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秀田园_果无-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有些人出来的时候走得匆忙,也没料到灾难过后是这般场景,带出来的东西也不多,许多寒天的用品都留在了家里。个个勾着腰,缩着脖子,恨不得日日都在被窝里待着。
朝庭分发了几次粮食,十分少,清粥稀饭的也只不过撑两三日,有贵人来施粥过两次,其余日子都是灾民自己出去想法子寻吃的。
这次受灾的面积极广,卫家镇周围村子遭了泥石流,而据镇长府卫管事透露的消息,卫县和壤城周边地方却是遭了洪灾。
卫家镇闹泥石流,将通往顺河几条要道堵了,所有的河水经由一条河而下,几个月的雨水使本不高的河堤处于饱和状态,泥石流一暴发,又是几日暴雨,洪水彻底冲垮堤岸,许多地方受了洪灾。
严重的和卫家镇一样,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幸运的,虽屋毁但人在,依然能重新开始。不像卫家镇的灾民,是彻底没有去处!
一时间,西南一带灾民流离失所,遍地皆地,街边路上随处可见衣衫蒌褴,饿得面黄饥瘦,摇摇欲坠的人。有的体弱多病,逃出来时什么也没拿的人,强撑了半个月后就死在了路边。让人心情沉重,十分难受!
卫家镇的灾情严重,损失也最为严重,但好在逃出来的人基本上都带了生活用品,像棉被衣裳之类的均有。至于是否真能抵御这严冬就是另一回事。
狐大友看见相氏等人冷得瑟瑟发抖的时候,此时才是真正的佩服狐小媚,幸好她有先见之名给家里每人做了两身羽绒夹衣,穿在里面,外面又套上棉衣,显得臃肿,但却不怎么冷。
而卫大河和孔氏也得了一身。虽然每人只有一件。但还好是给做了的。
不过,这个秘密是怎么也不能告诉其它人的,独轮车上一人还有一件羽绒衣。那可是宝贝了,所以,狐小媚直接将包袱拿来当枕头垫在脑下。为了不让人起疑,她也甚少出去。
此时在躲灾。男男女女一家子混住在一个棚里,倒没有人说什么。这里面就十三力量最大,所以,狐小媚要出去的时候就将包袱交给十三看管。而十三要出去找吃的时候,狐小媚就和卫三娘。狐篱香三人留下。
朝庭发了一些粮食,几人省吃节用,自个儿的粮食倒没怎么动。
泥石流后的第三日。卫青宝就在住棚区找到了狐小媚一家。
卫青宝一家也是泥石流暴发那日早晨离开卫家村的,他们并没有住在住棚区。因为卫石明在外做生意,在镇上有个要好的朋友,泥石流发生那日,卫石明就带着一家老小住到了朋友家,那朋友家是个小院子。天寒地冻的,为了家人着想,朋友挽留,他便带着卫青宝几人留了下来,但也没敢多打扰别人,于是,院子里本来刚好有两间空屋,但他们一家四口只住了一个屋子。多弄了一张床,两人一张床,也不显拥挤。
卫石明那朋友笑说他太客气。卫石明带着卫青宝两兄弟向他感谢了又感谢。因为比起那些住在住棚里的人他们一家子要幸运太多。
所以,当卫青宝找到狐小媚时,便想让他们一家子跟着住过去,至于占了别人的屋子,给点租金吧。反正他自个儿还有一点儿私房钱。
可狐大友和卫三娘思虑一阵后还是婉言谢绝了。
一来,他们家银子本就不多,狐家村回不去了,这以后的日子全靠这点家当,哪敢再乱用。二来,让卫青宝帮他们付租金,别说流氏不会答应,他们自己也不会答应。那孩子是个心好的,但难世当道,别人也是要紧着那点银子过日子的。
卫青宝无奈,只好每日过来。偶尔会带点吃食,卫三娘和狐大友特别不好意思,叮嘱他:“不要再拿东西过来了,你们也艰难,咱们现在还能撑得过去。”
至于狐应天几兄弟,在住了两日后,狐应天就带着狐应地几兄弟,还有狐老爷子,一大家子离开了住棚区,也没和狐大友打招呼,那两日狐小媚见过狐篱云一面,后来直到她走也没见着她。
狐小媚猜测狐应天很有可能带着狐家兄弟到卫县投奔狐篱白去了。
天越来越冷,日子也越发过不下去,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有人陆续生病,加上没有钱看病,有人陆续死去。一时间住棚完全沉浸在对未来惶然恐惧之中。
镇长只是泥石流暴发后到住棚区来过,施粥的时候来过一次,后来再也没有见过。有人说,镇长早已经举家搬离,去了壤城。
见状,那些有点家底,有主意的人住了一段日子后,便也毅然带着家人离开了这个地方。有去往卫县的,也有去往壤城的。
听说大的城池朝庭救济更多,还有富贵人家轮流日日施粥。住的地方虽然简易,但比这搭棚好。所以,冻死饿死的人比这边少。
狐小媚劝卫三娘和狐大友早拿主意。
“……天气越来越寒冷,今年说不定会下雪。虽然咱们穿得厚,但也禁不住路上风雪。此时上路,咱们兴许还能在三九来临之前到。”
十三也赞同:“西南一带受灾太严重,咱们这只是个小镇,特别是到了严冬,朝庭的人哪会顾得到这儿,到时候恐怕会更冷!”
大街上人烟稀少,不光是首饰衣裳铺子,连酒楼米铺都关了门。到时候就算拿着银子也没处去买米,最后就只有一条路,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第二日,卫青宝过来也劝狐大友和卫三娘。
“……我爹他们已经收拾好,准备这几日就上路。这边虽然有住的,但家里粮食已经撑不过冬日,只有去卫县或壤城才是最好的办法。”
一通劝告,狐大友和卫三娘终于决定离开卫家镇。见狐大友一家要离开,相氏慌了,拉着卫三娘,眼睛红肿的道:“若连你们都走了,我们娘俩怎么办啊?”
卫三娘始终是个心软的,道:“那你们要和我们一起走吗?”
相氏喜极而泣:“可以吗?”
“只要你们愿意离开当然可以。不过,这一趟路途遥远,恐怕不是一两日就能到的。天也越来越冷,你要做好心里准备,万一路上……”
“如果万一路上有个三长两短,我不会怨你们的。”相氏红着眼睛道。
留在这个地方,凭她根本不可能带着王小宝过完这个冬天,虽然有些狐家村其它人,但是这个时候谁能能顾得上她们娘俩,只有卫三娘和狐大友好说话些。她便想拼拼,若真能走到大城市去,活下去的机率就大了。
决定好,几人开始收拾东西,交通工具只有一辆独轮车,东西一部分放在独轮车上,另一部分放在背蒌和桶里面。来的时候十三和卫三娘一人挑了两只桶,狐小媚觉得此该轻装上路,桶就挑两只算了,另外两只只有留下来。卫大河也不要挑桶了,干脆全都塞在背蒌里,背蒌比桶轻便许多,就算背累了,还可以换人。
于是,在第三日,狐大友等人上路了。
王氏和张昌明还留在住棚犹豫不决。像唐大明和卫七凤早跟着儿子唐举生搬走了。
饥寒交迫,灾民越来越多,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冻。越来越多的人生病倒下。对生命的渴求使人失去理智,有人开始强抢粮食吃食。
只有少数衙役难以维持秩序,大量的人开始往卫县和壤城而去。一时间卫家镇一带大量流民涌向西南两个方向。
卫家镇到壤城约有百里路左右,赶牛车顺畅的情况下要三日时间到。而卫县距离卫家镇有一百五十里路,则最少要五日时间。
所以,卫家镇离壤城更近,以现下情况三五日是到不了的,故,去壤城的话怎么也得十来日,卫县少不得要半个月。
那到底是去壤城还是卫县呢?
少些路程少走几日路,便可少受两日罪,但,狐小媚决定去卫县!
“为什么呀?卫且可得半个月的路程,咱们老弱妇孺皆有,途上再耽搁些时日,走上个把月都有可能啊!”相氏急急叫道
“对呀,老二,咱们最迟得在三九来临之前找到住处!”卫三娘也皱眉道。
“那是指正常情况下!”狐小媚一脸严肃:“像现在这种情况,路途肯定不会好走,加上粮食不够,越到后越是力不从心,别说一个月,就是一个半月也有可能。”她指着向南方向的道路上稀稀拉拉的流民,又示意众人瞧西边方向寥寥无几的人:“这只是开始,越往后,去各大城逃难的流民会越多。难民多了,路上肯定会出现哄抢东西的情况,现在人人自危,巴不得有粮食东西分,若是发生被抢,谁会上去帮忙,到时候只怕会有不少趁火打劫的。所以,咱们得选一条人少的路走。”
“篱晶说的对。”一向很少说话的十三也道:“正因为壤城较近,所以大家都选择去壤城,反而去更远的卫县流民较少,虽然咱们多花几日在路上,只要不遇上抢东西的那又算得了什么!”
几人凝眉思忖纷纷点头。
“还是二丫头想得周到。”
其他人都同意,相氏不好再说什么,而且她自己本来也没什么主意。
ps:今天是跨年夜,大家有出去玩么?
第155章 难
至于卫青宝一家,也是去卫县,但卫石明和人早已约好,不能耽搁,卫青宝只能和狐小媚约好,到卫县后联系。临走前硬塞了一两银子给狐小媚。
狐小媚推脱几番无效,想着目前确是需要钱的,便收下了。心里决定等安顿下来这钱怎么也得想法子还给卫青宝。
一群人,尽是老弱妇孺,为了保证路上不出意外,狐小媚将那一两银给了狐大友,临走前让他想办法去买了一辆旧板车,花了一百个铜板。
这样众人身上的东西也有地方放了,狐大友推板车,十三推独轮车,卫大河挑桶,出集市的时候在路边捡了几个竹担子,竹担子挑上自是比桶轻便许多,于是一众人将桶弃之,只留了一挑桶,其余的全换上竹担子。
那桶自是由卫大河来挑着,竹担子由相氏和卫三娘一人挑了一担,狐小媚三姐弟仍是背着背蒌。
独轮车上分放了一些东西在板车上,后面还能腾出些地方坐人。
去卫县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几人先是不停赶路,累了便休息,孔氏年纪大,后来便和年龄最小的王小宝坐板车。
卫大河虽是年逾花甲,但是男子,脚力自是比孔氏好很多,挑着两只桶竟然是一点都不输狐大友。
夜里尽量找能挡风的地方歇息,全都穿足了衣裳,又裹了棉被免费撑了过去。还好走了三四天路程就到了陆家镇。
陆家镇是卫家镇去往卫县的第一个小镇。镇上低势地洼处到处是水,各种东西乱丢一弃,一遍狼藉,卫家镇遭遇泥石流的第三天,陆家镇连同其它几个镇就发了洪水。
虽然灾情比狐家村好。没有房屋尽毁,夷为平地,但仍然有不少房屋垮塌,屋内东西家拾被冲到外面,大街上木板,摊位,蒌到处都是。各铺面摊位早已经关门闭户。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
狐小媚几人敲了好几户人家的门都无人应声,想必全都携带着家眷逃难去了。
最后终于看到一户敝开院门的人家。那是一家独门小院,院门破旧。斜吊挂在门边,院子里狼藉一片,屋子里的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有用的东西全不见了。看来又是一家空院。
不过,正好拿来夜宿。一行人决定在此过夜。
将东西全部搬进院子里。狐小媚姐妹还有卫三娘和相氏开始铺床,狐大友几人捡了柴禾准备做饭。
煮了清粥,好歹终于烙了几张饼,也算舒舒服服的吃上了一顿饭。将院门勉强关好。所有的东西都搬进堂屋。
共有四间屋子,三间住房一间堂屋,狐大友。狐篱笆十三一间屋子,卫大河和孔氏一间屋子。狐小媚母女三人一间屋子,最后相氏和王小宝一间屋子。但只有三张床,最后卫大河挪了一块旧门板搭在堂屋里,卫三娘又将旧棉被给多铺了两层,睡上去竟是一点不烙背,如此,一行人睡处也算着落。
吃过晚饭众人便歇了,好些日子没有睡得如此稳妥过,第二日日上三杆狐小媚才醒。
卫三娘等人也不过比狐小媚早醒一刻,此时早饭已经做好,卫三娘不仅烙了些饼当作早饭,还多留了一部分路上充饥。
吃过早饭,一行人收拾好东西就要出门,十三抱着一捆柴禾从柴棚出来,他将柴禾横放在独轮车上,又找了麻绳捆上。
“十三,你这是干嘛?”相氏不解的道。
“陆家镇到月河镇有三十里路,中途虽有几个小村落,但咱们人多,难免拖拖拉拉,不一定每夜都能找到住处,往后天越冷了,宿在外面夜里必须想法子生火,不然冻着生病可了不得。”
十三的话立刻得到狐大友和卫大河的赞同:“不错,有火堆总要暖和些。”
“所以,咱们现在一路走若瞧见木头柴禾之类的能拿就拿上,夜里肯定用得上。”十三认真的道。接着他又在柴棚里找了几条麻绳出来,挽成团塞在独轮车上。
狐小媚收回惊讶的目光,其实昨儿夜里她也正在考虑此事。这天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下雪,如果夜里宿在外面没有柴火,像孔氏和王小宝不定就得冻病。到时候没有地方休息,又缺药,恐麻烦!但若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找可能又晚了,所以,一路走一路捡拾柴禾最好。即不耽误时间,想用的时候就有了。
整理好,一行人推着车子上路。
好好的休息了一夜,众人精神十足,路上大家还偶尔能聊上两句,响午就着卫三娘煎的饼吃了,中途休息了几次,下午时分众人的精神明显差了些,像孔氏,脚下跟灌了铅似的,想走快也不行。王小宝本就是个孩子,走从早晨出门坚持到下午已经不错了。
于是,下午,孔氏便和王小宝坐着板车。
狐篱笆越见懂事起来,这几日都没有嚷过苦,咬着牙坚持自己走。
晚上没有找到歇脚的村子,众人找了个地势较矮的坡下,怎么也能挡些夜风。十三将独轮车上的柴禾取下来,加上白日在路上拾到一些,已经够一晚上用了。
火堆点燃,众人都蹲坐在火旁,顿时感觉热和了许多。
接着十三又简单了挖了个坑,两左垫了两块石头,拿出卫大河的那口小铁锅,舀了清水烧上,待众人喝上一口热水后,他又煮了清粥。一人一碗清粥,再将早晨的冷饼掰碎丢进粥里,一碗粥下去,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
还好,这一路上走来,也没瞧见几个赶路的人。若是难民多,他们哪敢这样明目张胆的拿出米来煮粥?
这一夜睡得虽不如前一夜舒服,但总比前几日好。
次日,众人早早醒来。
地上柴堆上闪闪烁烁的火光也快熄灭。
拿上东西一行人再次上路。
后来的几日还好夜里都遇上了小村庄,那些村子屋子被洪水冲垮不少,不少人早早就离开去了卫县,或有些直接拿了东西,连房屋也不要投奔了其它地方的亲戚,剩下的乡民全都是家贫,屋烂的。
狐大友一行人拖家带口,衣裳被子连锅都带上,明显是逃难而来的,因此,本地乡民对他们还算和善,好心的告诉他们哪家没人,可以暂住,因此到达月河镇前众人夜里都没遭多大的罪。
越接近月河镇,路上的流民越多起来。花了六七日的时间,狐小媚众人终于到了月河镇。
月河镇是个和卫家镇差不多大小的镇子。从镇外糟糕的情况便知同样是遭了洪灾。不过,这里的人显然不像陆家镇,大部分人都举家迁离。月河镇的乡民大多数还在。但因为远近多个镇子乡民因受难要往卫县,而难民们吃饱全成问题,只要看见人家户,有人便会厚着脸皮讨要吃食,一两个便还无所谓,后来其它的难民纷纷效仿。
乡民们哪还敢拿出仅有不多的吃食,生怕被轰抢,于是,便成了眼前这番景象。
家家户户,无论有人无人,全都门户紧闭,大街上各铺子,店面每天开门的甚少,有人甚至直接将店内的货物搬回家,不再营业。
站在外面敲门半天也无人理会,待人走远了又瞧见刚才还紧闭的院门缝开隙,伸出脑袋,等你再次想回去询问的时候,人家又砰的一声将门紧锁,一家老小拿起棍子木棒在里面威胁:“快走,再不走将你当小贼打死!”
狐大友只好挨家挨户推门,那举家搬走的人院门肯定是从外面关上的,所以只要用手轻轻一推便能推开。
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户没人的人家户。为了避免让人误会,狐小媚让十三去隔壁人家知会一声。
十三敲了半天门也无人理会,几人进来的时候还听到这家有人,这会儿倒是无人应声了,于是,十三站在院门外对里面道:“……我们只是路过,见隔壁人家无人,想借隔壁夜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半天里面无人回话。
十三只好在门外再次道:“那多谢了!”
说完回到这边院子对狐小媚道:“说完了,但无人理我。”
“行了。”只要坦荡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意图就行,反正他们明天一早就走。
住的地方有了,狐小媚让十三帮着把东西全部搬进屋子,狐大友正要去关院门,突然从外面一掺一扶,旁若无人的走进两人。
狐大友大喊一声:“你们干啥?”然后愣住。
屋内的狐小媚等人齐齐跑出来。也愣住。
进来的是一男一女,男的四十来岁的样子,瘦瘦精精,衣衫破烂,有些矮小。女的是个老妇,六七十岁的样子,一身粗布衣裳,还没狐大友身上的棉衣厚实,由男子扶着,一脸苍白,头发蓬松,左腿上绑着布条,布条上隐隐还有些血迹,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冷的,一直瑟瑟发抖,虚弱至极的样子。
那男子一听狐大友大喝,忙停住脚,弯腰勾背的道:“这位兄弟,你行行好,让我跟我娘在此歇一晚吧。我们寻了好多人家都没人理。我娘摔了腿,行动又不便,你就行行好吧……”
“大,大兄弟,你行行好吧,让咱们娘俩就此歇一晚吧。”此时,那受伤的老妇也虚弱的向狐大友求声道,许是她摔得确实有些重,声音虚弱得很,就这么一句话说完,都喘了好几口大气。一幅随时都有可能倒下的模样。
要说在平日,有人此般落难,他肯定会帮一把的,可是在这档口……
狐大友皱起眉头,面露为难。
ps:祝大家元旦快乐!
第156章 施恩
人老就容易心软。特别是天灾连绵的时候!
老妇哀求的声音虚弱又小声,可是从屋内走出来的狐小媚等人还是听清楚了。
狐大友还没来得及回答,孔氏已经惊诧担心的走了过来。见是个年纪比自己大的老妇人,一身衣裳破旧单薄,到处沾染是血,面容苍白虚弱,五官却是个慈眉目善的。
忙道:“这位老姐姐,你这是咋了?怎滴到处是血!”
“不瞒妹子,我年老体迈不中用,逃难途中摔了腿,这会儿走又走不得,偏却阎王老爷又不收我这条老命。一路走来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日夜宿在外面,现下已经病得不轻,可怜拖累了我这儿子。适才见到你们院门大开,才想进来借宿一晚,不知妹子……”话未说完,那老妇突然咳嗽起来,这一咳半天不停止,直到咳得她面色发青上喘下鸣,半响才缓过气儿来。
卫大河走村看病几十年,一瞧老妇情况便知她平日便有咳嗽毛病,而且一咳必喘,喘得厉害。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哮喘。
不过,这咳嗽的毛病确是不好治,那一年孔氏因染了风寒沾上咳疾,若不是卫大河是个大夫,每日上山采药,忌活又忌口的,孔氏咳嗽的毛病也治不好。
那种咳嗽带来的痛苦真是无法言语。像这老妇的情况,咳嗽已经相当严重,相必平日多干些活都会喘上半天,烧火做饭那更是一大痛苦事,油烟呛得人能闭过气去!
许是有同命相连之感,孔氏对老妇十分同情,好心的端了凳子让她到院子里坐。老妇的儿子扶着她自然也跟着进了院子。
一番交谈才知,原来这老妇和她儿子是陆家镇的人,家里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妇姓崔,崔婆婆的儿子叫庄三。因庄父早年去逝,由崔婆婆一手将庄三带大,可惜家里贫困。庄三已经三十好几。还没娶媳妇。这次陆家镇受了灾,庄家本就房屋破旧,被洪水一冲。彻底没了住处,看着许多人赶往大城市,听说大城市有朝庭施粥布粮,还有不少大户人家。达官贵人送衣施援,于是在庄三的再三劝说下。崔婆婆才决定和儿子一同去往卫县。
可惜,运气不济,走到半路,崔婆婆便摔了腿。因又无钱,而且镇上村落上的人现在都非常警惕,怕被流民强抢。于是也找不到人相助,崔婆婆这腿也就耽误下来。一路上都是由庄三扶着才走到月河镇的。
两人在街上寻找一阵,也没见一个肯相帮的人,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恰巧看到狐小媚一家这个院子大开着,庄三便一不管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