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零之恶毒女配奋斗日常-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灶神的画用浆糊贴在墙上,上面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则是“一家之主”。
北方农村的习俗一般都会在小年这天,将灶神供奉起来,因为小年这天是灶王爷受尽人间一年烟火,上天向玉帝回禀的日子,他老人家会将在这户人家里的事儿告诉上天,是好是坏等等。
当然姜瑜是不知道这个的,这都是姜烟和她说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早饭后,姜川拎着扫帚去打扫院子里,姜烟今天将家里的窗帘以及被罩床单取下来,还是要浆洗。
姜瑜同样闲不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不少的馒头,这两天她则是准备包上几锅包子,都是白菜萝卜肉馅儿的,今天想着蒸两锅,明天蒸一锅再加一锅馒头。
馒头的话,按照姜烟的说法,那也得四五锅,也就是说蒸了这些,一直到出了正月里都不需要为主食担心了。
姜瑜的印象里,她小时候父母从来不会准备这些,一般都是过年在家里准备一大桌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至于明天甚至是正月里吃什么,也只是寻常,根本就没有蒸馒头这一说。
当然,或许越是农村就越注重这些习俗,在她看来是好事。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经过漫长的发展,有数不尽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人的生活都是越来越简单化,将老祖宗的习俗当做糟粕或者封建遗留等一点点的抛弃掉,她觉得很可惜。
人可以不信鬼神,可不能不存在敬畏之心,这是她的想法。
来到这里,让她重新感受到了年味,这就是值得的。
过年的包子和馒头,依旧是小麦粉和玉米粉掺杂的,不然家里的粮食根本就不够。
而且因为准备的数量够多,小麦粉的比例调制的很低。
“包子,大包子,二姐,我要吃大包子。”临近午饭的时候,姜川从外面跑进来,他已经将院子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就连猪圈和鸡窝里,也一点点的将里面的堆积粪给铲干净,留着明年开春的时候再抓小猪仔。
姜瑜此时刚把一锅包子出锅,包子皮是偏黄色的,几乎看不出多少白面,可因为姜瑜比例掌握的好,包子皮并不会散开。
给他手里塞了一个包子,笑道:“小吃货,先给你一个,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吃。”
“知道了……”姜川张嘴咬下去,以往家里吃包子,里面都是菜,这次里面可是有大肥肉,一口就咬到了一块,肉质在嘴里迸溅开,美的小家伙手舞足蹈,一看就知道很好吃。
姜瑜很高兴,这小家伙的表情,就是对她最大的褒奖。
原本他们家里就剩下姐弟三人,一锅包子,顶多两锅就够了,不过今年想着还要给五位老师送些过去,所以就多蒸了一锅。
贺勋送来的那一箱猪肉,足够几十斤,肥肉就差不多有七八斤,这次她蒸包子用了两斤,余下的都放在外面冻着慢慢吃。
两斤肥肉,足以让常年不沾油腥的人过过瘾了。
下午的那锅包子出锅,姜瑜就让姜烟帮忙给送到了茅屋那边,她还要在家里准备一下,明天继续忙活。
今晚先把红薯给蒸出来,明天下午想要炸两锅酥果子。
这边的酥果子不是一种甜点,而是用小麦粉和蒸熟的红薯在一起和成面团,然后做成各种形状在油锅里炸熟的,里面会加入鸡蛋和白糖,味道特别好,刚炸出来是紫红色的,咬一口外酥里嫩,香甜诱人,放凉后吃起来口感也很好,重新加热后再吃,口感黏糯,甜入心坎里。
当然并非谁家都会做,毕竟里面的材料不少,不是谁都舍得放那么多贵重东西的。
今年家里的母鸡下的蛋不少,再加上贺勋时不时的来送点东西,因此鸡蛋几乎没有卖,而是留在家里他们三人吃了。
在一天天的忙碌中,年三十在一场寂静的落雪中来临。
清晨,姜瑜睁开眼,看了看窗户,已经有光透进来了,撩开窗帘,外面雪白的景象映入眼帘,也不知道何时开始下的,外面庭院里,以及远处的房屋都被笼罩在一片白雪中。
大概听到声响,姜烟也睁开惺忪的眼眸,揉了揉眼睛,“醒了?”
“嗯,姐,外面下雪了。”姜瑜放下窗帘,抓起被子中间的衣服开始穿戴。
如今没有全球变暖,北方的农村格外的寒冷,家里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只能靠着每日里做饭时烧的暖炕来度过漫漫冬夜,可火炕也无法保证能温暖一整夜,毕竟如今柴草也要算计着用,到了早上被窝里几乎剩不下多少热气。
而都知道,冬天早上起床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首先冷冰冰的衣服就让人望而却步。
因此他们家里都是盖着两张被子,衣服会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到被子中间,早上起来也不至于凉的人发抖。
姜瑜起床姜烟自然也不会继续睡,今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她们姐妹俩早上起来就要开始忙碌,倒是姜川今天估计要跑出去和村子里的小伙伴玩耍。
穿戴好衣服,姜瑜来到弟弟房间,推开一条缝隙后,探头进去,就看到小家伙已经醒了,等着眼睛看着她。
“二姐又来偷看。”姜川笑嘻嘻的说道。
“还不起?”姜瑜被他俏皮的小模样逗乐。
“不起,想睡懒觉。”姜川摇摇脑袋,“二姐,被窝快凉了。”语气委屈巴巴的。
姜瑜也知道起床有多困难,再说今天也不会有人来串门,晚点起也没关系。
“那继续躺着吧,待会儿二姐就给你烧烧炕,早上不吃了?”
“我等中午吃好的。”这几天姜川没少围着锅台转悠,姜瑜做了什么,他保证是第一个尝到,可算是过足了瘾。
------题外话------
家有暖气的我,一冬天几乎都是穿着加绒的睡衣在家里晃荡。不出门,绝对不收拾自己,另类的懒。
第037章 送温暖
早饭是在小土灶里做的,这个小土灶有一截不到五十公分的烟筒,连接着姜川那个房间的土炕。
说是土灶,其实就是用黏土垒砌的类似于煤炉的小灶,平时几乎不用,冬天的时候会给姜川烧炕,不然就算是那小家伙身体火力再旺盛,寒冬夜里睡凉被窝那也够受的。
她曾经听父母说起过年轻时候的事情,他们刚结婚那会儿,楼房里只有一台空调,还是放在客厅里,卧室什么都没有,冬天的晚上特别冷,夫妻俩就只能灌上热水袋抱着睡。
最开始还好说,可一直到陆妈妈怀上了她,陆爸爸心疼媳妇,直接去外面买了七八个热水袋,回来灌上热水,放在陆妈妈身边,冬天的晚上通常会起来两次,半夜和凌晨三四点钟再灌一次,听得她很是好笑。
既然冷的话,干脆在客厅里睡觉就好了,空调全天开着。
可就算家里条件不错,有些地方该省的还是要节省,比如电费。
不过在她出生后的那年冬天,帝都那边就全部更换上了暖气片。
姜川躺在被窝里,没多久察觉到被窝里再次一点点的暖和起来,美的小家伙不要不要的,不大会儿就闭上眼,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又偷懒了?”姜烟在饭桌上没看到弟弟,笑着问道。
“反正今天也没他的事儿,想睡就睡呗,待会儿大姐去给周婆婆和老师那边送年货?”中午都是炒菜的,年三十这天中午的饭菜,是公社所有人家一年里最丰盛的,但凡是家里养鸡的,今天中午这顿饭必然是要杀一只鸡,母鸡自然舍不得,杀的是公鸡。
在河西公社,一般家里都会养最少一只公鸡,这只公鸡不是养肥宰杀的,而是种鸡。
他们家里的鸡仔都是自家老母鸡孵出来的,有时候是四五只,有时候是七八只。
“行,你现在家里忙活,我回来再帮你。”姜烟点点头。
早饭后,姐妹俩来到厨房,姜烟先把准备好的一个竹篮递给大姐,“这里面是一块肥肉,一盒大白兔奶糖,一盒油酥,我还放了六个酥果子,半只鸡,给周婆婆行吗?”
“这些就行,每样都很扎实,那我先去了。”
“好,大姐路上慢点。”姜瑜取来一个斗笠递给她,外面还下着雪呢。
他们家门口的雪,早上已经被姜烟给清扫了,而路上的积雪也被早起的人踩出了一条路。
姜烟踏着泥泞的村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公社西北方向去了。
路上有在门口清扫积雪的村民看到姜烟,都热情的和她打招呼,知道她今天是去给周婆婆送年礼,也知道去年夏天那个老寡妇在河边救过姜川。
瞧着那沉甸甸的竹篮,想必里面装了不少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有什么。
也有没眼色的会开口问问,姜烟也只说是一点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别人也不会上前来扒拉着看。
周婆婆住在村子西北角,这里比较靠近公社边缘了,房屋坐落的比较稀疏,可也有二三十户人家。
来到门口,就看到庭院里一个小老太太正佝偻着腰,慢悠悠的铲着院中的积雪。
“周婆婆!”她进门,将篮子放在一边,“我帮您吧。”
老太太见状,就知道这小姑娘是来送年礼的,脸上露出一点略显僵硬的笑容。
“大妮来了,别帮我,老婆子还没那么不中用,你搬着凳子坐吧。”老人家搁下手里的铁锨,拉着姜烟的手往屋里走,姜烟拎起脚边的竹篮,跟着老人家进了屋。
人上了年纪,一般会有一种味道,称之为老年臭,可周婆婆的屋子里却收拾的很干净,闻不到那种让年轻人无法接受的老年味道。
虽说房屋看着破旧,至少能挡风遮雨,厨房灶膛里塞着木柴,屋子里暖融融的。
土炕一边放着一张陈旧的矮木桌,平时老人家就坐在这里吃饭,也在这里做点针线活儿。
“周婆婆,我给你带了几样年货!”她将带来的东西一一取出来,看的周婆婆露出一些惊讶的神色。
不说那漂亮的铁盒子,就是肥肉和半只鸡,这也不是谁家过年都能吃得上的。
“这是奶糖,您闲着的时候可以含一颗,奶味可足了。”将那精致的铁盒子塞到老人家手里,见她推回来,姜烟笑道:“收下吧,这也不是我们买的,是我爷爷的战友家的孙子来探望的时候,捎带过来的,家里还有呢。”
“这肉和油酥也是,您牙口不好,油酥可以泡在热水里,比玉米糊糊好吃多了。”
姜烟一样样的说给老人家听,周婆婆到最后并未拒绝,眼眶倒是热乎起来。
去年她不过就是举手之劳,当时姜翰夫妇已经给了她不少东西,去年过年姜翰夫妻俩没了,他们仨在家里守着并未出门,今年又过来送东西,她心里也过意不去。
可作为快入土的人了,也明白若是不收的话,这孩子心里必然会不好受。
她也就不和姜烟这孩子推来推去的客套了。
周婆婆年轻的时候丧夫,后来丧子,如今只余下一个女儿,可是有等于没有。
按照年纪来算,若是那个女儿还活着,现在她的外孙也得有个二十岁了。
如今这把年纪,周婆婆已经很久不会去想那个远嫁南方的女儿了,一个人也挺好的。
在这里陪着老人家聊了会儿天,姜烟就挎着空篮子离开了,回去后还得往茅屋那边送年礼,之后还要帮着妹妹做饭,这一上午可是很忙碌的。
周婆婆站在门口目送姜烟离开,久久才返回屋内,将这孩子带来的东西一样样的放好,背影瘦小孤零。
茅屋那边送的比较多,毕竟是五位老人,太少了也不够分的。
对于姜家三个孩子时不时的送些好吃的,五位老人都一一记在心里,现在没有能力,不记着也没有别的方式来回馈对方。
临走的时候,姜烟还告诉他们,中午别做饭了,到时候会给他们送过来。
几位老人能说什么,当然是欢天喜地的等着呗。
他们倒是想自己做饭,可和姜瑜那小丫头的厨艺比起来,几个人合起伙来捣鼓的饭菜,比猪食好不了多少。
大过年的,他们也想吃一顿酣畅淋漓的饭菜。
------题外话------
大年初一,各位小仙女们新的一年,照旧美美哒。
第038章 磕头叩拜的祖宗是我手写的
今天中午的饭菜,姜瑜算了算,大概会有八个盘,她想了想后决定再加一道汤。
来到姜川的房间,姜瑜把小家伙给喊起来。
“小川,你去大伯家里换两斤豆腐回来!”村子里的姜大伯,是一个做豆腐的好手,以前吃公社食堂的时候,他就在后厨里专门做豆腐。
食堂关门后,姜大伯就在村子里上工,偶尔也会在家里做点豆腐,公社的人有时候会用豆子或者是鸡蛋钱等去他家里换豆腐吃,物美价廉且干净好吃。
此时已经上午快十点钟,姜川虽然舍不得离开暖乎乎的被窝,可既然二姐让他跑腿,他自然也不会继续赖床。
麻利的穿好衣服,从二姐手里接过一袋鸡蛋,拎着就出了门。
姜川别看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可办事很利索,一来一回速度很快,并未在路上耽搁。
若搁在一般调皮的孩子身上,估计等到了地方,手里的鸡蛋完好无损的没几个。
她之前如果不是穿到了姜瑜的身上,姜瑜本人都没有这个弟弟懂事。
“二姐,中午都有什么菜?”姜川凑上前来,期待的问道。
“有鸡有鱼还有肉,红烧肉喜欢吗?”
“喜欢,怎么能不喜欢,只要是肉我就喜欢。”姜川离开一嘴雪白整齐的牙齿,向二姐彰显着自己是肉食性吃货的标志。
之前姜瑜倒是想着做一道蒜泥白肉的,想了想还是算了,红烧肉就挺好的,名字听着也喜庆,而且瞧着就红红火火的。
她不想承认是因为家里种的大蒜太辣的关系。
等姜烟回来,姜瑜就开始下锅了。
随着锅铲翻飞,一道道菜飞快的出锅,有糖醋鱼,有鸡肉炖粉条,有红烧肉,有白菜炒肉,肉炒干笋等等,最后是一套豆腐汤。
厨房里饭菜的香味飘出去,也亏得这个点家家户户都在准备丰盛的年饭,姜瑜这边的味道即便很浓郁,也不会被察觉到。
将做好的菜,分别夹了点装在小碗里,然后放在另外一个房间的供桌上。
姜烟取来一张烧纸,简单的折叠了一下,递给姜烟一支笔,“写吧!”
姜瑜攥着笔,懵,“写什么?”
“姜氏宗亲之神位!”姜烟说道,“写好之后贴在供桌的墙壁上。”
姜瑜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供奉先人,可还是按照姜烟的意思写在了折叠成小房子似的黄色烧纸上,然后看着姜烟将这张纸贴在墙壁上。
之后从旁边取出三支香,点燃后插入香炉,又双膝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冲着供桌磕了三个头。
起身后姜烟招呼弟妹,“你们也来给列祖列宗磕个头吧。”
姜瑜:“……”
这就是姜家的列祖列宗?她刚写出来的?
可是看到大姐那严肃的表情,姜瑜也没拒绝,和弟弟先后给先人磕了三个头。
“今晚堂伯堂叔家的兄弟也会过来磕头,到时候咱们跟着一块去拜年,去了叔伯家里小鱼就不需要去磕头了,小川别忘了。”在农村,没有女孩子去别家给祖宗磕头的道理,同样的,也没有女孩子上坟的道理。
在老年代的人看来,女孩子早晚要嫁人,到时候就是别人家的了,自然也就不能去姜家的祖坟上。
姜瑜不懂这个,之前姜翰夫妇还在的时候,明明没有这个环节。
可能姜烟是因为父母去世,想着在过年的时候,在这里给父母磕个头。
磕完头,三个人就来到厨房。
姜瑜把饭菜装到食盒里,家里只有两个食盒,只能放下六道菜,其余的三道菜放在竹篮里,用筷子夹在深口大碗里,将三道菜叠了起来。
“小川拿不动,我和你二姐过去就行,你把饭菜端上桌,我们回来就吃饭。”姜烟交代了一声。
“那大姐二姐可要快点回来啊,不然饭菜都要凉了,我也饿了。”姜川这小子早上没吃饭,现在肚子都饿得咕咕叫唤。
眼前的饭菜如此诱人,他早就忍不住了。
姐妹俩拎着食盒出门,往茅屋那边去走去。
过来的时候,五位老人正在土炕上坐着聊天,瞧见姜烟姐妹俩,赶忙下炕迎出来。
“哎哟,你们姐妹俩这是做了多少菜啊?”方老瞧见三个家把什,就知道里面装的肯定不好。
程老和林老那边正打开橱柜将里面的盘子一一取出来,准备给她们姐妹俩把碗盘子空出来。
“做了八菜一汤,今儿年三十,老师们也得好好过个年,你们有酒喝吗?”姜瑜把饭菜端出来,挪到桌上的空盘子里,“每一份的量都很足,还有你们都喜欢的红烧肉。”
“咕咚……”几个人齐刷刷的吞咽着口水,实在是馋肉了,而且这味道简直香的让人扛不住。
“有酒当然有酒。”郭老赶忙回屋去翻出来一瓶酒,居然是茅台。
只是还不等姜瑜夸两句,就听郭老继续说道:“之前我好不容易攒了一瓶茅台,前些日子喝光了,这里面是去县城里打来的散酒,味道凑合吧。”
姐妹俩噗呲笑出声来,姜烟笑道:“我们家里可没有酒,不然就给几位爷爷送过来了。”
“不用不用。”郭老摆摆手,“这点也足够我们几个老家伙喝个小半年的。”
将盘子空出来,重新放到食盒里,姐妹俩就和几位老人道别。
他们也没客套的留下俩孩子,毕竟人家也得赶紧回家吃饭呢,大过年的,也没有在别家吃饭的道理。
不管几位老人如何在家里激动的推杯交盏,姐妹俩回到家里,就看到望眼欲穿的小家伙,正在门口翘首以盼。
看到两位姐姐回来,姜川抬手招呼他们,“快点,饭菜都凉了。”
凉是不可能凉的,今天灶膛里可是烧了很多的柴火,屋子里别提多暖和了,不开窗户都能热的冒汗。
现在吃饭正合适。
姐弟三人聚在饭桌上,姜川已经拿起筷子唏哩呼噜的吃起来了,第一下就伸到了红烧肉的碗里。
“好吃吗?”姜瑜笑着问道。
姜川嘴里蠕动着,也顾不上开口回答,连连点头,享受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小鱼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姜烟也不禁夸赞。
“那是大姐给我锻炼的机会。”
“真会说话。”姜川空出嘴巴说了一句,然后筷子伸到鸡肉里面,夹起一块肉塞到嘴里。
一顿饭在姐弟三人说说笑笑里开始并结束。
吃过饭,姐妹俩将饭菜端下去,然后三个人坐在炕上,被暖融融的温度,熏染的昏昏欲睡。
姜烟见状,也知道中午她累的不轻,“困的话就睡吧,包饺子不着急,我会准备好的。”
“……对了姐,油渣还没拿出来呢。”提起饺子,姜瑜一下子反应过来。
“我去拿!”姜烟说罢,穿鞋出去了。
第039章 每逢佳节倍思亲
午休的时候姜瑜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她被苏音音给设计的,走了原姜瑜的路子,吓得她一个哆嗦就睁开了眼。
手掌按在头顶,发现额头渗出一层薄汗,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是了,苏音音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过来了,真期待,这如死水一般的公社,估计就要热闹起来了吧。
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的年代,生活还是一成不变,未免也太无趣了。
厨房里“哒哒哒”的声音细密而紧凑,她披上外套来到厨房,姜烟正在切肉渣。
旁边白菜和葱姜蒜都已经切好放在瓷盆里,菜板上的肉渣也切的差不多,看到妹妹下来,姜烟把肉渣放到盆里。
“开始包饺子?”
在河西公社,年夜饭自然是在半夜的时候吃,今晚只是随便应付一下,家里有男子的都会守夜,这已经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了,姜姓人家历年来都是如此。
至于村里的外姓人,他们也入乡随俗,居住在河西公社,每年也是如此。
因此这顿饺子并不着急吃,可还是得提前包出来,不然等晚饭过后,还得再忙活一顿。
很多人家家里都会趁着晚饭后的那点时间补眠,等着年夜饭的饺子,然后吃完饺子后就会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一块儿出门去拜年,今年他们家里也是如此。
姜家多年前在村子里是有祖宗祠堂的,可后期破四旧,姜家宗祠被红卫兵直接掀翻,当时据说气的姜家的几位老人差点没厥过去,可也没办法,那个年代的人都说不清道不明,只要上面交代下来,所有人都会振臂响应。
这其中还有姜家的后辈参与在里面。
如今情况并没有多少缓和,因此守夜也就不去祠堂里,而是在自己家。
“姐你擀饺子皮,我来包!”姜烟把面板搬到炕上,然后取来调味料把饺子馅调制好。
姜瑜包的饺子一向都是小巧精致,姜烟的话则是个头一个顶仨,在见识过姜瑜的包饺子手法后,姜烟就成了家里专业擀饺皮的。
“其实我觉得包的大一点还省事儿。”姜烟想着,她包一个饺子,小妹得包三个,好看是好看,就是费事。
“大过年的,咱们既要讲究好吃,也要讲究好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