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心谋之庶女皇妃-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主说这些,怕是待会儿要有极要紧的话与我说……媳妇毕竟是嫁过来的外人,不似亲生姊妹可以随意说话,便先说出些赤诚的话,之后才能谈及关键吧。

    我大哥是男子,进出后宫不便,有些话,便只能让长嫂带到。

    “是了!”公主复笑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生母杜太妃早已过世,我就只有夫家可倚仗,自然是要一心为着夫家好。”

    我频频点头。公主这样说了几句,便将身子微微凑近了我,压低了声色道:“朝堂上,赵家与金家已经不和了……”

    谈及政事,我不免地心头一跳,又立即平复过来。其实我亦有耳闻,在司徒氏倒了之后,赵家与金家就不复往日了。

    这种事情是无可避免的。朝政就是谋权夺利,越是身处高位越是纷争不断,天底下最不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权势。司徒氏倒了,赵家就起来了,可一山不容二虎,赵家和金家怎可能和睦。

    想到此处,我又对夏侯明暗暗抱怨。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他为了他的皇位,将我们拉入争斗的漩涡。若是臣子们都和睦,那皇帝才该发慌——谁不想当皇帝呢?臣子们和睦了,难道是准备合起伙来对付他一个皇帝么?

    公主的声色越来越低,一字一句却是越来越清晰:“当初诛杀司徒氏,那北疆的三十万的兵马,皇上是交给了赵家的。说起来皇上也可怜,没有亲兄弟可以帮扶,几个异母兄长都不是省油的灯,兵权若是交给他们就是养虎为患……”

    我听了这个,心里才真正惊愕起来:“皇上为何要如此!怎不把北疆兵权握在自己手中?”

    “娘娘太过乐观了。”公主摇头道:“皇上毕竟年轻,手里培植的亲信将领都也是年轻的,没有什么功勋。若要王侍郎或于御史来接手兵权,何以服众啊!就只有衡君……他戍守京城、抵御司徒氏有功,这才给扶了刑部尚书,兼了淮阳、平阳的兵马都督。赵尚书和赵家的几位小将军亦有大功,怎能不封赏呢?赵家根基庞大,党羽众多,岂是衡君可比拟的。衡君年轻,赵尚书却多年效忠,一身功勋,皇上并不能将太多的权柄交由衡君……”

    我听得明白,夏侯明他……还是太过势弱了,不能将所有的权柄收归己有。

    司徒氏倒了,原本由司徒氏把持的权柄全部需要移交,赵家是忠于夏侯明的,只是……再怎样忠心,若臣子手里的权柄太多,皇上亦不得不提防。

    夏侯明需要的,就是一份制衡。他不想让任何人独大。

    可是赵家,因着几十年的功勋,和在搬到司徒氏一事中出了大力,皇上不得不封赏。他们的权柄,已经让皇上忌惮了。

    前些日子夏侯明与我私语,要我在后宫中制衡皇后,那时候我便知他对赵氏不满,却想不到会是这样严重的局面。

    我一直觉着夏侯明有一万个心眼子,从头到脚都是精明,但现在……他即便作为皇帝,即便除了大患司徒氏,他仍是不能称心如意。

    只有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帝王,才真正做到了独揽大权,不受臣子的压制。可他的集权,亦是在开国之后费了数年的心力才做到,为此他斩杀了多少将领与能臣。

    帝王对前朝的制衡与掌控,当真是天下第一等困难的事!天下第一至尊的位置,也是第一艰难的处境!

    我与公主道:“赵家是个没长眼的。汉代相国萧何为百官之首,爵至太公,功高盖主为刘邦所忌惮。萧何却心神清明透彻,知晓急流勇退,他晚年时交出权柄且从不过问国事,这才保得了名节。可不知昔年淮阴侯韩信、异性王英布都是被刘邦亲手诛杀,先汉的开国能臣里,能保住名节的只有萧何一人了……人人都知道权势是好东西,但哪里有人能明白它也是害人命的东西呢!赵尚书为官多年,他怎么会不知功高震主的道理,怕是被权欲迷了心智不舍得放手吧!难道他想做第二个司徒将军么。”

    公主点头听了,却是面色稍稍平缓:“其实也没有娘娘担忧的那么严重……赵尚书是有些舍不得,不过他却是很忠心,也知晓谦恭的道理,不似司徒族那样飞扬跋扈。衡君与我交代时,他揣度了皇上的心思,觉着皇上并不想再起政变,只是想多多制衡赵家。北疆现在是赵家的将军领兵,但幽州的王刺史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呢,幽州与北疆离得近,赵家想拥兵自重,还得多顾忌幽州那儿……”

    她说罢淡淡地笑了:“娘娘不要太过担心了。咱们金家与赵家就是牵制,只要这份牵制能做好了,咱们也高枕无忧。皇上心里其实最希望二者永远这么牵制下去,不要让哪一个独大了。眼下……咱们荣国府是势弱一些的,皇上也扶持我们。”

    我听着不禁叹息。永远的牵制……位居高位,便是永远的不得安宁了。

    我和公主相谈许久,忆芙看着时辰不早了,忙给我使了眼色。我稍稍定了神色,换上一副闲话家常的闲雅模样,笑与忆芙道:“本宫的母亲还在后殿吧?珺儿吵了外祖母很久,还是让母亲过来这边吧。”

    忆芙忙下去传话了,公主也收敛了心神端坐。一会儿大太太回来了,笑说:“小皇子很懂事,不曾吵闹呢。”

    我亦笑:“这孩子是有些懒惰。”

    大太太和公主很快就要告辞。临走了,大太太还嫌赠我的贺礼不够,从腰上解下了一块精雕细琢的紫玉佩赠与珺儿。

    大太太当年被流放宁古塔,是怎么都想不到会有今日的荣耀吧……竟能得一位皇外孙。

    我还在月子里,不能出门去送她们,就令忆芙代劳。我目送着大太太和公主出了宫门,不约片刻,公主竟然又折返回来了,与我道:“倒是还有一事要与娘娘知晓……”

    她这一次并不忌讳下人,直接便道:“只是家事而已。衡君的嫡亲姊妹六小姐……”

第八章:满月(1)() 
我一听是六妹,便蹙了眉道:“她还闹着不肯嫁人么?”

    “并不是。”公主缓缓摇头:“过了这个年,皇家便要选秀了。六小姐是想着要进宫选秀来。”

    我霎时震惊,几乎是倒吸一口气:“她竟然存了这个心思!”

    几月前她陪着母亲一块儿来探望我,我瞧着她就觉不妥。没想到……

    她竟然,这么快就起了要进宫选秀的念头!

    她遇上了负心汉,心生绝望。这等心绪之下便会生出许多疯狂而极端的念头,想着自己这辈子就不稀罕情爱了,就想去将权势容华抓在手中……

    呵,我这妹妹还真是有志向!

    “母亲并不同意她这样。”公主又是摇头,继续道:“母亲看事情清晰透彻,赵家因着手握重权被皇上不喜,我们金家亦不能太过势盛。咱们金家已经出了娘娘您一位妃位,若再送女儿去选秀……大有争权夺利的嫌疑。母亲不答应,六妹也不肯服软,家里就闹了几日。”

    “母亲的确睿智!”我说着,不由叹息道:“即便不是因着大局,我也不想让六妹进宫。这不是我的私心,是我为着六妹她着想,她那样的性子,自小娇生惯养,高傲、要强、任性,她并不适合在宫内为妃。若真送了她进来,她自己获罪事小,连累了金家满门事大。”

    “娘娘所言甚是。”公主大为赞同我:“六妹妹是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却不知,宫里的日子哪里是好过的。”公主说着眉色忧愁,想一想只好苦笑道:“我回去再劝一劝她吧。娘娘放心,母亲和衡君虽疼爱她,但事关金氏一族,绝不能由着她闹。明年的选秀,母亲与衡君不同意,她怎样都无法去参选。”

    我亦是苦笑了。

    公主最后离去前安慰我,要我放心。的确,那个时候我还是很放心的,我们是世家大族,事事都要考虑整个家族,是绝不能由着性子胡为的。家里的爵位是由大哥承袭的,母亲又是太夫人,这二人不同意,那六妹便不可能进宫来。

    只是事事都有意外的……

    当然那个时候,我无法未卜先知。

    不觉一个月过去。九月初三,是珺儿的满月礼。

    彼时我已经出月子了。但我是难产,气血两亏,在榻上养了一个月还是不能出门。夏侯明思量了几次,就决定在琼宫里操办礼仪。

    我知他是顾着我的身子,心里怎能不感激。

    原本,皇子的满月礼是要在交泰殿里操办的,这样挪到琼宫里来,气势上是差了很多的。不过,我自然不在意。

    然而真到了日子,我却惊愕万分了——内务府是姑姑、宦官们来为琼宫布置,他们是抬了三十几箱的吉物与摆设,在琼宫里张灯结彩,比布置交泰殿还要隆重。

    琼宫只有一间正殿,这正殿的地方又极大,最后他们将这儿布置成交泰殿的仿版,看着竟然不觉得奇怪。

    不,不是仿版,是比交泰殿更为华贵的!宫人们整整忙碌了五日,那三尊一人高的羊头龙身大铜鼎是从交泰殿费尽精力地抬来的,彩绢和彩纸花儿则比当年我去选秀时更加绚丽,佛祖与观世音的金身是从太庙那儿抬来的,比交泰殿的要高出几寸来……

    夏侯明是早早地到了。他是第一个到的,下了早朝大清早地就过来,比内务府执礼内监、礼部的官吏、嬷嬷们,还有嫔妃们都更早。

    我向他请命,求他撤掉一些华贵的摆设,他却道:“不能在交泰殿行礼,朕已经觉着委屈了珺儿,只有在布置摆设上弥补了。”

    我干笑道:“臣妾感激皇上的爱重之心……只是,珺儿非嫡子也非长子,并不需要这样的礼遇。”

    “哪里!”夏侯明不为所动,依旧与我笑着,道:“他是咱们两个的孩子,就是朕心里最爱的皇子!谁都及不上咱们的珺儿。待到抓周的时候,朕更是要大办。”

    这话说的极重,我甚至都不敢反驳了。

    其实,他说这样的话,我心里是没有多少喜悦的……若是他这样说大皇子,皇后恐怕会欣喜若狂了。只是与我,我对储君之位无丝毫的兴趣。我只盼着我的骨肉能平安快乐,这便是我最大的希翼了。

    夏侯明对这孩子的看重,便是想将他推向那个位子。我对此一点儿也不喜欢。

    我暗暗祈祷,希望日后宫里能降生更多的皇子,会有比珺儿更合适的人选。或者是大皇子能转了性子,学学他父亲的气魄与胆识,让父亲能够欣赏他。

    大礼是开始。我与夏侯明在内殿静候片刻,便有臣子和嫔妃们陆续地赶过来了。

    执礼大臣高大人和几位内务府的公公是不进内殿的,他们各司其职,在正殿里准备着。嫔妃们则一一进殿,要给我行礼。

    她们一进来,打眼便看到夏侯明与我在一处,人人面上都有惊愕之色,不曾想皇帝竟是第一个到的。

    而兰贵嫔、李贵人等耐不住心性,在夏侯明面前竟露出了嫉恨神色。好在夏侯明忙着与我商议礼仪之事,无心注意她们。

    大礼是在巳时开始。再等了些时候,一位嬷嬷就前来请皇上圣驾。夏侯明携了我一同出去。

    这时候,皇后恰恰到了。

    我已经很久未曾见到她。我与她,日后就是这后宫里针锋相对的二人,今日乍见,我自是心绪纷杂。

    她着了宝蓝彩绣牡丹织金锦的对襟宫装,戴了玉质凤冠,发髻上十六枝树钗皆是赤金,熠熠生辉。这不是皇后朝服,却也是盛装了。

    她身后的大皇子和两位公主由礼官因着寻了座次。我忙由宫女搀着给她行礼。她见到我,丝毫未有不喜的神色,而是和善地命我免礼。

    我看她这样贤良,心里不禁暗赞她的沉稳,又觉着心惊——皇后的确是太擅长隐忍了!

    当初为着二皇子,她都能刁难宁妃。二皇子病弱,在她眼中尚且是皇储的威胁;我的三皇子健康结实,又得夏侯明的赏识与喜欢,她怎么能不怒呢!

    今儿的琼宫布置地这样奢华,她竟然都能够隐忍不发!

    她面上温和笑意,心里头恐怕是想将我和我的孩子生吞活剥。怕是她已经在谋算着,要怎样除去我们母子了。

    日后我真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力来应付她……

    我心里虽惊恐着,面上却也是吟吟的笑意,对皇后谦恭有礼。我将上首的位子让了出来,帝后二人便同坐一席。

    珺儿是安静的孩子,不吵不闹,乳母遂早早地把他抱了出来。皇后一见,便面露欢喜命人接过孩子来看,一壁看一壁夸奖了几句,与夏侯明笑说:“三皇子生得可爱讨喜,合该皇上爱重了!”

    夏侯明含笑点头。

    嫔妃们很快都来齐了。到了吉时,内务府的嬷嬷来禀报我道:“只有珍容华娘娘称病未到。”

    我淡淡道一声:“知道了。”

    趁着大礼还未开始,迎蓉面上含了愤愤的神色,不动声色地俯下身来与我细语道:“……都病了多少日子了!整日地不出来见人,连小皇子的大礼也敢拿乔……”

    我缓缓摇头,抬手止住她道:“叶氏已经对咱们无任何威胁,你不要太责怪她了。”

    说话间,高大人已经命行礼,内务府的公公立即高呼了一声:“启——”

    那公公是年过六十的人,想必是宫里有头脸的老公公了。他手持着一沓丝帛上前,跪与殿前,稳声念着贺词。

    贺词是老套的东西,无非是祝福小皇子“福寿双全”、“聪慧勇毅”、“孝敬仁德”之类的溢美之词。我身为生母,皇后是嫡母,我们二人按着规矩起身离席,对正案上供奉的太祖牌位行礼、上香祭拜。

    等公公念完了贺词,嫔妃们亦要起身恭贺。

    之后,众人要献贺礼。陆昭容奉上一翡翠镶金的项圈,李淑媛拿了一柄寻常的玉如意,秦贵嫔与兰贵嫔皆是送了赤金的长命锁。一圈儿贺礼赠过来,也就宁妃献上的“金童”是极好的贵重玩意,其余的都是守着规矩,不敢懈怠也不肯太过出众。

    我知宁妃一贯喜欢小孩子,看到那个半尺高的金童做工精细,赤金量又足,忙起了身对她千恩万谢。宁妃则笑着摆手道:“三皇子乖巧懂事,本宫是打心底里喜欢的。”

    我面上是真诚的谢意,这一圈的宾客里头,也只有她是真心喜爱我的珺儿了。

    不过她的夸赞……大太太和夏侯明也这样夸赞过珺儿,说他懂事,不哭不闹。但我却有些哭笑不得,我身为其母,心知这孩子真的是相当懒惰,懒得哭懒得闹。

第九章:满月(2)() 
不约片刻,收贺礼的托盘上已经盛得满满了,公公不得不再换了个托盘。

    新妃徐婕妤所赠之物也是长命锁,寻常至极。不过她当初进宫时,我因着身孕无法见她,今日是她第一次见到我,遂在送过了贺礼后起身朝我跪下参拜,权当是全了觐见之礼。

    我看她这般,便之她是极周全谨慎的人,不肯让人捏了错处。我忙命宫女搀扶她起身,笑说着“婕妤的规矩很好,不愧是徐家的女儿……”

    徐婕妤盈盈趋身上前,抬头笑着回我的话道:“这都是嫔妾本分……”

    她原本离我较远,此时上前来,我才得以清晰地看见她的面貌。

    我只记得当年,我第一次见到徐如姬的时候,我惊叹世上怎会有这般美貌的女子……今日,我见到了她的嫡亲妹妹,我是又一次地惊叹了。

    这位徐婕妤,实在是如宫中传闻一般,艳冠六宫。

    那是一张与芳娣很相似的容颜,却又大不相似——她的美,并非芳娣那样的妩媚,而是一种清丽脱俗之感。徐如姬在世时,最喜好每日梳妆,所用的胭脂、眉黛都是艳丽的颜色,眼线常常会勾画至发髻,一双凤目便凌厉地飞起,妩媚之色顿显。

    然而眼前的婕妤徐令姬,她并不用喜好繁复的发髻,也不喜浓厚的胭脂,只在两颊唇瓣稍稍晕开粉黛。发髻上的簪子多用翠玉、白玉,而不是墨玉等稀罕之物。

    我心里暗暗揣度着,想她应是没有其长姊那样跋扈的毛病了。她们虽是一母同胞,性情却完全不同,眼前这一位规规矩矩、平易近人,哪里有徐如姬的一点点高傲呢。

    只看她在满月礼上给我补了觐见大礼就知……这一月以来,我在月中不能侍寝,司徒静仪亦有孕,没了我们,她是宫里独宠的一份。可就算如此,她也不曾恃宠而骄地怠慢规矩。

    夏侯明很是爱重她,看她上前和我见礼,便笑着与她闲话几句。

    忆芙趁着皇帝与徐婕妤说话,偷闲朝我低语了几句,道:“看婕妤娘娘这般,怕是这宫里又要出一位芳娣了……她是那样的绝色之人……”

    忆芙说得不错,哪个男人不喜好美色呢?就算徐令姬别无所长,只靠着容颜这一点,也足够令她扶摇直上。忆芙这话是担忧,担忧我姿色平庸被人压过去了。

    不过夏侯明这人……他性子古怪,可不似寻常男人那样好对付。我想一想便笑了。

    徐婕妤退下之后,掌礼公公捧盘跪在了娴婕妤面前。

    我也多日未见娴婕妤了。她现在还未显怀,一袭桃红刻丝并蒂莲彩锦,灵蛇髻上插着攒梅衔玛瑙珠子的步摇,正是她素日里喜欢的饰物。细细打量,我只觉着她的样子并无太大的改变,仿若还是以往那个一身荣华的宠妃,顶着一个至尊无上的“司徒氏”的出身。

    她现在有孕,又被皇上赦了罪,余等的嫔妃们虽不屑她是罪臣之女,此时也不敢当面嘲弄她。她盈盈地由宫女扶着起身,手上捧了一只白玉雕刻的寿桃放入托盘之中,笑说:“宁妃娘娘的金童是个巧玩意儿,嫔妾也锦上添花,聊表寸心了!”

    那只寿桃是由整块和田白玉雕琢,分量足有巴掌大小,做工又极精致,嫔妃们看了都有惊叹之色。我不料到是这样的重礼,忙朝她道谢:“娴婕妤太客气了!三皇子刚满一月,这样的贵重之物本宫还怕他担不起。”

    古时道家讲究“阴阳调和”、“福寿相衡”,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命中的福禄是天注定的,若是大富大贵、位高至尊,那很可能就短寿,是因着太重的富贵压了人的寿命。故高门贵胄里的子嗣,尤其是皇室里的孩子,就及其看重这一点。若孩子太小,就不肯给他太多的富贵,怕他短寿。

    自然我是不太信鬼神,也不信这些;我瞧着,夏侯明也是不信的。

    娴婕妤则笑道:“嫔妾今儿过来,亦是想着沾一沾小皇子的福瑞。”她说着,臻首微低,目色柔婉地从自己小腹上扫过,又对我道:“今日殿内宾客众多,三皇子却不怕生,可见日后是个勇毅之人!嫔妾想着,自己的孩儿能够学得三殿下的一星半点就好了!”

    她和皇后等人一样,都是在夸赞我的珺儿,不过她的赞赏比旁人口中的“听话懂事”高明地多,我即使曾与她有怨,此时听了也很受用。便有礼地接话道:“这孩子还小,看不出什么的,只先谢过婕妤吉言了。”

    自司徒氏倒了后,赵氏与金氏如日中天,后宫局势也已经大变。那一日我得知司徒静仪被赦罪、晋封,便揣度皇上对她的态度,恐怕是对我一样的心思……

    今日看来,司徒静仪与我想得一样!她很是聪慧,亦猜到了皇帝的用心,知晓自己是牵制皇后的绊脚石,这才和善地与我修好。

    若在以往,她不给我下绊子我就该烧高香,她怎可能给我送来厚礼,又怎可能如此夸赞我的孩子呢!

    既然我和她是一样的人,都是皇后之敌,那我们就应该和睦起来。

    “三殿下是天之骄子,天命富贵之人,怎会担不起呢。况且这孩子自小就显出胆大来,日后更是不可限量……”娴婕妤越加盛赞。

    她对珺儿夸赞了这一番,上首的夏侯明很是赞同,点头笑着拊掌道:“朕最喜勇毅之人,此子甚得朕心……”

    他言语一滞,又侧目看向皇后身旁的大皇子,微微皱了眉头道:“大皇子就太过仁弱了,反而不好。”

    皇后忙赔笑道:“璋儿心性纯良,有仁善忠孝的胸襟。古人有云‘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倒是极优秀的品质。历代英明的帝王都有这样的美誉,而儒家礼教里更是讲究“仁善”,要求上位者要“礼贤下士”、“宅心仁厚”。

    帝后说话,我并不敢插嘴,只是在心里暗暗地腹诽——皇后这样说,其野心昭然若揭,只可惜她想得差了。她自以为明君的模样,却并不是夏侯明欣赏的样子。她觉着“仁善”才是为君之道,然夏侯明显然是枭雄本色,崇尚勇毅与胆魄。

    其实,以皇后的聪慧,她并非想不透其中的道理。只是她太溺爱孩子,看着大皇子就觉得喜欢,即便是不足之处到了母亲眼里也觉得是优点,哪里舍得责骂他不够勇毅呢?大皇子身为男儿却性格柔软,莫不是被她宠溺太过的结果。

    她为大皇子辩驳,夏侯明不以为然,目色中有些冷淡地道:“身为夏侯皇室的子孙,胆识才是最要紧的。三皇子才多大,就知道这个道理……”他说着抬手一指大皇子,道:“父皇的教诲,你可听明白了?”

    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