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了来了。”三娘急急忙忙从后面跑出来; “刚才光顾着叫六娘穿鞋; 差点把自己给忘了,走吧走吧。”
  宋菽扶了她俩一把,都相继上了车。宋河赶车; 宋阿南也进来坐到了他旁边。
  昨天到宅子里时已经有些晚了,他们简单吃了些东西便睡下,这会儿宋菽才问道:“我房里那上下铺是怎么回事?”这里房间这么多,放什么上下铺; 搞得宋阿南都不肯自己睡。
  “不是你要放的?”宋河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怎么可能?”宋菽说。
  “是你要放的,我也听见了。”三娘说; “就严卓和阿兄走之前那一晚,你和严卓讨论图纸时阿兄问的; 你还点了头。”
  宋菽记得他和严卓讨论图纸,可除此之外真是一点印象也无。
  “大阿兄那时跟你说,这房子有两间正房六间厢房,我们与严卓刚好一人一间,但西厢房是两明一暗,那暗的不好住人,东厢和西厢的屋顶又没你那儿高,放上下铺不方便,便问你是否还与宋阿南一起,你当时点头了的。”三娘道。
  宋菽又回想了一下,还是没印象。
  那天严卓拉着他说了一堆建筑的事,他听得头昏脑胀,不时还要跟严卓讨论,把他那些花费时间太长或者不切实际的想法否掉,宋河说话的时候,他八成根本没听懂,直接胡乱点了头。
  这胡乱一点,便又把他跟宋阿南点一个房间去了。
  本来宋菽还以为来了恒州城能自己睡一间呢,这下好了,乖乖睡上下铺吧,幸好他跟宋阿南住惯了。
  “阿兄,那楼好气派!”六娘撩开马车的帘子向外看,指着路边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喊。
  这年头三层楼的建筑很罕见,至少他们大涂县就没有,最高的望海楼也不过两层,他们宋记的捞月舫也是两层。
  “果真很气派。”三娘也凑过去瞧了一眼。
  “那是一个赌庄。”宋河说,他跟着建筑队来得早,对这里已经有些了解,“已经歇业很久了,周围几个铺面也都是同一个东家,现在也都歇着。”
  “怎么会这样?”宋菽惊奇,赌场从古至今都是赚钱的买卖,更别说这恒州城里人来人往的,歇业可得损失不少。
  “听说东家是个纨绔,不会做生意,更不懂赌庄里的那些个门道,没俩月就赔了许多钱,后来也许是赔得太多就不做了,便一直关着。”宋河说,这些也是他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不知真假。
  “啧,真可惜。”宋菽道,抽身回去坐好。这么大门面,又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关着多可惜啊。三娘他们也附和,跟着宋菽做买卖这么些日子了,他们也晓得这临街的铺面都值钱,关门空置着,着实可惜。
  从这条大街一直往南走,出城没多久便是他买下的那片荒地。
  宋菽撩开马车车窗上的帘子,上次来时,这地上还只有些杂乱的石头,现在已经有两间作坊平地而起,还有几间充作食堂和宿舍的大屋子。除了屋子,宋菽也看到严卓和几个大涂县过来建作坊的熟面孔,以及许许多多陌生的脸。
  “劳驾,您这儿开始招工了吗?”有个大涂县的工人站在离官道不远处,拿着个碗像在喝东西,有人凑过去问道。
  这人宋菽不认识,看打扮应该是附近村子里的农户。
  “咱东家还没来,你们这问得可也太勤快了。”那个大涂县来的工人有些无奈,自从他们开始在这儿建作坊,便总有人在旁看热闹。这本是好事,毕竟他们只有十人,总要从当地再找一些,可当他们找够了人后,也还是总有人来瞧热闹。
  这每天干活的时候都被人瞧着,好像在看猴戏似的,真不是个滋味。
  “嘿嘿,这不是听说您这儿的东家是宋四郎,待遇好么,咱们四平村,还有隔壁的五安村和六合村的人都等着呢。”那个来问招工的农户说。
  “那是。”大涂县来的工人自豪地挺直了腰板,“不是我吹啊,咱们东家可是数一数二的厚道人,他手底下的作坊待遇都可好了,有工钱拿还包食宿和每季一件新衣裳呢!”
  “还有新衣裳?”那农户瞪大了眼睛,“这工钱是不是就少了?”
  “不少不少,”大涂县的工人挥挥手,又给他看自己碗里的东西,“看见没,豆浆,咱们东家手底下的作坊里日日都有,随便喝!”
  “这不能吧!”那农户更惊讶了,简直有些不敢相信。黄豆也就罢了,这豆浆又不能饱肚子,还费豆子,他们一年到头也做不了几次,天天喝也太奢侈了。
  宋菽收回目光,他原以为刚到一处新地方,要招工人得花点时间。却没想到他这作坊还没开,已经有人惦记上了,听他们刚才的对话,似乎天天有人上门问,人还不少。
  宋菽他们到作坊后,立刻放出了招工的消息,果然来了不少人,多是这附近村子里的,主要就是之前那人说的四平村、五安村和六合村。四五六,平安合,这些名字还挺好记。
  因为是在恒州城郊的缘故,四平这几个村子都是人多地少的狭乡,大家分的田地多只有律法上的一半,光靠种地根本填不饱肚子,所以多数人会去城里找活干,或者做挑夫养活家人。荒地上这几间作坊刚盖时,这里的人都以为又是哪个财大气粗的老爷要开垦这荒地,多没在意,后来有本地的人也加入了建筑队,才知道是要建作坊。
  作坊这东西他们知道啊!多是要雇几个工人的,尤其像这几间,这么大的作坊光靠家里几人肯定运作不过来!
  后来一些人还听说了东家是送他们代耕架的宋四郎,更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作坊招工。
  宋菽找了个宽敞又有遮挡的地,让人搬来一些桌椅。
  他跟六娘一组,三娘和宋河一组,宋阿南和他从相河村的啤酒坊带来的熟练工卓远一组,让那些人依次到他们这儿面试。
  这群人光看装扮,有农户,也有做小贩或者挑夫的。不一定全是四平那几个村的,别的地方来路过的,或者恒州城里的都有可能。有些人似乎认识宋菽,看他的眼光极是热切,但也有许多不认识的。认不认识不打紧,既然应聘的人这么多,宋菽便也打算好好挑挑。
  男女或者年岁他不太在意,别太小或太老就成,关键是要踏实勤快。
  不论农户还是小贩、挑夫,这些体力工作者多是要在户外工作的,肤色肯定都黑,若是肤色白那便很有可能不怎么干活。除了肤色还有手,手上茧子多的肯定就干得多。宋菽让他们把手摊开给他看,一望便知。
  此外就是看穿着了。倒不是要穿得好,而是看整齐干净与否。愿意注重自己的穿着,即使打满补丁也一定要整整齐齐的人,干起活来应该也不会太差。宋菽也会与他们说几句话,如果应聘的是妇人,便由三娘多说几句,多是问问家哪里的,有几口人等等,比起光棍,宋菽更愿意要有家有口的,这些人会更珍惜工作。
  这次率先招人的是啤酒坊和豆油坊,这两处的事对工人没太高要求,宋菽也不想浪费时间,剔除掉那些年龄明显不合适的、浑水摸鱼的、太瘦弱或者有其他问题的,剩下的基本都收下了。只可惜他要的人有限,收满时还有许许多多排着队的,他也只好跟人说一声抱歉。
  “这就没有了?咱们等了好久呢。”
  那些人很失望。可作坊的位置总是有限的,宋菽也没办法。
  “宋四郎。”忽然,宋菽听到有人叫他名字。他初来乍到,这儿认识他的应该很少。
  宋菽转头,却看见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那上面的雕刻一点不输给杨剑的,而那马车上的族徽,他似乎也认识。
  “宋四郎,我家小姐听说你到了恒州城,特地赶来,有事想与你说呢。”一个穿着鹅黄衣衫的丫鬟走过来,对他见了个礼。宋菽这才恍然,这车架是谢婉的。
  “那是谢府的车架啊!”那些来排队应聘却没赶上的人还未散,这会儿有认识这马车的人说起来。
  “这么说起来,这作坊的东家是谢家?”
  “当然不可能,你没听那小娘子喊宋四郎吗?”
  “姓宋的?那是哪家?”
  “宋四郎!你说宋四郎?那不是送咱们代耕架的那个大涂县富户?”
  “不是富户,听说是个突然发迹的农家子。”
  “管他是什么,那可是个大好人!哎呀我应该早点来的,要是能早点来排队,说不定就能给他做工了!”
  “就是啊。”
  那些早就知道了宋菽身份的人感慨,幸好自己消息灵通,否则也要错过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61章 第六十一桶金
  这里人太多; 谢婉不方便下车,宋菽便叫车夫转到作坊后面去; 请谢婉到作坊里头说话。
  刚刚招来的新工人们都还在外面; 宋河三娘等人给他们分了组; 细讲工作须知,领他们参观作坊; 给需要住宿的工人安顿。宋阿南没去帮忙,而是跟着宋菽进了作坊里一间接待客人的房间; 往宋菽身后一站,抱着臂不发一言。
  有宋阿南这么站着,跟在谢婉身后的侍女都变了脸色,想着是不是要把门外的侍卫叫进来; 好保护小姐。
  谢婉到底大家出身; 丝毫不慌,还对宋阿南露出一个友善的笑:“这位小郎君似乎没在四郎这儿见过,不知可否介绍一二?”
  “这是我弟弟; 阿南。”宋菽说,阿南虽然没有加入宋家的排行,但在外面他们都兄弟相称。当然了,宋阿南是从来不会叫他阿兄的。
  “难怪有些眼熟; 兴许在火锅店里是见过的。”谢婉说,他知道宋家的兄弟姐妹很多; 他们也都常常到大涂县城里的火锅店帮忙。刚才乍一眼见到宋阿南,总觉得他有些眼熟; 现在想来,应是他去火锅店帮忙时有过几面之缘。
  宋阿南虽然不常在,在也多少去过,宋菽便也认同了这个说法,问起谢婉此次的来意。
  谢婉的语速不快,但说话条理分明,三言两语便解释清楚了来意。原来恒州城每年夏天繁华盛开的时候,都会举办赏花宴,邀请城中及附近大家族的年轻男女参加。今年刚好轮到了谢家,而谢婉想给宴席添些新意,便想把宋菽店中的火锅加入宴席的菜单中。
  “这火锅虽不适合夏天食用,但到底是个新鲜的,放在席上让大家尝尝鲜也好。”谢婉道,她又说了几个人名,都是宋菽火锅店的常客,那些人也会参加这次的赏花宴,“这次赏花宴母亲交给了我操持,我也是希望宴席能办得别致些,所以才来找四郎帮忙。”
  “当然没问题,真要细算起来,这可是你帮了我大忙。”宋菽笑。能让自己的火锅出现在这种世家大族的宴席上,广告效应可不是一点点,就算白让他提供他都愿意。
  “这么说来,四郎真的会来恒州城开火锅店?”谢婉和她几个也爱吃火锅的闺中密友已经有所猜测,但宋菽这么说,她更印证了这个猜想,“那可真是太好了。”
  宋菽又问了她一些宴会的具体需求,比如要多少锅子,要些什么口味的锅底,是否需要他们准备涮物等等。谢婉做事情很认真,这些琐事她也亲自与宋菽一一商谈,最后敲定了一份单子,一式两份,还签上了两人名字。
  赏花宴这事情不复杂,谢婉走后,宋菽便又写了一封信列下需求,让宋河第二天骑马带回大涂县。因着大涂县还有许多作坊,虽然都有管事,但毕竟还是得经常回去看看的,宋河会骑马,这任务便大都交给了他。
  豆油坊和啤酒坊的人招满,第二天就可正式开工。石三郎这次也跟着来了恒州城,他曾在豆油坊做过工,宋菽便让他管起了豆油坊,啤酒坊则交给了从相河村那间啤酒坊带来的卓远。卓远不是大涂县人,是啤酒坊招工招来的,宋三娘和宋阿南对他的工作能力都挺认可,便让他管着啤酒坊了。
  另外作坊的食堂和宿舍都有三娘负责管理,也不用她亲自动手,而是招了几个会做饭打扫的妇人。豆油坊和啤酒坊若是有需要宋家人拿主意的,也会来找她。
  宋阿南找了个豆油坊的活,闷声不吭干了起来,这种不用说话只靠力气的事,真是他的最爱。
  作坊这边有三娘,家里几个小的有程二娘照顾着,宋菽便脱出身,又去了牙行。义成七州有明令,凡事土地和房屋的买卖都要经过牙行,由牙行代为收取买卖的商税。如果是下属县城,浑水摸鱼也是有的,但恒州城就在节度使眼皮子底下,没人敢知法犯法。
  宋菽很喜欢先前看到的那幢赌庄,它周围的铺子也好得很,若是能把火锅店开在那里,不愁没有客人。可宋菽一连跑了好几家牙行,失望得发现那幢楼的东家并未把赌庄挂出来卖,连租赁都不曾。
  “那东家是谁?”宋菽问牙行的人,那人正是上一次给他们找地找宅子的牙人。
  这人上次与宋菽做生意做得爽快,现下便也不藏着掖着:“宋四郎,我这是跟您认识才说的,这楼的东家姓沈,是沈家二郎。这沈家的老爷子在帝都当官,沈氏又是几百年的大族,想必那沈二郎不缺这么点小钱。之前他买这楼子开赌庄也就是玩玩,如今发现不好玩便收了,城里城外打它主意的富商何止一两个,可沈二郎说不卖,也没人敢去惹他啊!”
  沈氏,宋菽有点耳闻,跟谢家一样都是几百年的大族,果然是个不好惹的。
  那沈二郎宋菽也不认识,人家的楼也没挂出来卖,说不定只是停业一阵子,之后有别的打算也不一定。宋菽便也没有死盯着一棵树,当下就让牙人介绍别的铺子了。
  跟之前在大涂县开火锅店一样,他也不拘一定要临街的铺子,只要那坊道可通车,大一点的宅子也是可以的。只是这回运气没那么好,牙人找来的铺子宅子要不大小不合适,要不位置实在不好,总有那样那样的缺点。
  这么转了几天,豆油坊已经开始出货。
  “庞管事,来六坛!”
  “我要五坛!”
  “庞管事,今天可还教炒菜?”
  “我前几日没来,听说你们这儿有免费的油可领?”
  “庞管事……”
  “庞管事……”
  庞六郎忙得恨不能有三头六臂。宋菽来恒州城后,他想了想,干脆一起跟了过来。他本想在城中找个地方落脚,然后卖卖豆油,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出路。恒州城人多,买卖也多,肯定比在悦行市做买卖更有前途。
  然而他的第一担油还没开卖,宋菽找到了他。
  宋菽第一次说出销售总监这词时,庞六郎一心琢磨着该如何拒绝他才好。庞六郎从小做买卖,喜欢那种大街小巷跑着,与各种各样的人说话的日子,要他在某间作坊里做工,他是一百个不乐意。
  可后来宋菽又跟他解释,销售总监虽然也是作坊的雇工,可他是主管销售的,简单来讲就是卖东西。他不用榨豆油,只管把作坊里榨出的豆油卖出去就好。而他的工钱也与每个月作坊的销售额挂钩,简单来讲,就是卖出越多,他拿的钱也越多。
  “你若一个人忙不过来,想找业务员帮忙,可自己找,只是这分成怎么与他们分,你得自己想好。”宋菽又跟他说。庞六郎想着,每卖出一坛油,那分成都是固定的,若只有自己便自己一人拿,若有业务员了,就得跟他们分,这可不划算,便也就没找这所谓的业务员,自己全心扑进了卖豆油的事业。
  宋菽刚开始在相河村卖豆油的时候,庞六郎还没过去,之后来听那里的农户和小贩说过,此次开拓恒州城的市场,他一开始便用上的宋菽的方法。
  本来他还怕这免费发油的法子费油,可没想到才几天功夫,卖出的豆油已经远远多过送出去的了。庞六郎狠狠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宋四郎虽然跟他说了卖出去的有分成,却也说了若是用来开拓市场的油和钱帛多过收获,是有可能扣他工钱的!
  如今这情况,他是终于不怕了。
  他还跟食堂的几个妇人学多诸多炒菜的做法,每天傍晚便在豆油坊外教炒菜,也教了葱油饼、油条、浇头汤饼等。他嗓门大又会说,教完还跟那些来围观或来拿免费豆油的人侃大山。也不是胡乱侃,他说的多是相河村和大涂县城那些靠豆油买卖发家的人的故事。
  “庞管事,你昨儿说的吴十一郎可真是普通小贩?”
  “当然,他本来就是在人家酒楼下边卖汤饼的,都没钱娶老婆,后来率先在大涂县城卖浇头汤饼,如今宅子也有了,老婆也娶上了。”庞六郎道,“这新鲜买卖越早做,赚得越多。而且大涂县城才多大点啊,他都能赚这么多,你们要是在恒州城里摆个油条摊、浇头汤饼摊什么的,肯定比他赚得多啊!”
  庞六郎一说起来就没个完,偏偏他不仅肚子里货色多,还懂得如何把故事说得吸引人,围着他的那些农户小贩听得津津有味,有不少已经盘算起了去恒州城里摆摊做买卖的事。
  有了庞六郎这么卖力得干,豆油坊的生意很快有了气色,宋菽可真轻松了不少。
  宋河在大涂县呆了几天后,带着谢家要的锅子和底料回了恒州城。骨头汤底可以让谢家自己弄,除了几样比较特别的涮物如鱼丸,大部分食材也由谢家准备,宋菽这儿提供的主要就是锅子,还有最重要的牛油麻辣锅底。
  宋河带回的大批东西里,结成块状的牛油麻辣锅底就占了大半,它们被整整齐齐地装在冰鉴里,夹层里放了冰块。
  “这回我回去把冰窖开了,这会儿村里和县城里都卖起了冰,有冰用这夏天的日子也能好过许多。”宋河擦了把汗说,“可惜恒州城里没有,要不然咱家里也能放些。”
  “这倒不怕。”宋菽道,恒州城里往来的商贾比大涂县和悦行市都多出不少,也许能找到买卖硝石的也不一定,有了硝石,倒不是一定要建地窖储冰的,“阿兄,你下次回去时让木匠坊那儿再多做些冰鉴,现在天热,这东西想必好卖。”
  “记下了,我过几日回去跟他们说。”宋河道,放下东西后也不与宋菽再多说什么,他都几日没见过程二娘了,想得紧。
  赏花宴已经不远,东西既然到了,宋菽第二天便去拜访了谢婉。
  谢婉带他去了要办宴会的属于谢家的园子,那里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但谢婉知道宋菽一贯巧心思多,便请他再给看看,出出主意。
  宋菽与她说了一些。
  “你这些主意甚好。秋儿你把几个管事都叫来,我有事吩咐。”谢婉跟旁边的丫鬟道,那丫鬟走后她又问起宋菽,“四郎的火锅店可选好地方了?若有要帮忙的千万别客气。”
  宋菽这几日都想着这事情,这时谢婉提起来,他才反应过来,暗骂自己猪脑子。谢婉出自谢家,也是大家族,没准跟那沈二郎认识也说不定,自己早就该来找她的。
  想到这里,宋菽便把自己看上那幢赌庄的事跟谢婉说了。
  “那赌庄我倒是有所耳闻,地段甚好,只是沈二他不见得肯卖。不如赏花宴那日,我将他介绍与你认识?”谢婉道。
  如此峰回路转,宋菽心里也是一亮:“如此那便太好了。”只要能跟沈二郎说上话,这买卖便多了一分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62章 第六十二桶金
  赏花宴那日; 宋菽原本想叫宋阿南一起去,这些日子他光顾着忙; 两人住一间屋子里也未见得能好好说话。可宋阿南不去; 倒是三娘六娘有些兴趣; 宋菽便带上了他们,还有仍然住在他们家的严卓; 也跟着一起去了。
  这宴会的名目虽是赏花,可邀请的多是各家族未婚的年轻男女; 实际上更像是一场集体相亲。为了这些小娘子小郎君们方便认识,宴会的规矩不重,男女都在一个园子里,可自由地赏花吃东西。
  严卓去找认识的朋友了; 没跟他们一起; 他们三人一起踏进园子的门。三娘和六娘今天都着意打扮了,穿了新做的衣裳,用的也都是时兴料子。三娘一袭粉色襦裙; 六娘则是嫩黄色的,明媚娇艳,一点不比这园中的贵族小姐差。
  “阿兄,那是什么花?”六娘指着一盆红色的花问。
  “牡丹?也可能是芍药。”宋菽说; 他对花没什么研究,不敢确定。
  “这里的花可真多。”三娘说。
  “这儿的花还不算多; 恒州城郊有座皇家园林,里面有湖泊和假山; 还有数不清的珍奇花草,那才叫美不胜收。”谢婉说,跟三娘六娘互相见了礼,又与宋菽问好,“可惜那园子如今是节度使的,节度使节俭,鲜少办宴会,难有机会进去。”
  三娘六娘也都与谢婉见过,寒暄几句后,谢婉让宋菽晚些时候去找她,便又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园子里花卉众多,走几步便是一景。园子旁的水榭里则准备了餐食,也不拘什么时候,想吃了便可坐下吃些。
  宋菽往水榭走,还没进去,便见到一个常来他火锅店的小娘子,正在教同伴怎么涮火锅。另一桌有两个小郎君则从水榭中的侍从那里,拿来两根盐水棒冰。
  “这东西是冰的。”
  “这形状是怎么做出来的?谢家还真是有心思,夏日吃这冰冰凉凉的东西最好,还有点咸味呢!”
  “我怎么觉得是甜味!”
  “这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