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神断-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清彦只是点头:“大哥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他看得分明,当发现他跟闻寂雪一起出现,穆林整个人都是紧绷的,警惕又怀疑的目光轮番在闻寂雪身上打量,压根不信儿对方是什么客栈老板。在穆林眼中,闻寂雪是危险分子,甚至是刻意接近,若是可能,穆林自然希望把他们隔离开。
  送走了穆林,穆清彦朝闻寂雪看了一眼。
  闻寂雪离他有十来步远,脸上也没什么特别神色,但穆清彦就是觉得方才穆林的话都被对方听见了。内功高深的人,五感敏锐,闻寂雪功夫有多深他不清楚,但这点距离,绝对躲不过对方的耳朵。
  对方没表示,他也没就此说什么。
  三人靠在马车边儿等候,不少村民好奇的打量他们,只是不敢靠近。
  英子抱着小侄儿也在,余桃花也来了。当然,跟余桃花说话的两个女人显然是她嫂子,从余桃花的神色上看,姑嫂关系不大好。
  穆清彦没刻意去看,也没刻意去听,但还是从余桃花嫂子嘀嘀咕咕的话里听出了一件事。
  余桃花将要嫁的是个年纪略大的鳏夫,有前妻留下的两个孩子,只因对方给的彩礼多,余桃花爹娘便同意了这亲事。用她嫂子的话说,只怪余桃花没福气没本事,怪她没抓住穆家这门好亲事,语气里满满的遗憾不甘,好似那门亲事成了享福的便是她一样。
  余桃花如何,其实跟穆家不相干。
  穆清彦觉得凑巧的是,余桃花要嫁的鳏夫是青山村的。
  说来也是一饮一啄的事儿,尽管跟穆家的亲事没成,倒是因此熟悉了青山村的情况。余家眼见得这边不成,就看中了同村的一个鳏夫。
  穆清彦也是知道那么个人,说是鳏夫,但年纪并不算很大,三十不到,老婆是难产死的,留下两个丫头,大的好像跟穆婉同岁。这人老实本分,种地一把好手,家境也算殷实。别看是鳏夫,又有两个女儿,但想再娶不难,只他想要个好女子,起码能持家,不会亏待两个女儿。
  余桃花肯定不太愿意,但在外人来看,却是门好亲。
  没多大会儿,何川回来了。
  “问到了,孩子是从西林坡买来的。”
  当即没耽搁,四人坐车直接赶往西林坡。
  从大余村去西林坡,马车跑了一两个时辰,到的时候已是中午,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午饭。陈十六早饭没吃,这会儿本就肚子咕咕叫唤,又闻到各家飘出的饭菜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西林坡是个小村子,又很偏僻,属于较为穷困的村子。
  “停。”穆清彦注意到村口的土坡上立着个土地庙。
  土地庙就一间屋子,很有些年头了,墙体斑驳,屋顶也有破损,像是废弃了。但仔细看,庙前空地清扫过,大门擦拭的很干净,透过敞开的大门,里面的土地公勉强还在,主要是供桌上摆有香炉,淡淡香火气弥漫,显然是时常有人供奉,且在香炉前有只粗瓷大碗,就是农家吃饭的碗,虽说是空的,却更像是摆过贡品被享用了。
  来的路上,他曾用回溯过,乞丐婆的确是来了这个村子。
  他觉得,这座土地庙应该是乞丐婆落脚的地方。
  从马车下来,正准备去仔细查看,却见村子里走出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面色蜡黄,很瘦,一身土布衣裳虽洗得干净,却有不少缝补,可以看出家境艰难。此时她挽着个竹篮,十分珍重的护着,只朝土地庙走。
  “别动,看看再说。”他拦住了要上前询问的陈十六。
  小姑娘进了土地庙,打开竹篮,从里面捧出一只粗瓷大碗,里头装了满满一碗五谷饭,还是热腾腾的。又抓出两把鲜红的桑葚,还残留着清洗的水珠。最后又拿出一支粉嫩的荷花,仔细摆在供桌上,此外她并没有去供香。
  小姑娘做完这些,跪在供桌前磕了三个头,欣喜又感激的说道:“谢谢土地公,我弟弟回来了,娘都高兴哭了。这碗五谷饭是娘特地做的,感谢土地公寻回弟弟。这些桑葚果儿是我从山里找来的,我仔细挑选过,都是最好的。土地公不要嫌弃,等以后家里有了钱,我肯定再给土地公准备好的供品。”
  小姑娘又絮絮说些家常话,然后才收了之前的空碗,挽着篮子走了。
  因为离得远,陈十六两个只看到小姑娘进土地庙,并不知发生了什么。
  穆清彦告诉他:“鬼母应该就在这个土地庙里。”
  “那我们……”陈十六精神一震。
  穆清彦看向闻寂雪:“要有劳你了。”
  “放心。”闻寂雪知道他的意思。
  四人上了土坡,走进土地庙,正好瞧见一个黑影子从供桌前一闪而过,小姑娘带来的五谷饭还剩下一半没吃完。没等陈十六何川惊呼,身侧的闻寂雪动了,速度快的连残影都难察觉,几乎是呼吸之间,他就抓回一个蓬乱头发的乞丐婆。
  乞丐婆往墙角一缩,不吭声,也不动。
  方才她尝试要跑,但跑不过,也打不过。即便再傻,本能里也知道趋利避害。
  “这、这个乞丐婆就是鬼母?”陈十六跟何川满脸震惊,如果不是刚刚亲眼目睹,他们根本不能相信这样邋遢的一个乞丐婆居然身手那般厉害。
  当然,闻寂雪的速度更令人心悸,因为速度太快,就似闻寂雪根本没有离开一样。
  穆清彦指着供桌,说道:“大概她一直待在这里吧,可能她帮过村民们达成心愿,令人误以为是土地显灵,继而被供奉起来。方才那小姑娘就是来送供品,可能是孩子的家人,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鬼母’会去余家大宅抱走孩子。”
  “真是、真是难以置信。”何川这会儿还感觉有些不真实。
  陈十六吃惊之后,却涌出更多疑问:“如果她就是鬼母,那么,两年前她为什么要抱走那些孩子?为什么又把孩子还回去?后来为什么又收手了?她这样的轻功,怎么会沦落成乞丐呢……”
  “想要答案,自己去查。”穆清彦觉得陈十六的确很适合做这一行。
  按理说,查到这一步,闻寂雪的委托可以说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尾巴可能就是询问鬼母当初抱走孩子的动机。然而考虑到鬼母可能精神不正常,穆清彦并不抱什么希望。
  “浮光掠影。”闻寂雪盯着乞丐婆,突然说道。
  穆清彦不太理解,倒是陈十六跟何川反应很快。
  “轻功绝技浮光掠影?这功夫不是失传了吗?”


第49章 江湖旧闻
  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鬼母,即便猜测对方精神肯能有问题,但还是要试着询问。结果可想而知,乞丐婆要么瑟瑟发抖,要么就呆呆的看着你,倒是不像别的疯子傻笑闹腾什么的。
  陈十六放弃了:“穆兄,怎么办?”
  这就好似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传说中的宝藏山,却遍寻不到入口,这滋味儿,抓心挠肝不为过。
  穆清彦想起乞丐婆偷孩子的时候,那时她虽依旧不大正常,可比之现今状态,还是显出几分清醒。再者说,真要完全糊涂发疯,也不会将村民们的心愿记在心里,更不会在作案时有所偏爱。
  “你想怎么办?”穆清彦反问。
  “要不……我先带她回去?”陈十六试探道,眼神看得是闻寂雪。
  穆清彦便转了目光:“你是雇主,鬼母找到了,也算是解开了两年前的传闻,你还要继续追查吗?”
  之所以询问,是因为他自己也明白,这委托完成的不漂亮,雇主是可以表示不满意的。
  “她的脑子不清楚,暂时就这样吧。”闻寂雪放弃了继续追查,若真像他一开始说的对传闻好奇,鬼母来历才是最富有谜团。
  陈十六见他不争,松了口气。
  他之所以想把乞丐婆带走,同情只是很小的原因。一来他很想解开乞丐婆身上的秘密,找出她的来历身份,二来,在他还小的时候听多了各种江湖侠义故事,其中就有以浮光掠影闻名天下的浮光侠客。
  来如浮光,去如掠影,这般神奇的轻功一直是陈十六十分憧憬的绝技。
  当然,陈十六并没有就这样简单的离开。
  刘家孩子是从西林村买来的,究竟是哪一户,内中是什么情况,不查出来他吃不下饭。
  陈十六带着何川一起去查,乞丐婆有闻寂雪看着,也不用担心。
  穆清彦看着人走远了,这才问道:“我对江湖上的事情不了解,浮光掠影是什么来?又是怎么失传的?”
  闻寂雪道:“这就要提到一个人,三十年前以轻功纵横江湖的侠客,浮光。”
  “浮光,化名?”
  “三十多年前,正值皇位交替,各方夺嫡虎视眈眈,神捕司精力被牵扯,江湖监管难免疏漏,对匪盗缉捕力度也有所减缓,倒是江湖人物辈出。神捕司干脆张贴赏金榜,招募猎人,很多江湖人都会参与,一来赏金丰厚,二来也是扬名的好途径。
  横贯弋阳府、康明府、北岭府的大梁山脉,自古匪盗盛行,大小匪窝上百个,寻常商旅不敢从此经过。这些匪窝却在接连三年的时间内,先后被一人清缴干净,送往衙门的人头就有五六十个,另外或伤或残不计数,三地官府更是从旁配合,最终将大梁山脉匪患剿灭,纵有些漏网之鱼,也难成气候。
  浮光就此扬名。
  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来历,只知道他的成名绝技乃是轻功浮光掠影,且对匪盗极为憎恶。据官府中人说,浮光那时顶多二十三四岁,不喜言谈,每回领了赏金就走。
  浮光在江湖上驰名十年,以致于匪盗不敢出,但后来突然就销声匿迹,再也没人见过他。有人说他金盆洗手,有人说他死了,终究没什么定论,随之浮光掠影这门绝技也失传了,因为没人再见过有人使用这门轻功。”
  既然这门轻功是浮光的绝技,绝不可能传给不相干的人,尤其是个女人。
  乞丐婆年纪不大,顶多二十出头,最有可能是浮光的女儿或亲传弟子。
  穆清彦是偏向父女的猜测的。
  看到乞丐婆的现状,正应了那句话:江湖晚年多凄凉。
  待陈十六返回,面上还有几分愤愤之色。
  他们找到了小姑娘家,就是两间黄泥草屋,陈旧破烂,在西林村里也是穷困户。他们倒没有直接找上门,一段时间的锻炼,学会了迂回,先从周边邻居查起。
  小姑娘家一共六口人,上有爹娘,小姑娘是长女,下有一双弟妹,被卖的婴孩儿是最小的弟弟。
  孩子这样多,本就生计艰难,更要命的是小姑娘的爹好赌。家里本有六亩薄田,卖的只剩两亩,粮食银钱也挥霍一空。家里有没有吃的,他是不管的,经常也是不着家。他本来想把小姑娘和妹妹卖掉,谁知刘家只要小婴孩儿,他狮子大张口要了十两。
  刘家人没在村里露面,小姑娘的爹只说给孩子找个富贵人家享福,抱了就走。小姑娘的娘想拦,被打了一顿,只能抱着几个孩子哭。
  从那天起,当爹的就没回家,估计拿着卖孩子的十两银子在外快活。
  古往今来虽有很多卖妻子儿女的,但实际在律例中是不准许的,嫡妻及子女,不能买卖,跟妾及妾生子女是不同的。所以才会说妾是个玩意儿,也有很多大户人家会将刚出生的庶生子女卖掉,并不违律。
  然而在当下,卖儿卖女很常见,民不告官不究,甚至是民间约定俗成,甚至官府都默认的事情。
  百姓怕跟衙门打交道,更何况,在一个家庭里,妻子儿女都是弱势方,便是律例也是保护男人。妻告夫、子告父,未上堂,妻和子就已经有罪,先得受刑,挨过了才开堂,告赢了也得坐牢。更要紧的是,一旦妻或子上告,在宗族中将无立足之地,更会遭受诸多非议甚至谩骂,更可能会被宗族直接处死。
  宗族的权力很大,有时候甚至凌驾在律法之上。
  男尊女卑,是朝廷搭建的基石,这四个字是何等沉重。
  陈十六未必想的那么深,他只是觉得那个赌徒不配做父亲,居然连亲儿子都卖。
  何川接触的大多是底层百姓,倒是见得多了,只不过多是卖女儿,少有卖儿子的。
  穆清彦和闻寂雪回渡口,陈十六何川带着乞丐婆回城。
  当然,乞丐婆并不愿意离开土地庙,陈十六哄劝了半天,乞丐婆却捧着之前没吃完的半碗五谷饭狼吞虎咽。
  陈十六灵机一动:“想不想吃烧鸡?大米饭?红烧肉?”
  乞丐婆双眼放光的盯着他:“红烧肉!爹爹做的红烧肉。”
  乞丐婆突然开口,吃惊之余,陈十六忙问:“爹爹是谁?浮光大侠?”
  乞丐婆眼神迷茫,完全不记得刚才自己说了什么,又低头吃着冷饭。
  陈十六叹口气,继续哄她,说要给她红烧肉吃。乞丐婆虽然神智混乱,但对红烧肉很有执念,到底让陈十六给哄走了。
  *
  回到渡口,穆清彦婉拒闻寂雪吃饭的邀请,回了铺子。
  天气炎热,他也不想弄什么复杂的东西,见穆武穆文还没吃,就打算做凉面。
  煮面这活儿穆武做的很熟了,穆清彦负责配菜和调汁儿。
  菜园子里摘的新鲜黄瓜、莴笋,洗净、切细丝儿,放着备用。
  取个碗,放入辣椒油、盐、醋、白糖、胡椒粉、芝麻香油,搅拌均匀,旁边又备上蒜泥、花生碎、葱末,以及剁的细碎的小尖椒,凭个人口味自己取用。
  穆文在前头收完桌子,记好账,蹭蹭跑进来,一眼就见厨房当中的长桌上摆着各色大碗小碟儿,惊讶的长大了嘴:“二哥,不是吃凉面吗?”
  “就是吃凉面。”那边穆武用井水淘完面,他吩咐道:“淘两道,捞起来控水,再放点油把面条拌开,免得黏在一起。”
  穆武一一照做,也用心的记下来。
  摆上三只大碗,放入面条,问明各人口味,穆清彦亲自加了配菜和调味。穆文穆武迫不及待,搅拌均匀又大口吃。两人都能吃辣,加了一勺小尖椒,爽口的凉面,调汁儿很香,又辣的满头汗,却越吃越停不下来。
  穆清彦吃了一碗,到底是井水镇的冷面,不敢吃太多。
  这边刚吃完,客栈的张忠就过来了,是送钱的。
  委托费,闻寂雪丝毫没吝啬,给结算了一百五十两。若是按天数算,的确是有五天,但是实际上中间三天是空闲的。
  穆清彦收好钱,返身出来。
  “拿着。”穆清彦今天是给他们发工钱的,每人五两。当然,话要先说清楚:“你们在铺子里做事,二哥也不能亏待你们,亲兄弟,明算账,也给你们一个攒私房钱的机会。工钱一个月一两银子,年节有红包。”
  穆文穆武拿着沉甸甸的银锭子,咽了咽口水,只觉得在做梦。
  “太、太多了。”穆文早知道会发工钱,可……
  别说四两的端午红包,单单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都让他们心里扑通扑通直跳。一两银子啊,听说县城大酒楼的掌柜一个月就是一两银子,他们能跟人家掌柜比么?
  穆文心细,知道是二哥特意照顾他们,但总觉得太沉重了。
  “……大姐会骂死我们的。”
  “不会,这是你们该得的。”穆清彦本想嘱咐两句,又觉得没必要。两兄弟不是小孩子,更不是乱花钱的人,更何况早晚都在铺子里,也不会有学坏的机会。
  “谢谢二哥。”兄弟俩脸红红的,纷纷跑回屋子将银子藏好。


第50章 有宝藏
  寂静的夜色里,客栈门前两盏灯笼发出明亮的光,不远处停泊口有间或的吆喝,却衬得夜色越发安静。
  如外人预测的那样,客栈生意并不好,从开业到现在,也没住过几个客人。然而从掌柜到跑堂,每天都是按部就班,毫无愁容,好似并不在乎赚不赚钱。有人问,他们也会叹息两句生意不好,但愁苦并没有进入眼睛里。
  客栈后面的小院里,书房的窗子被烛台照亮。
  闻寂雪一手执壶,一手拿杯,独酌,赏月,看似雅致非常。
  “两年前的一段神鬼传闻,仅仅几天就查出来了。”
  “他查案的本事很奇特,但是,应该不是没有限制。”
  闻寂雪想起那天在大余村,对方的疑似“中暑”,说是中暑,更像练武之人内力耗空后的虚弱。
  他的目光望向穆家饭铺子的方向,好似穿透了院墙,落在那个人身上。
  再等等吧,还不到时候。
  *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来铺子里吃饭的多会点凉面,调味汁是早就备好的,如同之前自家吃一样,一样一样摆放整齐,随客人口味随意搭配。菜园子的菜也丰盛,只要有的,客人可以随意点,分量是固定的,价格也一样。
  穆林来过一趟,主要是说盖房子的事儿。
  这事儿还是交给王大哥他们办,穆林来商议盖多大的房子,议定了就要去买砖瓦木料,这和当初盖饭铺子可不一样。一家大小各抒已见,最终决定盖四合院儿,弄个大院子。
  穆家的宅基地不小,再往左边扩一扩,场地就足够大了。正面五间房,正中堂屋待客,左右各一明两暗的屋子。左右厢房各两间。没要前罩房,而是盖了后罩房,主要是当做仓库,装粮食。
  家里兄弟多,穆林、穆文、穆武,他们将来娶亲,正好够住。
  现今倒是不考虑太多,穆文穆武成亲还早,穆婉一两年也就出嫁了,穆清彦也独立出来了。实际上,加后罩房是穆清彦提出来的,毕竟早就说好要多买地当地主,每年收的粮食总不能都卖掉吧,况且,钱财多了也得招两个长工。
  穆林一边儿听,一边儿在心里盘算:“这么大的院子,屋子又多,没百多两银子盖不下来啊。”
  自从债务还清,穆林就开始攒银子。
  他做捕快的工食银一年到头就几两,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各样规费收了一些,合计也有二三十两。再者,当初帮葛家寻扳指,他分了二十两,李良吉的案子,他又得了二十两,穆清彦还给了穆婉的二十两,统算下来也将近百两银子。
  农家盖房想省钱,总有自己的法子,起码木料上就能省一笔。
  指不定这几天还能再得些银钱。
  总归能把家里这座宅子给建起来。
  算完后,有了数,便不再为难,说起另一件事。
  “对了,二弟,买地的事儿我也打听了。卖地的人颇有一些,但多是一两亩、三五亩,又不在一处,过于零散了。最近倒是有人要卖手里的地,是连在一起的水田,一共三十五亩。
  我去亲自看了,都是好田,要价也不高,一亩七两,只是对方不肯拆分,要买就得三十五亩一起买。”
  穆林忍不住叹气,那些水田实在是好,又连在一处,耕种看管都很方便。
  然而一亩七两,三十五亩就得二百四十五两。
  穆清彦早先说买地的钱他出,穆林没反对,可在预算中最多买二十亩,现今数目多了这么些,银子花的更多,他实在觉得不妥当。
  “二弟,大哥知道你手里有钱,要不这水田你买下来。你不想自己种,只管租出去,不管将来如何,总是个退路。”
  穆清彦是个不在乎银钱的,尤其是他没花钱的地方。
  但穆林心里的感受他知道,哪怕是亲兄弟,一味给予其实并不好。
  想了想,他说:“这样吧,大哥替我将那些水田买下来。十亩放在大姐名下,剩下的归在我名下,当是我给大姐攒的嫁妆。”
  “行。”这回穆林没拒绝,反倒似自己得了田地一样高兴。
  穆清彦想起一事:“大哥,听说有人给你介绍亲事?”
  如今穆林很吃香,上门说媒的很多,穆婉请赵婶等人帮着斟酌,觉得合适才跟穆林提。除此之外,便是在县城里也有人相中穆林,不乏一些小有资产的商户。
  “这个,不急。”穆林对此有些苦恼。
  尽管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去挑三拣四,但起码彼此性情脾气要合适,不然过不到一起去。那些说亲的,纵是夸女方多么贤惠多么好看,夸女方家有多少家财会陪嫁多少嫁妆,条件好的令他觉得不真实,根本不想结这样的亲。
  他不笨,那些人看中的不是他,是他二弟穆清彦。
  当然,还有很多人跟他探口风,想给穆清彦介绍亲事,他都婉拒了。在他看来,他二弟模样才学样样好,一般姑娘真配不上,婚姻大事,得让二弟寻个合意的。
  他自己么……
  穆清彦惊讶的发现,穆林不知想到了什么,居然神游了。
  “大哥,你在笑什么?”穆清彦蓦地发问。
  “啊?我、我笑了吗?”穆林回神,颇为尴尬,连忙转移话题:“啊,对了二弟,这两天聚茗茶楼又添了新书,那位常先生讲了鬼母偷子的故事,你被传的可神了。这里头少不了陈少爷的功劳。”
  陈十六佩服穆清彦是一个,同时,也是借助机会给神断局扬名。
  自从查完鬼母偷子,神断局又没了生意。
  余太太给的十两银子,已经快被他花完了。
  陈十六长长的叹口气:“我开门做生意都挣不来钱,穆兄坐在家里都有人找上门,我辛辛苦苦跑了几天才十两,穆兄的酬金是我的十倍。果然,我差的还远。”
  何川一开始还说安慰话,现今摸清了他的脾气,只笑笑。
  陈十六问:“今日来的人说了什么有意思的案子么?”
  现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