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俏七零-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就薄,被大伙儿一起哄,白皙的脸庞都红得跟红布似的,但是这个时候可不能害羞,他一边敲门一边大声的喊道,“慧芬!快开门,我来接你了!”
屋里传出小姐妹的一阵哄笑声。二姨大声回答,“姐夫,你这样可敲不开门!”“就是就是,我们的红包呢?”小姨听见外面的人都得了红包,急得不得了。
能用红包敲开门那是最好的了,杨启泰连忙喊道,“有有有!给你们留了大红包呢!”
这也太老实了!围观的人笑得不行,可是小姨子没那么容易被红包收买。在统一了思想以后,二姨又说道,“姐夫,你要回答今天为什么来接我姐啊!”
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多难为情!杨启泰拼命敲门,可里面的人就是不开,一个劲的让他回答。最后逼得没办法,杨启泰也豁出去了,大喊,“媳妇儿开门!我来接你啦!”
哈哈哈……欢快的笑声弥漫了整个现场,在一声声的“媳妇儿”中门终于开了,羞得满面通红的易慧芬穿着漂亮的一袭红衣坐在床上,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被蜂拥而入的人群推在最前面的杨启泰。新娘子是最美丽的公主,易慧芬本来就长得漂亮,这会儿被红衣映衬得艳光四射,杨启泰眼睛都看直了,恨不得立刻抱着她回去。
伴郎忙着在发红包,伴娘们则在努力的刁难,不让他们顺利的拿走新娘的箱子。一片喧嚣中,杨启泰傻乎乎的说,“媳妇,我来了!”
这段婚姻,是他们真心相爱,自己选择的结果。虽然互相之间没有说过“爱”字,平日的相处也都是淡然,似乎没有那种激情燃烧的感觉。但是杨启泰从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子,就深深的把她记在了心底。
后来通过小妹,他们渐渐熟悉起来。易慧芬大胆泼辣,但是性格爽利,他性格内向,沉稳内敛,但是相处起来十分合拍。也许就是互补吧,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细水长流。慧芬给自己做的鞋、绣的鞋垫、亲手打的毛衣,裁的衣服,一件件都是那么妥帖。
从小没有母亲,稍大一点以后姐姐们也都出嫁了。在小妹回来之前,他是世界里似乎都没有这样关怀自己的人。也许别人会认为他们之间差距太大,没有共同语言。但是只有相处过的人才会明白,和慧芬在一起,他是平和的,舒心的,有着从来没有的宁静。
慧芬为了拉近和自己的距离,拼命的看书、考试,想要跟得上自己的脚步。其实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他要的是一个可以一起生活,有共同语言的人。现在他们可以建设自己是小家,将来也会为了孩子一起努力,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呢?而志同道合的也许适合做伙伴,并不一定适合做夫妻。
今天是他们结婚的日子,而前不久去拿的结婚证,一张纸头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她已经是自己的妻。家里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生活了,杨启泰走过去坐在床沿,拉着媳妇的手,越想越乐。
易慧芬的心里慌慌的。扯了证,办着酒席,现在意中的那个他胸前带着红花,下面飘着彩带,上书“新郎”二字,就已经站在自己面前。她还是仿佛在梦中——这就结婚了吗?真的嫁给他了吗?
从第一眼见到杨启泰,一向大大咧咧的她就脸红了。小姐妹们都说他长得俊,又是高中生,将来说不定是大学生呢!当时她就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云泥之别,那样好的人,怎么能轮到自己肖想呢?
可是阴差阳错的,他们总是逃不开的遇见。心疼他穿着破衣烂些,她厚着脸皮给人做鞋子、缝衣服。他文质彬彬,说话又温柔又体贴,每次和他在一起,自己的耳朵就是红的。可是他越来越出色,又考上了大学。虽然一直对自己表明要娶她,她却总是患得患失。
直到现在,他坐在床头,温暖的手掌握住自己因为紧张而冰冷的手,一直忐忑的心突然就平静下来。是啊,她是学历不高,也没有本事,很多人都明里暗里的说将来如何如何。那有怎样?现在我嫁给他了呀,以后就是他的妻,他们会生儿育女,会柴米油盐,会一直牵着手,一辈子走下去……
第236章 拦轿
看着父亲珍重的将带着“新娘”字样的红花别在母亲胸前,杨小贝的心里五味纷杂。既有心愿达成,旁观父母婚礼的荒谬感,又为了父母终于能够在一起,以后会生儿育女,再也没有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迷茫。
小孩子常常说的笑话,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我不知道呢?为什么他们的结婚照上没有我呢?杨小贝是否要安慰一下自己,能回到过去见证父母的婚礼是圆了多少孩子的夙愿?
新郎官及接亲的队伍到了,自然不会让他们空着肚子回去。早上女方也举行了“陪姑酒”,和陪郎一样,由九个未婚的女孩子一桌陪新娘,并接受亲戚朋友的敬意。当然发展到后来,这个人数也不那么讲究了,有时候为了凑热闹,或者家中亲戚家未婚男女特别多,那就两桌拼起来,总之越多越好。
新郎一行人在女方家不会吃饭,因为要接亲回去到男方家吃。这个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几时几分出发,及时几分到达,全部都是看好吉时的。所以常常会出现在路上被耽搁了拼命赶路,和双方家庭距离太近而拼命绕路的搞笑景象。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又表达女方家热情好客,都是吃“鸡蛋茶”。
实际上就是水煮的荷包蛋,加上红糖、猪油等。又甜又腻,但是在农村被认为是待客的最大诚意,只有认为最尊贵的客人才会做。等接亲的人吃好鸡蛋茶,抹好嘴巴时间也就差不多了。杨启泰和易慧芬一起拜别父亲后,就由新娘的哥哥背着送上车,准备出发了。
这时外婆就开始哭了起来,这可不是不满意,而是“哭嫁”,白云县这边不兴新娘子哭,新娘子必须笑着上车的,但是新娘的母亲等亲戚都要哭一场,以表达对女儿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出嫁后生活的担忧。这里也有分会哭和不会哭,会哭的都有套路,有相应的歌曲。到后来也没有什么讲究了,母亲含着泪殷殷敦促女儿几句话就行。
这是见外婆在门口送别时伤心哭泣——事实上,没有几个母亲不哭的,细心拉扯大的孩子,这就一朝出门,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以后侍奉的是公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看一眼。她到了别人家会不会受委屈,会不会不适应,作为母亲那是越想越心酸,搞不好就要大哭一场。易慧芬的眼睛也红了,眼看就要掉下泪来。
小车上现在就坐着一对新人和媒人。廖主任赶紧拿着帕子去给她擦眼睛,“可不能哭出来,今天是喜事,哭了就不吉利了。”和土家族出嫁女必须要哭不同,老家的讲究是新人要喜气洋洋的,不能掉眼泪。
杨启泰也赶紧好言好语的哄她,又故意说一些家里的趣事,才将易慧芬转移了注意力。这时又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随着一声铳响,标志着发亲了!
送亲的人也分乘两部车子,跟在主车前头出发。直到热热闹闹的车队远去,穿过水库,隐入群山之间不见了,站在门口张望的外婆才叹了一口气,抹着红红的眼睛回去了。姨婆跟着哭了一会儿,这时又劝道,“别伤心了!女子都要走这一遭!何况你还不满足啊,那么好的女婿,那么好的亲家,慧芬这是掉福窝里去啦!”
外婆恹恹的说,“我也知道启泰好,杨家也都是好的。可是慧芬她……是家里的大姑娘。当年大哥参军了,二哥也在外面跑,老幺出生后她就辍学了。本来我们也觉得女娃娃读个初中就够。谁知道现在找了个大学生,孩子心里自卑,我也觉得对不起她。”
这话外婆这么好强的人,从来都没有说过。虽然易慧芬从没有抱怨过,也根本没有想过是家里的原因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因为当年读初中的女生都没有几个,她自觉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外婆不这么想,她认为凭自己女儿的聪明劲,要是能够读个高中,就不用如今被人说三道四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嫁得不好担心,女儿嫁得好了,却又操碎了心。当年他们看中杨启泰的时候,他虽然好,但是家里赤贫,身无长物,易家自认还是配得上对方的。可是后面杨家突然就发达了,杨启泰也一举考上了大学,虽然杨家和女婿坚持这门婚事,但说实话,易家不可能不想太多。
“哎呀,就你们两口子想得多!我们易家比谁差了?老大现在可是干部,老二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的,怎么都不会委屈了慧芬!”老妈的二婶大大咧咧地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这十里八乡的人家都羡慕得眼珠子发蓝了,你还在这矫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边走了一段路,易慧芬毕竟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不一会儿就忘记了伤感,看起热闹来。山路蜿蜒,车上人又多,车队走的很慢。但是三部车子的“浩大”车队,不能不让人动容。路边只要是有人家的,都出来看热闹,更别说那些年轻人拦在路上要喜糖了。
今天这个“拦路打劫”,可以说是光明正大,在情在理。这叫“拦轿”,是为了讨口彩,讨喜气。所以再被人怎么拦,走两步就不得不停下来,车上的人还得老老实实下来敬烟,撒糖,就为了人家说几句吉祥话。
都是一个村里的,年轻人之间都熟悉的很。易家送亲的是二舅,大舅妈,两个姨姨等,加上接亲的人,卡车上坐得满满当当的。车上车下的人互相调侃,插诨打科,好不热闹。新人两口子不能乱动,但是看着别人斗智斗勇,也津津有味。
哪怕男方家准备了好几大包糖果和香烟,也架不住得到消息的人源源不断的来“打劫”。这个这时候就要斗智斗勇,要是拦路的不坚决,就硬闯过去,留下一片笑骂声。要是真躺下不走,那也要下去和人家讨价还价,用尽量少的代价“打发”了。总之要的就是个热闹,一路欢声笑语,这场接亲也够大家说上好几年了。
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约定好的时间到达了男方家。家里早就严阵以待,只等新娘子一到就开始狂放鞭炮,这是整个婚礼的高、潮,主家恨不得把所有的炮仗都堆着放,告诉所有人新妇进门了!吹打班子也是扯着脖子拿出吃奶的劲儿,门口一片白茫茫,喧闹得凑在耳边说话都听不见。
第237章 新房
易慧芬端坐不动,等杨启泰将她一把“公主抱”,十分霸气一把。新娘子羞答答的环着新郎的脖子,在起哄声中穿过硝烟弥漫的稻场,一口气被抱到新房里。
现在脚还是不能落地。要陪嫁的伴娘拿来崭新的洗脸盆,由男方家的两个男女童抬着一盆水稻新娘面前,这叫“洗脸”,也是一道婚礼的重要流程,寓意新娘洗去路上的尘土和晦气。新娘子接过来象征性的洗完,还要给端水的孩子各包一个红包。
然后就可以下床去拜见父母了。这之前当然还有随嫁来的箱子,被打开来放在新房里晒一晒,让亲戚们都看一下嫁妆。俗话说“压箱底”的钱,其实指的就是新娘子出嫁的时候,随身带的箱子里压的钱,那就是女方家的脸面。
新娘子的箱子不是那么好开的,父母要给一个红包,俗称“开箱钱”,才能打开箱子,看看女方的嫁妆。当然嫁妆归新娘所有,只是类似于古时候的“嫁妆单子”,出嫁后男方家肯定要检查比对的,要不然到时候说不清楚。
开箱后新娘会拿出来自己亲手做给公婆的鞋袜,孝敬给父母。这是为了表示新娘子能干、孝敬。……此处仍然是红包。俗称“鞋子钱”,然后夫妻一起拜见父母。杨老汉就一个人,也不耐烦这些枝枝节节,等易慧芬拿出鞋子,他接过来往腋下一夹,掏出一个大红包塞过去,就完事儿了。易慧芬楞了一下,赶紧说,“谢谢爹!”
这就算是改口了,惯例父母要训诫,“好好过日子”之类的话,杨老汉答应了一声,说,“都好好的!”再掏出一个红包来,这是改口费。尽管一如既往的面无表情,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现在他心情好得很,眼睛都亮闪闪哒!
能不开心吗?不同于易家嫁女的心酸,这可是添丁进口的大事!是幺儿正式成人的喜事!以后他就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了,是家中的顶梁柱。杨老汉心中也仿佛卸下了一块大石,整个人都不复以前的阴郁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段时间忙里忙外,大家本来还担心他刚刚恢复的身体吃不消。结果不知道是忙得忘记了病痛,还是好的心情改变病情,这才回来半个月,竟然从只能坐着轮椅到拄着拐杖,又从拄着拐杖到一瘸一拐的走路。今天来的亲戚看到的杨老汉,除了走路缓慢,一条腿有点僵硬外,竟然跟好人也没两样了。
想起年前那一场虚惊,大家都唏嘘不已。在感慨生命无常的同时,也齐声祝贺他终于完成了任务,又养育了那么多孝顺又能干的儿女来。可不是,要不是他有一个当医生的女儿及时救治,又有能耐的女婿送到大城市做手术,哪有中了风才一个多月就恢复得活蹦乱跳的?
乡下人不讲究,以往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要是中风躺在床上,那就是等死的节奏了。儿女孝顺点的,还可以体面一点走,要是碰见那些白眼狼,那真就惨得没法看,活生生饿死在床上也有的。所以当初杨老汉知道自己中风的时候,才绝望得流泪。当然现在他可死活度不会承认的……
“老杨啊!以后你可就等着享福啰!要我说还那么大老远去看腿做什么?躺在床上吃躺在床上喝不是很好吗?”几个老哥们和杨老汉一起唠唠,都调侃起他来。你说这老汉苦了一辈子,老了老了生场病还能坐回火车,去趟大浦海,多招人嫉恨哦!要知道乡下的老哥们,有几个走出过县城的?
“得了吧!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老子我宁可去地里挑担子,也不愿意受那种罪啊!”杨老汉嗤之以鼻,他劳碌了一辈子了,早就知道自己就是个劳碌命。这要是让他在家混吃等死,那真比死还要难受呢!
今天是儿子大喜的儿子,要换平时自己可是掌总,最忙碌的一个。现在可好,都说自己身体还没有好,孩子们把事情全抢过去了。本来应该待客接物,忙里忙外的他却悠闲的坐在这里和老哥哥们聊天。他失落了一下下,就放开了。孩子们都大了,是该放手的时候咯!
新娘子进门的一系列流程走完,等亲朋好友们闹腾了一会儿新房,就开始正式的酒席了。亲戚、长辈们先坐席,上红鸡蛋、茶点等,这叫“吃鸡蛋茶”,是鄂北这边的风俗。这时新人过来被长辈带着让新娘子认亲,然后长辈们也各有红包。南方这里叫“叫应钱”,有的地方叫“认亲钱”。总之都有这么一道流程。
红包收到手,终于可以上菜了。新人坐主席上座——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们几乎都没有时间吃东西。走马观花的要敬酒、敬茶。只有忙里偷闲塞点东西饱腹。结婚是个体力活,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穿着新皮鞋和红棉袄,一圈圈转下来,易慧芬觉得自己腿肚子都抽筋了。还好刚才小贝知道自己没有空吃东西,在开席前悄悄端了一碗鸡蛋来让她和启泰两个人先垫了一下肚子,要不然现在是又累又饿,整个新娘子都焉掉了。
她还好,是女孩子没有灌酒,只有端着一杯白开水凑数。就这样她都喝得满肚子水晃荡,何况是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杨启泰?
不过在这个时候,死道友不死贫道,易慧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除了伴郎帮着档掉一点酒,其他的她也爱莫能助。借着尿遁在小贝的掩护下偷偷回到新房,易慧芬龇牙咧嘴的脱了鞋子一边揉脚一边说,“我算是知道你怎么好好的皮鞋不穿,成天穿着我做的老棉鞋了,这一点都不暖和,还硌脚!”
还牛皮鞋呢!因为结婚才咬牙买的,要二十几块呢!心疼得她都没有穿过,今天才第一次穿上脚,这才一会儿脚都痛得不行了。易慧芬恨恨的说,“难道我买的是假鞋?”
杨小贝笑得不行。我可怜的老妈哎,不知道皮鞋都要磨合一段时间才能合脚吗?再说她平时又没有穿皮鞋的习惯,这冷不丁从柔软舒适的布鞋换成硬邦邦的皮鞋,脚不痛才怪呢!
笑归笑,新娘子的尊严还是要维护滴!杨小贝打来一盆热水,让老妈先烫烫脚活血,又把皮鞋拿到火炉边烤——她才不像老妈心疼鞋子,反正牛皮遇热会软和些,至于会不会影响鞋子的寿命?管他呢?先顾眼前吧!
第238章 分别
这个时候易慧芬不得不承认,有一个是自己闺蜜(?)的小姑子是多么的幸福啊!穿着烤的暖呼呼的鞋子,她觉得已经满血复活了!
这边厢杨启泰也进入了尾声。毕竟都是长辈,不会刻意的为难,很多人意思意思就过去了。倒是杨老汉心情好,又难得喜宴上没人煞风景的禁止他喝酒。自从病倒后无酒不欢的他已经憋了一个月了,这还不敞开了喝?结果大家一个不留神,发现新郎官的爹喝醉了。
这事儿闹得……大伯他们哭笑不得。都说今天这是喜酒不醉人,新郎官的确也没醉,可是爹喝醉了到底要闹哪样?他身体还没有大好,平时都禁着他喝酒来着,结果今天宾客太多,每个人都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没人去关照了,居然就喝醉了!
杨老汉喝醉了动静可不小。他平时不爱说话,什么事儿都憋着心里。这时可完全不同,精神极度亢奋,一个劲儿的夸自己儿子有出息,大学生!女儿有本事,医生!孩子们也都孝顺,随叫随到,言听计从。他红着脸大着舌头说,“谁家有我儿子孝顺?啊?谁家的姑娘有小妹有本事,啊?”
“是是是!爹你最棒了!”大姑一边哄着老父亲,一边扶他去屋里休息。“不对!”杨老汉坚决地挥了一下手臂,“不是你爹最棒,是你爹的孩子们最棒!”
“对对,是我们最好!”大姑笑着说。这时酒上了头,杨老汉越发不清醒了,咕哝着说,“孩子们都好,晴啊……孩子们都好着呢……”
大姑小心的把爹安置好,又给他掖了掖被子,见爹嘴里咕哝着熟睡了,才轻轻叹了一口气。晴这个名字,除了她和大哥,其他的弟妹们都不知道,其实那是早逝的娘的闺名。那个时候爹总是“晴啊……”这样和娘说话,也绝对不像后来那么阴沉凶恶,他总是轻声细语的和娘有说不完的话。
爹和娘的感情很好,在她的印象里从来就没有吵过嘴。所以母亲在饥荒年代生产亏了身子去世后,爹才那样的悲伤,以至于性情大变。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娘一个字,永远都没有提过。因此弟妹们早就已经忘记了母亲的姓名和模样,他们只有爹而已。
可是现在,爹又说起了娘。这次不是伤心吧?应该是高兴才对啊!大姐怔怔的想。其实今天爹喝的不算多,以他的酒量,远远没有到醉酒的地步。也许真的是喜酒醉人,爹他是高兴的醉了啊……
大姐笑着抹干了泪水,继续出去忙活了。今天宾客众多,真是甜蜜的烦恼,加之他们兄弟姐们各有分工,可不能擅离职守太久。
热热闹闹的喜宴吃完,送亲的人们就告辞回去了。按照惯例由大舅妈出面,对男方家属说“我们的女儿这就送过来了,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请帮忙担待,该教育就教育”云云。本来是要向男方父母交代,可是杨老汉关键时刻掉链子——喝大了。只好由最年长的大姐出面。
“感谢易家教养的好女儿,又懂事又能干,没有什么不好的……”这些套话讲完,女方家人才告辞回去。偏偏都坐在车上了,小姨见大姐还在门口挥手,这才意识到大姐已经嫁人,以后再不会在家里住了,顿时就哭了起来。
她一哭,本来还坚强的忍住心酸的二姨也摒不住了,两姐妹巴着车窗望着大姐就开始哭嚎起来。虽然早就知道大姐要出嫁,准备嫁妆和出发送亲的时候两个小姑娘都还兴高采烈的,但是直到现在她们才意识到,从小照顾她们,同吃同睡,同进同出的大姐,再也不回回家了。
就算以后回去,她也是客人,和以前不一样,而现在的这个房子才是她的家。虽然大姐有时候会骂人,有时候会告状,让两个妹妹联合起来气她。可是那是因为她们是亲姐妹,永远也没有隔阂,也不会有芥蒂。那个会带着她们睡觉,给她们洗澡做饭、手把手教她们纳鞋底的大姐,就要离开她们了。
这个认知让两个小姑娘哭得稀里哗啦,二舅和大舅妈手忙脚乱地劝了半天也劝不好,弄的易慧芬的鼻子也酸了。她走过去说,“好了好了,又犯什么傻?离得这么近,我经常可以回家不说,你们没事不是也可以过来玩吗?”
……也是哦!这么一想的话,大姐家以后就是她当家做主,别的亲戚家不方便一直去,自己姐姐家那不是跟自家一样?更妙的是姐姐姐夫分开来单过,上面没有长辈,完全由自己说了算。那样如果她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