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得很。
  “不可能。”宋阿南咬牙,凑他耳畔低声道。
  “试试吧。”宋菽笑,宋阿南天天笑他弱鸡,这难得能让他吃瘪的机会,哪能不用?他就不信了,这么多壮汉还掰不过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这些大汉一听,也是摩拳擦掌。
  若说让他们与宋河比试,他们还要犹豫一番,跟宋阿南比试那就一点犹豫都不带的,他们正值壮年,一个有些力气的小郎君罢了,怎么会赢不了?
  那些个大汉,包括村长家的小郎君和孙七郎,都信心满满的上前,撸起袖子,打算让宋阿南见识见识何为男人的力量。
  “宋阿南赢。”
  “阿南赢。”
  “南赢。”
  “嗯,又赢了。”宋菽都不好意思再大声报结果,这些人一个输得比一个快,差一点的直接扑,好的也就坚持个两三秒,这宋阿南是怎么长出来的怪胎,力气这么大。
  那些与他比过的汉子们也都懵得很,谁也不知道宋阿南居然如此了得。
  宋阿南挑眉看他,像是问,我都赢了,你打算怎么办?
  宋菽:……
  他刚刚说了,要赢了宋阿南才招,却没想过如果所有人都输了,他上哪儿找人去采冰。
  “呵呵,要不阿南来挑吧?”宋菽看向宋阿南道,一个劲地使眼色。
  宋阿南装了会儿呆,见宋菽快要跳了,才悠悠点头。
  这些人中有不少跟他一起打过拳,他多少观察过,此刻挑起人来倒快,三两下挑了十二个人,正是宋菽需要的人数。
  村长家的小郎君不幸落选,拍拍孙七郎的肩,走了。
  孙七郎刚才输给阿南,心里正难过,没想到转头又被点中了。他来时没问工钱几何,这会儿听宋菽说每日有三十文,心里一阵激动。上次那月饼买卖一日也不过二十,挖地窖稍微多一些,这采冰居然还要更多,果然是个好活计。
  他回家,立刻告诉了阿娘和媳妇,家里人也为他高兴。
  可第二天一早,孙七郎就不美了。
  为了采到更结实的冰,他们寅时一刻便带着家伙出发。三九天的凌晨,寒风刺骨,每个都恨不得把脸也蒙起来。宋阿南和宋河与他们一起,两人的样子比这些村民好些,宋阿南的脖子还露在外面,也不知道是真不冷,还是在硬撑。
  寅正二刻时,他们到了西北边的大河。
  这里的冰果然已经结得非常结实了。他们用带来的铁棍戳破冰面,割下一大块,起出,再用草绳绑了到板车上,运回去。这活儿不但重,而且极冷,也危险,若是一不小心掉进冰河里,可能就交代在这儿了。
  所以整个过程中,大家极其小心。
  巳正时,第二批冰块抵达冰窖,宋阿南跟在一旁,宋菽也正好过来。
  这两个冰窖挖得极深极大,每一个从里到外分成五个隔间,每个隔间都有一道石门。因为这冰窖一旦打开,冰就会开始融化,所以宋菽做了这设计,这样一来,他们就能一间间冰室分别打开,卖完外头的再卖里头的,整个夏天都不会缺冰了。
  “宋四郎,你这冰到时是打算卖?”有人问。
  “是啊。”宋菽点头。
  “可这大户人家都自己储冰,怕是不会要吧?”另一人说。这挖冰储冰是大事,日头出来后,也有些人来瞧热闹。
  “大户人家不要,还有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家,夏天闷热,总要弄点冰去去暑气。”宋菽道。
  “这冰,你打算怎么卖?”之前那人问。
  这事,大家都很关心。他们曾经的冬天是熬过去的,夏天又何尝不是,那些个富户们储冰,怎会想到他们?他们储不起那冰,便也只有生生熬着。若这宋四郎的冰窖能把冬天的寒气储到夏天,让他们也分一杯羹,能买得起,那来年夏天的日子可就好过许多了。
  “没想好。”宋菽道。
  他来后这短短几月,这里人的消费水准已经有所上升,也不知道来年夏天会如何。他这冰的确是卖给普通人家的,但究竟卖几何,他还未细想过。
  “我们买得起不?”
  “到时能不能担你这冰去城里叫卖?”
  “旁边那些村肯定也要买的。”
  宋菽没表态,不过周围那几人已经讨论了起来,若到了夏日,要如何保存才能把这冰担出去而不化了。
  宋菽去了冰窖里头,宋阿南正指挥着工人把冰块整齐地码好。
  “左。”
  “上。”
  “两人,右。”
  他的指挥简单至极,工人们依令办事,动作迅捷。
  储好第二轮,一个半冰室已经填满。宋菽算了算,用不了十天这么多,七八天就足以完成。这么多冰,终于不用担心在这没有空调的年代要怎么过夏天了。
  之后几天天还算好,只飘过两次大雪,宋菽的冰窖终于在第八天全部填满。
  最后一块冰放好,石门落下,又用湿泥封住了所有缝隙,储冰大业终于完成。
  参与采冰的汉子们抹去一脑门子的汗,从宋菽手里领了这几日的工钱,都笑得开怀。
  “这里可是相河村?”
  贺曼操着不太正宗的本地方言问。
  他听人提起大涂县时,就在定州,却不想走错了方向,越绕越远,头都秃了,才找到这传说中的大涂县,又经那卖浇头汤饼的小贩指点,来到了相河村。
  周媳妇看着这满脸大胡子的男人,他穿得与平常的客商无异,可他高鼻梁深眼窝的样子,分明是胡人。周媳妇一时拿不准究竟该不该答应。
  贺曼自顾自说了起来:“我找宋菽,他在不在?”
  他找宋四郎?周媳妇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又瞧了瞧他骡车里的东西,那东西红彤彤的,像晒干了的果子。可她从未见过这样又尖又瘦的果子。
  “你跟我来。”周媳妇说。
  这胡商带着从未见过的果子来找宋菽,必然有什么事,也许是听说了宋菽的大名,想与他做买卖也说不定。宋家有宋大郎在,闹不出什么乱子。
  周媳妇领着贺曼来到宋家院子。宋菽他们正好回来,与他们在门口遇见了。
  “宋四郎,”周媳妇刚要说话,却见宋菽几步跑到胡商的骡车边,拿起几颗干瘦的果实闻了闻。
  “这可是辣椒?”宋菽问。他又闻了闻,举起来借着阳光细看,不论外形还是气味,这都是辣椒无疑,这仿佛唐代的世界,竟然也会有辣椒?
  作者有话要说:
  辣椒终于来啦~谢谢支持,么么哒~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邬翎 2瓶;芸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第四十二桶金
  “辣椒; 原来它叫做辣椒。”贺曼学着念这个新的中文词。
  宋菽:……
  “你从何得来的?”
  这胡商带着一大车干辣椒来找他,却不知道这是何物吗?
  “这可说来话长了。”贺曼也不管这里不是地方; 在宋家院子的大门口说起他的遭遇; “……然后我就把这东西带来中土了; 有人告诉我你知道这是啥,我走了……”
  贺曼的口音古怪得很; 又啰嗦,宋菽听着头晕; 但也大致知道他被人忽悠着买下了这辣椒,本来想带来中原卖的,却不想大家都不认识,绝望之时有人跟他提起他; 便过来了。
  上次白一城也说是定州的人指点他来相河的; 这次的贺曼也是,没想到短短半年多,他的名声已经传得这样广了。
  “大叔; 你这辣椒怎么卖?”宋菽问。
  “嗯……”贺曼抱着手臂,想了很久,“你看着给点?我想在中土定居,那要多少?”
  宋菽:……
  难怪他能让人忽悠了去。
  宋菽让贺曼把车停在他们院子里; 骡子牵去牛棚吃草。宋菽住的正房里有放黄金的箱子,不方便总带外人进去; 省得惹人眼红。后院的正屋住着宋河夫妇,也不是太方便; 后院的东屋不住人,也还算干净,宋菽便把他带了过去。
  “这房子外头瞧着一般,里面可真好。”贺曼走进屋子,地上铺着席居,中间放了张吃饭的大矮桌,十来个坐垫叠放在角落里,因每次吃饭都会生火墙,屋子里也比外头温暖许多。
  其实这贺曼挺好忽悠,宋菽完全可以随便给点,把他打发了。可是他毕竟送来了辣椒,辣子鸡丁、剁椒鱼头、麻婆豆腐、牛油火锅……宋菽早就想辣椒想疯了,可惜他的农家乐里没有,最后一点干辣椒也在穿越前正巧用完,他都把老干妈倒出来仔细找过,很可惜没有找到能种的辣椒籽。
  宋菽还思考着该给多少,宋阿南从外头进来。
  他略歪头向外轻扬,问宋菽:“什么?”
  “辣椒,就是火锅里那东西。”宋菽解释,宋阿南几乎吃遍了他珍藏的每一种口味的自煮小火锅,并对各色辣锅尤其中意。
  “卖多少?”宋阿南立刻在宋菽旁边坐下。
  宋菽惊奇地转头看他,他却不理,直愣愣地盯着贺曼。这宋阿南啥时候开始关心做生意的事了?宋菽每次做生意,宋阿南充当的无非是壮劳力或者保镖,偶尔做过一次宣传后,管起了馒头作坊。
  他很尽责,每次进食材也都亲力亲为,不让卖家钻了空子。可对宋阿南来讲,那就好像他练功时动作要标准一样,那食材的价钱也不过是一串数字,够标准就可以了,至于赚了多少钱,他似乎毫不关心。
  宋菽每次给他钱,他也就往柜子里一扔了事。几次后,宋菽也懒得给了。
  可这一次,他居然关心起生意来了?有问题。
  “您看着给点?”贺曼还是那说辞,他今天才知道这果实叫辣椒,他之前啃过一次,从舌头刺到喉咙口,咳得他停也停不下来,胃里还烧烧的,这东西那么难吃,人家肯出钱买都不错了,他也实在不好意思开价。
  宋菽干脆不说话,他倒要看看宋阿南想得啥。
  宋阿南看宋菽一眼,宋菽没反应。他用手肘捅他的腰,宋菽还是没反应。
  宋阿南竟然有些不淡定了,他从跪姿改成盘腿坐,手又在桌下戳宋菽的膝盖,像是在求援。宋菽对他笑笑,还是不说话。
  贺曼看着对面两人,心都快从胸膛跳出来了。
  真是求求这俩祖宗了,看来看去商量什么呢?快点出价吧。
  宋阿南发现求援无望,不理宋菽了,自个儿想了想,最后伸出一根手指头:“一金。”
  “一金?”贺曼仿佛没听懂,片刻后,脸都激动得红了,“好好好,一金,一金,您真是太大方了,愿阿蒙保佑您!”
  宋菽的脸也红了,不过是气红的。
  混蛋宋阿南,馒头作坊管起来一套一套的,这会儿就不把钱当钱了?一金可不是一两,是一斤金子吶,十六两啊,可值百贯钱了。这十六个金锭子买下一个农户一整年的收成都绰绰有余,他居然开口就送了出去?
  宋菽肉疼。
  “给钱。”宋阿南催促。
  宋菽真是恨死了刚才不开口的自己,早知道不皮了,看宋阿南不知所措戳他膝盖的样子有趣吗?有趣吗?
  是的,很有趣。
  宋菽把钱递出去时,心都在滴血。
  去XX的有趣。
  贺曼拿到那十六个金锭子,掂了掂,分量很足。
  送走贺曼,宋菽回身走进院子,只见宋阿南站在那辆装辣椒的板车边,拿起一颗,一口咬下去,还嚼了嚼。
  “咳,咳。”宋阿南捂住嘴,眼角冒出泪花,脸都憋红了。
  “哈哈哈哈哈哈,快喝点水,哈哈哈哈哈哈哈。”宋菽笑得肚子抽筋,让你猴急,辣椒是能这么吃的么。
  宋阿南都来不及瞪他,跑进灶间猛灌一大杯水,这才稍微好些。
  其实刚才应该给他喝可乐,又甜又辣,那才酸爽。宋菽慢悠悠地晃进灶间,心里想着。
  “说吧,是不是馋了?”宋菽问。
  他刚开始还没想到,可这宋阿南啃辣椒一幕,让他恍然大悟,这货是馋了啊。八成是听他说辣椒可以做火锅,所以就想起之前吃的自煮小火锅了,可惜他不知道,火锅哪是光凭一样辣椒就能做出来的。
  宋阿南不啃声,又灌了一大口水。
  “还啃辣椒不?”宋菽看着他笑,被瞪了也不在意。
  宋阿南不说话,继续灌水。
  “哈哈哈哈。”宋菽欣赏够了,觉得那一金花得也不怨,反正下一茬蒜黄长好,再宰杨剑他们几刀,又能有几百两进账。
  “宋四郎,你又买啥新鲜吃食了?”
  有人过来宋家院子。来胡商的消息,村里都传遍了,大家听闻宋菽又得了新鲜东西,纷纷过来瞧热闹。他们来得晚,没有看见宋阿南的狼狈相。
  有几个跟宋菽比较熟的,直接进了院子,拿起一颗红辣椒细看。
  “这能吃不?”有人问。
  “当然能,不然宋四郎买它作甚?”另一人道。
  “咱能尝尝吗?”又有人问。
  宋菽点头,刚想说做了菜再给他们尝,可这几人手快,直接塞进了嘴里。
  “阿兄阿兄,这是你刚买的啊?”六娘从外面回来,也拿了一个往嘴里塞,宋菽拦都拦不住。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顿时,咳嗽声此起彼伏。
  “这是怎么了?”新来的人一脸惊奇。
  “咳咳……宋……咳,宋四郎,这是个啥?那么呛!”那人刚才啃了一大口,这会儿整个舌头嗓子都在烧,这既不是姜也不是茱萸,辛味怎的这么重。
  “这是辣椒,得放在菜里或者做成辣酱才好吃。”宋菽道,端了碗豆浆出来给六娘解辣。
  “这东西放菜里?”啃了辣椒的其中一人大惊失色,“那能吃吗?”
  “当然,好吃得很,不信你们问阿南。”宋菽说。宋阿南刚灌完水从灶间出来,他胃里还烧着,一时半会儿恐怕好不了。
  “阿南,宋四郎说这东西放菜里很好吃?”那人果然问了。
  一众村民期待地看向他。
  宋阿南进退两难。
  说不好吃吧,那是违心,他吃火锅吃得可香了。说好吃吧,他想起自己刚才那狼狈样,又觉得不甘心。
  这题,好难。
  *
  “对,改成小丁,用盐和酒腌。”
  褚宁刚从馒头坊下工,又被宋菽抓来当厨子。当他看见院子里那一车红辣椒时,也差点上手尝,幸好被宋菽眼疾手快地拦下。然后宋菽说要教他新菜,他便屁颠儿屁颠儿地留下了。
  “阿兄,你们在做什么?”六娘跑进来,她手里还端着豆浆,刚才那口辣椒把她辣得够呛。
  “做辣子鸡丁。”宋菽说。
  “用辣椒?”六娘瞅着不远出那几颗通红干瘪的果实,一脸嫌弃。
  “很好吃的。”宋菽说。
  他一脸认真,六娘却不太敢信,往豆浆里又加了点糖霜,端着跑了。宋阿南也不在,他似乎对宋菽给六娘豆浆,却不给他有些不满,跑馒头坊赶着驴子磨面粉去了。
  褚宁往锅里倒油,跟着宋菽的指示把鸡丁炸了。
  炸完捞出,控干油。把锅里的油倒掉一点,再下姜蒜片,倒入鸡肉。金黄的鸡肉与姜蒜一块儿翻炒,香味四溢,把刚才跑出去的六娘又被吸引了回来。宋菽还瞥见宋阿南的裤腿,似乎在院子里?
  “好香。”六娘仿佛忘了自己刚才有多嫌弃辣椒,挤到灶台旁,盯着褚宁的炒锅。
  “加花椒和干辣椒,然后炒匀就差不多了。”宋菽说。这里食材有限,这道辣子鸡丁简单了点,不过意思到了就好。
  辣椒的香味在翻炒下散了出来,六娘闻到,想起那烧灼之感有些怯怯,可又觉得香。宋菽下手捡起一块吃了,大赞褚宁的手艺。
  六娘看得更馋了。
  到底要不要尝尝呢?
  一直进到后院的东屋,六娘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刚一坐下,跟她一样深受辣椒之害的宋阿南,却迅速下筷。
  好吃。
  宋阿南又多夹了两块鸡肉,对自己今天花出去的那一金,无比满意。
  作者有话要说:
  【宋菽:是真的会被他吃穷。】
  谢谢支持,么么哒~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小圆子 10瓶;芸翼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第四十三桶金
  四九之后; 很快就正月了。
  宋菽从杨剑那里定了牛油、牛肉和牛肚。
  嘉王朝以农耕为基础建国,牛能耕地; 是金贵的畜生; 原本是不能宰杀吃肉的。但义成名义上归顺嘉王朝; 对它的许多律法却并不遵守。在义成七州要吃点牛肉,还是要方便许多。
  “若不是这里能养牛吃肉; 本公子又怎会来?”杨剑让宋菽去他的庄子拿肉,现宰现杀。他那庄子占了整个山头; 全是缓坡,种满了紫花苜蓿。
  一眼望去,至少有二三十头牛缓步其间。
  宋菽一直奇怪,大涂县虽还算热闹; 却远非杨剑这样的人会青睐的地界。若想做生意; 去江淮显然油水更足,今天见到这些牛,倒是解了他的惑。
  关中和江淮还处于皇家掌控下; 宰牛吃肉是不可能的,其他几个节度使的兵力不强,只有义成七州兵强马壮,与朝廷呈对峙之状; 对内又采取休生养息的策略,可供他安稳地养牛做生意。
  “今年义成全境的地租再次全免; 全靠一些微薄的商税维持,尹大节度使这是要学前朝景帝; 搞无为而治啊。”杀牛时,杨剑带他去另一边的暖阁里等待,喝茶时谈起这些,不无嘲讽。
  嘉王朝之前曾有过近两百年的乱世,而杨剑口中的前朝,便是那两百年之前的朝代。
  “杨公子觉得不妥?”宋菽还是不喜欢那茶,杨剑的管家给他换了杯豆浆。
  “尹戎那莽夫,他哪里懂得治国,不过是东施效颦。”杨剑抿了口茶,“望海楼傅家跟他有些关系,我劝你别与他们走太近,什么时候树倒猢狲散了,你也无端受牵连。”
  宋菽从不因杨剑的身份而尊重他,可他愿意说这些,他倒有些动容。
  “只是这休生养息也不见得是东施效颦,我倒觉得尹节度使的做法颇有道理。”前朝天下初定时,饥民遍野,人口锐减大半,景帝采取无为而治,除了减税一概不管,历经两代皇帝便得了一个富足的天下。现在的情况其实有几分类似,采取这样的策略并无不妥。
  不说别的,地租全免的消息传来时,他们相河村上下无不欢腾。而所谓的商税,也就一些大商户会略交一点,他们这种小商小贩压根没人管。
  “前朝天下已定,当然妥当,可尹戎还没得天下呢。这仗早晚得打,如今减税,到时军中粮草不足,看他拿什么打。”杨剑道,“只可惜我这养牛场,一旦打起来,怕是不保。”
  杨剑有些可惜他的牛,要不是因为偶然间吃过一次牛肉后就此爱上,他又怎会不顾家里反对,跑到这种穷乡僻壤来养牛。
  宋菽不置可否。杨剑的伯父是当朝宰相,他当然站在朝廷一边,可作为一个升斗小民,朝廷治下严酷,还是在这义成呆得舒服,只盼尹节度使争口气,让他们多过两天好日子。
  牛宰好,宋菽要了牛板油、牛肚、上脑和眼肉,杨剑又送了他一堆牛骨,派车把他送了回去。
  临近除夕,近日的相河村喜气洋洋。
  往年这都是大家最愁眉苦脸的时候,买不起新衣,吃不起肉,眼看着粮食也要耗完,地里却还出不了庄稼。可今年,他们不仅丰收,还跟着宋家赚了好些现钱,而且节度使还下令地租全免。村里要杀猪的人家都不用把肉担去城里卖了,在村里随便吆喝几声,便会有人拿着钱粮跑来换。
  前几日宋家的豆油坊又推出酱油。这东西跟酱清有些像,但便宜了许多,而且更加鲜美,许多人家都买了。羊肉能驱寒,便有许多人拿它来炖羊肉,满满地炖上一大锅,放屋外一冻,要吃了便挖一碗回来,能吃上好些日子呢。
  “你家过年吃什么呀?”有人问六娘。
  宋菽一贯别出心裁,村民们便也格外关心,若宋菽又做出什么新奇的吃食,没准他们大过年的还有机会赚一笔。
  “阿兄说我们要吃火锅。”六娘果然没有令他们失望,立刻说出了一个谁都不知道的东西。
  “火锅?那是什么?”
  “肉吗?”
  大家听这名字都摸不着头脑,毕竟火锅在这里还是完完全全陌生的东西。
  “不知道,阿兄没说。”六娘毫无压力地甩锅。
  另一厢,明明要除夕了,馒头坊都关了门,宋阿南却还赶着驴子磨面粉。
  宋河路过瞧见,都为那驴子心疼。
  “那个……您歇会儿吧。”宋河说,他想喊小将军,却又担心露馅,可直接叫阿南吧,这周围也没别人,他还真叫不出口,最后只好用一个您字暂代了。
  宋阿南又一鞭子抽驴屁股上,驴子更加卖力得绕着石磨转。
  “您心情不好?”宋河猜测。
  早上宋菽走后宋阿南就忙了起来,一会儿挑水一会儿劈柴,好像还去山里练了会儿功夫,这会儿又赶着驴子磨面。虽说他一贯勤快吧,可他家的水啊柴啊都够够的,馒头工坊也不开工,他做这么些无谓的活怎么看都不正常。
  宋阿南抬起手,又落下,把鞭子往旁边一扔:“吃草。”
  宋河秒懂,忙把驴子解下来,带它去后头棚子里休息,再这么被宋阿南奴役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