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衣钵传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生在世,不就图个痛快!”世瑜喝醉了一样,脸涨得通红。

    “莫说那些没用的,不同意分家的提出来。”衣传广盘腿坐在炕沿上,一双眼睛注视着大家。

    世瑛不敢扭头,只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三位哥哥一下,一缩脖子,不肯吭声。

    世琦说:“爹,我不同意!我是做老大的,就要尽到做老大的责任,即使分了家,要是别人有困难,我就不管了么?所以,分家不分家,与我没什么两样,我的责任,就是让兄弟几个同舟共济,越来越好。”

    “我们都已过了弱冠之年,虽说长兄如父,已无需大哥操劳挂心,分家的遍地都是,过得并不差。”世瑜坚持着。

    衣传广抿着嘴,脸上表情严肃,他大手一挥,示意世瑜不要说了。

    世瑜住了嘴。

    衣传广用严厉的眼光看了世珍一眼,又看了世瑛一眼,慢慢地吐出几个字:“老二,老四,你们俩的意见呢?”

    世珍说:“父亲的意见,就是儿子的意见,一切听从父亲安排。”

    衣传广又把眼睛盯在世瑛脸上。

    世瑛脸上发烫,觉得父亲的眼光像宝剑一样,锋利又吓人。世瑛吞吞吐吐:“爹爹,还是分吧。”

    “好!既然最小的两个都同意分,你们做老大、老二的,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分家,就这么定了。你们四个今天晚饭前,把要分的物件清单列一个,给我看。连我和世琦娘算上,按五家分。世琦,明天你喊立身过来,做中人,一起用过午膳后,就分家。”衣传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完,从炕上耷拉下两腿,将脚伸进鞋里,穿上,倒背双手,走出屋子,到院里散步去了。

    留下兄弟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世琦一脸尴尬。

    世珍一脸无奈。

    世瑜一脸轻松。

    世瑛脸上掩饰不住心里的快意。

    世琦命牧童拿来一沓宣纸,在方桌上依次铺开,他手握毛笔,饱蘸笔墨,对其他三人说,你们说一样,我写一样,按照房屋、田地、现银银票、玉石珠宝、酒槽坊、马匹牲畜车辆等分列在这几页纸上,列完了,就好平均了,就怕想不全。

    就这样,世琦写着,世珍三兄弟说着,从午后直写到掌灯时分,才把大部分物品列完,写了满满十二张。

    衣传广一口气在现在居住的平泰巷附近,又买了三套宅子,分别买在和美巷一套,磨马巷、豆腐巷各一套,父子五家,一家分一套。四条巷子,挨在一起,都在吉庆街南边,从西向东,依次是和美巷、平泰巷、磨马巷、豆腐巷。衣传广夫妇带着世瑜的俩孩子承仁和梨花,仍旧住在平泰巷,跟立身家对门;世瑜和世瑛家住和美巷,是对门;世珍家住磨马巷,房子在巷子西侧,不临街,跟立身家是邻居;世琦家住豆腐巷东侧北边临着吉庆街。

    第二天,立身吃过午饭,坐在八仙桌前,给衣家做分家的中人,衣传广笑道“今天请你给衣家主持,让你见笑了,你总归不是外人,我们丢人丢不到外边去。”

    立身把手里转着的小酒盅揣到怀里,站起身来,拱一拱手说:“分家的多了,没什么笑话的。为了分家打架吵架,兄弟不睦,才会被人笑话。”

第29章 探口风品乌龙茶() 
分家开始了,衣传广坐在上首,立身陪坐八仙桌另一旁,院子里摆得满满的,只有兄弟四人带着各自的贴身小厮和牢靠家仆,分别站在下首。其他无关人等,一概不准入内。

    牧童手拿清单,站在八仙桌前,朝着众人喊一声:“杨木月门架子床,五张,老爷一张,四位爷,一家两张。”

    四兄弟家的小厮们,仆人们,赶紧各找两张床,贴上自家主子的名字。

    牧童又喊:“柞木钩子绳纹档花结条桌,一家一张。裹腿罗锅枨画桌和配套四出头官帽椅,一家一套”

    等底下人忙乱完了,牧童在分过的东西后,做个记号,又喊:“榆木朱漆大圆角柜,一家两个,榆木直棂架格,一家两个。”

    直分到红日偏西,还有好些没有分完,第二天一早,又继续分珠宝首饰,什么翡翠佛手镶件啊,翡翠雕兽兽蝴蝶纹带钩啊,翠浮雕扁豆坠啊,不一而足,真是让人开了眼。

    牧童心里也不由一动,心想,聚福堂开张没几年,赚下的财富真不少,也可能是老爷做官时攒下的家底,有道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啊。

    牧童动什么心思,我们暂且不说,只说分家的事。

    直到第二天后半晌,所有东西,全部分清,四兄弟安排人装箱打包,抬到自己的宅子里。

    世瑜有两房太太,剩下的不能平均的一些小物件,给了世瑜。

    衣传广长吁一口气,留立身吃晚饭,让牧童也上桌,对众人表示感谢。

    席间,衣传广说,希望各位守口如瓶,衣家的老底儿,全在这里了。

    众人表示,绝不外传。

    兄弟几个分家搬家安顿停当,共花了十多天功夫,衣传广主持,世琦世珍帮衬着,还多亏牧童能干,以及青子的媳妇汪氏,汪氏是个好手,把一切都张罗得井井有条,刘太太见汪氏能干,让汪氏从此以后,不仅做酒槽坊的背后管家,还帮着自己管账。

    世瑜家多分了些财产,这又让卫长青嘀咕了很久。

    珍二奶奶也不满,向世珍抱怨老爷太太偏心,又笑话卫长青小气,总怕吃亏,一粒芝麻都要掰四份儿,结果还不是让三爷家沾了光。

    叶秀敏自从聚仁失踪后,就看淡了财物,所以,分了多少东西,她并不上心,一切让二儿子继仁张罗。她只愿上苍能让她的儿子聚仁,还活在人世,最好是,能平安回到她的身边。

    俏俏也不满意,自此之后,要跟世瑜的小妾姜百花同住一个院子,天天一出门就要碰到,在她心里,姜百花就像一只饭碗里的苍蝇,一看到就膈应。

    俏俏住正房,姜百花住东厢房两间,世瑜天天陪着住东厢房,这让俏俏更是怒火中烧,看谁都不顺眼,喊了女儿绿荷,要是答应了,半天没过来,就要挨一顿臭骂。

    惹得儿子、女儿都不愿意接近她。后来,俩人为了躲清静,都跟着奶奶刘太太去住。

    刘太太快六十了,渐觉体力不支,脑子也没年轻时好使了,经常忘东忘西,想着把手里管事的大权,交到儿媳妇手里。

    她首先想的是叶秀敏,然而自从聚仁失踪后,叶秀敏对一切都失去兴趣,整天愁眉不展,不知肯不肯接手。

    顺便说一句,衣家的老大、老二两家媳妇,都是京城人,叶大奶奶娘家,是世代做官人家,她有个哥哥叫叶秀峰,现在京城为官。

    珍二奶奶娘家,是经商的,父亲是米行掌柜,家里有兄弟五个,都跟着父亲经商。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珍二奶奶自小聪明伶俐,识文断字,长相漂亮,只是不如叶大奶奶宽厚。

    珍二奶奶看出了婆婆刘太太的心思,她很想将管事权捏在手里,但又还有叶大奶奶挡在前头,她灵机一动,到叶大奶奶家去串门,好探探口风。

    一进门,院落里很安静,执事的丫鬟告诉她,大奶奶在花厅泡茶呢。

    珍二奶奶迈步到花厅,只见周围花团锦簇,叶秀敏坐在一张杨木茶几前,双手执壶,正往茶船里倒水呢。

    贴身丫鬟翠柳,站在一旁。

    “呦,我的大奶奶,好雅兴!”珍二奶奶拍着手。

    叶秀敏抬起头来,笑笑,指着旁边的圆杌凳让她坐,说:“什么风把二奶奶吹来了。泡茶占功夫,我就没心思瞎想,打发无聊而已,可谈不上雅兴。”

    珍二奶奶撩起衣服下摆,轻轻坐在凳子上,问:“大奶奶泡的什么茶?”

    “乌龙茶,还是前一阵儿,你们世珍拿给世琦的,世琦说是从福建来的,喝了不会变胖。你等着,这就给你品。”叶秀敏抬起脸来,眼里带着疲惫的笑。

    “远道来的,更得尝尝,品一下大奶奶的手艺。”珍二奶奶扬着清秀的小脸。珍二奶奶比叶秀敏小九岁,长相清丽,皮肤白皙,遗传了她那生于江南的母亲,刚刚三十出头的她,个子小巧,风姿绰约,活泼开朗,脑子灵光。此时的珍二奶奶,穿一身荷叶缠枝纹锻绣长袍,双手托腮,注视着叶秀敏的一举一动,心里在想着如何打探出,叶大奶奶关于管理内务的真正想法。

    叶秀敏是典型的京城人,礼貌、和善,平时不肯多说一句话,她将壶里的水全部倒出,烫完茶壶,开始置茶。

    翠柳递上一个装了茶叶的漏斗,叶秀敏将其放于壶口,用茶匙拨茶入壶。翠柳又递上一壶烧开的水,叶秀敏把开水注入茶壶中,直至满溢,然后右手执茶壶,逆时针方向,沿茶船转圈磨壶,最后把茶水倒入杯中,七分满。

    叶秀敏放下茶壶,坐定。

    丫鬟翠柳取了一杯茶,递给珍二奶奶。

    珍二奶奶尝了一口,道声:“好茶!大嫂,好手艺!”

    叶秀敏笑:“妹妹过奖了。”

    “大奶奶,我知道你的苦,若是忙起来,掌管府上内务,没准儿还能解忧。”珍二奶奶顺势说。

    “我何尝不是这样劝大奶奶的,可大奶奶说,老太太没说过这样的话,不准提此事。”翠柳接话道。

    叶秀敏扭头瞪了翠柳一眼。

    翠柳吓得不敢吭声了。

    “早晚的事儿,大奶奶做事过于谨慎了。说句关起门来的实在话,老太太要是不管事了,管事的就必定是大奶奶,无论是按排行,还是论能干,都非大奶奶莫属。”珍二奶奶放下茶杯说。

    “二奶奶过奖了。活了四十多年,你看我自个儿家里的事都管不好,更别提管整个衣宅。”

    “大爷能掌管酒槽坊,还不是大奶奶把家里管得好。要是俏俏,小瘾奶奶那样的人,也只能有瑜三爷那样的浪荡丈夫。”珍二奶奶褒贬了一下俏俏。

    “话不能这样说,一切看老太太的安排,无论怎样安排,我都赞成。”叶秀敏说。

    珍二奶奶听了叶秀敏这句话,心里一惊。

    她随即岔开话题,说起分家的事,说十个手指头,长得不一般齐,老太太偏心,珠宝首饰不能均分的,都多给了世瑜,按说世瑛最小,要疼也得最疼老四才是。

第30章 颠黑白秀敏被冤() 
叶秀敏开导了珍二奶奶很久,说老爷太太也是担心三爷过不下去,老人都这样,向着过得最不好的孩子。其实,过得好过不好,跟继承老辈财产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最主要的,还得自己有本事,有本事守住金山银山,有本事让山变高变大。你要不信,过十年再看。

    珍二奶奶又东拉西扯,闲聊了一会儿才走。

    过了几天,一个午后,阴天。叶秀敏正坐在花房旁,拿着绷子绣花,旁边坐着立身的太太赵氏。

    俩人在说雪梅。

    叶秀敏说,雪梅这孩子,能文能武,可命怎么就这么苦呢。两年多了,聚仁还是音信皆无,不知是死是活,还是告诉雪梅不要等了,再等下去,过了岁数,不好找好婆家。

    说着说着,叶秀敏眼角滴下泪来。

    赵氏眼睛也湿润了,说,雪梅这孩子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劝不动,她和聚仁,自从你们搬到汉南来,就一起长大,感情太深了,雪梅这辈子只认准了聚仁,随她去吧,你就别操心了,照顾好你自己的身子骨。以后怎样,谁也说不清楚,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吧。

    正在这时,叶秀敏婆婆刘太太的丫头黄莺来传,说老太太有请。

    叶秀敏心下一惊,忙放下手里的绣花绷子。

    雪梅的娘赵氏赶紧站起身来告辞,叶秀敏赔着不是,让翠柳代自己将赵氏送出门外,说改天去找她坐坐。

    叶秀敏换了身衣服,随黄莺去见老太太,路上,叶秀敏拉着黄莺的手问,知道是什么事不。

    黄莺说不知道,只是老太太看似心情不好,不要多说话。

    叶秀敏的心又是一紧。

    到得老太太屋里,叶秀敏行过礼,刘太太脸色阴沉,说了声看座,叶秀敏坐下,黄莺端上一杯龙井茶,退了下去。

    屋里只剩下她俩人,老太太瞅了叶秀敏一眼,目光凌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叶秀敏的心跳加快,不由低下头。

    屋里格外静,只听到座钟指针走动的声音。老太太端起茶,吹了吹浮起的茶叶,啜了一口,把杯子放下,杯子底触碰桌面的声音,显得格外响。

    “大奶奶,分家的事,你怎么看”““老太太终于开口了,叶秀敏等得很是尴尬。

    “老太太的意见就是儿媳妇的意见,别无想法。”叶秀敏谦恭地说。

    “可我听人说,大奶奶对分家的事很不满,说老太太偏心,向着瑜三爷。”老太太眉毛上挑。

    “没有的事,这么多年,我什么人,老太太您最清楚。别人的闲话,您肯定心里明镜儿一样。”

    “没错,我又不是傻子,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可后来我才发现,人是会变的,况且,还有一句话,叫做路遥知马力,真正认识一个人,需要一辈子,更需要关键的事情做考验。一个人两个人背后说的话不足为信,说同样话的人多了之后,至少反映一定事实。”老太太少有的严肃。

    叶秀敏知道一下子洗不清自己,只好不再辩解,只是心中纳闷,老太太到底是听了哪些人的闲话,这些人为什么会众口一词,诽谤自己。自己从未抱怨过分家之事,这样抱怨的人倒是有珍二奶奶,当初还是自己劝解她的,怎么竟成了自己抱怨?这中间,到底有怎样的误会?

    叶秀敏来不及多想,刘太太又开口询问,说自己有意将内务管事权下放,问叶秀敏觉得谁最合适。

    叶秀敏忙说不敢,老太太肯定心中已经有中意的人选,老太太选谁我都赞成。

    老太太说,那就从下月起,让珍二奶奶来管事吧。

    叶秀敏表示没有意见。

    再说立身。

    立身通过长时间的查阅古书,访问名医,渐渐确定,杜老大喝的酒里,有一种罕有的麻醉剂,也就是说,杜老大并不是中毒。所以,找到解药,才是重中之重,否则,时日一长,恐难再苏醒。

    这天,立身带着儿子伯雍,到妙手春药铺。

    之前因探访左溪冷的行踪,伯雍常来药铺。他跟药铺的少掌柜马伏枥已经很熟了,这天父子二人径直来到院里,只见送货的来了,伙计们你来我往,抬着一袋子一袋子的药材。

    再往台阶上看,马伏枥正跟一个年龄相仿、风度翩翩的少年谈笑风生。

    立身和伯雍看到这个少年,不由大吃一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衣聚仁。

    立身和伯雍惊喜交加,不由同时喊道:“聚仁!”

    伯雍快步上前道:“你怎么会在这里?让我们寻得好苦!”

    “聚仁”面露难色,朝立身和伯雍长长一揖,随即直起身子,分别朝两人拱了拱手:“前辈、少爷,想是认错人了。在下姓余,名得水。”

    立身伯雍父子俩面面相觑,作声不得。

    马伏枥一看这个场面,忙走下台阶解围,朝立身父子施礼道歉,说都是他的不对,没有给各位介绍,接着就指着跟聚仁想象的少年说,这位是直隶省药苑县林家的姑爷。

    马伏枥的父亲马千里,听到声音,从内院走出来,拉着立身的手,招呼立身父子,随他到内院喝茶赏花,说马伏枥他们谈他们的生意,咱们不管,咱们乐得自在。

    到了内院坐下,立身忍不住心中好奇,跟马千里打听这个余得水的来历。

    马千里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他也是第一次见此人,是林立言家的姑爷,听底下人讲,这人是林家前年运药材途中,见有人顺江流下,将他从江中救起,只见一表人才,林立言心生爱意,问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无奈全都记不起了。林立言给他取名余得水,带至家中。

    林夫人和女儿凤珠小姐,见了此人,看他眉目清秀,举止有度,都喜爱不已,林家遂有了将其招做女婿的意思。

    林立言的舅舅林玉衡家,没有儿子,女儿全部嫁了出去。林家平日里,全是林立言带着儿子林弘顶门立户。

    立言早年姓伯,因不愿意回到父亲伯玉垒身边,林玉衡又没有儿子,建议立言改姓姥姥家的姓,在当地不致于被人欺负,立言这才改姓林。

    立身又问,是从何处将姑爷救起。

    马千里摇头道,这就不得而知了。

    立身父子心中诸多疑问,不好再问。

    马千里仿佛看透他们心事一样,说他乍看林家姑爷,也觉得是衣聚仁,但终归之前见聚仁不多。你们整日见面,也这样说,看来世界上真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第31章 觅解药被困树中() 
立身父子从妙手春药铺告别了马千里,一路无话,到家踌躇半天,不知是否该将此事告知世琦。告诉他吧,又怕真的不是聚仁,空引衣家伤心。不告诉世琦吧,又不甘心。最后,他们决定将此事告知衣世琦。

    世琦听到有此事,恨不得马上跑到那个“聚仁”面前,看看是不是自己儿子,于是立即吩咐牧童带人去查。

    叶太太在屏风后听说了此事,顾不得许多,直移步到前厅,跟立身询问聚仁长得什么样,在干什么,跟他说什么话。

    世琦可劲使眼色让太太回避,无奈叶太太装作没看见。

    牧童很快回来了,略带尴尬地汇报说,林家人已经启程奔四川去了,听说是采买药草。

    世琦纳闷,什么草药这么着急,这么紧缺,按说他们是从四川过来,先到此地,再回直隶省,竟然不回直隶,折返四川?

    立身倏地站起身来,说他要马上收拾行李,一路尾随,看个究竟。

    世琦拦不住,立身半个时辰不到,就出发了。

    刚送走立身,牧童拿着两封信小跑过来。

    只见信皮上写着衣世琦老爷亲启,未留名姓。

    世琦纳闷,回屋拆开,看毕眼泪横流。

    信正是林立言的姑爷,余得水写的,他坦言自己就是衣聚仁。

    聚仁在一封信里描述了事情的大概经过,说落水被救上后人事不知,苏醒后一段时间内,失去记忆,被老丈人带至直隶省药苑县,后与林家小姐林凤珠成婚,目前凤珠已有孕在身六个月。

    此次随岳父前来汉南办事,一到汉南,往事历历在目,猛然忆起前后之事。昨日在妙手春偶遇岳父伯立身大人,想起雪梅,只觉无颜面对,一时尴尬不敢相认,仍佯作余得水,不知此事以后如何收场,特此向父亲询问。

    另一封信写得匆忙,说岳父大人临时决定启程,去四川峨眉山采买珍贵麻醉药,叫做千日醉,听说解药更为珍贵,叫做醒醉蒿,只长在峨眉山崎岖险峻的一个山洞附近。妙手春要得急,马上启程,不及赘述,不必回信,一切待返程再议。

    世琦命牧童将送信人叫来询问,问为何此时才将信送来,送信人不好隐瞒,说自己途中遇到好友,喝了几杯,不觉沉醉,略有耽搁,请老爷饶恕。

    世琦气愤,心想如早送到半个时辰,立身就不需舟车劳顿,前往四川了。告诫了此人几句,让牧童取出纹银二两送给此人。

    世琦坐在大堂里,转念一想,不知杜老大的病,能否用醒醉蒿解,由此看来,事情可能会有些眉毛。

    关于此事,世琦不敢告诉任何人,只跟太太叶秀敏商量,不知如何跟伯家提起此事。

    且不说世琦夫妇喜忧参半,再说伯立身,一路尾随林家到了四川峨眉山。

    当时赶巧了,将周围寻遍了,没有多余的醒醉蒿,余得水亲自带了伙计阿楞和药农上山去采。老农相当热心,按照古辈流程下来称作辟谷仙方的古法,做了豆面,准备饿时服用。他用黑大豆五斗,淘净,蒸三遍,去皮;用火麻子三斗,浸一宿,亦蒸三遍,令口开,取仁,去皮;大豆捣为末;三者混在一起,捣做团,如拳大。入甑内,从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又备了一包麻子,以备渴时和水一起饮用。

    林立言在山下等了些时日,将千日醉从老农手中采买到,余得水他们仍然未归。

    林立言心急如焚,派人搜寻。

    原来,余得水和药农、伙计三人,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还是没有找到醒醉蒿。

    虽说已过了立春,但山上气候寒凉,越往上,草木发芽的越少。

    伙计开玩笑说,这醒醉蒿没准还没发芽,躲地底下跟咱们捉迷藏呢。

    余得水说,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它。

    “少爷哎,咱们要的是芽,不是根。”伙计提醒着。

    “臭小子,我知道,还没急糊涂。”初春的山,采个野果都难。多亏老农的豆面,三人才免于饥饿。

    峨眉山山路陡峭,很多直上直下的坡,三人艰难跋涉,半个多月才爬到半山腰。

    三人放眼环顾四周,只见上为青山高耸,下为沟涧深渊,周围石壁陡峭,壁上长出横七竖八、旁逸斜出的常绿树木,树下荒草丛生,黄中泛绿。他们仔细分辨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