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神断-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只雪家村一个村子,多年来遭人忌讳,无人迁徙过来。村子附近的田地都是好田,多为雪家祭田,雪家事后,田产充公,如今已属于别家。冬日农闲,地头自然不会有人,平时倒是入山打柴狩猎多从此过,雪家村后有座山,当年雪家先祖尽数埋在那里,是雪家祖坟地。雪家之事虽不至于连累已死先人,但十来年无人打理照料,坟头早就荒了。
  这也是闻寂雪不回来的原因之一。
  他便是回来又如何?大仇未报,他不能暴露,回来看到祖坟荒芜,却又不能料理。这些是隔房的同族也就罢了,可他亲生父母、兄弟姊妹,死后无人收敛,无法入葬,当他有能力时连尸骨都寻不着。
  “这本来是我祖父的生祠。”闻寂雪踏入破败的大门,门扉早已无踪影,狼藉满地,遍布灰尘,原本立在正中的塑像被砸倒,断裂成三部分,经过十来年风化,已然面目模糊。
  闻寂雪又道:“原来到我父亲驻守边关时,当地官府说要在这里给父亲也添一座塑像,但被父亲拒绝。当初祖父和父亲都觉得过犹不及,按理连祖父都不愿立生祠,但知道时木已成舟,皇帝还下旨嘉奖本地官府,给生祠赐匾……”
  闻寂雪对于雪家过往荣辱,一贯不喜提,这回触景生情,说了不少。
  比如,当初给生祠赐匾的并非当今这位皇帝,而是先帝。所以这里看不到匾额的残片,因为那块匾没人敢砸,若有匾额镇着,这座生祠也就没人敢动。当今这位倒是厉害,直接派了皇子前来,将先帝匾额“请”了回去。
  皇帝既然决定顺水推舟压下雪家,必然不会留下隐患,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
  正是因此,当地百姓才越发恐惧,好几年的时间都不敢靠近雪家村。
  那时更时不时有所谓告密,或是真,或是假,说跟雪家有牵连等等。
  闻寂雪一声长叹,闭上眼,再睁开时情绪已平复。
  他双膝跪下,对着残破的塑像磕了三个头,一言未发。
  穆清彦见了,冲塑像拜了三拜。
  闻寂雪握住他的手,笑了笑:“若祖父真在跟前,我可就惨了。”
  穆清彦却无法像他一样言笑,毕竟若是可以,谁都愿意亲人活着。
  自己没有亲身经历,总是难以感同身受。亲自来雪家村一趟,看到处处破败荒凉,可以想见当初何等繁荣热闹,一道圣旨,夺去了多少人命,闻寂雪武功可算高深,却能忍着没直接刺杀皇帝,心性固然坚忍,煎熬又岂能少了。
  唯一可宽慰的便是,离掀开谜底的那一天,不远了。
  返回的途中,两人谈起县令席庸。
  “这个席庸在月梁州盘踞的够久了,仰仗着荣郡王和吴家才安稳至今。但今时不同往日,丽贵妃母子因着万霞县之事受了责斥,正是蛰伏低调的时候,依附其下的一派也个个收敛,倒是这个席庸以为天高皇帝远。”闻寂雪言语冷酷:“那就换一个县令,即便再坏,也不过是席庸这样。”
  天下贪官何其多,闻寂雪没那份闲心管这等闲事,但席庸此番盯上郑家六人,栽赃陷害的这般猖獗,着实触动了闻寂雪的怒火。
  闻寂雪倒不是多看重郑家人,但既然遇上了,他就无法无视。
  自从脱离影楼掌控已有三年,也就最初的时候回来了一次,布置下柳义等人。早年身陷影楼,虽说二十岁就开始接任务,可以外出,但那时影楼掌控很强,他也担心暴露,根本不敢往月梁州去。
  这三年间,虽有意不回来,但这边的相关消息没有断。
  荒坡村郑家人的底细、多年经历、如今处境,他都知道。不过,也仅仅是知晓,授意柳义暗中帮衬一二。雪家事大,作为曾经的同村,受这般牵连,却能不落井下石和迁怒,足以令人高看一眼,闻寂雪嘴上不说,心里念这份情。
  穆清彦对他的心思很清楚,但有疑虑:“便是换一个县令,偏这案子已经在县衙完结,只要上报,就不可能打返重审。”
  闻寂雪笑了:“不,不是不可能,只要用对计策,就一定能成。”
  穆清彦好奇:“你有什么妙计?”
  “这却要卖一卖关子,你只管等着看便是。”闻寂雪就是不说。
  穆清彦嗤笑:“不说就不说,我也不是那么急切。”玩笑归玩笑,他皱眉道:“且不说看成果,若要布置,将席庸撸下来,那可不是三五天的功夫。”
  按正常流程,官员都是年底回京述职,若有职务变动,也是赶在年前就料理完,分地方远近,官员们或是年前或是年后便得消息。
  例如席庸,若没有皇帝特召,他当然不能去京城,他的为官考评掌握在知州手里,知州层层上报,巡抚送入吏部。也就是说,若席庸有不妥,就得赶在年前这拨儿,错过时间,得等明年了。
  闻寂雪道:“到明年三月,席庸在桂宁县又是任满。你觉得他会去哪里?”
  一个任期是三年,通常官员在某一地最多连任一次,也就是六年。
  席庸最初在田余县连任,待了六年,到了桂宁县又是连任,也即将满六年。那么,任满后,席庸绝对要调任,平调、左迁、升迁,都有可能。若不升迁,那他就得离开月梁州,因为月梁州是直隶州,下辖只有桂宁、田余二县。
  至于月梁州知州乃是正五品,席庸没那么大能耐谋取。
  穆清彦之前忽略了这一点,不由得连连蹙眉:“这……看他先前行事,倒像盘踞在这儿不肯走。往上升不可能,没别的地方给他平调,很大可能就是离开月梁州。”略有迟疑,道:“总不会、他又调回田余县吧?”
  若是没有郑家六人的案子,让席庸任满离开,算是最好的做法。但等到那时候,案子就再无转圜,他们拖不起。
  “那就太蠢了,心思暴露无遗,且极容易引来注视和攻歼。”闻寂雪摇头。
  当初席庸从田余县转调桂宁县,算是从一个平庸的县城朝富庶的县城调任,是人之常情。他争取连任,也在情理之中,去了别处,哪怕依旧是个同等的富庶之地,却要从头开始,远不如在桂宁县早打下根基。
  席庸在月梁州将近十二年,若无更好的去处,他必然舍不得离开。
  “有人接替他?”若说席庸在月梁州当真除了收敛财富另有用意的话,那么,如今局面必然早在预料,接替者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去探探就知道了。不过,不管他走是不走,欠月梁州的,都得还!”
  穆清彦点点头:“其实按我的想法来说,对席庸背负任务一点,有些存疑。倒不是别的,只是丽贵妃母子,虽不敢说定与雪家之事无干,但依着当年丽贵妃的地位处境,便有干系也有限,再如何说,也不该她忧虑,在此埋桩子长达十二年……实难想象。”
  简而言之,若有人监视月梁州,不论是老皇帝,亦或者当年隐藏的真凶、最大受益者,都在情理之中,但丽贵妃母子,着实有些难相符。
  作者有话要说:前面有个地方写错了月梁州是直隶州,直隶州才辖县,嗯……明明写过的,糊涂了。这个影响不大,手机更新也不好改,晚两天再修改前面章节。


第282章 师爷茂丞
  穆清彦的疑虑,闻寂雪也有相似的看法。
  若作为钉子,行中庸之道最好,无功无过,平平稳稳,也不过度惹人注目。席庸却是贪婪成性,自持依仗,横行无忌。这般处事,能在月梁州十二年,也是因着月梁州特殊,但并非每个人都如现今这位知州,碰上个硬脾气的,不是没法子惩治席庸。
  席庸倒不是真蠢,否则也谋不到如今位置,不过是贪性难改。
  如今临近年底,百姓们置办年货兴许略早,但对于官场中人,却是入冬就要忙碌。作为一个七品县令,无疑官位很低,呈给皇帝的拜年折子不过是随大流,实际上根本到不了皇帝手中。倒是得费心思给吴家和荣郡王府筹备年礼,这万万马虎不得。
  年礼这东西,直接送银子是好,但不能单单是银子,太直白了。
  之前接李四爷的请托料理案子,特意跟李四爷要了一张虎皮,便是为年礼做准备。他早就听说李四爷爱狗,养了好几只凶猛的大狗,专为上山打猎。又听闻李四爷手中有张好虎皮,价值不需多说,绝对是李四爷的得意之物,他一张口,李四爷虽有迟疑,到底给送来了。
  席庸要将这张虎皮送给荣郡王府。
  “老爷,夫人来了。”
  “夫人有事?”席庸头没抬,依旧看着手里的礼单,琢磨着有点儿简薄,还得再添点儿。
  席夫人年过半百,虽然尽力保养,到底鬓有白霜,眼带愁纹,一张口,声音也带淡淡愁苦:“听说老爷正费心送往京城的年礼,我担心女儿,特意备了点东西,劳烦老爷一并送去。”
  席庸这才抬眼看她,口气却是不耐烦:“她是吴家媳妇,给吴家生了嫡孙,是吴家大功臣,吴家能亏待了她?与其送东西,倒不如好好儿教导教导她,绫罗绸缎锦衣玉食还不满足,还想要什么?她作践的是自己,她便是死了,吴家还能再聘儿媳,她儿子可要有后娘了!”
  席庸为此烦恼着急是真,但不是关心女儿死活,而是担忧女儿死后,吴家跟自己慢慢疏远。他在月梁州盘踞了十二年,正谋求更进一步,还得吴家帮忙。
  早先试探没有回音,眼下趁着送年礼再打点一回,该有音信才对。
  席夫人却还忧虑着女儿:“怨不得她心里苦,当初是我们逼得她,那吴家少爷……”
  “有完没完!慈母多败儿!她性子这么倔强,都是你给宠坏的!”席庸连连摆手,不愿跟她再说。
  席夫人湿了眼眶,叹息着走了。
  席庸在书房来回踱步,朝外吩咐道:“去请茂先生过来。”
  茂先生是衙门师爷,名茂丞,以前居于田余县,不仅有文采擅计谋,且对田余县乃至月梁州各方人物都十分熟悉。席庸当年初到田余县上任,便有心在当地寻个臂膀,经人举荐知晓了茂先生,很合心,便请回来做师爷,日常公务也多有襄助。
  这么一算,茂丞跟他有十二年了,资历深,更是他绝顶心腹。
  席庸遇事多向其征询意见,如今面临前途大事,更是不会马虎。
  不多时茂丞就来了。
  茂丞年近五十,身材不高,白净瘦弱,几指长须,标准的文人模样。这人看上去平平无奇,见人三分笑,还带着些和气,在县衙里很会与人方便,便是都知晓他是席庸心腹师爷,也念他几分好处。
  “不知东翁召见,所为何事?”
  席庸与他极熟了,对其秉性自然了解,当即叹气道:“茂先生明知故问。”
  茂丞笑了笑:“可是为年礼之事?”
  席庸点头。
  所谓“年礼”,并非今年才送,本来参照着往年便可。然而今年另有所求,年礼自然得重新安排。再者,他未得传召,不可入京,必要派个心腹妥帖人走一趟才行。心腹随从倒是有几个,但终究不是很放心。
  “既然东翁如此重视,不如,我代为走一趟。”茂丞岂会不知他的心思,这回便主动示意了。
  席庸眼睛一亮,哈哈大笑:“若茂先生肯入京一行,此事必然十拿九稳。我先在这里谢过先生。”
  对于茂丞的能力,席庸十分满意,甚至对能得茂丞相助,很是自得。
  他是打定了主意,便是顺利调任,也要带着茂丞一起赴任,不仅是茂丞知晓他所有隐秘,更是对方的能耐让他不舍放弃。去了一个崭新的地方,茂丞不知能为他分多少忧呢。
  “不知何时启程?”茂丞问。
  “此地离京甚远,万一遇上雨雪,又要耽搁时日,早些出发的好。三日后出行。”
  茂丞点头。
  却见这茂丞又跟席庸说了些衙门闲事,便告辞出来了。离开了书房,茂丞嘴边闪现一抹淡笑,尽管一闪而逝,但分明满是讥诮。
  茂丞住在县衙后街,一处小院儿,大小十来间屋。茂丞带着老妻以及几个仆从,倒是很宽敞自在。
  闻寂雪既说要打探,自然不耽搁,当天就派了人,正好发现这茂丞有些异常。
  以往也知道席庸有个师爷,颇有能耐手段,若非此人,席庸当年不可能那么顺利快捷的在田余县站稳脚跟。又是有此人相助,席庸跟桂宁县当地乡绅大户勾连一气,又跟月梁州城某些人搭了线。
  柳义送来关于茂丞的详细资料。
  茂丞此人并非田余县本地人,祖籍隆汕府,有秀才功名。可惜此人时运不济,本来才学不差,却次次落榜,直至其三十五岁,心灰意懒,彻底放弃科举,出门游历散心。一年后途径月梁州,因病停留,后来在此处交了好友,干脆直接在田余县买田置地,把家眷接了来,并开办私塾给孩童启蒙。
  又两年,席庸来田余县赴任,茂丞做了席庸师爷。
  “这茂丞有问题?”穆清彦仔细审视此人经历,只看出一处违和:“三十五岁正当年,便是考到四十来岁也不晚,若是以年岁大了为由放弃,理由不够充分。”
  白发苍苍老童子。天下间的读书人多是以科举为目标,哪怕饿着肚子也要读书,因为一旦取得功名,就会得到相应的好处,不仅有朝廷奖励,还会有家族、乡里的奖励,更能得到旁人敬重等等。
  “确实经不起推敲。”闻寂雪同样质疑。
  早前只是没将此人放在眼里,其人来历多是传闻,没有理会。如今细细查证,仔细琢磨,显出蹊跷来了。
  穆清彦推算着时间,茂丞到月梁州,是雪家事后的两年多。其在田余县住了两三年,方才有席庸赴任。
  正是这种宽松的时间,使得茂丞不惹猜疑,但凡事就怕细查。
  好比,当初向席庸举荐茂丞的人,正是茂丞之友。对方会跟新来的县令举荐他,定然是他言语间有所流露,否则对方不会擅自做主,否则万一茂丞不乐意,岂不会两头得罪?
  再者,在席庸之前的那位县令,曾请茂丞为西席,为其小女开蒙。那位县令本身学问就不差,其夫人也读书识字,何况教导女儿,不必非得请个先生。据说,是那位县令有意请茂丞在衙门襄助,但没有后续传出,估计是茂丞婉拒了。
  为何不答应前一位,却答应席庸?
  相较之下,前一位县令官声颇好,人也有才干,很有雄心。加上其家族给予帮助,果然任满之后,考评不错,升迁了。倒是席庸,完全与之相反。
  “或许,正是因席庸没有才干,才会特别倚重他,且席庸有几分自知之明,没指望短期再谋上进,有心长期盘踞月梁州。”穆清彦点点茂丞这个名字,口气感慨:“恐怕此人才是真正的钉子!”
  “席庸的到来只是恰逢其会?”闻寂雪摇摇头:“估计是有人知晓席庸在谋划此事,顺水推舟了一把。来个贪婪的席庸,总好过来个精明强干的,且就算露了马脚,也有背锅人。”
  “如今席庸在谋上路,这茂丞必然不会继续跟随,不过,此番他代替席庸送年礼送京,是否有别的文章?”
  “我会让人跟着。”闻寂雪也怀疑这个茂丞要借着此次机会,去见真正的主子。
  究竟是不是贤郡王府的那位蔡幕僚……
  穆清彦又道:“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盯着月梁州?这里虽是你雪家祖籍之地,可当年……难不成,有人知晓你没死?若真知道,何苦藏掖?捅出来朝廷自会应对。若是不清楚,又是为什么十来年都盯着,又能盯出什么结果?”
  闻寂雪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始终不明所以。
  在他隐秘的内心,也是希望有族人逃生,奢望着是因此才惹来监视。可他又很清楚,当年朝廷早有准备,唯有雪家一无所知,他父亲甚至是被皇帝圣旨诓骗入京。当天便公布了罪名、实施抓捕,不止是京城雪家,月梁州雪家村也早早被监视,接到京城传信,便动了手。
  哪有人能逃?
  他能脱生,已是侥天之幸。
  “总会知道的。”谜团再多,总有破解的那天。


第283章 有人活着?
  因着席庸、茂丞一事,闻寂雪必要盯着的,穆清彦干脆不提回凤临县的事,跟他一起留在长柳镇。倒是采买了几样土仪做年礼,又写了封信,柳义这边寻了个人给送去。
  茂丞三日后便要启程入京,在前一晚,闻寂雪带着穆清彦来到其家。
  今晚席庸设宴给茂丞践行,虽说多是谈及谋官之事,但也显示了对茂丞的重视。又有几个陪酒之人,茂丞一贯和气,不好多拒,结果就醉了。席庸又命两个人将他送回家。
  茂丞一副手软脚软、晕晕乎乎,及至家门口,有仆从来接。
  他摆摆手:“行了,我到了,辛苦二位,回吧。”
  茂家仆从忙摸出两串钱塞给两人,两人笑嘻嘻的接了才走。
  “老爷!”茂妻从内迎出来,一面扶住他,一面朝下人吩咐:“煮碗醒酒汤来,再打盆热水,给老爷擦洗。”
  把人扶进内堂坐了,将火盆里的炭火拨了拨,添上两块儿,烧得旺些,这才服侍着茂丞,将他外头罩的赭色大氅取下来,靴子脱了,另换家居的棉鞋。
  厨下一应东西都是备好的,很快下人就送来醒酒汤和热水。
  茂丞醉眼惺忪,喝了半碗汤,自己就着热水擦了脸。
  见屋内没了外人,茂丞对老妻道:“你先歇着吧,我还有点儿事没料理完。”
  茂妻点点头:“老爷明日还要早起,别忙的太晚。”
  夫妻俩也没再多说别的,茂妻自去安歇。
  茂丞倒了杯茶喝,面上虽有赤色潮红,但双眼尚且清明,并不如先前表现出来的那般醉态。略坐了坐,便抬脚走到隔间儿,那里是他的书房,一应收拾整齐都是茂妻来做,不准下人进出。
  关了房门,又在窗边倾听,确认周遭无人,这才谨慎的将书架最上层的书挪开,后面的板子有个小机关,按下去小块儿木板便弹起,里面空间容量很有限,只藏着一本巴掌大的册子。
  茂丞将册子取出来,坐在书桌前,把册子打开。
  这册子展开有一尺来长,十几折,上面用整齐的簪花小楷记录了不少内容,其中有几个人名位于顶头位置,特意用红圈儿标注:雪定山、雪定河、雪阳、雪箐,除此外,另有三个红圈标注的名字,已被红线划掉,无一例外,也是姓雪。
  册子的后面,出现了外姓:郑、柳。
  柳姓十几个名字全都被划掉了,郑姓划掉了几个,剩余者有六个被圈了起来,其中便有“郑家祥”。
  茂丞将这份册子从头看了一遍,足足有小半时辰,方才拿着折子出了书房,却是直接将折子丢进火盆里。火盆立时窜起火苗,极快的吞噬着纸张文字。茂丞就坐在一边,双眼一直盯着,直等着册子烧成灰烬,面色才松释。
  火烛熄灭,茂家上下都陷入沉睡。
  闻寂雪自然有办法让人睡得酣沉,而穆清彦负责回溯。
  两人早先分析过,猜着茂丞会借入京的机会见真正主子,那么,肯定要带“成果”去展示。临行前一晚,东西都会收拾好,正是查探的好时机。出乎意料的是,茂丞谨慎到如此地步,根本不带实物在身,且还将之前记录好的册子给烧了。
  把东西记在脑子里,的确是最稳妥的办法。
  然而碰上穆清彦,也不过是费些功夫。
  除了册子,茂丞家里并没有别的,想来但凡不妥之处,都不会留下。
  从茂家退出来,穆清彦抓了闻寂雪的手:“回去再说。”
  闻寂雪一听便知有收获。
  冬夜实在寒凉,尤其用轻功赶路,简直遭罪。幸好从县城出来之后,林中准备了马车,柳义守在这里。穆清彦打着喷嚏进了车厢,将温在小炉子上的姜茶连喝了两碗,又递给闻寂雪一碗。
  “没事吧?”闻寂雪倒是没受影响,见他鼻子红红的,捧着他略有点凉的脸捂着,竟觉得他可怜又可爱,凑上去亲了一下。
  穆清彦的回应就是一个喷嚏,自己没忍住先笑了:“抱歉。”
  回长柳镇的路很长,但两人并没有交谈,并非是因柳义在。
  事关重大,他们都在稳定心绪,希望在一个更私密的地方谈起。
  返回客栈,穆清彦便将册子内容说了出来。
  闻寂雪长长出了口气,嘴角浮现一点浅笑:“还有人活着么?这是最好的消息了。”
  穆清彦同样是这么猜的。
  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茂丞那本册子的记录方式看,画红圈的人名儿应该是行踪不明、生死不知,而被红线划掉的人名儿,是确认已死亡。但凡上了册子的人,都应该是当年逃过一劫,没有被处斩的雪家族人。
  闻寂雪道:“当年我祖父之所以随先帝打天下,正是因前朝昏聩、横征暴敛。
  月梁州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雪家村亦有不少良田沃土,又有山林,按理只要勤劳肯干,衣食无忧。可实际上,朝廷赋税极重,当地官府还要另加摊派,又有各地不平稳,兵役、苦役比往年都多。
  我祖父本有两个亲兄长,一个是幼年得病没钱医治,一个被征挖山石,没能再回来。祖父只得父亲一个儿子,在此后,祖母本有孕,但都没保住。我父亲也只我一个儿子,但我上面有个长姐。祖父说,是因我们家杀伐太重,子嗣才不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