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朝砚遇-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沈砚脸皮太厚,丝毫没被哥哥揶揄到,“都是父亲母亲挑的好。”
沈复无语,这个妹妹也太无趣了。
但毕竟是亲兄妹,沈复瞧见她的仙姿绮貌,也生出了“吾家有妹初长成”的骄傲,想着她眨眼间就要出嫁,忽的又想到了崔岑。是了,他是样样不如崔岑,但有一样崔岑拍马也赶不上!那便是他不但已经娶妻且马上要当爹了,而崔岑如今还是个光棍!
这顿饭吃的有些久了,回去时阿桃提灯走在前面两步。
沈砚还在想着嫂嫂王茉怀孕的事,李氏和哥哥都很高兴,她却只有感叹。王氏去岁嫁来沈家,今年才不过十七岁,入秋竟就要当娘了。
才十七岁,在她眼里,还是个在背书习题的懵懂孩子。然而在这平均寿数不过四五十的世道,一场风寒就有可能丧命,由不得人拖到二十七八才生育。
她感到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
回到院子,沈瑄原在屋里练字,听见沈砚回来的动静就跑出来迎她。才十岁出头的小女孩,黑耀耀的眼睛望着她,沈砚忍不住『摸』了『摸』她的脑袋。
沈瑄受宠若惊,睁着大眼睛呆呆的。沈砚就问她,“在习字?拿来我看看。”
小女孩忙蹬蹬蹬跑开,没一会儿又飞快跑回来,把一叠字递上,眼巴巴地等她点评。
这写的是入门小楷,字迹端正,中规中矩。古人并不是从幼年就开始习字,因幼时“骨软易伤”,早先只用手指比划描摹,到了十岁上下才提笔悬腕上纸书写。沈砚夸了她几句,又指出一撇一捺的写法还不得要领,回去再练。
沈瑄点头受教,蹭到她屋里喝了杯茶,见沈砚拿出刀具要凿磨那个已费了一个多月的砚台,这才起身告辞。
沈砚绑好指尖,捏着小刀,却久久没有动静。
她还是在想着王茉。
她仿佛就看到明日的自己,抱着大肚子躺在榻上等待一个新生命。一想到这个画面就让她感到窒息和恐慌,她已经渐渐看开了这世道里许多的人情世故,却仍不能接受这种对繁衍的崇拜。
管它什么世情如此,女人就得为这种责任生生生吗?
静坐了好一会儿,沈砚才渐渐压下心头那丝烦『乱』,这还只是三观不同里很小的一件事。她本以为,凭她无论将来嫁于谁,只要闭着眼生一个子嗣,就有本事能混度余生。但嫂子有孕的事忽然叫她清楚知道,她十分抗拒这么早就生孩子。
就像听闻高中生有孕一样令人觉得荒诞,因此抗拒,绝不可能妥协。
是她想岔了吗?她若是够强势够悍霸,是不是就能稍稍避开这不由自主的命运?
手上的歙砚已粗粗成型,她举着小刀子,陷入了沉思。
吴娘和阿桃阿杏就散坐在她周围,绣绣手帕,打彩络子。
灯晕融融,长夜漫漫。
晚间洗漱后,阿桃熄灯只留一盏小烛在莲台上,她就睡在屏风外边。值夜的她向来浅眠,后半夜时忽听到床榻那边传来响动。
“娘子?娘子醒了吗?”阿桃轻唤了一声,披上外衣去到屏风后查看。果然见是沈砚不知为何醒了正斜坐着,眼睛乌亮。
第六章 细作()
阿桃和吴娘一样,因着这几年近身服侍的缘故,早就对沈砚服服帖帖。此刻听闻沈砚语出惊人,也并没有太过吃惊,只是放下烛台轻声问道:“娘子汗了吗,是否要我去打水来拧块巾子?”
沈砚这才发觉额上有略微的汗意。她从床头的屉子里抽出一条丝帕,胡『乱』擦了擦:“不必了,你坐下陪我说会儿话罢。”
阿桃便坐在床脚榻上,抬头望向沈砚。
沈家这一辈的女孩儿取名皆入“玉”旁,唯有沈砚是“石”旁。阿桃早先偷偷问过吴娘,吴娘示意她看沈砚收藏的石头,“你以为玉不是从石中剖出来的么?”
阿桃没有全信。她想,太守那些年一个接一个的庶出儿女,应是叫夫人膈应了,夫人反嫌那玉廉价。再说“砚”字,石见石见,老话说“水落而石出”,求真求知,不叫眼睛蒙蔽,也正应了如今七娘这般心灵通透。
沈砚穿着寝衣拥被而坐,看见阿桃一副倾听神『色』才觉得自己不妥:“瞧我睡糊涂了,大半夜叫你爬起来受冻做什么?快回去睡罢。”
这下反倒阿桃不肯了。她紧了紧身上的厚棉衣,赖着不走:“娘子便和我说说嘛,我爱听这些。”
沈砚失笑,阿桃和吴娘阿杏又不一样,不知是否受她的影响,阿桃颇为关心时事。小侍女实则和她一般大,闷不吭声的人这会儿才『露』出眼里的几分慧气。当然了,沈砚从没当自己是十五岁稚童。
“怪我把你吵醒了,也罢,不让你猜荆南那么难的事,你就猜猜父亲为我挑选的下家罢。”
阿桃眼里『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她抱着膝盖想了想:“娘子已得了确切消息吗?”
沈砚点头。
“我猜想,使君怕是不会让娘子嫁过江的……”阿桃小心翼翼斟酌着,又偷看沈砚见她鼓励地点点头,胆子又大了些,“为什么呢?因为娘子曾说过,使君无意掺合这些祸『乱』,虽则前头有四娘子嫁去太原范家,但娘子的身份又不同。”
庶四娘子沈珏嫁去北边范家只是为妾,分量怎么也无法和郓州的女公子沈砚相提并论。
“若使君这么做,实际也相当于在诸侯里择其一站队,这恐怕不是使君的意愿。”
“说的不错嘛,那你说说,我该何去何从?”
阿桃轻“咳”一声,被沈砚的目光看得脸『色』微红:“娘子可别笑话我了,我哪敢论断娘子的去向,只是胡『乱』瞎猜而已。若是不嫁过江,那便是在咱们江左挑选了,我原也是这么以为的。不过我瞧着娘子上回和吴娘提到此事时,似乎思索了一会儿,我想着若果真是在咱们左近挑选,那倒不值得娘子蹙眉了。所以我猜不着了,既不是江北,也不是江南,娘子就行行好,快告诉我罢!”
沈砚忍不住笑了起来,阿桃竟以她做为参照。
寒夜漫漫,两人这般一个拥被一个披衣,倒生出了一丝夜谈的气氛。沈砚怕她着凉,也不卖关子了:“你猜的没错,但任何猜测都要有事实依据,你依着我来猜便不妥当,若我也错了呢?这回我且告诉你为何我爹不考虑江南左近世家,下回就要你自个儿去想了。”
“这次诸侯大『乱』并非早些年那样小打小闹,怕是一定要叫天下改名换姓才会罢休,这点连我都能看出来,我爹怎会不知?只我们太守『性』情如此,觉得郓州避祸百年,存了侥幸之心,想着只要不掺合,等到尘埃落定再拜新帝便是。”沈砚顿了顿,还是决定不说那么多,“总之他是有为郓州打算。若将我嫁于莱州或蓬阳,不过是加强了几州联络,和旧日的进退同盟一样效用,并无什么增益和变数。所以我爹要找一个退路,一个能在『乱』局里存活到分出胜负那一刻的倚靠。”
“我给你一个提示,粮食。好了,你快回被窝里去,切莫着凉了。”
阿桃得了提示便也不赖着了,举灯回到屏风外边,屋里复又安静下来。
只是沈砚也睡不着了。哎,川蜀派人来乌镇,这也不是什么难以探听的讯息,有心人稍一琢磨就明白了郓州的打算。他爹找的退路,恰恰变成了动『乱』的火线。
譬如崔岑这种胆子大的,就喜欢先下手为强。
……
三月下旬郓州除了要在春分前祭祀社日,还有好几场花宴。数不清的春鹃、碧桃、海棠成片盛放,李氏不但要在太守府里主持两场茶话会,还要在碧游台共举花事,与民同乐。偏这时儿媳怀孕,燕地的崔侯又上门讨债,李氏再能干也不免忙得坏了心情。
“阿砚你来的正好,”早间沈砚去给李氏请安,就被李氏逮到了,“崔侯第一次上门我们不能失了礼数,你且把手上的石头放放,这两日先过来帮忙。”
李氏说的轻巧:“你盯着府里洒扫一遍,再叫乐府班子排几个剧目备用。哦对了,还要去库房里寻一套新瓷器给崔侯用,北地花式重浓彩华丽,你看着挑罢!”
女儿就快要嫁人,平时再怎么不理事,也该学着管家了。
沈砚没有推拒,这都是小事。她起大早过来李氏屋里,是为了别的事。
“母亲,我昨晚做噩梦了,”沈砚这会儿又像个十五岁少女似的,她依着李氏的肩膀心有余悸,“梦见许多年前那个细作。”
李氏顿时脸『色』一变,有些紧张地打量她:“你梦见这些做什么,可是有人在你面前胡言『乱』语了?”她第一反应便是沈砚知道了昨日抓到益阳细作的事,受了惊吓。
“不知为何就梦到了,”沈砚可不敢牵累到别人,“母亲别担心,这些年眼见父亲母亲的重担有多不易,我再想起来也只恨那细作太可恶,怀着不可告人目的搅扰咱们郓州,叫人心惶惶。”
李氏见她神情不似害怕才放下心来:“是啊,这些探子无孔不入,真叫人头疼。蕤蕤不要想了,过来,娘给你梳个头罢。”
沈砚并不必每日里清早来给李氏问安,她为了叫自己出现的不叫人起疑,匆匆赶来时只草草拢了一把发丝。
李氏叫她坐在自己的梳妆台前,亲自拿了金丝楠木梳帮她梳理长发,边梳边笑道:“瞧这乌发多叫人羡慕,细密柔顺,一丝儿不好也没有,蕤蕤往后梳髻一定好看极了。”
铜镜里映出的母女二人,那年幼些的美人确是绮年玉貌,神采昳丽。沈砚并不太在意,她要李氏注意的不是她的头发,而是昨日那个益阳细作。
她像模像样叹了口气,蹙眉道:“母亲叫我不要多想,可梦里也实在骇人……母亲,那女子也才二十左右罢?就同三姐那般大,三姐嫁去荆南刘将军府上,还即将生儿育女,那细作却同龄不同命。真想不通,年纪轻轻的,她怎肯冒这么大风险潜入敌阵?”
荆南,细作,敌阵。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氏正在梳发的动作顿了一顿。益阳,正是荆南辖下的一处关隘,刘开这个亲家为什么要派细作潜伏在太守府里?
昨日将人移交给牢里后,李氏并没有多想,细作哪有几个老实的,被捕后常变作死间谎报身份,指鹿为马,不能全信。荆南在郓州左边,天下大『乱』后就被原厢军将领刘开带兵占据,沈家早前在韦氏主政荆南时就和刘开有联络,这下更是嫁了个女儿成了姻亲。说起来刘开兵镇荆南上位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此豪粗人不粗心,莫非细作真是他派来的?
李氏朝铜镜里望去,见女儿微微垂首,眉目间似笼着轻愁,似还在那个血『色』回忆里,忙岔开道:“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你快瞧瞧这样梳可喜欢?”
心中却在想,沈璧怀孕几个月,现在刘开身边是哪个在服侍?看来是该去打听一下了。
沈砚在李氏屋里吃过早饭,回去就要叫上吴娘几个,去督办接待崔岑的任务。
住在东厢的沈瑄见她来去匆匆,就在门后望着,也不上来闹腾。她这样懂事,反叫沈砚有一丝不忍,便招手叫她过来:“今日有空吗?”
沈瑄忙点头,绽开笑容:“七姐姐有事要吩咐我吗?”
沈砚本想说没什么事,到了嘴边又改口道:“嗯,你若有空就来帮我罢。”
吴娘几个就看着沈瑄眼里要冒出星星,乐颠颠地缀在沈砚身后。
不知崔岑什么时候就要登门,时间紧,任务重。
沈砚做事很有效率:她先是把除了各主位近身服侍的仆婢以外的人都叫来,连三位叔婶屋里都不放过;再依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划地洒扫,清理残缺的装饰物;待全都清扫过后,才许补上花饰和器具;一波一波绝不『乱』跑,越到后面越精细的活,所需人手越少,大部分人早就回到了原先位置上,没耽误府里的正经事务。
这还是第一回沈砚『露』出这样的手段,往常她只一板一眼站在李氏身边行礼如仪,花瓶儿似的。沈瑄看得目不转睛,看着别人望向沈砚的敬畏目光,竟比沈砚还要激动。
七姐姐果然很厉害呀……
如此一番功夫,李氏交代用时两天的任务竟在傍晚就完成了。最后一项,沈砚亲自去库房里,挑了一套天青『色』的瓷器,包括摆件,茶具,餐具,共六十四件。
北地虽重浓彩,但有些美无分地域。
第七章 崔小高()
也是巧了,第二日晨间李氏就派婢女传话,说是崔侯递了拜帖要在午后上门拜会,叫沈砚一同预备见客。冷风一阵一阵,沈砚站在廊下,眼望晦暗将雨的天空。
吴娘进屋拿了件大衣,细细给她披上:“娘子在看什么?”
“吴娘你不觉得,二月以来雨水太多了些吗?自春回大地,几十天一直阴雨连绵,再这样下去怕不是好事。”
“是呢,下月初就要育苗,老话里说要赶上暖和的日子才好下地,今春怕是要耽误了。”
耽误播种都是轻的,最怕是河水涨腻……沈砚吐了口气,目光斜向廊下那口养着小金鱼的大缸。原还觉得崔岑也算个人物,只他来的不是时候,此时郓州万民头顶笼着雨涝威胁,他这样添『乱』倒让她生出一分恶感。
……
到底是燕地的崔侯,论起家世和品级比郓州太守高了不少,李氏再不喜人上门打秋风,也还是拿出待客的气度。李氏换了件紫金底牡丹团枝纹的披帛大袖衫,沈砚上回见她这样雍容华丽还是在几月前的除夕宴上。嫂子王茉也在李氏屋里,着一件雅致的石榴红百子撒金襦裙,光彩照人。
王茉如今有孕在身,已是小心翼翼不再穿交领式和曲裾式衫裙,怕束着腰身有碍肚子。
相比之下沈砚就素淡许多,只一条鹅黄底青杏花纹抹胸襦裙,『露』出小半雪白胸脯和精致锁骨。好在她年轻姣美,旁人穿什么都压不住她。
李氏嘱咐沈砚:“阿砚晚上送你嫂子一块儿回去,他们男人喝起酒来不知要到几时。”
沈砚应了,李氏便带人往二门处去。
沈闵之是长子,底下还有三个弟弟,李氏在迎宾厅里和三个妯娌一番相见。几家人都住在太守府,只沈砚平日不常走动,和几位婶娘就不怎么亲近。
不过片刻,就有小仆来报太守和崔侯一行人已往这边过来。
几人去到门外相迎,不一会儿,李氏等人就看见以沈闵之和一陌生男子为首,七八人慢慢走进视线。待稍近一些看清了那崔岑的样貌,李氏心里不由喝彩,好俊的年青人!
不待多想,李氏带人上前见礼,这下近了众人心里更是打鼓。沈砚也将目光落在对面身上。
大约是北地人的缘故,崔岑实在有些高,长身玉立,俊逸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时人常叹“美目皎皎”,他的眼眸就皎洁含清光,清亮叫人不敢对视,带有两分压迫之意。幸好今日上门做客,他换了件乌蓝『色』泥金暗花纹的贡缎常服,身上那股骁悍之气已大半收敛。但那副挺拔身板,依然叫人靠近时察觉到他浑身矜冷之意。
分明刚健有力,但又风度翩翩,博陵崔氏收拾起来能叫人无可挑剔。
沈闵之适时做了介绍:“崔侯第一回来我家中,还没见过我府上家眷,这位是拙荆李氏……”他说到哪个,哪个就上前行半礼致意,最后他介绍到王茉和沈砚,“这是犬子媳『妇』王氏,旁边这位是我小女儿,在家行七。”
哎,郓州太守年长崔岑二十几岁,如今这般私晤都不敢亲热一声叫这年轻人“贤侄”,只以爵位尊称。沈砚上前一步:“见过崔侯。”
崔岑面上神情相比沈闵之几人的热情和笑容,只能说彬彬有礼。这会儿看到沈砚出列,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竟格外和她打招呼:“七娘子,我们又见面了。”
沈闵之闻言奇道:“崔侯不知何时竟见过我的女公子?”
李氏几人也吓了一跳,纷纷望向沈砚。沈砚被他们盯得有些不是滋味,一时也猜不出崔岑是什么用意。
“我在燕地时就听闻江南兴起一种赌石的玩法,原也没放在心上,不想等了大半年竟不见北地流行,”崔岑的唇角扬起一个十分好看弧度,“打听之下才知,除了江南,怕是别的地界都玩不起。前日来乌镇,我就先寻到金石巷赌了几块翡翠料子,就在那里遇见七娘子买砚石。”
北地多豪门,说是玩不起几块翡翠『毛』料才真是笑话,沈闵之笑着连连摆手:“崔侯说笑了!”
此刻叫一个外人说破沈砚不寻常的喜好,李氏面上有些挂不住,试图挽回道:“叫崔侯笑话了,我这顽劣的女儿平日里偶尔也『摸』一『摸』金石刻玩,消遣罢了。”
崔岑果然不是很相信的样子,还没来得及给李氏一个台阶,沈砚的二叔沈惜之就两眼放光截住了话头,“不知崔侯那天赌了几块料子,手气如何?”
沈砚一听二叔开口就直觉不好。
果然紧接着崔岑遗憾笑道:“好玩是好玩,可惜我手气不佳,那天连解了十来块都是废料。”
沈惜之哈哈大笑:“都说第一次解石的人有莫名的气运,崔侯竟是没有解中,可惜可惜!”
沈闵之有些回过味来,也只能陪笑。
怪不得特特和她打招呼,这人竟是要叫太守府为他的豪赌买单。沈砚再次望向崔岑,目光有些意味深长,崔岑崔岑,岑字释义“小而高的山”,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崔小高。
明明众人都围着他,但崔岑偏偏似察觉到她的视线,在间隙里回望了一眼。
旋即两人都转开目光。
……
众人又玩笑了几句,沈闵之就带着崔岑往书房方向走去。待他们离去后,沈砚才想到,崔岑身边的那两人是谁,他爹并没有介绍。
说是见一面就是见一面,因崔岑没有带女眷上门,后面的事也就无需李氏交际。
这回见外客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沈砚回去就补上了午觉。
她睡着时沈瑄曾来过一趟,是练了大字要拿给沈砚看。吴娘轻声把她拦下,“十二娘子晚些时候来罢,七娘这几天晚上睡不安稳,现在正睡下了。”
到了申时末,沈砚换了件嫩丁香『色』海棠纹撒金襦裙,带着阿桃去赴宴。
天『色』越发阴沉,府里已灯火通明,等她后脚迈进宴请崔岑的香雪楼,天上竟淅淅沥沥开始落雨了。
因是家宴,没有请郓州的士绅官员做陪客,沈砚这些正经主家的女眷便也上桌凑数,图个热闹。不多时人便陆陆续续到了,最后是崔岑和沈闵之几人。
沈砚悄然打量,崔岑身边那两人:一个瞧着二十出头模样,浓眉大眼还带一丝稚气,但站位很是老练,将崔岑周身护得滴水不漏;另一蓄着短胡的中年人,眉目刚毅,年岁约和她爹相当,笑起来倒是挺有几分慈和。
待众人落座,第一轮致辞敬酒后,雨势越发大了,甚至炸了几个惊雷。
崔岑捏着酒杯,忽慨叹道:“都说春雨贵如油,乌镇的雨却是说来就来,若是去夏也能在我们北地下几场就好了……”
闻弦而知雅意,大堂上没有蠢人。虽早料到崔岑几人南下是来敛财,但他这样直白仍叫沈家人耳朵尖火辣辣的。沈砚原只管吃喝,此刻听见雷声却是若有所思,不由向上座的崔岑望去。
“也是赶巧了,这是郓州今春第一声吉雷,”沈闵之面不改『色』,哈哈笑道,“崔侯正在府上做客,老天爷浇了我备下的一场烟火,就亲自补了几声,来来,我再敬崔侯一杯!”
崔岑微笑,来者不拒:“请。”
几兄弟也跟着持杯敬酒,沈闵之趁机给了李氏一个眼神。不愧老夫老妻,李氏一看就明白了,告罪一声退下。晚宴后本打算将崔岑几人送去城中的礼宾馆安置,但看这大雨倾盆不停歇的架势,没有这样赶客的,她要下去安排客舍。
沈砚和王茉稍后也跟着告退。
楼外雨势渐大,沈砚迟疑道:“嫂嫂若不然再进去坐会儿,这雨一时停不下。”
“不妨事的,就几步路,现在不走一会儿雨下得更大。”
沈砚只得叫人拿件蓑衣来给王茉穿上,又小心翼翼扶着她,各自的婢女也拼命将伞遮在她们头顶上。
顶着大风大雨,沈砚趁机道:“嫂嫂,这月余来时常下雨,我廊下那口大水缸已是盈满而溢,我就想着道理是相通的,一口缸如此,一条河也是如此,怕不是河道也有积涨?只愿是我自己多心了,不过嫂嫂家在大江南岸口,武陵也有诸多水道,若有什么蛛丝马迹定能早早发现,嫂嫂不若捎封信回去,若真有异样,就是为小侄儿积了大福气!”
王茉听清后有些诧异道:“阿砚说的有理,今年的雨水是太多了些,只是你为何不去找你哥问河务呢?”
“说给嫂嫂听也是一样。”沈砚本想找沈复打听一下,但此刻她觉得提醒王茉更合适些。王茉本就生在大河边上,对江河雨水颇多敏感,如今又怀了身子,若是真做好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