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道阴阳录-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尤刚翻着白眼儿,将米酒递到王折桂的面前。
“喝一口。”
那王折桂坐在矮凳子上,也不吭声。头也不抬,完全不理会尤刚。
“甜的。”尤刚只当是小姑娘怕酒辣,不肯喝。
那折桂娘见状,忙上前哄自家的闺女。王折桂的外祖母见了,也接过那尤刚手里的瓷钵子,半大老太太,满头白发,撅腚哈腰的求着自己的外孙女喝一口酒。
王折桂仍是不言语,这回倒是接过钵子,勉强的抿了一小口,剩下的递给了自己的娘。
再由那折桂娘交还给尤刚。
这尤刚接过米酒,自己饮上了一大口。摆摆胳膊,示意旁人躲开些。
然后口里一喷,将那米酒,全数喷到了王折桂的头发上。
苏肆安和周得意便站在门口瞧着,眼见那坐在矮凳上的王折桂,双手攥起了拳头。
这尤刚仍不收手,又打开柜子,只见那柜子里摆放了个香炉。
尤刚在香炉旁的香盒子里,抽出三根细香,点着火,往那香炉灰里一插。眼白翻滚,又是一套说辞。
“香火点燃无黑烟;火苗通明直通天。
此乃火旺运气盛;百事顺遂家宅安。
若然火苗扑闪闪;上尊临坛好祈愿。
火苗忽闪冒黑烟;恶魔下界扫魔难。
燃香瞬间火苗收;此香平常为一般。
多是临事抱佛脚;多为神仙未临坛。
几番燃香燃不着;神识存心定枉然。
唯有虞城多忏悔;兴许神明动慈悲。
佛道显圣无非议;鬼仙万种有灵气。
手印符咒和扶乩;庙祝香火透消息。
佛道弟子修六通;巫教术士研秘笈。
皆为识得太虚境;解得万千神仙语。
只缘三界十方地;神若恒沙数难计。
各路神仙自神通;消息沟通各不一。
何人能解神仙语;修功铸德是真谛。”
只见那香炉内三根细香,烟雾直冲向上。
“香烟袅袅直通天;神明到位在堂前。不错,是个好兆头。”
众人闻言,听说是个好兆头,倒纷纷松了一口气。
待那细香烧了片刻,
只见香灰弯弯的,冲着左右两个方向倒下。
香灰颜色发黑,稀疏松散。
尤刚又道。“香灰弯弯左右歪;左右阴阳两分开。香灰色黑须谨慎;神明正在皱眉头。心中所念莫瞒藏;虞城礼敬灾星走。这是破财免灾之兆啊!”
折桂娘闻言,不禁也跟着急了起来。忙求那尤刚。“半仙,这可如何是好。”
尤刚翻着白眼,接着胡诌。“这大仙儿,我已经请下来了,但看你敬多少孝心了。若是孝心多,孩子的病自然便好。若是随意的打发大仙,惹了神明不高兴。只怕会殃及家人。”
这刘巧嘴也在一旁应和。“多孝敬些大仙,没错的。不止能消灾治病,还能驱邪,镇宅,保平安。”
那王折桂的外祖母闻言,忙从怀里取出了大洋。是用红纸包好的,那么一长卷就是五十大洋。
“半仙儿,您收下吧。这是我们的心意,还请保佑我外孙女儿快快好起来,以后都没病没灾。”
那尤刚见着了银钱,忽的黑眼仁往下一搭,嘴角掠起了一丝微笑。
不过,也只是那么一瞬,那眼睛便又翻成了白的。
“这钱可不是给我的,这是孝顺大仙的。我的双手也从来不碰这些俗物,你自己把钱放在那香炉旁边吧。”
“对,咱们这钱孝顺大仙的。”刘巧嘴忙接茬道:“这赛半仙看病啊,那是为了积德行善,为百姓谋福荫。他是从来不收这些俗物的,都是孝敬上头的大仙。”
那王折桂的外祖母听了尤刚和尤刚婆娘的话。忙把那包着红纸的大洋,欲供在香炉旁。
这王折桂见了眼前的一幕,终于开口说话了。“姥娘,你把那钱拿回来!”
王折桂登的一下子从矮凳上站了起来,手指着尤刚。
“五十块大洋,够咱一大家子,吃好几个月的。那就是个骗子,我才不信他。”
原来,这王折桂是个读书实字的,曾经还在外省上过洋学堂,肚子里有些个墨水。
那个骗了她感情的男人,也是个学生。两人在课堂上认识,一闲聊,发现还是同乡。便逐渐产生了感情。
这二人在学校里,便私定了终身,只是二人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做出越轨的事来。
学业结束,王折桂和那男人一同回了老家。这才发现,那男人的父母早就给他定好了亲事,只等着他学业归来,便成婚呢。
那男人也曾为了王折桂反驳过,只是拗不过双亲,最后还是娶了她人。
王折桂一时心中郁闷,便染了这相思病。
自己身上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王折桂知道的是一清二楚。
那尤刚使得这两个小伎俩,她也是看的明明白白。
只是碍于母亲和祖母的担心,才寻思着,由她们去吧,若是能花两个小钱,让二人买个心安也好。
却不曾想,这尤刚狮子大开口。明里暗里的,让多掏银子,孝敬大仙。
那折桂的外祖母心疼外孙女儿,连自己的棺材本都舍得掏出来。
可是王折桂哪里会忍心,整整五十块大洋,这可是老太太一点一点,不知存了多少年,才从嘴里省出来的。
那尤刚见王折桂起身大闹,也先是一惊。
折桂娘见女儿在人家店里撒起了泼,忙上前阻拦着。
“姥娘,把钱拿回来呀!”王折桂大叫道:“少让这个神棍给忽悠了,这一男一女都是串通好的。老弱妇女他都骗,也不怕遭报应。”
折桂娘闻言,忙伸出手去堵那王折桂的嘴。
这王折桂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折桂娘哪里是她对手,王折桂这么一扑楞,折桂娘是怎么拦也拦不住!
“这个骗子,先让他老婆套咱们话儿,再信口胡诌上两句,就要骗钱,一看他家祖坟都没埋好,让那子孙后代尽干缺德的事儿。”
苏肆安和周得意本在门口一直旁观,突然听见了王折桂的话,也不禁噗嗤一笑。心想,王折桂这丫头,也真是可爱,敢在这香烛烧纸店里如此胡闹,也算是万中无一了。
那尤刚见这王折桂看穿了自己。也板着脸,佯装生了气。
“你们走吧,如此侮辱神灵,是会有报应的。”
“你才有报应!”那王折桂呛声道。
“要是真有神仙,降天谴也得先降到你身上。让你装神弄鬼,诓骗人家钱财。你以为你是谁?翻个白眼儿,就能当神仙了。”
第98章 倒斗()
尤刚被那王折桂骂了,气的直跺脚。
折桂娘见状,生怕女儿真的触怒了神灵,怎奈拦也拦不住,忽的一抬手,一个大耳刮子抽在了女儿的脸上。
房间忽然的安静了,那王折桂捂着脸,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的母亲。
刘巧嘴忙上前劝阻。“哎呦!大嫂子,你可别动手呦!孩子嘛,还病着呢,难免有口不择言的时候。都是让那横死鬼给作践的。”
那王折桂的外祖母手里握着大洋,赶忙来哄自己的外孙女。
“拿回来了,姥娘这不是拿回来了嘛!咱不看了,咱们回家。”
那老太太板过王折桂的身子,向门口处一推,那个拿着大洋的手背到了后面。把钱偷着递给了折桂娘。
“走,咱俩先出去,不管你娘了!”
那老太太把王折桂拉到了店铺外面。
折桂娘忙在屋里跟尤刚赔礼道歉。
尤刚道:“孩子嘛!都是让横死鬼迷的,哪里能怪她呀。”
折桂娘连忙把那大洋供在了香炉边,双手合十,拜了三拜。
便转身急忙出了门儿。
这尤刚见折桂娘走出了老远,才把黑眼仁翻了回来。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尤掌柜这生意是越做越大呀!”周得意不禁打趣道。“连着请灵通神的活儿,您都会?”
那尤刚方才也累的不轻,拿着衣袖揩了揩自己额头上的冷汗。
“赚点儿小钱儿,凑合糊口过日子呗!也不容易。”
尤刚忙请苏肆安和周得意进门坐下。
那刘巧嘴把香炉旁边的大洋揣进了怀里,看着那苏,周二人的穿着打扮,便知是个有钱的主。又忙着给苏肆安和周得意二人倒上茶。
“尤掌柜,三日前,我请您办的那事儿,您可是收了定金,打了保票的。”
苏肆安先提醒一番,又从怀里摸出了五张百两的银票。
“您要是帮我办妥当了,这些您再拿去,要是您也跟我面前,装神弄鬼的诓骗于我。我就让你无论吃了多少,全都吐的干干净净的!”
对付尤刚这种人,只能是威逼加利诱,才能让他为你所用。
要是一昧的给他甜头,那尤刚可是个属饕餮的,吃多少,都没饱。
“这位少爷,您说的是哪的话。您是惠欣的朋友,那您交代的事儿,我能不给您办好了么?”
尤刚喝了口茶,心里思夺着,本来还寻思,今日能宰头大象。看来又要泡汤了。
不过,这五百两也不算少。妥妥的能买上两间不错的小四合院呢。再加上三日前苏肆安给的。自己和婆娘安享晚年是足够了。
“这位少爷,您姨娘和姐姐尸体的下落,我都给您打听清楚了!”
尤刚缓缓道,原来,这衢州府地界,有个倒斗的新后生,大名叫董浑。
这董浑年岁不大,不过十六七岁,可是身手却是难得的好。但凡是他盯上的穴,就没有掏不出来的。
此事还要从那董浑的父亲说起。
这董浑的父亲叫董新田,外号‘钻地龙’,
想当年可是倒斗的行家。
尤其会使那一身的本事,头一样便是缩骨功。
这董新田本身个子便不高,家里又穷,整日的三根肠子闲着两根半的吃不饱饭。浑身也没长上二两肉,就像个小号的骷髅架子。
董新田就是为了一口饱饭,机缘巧合,干上了倒斗的行当。
那时清政府还没有倒台,衢州府有个同治年间的举人,姓黄。
那黄举人青年中举,半生仕途坦荡,晚年称病,告老还乡。
但是携的妻,子,家眷便有二百余人。
这黄举人回了衢州府后,也算富甲一方。
又诗曾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董新田整日的连碗稀粥都喝不上,饿个半死。黄举人全家却是顿顿肉香米熟。
这黄举人有个小女儿叫黄盼莲,生的是膘肥体壮,五大三粗。
那黄盼莲平日里,最爱吃饺子。只要是应季的山野菜,和上那肥肉彪子拌成的馅,她一顿能吃二斤。
这黄盼莲吃饺子还有一个规矩,她只吃饺子中间,不吃饺子边。
她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她说那饺子边被人用手捏过,都是臭的,不干净。
那刚出锅的热饺子,黄盼莲也不嫌烫,直接用手抓着,什么也不沾,一口咬掉饺子中间儿的鼓肚,饺子边扔在一旁,便吃的喷香。
黄家本就不缺吃食,连下人都是两三日,便能吃顿荤腥的。
这黄盼莲剩下的饺子边,自然是没人会吃,便都被下人,一股脑儿扔在了门外。
每回黄家一有人扔饺子边出来了,门口便有好些人守着,等着上去抢。要是抢的多些,拿回家,还能熬成一碗疙瘩汤。
也可能是这黄盼莲多行不义,遭了报应。
这黄盼莲身子一向壮硕,这一年,不知怎么了,先是嘴唇边上生了个脓疮,那黄盼莲也没注意,只把那仙人掌捣成糊状,敷在了嘴上。
过了约半个月,那唇边的脓疮竟蔓延到了嘴里。
黄盼莲一看,这可不好。嘴里生疮,脸面上虽然没什么大碍,可是一吃起东西来,便疼的难受。
此时,恰巧有个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停在了黄府门前,说是有神医偏方,专能治这口舌生疮之症。
这方说来也简单,就是干煎黄连水。
黄连在诸多草药里,最是清苦。
可这黄盼莲嘴里的脓疮,越鼓越大。便是喝口凉水,也要痛上个片刻。
这良药苦口,那郎中既然打个保票,说这干煎黄连水能治病。
黄盼莲便索性,豁了出去。每日清晨起床时,皱着眉头喝上这么一大碗,这一整日,都跟着神清气爽,嘴里也不痛了。
日子短些还好,黄盼莲还能为了治病坚持着。这日子一长,黄盼莲可就受不住了。
天天早上喝那么一大碗苦水,自己遭罪不说。一整天的都没食欲,就连手指头都瘦的带不住金戒指了。
这黄盼莲便想了个法子,把这黄连晒干,磨成粉末。和上蜂蜜和香油,团成蜜丸子。自己每天早上,吃上两丸。
只当是多个一餐甜点。
这头几日倒还凑合,吃着这蜜丸药,还有些个功效。
黄盼莲的胃口也好了许多,每日又得顿顿吃饺子肚了。
可是一连过了十数天,这一日早晨,黄盼莲方一起床,却发现自己连话都说不得了。
那嘴里的大脓疮周围又生出了许多小脓疮,一直排队蔓延到嗓子再往里头,估计连胃里都是了。
黄盼莲被这些脓疮折磨的连嘴都合不拢,打胃底部往嘴外散发恶臭。
这回,黄盼莲连一口饭都吃不了了,便是强忍着恶痛,勉强吃下去一口,不出片刻,也会一点不差的全部吐出来。
就这样折腾了大半个月,那黄盼莲最后守着满仓的粮食蔬肉,活活的饿死了。
这黄盼莲死后,黄举人心疼小女儿,光是葬礼就大加抄办了三天三夜。
但是坟前供的蔬果,鱼,肉就是几推车。那没边的饺子更是无数。
这董新田本是混在人家的葬礼里看热闹。
看着这几推车的供品,顿时衔留三尺。便想上前吃,无奈那黄家派了小厮专门把守,常人哪是能轻易靠近的。
这董新田思虑片刻,便想出了个方法,挖地道。
待到当天入夜,那董新田回家拿了个尖头铁锹。在离那黄盼莲墓碑半里处就开始挖。
这董新田的身材矮小,只挖个小洞,便可以钻进去前行。
只要一想着那几车的供品,董新田是越挖越有劲儿。不出半盏茶的功夫,那董新田竟都挖到的黄盼莲的棺材板底下。
这董新田大刀阔斧的,挥舞着铁锹。一时用力过猛,竟把那黄盼莲的棺材给撅了个大窟窿。
董新田当时也吓了一跳,心里一直默念着。“阿弥陀佛,死人勿怪。阿弥陀佛,死人勿怪。”
忽的,打那黄盼莲棺材里竟掉出了一只女人的红绣鞋。
那董新田还有些个良心,心想着既然要吃人家的供果,也不能让人进了棺材还光着只脚。
这董新田捡起绣鞋,牟足了勇气,推开了黄盼莲的棺材盖。
便是这么一推,董新田便发现了个大生意。这黄盼莲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手腕上缠的,全部都是足金足银的饰物。
那时,二十两纹银,便足够普通的四五口之家吃上整一年的。
这黄盼莲身上的饰物加起来,若是换算成银子,少说也得有个一百余两。
这钱财都在手了,还要吃食做什么?那董新田也不想着外面那几车的供品了,索性据在棺材里一角,给黄盼莲磕了好些个头。
“这位大姑,小人今日斗胆拿走你身上这些事物,日后定给你多烧纸钱,还在庙里给您供一个常生位。您可千万莫怪罪我。”
那董新田嘴里嘟囔完,把那只红色绣鞋,给黄盼莲毕恭毕敬的穿上。
就开始一股脑儿的,把黄盼莲身上的金银首饰摘了个精光。
倒出这些钱财后,董新田还长个心眼儿,自己买了三双布鞋,费了大半个月的脚程,到了林州府,才把那些倒斗来得的财物,分几家金银铺卖了出去。
第99章 岩洞()
这董新田第一次在倒斗上尝到了甜头。
也是多年以来,难得的吃了回饱饭。
这董新田也还算仁义,在林州便寻了处庙,当真给那黄盼莲供上了长生位。
这董新田一时有了钱,整日的吃好穿好,也没有个长远打算,不留后手。
不出半年的时间,在黄盼莲身上取下的那些财物,便都花了个精光。
这董新田一没学问,二没力气。半年里养尊处优,好日子过惯了,做工又做不来。
最后走投无路,便又想起了倒斗来。
这回董新田便有了经验,工具也准备的充分些。他先盯好了哪户有钱人家的坟,勘察好地形,制定好路线。
便连夜挖道掘坟,待其得手后,再把那挖的隧道给堵上。
后来,为了倒斗方便,董新田就自己在家里练起了缩骨功。
或许是,这董新田当真有倒斗的天赋。
不出半年,董新田真的自己练成的缩骨功法。
他倒斗时挖开的小洞,与那兔子洞照个差不多大小。
董新田凭借着这一身倒斗的手艺,也算是发了财。
吃穿不愁不说,还盖起了砖瓦房,娶上了媳妇。
董新田的媳妇李氏模样长的不错,董新田一开始没敢告诉人家自己是倒斗的。
就说自己是各个府之间,走卖经商的。
那李氏瞧着这董新田个子虽矮小了些,可是一听是个商人,便认为其是个有头脑的,值得托付的人。
这董,李二人成亲后,董新田的确是各府之间来回跑,一来一回的,总能带回不少的银子。
那李氏便没有太怀疑,后来,李氏发现董新田总是深夜外出,待回家时,便是一身泥垢。还总是能闻着一股尸臭味。
这两口子天天睡在一起,日子长了,有些个事儿,便是想瞒也瞒不住。
董新田这才跟李氏交代,自己不是做生意的,而是个挖坟倒斗的。
李氏一听,只觉得自己上了当,本想嫁个安分的生意人。没想到,却嫁了个地出溜。
在当时,那倒斗可是重罪,若是被官府抓了去,是会连累全家的。
李氏便劝董新田另觅一条谋生路,可不能做这缺德带犯法的事。
可此时的董新田,凭借着倒斗,已经赚得金银满钵,哪里还能收得住手!
李氏此时已经怀了身孕,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待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李氏诞下了董浑,这孩子都未满月,李氏就跟邻居一个野男人跑了。
这董新田一个大老爷们,哪里知道怎样照顾孩子。
便用破布和绳子做了一个背袋。整日的把那董浑背在身后,便是连倒斗都要带着。
常言道,三岁看八十。
这董浑自幼便对这行当耳濡目染。打小就在坟茔地里钻,整日在那死人身上找吃食。
任凭这董浑是神仙下凡,他也学不出个好来。
果然,那董浑还长了不到七岁时,便跟着董新田学会倒斗了。
甚至是有些,砌在石岩壁里的墓穴。
只能打个一捺半的小孔洞。
那董新田都钻不进去的,董浑岁数小,骨头也软,浑身一蜷缩,像条小蛇一般,便就滑进去了。
这父子俩一联手,任凭他们想要的,便没有倒不来的斗。
这董新田一直都还有些人情味儿。
只要是他挖过的坟,必定给那坟主,分在各处立个长生位。
逢年过节,清明,十五。定要买上上百斤的烧纸,给这些坟主,每人烧上那么一斤纸钱。
只求坟主保佑,让他莫遭苦难。
可是,这董新田最后还是遭了报应。
就是前几年,那董新田又盯上了一处坟穴。
也是个大姑娘的穴。
这姑娘的坟立得地方稀罕,是个大岩洞。
在衢州府一直有这样一个说道,不是讲究入土为安,而是要入洞为贵。
说是这棺材不能埋在地底下,而是要摆在岩洞里,这样的人显贵,下辈子投胎,一定能是人中龙凤。
那姑娘据说也是个大户人家的小姐,福薄,得了痨病死的。
便被家人,特地找工匠掏了个大岩洞,把棺材放在这岩洞里面。
这董新田盯上了这岩洞后,也是趁着入夜,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那些岩石上凿了个小眼,钻了进去。
董新田一进入那岩洞,只见里面极为阔宽,宝石,玉器陪葬品无数。
董新田捡了这样,丢那样。可真是捞到了大便宜。
那董新田那天,也不知是犯了什么邪。非想要看看,那死了的大姑娘长个什么样。
便走到棺材前,双手一用力,掀开了棺材盖。
没想到,那棺材里的女子,生的是极其的貌美。
唇红齿白,身材匀称,闭着眼的模样,更加是清纯迷人,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女儿香。
这董新田从来都不是好色之徒,那日,却忽的鬼迷心窍。
整个人爬进了棺材里,奸污了那具绝色的尸身。
待董新田快活够了,忽的山体开始剧烈的震动,应该是山顶出现了岩崩。
那董新田连裤子都来不及穿,什么珠宝玉器也不拿了,便要往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