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黛玉-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黛玉听说去宝玉那里,本不想去,因拗不过姊妹们强拉,又有姜嬷嬷等人劝说。人多也没什么忌讳的,黛玉思及此才敢来的。不过,真是越怕什么来什么,竟然撞见了宝玉吃胭脂的情节。
宝玉看见黛玉来了,立时呆了,刚才做什么也忘了。
宝钗看着宝玉,心里不是滋味,一笑,逗他道:“你不是喜欢吃胭脂么,我这嘴上是才擦得香浸胭脂,你吃不吃?”
作者有话要说:哇~·~终于写完了,今天停电,我还以为来不及了。没电的日子,就没网,没网的日子没发过。。。
☆、55第54章
宝玉闻言;回神儿,讪讪的笑了;赶忙凑到宝钗身边求情,直道他再也不敢了。
“谅你也不敢!”宝钗厉声一句话后;又怕自己管得太多惹人笑话,赶紧笑了。
黛玉扭头瞧眼姜嬷嬷,微微抿起嘴角。
宝玉才没管宝钗刚才说什么呢,就算是骂他的他也不介意,林妹妹来了,林妹妹最重要。宝玉乐呵呵的凑上前去,邀请黛玉等人进去坐。
黛玉的目光冷冷的扫过他;看向众人:“我还是走吧。”
“既然来了,干嘛走?”宝钗也笑着请众人进来。“大家一起也热闹。”
史湘云笑道:“可不是么;林姐姐别扫兴,今儿咱们好容易举起了,摆一桌小酒庆祝也好。”
惜春、迎春也觉得机会难得,聚一聚也好,也跟着劝黛玉。宝玉也要说话去劝,被宝钗悄悄地扯了一下衣襟。宝钗动动眼珠子,示意宝玉去看黛玉的神色。
宝玉立即缩了脖子,不敢言语。宝玉明白宝钗的意思,林妹妹显然讨厌他,他再说话只会把林妹妹吓跑。
“快来吧,云妹妹说得对,你别扫兴了。”宝钗竭力劝黛玉,她越卖力,宝玉看她的眼神儿越感激。
“原来不走也可,听云妹妹的话就真得走了。我因养身子,忌酒多年,早不喝那东西。如今你们要摆酒庆祝,多我一个不会喝酒的人,多扫兴。再说今儿个我要回去的,若走晚了,不免让父亲担忧,这便是我的不孝了。”黛玉没给众人挽留的机会,立即福身,轻轻地作揖,权算作赔礼了。
众人受了她的拜,也不好强作挽留。黛玉的决心已然明了,众人再坚持下去,只会闹得场面不愉快。
黛玉走了。
探春也叫头疼,命丫鬟扶着她走。迎春和惜春见探春装病,心里合计着这里面儿有事儿,虽然不知道因为什么,但还是不凑热闹的好,也托词走了。
于是宝玉房里只剩下宝玉、宝钗和史湘云三人。♀苍天霸业
“怎么办?”宝玉又气又急。
宝钗淡淡的道:“当然要摆酒,她们不喝,咱们三喝呗,叫那些人后悔去。”宝钗就不信了,这场子没有黛玉撑着就办不起来?她偏要来。
史湘云觉得扫兴,却也恼黛玉刚才不给她面子,硬留下来。
宝钗一笑,开始拿钱张罗,叫厨娘做几样可口的小菜来。
这秋月刚被宝钗打发走了,站在一边被宝玉骚扰过的鸳鸯看过热闹之后,回了神儿,乱叫一声,拉起宝玉的胳膊,急急道:“都怪你,险些忘了正事儿,老太太叫你过去呢。”
宝玉匆忙起身跟着鸳鸯走了。屋子里彻底没了人,只剩下宝钗和湘云,俩姑娘在怡红院喝酒有什么劲儿?
湘云最终忍不住,和宝钗告别了。
宝钗惹一肚子气,冷着脸也要走。这时候秋月带着几个端菜的小丫鬟来了,询问宝钗把菜摆那儿,是屋里还是外头。
“拿去喂狗!”宝钗甩一甩帕子,风风火火的走了,独留秋月愣愣的在原地发呆。
端菜的小丫鬟们问秋月到底怎么办。
秋月皱眉怒道:“没听见姑娘说么,姑娘心善,要用这些菜喂狗。”
小丫鬟们讪讪的领命,真的端着这些热腾腾的菜去喂狗。
负责大观园伙食的厨娘们听说这一出,心里好生计较一番。薛家再有钱,也不能拿着她们当狗使唤,费了大力做的菜竟然全拿出去喂狗!以后宝姑娘再叫她们做菜,可不要上心了,混乱弄点黄菜叶子,也不要用油,胡乱下锅扒拉一通就是了。
宝玉急急忙忙的赶到贾母那里,却见贾母心情不大好,唉声叹气的。宝玉撒娇的扑倒贾母怀里你,关心的询问怎么了。
贾母狠狠地点了一下宝玉的脑袋瓜儿:“就知道给我丢人!我和你娘本想着留你林妹妹的,结果你看你,闹的什么,吃丫鬟胭脂,丢脸都丢到外人那去了。♀天才儿子腹黑娘亲”
贾母想起刚才她意欲强留黛玉的时候,姜嬷嬷突然站出来,玩笑似得‘夸赞’宝玉爱好特别,心里就不是滋味儿。她这是被打了脸,还毫无还嘴之力!
黛玉回到林府,命人取来一大包花茶,还单独包了些给姜嬷嬷的。这是她们第二次见,比上次熟稔些,黛玉硬要送姜嬷嬷一只玉花簪。
姜嬷嬷不敢收。
“这是感谢嬷嬷刚才帮了我忙的。”
“老奴不过是尽本分,林姑娘太客气了。”
黛玉笑着塞进姜嬷嬷手里,一再强调:“并不值钱,只是用的扬州雕玉的手艺,来的精巧些。你若怕太太罚你,找我解释便是。”
姜嬷嬷嘿嘿的笑了,这才稀罕的将东西塞进怀里,和黛玉告辞,无话。
适逢襄阳侯府的老太君过七十六寿辰,因不是整岁,襄阳侯府没有大办,只请了些几个近些的亲戚朋友摆宴。牛氏自小的时候和老太君有些渊源,故亲自前往拜寿。
贤德妃冠宠六宫,风光省亲莅临荣府大观园之事,在贵妇圈里面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成为多数人愿意谈论的话题。主子们爱说道,伺候主子们的贴身丫鬟婆子们也爱跟真起哄。
姜嬷嬷一去襄阳侯府,便被戚府的下人们围个水泄不通,七嘴八舌的询问姜嬷嬷那荣府的大观园是否如传说中的气派。姜嬷嬷一时间觉得很长脸,绘声绘色的将大观园的景色道来。
众人听完了,还嫌不够。便有起头的问:“嬷嬷可瞧见荣府那位衔玉而生的哥儿了?可如传说般那样神奇?”
姜嬷嬷想起宝二爷那个闹儿样,不禁嗤笑一声。
众人见他有此状,更是好奇,觉得这里头或许比传说更有趣儿呢,自然不放过姜嬷嬷,磨了好半天,方从姜嬷嬷口里听到贾府宝二爷吃丫鬟胭脂的混事儿。
“我的天!”有几个年轻点的丫鬟听说这个,红了脸,下意识的捂住唇,庆幸自己没活在荣府那样不规矩的人家,不然清洁不保,将来赎身之后哪里有人敢要?
众丫鬟里,有个叫幼株的,正是戚府大太太柳氏身边的二等丫鬟,听了这信儿,脸色立时不好看了。等寿宴散了,晚些时候,悄悄的去和大太太汇报。
“竟有这种事儿,真稀奇。”柳氏嗤笑一声,权当做笑话听了。
幼株眼珠转转,继续道:“姜嬷嬷还说呢,宝姑娘和贾家宝二爷,三姊妹一起住在大观园里头。他们二人时常走在一起,吟诗作赋的。”
柳氏闻此言,脸色立即不好看了,蹙眉想了一会儿,招来一名小厮,嘱咐其去贾府那儿好生打探一番。
次日中午,那小厮回来禀报,果若真如幼株所言,薛宝钗一位黄花大闺女,作为贾府的外戚,竟然公然的和宝二爷一起入住大观园。且听说那园子晚上是要上门禁,纵然有贾家姊妹们陪着,却也和姑娘寡女共处一室没什么分别?可见这薛家并不是什么懂礼数的人家,家风不正。这样的媳妇儿,再漂亮好看,再有钱,也不能要!
柳氏当下做了主意,直接去了理国公府上,义正言辞的和宋氏拒绝这门亲事,她自然不好说这些打听来的话,只是说瞧不上。
宋氏也没得办法,只得再一次硬着头皮去通知薛姨妈,这门亲事又吹了。
宝钗当时躲在里屋听着,得了这个消息,抹不开颜面;等宋氏走了,她立时就抽泣起来。薛姨妈也跟着哭。薛蟠进门见状,不明白,问清楚之后,因心疼妹妹也哭了。
宝钗倒不是因为少了这门亲事伤心才哭的,她本来就不看好戚茂昌,打算回绝这门亲事的。她伤心是因为她被戚家看不上。她可以瞧不上别人,但是别人不可以看上她。正是这种心里作祟,让宝钗失落伤心的。
一家三口哭个痛快,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人合计一遭儿,最终将宝钗的未来死死地定在了贾家。
“却不能由着她们干耗着咱们,得想个办法将事儿尽快定下来。”薛姨妈搓着宝钗的手,心疼了又疼。
宝钗擦了擦红肿的眼睛,动了一下心思,提醒道:“母亲,建大观园时,姨妈是不是和您借钱了?”
薛姨妈眼前一亮,拍手赞宝钗聪慧。
次日,薛姨妈满面含笑的来到王夫人屋里。一进屋,脸上立即变换成愁苦的模样。
王夫人以为她有心事,问她何故。
薛姨妈连连叹气,骂起薛蟠道:“还不是那个不省心的,尽在外面惹是生非。去年他和我说茶叶生意好做,投了几千金进去,一个籽儿都没给换来。买办进来的茶叶,因遭遇连日的雨水,发潮,全霉了。”
“几千金?天哪,那可不是小数目。”王夫人随声感慨之后,心里合计了一番。迟疑的看眼妹妹,心想她该不会是来和自己催钱的?
王夫人从薛姨妈那里借来的钱全赔在大观园里头,捞不出来的,她现在可没钱还妹妹。
王夫人心里着急,便想着有没有别的法子安抚妹妹。
“宝钗岁数不小了,也该是给她好好筹备嫁妆的时候。我只这么一个女儿,必不能亏待她。”薛姨妈说话的时候,不时地往王夫人那边瞟。
王夫人听见‘嫁妆’,‘不亏待’……眼睛立时亮了,心里清明许多。她笑着握薛姨妈的手,道:“是时候让这俩孩子的婚事定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不小心看留言,有说黛玉蔫吧的。不赞同,很不赞同啊。→作者自然要替自己孩子说话,见谅,哈哈……
不要一涉及贾府的什么邀请之类的,就一味的拒绝,那才比较‘不合群的奇怪’吧。自然发展一下挺好的吧。
聪明人是自己不去做,身边的人就已经替你做了。既不得罪人,又会落到最大的好处。
那啥正面冲突啥的写累了,鱼不想写那种正面激烈交锋的了,so……别指望黛玉会和谁发飙或者激动地理论什么的,最多只是冷淡淡,婉言拒绝……这样纸。
以上,个人意见,如有不同,实属常见。各位见谅,嘻嘻……
今天开新文了,求撒花庆祝下,可以不?
☆、56第55章
王夫人用她的三寸不烂之舌劝好了薛姨妈后;当即书信一封;叫人传至宫内贾元春处。
王夫人信中提及荣府日前经济状况十分堪忧。贾元春她以前贿赂女官和太监花费银两;动辄上千数;皆是王夫人费尽心里筹备而来。这些钱大部分都是找薛姨妈暂借的;这事儿对贾元春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贾元春刚被晋封为贤德妃;私房不多;从皇上哪儿得来的赏赐固然贵重,却都是在内务府登记的,不可以随意赠人或损坏。贾元春心有余而力不足,唯一能帮母亲的法子,就是让弟弟和薛宝钗的婚事定下来。
贾元春读信之后,已经决定遵从母亲的意思去求皇上或者太后指婚,只是这件事如何开口尚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贾元春百思不得其果,便坐下来抚琴,一首曲目被她灵动的指尖弹奏倾斜而来,哀怨流转,彻骨绵长。
一曲终了,贾元春眼含泪花,人尚在曲中逗留。这时候有人拍掌,称赞:“好曲!”
贾元春抬眼看见一抹明黄,福身请安。
皇帝笑眯眯的拉起贾元春的手,将其抱在怀里。贾元春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温暖,和皇帝贴的跟紧了。
“你让朕想起初遇你的时候,你在御花园的水榭中弹琴,素面素衣,却分外的妖娆动人。朕远远地见着你,便想:这宫里头有这样的绝代佳人,往日竟不曾见过。你人长得好,曲子弹得更好,只是这些曲子太过太悲凉了些。”皇帝说道后面,眼色微微一黯。
贾元春惶恐,赶忙向皇帝请罪,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弹殇曲。
“何必强求,你弹你喜欢的,才是你。”皇帝笑眯眯的看她,眼里闪过一丝可怜。
贾元春只当皇帝宠爱她,笑着点头应下。
皇帝坐稳之后,见桌上有一封信,乍看一眼便知是贾元春娘家的信。贾元春才省亲回来没多久,家里便急忙和她通信,必然有事相求。皇帝怜惜贾元春,何不趁她人好好地时候为她做一两件好事。故而皇帝询问了内容,贾元春正有向皇帝请旨赐婚的意思,恰好趁此时机道来。
皇帝闻言,二话没说,当即应下,允了荣府贾宝玉和薛家大姑娘的婚事。
贾元春感激涕零。
皇帝和她温存了一会儿,便抬腿走了,直奔熙贵妃那里。路上皇帝想起先前的事儿,问身边的贴身太监小三顺:“上次叫你查的贤德妃一事,可有动静了?”
“回皇上,有人见过贤德妃娘娘和首领大太监赵书礼走得近。您那一日在御花园遇见她抚琴,或许是张公公出的主意。还有一件事,奴才这次彻查贤德宫里的奴才们,有几个身份可疑,似乎是太后娘娘和戴妃娘娘的人。”
皇帝闭上眼,缓缓神儿,笑了笑,没说什么。
当天夜里,首领大太监赵书礼被拿错,打了一百个板子,降到浣衣局。
荣府指婚的事儿,皇帝没去劳烦老太后,更不会麻烦的请钦天监测日子,大笔一挥只写明了指婚的人物是谁,随即派了个不知名的小太监去荣府传旨。
荣府举家轰动,热热闹闹的接了圣旨,鸣炮庆祝。既然是皇帝的旨意,贾母自然要认下,面上高高兴兴的出钱置办酒席,荣、宁二府好生热闹了一通。
薛姨妈得到这个消息,第一个拍手叫好。她姐姐王夫人自从和她谋划起这门婚事开始,样样不如意,什么事儿就爱拖着。纵然上次王夫人一再保证会促成亲事,薛姨妈也是不太信的。不曾想竟然这样速度,才两天这指婚的圣旨便下了。这是何等的荣耀?问世间有几个男女能如此的幸运得到皇帝的保媒?
薛姨妈喜气洋洋,拉着宝钗说了许多嘱托的话。口里道:“咱们呢这是苦尽甘来。等过两天我便去找你姨妈,尽快定下日子,早早的成了你们的好事。”
薛宝钗羞红着脸,颔首不言语。
圣旨下的毫无征兆。贾宝玉正在学堂里独自哀怨,这读书少了秦钟他更觉得没意思,头疼,心烦。正抑郁的时候,茗烟得了信儿叫他回去,宝玉乐得跟什么似得,一溜烟跑回了家。
宝玉才进门儿,但凡见着什么人,都对他点头哈腰的道恭喜。宝玉忍不住,欲随手拉一人细问。
贾母房里的小丫鬟等不及,来找宝玉,赶紧拉着他走,口里道:“去了老太太那里便知,左右是大喜事儿。”
宝玉一听是好事儿,脸上笑开了花,随着丫鬟一路往贾母院里走。路上碰见了史湘云。
史湘云一把揪住宝玉,调笑道:“二哥哥,恭喜你,和宝姐姐成了好事儿。才子佳人,羡煞旁人。”
“你胡说什么!”宝玉埋怨的看一眼史湘云。
“怎么,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皇上下旨给你和宝姐姐指婚了。”
宝玉不可置信的看一眼史湘云,激动地揪起贾母院里的小丫鬟,大声问:“是不是真的?”
小丫鬟嬉笑,因和宝玉闹惯了,也不睬他问什么,撩拨道:“就不告诉你!”
宝玉一急,推了丫鬟一把,骂道:“不要脸的东西,主子问话,你倒扯起皮来,看我不回了二嫂子,远远的打发你卖了。”
小丫鬟听宝玉如此说,又气又急,蹬腿大哭。
史湘云也急了,叫人扶起那丫鬟,说宝玉:“她才多大,和你闹玩呢,你真弄她。”转而对小丫鬟道:“还不快说话,没瞧见你家宝二爷认真?”
小丫鬟抽泣着点头,道:“史姑娘说的是真的。”
宝玉闻言,犹如晴天霹雳,后退了几步,眼前一黑,栽了过去。所幸茗烟眼疾手快,接住了宝玉,不然后脑勺磕地,保不准儿出什么事儿了。
下丫鬟吓傻了,在史湘云的一再催促下方跑去禀了老太太。这边茗烟和锄药俩人将宝玉抬到了怡红院。
贾母带着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人来瞧他,大夫还是那句老话,一时惊吓所致。
贾母奇了怪了,最近也没什么糟心事儿,宝玉怎么就被吓着了?赶紧训问小丫鬟和在场的史湘云。
小丫鬟见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在,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话,扭头看史湘云。
史湘云素来心直口快,不计较这个,直白道:“我们也不知道他怎么了,就和他说了今天的喜事儿,他就晕了过去。”
众人当然明白史湘云口里所谓为的喜事儿是什么。
天,宝玉竟是因为听说要娶薛宝钗才晕倒的!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望向薛姨妈和薛宝钗,想瞧瞧她们此时的脸色,绿了。
邢夫人不禁翘起嘴角偷着乐,媳妇还没进门就已经吃瘪了。
王夫人尴尬的笑道:“这孩子,大惊大喜时候便这样,你们别担心,养两天便好了”王夫人暗指宝玉是高兴过头了才如此,竭力挽回薛姨妈母女的面子。
众人闻言赶紧附和下来,顺杆走,都说宝玉时开心过头了才如此。
史湘云不以为然,口里嘟囔着:“昏倒前明明就是受吓的模样。”她说话的声音小,只有身边的两个丫鬟和薛宝钗听见了。薛宝钗脸白了白,看一眼史湘云,心里愤恨。
王夫人瞧出点门道,心里当即做了主意。不出两日,史湘云便被老太太送走。
顾府。
顾家老太太华氏得了皇帝给荣府指婚的消息,招来牛氏商量。“我们顾家和荣府还有点擦边的关系,顾及到林家那边,是不是要送些贺礼过去?”
牛氏想起她当初在荣府的见闻,不赞同道:“咱们和他们家本就没什么交往,因林大人的关系走动两回。上次我去荣府,竟发现那地方早不如从前,上下怠慢,不成体统。林家似乎也不喜他们,除了丧喜大事儿,这两府也不常走动。再说林家本来就是荣府的外戚,林太太一死,这两家的关系也就没什么了。想来林丫头小时候住他家的时候,没少受怠慢,真真是可怜见的。”
牛氏点头:“既是如此,便也不必送了。远之去哪儿了?昨儿我便没见他。”
“昨儿个他当值,早上也没回来,直接领命去了清平县,和他父亲一遭儿去的。”
……
清平县盛产桂花,一到桂花开的世界,满上遍野被黄白色的小花儿铺满,十里飘香。如今虽不是桂花盛开的时节,踏进清平县仍有一股股香甜的桂花香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大特产便是桂花糕,大街小巷不满了售卖桂花糕的店铺。这里的桂花糕清甜可口,香而不腻,是京城区域远近闻名的特色。
顾凌办完事儿,挑了一家老字号,买了五大包桂花糕,足有十斤。
顾廉坐在马车上等儿子,见顾凌带着一阵儿香气进来,随即看见他手上拎着的纸包。蹙眉道:“你喜欢吃,一包足够,何苦买这么多,放久了也不好吃。”
顾凌“嗯”了一声,勿自地把东西放好,直挺挺的坐着,冷脸不再说话。
顾廉无奈地扶额,大儿子这一声“嗯”,到底算答应了还是没答应?同意他的话还是不同意?
作者有话要说:【请假】鱼才休息十一长假,明天回家,坐车,或许来不及更新。后天照常日更,休息这段时间会尽量加更滴。。。。
☆、57第56章
他和大儿子;这辈子怕是没办法沟通了。
顾廉叹口气;望着窗外;不再言语。
马车驶入京城之后,绕道王平乐街走。顾廉觉得不对劲儿;扭头问顾凌是否还有别的事儿。
顾凌又是一声“嗯”。
顾廉白他一眼。
车停到林府前,顾凌挑出三包点心递给小厮先忧。先忧乐呵呵的捧着桂花糕去叫门,不一会儿的功夫,周路从里面出来,留下东西,另和先忧笑呵呵的嘀咕几句。先忧点点头,又跑了回来;冲着车里的顾凌问:“他问大爷和老爷要不要进去歇歇脚;喝口茶?”
天色渐晚,眼看着便到了饭点,随便唐突叨扰人家,有失礼节。
“不去了。”顾廉替儿子答道。他才晓得儿子买那些点心原来是讨好岳丈一家的,嘴上一乐,忍不住赞美儿子几句。
回到顾府,顾冷早候着了,瞧见他大哥手里拎着的两包东西,顿时兴奋地手舞足蹈,欢喜的捧在怀里。闻一闻,真香!
“馋嘴儿的猫!我道你今儿个怎么学乖了,一下学就赖在我着不走,原来是为了你大哥带的东西。”牛氏笑骂。
顾冷冲牛氏嘿嘿一笑,仰头问他大哥:“你给林弟弟送去了么?他最喜欢吃这个。”
顾廉才明白原来儿子送那东西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妻弟,哈哈大笑起来。牛氏也明白,跟着笑。
“安心吧,你大哥送他的比你的多。”
顾冷是大房里最小的,总被父母和大哥宠爱惯了,一听这个,不高兴了。转念想想,林弟弟比他小好多呢,让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