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乔入农门-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正对于他耳力非凡惊讶了一瞬,又丢开了,反正乔墨的异样早不止一两处了。
    “不管他们,洗洗睡吧,明天得早起。”林正想了一会儿无果,也懒得再去费心思。那家人他就不愿再沾惹。
    次日醒来,难得林正还在身边躺着,正小心的给他揉腰。
    “没事儿了。”乔墨扔有点儿难为情,可想着也是老夫老夫了,便丢了那点矫情,起身穿衣服。今天是大年初一,事情多着呢,起晚了可要被人笑的。
    林正随着起身。
    乔墨坐穿好衣服就准备梳头。才开始时他不太会梳理长发,林正手把手的教,现在早熟练了。为了干活方便,都是梳个发髻,用发带绑住。这回刚坐在窗前的桌边,发现了多出来的东西,一愣。
    只见桌上不知何时摆了一面铜镜,镜面十分光滑,映出自己略带惊讶的模样。乔墨透过镜子看见林正站在身后,顿时就明白了。又见镜子前放着一支木簪子,拿起来仔细端详,不像什么好木头,雕刻的是很简单的流云,雕工也不精细,但打磨的十分光滑。
    “这是……”乔墨心头冒出一个猜测。
    “等下回给你做个更好的。”林正说着亲自动手替他挽好发髻,木簪子插在头上倒也适宜。
    “好看。”乔墨一面夸赞,一面怪自己粗心大意。新年了该准备礼物的,哪知林正这个古人都想到了,自己却疏忽了。

☆、第39章 新年过后忙种田

正月初一,村里要祭祖。
    祭祖开祠堂没乔墨的事儿,林正却是要去的。和往年一样,到了时辰开祠堂,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糕饼酒水等物,族中子弟按照辈分左右排列,依序进入祠堂。祭祖自有一番仪式,等仪式完了,族长便捧出了族谱。
    “今年族中添了新夫,林正之夫郎乔墨,往后便是族人。”说着翻开族谱,找到林正那一页,提笔在边上缀了一笔,“林正之夫郎,林乔氏。”
    林正恭敬的磕了头,唇边绽出笑意。
    等着林正回来,与乔墨两个吃了早饭,村里早已热闹起来。
    农村过年与城中略有区别,特别是大年初一,一个村里的人总要挨家挨户的串门儿。特别是新婚夫夫,在这一天一定要由婆么或夫君领着,在同村的长辈们家里一一转转,算是介绍新夫郎给族人认认的意思,也叫认家门。
    乔墨和林正是新婚,这是第一个年,肯定不能落下,还得早去。今天乔墨是新人身份去登门,有红包拿的。
    他们家住的最偏,到了李阿嬷门前就能看见村里三三俩俩的人,说笑声中个个穿戴一新,在邻里之间贺喜新年。
    乔墨今天穿的是托胖婶做的一身宝蓝袄子,剪裁合体,丝毫看不出臃肿。当然,这也和乔墨身量合度有关。宝蓝的颜色极衬皮肤,越发显得乔墨肤白水嫩,福印鲜红。一大清早寒气重,林正怕他穿的单薄着凉,又翻出那件青石大氅给他穿上,狐狸白往脖子一围,果然暖和的很。
    本来乔墨不打算这么招眼,可他怕冷,沾着暖和柔软的狐狸白就不再想别的了。
    李阿嬷家已经有人窜门,乔墨和林正没进去,他们得先去同族长辈们家里。当然,第一站是林阿爹家。
    正月初一,谁都不想找晦气,哪怕是林老嬷也有忌讳。兼着林贵读书人的矜贵身份,村里有不少人都来登门闲聊,话里话外都在夸赞林贵,林老嬷听的十分得意。
    乔墨和林正一来,所有人静了几秒,然后才笑着说起话。
    村里人都知道两家关系不好,这会儿指不定抱着看戏的心情呢。
    林贵也知道自家阿嬷的秉性,生怕一言不合又闹了,那不仅触霉头,还丢面子。于是一看到两人,连忙笑着迎上来,口中亲热的喊着大哥大嫂,又叫英子端茶。
    “阿贵和他大哥可真好。”有人嘴里赞着,也感叹,到底是读书人,就是不一样。
    “到底是亲兄弟。”林老嬷嘴角抖了抖,到底说了句漂亮话。
    林正没打算多呆,毕竟人家也不欢迎,所以借口还要去族长家,放下年礼,说了几句就走了。倒也没人说什么,毕竟都知道他们新婚,拜见族里人才是正事。
    不过林正一走,就有人对他送的礼好奇,又有怀着小心思的,就撺掇着要看看。林老嬷可没有给林正留面子的想法,反而想着,就让大家伙儿看看,若送的东西不好,就该被村里人戳脊梁骨,就是不孝!
    众人早看见年礼里有半匹酱色的布,半匹青色的布,质地厚实,不算差。有一小坛子酒,一包红糖,油纸包着的一条约莫两斤的腊肉,另外还有两个纸包,分别装着花生糖和蘸糖。
    “哎哟,这礼可不轻。这花生糖看着比咱们买的要精细,只怕贵上不少,还有这个……倒没见过,也不知是什么稀罕东西。”
    几个人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算了算,这些个年礼,只怕没一两银子办不来吧。没想到林正竟这么大方,看来确实是有钱。
    林老嬷也没料到林正送的这般丰厚,一下子又是高兴又是憋气,既高兴白得了这么多东西,又憋气没能算计到人。
    按风俗来讲,过年都是去岳家,丰厚的年礼自然也送给岳家。可乔墨没娘家,林正又是分了家的,过年总要给阿爹阿么拿份礼,又因着新婚头一年,若礼轻了怕人看轻乔墨,所以几经权衡才送了这些。
    林贵却是盯着不知名的点心,若有所思。
    林正和乔墨并不知这些,正忙着在族里各家走动,因着关系亲疏远近,乔墨收到了数目不等的红包。钱肯定没多少,不过是种彩头,是族中人对新人的认可和祝福。
    转了一圈儿下来乔墨头都有点晕,村子里一半是姓林,差不多都转了,光认人都让他发晕。幸而他记忆力不错,否则以后在路上遇见了,肯定得闹笑话。
    随后又走动了几家交往不错的,最后来到李阿嬷家。
    李阿嬷也是长辈,看着林正长大,又为他们操持婚礼,所以也给了份红包。两人没多留,毕竟他们也成家了,还有人会去他们家拜年呢,也得有人招待。
    回到家乔墨就取出几个盘子,将早留好的花生糖和蘸糖各摆了一盘,又装了盘南瓜子儿,一盘红薯干,另一个盘子里装着炒熟的带壳儿花生。五个盘子满满摆了一桌。
    林正则在灶下又添把火,小锅里有烧开的热水,等会儿来了人好倒水喝。
    一般各家户出去拜年的都是年轻人,挨着近的老嬷老汉们会站在自家门口与人说话谈笑,所以来林正家的都是平日里走动近的年轻人。这些人大多都成了家,有些已有了儿子,坐满一屋也是够热闹的。
    到了后半晌,李阿嬷、孙阿嬷以及胖婶这些人也过来坐了坐,白哥儿早上忙着顾不得,也是这会儿才来。还有村里一些面熟的人,陆陆续续的来了又走,桌上的花生都装了第六盘了,花生糖和蘸糖早就没了。
    一天忙完,晚饭吃的是刀削面。
    乔墨没削面的本事,只是把方法说了,由林正实际操作。林正刀工不错,才开始不得其领,削的过厚,后来渐入佳境,颇为有模有样。乔墨又将炒的辣白菜倒进去一起煮,冬天吃这个又开胃又暖和又管饱,关键还很简单。
    林正特别喜欢吃,用家里的大海碗,足足吃了三碗。
    收拾了碗筷,还不能休息,早先泡的麦子芽已经出好了。取出来切成碎段,将早先蒸好晾着的玉米碎拌入切碎的小麦里,然后就让它发酵。李阿嬷说这个过程得两三个时辰,乔墨想着,反正初二他又不用回娘家,半夜起来忙了,白天补觉就行。
    结果夜里他睡的根本忘了醒,等天亮起来一看,麦芽糖做好了。
    “阿正不怎么叫我。”乔墨暗恼自己睡的太死。
    “你累了一天,多睡会儿,我精神好,少睡会儿没事儿。”林正不以为意,将熬好还带着热乎气的麦芽糖拿给他尝:“味道可以吗?”
    “……嗯,嗯,好吃!”乔墨吃的连连点头。
    接下来的一天两人就忙乎开了,花生糖和蘸糖都是两百斤的量,现在天冷耐放,干脆就一次送去。因为不停的熬糖,整个厨房都弥漫着糖的香甜味儿,幸好他们家住的偏,与其他人家都有距离,不然这会儿早来不少人打探了。
    等到全部忙完,乔墨两条胳膊都酸了,觉得这钱真是赚的太辛苦了。
    初四送货,是茶楼的肖掌柜签收。蘸糖五十文一斤,共十两银子,花生糖三十文一斤,共六两银子,一共十六两。
    收了钱,到底有些好奇,见肖掌柜人很和气,就问:“不知道这蘸糖你们怎么卖?这价钱可不低。”
    因为方锦年特意交代过,肖掌柜对乔墨林正也重视,倒也回答了他:“这蘸糖都没见过,别说味道如何,首先吃的就是个稀罕少见。价钱是老板定好的,五十文一碟儿。”
    乔墨想象了一下一个碟子的大小,顿时咋舌,方锦年可真够黑的。
    “能有人买?”林正虽说见过比这还贵的糕点,可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真怕喊的高了卖不出去。
    “怎么没人买,茶楼里好几位大主顾,别说每天喝的茶了,就是给说书人的打赏就是一两银子起价儿。这一碟儿才五十文的点心,即便比寻常的贵些,也不再他们眼里。”
    看来县城里的消费水平不弱,也难怪方锦年大老远的来这儿做生意。
    家里留的玉米倒是够多,可小麦不够,两人出了茶楼就去买了一袋子小麦。另外,开春了要种地,沙地都是按乔墨的主意,种花生和西瓜。西瓜不好种,而且还不知能不能买到西瓜种,乔墨决定六亩种花生,剩下两亩三分地种西瓜。
    先前家里地不多,林正预留的花生种不够,到了粮食店里,先买了最好的花生种。一亩地需要带壳儿的花生大概五十斤,六亩地就得三百斤,二两多银子呢。
    乔墨顿感压力巨大,万一失败,赔进去的可不止这二两银子的种子钱。
    至于西瓜种,接连询问了好几个店铺,最后才终于在一家店内找到。但是当询问起怎么种植,店老板倒是知道大概流程,但再具体点就不知道了。最后,乔墨买了一千颗种子。他估算着一亩地三四百株,两亩三分地需要八/九百的种子,可育苗也没经验,谁知是不是都出芽,多买点儿才保险。

☆、第40章 惊蛰春耕农家忙(1)

乔墨又买了一刀白纸,一套文房四宝。
    回去之后,乔墨先将西瓜种植给写下来,又仔细回忆小时候在农村见到的情景。记得种西瓜是要覆膜的,可古代哪儿那东西,只能用稻草盖着试试了。至于肥料,也得早早搜集,八亩地可不少,马粪、草木灰这些林正都是留着的,就是为了给地上肥,那么多地,单单只供沙地都不够。
    说起沙地,那天测量买地时看过,不像想象中那么贫瘠。虽和一般田地土质不同,但既然是河道冲刷而留下的,应该也有河道的淤泥,那可是好东西。
    林正看着他写写画画,大约也猜到几分。
    “阿墨打算怎么种西瓜?”林正种花生算是熟门熟路,西瓜却是没种过,对于乔墨的种地热情抱怀疑态度。怎么看也不像是会种地的人。
    乔墨却似没听见他的声音,好半天才抬头看向林正,问道:“阿正,咱家有豆饼吗?”
    “有,平时给马加料就吃的豆饼。怎么了?”
    “豆饼是个好东西,咱家有多少?别给马吃了,留着我有用呢。”乔墨也是刚刚才想起来,听同学说过给西瓜施豆饼,西瓜长得特别好。
    “……还有半袋。”林正是知道油饼能当肥料,可问题是,谁家有那么多油饼往地里撒?
    “半袋啊。”乔墨想着要不要去村里的油坊买点儿。
    “别想那么多了,地肥的事我来想办法。”林正知道他在操心什么。
    农家人种地都有自己的经验,林正虽然出去了五六年,可自小就在地里忙活,对庄稼活儿很熟悉。家里的草木灰、马粪,平日里丢弃的烂菜叶、剩饭剩菜全部搅拌在一起,再等开春了草长出来,割些草剁碎了丢进去,就是自制的农家肥了。
    卖地的那家将水田养的很好,其他几亩良田也算不错,这些肥可以全部施在沙地里。
    沙地原本有淤泥,也是一层肥力,花生点的稍微稀点,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只是在种植的过程里要注意追肥,否则肥力跟不上,坐果少,而且也不大。
    正月十五吃完元宵,年就彻底过完了。
    乔墨一直忙着种地计划,没心思关注别的,还是李雪过来串门,和他说起村子里的消息。
    “乔哥儿,你还不知道吧,林贵今早走了,去县城了。”
    乔墨正盘算着买豆饼,不以为意的点点头:“过完了年他当然要走,毕竟要读书么。”
    “我说的不是这个,是他带着英子一起走的。”李雪重重的强调“英子”两个字。
    乔墨一愣:“带了英子?真的?”
    李雪认真点头:“当然是真的,村里好多人看到的,他们坐了于阿爷的车。”
    乔墨想不通,通过短暂的两次接触,他觉得林贵是个很爱面子的读书人,英子吧……林贵怎么会愿意带着?就不怕在同窗读书人面前丢了脸面?
    李雪见他竟为这个百思不得其解,不禁笑他笨。
    “我怎么笨了?”
    李雪脸色微红,小声说:“林贵大概也不愿意带英子,可是,他们不是还没有孩子么。林老嬷着急,他当然得带了。”
    ……所以,这是因为孩子被迫的吗?
    想起除夕那夜的情景,他可不认为林贵会听林老嬷的话,反而是林老嬷事事依从林贵。那么,现今林贵妥协,其中必有缘故。嗯……钱?
    说曹操,曹操到。
    刚刚还提到林老嬷,眨眼人就到了跟前。
    “继阿么,今天怎么有空来?”尽管不待见,可也不好甩脸子,乔墨淡淡的招待,心里揣测不停。只怕林老嬷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林老嬷不说话,只是拿眼睛时不时的看看李雪。
    李雪被盯的坐不下去,忙寻了个托词就离开了。
    没了外人,林老嬷这才说道:“我今天来也不为别的,你大弟弟读书花费太大,我和他阿爹实在难以供应。上回你说家中还有点钱,我就想暂借来应应急,总不能让阿贵在城里日子过的紧巴,同窗跟前也抬不起头不是。”
    这下子乔墨可以肯定,林贵走时定是从林老嬷这儿拿了钱,还拿了不少。林老嬷心疼了,便挖空了心思,打算从他这儿找补。
    心里想明白了,面上却笑着说:“真不巧,继阿么来晚了。初四去县城,买了粮种,钱都用了。”
    林老嬷拉长了脸,摆明不相信,竟还质问起他来:“谁家不在年内就预留了地种,哪有正月里去买粮种的。乔哥儿,你可别诓我。我不过是借一二两银子,这也算是林正孝顺他阿爹的,应当应分!”
    乔墨不禁气笑了,也懒得跟他摆笑脸,直接说道:“说起孝顺,我记得当初分家时继阿么口口声声的喊了,往后自有两个儿子孝顺,不需要阿正。当时有族长和里正做见证,还有双方签订的文书,阿正除了五亩地和老屋,一文不拿,往后除了年节红白事,两家各过各的,各不相干。怎么,继阿么上了年纪,这么快就忘了?”
    “你!”林老嬷被堵的说不话来,颤着手指头,一扭头气哼哼的走了。
    林正刚回来,正好看见林老嬷从自家出来,脸上还带着怒气。担心乔墨一人在家,忙加快脚步回来,将刚刚从王木匠那里取回来的车停放在院子里,三两步进了屋。
    “阿墨,没事吧?”林正将人上下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异样才放心下来。
    “他来做什么?”
    乔墨给他倒了水,回答道:“能干什么?除夕那晚要借钱没借成,今天过来还是借钱,还说是孝顺的钱,被我给顶回去了。”
    林正不禁恼怒。
    当初分家只分了五亩地,别人笑他傻,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吃亏。只是阿爹夹在中间,闹开了到底伤的是阿爹,想着干脆就此了断,吃亏就吃这一次。没想到林老嬷竟是那般厚脸皮,还有脸为这个上门。
    “犯不着为他生气,咱们就是要把日子越过越好,就是不给他占便宜,气死他。”乔墨促狭的说着,与他商议起耕地的事。
    惊蛰一过,大地化冻,家家户户翻地忙。
    他们家十亩地,五亩已经种了冬小麦,那五亩也要到麦收后才下种,并不急。林正按照计划,先将两亩水田耕了,然后再去翻沙地。
    水田离的稍远,幸而家中有马做脚力,耕起来速度很快。
    乔墨中午去送水,站在地埂边看了一会儿,也帮不上忙,便又回家了。
    翻沙地的时候,林正用车将早先备下的农家肥拉了过去。尽管拉了三车,可对于八亩地来说仍是不够,乔墨便记下肥没撒到的地方,等再攒了草木灰和粪肥再拉过来。
    沙地多,且先前是荒地,需要深耕。翻起深处的沙土,有很大一部分是黑色的淤泥,正是好肥。虽说先前就有猜测,直到这一刻亲眼看见才放了心。
    林正也微微松了口气,要下这八亩沙地他也绷着呢。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每月做花生糖和蘸糖往县城送两次货,都在忙地里的事。水稻育苗,插秧,乔墨也卷起裤腿跟着下了水田。毕竟家里就两个人,总不能全靠林正一个人忙,铁打的也受不住啊。
    然而刚下田不到一会儿,他就叫着跑上田埂,惊恐的看着双腿上牢牢吸附着的几只蚂蝗。
    “别动!”林正制止他直接用手拽,找了柴点上火,凑近了将他的腿熏了一会儿。很快那些蚂蝗就被烤的受不了,纷纷自动掉落下来。
    乔墨对此心有余悸,却又觉得自己太没用了,一个大男人竟被小小的蚂蝗打倒。
    “阿墨,你回去做饭吧,我想吃面。”林正打定主意不让他再下田,为此专门找了理由,好名正言顺的将他支回去。
    “……那我回去做饭了。”乔墨觉得自己对水田是没辙了,但还有旱地呢,到时候自己肯定好好儿干。
    旁边有其他人家也在插秧,见状纷纷打趣林正疼媳妇,也有几个下地的年轻媳妇满心羡慕。
    偏这时有个刻薄的声音嗤笑:“有什么可羡慕,还不是嫁给个庄稼汉,一辈子土里刨食。真有本事就到城里享福,那才叫人羡慕呢。啧,想也没那个命。”
    这回乔墨算是熟悉了,声音的主人是李水莲。
    抬眼循声以往,可不是,相隔几家就是李水莲家的水田。李水莲自然是不会下田,然而农忙时节,他也得来送水送饭。一手提着装水的瓦罐儿,一手提着装饭的篮子,偏穿了一身半新的绸子长袍,简直不伦不类。
    谁也不愿意莫名被敌对,见了李水莲,乔墨自然没有好脸色。
    李水莲见他不作声,更是得意。
    擦肩而过时,乔墨笑着低声说道:“都说你事享福的命,有本事你嫁个有钱人来看看,都十八了,一个提前的都没有,还有脸出门。真不怕丢人。”
    “你说什么!”李水莲一下子就炸了,乔墨简直刺中了他的死穴。
    乔墨连忙推开几步,满眼无辜:“你怎么了我说什么了吗?真是有病!”说完也不管对方什么脸色,朝林正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便心情很好的走了。

☆、第41章 惊蛰春耕农家忙(2)

乔墨回家路过李阿嬷家,正好看见李阿嬷在院子里抱柴,看来是打算做饭。想到前两天做的蘸糖,本打算送些给李阿嬷,却忘了。
    “小乔从地里刚回来啊。”李阿嬷抬头看见了他。
    “嗯,刚回来。李阿嬷做饭呢?我先回家,一会儿再来。”乔墨说完快步回去。
    到家后,裁了张油纸包了一斤左右的蘸糖,又往李阿嬷家去。
    李阿嬷家其他四个人都下地了,五亩水田,在这边算是多的了,可不得赶着农时赶紧插秧,忙完了还有那么多旱田呢。李阿嬷年纪大了,家里其他人有心让他歇歇,便让他回来做饭。
    “这是蘸糖,阿雪喜欢吃的。”乔墨将东西递过去。
    关于他们做小生意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究竟这些东西的卖价是多少。询问的人不少,每次乔墨都含糊过去了,毕竟要是照实说了,不仅村里人眼红,就是林老嬷都要闹腾。
    因此这会儿李阿嬷见他送蘸糖,也没太推辞,一面接了一面道谢。
    “英子跟着林贵去了县城,这事你知道?”
    “嗯,阿雪告诉我的。”
    “你知道林贵阿么为什么让英子去?”李阿嬷笑的意味深长。
    乔墨疑惑:“难道不是为了抱孙子?”
    “当然是为了孙子,只是他早先不急,为什么现在急?”李阿嬷见他想不明白,也不再卖关子,笑着说:“是有人说他儿子不行,所以才一直抱不上孙子,还要给他儿子介绍个好大夫。他可不就恼了,而后想想又气,怕别人再说,所以就急了。”
    “啊?”乔墨确实没想到,眨眨眼,很有兴趣的追问:“谁说的呀?”
    李阿嬷的笑容淡了些:“顺子他阿么。”
    乔墨哪儿知道谁是顺子。
    “就是春阿嬷。”
    “哦,他呀。”乔墨明白了。
    早先他也不知道,还是之前去胖婶家取鞋子,胖婶跟他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