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望尽山河-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长轩没有说话,但他心里却咬着牙道:怎么会忘呢,怎么可能忘得掉呢。
管事看他脸色不好,只得干笑了一声:“将军,这些时候我家小姐的病时好时坏,陈将军的这封遗书,还是不要交给她了吧。”
卫长轩却没有收回手,他径直将竹筒塞进了管事的手中:“拿去给你家小姐看,说不定她的病会好一些。”
管事露出疑惑的神色。
“陈绍在这封信里说,若有人说他战死沙场,消息定是不真。他还说,等他归来之时,便是迎娶你家小姐之日。”卫长轩低声道,“陈绍的字,你家小姐定会认得。”他说完,转身便走,再不停留。
直到走出尚书府,他才重重地喘了口气,身后的庭院中隐约传来细细的声音,似乎是有人在引弦轻唱,翻来覆去只有一句:“式微式微,胡不归?”
卫长轩几乎是无意识地策动了胯下的烈风,因他身着将军的铠甲,路上也没人敢呵斥他,任他这么一路疾奔,直冲到穆王府南院,而后一头扎进了杨琰的屋子。
杨琰听见动静,有些吃惊地站了起来,可卫长轩不由分说便抱紧了他。他微微一怔,听出卫长轩的气息有些不对,不由问道:“你怎么了?”
卫长轩抱着他沉默了片刻,才将去尚书府的事说了一遍,他的声音又低又沉,像是带着说不出的难过:“我现在才明白,最苦痛的事原来不是死,而是那些活着的人,满怀着牵挂,却再也等不回他们要等的人。”
杨琰静静地听着,过了良久才低声道:“卫长轩,你之前答应我,说再不会离开我的话,其实是假的,对么?”
卫长轩怔了怔,不由松了手臂,低头看他:“也奚……”
“陈绍是你最好的朋友,他在战场上殒命,还是被阿史那努尔所杀,这个仇已经种在你心里了。”杨琰低低地道,“我知道,若是有朝一日,燕虞与我国再度开战,你还是会奔赴疆场。你要复仇,甚至会为了复仇开辟一条血路。你的抱负,你的军功荣耀,统统都在战场上,你终是要去的,对不对?”
卫长轩一时没有回答。
杨琰垂下头:“你现在这么难过,无非是怕将来,我会像李家小姐一样,在建安苦苦等候,却等不到你回来,是么?”
卫长轩看他眼睛里已有泪珠落下,不由伸出手想去擦拭,他轻声道:“也奚……”
杨琰却一把打开了他的手:“你若不回来,我才不会在这里苦等,我会去战场上找你,”他猛然抓住卫长轩的衣襟,“亲手把你带回来。”
王府内院,盛夏时节,守在外面的仆从都屏气凝神跪在炙热的廊上,而内室里却传来阵阵男女欢笑的声音。
如今的穆王杨玦大半时间都待在水上的小筑里,小筑四周以巨鼎盛放着冰块,凉意逼人。小筑的两旁垂以珠帘,从外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穿插着各色身着薄纱的女子,都是杨玦心爱的姬妾们。杨玦偶尔兴起,便隔着纱帘去摸这些美人,摸到中意的便抱住求欢,这种时候,便是有天大的事,他也懒得去搭理。
这日何衍从外面进来,便不巧撞上了这件事,他只得忍着暑热在外面恭候了许久,才等到主子完事。只见两旁的珠帘从里面被缓缓卷起,杨玦只穿着亵衣坐在小筑里,身旁莺莺燕燕围了好些美貌姬妾,有的拿着冰镇的葡萄喂到他嘴边,有的拿着布巾在他身上小心擦拭。何衍看得几乎头痛,只得咳嗽了一声道:“王爷,卑职有件要紧的事禀报。”
杨玦皱了皱眉,显然颇觉扫兴,可也知道他素来不是小题大做之人,只得挥了挥手,遣散了诸位姬妾,而后道:“有什么事,近前来说。”
“这些天,那位羽林卫骑都尉来咱们府南院可是来得有些勤了。”
杨玦奇道:“什么羽林卫骑都尉?”
“就是原先四公子的伴当,那个叫卫长轩的,几个月前跟禁军去西北打了一仗,回来封了个将军,如今正在都城中统帅羽林卫呢。”
“哦?”杨玦眯起眼睛,“不过是个小小的骑都尉,理他做什么?”
“王爷,”何衍近前了一步,“如今左右骁卫大部分迁往东都,建安城中尽仰仗羽林卫,他官职虽不高,却也不容小觑。更何况先前的御马园之事,难保他们没有怀恨之心,倘若四公子勾结了这个骑都尉,将来若对王爷不利也未可知啊。”
“他敢!”杨玦拍桌而起,“他们算是什么东西,那小瞎子若不是个人质,我早便杀了他,怎会容他活到现在。”
何衍陪笑道:“王爷说的是,不过这些时候,卑职琢磨着,就算四公子是人质,也未必杀不得。”
第43章 藕糕
杨玦斜睨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道:“你竟劝我杀他,难不成就因为他同那个骑都尉交好?”
“骑都尉的事还是其次,另有件事卑职不知当不当讲。”何衍有些迟疑地道。
杨玦不耐烦地斥道:“要说就说,吞吞吐吐做什么?”
“卑职在南院原先安插了两个下人,一个叫刘荣升,一个叫唐安。让他们盯着四公子,看他同拓跋公私下是否有所往来……”
杨玦一惊,打断他问道:“怎么,那小瞎子跟东胡那边还有联络么?”
何衍立刻摆手道:“那倒没有发现,这大半年四公子几乎没有迈出过那座别院,连书信也不曾写过一封。听那两个下人说,这四公子平日就是写写字,弹弹琴,有时便是坐着发呆,倒没见有什么古怪。”
“写字,”杨玦似是觉得好笑,“写的什么字?”
“卑职瞧过,俱是些诗词歌赋之类无用的句子,他的字竟不错,有时也挑一些写得好的让下人送到书斋装裱。”何衍顿了顿,又道,“几月前,刘荣升便来禀报,说南院那管事往书斋跑得很勤,他怀疑那间书斋有什么古怪,还说要寻个日子跟去看看。”
“那他去了没有?”
何衍干笑了一声:“没有,那之后没过多久,刘荣升突然患了绞肠痧,一命呜呼了。”
杨玦微微皱了眉,目光也冷厉起来:“你安插的另一个人呢?”
“那个唐安如今刚成了亲,自己在外面置了宅子,每月来这边不过报些寻常之事,并无甚用。”何衍摇了摇头,“不过,卑职已派人去查了那个叫‘一墨斋’的小书斋,谁知这一查……”
杨玦见他又忽然住了口,不由得没了耐性,喝道:“查到了什么?”
何衍赶忙往地上一跪,颤声道:“查到了韩大人竟与那书斋大有干系。”他说完,再不敢去看主子的脸色。
杨玦腾地站了起来:“韩大人……你是说韩平?”
“是,”何衍急忙道,“那书斋是韩大人常去光顾的,书斋的主人还是韩大人的至交。”
“这么说来……老师和四弟或许借那书斋有什么往来?”杨玦不知是在询问,还是在自言自语。
“卑职不知,或许只是巧合,可东坊那么些书斋,怎么偏偏是那间小小的一墨斋。”何衍说完,又道,“回想先前御马园之事,王爷不觉得韩大人来得太巧了吗?”
杨玦沉默不语,他显然在心中飞快地计较着此事。
“我待老师一向不薄,更何况老四那样无用的废人,又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地方。”杨玦喃喃自语,他狐疑地看向何衍,“那间书斋,万一真的只是巧合呢?”
“话虽这么说,可眼下正是要紧的时候,”何衍言辞恳切地道,“雍王已是年迈,等明年元日祭天大典一过,王爷便要任宗正之位,掌管宗族事宜。到时候王爷可就是皇族内首屈一指的人物,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卑职一片苦心,也只是想为王爷防范于万一。”
他加重了语气,又道:“四公子也一年比一年大了,总是被拘在别院里终是不好,又同骑都尉或是其他什么人攀上了交情,万一脱离了王爷的掌控,恐怕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提起这件事,杨玦脸色严峻了几分,他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可……毕竟老四的身份……”
“王爷是担心动了他,惹怒拓跋公么?”何衍抬起头道,“前些时候战事连连,听说东胡人折损惨重,拓跋信已不是那个权倾一时的西北王了。”
杨玦冷笑一声:“他虽失了五万兵马,可谁又敢动他,你么?”
何衍被这句问得一哆嗦,很快又笑道:“王爷,卑职当然明白,拓跋公不死,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可王爷有没有想过,拓跋公对四公子究竟有多亲近呢?这些日子,河西那边可从来对这里都不闻不问,可见,若非四公子是拓跋公唯一的血脉传承,他根本就不会在意。”
杨玦显然也察觉到这对祖孙情意淡薄,不由点了点头。
“王爷可曾想过,若是拓跋公有了其他血脉呢?”他说到这,笑得有些诡谲,“四公子今年已是十七了,该是娶亲的年纪了。倘若他娶了妻,留下子嗣,不就再没有用处了么?”
杨玦听得一愣,怔怔地看向他:“你要我安排老四的婚事?”
“正是,”何衍道,“倘若给他安排一位王爷亲族的女子,生下来的孩子既可以笼络拓跋公,又受王爷掌控,岂不一举两得。”
以他的身份,提点王族间联姻之事,本是大大的越矩,可杨玦显然不以为忤,反而目光一亮:“你这主意倒是不错,且容我考量考量。”
何衍忙低头答应着便要告退。
杨玦却道:“你先别忙着走,去命人备车,等我更了衣要入宫一趟。”
“王爷为何此时入宫?”
杨玦冷冷道:“锦州今日有个盐课大案,正要调派官员前去审理,我去皇上那说一声,让他把韩平也调去。”
何衍怔了怔:“王爷是想……支开韩大人?”
“虽然还不清楚他同四弟是否有所往来,不过还是未雨绸缪的好。”杨玦一面说一面召了姬妾上前为他穿衣,“那盐课案子少则也要查上半年,到那时候,四弟的事应当已料理妥当了吧。”
七月初七这日,按着习俗要“暴书策,晒衣裳”。
一早,南院管事方明便使唤众人将书房中的书搬到院中去晒,书册之多,几乎把整个院落都铺满了,有个多嘴的下人忍不住道:“公子读了这么多书,若是能看得见,岂不是能考上状元了。”
一旁的人听见,不由斥了他两句,而廊下的杨琰却不以为忤,只抱着手笑了笑,向身边的方明道:“当年我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卫长轩也曾问我是不是要去考状元。”
方明干笑了两声:“卫大哥好像很不喜欢看书。”
想起卫长轩痛恨读书的样子,杨琰又是摇头轻笑,他转而道:“说起来,咱们那位状元郎的事怎么样了?”
方明赶忙道:“温大人的保荐书已递到了吏部,约莫再过些日子便能把他调回建安。”
杨琰点了点头:“其他人的呢?”
“李玉山和刘适同他们在弘文馆授了这几个月的书,也算在世家子弟里混了个脸熟,过些时日便要调任太常博士。”
“太常博士,”杨琰低声重复道,“便是温兰郁回了都城,也最多只能任个御史台主簿。他们在世族们眼中,终究还是微末小官,不足挂齿。可谁又能料到,这些微末小官中,将来自有能在大昭的朝堂中呼风唤雨之人。”
方明扭头看向杨琰,低声道:“公子,只怕你才是将来在朝堂中呼风唤雨之人吧。”
杨琰一怔,苍白的脸上露出一点淡然的笑意。
方明还想再说什么,忽觉天色一暗,方才的朗日晴空竟已变作乌云蔽日,眼看便要下雨,他赶忙向外喊道:“快把书都搬回屋里。”
廊外立刻乱作一团,杨琰歪了歪头:“怎么了?”
方明一面扶他回屋,一面解释道:“公子,外面变天了。”
这场暴雨来得猝不及防,仆从们都抢了书搬回书房,而后便缩到一旁避雨。谁知这时,院外竟隐约响起几声叩门声,隔着雨水传来,听得不太真切。正在众人面面相觑之时,叩门声又响了些,唐安只得冒着雨前去开门。只见门外立着的正是卫长轩,他已被雨水淋了个透湿,水珠沿着他的铠甲直往下滚,这素日英姿飒爽的小将军此刻倒成了个落汤鸡了。
唐安一见是他,赶忙让了他进门,而后赔笑道:“卫将军怎么又来了,方才雨大,险些没听见您敲门。”
卫长轩笑着走进廊下:“怎么,嫌我来得太多了么?”
“这哪能呢,您一来,公子又高兴,又有赏,咱们这些下人巴不得您天天来。”唐安说着话,又上前替他卸了铠甲,“卫将军今日穿得如此郑重,是有什么要事么?”
“皇上今日去西山避暑,我奉命调派羽林卫随行护驾,在御前么,总要穿得正式一些。”卫长轩随口答道。
“听说西山那边风景秀丽,气候又凉爽,卫将军怎么不跟去,也好享享清福?”
卫长轩不知想起了什么,嗤笑一声:“罢了,我在御前总觉得不大自在,还是来这里的好。”他铁甲下的衣服也已湿透,他却浑不在意,只从铁甲下小心翼翼拿出个油纸包来,看样子已在怀里捂了一路。
“也奚。”他向里屋喊了一声,而杨琰也听见他的说话声,正推门走出,卫长轩一手抓住他的胳膊,把他拉到了近前。
“来,张开嘴。”
他说完,唐安便看着自家公子一脸天真懵懂地张开了嘴巴,而后,卫长轩拈了一块桂花藕糕喂到了他口中,脸上笑得有几分得意:“还是热乎的,对不对?”
杨琰点了点头,他嚼着藕糕,慢慢扬起嘴角,笑容竟有些孩子气。卫长轩将纸包递到他手中,又轻轻摸了摸他的头。
唐安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他还记得一个月前,整个都城的百姓都蜂拥去迎班师回朝的那支禁军队伍,而这位卫将军一马当先,眉如鸦羽,目如寒星,其相貌风度不知赚去多少人的目光。唐安那时在人群里跟着,只觉这位青年将军既高又远,像是个极难亲近之人。而自家公子呢,平日里看着总是神色淡然的模样,好像什么也不懂。可这些时日,唐安已渐渐察觉,公子虽不爱说话,可天下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他对这位公子是既崇敬,又钦佩,还有那么一些畏惧。怎么这样两个人凑到一起,却像是一对互相亲昵的小兽,唐安实在是想不明白,只得怔怔地看着他俩走进了屋内。
“嗬,方才那场雨可真大。”卫长轩感慨着,把沉重的甲胄扔到一边,又去解身上湿透的衣衫。
杨琰坐在椅子上,脸上仍挂着那点笑,慢慢地吃着藕糕。忽然“哐啷”一声,像是什么金铁之物落到了地上,他愣了愣:“什么东西?”
卫长轩俯身捡起,笑了笑:“你送我的那把匕首,脱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了。”
“那匕首……你一直带在身上?”
卫长轩擦了擦匕首的皮鞘,点头道:“当然,从不曾离身过。”
杨琰抬起眼睛望向他的方向,而后又微微笑了起来。
“说起来,多亏了它,在战场上还帮我认出了你的老相识。”卫长轩忽然笑道。
“什么老相识?”
“就是你们从前常说的那个拓跋。”
杨琰似乎微有些吃惊,他皱起眉:“他如今在燕虞,你们是怎么碰上的?”
卫长轩便把当日被俘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道:“看他的样子也是个人物,也奚,你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来历吗?”
杨琰摇了摇头:“我只知道他是我阿妈带来的,他本是个燕虞人。洛兰说燕虞人和我们生得不大一样,越长大越明显,拓跋如果留在这迟早会被人察觉,所以他很早就走了。”
卫长轩点了点头:“他提起你阿妈还是很亲近的,不过,他好像很讨厌你大哥,是不是你大哥从前欺负过他?”
杨琰怔了怔,他的脸色微有些苍白,很快便摇头道:“我不记得了。”
他那时年幼,不记得这些琐事倒也寻常,可卫长轩看他神态,总觉得并非这么简单。他没有深究,只自顾自将褪下来的湿衣晾到一边,而后摸了摸胳膊道:“我去问问方明,可有旧衣服拿来给我换上。”
杨琰站起身,向前指了指:“柜子里,有一件你的旧衣衫。”
卫长轩微觉奇怪,却还是依言拉开大柜,果然找到了一件鸦青色的旧袍,依稀是自己穿过的。
“这好像是从前洛兰姑姑给我做的袍子,怎么在这里?”他知道方明平日小心谨慎,绝不会将自己的袍子误收在这边的衣柜里,不由凑近杨琰问道,“是你藏的?”
杨琰微微抿了唇,没有答话。
卫长轩愈发好笑,他捏了捏杨琰的脸颊,又问:“也奚,你藏我的衣服做什么?”
第44章 择亲
其实杨琰为何将他的衣衫藏在柜里,卫长轩心中隐隐有些明白,但又不是十分清晰。好像暗夜里点起一盏灯,引来飞蛾,飞蛾的翅膀隔着灯罩轻轻地拍打,却始终被那层薄纸所阻隔。直到后来他在杨琰写过字的故纸堆中发现一张纸上写着:萧萧夜雨催弦断,秉烛空相候,望尽山河不见君,唯有衣衫旧。
那一刻,卫长轩忽然明白了杨琰藏起那件衣服时的心境。不知多少个夜晚,他一个人在这房间里,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轻轻摩挲着这件半旧的衣衫。
等到换了衣服,卫长轩才得空坐了下来,他拉着杨琰坐到他腿上,问道:“你整天待在这府院里,不觉得憋闷么?”他笑了笑,“等我过些天得了空,带你出门逛一逛,我们先去西坊的集市瞧瞧热闹,然后再去郊外骑马,你想不想去?”
杨琰显然是被他的话所吸引,他睁着大大的眼睛,又期待又有些紧张:“骑马吗?你的那匹马看到我会不会又发起疯来?”
“它现在很听我的话,绝不会再吓到你,”卫长轩揉了揉他的脑袋,“如果它又对你发疯,我就拿鞭子狠狠地抽它,好不好?”
杨琰被他逗笑了,他轻轻点了点头,又拉了拉卫长轩的手:“我还想去你平日常去的地方。”
“我常去的地方?”卫长轩故意拉长了声音,“唔,那你可去不得,那里到处都是你最厌的胭脂气,你一定不喜欢。”
其实他说的倒不是假话,自他升任羽林卫骑都尉,平日少不得与同僚应酬,而那些羽林卫的军官们所邀的地方大都是些金迷纸醉之地。隔三差五便有人做东,请上一干兄弟去喝花酒听曲子,卫长轩总不能常推,便也只能跟着去。
杨琰听他这么说,微微皱了皱眉:“我知道那里,不过就是像月明楼一样的地方,有很多的姑娘,是不是?”
卫长轩没卖成关子,只得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原来你知道。”
杨琰不说话了,他的脸色有些阴沉,垂了半天头才又轻轻问道:“卫长轩,你也会亲那些姑娘吗?”
卫长轩似乎没料到他会问这样的话,一时怔住了。杨琰心中愈加发沉,微微向前一挣,便要站起身,却听卫长轩低声答道:“也奚,我同那些花楼的姑娘有时会说上几句话,或是喝上一杯酒,不过从没有亲过她们,”他忽然贴近杨琰的耳朵,悄声道,“也没喂过她们吃桂花藕糕。”
他口中的气息暖暖地扑在杨琰耳垂上,说的话又似另有深意,听得杨琰心里微微一颤,无意识地回过头去,而后便被攫住了双唇。
卫长轩一边亲他一边含混地道:“以后不要问这些傻话。”
杨琰呜咽着想说些什么,声音却又消弭在纠缠的唇舌间,他在这浓厚的亲吻中几乎无法喘息,胸口更是跳得厉害,最后只能无力地靠在卫长轩的身上,难以遏制地发抖。
“卫长轩,”他模模糊糊地轻声道,“我有些难受。”
卫长轩紧紧抱着他,自然清楚他身体的变化,他喉结动了动,“嗯”了一声,慢慢将他衣带解开,而后伸手顺着衣物的缝隙里摸了下去。
杨琰不能视物,又少不更事,只蜷缩着身体任他摆布。
卫长轩知道他身体娇嫩,所以手下格外小心,慢慢替他抚弄了一回才想起去看他脸色。只见他眼角晕红了一片,原本清澈的眼睛雾蒙蒙的,好像马上就会哭出来一般。
“也奚。”卫长轩轻轻亲他的脖子,杨琰细长白皙的脖子上泛着淡淡的粉,随着急促的呼吸上下起伏。
杨琰睁着眼睛,轻轻喘息着道:“卫长轩。”
听他这样呼唤自己时,卫长轩的心中忽然涌起难以言说的躁动,他看着杨琰半张的唇,很想再次低头亲上去,又忽然顿住了,只轻声笑道:“寻常这样侍候王府公子的都是丫鬟侍妾,不知我这个伴当侍候得如何?”
杨琰自然听出他话中促狭之意,他连耳根都涨红了,只把脸埋在卫长轩肩头,再不肯说话。
永安帝去往西山避暑行宫没几日,便又觉出乏味,传旨让宫中数名嫔妃率一班歌姬伶人前往伴驾。这么一支浩大队伍自然要劳动羽林卫剩余的人马护送,卫长轩终于躲不过去,率领羽林卫前往西山行宫,这一去便有月余不能回返。他心中还惦记着要带杨琰出府游玩的事,特意让手下士卒去王府南院传了信,又买了集市上新奇的玩意一起送了过去。
他送去的这些东西里,杨琰最喜欢的是一个小小的泥人,他摸着那泥人的轮廓相貌,分明就是卫长轩的样子。他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