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黛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嗯,有出息。择日不如撞日,今儿个我就去张罗。”
薛姨妈当即叫人往理国公府上大太太宋氏送帖子。上次楚家的事儿是宋氏一口应下的,事儿没办成,她心里多少有愧于薛姨妈。薛姨妈就是要利用宋氏这种心理,再帮她找,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回宋氏肯定会更加的用心卖力。
……
八月初五这日,牛氏方携着顾凌来拜见贾母。
贾母在盼着见顾凌,特意叫人捎话给一等伯牛继宗,让叫帮忙请她妹妹带着顾凌来瞧她。荣府这边虽然只接待女眷,但未成婚的爷们也是可以跟着母亲来的。当然,像顾凌这种性格的人肯定是不愿意来女眷多的地方。这是在他的母亲牛氏一再强烈的要求下,不得不来。
牛氏从家出发的时候,是几经三催四请才叫来了顾凌。一路上顾凌就冷着脸,似乎很不高兴。牛氏特意多穿了一件衣裳,为的就是不怕他儿子冷她!
到了荣府,顾凌看见进进出出的女眷,临时改了主意,停住脚不动。
牛氏生怕儿子临时变卦,叫她出丑,想尽各种理由劝说,只可惜顾凌依旧岿然不动的站在那里。
牛氏突然眼前一亮,笑道:“她是林大姑娘的外祖母。”
“我知道。”所以才备了一份厚礼。顾凌听说黛玉的身世苦,有几年是在荣府住的。他会在心里敬重这位养育黛玉的贾母,可这并不代表他一定要进满是脂粉味儿的荣国府。
牛氏见顾凌依旧不为所动,动嘴皮子提醒道:“所以林大姑娘说不准也在,我觉着她外祖母过寿,她总得在这陪……”
牛氏话没说话,已经见顾凌往里走了。此刻她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儿子还没把媳妇去进门呢,已经有了媳妇忘了娘……
顾凌身穿一身藏青色锦袍,沉静而优雅,微微扬起的下巴透出他冰彻入骨的冷酷,凤眼眯着,鄙睨众人。
因顾凌不常跟着牛氏交际,所以贵妇圈儿里鲜少有人真正见过顾凌,只听外人胡说顾家有个长的跟冰人儿似得长孙。听了也没觉得怎样,今日得见,众人不禁唏嘘长叹:这顾家长孙怎生得这样好看?
玉面冰唇,周身透着一股请冷冷的气势。骚动了多少少女的春心,惹来多少妇人的艳羡。
贾母见顾凌相貌俊朗,气宇不凡,心料他并非池中之物。竟真觉得它与黛玉十分相配,她们二人若站在一起,没人会比他们更加衬得“金童玉女”这四个字了。
贾母欢喜的打量顾凌,当即封了厚重的见面礼给他。顾凌脸上毫无感谢之意,只嘴上冰冷冷的道句谢,再不言语。
牛氏尴尬的笑了笑,热情的为顾凌圆场。
顾凌目光扫视一圈,并没有看见他想见的那抹身影,冷冷的开口和贾母告辞。
贾母被顾凌冰冷的态度镇住了,愣愣的,说不出话来。
☆、53第52章
“快改改你的性子!”牛氏笑着和贾母等人解释:“他就这样呢,这会儿好些了;以前十年不肯和我说一句话。♀截教仙因这个;才想着带他见见你们;改改他的臭脾气。”
顾凌好似没听见她母亲的话,扬着下巴;不吭声。
贾母等人听牛氏解释;也就放开了。再说她们早听说过顾家大爷冷情冷性;今儿得见一时不习惯罢了。贾母笑呵呵的搜肠刮肚的夸赞一番顾凌。纵然顾凌依旧摆出一副冰山脸;贾母的接受能力显然提高了不少,也没介意。
牛氏对贾母的印象还不错;笑着言谢,呈上了寿礼,是一尊玉雕的德王观音,趺坐崖畔,右手持杨柳,左手置于脐前;整尊观音通体碧透,雕琢工艺极为精巧。
德王观音象征福与禄,有保佑众生福禄双全之意。贾母信佛,最喜欢寓意好的佛家物件,心知牛氏是用过心的。之前的尬尴之意一扫而去,换成满脸开心满意的笑容。
王夫人也信佛,瞧见这个,眼睛顿时亮了,不禁赞叹几句。心想着她房里若也有这样一尊观音,脸上多有光。王夫人正欲问牛氏这玉观音的来历之时,忽见黛玉、宝钗、湘云和三春姊妹来了。屋子里顿时被年轻女子活泼的嬉笑声充满了。
黛玉瞧见牛氏和顾凌也在,笑着往这边走意欲行礼,牛氏早眼尖的走上前去,在黛玉行李之前及时地扶起她。
王夫人见状,没了机会,便把话咽回肚子里。
顾凌见到黛玉,眼珠子微动,唇角微微翘起,似笑非笑,仍旧带着一股子冷傲。
牛氏稀罕的牵住黛玉的手问长问短,感慨好多天不见黛玉,心里想念的紧,她家老太太昨儿个还提起黛玉来。
黛玉一一答了牛氏的回话,在贾母的要求下,将宝钗、湘云和三春姊妹一一介绍给牛氏。
“上次来的时候我就瞧过她们几个,过了两年再瞧,还跟没见过似得,真是女大十八变。”牛氏因没有女儿,十分喜欢女孩儿。只瞧瞧她们,单看着,这心里也稀罕。她重新见了三春姊妹,夸她们个个秀丽聪明,端庄慧敏。走到宝钗这儿,想起上次她的‘出挑’,多瞧了两眼。
宝钗红着脸,带着笑,文文静静的给牛氏行了个大礼。
牛氏一愣,眼含着笑,称赞:“你倒没怎么变,还是长得那样俊俏,皮肤白的跟雪儿里头走出来的似得。”
薛姨妈赶紧上前客气道:“哪里。”
牛氏笑道:“你别客气了。俗语说一白遮十丑,她本来就长得美,这么白,美上加美,更美了,真令人羡慕。”牛氏夸赞的话突然变得简单了,除了美,就是白。
顾凌嘴角勾起的更深了。
薛姨妈自当牛氏是夸宝钗的,连连谦虚客气。
宝钗更加脸红了,她一进门就发现有位冷傲英俊的少年再看她,脸不自觉得红了;就在刚刚,那位叫顾凌的少年又对她笑了,他母亲又在不停地夸赞自己,宝钗娇羞的低下头。宝钗早听说过顾家大爷的冷名,今儿得见,却觉得他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可怕。
牛氏不等薛姨妈的脸上的笑意散尽,就已经转言去夸赞史湘云。“这孩子真活泼,慧敏大气,和我的侄女有几分相像,瞧着你就想亲近。”
史湘云笑嘻嘻的乐着,也不客气,大咧咧的回了句:“谢谢夫人谬赞。”
贾母假意说史湘云一句,脸上随即笑开了花,转而对牛氏解释:“她就这性儿。”
“性情真,我最喜欢,比那些假笑应付门面的好。”牛氏别有意味的一笑,余光扫过身边的宝钗。
众人都没察觉出来,气氛和乐的应和着牛氏。
宝钗走过去,笑着捏一下史湘云的脸蛋。口里嗔昵道:“淘气鬼。”
史湘云觉得宝钗在逗她,冲她呶一下嘴,搀着宝钗的胳膊,笑得更开心了。
牛氏笑容转淡,看一眼宝钗,问起薛姨妈:“今年多大了?定亲了么?”
薛姨妈一愣,微有些尴尬说了宝钗的年纪。
牛氏依旧笑着,脸上没有什么别的情绪,嘴里却道:“你也别要求太高了。”
薛姨妈稀里糊涂的应下,心里却越想越觉得不对味儿。听牛氏这话里的意思:是她这个做娘的不负责,太挑拣了,所以把女儿的亲事给耽搁了?
薛姨妈心里不好受,质疑的看着牛氏,再见她脸上的笑也不觉得亲切了。薛姨妈退到王夫人身边坐下,情绪不高的端起茶,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愤愤抑郁。
宝钗正和史湘云闹着,见母亲退后了,奇怪,笑着凑到母亲身边撒娇。薛姨妈勉强笑着,心晴到底没缓和回去。
牛氏和其它人说话的时候,黛玉一直和探春聊什么,顾凌的目光越过牛氏等人,若有似无的射往黛玉的方向。他就一直那样站着,看着,冷漠不语。
今儿个是贾母庆寿的最后一天,多数拜寿的早在前几天来的差不多了,故今日荣府这边,除了牛氏,鲜少有什么大人物来。只有四五名六七品小官之妻和几门远房的穷亲戚,她们来也就是表表心意,礼物拿的寒酸,也不好再府中多留,回了王熙凤,早早的撤了。午饭的时候,余下的只有牛氏和荣府那些人。
贾母内院中早搭了戏台,定了几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王熙凤在按排好酒席,请众人移步去看戏。顾凌方才和牛氏、贾母等人告别,贾母意欲留他,牛氏笑着制止了。
“才刚叫他强站在咱们女人堆里,已是他的极限了。”
贾母听此言,有些不好意思:“怪我想瞧他,竟忘了这边的情形。”贾母所谓的这边的情形是指荣府现在留下的都是女眷的情况。
牛氏余光看了一眼黛玉,笑着摇头:“别管他,他心里知足着呢。”
贾母没有细品味牛氏的话,只当她客气,也没继续再寒暄下去。因知道牛氏喜欢黛玉,坐席的时候,贾母特意安排黛玉坐牛氏的身边。贾母请牛氏点戏。牛氏让了一下,见贾母坚持,便点了一出《西游记》;贾母紧接着贾母让黛玉点,黛玉让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牛氏见此,满意的笑了。贾母却硬要黛玉点了一出戏,之后也却没让王夫人他们点,叫王熙凤点,王熙凤知道贾母爱热闹,便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然十分欢喜。
戏唱了一半,宝玉不知何时动宁国府跑了过来,凑在宝钗那一桌一块看戏。说是看戏,眼睛多是往黛玉那桌瞟。
至戏散时,贾母深爱那演戏的小旦的和一个小丑的,便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
凤姐见那小旦模样秀美,眉眼有几分像黛玉,只不过那小旦在气势上输了大半分,心里感慨她到底是卑贱的戏子,与富贵的官家小姐自然没法比。若在往常黛玉住在荣府,倒可说笑一笑。如今黛玉已经住在外府,林姑爷高升,将来又会嫁到顾家那样气派的人家,她自然不会多嘴多舌的瞎说。
薛姨妈眼瞧着那人,笑了笑,低声问王夫人是不是像一个人。
王夫人眼珠子懂了点,点头附和了一句。
贾母听见这两人嘀咕,笑问:“说什么悄悄话?”
王夫人因笑道:“我们姐俩说这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
贾母一时没反应过来,问是谁。
宝钗心里知道,只一笑,言语。宝玉看那戏子第一眼就瞧出来了,也不敢说,他怕一张口他和黛玉以后的关系更恶了。史湘云瞧出门道了,正要开口说,被黛玉抢了先。
“哎哟,那葡萄酸吧。”黛玉笑着掩嘴,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每个人听见。
桌子上的酒席吃完之后便上了许多茶点水果。黛玉说的那盘葡萄,距离她有点远。
牛氏笑着扬眉,伸手揪了一颗塞进嘴里。笑道:“甜的,你这正是‘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
黛玉笑着冲牛氏呶一下嘴,权当谢意。
牛氏满眼关心的对她点点头。
贾母的注意力被彻底引到葡萄身上,连忙命人再捧一盘葡萄给黛玉。
黛玉笑道:“戏散场了,送屋里去再吃。”
众人一时无话,各自散了。黛玉陪着贾母等人一遭儿送走牛氏。牛氏临走的时候握着黛玉的手,问她何时回家。
贾母笑道:“今儿个再陪我一天,明儿个便回去了,我这心里头舍不得。”
牛氏对贾母笑了笑,道:“您有福气的,孙女儿们一个赛过一个。”有什么好舍得不得的,赶紧放入人走才好。
贾母微微感觉到牛氏话里有话,却也没去多想,笑着送走了他,拖着一身疲惫回房歇息。
王夫人从黛玉说吃葡萄的事儿听着就觉得不对劲儿,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她留薛姨妈母女娶她的房里吃茶,闲聊的时候扯起之前的疑惑。
宝钗嗤笑道:“母亲和姨妈之前说那小旦像的人可是林妹妹?”
薛姨妈和王夫人点头。
“我猜她瞧出端倪来,才岔开话的。”宝钗只点到这里,没多说。
薛姨妈细细寻思,方醒悟。黛玉和牛氏俩人一唱一和,就是为了反驳她说黛玉像戏子的话,变相的骂她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没有人家的美貌,才嫉妒的来笑话人家的相貌像个戏子。
薛姨妈想到这,肺都要气炸了,狠狠地握拳,指甲抠进掌心里也不觉得疼。
王夫人也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心里暗暗埋怨黛玉。又想起牛氏离别前说的话,她问贾母黛玉何时走,明显是不想再让黛玉留在荣府的意思。
呵,好像他们荣府里有豺狼虎豹似得。
王夫人越想越憋屈,当下决定立即去找贾母,她就要让黛玉在荣府多留几日,看哪个牛氏能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哇~~终于完成任务,天啊十点半了,貌似也没时间干别的了,~~
☆、54第53章
薛姨妈便带着宝钗回梨香院;宝钗今天的心情儿恰好和相反;十分的愉悦。
薛姨妈见宝钗脸上洋溢着笑意,原本不是滋味的心稍微好受了些。
宝钗笑嘻嘻的搀着薛姨妈的胳膊;往她怀里撒娇。口里赞道:“顾家那母子瞧着是不错的。”
薛姨妈一听宝钗夸赞牛氏,皱起眉头。她今儿的差点被牛氏的暗讽气死;女儿竟然说她们母子不错!哼,有什么样的娘就有什么样的儿子,瞧顾凌那副冷冰冰装沉稳的矫情样儿;想起她就心烦!
“母亲,您说是不是?”宝钗心情大好的端起茶,饮用。
薛姨妈本以为宝钗是经过历练;懂人情世故的。“唉;你到底是年轻;不经世事,不懂人心的险恶。”
宝钗的好心情被母亲的一句训被打的烟消云散了。宝钗冷着脸,没想明白薛姨妈的意思。
“以后休要再提什么顾家。”
薛姨妈想起牛氏那副假惺惺的嘴脸就犯膈应。这对母子当真阴险狡诈,骗过了林家贾家,还有她女儿,却偏不过她的法眼。
薛宝钗正与分辩,见薛姨妈脸色不太好,点点头,默不作声。她勿自进了里屋躺着,心里回想今天顾凌对她的笑,怎么想怎么觉得顾家母女并没有母亲说的那样不堪。她长这么大,母亲从来对她的都是百般疼*的,从没有大声呵斥过。
宝钗是第一次被薛姨妈训骂,而且是在她自己觉得没错的情况下。不禁觉得委屈,鼻子酸楚,偷偷地掉起眼泪来。她头朝里躺着的,没叫任何人瞧见,哪怕是她的贴身丫鬟秋月和廖儿也没看见。
……
王夫人到了贾母住处,听说贾母正在休息,自然不敢去闹,在外边等了一会儿,便想着先去瞧瞧宝玉。王夫人吩咐金钏儿留下来,贾母若在她离开的期间醒了,也好叫她及时的去通报。
王夫人到了大观园,路过宝钗住的蘅芜苑的时候,顿住了脚,想想她先前本是要向贾母求亲的,结果临时改了主意,心里有些觉得对不起宝钗。她便决定顺路瞧瞧她,以示自己的立场和对妹妹母女的安慰。结果进了院儿,才有小丫鬟来报宝钗没回来,跟着薛姨妈回去了。
王夫人没说什么,从蘅芜苑里出来,心里合计着妹妹必然是对她有些意见的。宝玉媳妇的位置,她从来没想过要第二人。虽然之前考虑过顾家二房的姑娘,不过看牛氏的态度,觉得没戏,这点王夫人还算有自知之明。既然找不到家世好的,谋个自家亲戚,还是实在有钱的,是最好的选择。所以王夫人心里已经是打定主意要宝钗的。
王夫人一路边走便合计着怎样能将老太太那边拿下。转眼到了怡红院,王夫人还没进门,便听见里面有男女的说话声。听声音像是宝玉和史*云。王夫人的脸色立即阴了下来,带着人进屋。
宝玉和史*云正计较今日筵席上史*云意欲说黛玉像戏子的事儿。
史*云埋怨宝玉说她,哭道:“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她,使不得!”
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成了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
王夫人皱眉,心料宝玉真是嘴没把门的,怎敢发这样的毒誓,那史*云何德何能?哄不好便罢了,快走,何苦在这招惹宝玉的心急。
王夫人意欲进门,这时候金钏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里头。王夫人想着还有重要的事儿做,暂且不去理这俩小孩儿,再说她俩不和气也好,省的她出手了。♀林玉溪的悠然人生贾母总不会给宝玉娶一个整天窝心窝子吵架的败家媳妇。
王夫人到了贾母处,笑着说:“我才去了宝玉那儿,他真孩子气,和*云闹得正欢呢。”
贾母喝口茶醒神儿,听见王夫人说史*云,细问事情的经过。听完,随便笑了笑,只说小孩子们不定性。贾母说的时候心里却想着黛玉,这孩子明明比宝玉年纪小,却十分得体稳重。可惜了,当初没有早早的定下来,不然如今又是何等的光景。
王夫人瞧见贾母身边立着一嬷嬷,四十多岁,态度谦卑。瞧着很眼生,似乎不是荣府的人。王夫人极力回想了一遭儿,确定真的没有这人。
贾母瞧出来,笑着引荐道:“顾府大太太留下来的人,姓姜,跟着黛玉的。”
王夫人一听这话不高兴了,牛氏什么意思?感情嫌弃他们荣府照顾不周,特意留个人给黛玉。这样子贾母也能忍……
姜嬷嬷上前恭敬地行礼,她瞧出王夫人的不满,笑着解释道:“老太太老太爷稀罕林姑娘制的花茶,老奴奉命跟着林姑娘回去拿的。”
闻此言,王夫人没了脾气,笑着问是什么花茶竟然能得到顾太傅的赏识。姜嬷嬷一一回答。
王夫人不以为然,一些干花瓣而已,顾家人真是没见过世面,大题小做。却也不再计较这事儿,由着姜嬷嬷告辞。她便和贾母提起久留黛玉几天的想法。
贾母颇有些意外,儿媳妇有这份心她自然高兴。其实她也有多留黛玉的心思,一个人只是想法,两个人就是认同,可以付诸实践了。
“明儿个挑个机会说。”
……
次日上午,薛姨妈受到理国公府大太太宋氏邀请,带着宝钗前去聚会。与其说受邀,不如说是宋氏为薛家和襄阳侯两家扯红线。
宝钗此去相看的是二等男戚建辉的三子戚茂昌,年纪十六,身材高大壮实,长相粗犷,少些气质,性子十分好强。
见惯了宝玉、顾凌那样的清俊容颜,再看戚茂昌这模样,宝钗确实提不起什么兴趣来。哪怕是他大哥薛蟠那模样的,也可。这个人的长相,真是毫无相貌气质可言。
戚家大太太对宝钗的相貌举止还是满意的,先前她又听宋氏提过,薛家家底儿丰厚,薛家太太就只有宝钗这一个女儿,宠*的不行,嫁妆必定丰实。这门亲事综合起来算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薛家母女临走的时候,戚家大太太好一顿热情的相送,相当于变相表明她的态度。
回去之后,薛姨妈问宝钗的态度。宝钗一直闷声不说话,等薛姨妈再问的时候,她便借口告辞,带着人回到了大观园。
想起戚茂昌那张丑陋的脸和木讷的性格,薛宝钗不禁作呕。宝钗想一个人散心,走到沁芳闸桥边桃树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呆呆的望着地上的花草发愣。
宝玉昨日和史*云闹别扭,今儿早就气不顺,又想起他和黛玉连日来的隔阂和冷漠,心里一时堵得慌,便想着那本书到外边读一读。正欲寻一处合适的地方,便见不远处的桃树下坐着一名翠衣的绝色女子,细瞧之下,原来是宝钗。
“你怎么在这里?”宝玉问她。
宝钗正在想宝玉,听见宝玉的声音,激动地抬头去看,果然看见宝玉那张秀美的容颜。
宝钗看见宝玉手里那本书,惊讶道:“你来看书?”
“对。”宝玉笑着把书藏到身后,未免宝钗发现,赶紧笑着迎她去他那里坐一坐。
路上宝玉还不忘和宝钗抱怨:“林妹妹只躲在祖母的怀里,也不肯来这和我们玩一玩。”
宝钗浅笑:“恐怕是她定亲的缘故,多有不便,谨慎些也好。”
宝玉不明白这和定亲有什么关系,嘿嘿的笑了两声,心里是感激宝钗的,至少宝钗刚才在替黛玉说话。
进了屋子,宝玉叫人给宝钗上茶,想起前日贾母给他的好茶还没动,便去找袭人要。一进屋,看见鸳鸯正躺在床上看袭人绣花。鸳鸯穿着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露出一段雪白的脖子来。
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感觉她皮肤的白滑不在袭人之下,便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边说着,一边像苍蝇似得粘在鸳鸯身上。
鸳鸯立时叫了一声,招呼袭人赶紧管管宝玉。
宝钗闻言过来,看见袭人正拉着伸手要吃胭脂的宝玉,眼底一暗,脸上却像没事儿似得笑着骂宝玉。
“这里好热闹!”史*云打头阵进来,身后头还站着黛玉和三春姊妹。
三春姊妹听说史*云昨日和宝玉吵架,便找黛玉以及宝钗去劝她。结果宝钗没找到,半路上遇见了史*云。史*云性格大气,早把昨儿个的事儿忘得干净。听三春等人还在介怀,便笑着闹到宝玉这里讲和。
黛玉听说去宝玉那里,本不想去,因拗不过姊妹们强拉,又有姜嬷嬷等人劝说。人多也没什么忌讳的,黛玉思及此才敢来的。不过,真是越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