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跟洪荒流算总账-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
  第三,是他作帝师换来的功德。这部分功德其实是人皇功德中分润出来的。根据我在人族部落打听到的情况,清竹道人对地皇神农氏的教导还是很用心的,除了没有直接告诉他五谷是哪五种,该教的都教过。所以按照我的推算,这份功德反而是最多的一部分。
  第四,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功德。比如什么“送人族到首阳山,天道感其助人族来到安定之地,赐下功德”之类的,这类功德应该也很少,或许叫“主角福利功德”更合适吧。
  说起来也是讽刺,清竹道人指天骂地折腾半天,护佑人族却没捞到一丝一毫的功德。因为天道只看结果,人族最终几乎灭族,最后还是鸿钧道祖命妖族住的手。无论怎么说,清竹道人都算不上护佑有功。
  反倒是他随后为了疗伤进行闭关,被天道奖励了一丝“感其功成身退”的奖励功德。
  谢天谢地,功德这个玩意每次降下来的动静都挺大,否则我还不好统计和推算呢。算完以后才发现,其实主角没有我想的那么可怕。
  真正占主导地位的功德,不过是帝师功德。而清竹道人实际上只作了神农氏的帝师。天皇伏羲氏是女娲兄长,全程被女娲暗中看护,连三清都不敢插手,清竹道人当然没作成对方帝师。
  而人皇轩辕氏,因为我的缘故,清竹道人没捞到多少功德。功德跟气运是绑定的,没有大功德,他就没有大气运。这是削减主角人道气运的方法之一。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仓颉造字。换句话说,在仓颉之前,人族的传说全要靠口耳相传。口耳相传能有多靠谱?内容很快就会被扭曲、淡忘。试问,有谁还记得伏羲氏、神农氏身边的哪位著名大臣?反倒是仓颉、风后、力牧这些轩辕氏身边的人流传了下来。究其原因,自然是仓颉造字,历史才能开始被正式记载、保存。
  历史上记载的痕迹越少,后世人对清竹道人的祭拜就越少;祭拜越少,获得的气运就越少。这样就从另一个方面削减了主角的人道气运。
  所以说要想让清竹道人在历史记载中尽量被淡化,就得让他进一步远离世俗事务。这次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他应该知道个人修为的重要性。按照逻辑,清竹道人回来以后肯定得闭关苦修。
  但是他又没有指导,一个人修行肯定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请教别人呗。我这个活生生的圣人首徒在旁边坐着,清竹道人不来找我还能找谁。
  呵呵,你果然来请教我了。我看着主角在面前盘膝坐下,暗暗冷笑。
  主角清竹道人的修行上积攒了很多问题,其中甚至有几个是入门级的。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有大功德护着,他早就走火入魔了。
  耐心地回答完他的问题后,我终于图穷匕见:“清竹道友,修行中遇到门槛,无非是两种解决方法:红尘磨砺、闭关清修。红尘磨砺,可以观人间百态锻炼道心,可以收获奇遇结交善缘,可以积累功德助力修行。但恕我直言,道友常年在人族中修行,又是地皇之师,红尘磨砺这方面已经足够了。真正需要的是闭关清修。”
  “哦?愿闻其详。”清竹道人在修行上见识不够,刚才我一口气解答了很多问题,他在潜意识中已经对我产生了信服。这就好比高维世界里,当学霸在某次考试中脱颖而出时,其他学生会对他很信任,感觉学霸干什么都是对的。
  况且,广成子这个人物又不是心机婊,我不可能扯谎骗人,说的都是大实话。而说实话,往往比说谎话更能忽悠对方。
  “凡入修行门径者,必先修习打坐入定之功。这在我道门被称为静功。静功是闭关清修的基础,闭关清修可以……”然后我就开始一一列举闭关清修的好处,什么静心思索啦、感悟天道啦、弥补心境啦、重铸道基啦等等。接着又用名人事例来唬他,元始天尊闭关然后才立的阐教啦,太清老子闭关以后悟出一气化三清秘法啦等等。
  虽然我说的都是实话,但故意忽略了一点没有跟他说。
  那就是:闭关清修是非常消耗时间的。
  闭关的时候,修士要切断五感与外界的联系,根本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往往出门再一看,发现已经物是人非。尤其是随着修为上升,闭关的时间往往也越来越长。刚入道的时候才几天、半个月,等到金仙这个程度,几十年都是常事。
  闭关吧,少年!最好等你一出关,轩辕都去火云洞了。
  被我一通扯之后,清竹道人果然开始安心闷头修行了,虽然没离开过轩辕部落,却经年累月地闭关不出门。
  这个故事的核心反正是“圣父帝师”。主角个人修为的高低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他那一身恐怖的功德气运。现在清竹道人被我忽悠得舍本逐末,贫道表示乐见其成。
  修炼吧,你是主角,想要自己变强又不违背作者的意志。
  时光过得飞快,我的计划也逐渐进行到了收尾阶段。
  “我听说陛下近来频频召见岐伯?”在外人面前,我很给面子地称呼轩辕一声陛下。
  “是啊,风后大人与力牧大人相继去世,陛下受的打击很大。”侍从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岐伯擅长医道,陛下常常询问他养生之术。”
  哼,外行。
  医道撑死了延年益寿,真正能让他长生不老的人在这儿呢!

  ☆、第20章 圣父帝师篇(完)

  功德的确可以提升修为,但这是对于原本就是修士的人而言。
  神农、轩辕两位人皇在位期间都身无修为。不然地皇神农氏岂会在尝百草时一日身中七十毒?
  人皇可不可以修炼,在当下并无什么硬性规定。伏羲是修炼过的,但神农与轩辕却没有。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角清竹道人的影响。主角抢先收神农氏为徒,却只传授他人间种种知识,对于修行一字未提。所以神农氏直到退隐火云洞,才得人教教主老子传授修行功法。轩辕的情况相似,我虽然一开始有心传授他修炼之道,却竞争不过清竹道人。
  所以依旧是*凡胎的轩辕感受到自己身体在衰老,又看到周围人一个个先自己而去。他转而求教岐伯,试图养生延年,并非不可理解。
  高维世界老年人还喜欢看养生知识呢,轩辕黄帝也是人嘛。
  按照常理来说,我应该摆出一副绝世高人的姿态来——先展示仙迹,再远远地躲到深山里去,让轩辕黄帝主动来求我。而且求一次还不能答应,必须要去求三次,我再勉为其难地开始指点他。
  但问题是,轩辕部落里还住着主角清竹道人呢。
  现在清竹道人的确被我忽悠得闭关了。假如在我装逼期间,他老人家出关了呢?身为主角,清竹道人身上可有着作者意志的眷顾。没准他突破的时机就选取得非常恰当,专门趁我不在的那些天出来。到时候我辛辛苦苦拼出来的优势瞬间付诸东流水。
  真是没有办法,我只好主动一点,坐上来自己动啦。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当天我就命侍从通报轩辕说自己求见。
  “老师,您来见弟子,不知所为何事?”轩辕等我坐下来后,开口问道。
  “为师听闻你近日常常向岐伯请教养生之术?”我开门见山。
  “正是。岐伯精擅此道,还曾著述医书以惠及万家。”轩辕说。
  这还用你介绍?他写出医书来之后天降功德,有眼睛的都能看见。而且你轩辕不是也分得了四成吗?“歧黄之术”这个后世叫法还不是从此处来的?
  说起来挺奇怪的。主角清竹道人虽然啥功德都沾了一点,但是独独忽略了黄帝与岐伯的医道功德。不、不止是清竹道人,其他作帝师抢功德的主角们好像也忽略了这一点。
  莫非是跟作者的年龄有关?忽略岐黄之术的功德,说明对医家养生这方面不感兴趣。估计作者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吧,身体正好,所以才会对这些东西不关注。要是换一个五六十岁的人来写,嘿嘿,估计就成养生大讲堂了。
  “陛下欲得长生否?”我用江湖骗子般的口吻发问道。
  “能延年益寿便好,我自知长生不敢奢……”轩辕说到这里忽然停住了,双眼仔细地打量起我来,“敢问老师高寿?”
  你可算想到这一点了。还什么不奢求长生不老,我不就是长生不老的活例子吗?
  “贫道得道于帝俊年间,自老师元始天尊成圣起,便是阐教弟子了。昔年女娲娘娘造人、清竹道友化形,贫道亦在旁边做过见证。”我笑呵呵地发动会心一击。
  轩辕,听见了吗?我比清竹道人年纪大。
  换做是你,会选择问一个八十岁的人如何养生,还是问一个五十岁的人如何养生?
  答案再明白不过了。
  比主角活得长,估计是广成子这个身份的第二优点了。
  果然,轩辕黄帝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看着我的眼神活像是天天转发养生常识的中老年人看见了百岁老中医。
  “求老师教我长生之道!”他一下子对我深深施礼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汝行,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背出了那段原本的著名台词。
  “这不是当年您教我打坐入定时候的口诀吗?”轩辕颇显惊讶地问。
  “不错,这是阐教入门的修行口诀,同样也是长生之门。”我用“傻了吧,叫你当年不识货”的口气跟他说,“贫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轩辕徒儿对我玉清妙法的延寿之用,可还有什么疑问吗?”
  “没、没有,是弟子当年愚钝,不堪老师教化。”轩辕摇了摇头。
  “少年人气盛,身体健康,不把养生放在心上也是常理。”我还得表现出自己是个通情达理、宽宏大量的人,“到老了,身体衰迈,方才知道健康的可贵。没关系,你身怀大功德,修行速度自然事半功倍,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老师,弟子当年转而去学清竹老师的课业,您不责怪我吗?”轩辕忍不住问。
  戏肉来了——我隐约有这样一种预感,多番努力之下,终于迎来一个彻底打压主角的机会。
  轩辕有这样一问,说明他对我产生了愧疚感。这种愧疚来源于对当初选择的后悔。既然有后悔,就说明在他心中,我与清竹道人所传授的内容究竟孰轻孰重,他的价值判断与之前相比有了几分动摇。
  他年轻的时候,明显是深信清竹道人那一套的。当年轩辕选择清竹道人,可以用“毫不犹豫”四个字来形容。即便是涿鹿之战以后,我对轩辕来说,更多的也只是一个本领高强的帮手,而非能教授他知识的老师。
  现在,才是轩辕真正觉得能从我这里学到些什么的时候。
  “为师倒是无妨。你当年并无求道之心,我也不能勉强。”我这样说,“况且清竹道人所教的知识,确实对于人族万民有所裨益。”
  “真的产生了什么裨益吗?”堂堂轩辕黄帝,竟然在面上罕见地浮现出几丝迷茫,“我承认,清竹老师教的那些东西的确让人族获得了诸多发明,借此行事往往会更加便利。但……我多年来审理的种种纠纷,也有泰半是因此而来。甚至人族中因此产生的矛盾比以前数量多得多,程度也剧烈得多。这样的生活,真的比以前淳朴无欲的生活更好了吗?”
  “哦?那你怎么想的?”我引导着轩辕说出他的结论,只有从他自己口中说出来,才能让他确信这些话是发自本人真心,而不是我在旁边教唆所致。
  “细细想来,虽然这些纷争千奇百怪,但归纳原因,无非便是暴怒、贪婪、好色等等理智节制不住的*。”轩辕慢慢地说,“总之,都是个人心性的原因。至于清竹老师引导我们发明出来的一切,不过是将内心的诸般缺点放大,这才显得矛盾增加。嗯,对,过去的淳朴未必是真无欲,只不过没有展示*的途径。过去现在,其实人心未变,变化的只是外物。”
  “不错,清竹道友所教的东西,都是外物。”我终于开口了,顺着轩辕的思路向下继续推论,小心翼翼地不添加任何新的观点,“发展外物,可以满足内心的需求。但是欲壑难填、人心无穷,又岂是外物发展能够满足的。恰好相反,外物的发展反而能激发出更多的需求,引出更大的*。如此往复,永无止息。”
  “老师指教的是,人心不变,外物如何发展都是无用。心不安歇,欲念不平息,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与快活。”轩辕颇显感同身受,“我近年来求教养生之术,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医家教人节制*。在我看来,外求于物,不若内省己身。”
  “善哉此言!”我击节赞叹,心想终于让你自己说到这一步了,“为师再加一句,内省己身,不若修炼本心。而欲求自在逍遥、欲求安宁解脱,便需视*为樊笼、为枷锁,将本心锻炼得强大坚韧,方可将*破除。你再好好想想我说的那段口诀。”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轩辕越念叨眼神越亮,“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谨守清静无为之道,便可以锻炼本心、破除*。比起长生不老,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妙。”
  “不错,欲念平息,方可身心清静。身心清静,才能修行大道。修行修行,实际上就是每个个体的自我完善。”我继续说,“从这个角度而言,神通法力、长生不老都在其次。心境的圆满,才是修行的根本。”
  轩辕咀嚼着我的话语:“如此一来,纵然大多数人族限于资质,无缘长生。但他们若真能获得清静无为的心境,也可以度过安闲惬意的一生。而不是在追名逐利、无谓忙碌中消耗生命。”
  我点了点头:“完善心境,对凡人来说就是修行。外物无论如何发展,人族个体都不会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的心境未变。内心的完善,才是自我的真正完善,才是人族的真正进步。若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也只能从此而来。”
  轩辕闻言对我深施一礼:“老师之道,方可造福人族。您智慧深远,真为吾师也!回顾之前所学,实乃误入歧途。”
  这句话刚一出口,我就明显感觉到不同寻常。原本从轩辕身上分给清竹道人的那部分气运,突然转换方向,没入我的体内。我知道,这意味着轩辕发自内心地将我当成唯一一位帝师了。
  熬到这一步,真是太不容易啦。不枉我对轩辕大灌心灵鸡汤。
  老实说,“圣父帝师”这个故事核心的逻辑漏洞并不多,比起“盘古四清”来要好得多。但是这种小说,往往会感觉更加雷人。
  刨去反复使用老套桥段让人反感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这种小说与洪荒流体系根本就是冲突的。
  洪荒流,无论如何,也不过是仙侠之中的一种类型。仙侠,最重要的就是修炼的神妙、个人的超脱。因为读者们都在现实生活中被金钱、身体、社会地位乃至科学定律等所束缚住。所以他们才渴望进入一个超脱一切、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天遁地、可以与熟悉的神话人物交往、可以亲眼看见儿时悄悄幻想过的、尚未被科学和物质击破的梦在实现。
  换句话说,仙侠类小说,包括洪荒流,要的就是那股“仙气”。
  然而“圣父帝师”类的小说偏偏没有“仙气”。主角一定要教导几位人皇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引导他们完成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创造,甚至试图驱逐佛道修行势力、建立唯物主义社会……
  当读者选择点开“仙侠”这个大分类寻找小说时,他在心里已经预设某些对“仙气”的期待。看到这类反其道而行之的小说时,他或许一次两次还有些新鲜感,但次数多了,必然厌烦。
  这种类型的小说,即便逻辑再完美,也不会有读者喜欢了。
  我如是想着,随着世界的崩溃而回归黑暗之中。主角清竹道人彻底丧失轩辕帝师身份,天地人三皇气运失其二,无法再被人道认同,与故事核心冲突。
  故事崩溃。

  ☆、第21章 截教首徒篇(一)

  “道友曾经身在紫霄宫三千大能之列,入我等三清门下本就委屈了些。无奈我三人门下首徒已定,不若委屈一下,来我这里做个客卿长老可好?”
  玉虚宫中,三清并坐,其中元始天尊温言对我说。
  “能聆听圣人教诲,便是荣幸,岂敢不从?”我一边回礼,一边确认了本故事中自己的身份。
  没错,我就是那个倒霉催的燃灯道人,家住灵鹫山圆觉洞,灵柩化形。
  看到这个自己的人设就完全把持不住了。
  哪儿冒出来的灵柩化形啊!
  燃灯道人住在灵鹫山,就要是灵柩化形?灵柩跟灵鹫也不是一回事呀,这里面怎么还有通假字啊?!
  作者的设定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了。住在灵鹫山就是灵柩化形,那通天教主住金鳌岛就是大王八成精啦?鸿钧难道是红军穿越过来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燃灯道人居然被洪荒流作者搞出来了这么个无厘头的出身。哎呀呀,让人该说些什么好。
  “贫道多宝,当年有幸被师父带去紫霄宫旁听最后一场讲道,与燃灯道友有过一面之缘。今日再度相逢,道友风采更胜往昔啊。”三清所说的那位首徒站了出来,很客气地冲我微笑道。
  “在下道行精进不大,惭愧了。”我一边回礼,一边确定下来——这货就是主角了。
  很简单,多宝道人哪儿去过紫霄宫啊,这货不是穿越顶替原装的主角还能是啥?
  呵呵,现在的洪荒文真是越来越容易看破套路了。只要一猜出主角是谁,下面的剧情几乎是顺理成章地就被我推导出来了。
  三清分家之后,多宝道人肯定跟着通天教主去金鳌岛安家落户。然后呢,积累两个量劫捞捞法宝功德之类的,接着在封神之战最大限度维护截教利益,重点教训阐教里引狼入室的部分,嗯,没错,也就是以我燃灯道人为首的身投西方小团体。接下来他估计就要顺着老子的意思出关用三尸之一化个胡分西方气运啦,或者借着西游暗自给取经四人组拖后腿,让西方东传失败什么的。
  咦,听起来套路跟“四清立教”很相近嘛。
  不对,仔细一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这次的主角多宝道人绝逼跟盘古扯不上关系了。他总不能又张口闭口盘古嫡传、紫霄首座了吧?其次,是主角与我的实力问题。由于圣人名额已满,这个故事到结尾的时候,主角估计也是那种圣人轻易不敢碰的准圣。所以这次安排的头号反派是燃灯道人而非准提道人。
  由于主角不可能像“圣父帝师”那类故事一样拥有极其变态的功德气运,我可以猜测,到了某个时间节点以后,鸿钧道祖肯定会出来下法旨,禁止圣人随便在凡间动手。以此,来给主角的活跃提供舞台。
  这种类型的故事嘛,或许叫“玄门首徒”比较合适。主角往往会穿越到三清圣人座下的弟子身上,有时候也会身穿过来拜入三清门下,总之是经常成为三清门下首徒的存在。当然啦,主角往往偏爱于截教门下,除了多宝以外,罗宣啦,赵公明啦,长耳定光仙啦都是经常被穿的人物。
  不论穿成什么类型的玄门首徒,抵御西方,光大玄门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只不过穿到截教的还要改变截教命运而已。不过仔细想想,穿越截教的似乎占据了绝大多数,还是叫“截教首徒”更加合适吧?
  为什么这么喜欢截教呢?当然是因为截教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尊师重教、铮铮傲骨,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圣人守国门,教主死社稷啦。哎呀,这么伟大,简直就是洪荒大明朝呀,不如贵教改名叫明教算了。
  真是笑死我了。
  阐教虽然人数少,但是动不动就十二金仙一起来。截教呢,唯一一次总动员可是在最后关头的万仙阵。别的不说,闻仲死的时候,金灵圣母过问了么?你管这叫团结?
  万仙阵破的时候,三千红尘客被悉数度入西方,乖乖地去做了三千诸佛。这得有截教三分之一的实力吧?说好的尊师重教、铮铮傲骨呢?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宁死不屈玩自爆呢?
  至于通天教主,他之前可一直是打算息事宁人的。“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这副著名对联可是通天教主写的。如果不是截教弟子们在广成子来的时候添油加醋说阐教坏话,又不让广成子离开,通天还下不了决心跟元始天尊刚正面呢。
  哦,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在说阐教好。阐教同样一堆黑点,什么以大欺小啦、阴谋诡计啦、种族歧视啦之类的。但阐教不好,就意味着截教好吗?截教压根就跟什么伟光正、高大全毫无关系嘛。
  既然主角成为了截教首徒,那就好办多了。
  因为封神的时候天命可是在阐教这一边,我顺着天命可以做出很多事情来。讲真,截教的黑点可不少,主角要想去洗白,那必须花费上一番功夫才行。
  截教逆天改命,主战场肯定还是在封神时期。前面对于主角多宝道人而言只算积累,我跟他冲突应该不多,可以仔细想想怎么打破故事核心。
  “来来来,燃灯道友,你我如今份属平辈,正好多亲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