得太凶了,万一丧心病狂攻打大理城,就算挡不住也好,也能做个准备吧?空荡荡的大理城中,已经没有了行人,一阵寒风吹过,除了喝了酒浑身发热的卢胖子,那些亲兵都禁不住拢了拢甲胄,幸亏换了冬装,不然的话,便是这温度都顶不顺。

    这禁军的冬装,乃是皇庄提供的。这就是皇庄的优势了,军中制品,只要是外购的,都可以拿到订单。这冬装里面夹着棉絮,可抗严寒。但大理这风,好似一把刀子一样,割裂开了口子,直往身体里面灌。

    “怎么这般冷?”

    卢胖子喝得脑袋有点迟钝,过了好一会,才渐渐感觉到寒意。不过他身子健壮,武艺又高,加上还喝了点酒,并不觉得很难受。

    “不是说大理府四季如春么,怎地是骗人的?”一个亲兵抱怨地说道。

    卢胖子满口酒气,打趣道:“你小子是少……少见多怪,嗝……那广南东路不也号称终年无雪吗,这不,前些年还不是下雪了?少见多怪,看……看见骆驼,硬说是马背肿……本将听说呐,这才十月,要是……要是到了隆冬腊月,这大理城也是大雪飘飞的。不过呢,相比起北边,也是好多了……”

    亲兵们面面相觑,都道幸亏换了冬装,不然的话就得挨冻了。卢胖子倒是没有顾虑,什么天寒地冻的,不一样打仗?他却没想过,自己在营帐中能生火取暖,可士卒的营帐中没有啊!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说的就是这类人。要是天寒地冻的,战力十停都去了九停,拿什么去打仗?

    卢胖子摇摇晃晃地骑在马上,来到了城门处。守城的士卒先前得到了消息,不敢阻拦,乖乖地开了城门,放他们出去了。就在这时,卢胖子碰到了出城****的段廉义,他虽然有点醉意,可还是认得人的:“小王爷……”

    段廉义连忙施礼道:“卢将军,那五万禁军,我都命人箪食壶浆,前去****了。”

    卢尘洹拱了拱手,说道:“多谢王爷、小王爷仁义!”

    两人再寒暄一番,才分开。末了,那大理城门外的吊桥升起来,城门也缓缓关闭后,卢尘洹才冷笑一声,心道:“这点小恩小惠,就想拿老子当枪使?也不看老子是从哪里爬起来的,这点心思,瞒得过老子?”

    亲兵却窃窃私语道:“这段王爷好似没架子啊,不像个王爷,倒像个富家翁……”

    “可不是富家翁么,朝廷养着,不愁吃不愁穿。”

    “嘘,噤声,敢议论段王爷,你可还是在大理府内!”

    “嘿,怕甚么,这段王爷有心也无力啊。说是王爷,其实连个知州都不如。知州手下也有百来兵马,可这王爷,不过区区几十。怪不得要对我家指挥使如此恭敬,就是怕我们闹事啊!”

    “原来是这般……”

    “你小子,学着点吧,这些当官的,心里面的弯弯绕绕,多着呢!”

    ……

    听着亲兵在说这些话,卢尘洹没有阻止的意思。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段思廉打的算盘,不就是狐假虎威么!只不过卢胖子现在也是有求于他,他也有求于卢胖子,两人才一拍即合的。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卢胖子就算是代表朝廷,也要谨慎行事。万一把这些“夷蛮”都逼反了,乐子就大了。他就算前面有多少功劳,也抵不过这罪孽了。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流放那是最轻的处罚了,恐怕还得蹲大狱去。这也是为什么卢胖子不敢放手去攻,毕竟不是熟悉的地头啊!

    禁军驻扎在大理城外二里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营帐,隐隐有着八卦的形状。这就是中国军队的特色了,什么就讲究阵形。

    不过这个八卦阵,用在防御上,还真的有那么点味道。八卦阵全名为九宫八卦阵,是汉人军事阵法,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九为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变六十四爻,从此周而复始变化无穷。

    当然,这九宫八卦阵不像说书人口中那般神奇,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这时的将军对于战争理论的理解。

    这些年以来,都是步兵难敌骑兵,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胜负往往并不取决的双方伤亡的绝对数量,而是士兵的士气。当一方绝大多数部队陷入恐惧,失去了继续厮杀的勇气,也就宣告了他们的失败。而人是盲目的,所谓勇气,很多时候是依赖于身边是否有站立的战友,我方是否能够保持完整的阵容。只要一个战阵依然完整,哪怕被重重围困,身边的将士也能给士兵以继续作战的激励。

    马上骑兵相对于步卒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强大的冲击力对于战线的破坏性。正统的战法,即所谓“冲阵”,是百骑齐发,在正面从多个点冲破对方战线,直抵阵后,再勒马回身反向冲击。这种反复冲击的作用并不在于杀伤,而是使对方任何两个士兵之间的联系随时有被匹马截断的危险,使单个的步卒产生孤立无援的错觉,在整体上将完整的队形破坏为一盘散沙。加之骑兵冲锋时有如镰刀割麦,极高的速度造成巨大的能量,单独的步兵一旦正面被撞,不会有任何格挡或反击的机会。

    骑兵通过来回地冲杀,制造混乱和恐慌,等待那些“刺猬兵”自行散开,再逐一收割。因此,骑兵的冲击路线虽然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往往会选择眼前人比较少,队伍较薄弱的方向前进。骑方的手段,是在敌阵前后两端之间来回冲击;目的,是造成恐慌和混乱。步方的劣势,是无法兼顾安全性与机动性,无法与骑方堂堂正正地对决。

    而所谓九宫八卦阵,实际上是一种经过事先针对性训练的,步卒应对马军的手段。在对方冲击时,有意识地在战线的某些位置让出真空,引诱骑方下意识地集中向这些路线行进。待其杀入阵中之后,我阵虽破却不散,一路上在两边集结固守,让出前方空间任由敌人冲刺。

    通过事先操演确定,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对方本来是战阵两端的直线冲杀,变成我方主导下的,在阵内的环型路线!连续不断地接触,无穷无尽的敌人,将会逐步消耗马军的气势和体力。而由于马军自身的特性,他们又不得不按照这条“安全”的路线冲锋。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随着时间的推移,阵内的敌军最终会被逐渐消耗一空。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对方骑兵袭营,除了暗哨以外,就靠着九宫八卦阵的训练好的站位安排营帐,只要一有情况,就可以披甲而出,组成阵形,让敌人的偷袭无功而返。(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四章:良莠不齐

    大顺立国时,能以步兵抗击契丹人骑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倚靠着这个九宫八卦阵。这可以说是汉人的智慧结晶,那些游牧民族便是想学,也学不去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放弃骑兵的优势,跟汉人学步兵的。

    汉人这也算是被逼无奈,要是有良驹宝马,何必拐弯抹角,用阵形、用人命去填敌人的集团冲锋?以汉人的铸铁技术,弄个重装骑兵根本不是问题。重装骑兵的威力,谁都知道,机动性与防御力的完美结合。轻骑兵除了边打边退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们不是汉人,汉人还懂得发明钩镰枪,专打马蹄。

    游牧民族的优势在于马,而汉人的优势,在于人多。步兵是无奈的选择,但有了火器之后,这种无奈就成了优势了。卢胖子渴望建功立业,也是源于火器的犀利。如果是先前的禁军,烂泥扶不上墙的时候,他根本不敢主动请缨。便是来剿匪,他都要提心吊胆的。更别提和契丹人打仗了,估摸只能倚城而守,不敢与之进行野战。

    “火器就是好啊……”

    卢胖子悠悠地叹了一声,钻进自己的床铺,美美地睡着了。

    月色如水,又是一夜。

    翌日,神清气爽的陆承启起了个大早,毕竟承诺了周芷若,要把事情办好的。男人嘛,给出的承诺就要做到,所以陆承启召唤……额,不对,是要召见一个人,参知政事文彦博。

    召见文彦博做什么?第一呢,他是参知政事,什么事情都要知道的。第二呢,他是这次恩科的主考官,确实要问过他的意见才行。问什么事呢?自然就是陆承启最为看重的教育事业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新政贯彻下去,除了培养接班人外,还要培养合格的臣子。先前大顺是放养制度,读得起书的人自己想办法,去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书院求学,自己出资给束修。现在呢,皇庄有钱银了,这种放养制度就没有用了,而是要全民参与蒙学,有资质的,陆承启还想着皇庄出钱,一直保送到皇家大学。毕竟不是说到了皇家大学,就不能考科举了,这是相辅相成的。

    但想办好蒙学,没有一个懂得教育的人坐镇,那是不行的。现在内阁首辅徐崇光醉心于江南事业,根本“抽不开身”。而礼部尚书冯承平,虽然有才学,但品行不是很端正,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贪财娶小妾,为人师表,如何能受学生敬重?思来想去,还是文彦博合适,首先他是两朝元老,功劳也有苦劳也有;二来品行端正,没有绯闻;三来呢这人陆承启看着顺眼,用着顺手。关键是第三点,看不顺眼用不顺手的人,陆承启是不会给他好职位的。就算他不肯做,陆承启寻思着也要他推荐一个人才行。

    正思量间,高镐进殿来禀报说文彦博已经来了。

    “宣他觐见。”

    陆承启缓缓地说道,高镐不敢怠慢,躬身退出去后不久,一个丰神俊朗的老头进殿来了。按道理说,文彦博此刻也是五十多岁了,丰神俊朗这个词跟他应该不沾边。可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文彦博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温文如玉的谦谦君子,用丰神俊朗这个词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

    “臣文彦博,参见陛下!”

    陆承启笑着起身,说道:“文卿快快请起,来人啊,给文卿赐坐!”

    待得文彦博坐定,品了一口茶,才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陛下召见臣,可有何要事?”与小皇帝共事久了,不仅是文彦博,其他臣子都知道,小皇帝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没有事情吩咐你去做,绝对不会主动召见你的。小皇帝把简单的政事都丢给内阁,自己乐得无事一身轻,怎么会故意找事给自己做?文彦博今日被召见,自然免不了心中忐忑,只好询问道。

    陆承启打趣道:“怎么,朕就不能召见文卿拉拉家常吗?”

    文彦博吓得连忙起身长揖道:“臣惶恐……”

    “哈哈,朕说笑罢了,文卿放轻松点。朕召见文卿,确实有要事相商。”

    文彦博定了定神,才问道:“不知陛下要与臣相商何事?”他心中不免想道:“陛下该不会是看上哪家闺女了吧?是了,少年初识滋味,是有这样念头的,只是我孙女都嫁人了啊?”

    正胡思乱想,陆承启开口了:“朕且问文卿,我大顺私学如何?”

    文彦博万万没想到小皇帝会问这个,想了一下才说道:“回禀陛下,臣且认为诸多私学,良莠不齐……”

    陆承启正色道:“愿闻其详!”

    文彦博说道:“仁宗以来,以来,建太学于行都,行贡举于诸郡,然奔竞之风胜,而忠信之俗微。亦惟荣辱升沉不由学校,德行道义取决糊名,工雕篆之文,无进修之志,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具文。官学窃怪夫近年州郡之学,往往多就废坏,士子游学,非图铺啜以给朝夕,则假衣冠以诳流俗。而乡里之自好者,过其门而不入。为教授者,则自以为冷官而不事事。自一郡观之,若未甚害也,举天下皆然,则实关事体矣。夫朝廷建一官,盖欲使之治一职,苟以为迂阔于事,无补于时,曷不一举而废之,吏禄学粮犹可省也。若以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材,自学校始,祖宗以来,莫之有改,奈何使之名存而实亡乎。而私学其规模宏壮,皆它郡学所不及,于康庐绝特之观甚称,于诸生讲肄之所甚宜。国初时,学徒犹数百千。请赐九经肄习,诏从其请,仍驿送之。现时,已逾万人矣。概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石鼓、茅山、象山等书院,名声显赫,比之官学更甚。其余私学,多为私塾,不为传道授业解惑,其先生亦无甚才学,仅可做蒙学先生耳……”

    文彦博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听得陆承启头昏脑胀,等他说完后,陆承启才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末了问道:“文卿以为,这蒙学由谁执掌为好?”(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五章:蒙学第一人

    文彦博脱口而出道:“臣以为,安定先生胡瑗当可。只是先生已然仙逝五年,无缘此盛事了。陛下办如此蒙学,可谓天下人之福也。安定先生若在世,定会拍手称赞,全力协助陛下……”

    陆承启不识得安定先生胡瑗是谁,一问才知道,原来胡瑗在大顺是如雷贯耳的,重量级的,最高人气的教育大师!胡瑗的有多高人气?大顺皇朝的地方官学制度,是他提出的,学文练武的培养制度,也是他设计的,礼乐制度更是他完善的,在太学讲课,经常学堂挤破头。俩位大文豪,范仲淹与欧阳修,全把儿子送到他门下。

    胡瑗先后在苏州和湖州授课,把学生按照音乐算学文学军事各专业,分成“经义斋”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