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农家哥儿-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清楚楚的说过,对陈家好,对草哥儿好,希望陈家不要拒绝,草哥儿的阿爷是他的师傅,对他恩重如山,如今师傅去了,只留下草哥儿,他更得搁心头上放着。
  有整整一个下午在,逛街这事,不慌不忙。
  陈玉平抱着草哥儿,崔元九走在他身边,远远看着,像极了一家三口。
  “上回你说想要的大料,我买着了,还有不少我觉得可能有用,也买了些回来,你看看,若是用得着,下回我遇着了就多买点,都是镇里或县城少见的。”崔元九有心想和平哥儿亲近,很是主动的说话。
  他不傻,看的出来陈家俩老也是希望他能和平哥儿成亲。
  陈玉平笑着问:“你这回去了哪?仔细跟我说说。”
  “这回没走太远,去的是遥城,就在秀城的隔壁,遥城与秀城却是大不相同,遥城很杂,是个江湖气息特别浓郁的地方,住在遥城里的人,多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从吃的到穿的到人,都各有各的独特,这是个特别热闹的地方。”
  崔元九缓缓地道出在遥城的经历,远是不太远,路上没怎么耽搁,仅用了十天左右就到了遥城。这趟镖之所以用了近两个月,是在遥城呆了一个多月,好在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
  边逛边说话,不大的镇子,愣是让陈玉平和崔元九逛了足足一个多时辰。
  草哥儿都睡着了,回到店里时他刚睡醒,睁开眼就看到了阿爹,草哥儿显然很高兴,咧着嘴直乐,笑得哟像得小太阳。
  人回来了,陈老汉带着小儿子将铺子关了,其实早半个时辰前就该关门,吃食都卖完了,不过,三儿子和崔元九没回来。
  有两辆牛车,陈老汉带着小儿子管着自家的牛车,陈玉平和崔元九带着草哥儿管着借来的牛车。
  两辆牛车一前一后,缓缓驶出镇子往苦竹村去。
  陈老汉回到家里,寻着没人注意,凑到了老伴身边,将平哥儿和崔家小伙在镇里逛了一个多时辰的事说给老伴听,让他高兴高兴。
  陈老爹果真是高兴的很,将将要进傍晚,得开始张罗晚饭时,他把三儿子拉到了屋后,说是去菜地里摘菜,其实是有事想问问三儿子,看他是什么意思。
  “平哥儿,你看崔元九怎么样?你要觉得成,今个晚上啊,就留他在家里住着,反正他也没个家,还搁深山里住着,瞧着怪可怜。”陈老爹说着,又道:“你也别觉得我心急,留他在家里住倒不是为着别的,是为了能更好的看看他这个人怎么样。”
  陈玉平笑了,他不是女子,虽说他是个哥儿,在他心里,他依旧觉得自己是个男的,和汉子没什么两样,名声不名声的他不在乎:“就留他住着,二哥以前住的屋子,收拾收拾还能住人。明儿开始,就让他随我去镇里,让阿父留在家里。”
  “你心里有主意就成,旁人问起,便说是咱们请来的帮工。”
  吃过晚饭,天色稍暗。
  冬日里昼短夜长,天黑得快。
  崔元九准备离开陈家,陈老爹笑着说:“眼下是冬天,你住在深山里多有不方便,正好家里还有空屋子,若是愿意,就留下来住着,近来家里忙,也缺个人手。”
  崔元九没急着回答,他往平哥儿的方向看去,带着迟疑和犹豫。
  “想留下来就留下来。”陈玉平张嘴来了句。
  崔元九笑了,笑得一脸灿烂:“那就多有叨扰了。”眉角眼梢都透着股喜色。
  “成,我去收拾屋子。”陈老爹乐呵呵的往外走,心里头惦记的一桩事,八字快成一撇了,高兴。
  作者有话要说:  听说可以更新了,我试着发一章看看
  明天早上六点有双更~


第37章 
  家里多了个人手,这人干活还贼拉利索; 做事沉稳靠谱有条理; 整个陈家明显见轻松了些。
  连陈原秋都感叹着:“九哥看着话少沉默寡言; 做起生意来; 瞧着比我还见老道熟练。”
  “元九常年跟着镖局走南闯北; 你连县城都没出去,当然没得比。”陈老汉怼了句,吧嗒口旱烟:“多学着点,想啥就问出来,我看元九性子好,能得他一半稳重,你一准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阿父,我也觉得九哥很厉害; 我还想跟他学学拳脚,可惜; 年纪大了也没甚闲功夫; 倒是以后我有孩子了,可以搁九哥跟前放着,打小就学,身强体壮。”
  陈老汉瞅了眼美滋滋地小儿子:“你倒是真会想。”这主意不错; 先搁心头记着。
  “家里卤猪肠卖得真好; 镇上铺子里也卖的话,生意肯定好。”崔元九在店里呆了两天,觉得卤猪肠只在家里摊子上卖有点可惜:“猪肠得了窍门; 清洗起来也不太费事,再不济,还能往村里请个人帮着专门清洗,手把手的教,给几文钱,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百文,总得来说比做绣活纳鞋底要强,还不伤眼睛,一天也就忙活一两个时辰。”
  陈玉平告诉他:“我也想过在镇上卖卤猪肠,主要是,猪肠太少。”
  猪肠太少。崔元九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他琢磨了下:“这事好解决,找村里的二山子和树娃,这两人整天游手好闲,没个正经事,十里八乡却是熟悉的很,让他们帮着收猪肠,十副猪肠给两文钱。如果他们愿意接清洗猪肠这事,就更好办了,收十副猪肠加清洗给五文钱,隔三差五的奖励他们点吃的,或是留他们吃个晚饭。”
  “这靠谱吗?”
  “交给我来办,绝对靠谱。”
  这日傍晚,吃过晚饭,崔元九出了家门。
  陈老爹随口问:“他去干什么?”在陈家住了三天,难得见他出去,屋里屋外他总能找着事情做,更别说在镇上店里,小儿子说也是个眼明手快干活利索。
  “可能是去找二山子和树娃。”
  “找这两混子干什么?”陈老汉有点好奇。
  陈玉平把今个崔元九说得事,给细细道了出来:“我觉得有点悬,不过,他说肯定能行,如果能行,确实是个好法子。”
  “他这脑瓜转得快,灵活!”陈老汉夸了句,难得他这般高兴的夸人。
  陈老爹也笑了:“平哥儿啊,我瞧着元九是个顶好的孩子,你要是中意,就别拖太久,有些话,早说出来比较好。”
  “对,三哥这么好的汉子,你别放跑了啊!”
  陈玉平被他们说着,想笑又有些莫名的脸皮子发热,低头逗草哥儿不说话了。
  没多久崔元九就回来了。
  天色完全暗透,起了夜风很见寒凉。
  陈家人并没有睡,都在堂屋坐着,烧了盆炭火,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怎么样?”陈玉平问。
  崔元九笑了:“我说能成,自然是能成。”
  “棒!”陈玉平竖起个大拇指。
  “能要点奖励吗?”崔元九仿佛不知道屋里还有其余人坐着,言语间带了点亲昵的寻问。
  “你想要什么奖励?”
  崔元九看着他,眼睛里像是落了星光,陈玉平却觉得,这娃儿眼神像是带了个勾子,勾得他心神有点飘。
  “听原秋说,平哥儿做得灌汤包特别好吃,咱们明儿晚上吃灌汤包怎么样?”
  “行。”
  陈老爹话里带着调侃:“我也是好久没有吃灌汤包,沾了元九的福,又能尝上一回新鲜。”
  “我念了几回,三哥都说太麻烦不愿意做。”陈原秋嘀咕着,笑得蔫坏蔫坏。
  陈玉平瞥了眼瞎起哄的阿弟:“你如果能做成一桩事,我也许你个奖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这可不成,我脑瓜没九哥灵活。”
  “出息!”陈老汉翻了个白眼。
  一家子乐乐呵呵的有说有聊,夜有些深,这才熄了炭火,各自回屋睡觉。
  崔元九端着油灯,陈玉平抱着熟睡的草哥儿走在他身边。
  两人睡的屋子左右相邻。
  陈玉平给草哥儿解了衣裳,站在床边弯着腰,将人小心翼翼往床里放。
  崔元九凑近了些,也弯着腰往床内看:“草哥儿睡得真香。”似是怕扰醒睡着的奶娃儿,嗓音压得极低,特别的见低沉,平白添了股说不出的暧昧。
  “他睡觉乖的很。”陈玉平心头微颤,这把嗓子也是得老天钟爱,有点要人命:“你去睡吧。”
  崔元九没走,稍稍拉开了点距离,坐到了床尾:“你困吗?”
  “怎么?还想说上半宿话?”话里带着笑意。
  “就是想坐会儿,少有与你这般安安静静的处着。”崔元九说得脸不红气不喘,眼神儿敞亮。
  陈玉平觉得他的眼神一点都不敞亮,倒像把勾子,直愣愣地瞅着他,都不带眨眼:“我比你大好几岁。”
  “也没大多少,算不得什么。”崔元九一点都不在意:“我中意你这个人,和年纪没什么关系。”
  “我不觉得你中意我,更多的……”陈玉平瞅了眼睡得呼香呼香的宝贝儿子,眼里有着柔软的笑意,连声音都温暖了许多:“是为着草哥儿吧。”
  “我不否认这是个重要的原因,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在我懂事后,我心里就有了决定,一定要找个自己中意的人成亲,苦也好累也罢,得是我喜欢他,心里有他,而不是为着成亲而成亲凑和着过日子。”
  “我阿父和阿爹就是没有感情,到了年纪,逢着人上门探话,挑了个以为最合适的,成了亲有了家生了我。”
  “平哥儿你很好,没有草哥儿或许我遇不到你,我可能很久以后才会成亲,也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成亲。草哥儿能被你捡到,被你收养,是他的福气,能遇见你,也是我的福气。”
  崔元九走了,回了自个屋里。
  没了油灯昏暗的橘光,屋里黑漆漆的,陈玉平很累,却没有丝毫睡意,脑子里回想着崔元九说得话。
  他很理智,也很清楚,崔元九说了这么多,还是被他说中了,目前来看,好感有,爱情可能还在发芽中。
  这人呐,原生家庭不太好,受到的影响颇大,陈家氛围好,亲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处处透着温馨和幸福,崔元九被原生家庭伤得太深,冷不丁的遇到陈家,可不就像老鼠掉进蜜罐里头,舍得出来才怪!
  安静的床内,忽得响起一道冷哼声。
  陈玉平哼完又笑了起来。舍不得出来就别出来了,旁的不说,这人,确实是个好人,为人敞亮不耍心眼难得的坦诚,长得好身材好会干活脑子聪明,性情也好说话做事有条理有章法,和原生家庭断了关系,还真是不错的一小伙子。
  他总要成亲,找别人还不如找崔元九。
  至于爱情,有了好感,日久生情还远吗?
  想通透了陈玉平泛起了阵阵困意,他打了个哈欠,眼看就要被周公拉着下棋。
  一声砰响,打破了这安静的夜。
  紧接着,就是道凄厉的惨叫。
  怎么回事?陈玉平赶紧掀开被子,想着往外去,才下床,记起床内睡着草哥儿。他不能走,这明显是家里遭了贼。
  “原秋阿父阿爹遭贼了,家里遭贼了!”人不能走,他就张嘴喊,想起油灯还在屋里,摸出火折子点亮了油灯:“元九怎么样?人抓住了吗?”
  “人呢?在哪?平哥儿你没事吧?你别出来,看好草哥儿。”陈老爹端着油灯站在屋外,朝着三儿子的屋喊了句:“元九,你没事吧?这是怎么了?”
  陈老汉紧跟在老伴身后,手里握着根拳头粗的老树棍子:“人呢?”
  “我呸!竟然偷到咱们家来了,打不死他丫的。”陈原秋气冲冲的跑了过来。
  屋里很乱,碎了两个坛子,幸好只是小坛子,椅子柜子被翻倒在地。
  这是陈玉春住的屋,他现在很少在陈家住,他的屋子就被收拾收拾放着这些坛子,灶屋太小,搁不下这么多大小坛子。
  崔元九站在门口,满脸冷霜,眼神阴寒刺骨:“我断了他一只胳膊,往他腿上踹了脚狠的,只要他敢出现在人前,找出来不难。”顿了顿,又道:“不是一个人,有同伙,最少有三个人,否则跑不掉。”
  “到了年底,什么缺德玩意儿都冒了出来。”陈老爹骂了两句,打扫起地上的碎坛子:“你人没事吧?有没有伤着哪?”
  “没有,他们伤不到我。”崔元九扶起被翻倒的椅子和柜子。
  陈原秋见没什么,扔了手里的棍子,帮着阿爹收拾着。
  陈老汉拧紧着眉头,沉默着没有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陈玉平还是没忍住,把草哥儿抱着,走进了屋里:“跑了?”
  “嗯。”崔元九握紧拳头,觉得有些丢脸,亏他还是跑镖的,竟然让贼子在眼皮子底下跑了。
  “人没事就好。”陈玉平安抚着:“幸好你在家里,要不然,今个可能会损失更多。”
  陈老汉沉声接了句:“确实啊,多亏了有元九在。”
  大半夜,寒气重,也没多说什么,马马虎虎的收拾了通屋子,就先各自回屋去了。
  陈原冬大清早的就过来了,昨儿他听到动静,想过去老屋又怕家里的妻儿没人照看,琢磨着有崔元九在,应当不成什么事。
  “是不是遭了贼?”
  “对,还不晓得是哪伙人,元九断了一只胳膊打伤了一条腿,说是同一个人,他要躲着不出来,还真不好找。”
  “近日多多留意着。”
  下午二山子和树娃过来了,拎着在十里八乡收来的猪肠。
  这个时辰,陈玉平他们几个也刚从镇里回来。
  来陈家做了几天的事,二山子和树娃一叠声儿的打着招呼,笑笑嘻嘻的。
  “今个多收了两副猪肠,平哥儿可得把这多余的猪肠给记着,回头攒满十副又是五文钱。”他们收猪肠也洗猪肠,十副五文钱,这事儿臭是臭了点也累,学了窍门倒也不算辛苦,总比在镇上做苦力短工强。
  “记得清清楚楚,放心吧。”陈玉平翻了下本子:“明儿再多收一副,就能凑满十副猪肠。”
  “又可以多个五文钱,尝一尝卤肉馍的滋味儿。”
  崔元九从屋里出来,听到这话:“想尝卤肉馍,不用花钱,有个事让你们做,接不接?”
  “九哥,你说。”嘻皮笑脸的二山子和树娃在崔元九跟前,完全没有吊儿郎当的样,老实的像个乖娃儿。
  “昨儿晚上家里遭了贼,应该是三个人,其中一个被我打断了胳膊还打伤了腿,你们往十里八乡跑,多注意点,发现有什么蛛丝马迹,过来告诉我,只要是有用的消息,就奖你们卤肉馍,要是能直接揪出人,连续五天每天两个卤肉馍,干不干?”
  “这是哪个不长眼的孙子,活腻了不成!干,怎么不干,九哥尽管放心,我俩啊,一准儿留意着。”
  说了通话,二山子和树娃拎着收来的猪肠,蹲屋后井边吭哧吭哧洗猪肠。
  陈玉平眉开眼笑的看着崔元九,伸手轻轻地敲了下他的脑袋:“你这脑瓜,确实转得快。”言语间,有点儿亲昵。
  “你不怪我擅自作主?”
  “这算什么?”陈玉平挑眉:“挺好的。”
  崔元九还是解释了句:“见到二山子和树娃,我才想到这主意,觉得你会答应,便直接说了。”
  “还要我夸你?又想要奖励?”
  “是啊。”崔元九瞧着周边没人,胆子有点大,凑近了些,小声地说:“也想平哥儿亲亲我的额头,我羡慕草哥儿很久了。”他眨了下眼睛,露出个灿烂的笑。
  陈玉平被他的笑闪花了眼,心怦怦跳得有点厉害,亲亲是没有亲亲,伸出食指稍稍用了点力,点了下他的额头:“奖励你吃灌汤包可以有。”
  崔元九有点失望,过了会,他问:“下回有没有?”
  “等有了下回再说。”陈玉平丢下一句,双手放在背后悠悠闲闲的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越来越帅的铁锅扔了1个地雷
  么啾o( ̄ε ̄*)


第38章 
  俗话有云: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是个很重要的节日,这天; 陈玉平没有去镇上的铺子里; 崔元九也没有去; 他俩留在家里捣鼓着腊八粥; 张罗着过节的琐碎。
  陈老爹和陈老汉带着小儿子往镇里去; 卤肉是昨儿晚上就卤入了味,饼子容易做没什么太多的技巧,陈老爹完全支应得住,店里剩下的吃食,全都是提前做好,因此,便是陈玉平不去铺子里,这铺子啊; 生意依旧很红火。
  腊八粥的做法多种多样,陈玉平挑着家里人的喜好来; 放的全是自家地里出的食材; 又往镇上买了三两样。
  天蒙蒙亮时,便起床张罗着,待将将要进辰时,浓郁的粥香弥漫整个陈家; 随着风往村子里飘。
  前来买吃食的乡亲村邻; 有人问:“平哥儿,你家的腊八粥卖不卖?”
  “不卖,可以来换。”腊八这天; 谁家收到的粥多,就证明这家人缘好来年肯定红红火火,是个特别吉祥的兆头。陈玉平特意煮了满满一大锅粥,想着该有不少人来送粥,别人送了粥来,陈家也得还一碗粥回去,这叫有来有往。
  柳桂香就笑:“平哥儿,有你这话,我看呐,咱们家里今个儿可就要热闹了。”
  “热闹好,就怕不热闹。”
  说着话,就有人端着碗粥过来了。
  “平哥儿,我家熬的腊八粥,虽不如你熬出来的香,也是放足了料,你给尝尝。”
  陈玉平笑着夸了句:“这粥一看就香,熬得很有火候,浓稠的很,味道肯定也很好。”把粥倒进自家的碗里,麻溜儿的清洗好碗,盛了满满一碗自家的粥:“也尝尝我熬的腊八粥。”
  “平哥儿的手艺自是不用说,家里人都有口福了。”端着粥碗喜滋滋地走了。
  才送着人出门,还没来的及进灶屋,就听见有人喊:“平哥儿,我来送腊八粥了!”那声音兴奋得哟,像是在又蹦又跳的走着路说着话般,很显活泼。
  是本家堂伯的小儿子。
  “你可悠着点,别撒了粥。”陈玉平逗他,招呼着他进屋。
  “平哥儿,我阿娘大清早起来煮得粥,很好吃。”他把粥碗放灶台上,嘿嘿嘿地笑。
  陈玉平自是又夸了句,然后拿出只碗倒了粥,又把碗洗干净,盛满自家熬的腊八粥。
  送走一波又来一波,送腊八粥的比摊子上的生意还要见热闹。
  有时候人多了,来了好几波,崔元九就喊来二嫂子守摊看孩子,他进灶屋帮衬着。
  后来家里碗不够,只好洗了只大海碗,把差不多的粥倒进一个碗里。
  “我还想着要不要送些碗过来呢。”柳桂香笑得眉眼弯弯:“都在馋平哥儿的好手艺。”
  崔元九接了句:“今个灶屋这么热闹,明年日子肯定红火。”
  “还是我想的周到,早有准备,一大锅粥就剩个锅底了,这都午时了,应该没人过来,我得张罗午饭。”陈玉平看着各种各样的粥碗:“今个咱们得喝一天粥,烧两个菜配着。”
  陈玉春是下午过来的,手里拎着只篮子,里头放了碗粥,一盘腊八粥。
  他牵着大壮,张志为抱着安哥儿。
  “今个是阿父阿爹在镇里?”陈玉春没看见阿父阿爹,有点意外:“本来想着上午过来,上午家里事多,走不开。”
  安哥儿见着在竹榻上玩耍的草哥儿和巧妞儿,有点小兴奋,吭哧吭哧的爬了过去,三个小娃儿咯咯咯的笑着闹成一个团。
  陈玉平端了茶出来:“来了正好,我还想着一会去趟大哥家,晚上一道吃个饭,也没甚好吃的,今个腊八,咱们就喝腊八粥,我再烧几个菜,一家子热闹热闹。”
  张志为没说话看了眼陈玉春。
  “家里忙得脚不沾地,还得费心思张罗晚饭,我看呐,随便烧两个菜就成,又不是旁人,全是自家人。”
  陈玉平听着大哥的话,还以为他不愿意,不料,话一下又拐了个弯,顿时笑了:“能费什么心思,家里有什么我就张罗什么。”
  没多久,陈老汉陈老爹陈原秋三个回来了,老屋里一片欢声笑语。
  瞧着时辰差不多,陈玉平进灶屋着手晚饭的琐碎事,陈老爹和柳桂香纷纷起身帮衬着,陈玉春想进灶屋被拦了在外头,让他看好四个孩子就成。
  “孩子有原冬元九他们在,用不着我看着。”
  “哪里用不着,灶屋有了三个人,你进来就成添乱了。”陈老爹说话直,说完,又怕大儿子想太多:“要不然,你到菜地里看看,摘些青蔬回来。”
  “行,我去看看。”
  陈玉春往菜地去,才进菜园子,就见丈夫跟了进来。
  “你来干什么,看着孩子去。”
  “你忘了,咱们今晚上老屋吃饭?”张志为翁声翁的说着,帮着一道摘菜。
  陈玉春就是记得,才留在陈家吃饭:“你要回老屋吃饭,你现在回去还来的及。”他回去,张罗晚饭这事又得落他身上。
  “你不回,我不回。”
  陈玉春扯了扯嘴角冷哼一声,拎着菜篮子往外走。
  热热闹闹的吃过晚饭,天色有些暗,看不清脚下的路。
  陈老汉套了个牛车:“我送你们回去。”
  虽说一个村,也是有点距离,不念大人也得为两孩子想想。
  “其实看得清路。”陈玉春牵紧大儿子,坐到了牛车上。
  陈老爹站在屋檐下:“眼下冬闲,没甚事儿,带着孩子常回来,一个村的,又不远。”他念叨着。
  “阿爹进屋吧,外头冷。”
  牛车缓缓地走着,路上静悄悄,家家户户都点着油灯,能看见星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