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相追夫记-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李之源不解回头望他,“不麻烦,我从李府过来特别快,谢兄你别跟我生疏了呀,好歹也是同住过许多年的。”

    “我的意思是你今晚不用回去,明天再过来这么麻烦,反正我这府上没人,让人抱一床新褥子过来,你在这儿休息即可。”谢宣说这话时面不改色,心却在狂跳,他怕被拒绝,他自己知道,李之源此时犹如他的救命稻草。

第47章 入仕(十二)() 
当晚李之源被留在了谢宣府上;不仅留下来了,还与他同床而睡,只不过各自盖着被子睡了一头。谢宣刚刚看到吴家村农夫的尸体;心中惴惴;只有当李之源躺在他身边了,他才觉得安心一些;得以好好睡了一觉。

    从前苦于没有证据,不能将吴家村疫情一案上报;昨夜亲眼所见;谢宣便再也说服不了自己;这只是一场天灾。吴家村上下七百口人,皆是死于人祸,但是在京中竟未能掀起一丝波澜;只怕背后的人是有通天的本事。不用说京郊府尹林育恒一定是他们的人,当初林育恒上报的时候就笃定是瘟疫,其口供中称他是亲自去往了吴家村查探,如今看来这只是一个开端。其次吴家村的守卫是萧乾掌管的府兵;那农夫胸口的箭伤明显是军营中人所为,这么看来,那人的影响力至少远在梓君侯之上;当时的京都这样的人不多,范围很好锁定。眼下最重要的是大理寺竟然有他们的人,至少这位暂代的大理寺卿一定是那边的人,不然不会自己几次上报都被打了回来。

    上一世谢宣出身寒门;好不容易遇到这样一桩大案子,自然舍不得放过,就想查个水落石出,在新帝面前表现一番,反正时下大理寺卿的位置还有空缺,他是认准了那个职位去的。本着富贵险中求的念想,谢宣偷偷查了下去,这样一查便知晓了林育恒是林隙的侄儿,而林隙是为逸王和二皇子做事的,查到这里,其严重程度再也不是他一个小京官能承受的了,于是修书一封给了皇上。谢宣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小心,心中并未直接涉及到吴家村或是逸王和二皇子,只说有要事请求面圣。谁曾想,面圣之前他先面到的是逸王,并且是在牢中了。那时他才知道,他从吴家村出来后不久便暴露了,逸王一直没动他是等着他投诚,谁知谢宣却有一身忠骨,可惜只能长埋地下了。

    “哥哥,哥哥,谢宣!”李之源两声喊叫终于将谢宣的魂拉了回来。谢宣合上卷宗,一摸额头,竟是一头冷汗。“你想什么呢?思/春了不是?前头来人说是有圣旨到,你都没有一点儿反应。”

    “圣旨?哦,是给李府宣旨的,你快去跟李伯伯一起接旨,我昨夜没睡好,在院中等你便是。”

    “可是,皇上的圣旨怎会无缘无故到我家来,我有些怕,哥哥你不去吗?”

    “定是好事,快去,别让宫中宣旨的公公久等了。”谢宣安慰了李之源,示意他动作快些,李之源深吸口气,往前院跑了。

    李之源到门口的时候,李恒也带着夫人刚刚赶到,只见一身着紫色绣金线官服的宫人手中拿着卷圣旨,头颅微扬,颇有些等久了,不耐烦的模样。等到李家人都到齐了,公公才道:“李大人,跪下接旨。”

    李恒率妻儿跪下,毕恭毕敬,只听那宫人声音高扬:“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礼部侍郎李恒德才兼备,入朝十余载,鞠躬尽瘁,朕心甚悦。今礼部尚书之位空缺,适逢用人之机,特擢升李恒为礼部尚书,钦此。”读罢,双手一盒,弯腰将圣旨奉上,道了声:“恭喜了,尚书大人。”

    “谢大人,谢大人。”李恒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接过圣旨不住道谢,让人拿了好些赏钱给颁发圣旨的宫人,又亲自送了那行人出去。再回到李府时,李恒仍是心若擂鼓,今早上林隙才被皇上下旨处置了,当时他也想过,如今礼部之位空缺,只要不是天降奇兵,自己便有上位的可能。万万没想到今儿个下午,圣旨就到了自己的府上。虽说都是被擢升为尚书,但是走正规程序批准的,跟皇帝圣旨亲笔御批的那可是千差万别,李恒始终都想不到自己的名头是如何到了这位新帝的耳中。

    还是一旁李之源的接受能力更强一些,来之前只怕是个坏消息,如今接到的可以算作是天大的好消息了,便兴高采烈往后院儿跑,一路跑一路叫着:“哥哥,哥哥。”

    黎永知会过谢宣这等事情,谢宣自然坦然一些,知道李之源跑的急,就默默倒上杯热茶给李之源。果不其然,李之源一路狂奔到他书桌前的时候已经是气喘吁吁,谢宣抬手先送上杯热水。李之源从善如流,接过来,送进嘴里,刚好合适,然后喘着气说道:“谢兄,你可知刚刚圣旨是来做什么的么?”

    “做什么的,能让你这般开心?”谢宣装作不知晓的样子,问道。

    “爹爹升官了,刚刚宫中的人来宣旨,是说爹爹升官了,你可知道是什么官?”李之源话语中是难掩的兴奋。

    “难道是礼部尚书?”谢宣挑眉。

    “你,你怎么知道。真是神了,正是礼部尚书。前两日不还见着皇榜说礼部尚书林隙被封做钦差,奉旨彻查吴家村疫情一案么,怎么突然尚书的位子就空出来了,难不成是他感染了瘟疫?”

    “小孩子管那么多做甚,高兴过了就算数,今儿的策论还没做完,自己坐好,不准浮躁。”谢宣说话间又将纸张铺平,放倒了李之源跟前。

    李之源哭丧着脸,道:“今日就不做了。”

    谢宣微笑:“不想做就别在我这儿了。”李之源乖乖认命,再次提笔。

    林隙下台,谢宣心情甚好,若真如他们所猜想的那样,林隙是两家人之间的纽带,如今这个纽带身陷囹圄,双方自然会有所动作,只要盯紧了,定会有所发现,说不定能一举扯出逸王与二皇子试图谋反的案子。反正皇上现在对二皇子生了嫌隙,若是能乘此机会将奸党铲除,谢宣之后的仕途必然会顺畅不少。谢宣心中愉悦,当晚便修书一封与黎永,上头写着的是大理寺有问题的人的名单,谢宣只说是自己让人碰巧查到的,让他注意一些。

    夜色深重,黎永在自己府中接到谢宣的秘信,拆封后看到那张名单,心中喜不自胜。他这个半路从天而降的大理寺卿为官的这些日子自然能察觉到大理寺中是有问题的,这府上的人至少分作了三派,真正忠于正主的可谓是少之又少,而今又是用人的关键时机,若是大清洗必定会伤及无辜,没想到正在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谢宣竟能送来这样的东西,黎永大喜,带着名单就往大理寺去。

    半道上却遇到了他在院中暗中安插的人手,正快马加鞭过来请他去大理寺主持大局。黎永一问方知大理寺牢房竟然起火了,火正是从关押林隙的房间中烧起来的,虽然已经被扑灭,但林隙已经被烧作焦尸。

    “死的只有林隙?”黎永震怒。

    “只有林隙,而且已经烧的面目全非,估计来者是刻意为之,这火放的虽快,我们发现的也算及时,尽管如此却还是未能抢出林隙,估计他是先被人杀了,身上都抹了煤油。”

    “放肆,纵火之人呢?可查到是谁做的了?”

    “目前找到了一人十分可疑,正让人严加看管着,等大人审讯。”

    “行了,这样你先回大理寺,看着那人,必定要留个活口,我现在要入宫一趟。记住,我到大理寺的时候要见到一个活人。”黎永说罢便让人调转方向,去了宫中。

    谢宣的消息送出去几日也未曾见到有回音,他只当是黎永正在逐个排查名单上的人无空回复他,正巧这几日春闱之期将至,他一面要带着李之源温书,一面又要去明德坊查账,自然不得空闲,也就忘了这场事。

    光阴转瞬即逝,一眨眼三年便过,谢宣再一次站在了春闱的边上,不过这一次,李之源活蹦乱跳地站在他身边,两人一同进了考场。算起来这是谢宣第二次参加春闱,虽然没有像自己心中计划那般凭借着上一世的记忆占着先机,拿个好名次,但谢宣才子的本事确实实实在在的。胸中自有千军万马,下笔能写一方乾坤,特别是完成前头的八股后,看到最后一大题,题目的位子赫然几个大字“谏吾皇十则”,谢宣笔走龙蛇,这几日他交代李之源要写的东西便赫然纸上。

第48章 圣心(一)() 
“哥哥;哥哥,你看见了吗?”李之源一出考场,便抓着谢宣的手狂问;眼睛的期待几乎是要冒出来了。

    “看到了;看到了。”谢宣带李之源上了马车。

    “那我们那日碰到的,就是。。。。。。”

    “正是。”

    “我怎么这么笨;那天那位长相清秀的公子明明就跟黎大哥有几分相似的,我竟然没有想到。”李之源拍了自己的脑袋;“不对;不对。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那天父亲升官的时候;你一点也不惊奇,还猜到了是礼部尚书,还有最近日日在府中逼我做这篇策论;你一定早就知晓了,是不是?好啊谢宣,我把你当哥哥,你竟然做出这种事。”

    谢宣脸上的表情几乎绷不住;笑道:“敢问大人,我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利用我的信任,将我蒙在鼓里;还不够么?”李之源一生气,一张小圆脸立刻又鼓起来。

    谢宣两手齐齐上阵,捏了李之源的小胖脸,道:“好了;不闹,我跟李伯伯说了,好不容易考完,这几日都带着你玩儿。”

    李之源被谢宣钳制着不肯认输,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去哪儿,去哪儿?”

    “走远点儿,菩提庙吃面。”

    谢宣是有心带着李之源玩儿的,两日前他终于收到来自黎永的消息。黎永将大理寺被人纵火,林隙被烧死在牢中,景文昊在半夜亲自到大理寺审案,最后让人放出消息是景文昭所为,其目的是为了引景文檄动作,一桩一件事无巨细全部告诉他知。如今的局势谢宣已经渐渐明了,自己算是一只脚踏进了官场,等皇榜一放,前方等待自己的便是一场恶战。只有逸王跟二皇子都倒下了,自己才能真正松一口气。不过眼前最好的便是,皇帝不知从哪里看出了端倪,竟对二皇子起了疑心,并且是有心要对付他。皇上既然有此意,他们便占了先机。所以谢宣是特地安排了这几日的行程,带着李之源走远一些,好吃好玩儿的把人喂好了,之后怕是有日子不得这般轻松了。

    两人在外头,一直等到了放榜的时候,李之源拉着谢宣挤到人群中去看榜,一看到谢宣名列榜首,便又蹦又跳挤了出来。

    “怎么样,这般高兴,可是榜上有名,排在多少了?”谢宣看着他,问道。

    “第一,第一,哥哥你是第一,春闱甲子呢。”李之源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一张脸快笑烂了,合不拢嘴。

    “嗯,知道了,那你呢,排在第几?”谢宣迫不及待想知道李之源的排名。

    “我的?”李之源蹙眉,抬头望着谢宣,“我忘记看了。从前头开始看的,一看到你的名字便出来了。”

    谢宣无奈摇头,拉起李之源再次挤进了人群中,因想着李之源此次策论成绩定不会低,便从前往后找,果不其然,在十二的位置找到了他。

    “小源真棒。”谢宣揉揉李之源的脑袋,欣慰地笑了,李之源的年纪配上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拔尖儿了,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督导。

    “哥哥才棒,本届的状元非哥哥莫属了。”从小到大,李之源夸谢宣的次数太多了,而这一招谢宣也是无比受用,毕竟李之源每一次夸的都是饱含感情,真心实意。

    这般过了几日,终于到了殿试的日子。李之源兴奋的几乎是一夜没睡,寅时三刻刚到,就摇醒了谢宣。“哥哥快些起来。”

    谢宣揉着惺忪睡眼,看了李之源明明已经顶着黑眼圈了,眼里却仍在放光。李之源两步窜下床去,自己三两下穿好了衣衫,再从衣架子上拿起谢宣的衣裳,展开了。

    “你这是准备伺候我更衣?”谢宣笑着走过去,将自己双手伸了进去。

    李之源又立马窜到他前边来,帮他束好了衣领,系上腰封。“翰文轩的男装果然做的不错,这身广袖揽月服哥哥穿着再合适不过,适合今儿个这日子。待会儿哥哥被封了状元,外头直接套上红装,便更好了。对了,今儿个束发得换个矮一些的发髻,听说状元帽比较矮,太高了会顶起来,到时候就不好看了。小玉,小玉,算了,她的手艺信不过,还是我亲自来,我前两日特地去学了。”

    “一大早瞎忙些什么呢?怎么还去学了这些东西?”谢宣说着嗔怪的话,语气却是无比欣喜。

    “当然得学,今儿个一过,我便是状元的弟弟了。”李之源无比自豪,将谢宣拉到铜镜前坐下,解开谢宣的发带,认真帮他束发。

    等一切打点妥帖了,李之源又亲自送了谢宣到大门口,谢宣上了马车,李之源站在门口仍然舍不得回去。

    “进去,早上凉的很,你穿个单衣,容易伤风。”

    “嗯嗯。”李之源不住点头,脚下却不动,“你走了我就进去。”

    “好。”

    “你记得早些回来,我就在府中等你的好消息。”

    “好。”

    “我在状元楼定了位置,你中了状元巡街会从那里过,我就在二楼等你,看你。到时候你一定要看我。”

    “好。”

    “你。。。。。。算了,没事,哥哥,你一定能中。”

    “嗯,快回去。”

    明明入宫参加殿试的人是谢宣,李之源却比他还紧张,即便谢宣走了,一夜没睡的李之源躺在床上还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干脆又起来了。

    卯时二刻,包括谢宣在内的前五甲全部由正门入宫,被带入了大殿外候着。而在这个队伍中,谢宣见到了京中销声匿迹多时的陶宪之。

    景文昊身着龙袍,坐在高阶之上,面上带笑却是不怒自威,皇帝天生的气场,始终让人想要臣服于他。景文昊下方按照官位高低,文武百官分列两边。

    “宣春闱五甲入殿~”宫人一声吆喝点醒了在外头战战兢兢的诸位学子,几位依次入殿。

    “学生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景文昊笑意更深,“真是没有想到今年的五甲竟都是这般年轻,果真是英雄出少年,朕心甚慰啊。既然都是年轻人,朕便想着简单些,几位就在这殿上以刑赏做策论一篇,一个时辰之内交卷即可。”

    因为要殿试啊,案几早已摆放好,几位学子入座,都未直接动笔,而是先深深吸了口气,当着圣上和文武百官做策论,压力可想而知。好在几位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不多时便纷纷提笔。半个时辰一过,谢宣与陶宪之同时停笔,将答卷交给了一旁的宫人,然后相视一笑。

    景文昊率先看了两人的答卷,后头又看了其他人的,然后谢宣与陶宪之的答卷选了出来,好一番对比,道:“这倒当真有趣,你们两人所做文章立论点相同,结局却是针锋相对,有意思,有意思。”

    百官连同应试的几位学子都有些不明就里。

    景文昊继续道:“陶宪之,朕问你,何以将德解释为敬天敬地敬祖?”

    陶宪之在朝堂中算是小有名气,上一朝便是得了皇帝金腰牌,可以随时入宫的伴读,当时他伴的人正是此时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景文昊。而他的父亲原本是皇帝的太傅,是帝师,身份自然不必多说,本来已经归隐山林了,前几日竟又被皇帝请回了朝堂做了宰相,满朝文武看到陶宪之那一刻便觉得今年状元人选已定。

    陶宪之身着一身浅色锦缎,有意要低调一些,可他毕竟是自小在宫中待惯了的人,举手投足之间,难掩贵气。只见他往左侧迈出一小步,作揖后站正身子,一手别在身后,一手于胸前,施施然道:“学生以为,自西周起便有明德慎刑一说,此为先人德刑相混之表征,从古至今,此则未尝有大变。若德刑合一乃大势所趋,则何谓德?德也,一曰敬天,此为顺应天意,道法自然,人之循德,实为循天意。二曰敬祖,祖宗先人,吾辈之始也,忘祖者难善终。三曰敬人,敬人者,人亦敬之。臣以为过往之所以出现人对刑赏颇具微词,其根本在于未能做到三敬,不得天意,不遵古法,不得民心。学生见识浅薄,请皇上指证。”

    景文昊大笑,道:“老师教出的孩子果然深得朕心。”

第49章 圣心(二)() 
对满朝文武来说谢宣这个名字自然不如陶宪之熟悉;只有些人隐约觉得听过,却又不太记得,倒是跟苏万岭相识的几位大人明白;这是苏老的爱徒了。苏老今日站在朝堂之上都带着三分喜色;谢宣的天资他是清楚的,即使三年前他因故放弃春闱;今日照样站在了大殿之上,并且他有信心;纵然朝臣都认定陶宪之是今届的状元了;苏万岭却始终觉得那顶帽子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家学生的头上。

    谢宣今日着装打扮都是经过李之源悉心设计的;虽未有官服加身,整个人看起来却十分清爽,气度非凡;与陶宪之身上儒雅的气质不同,谢宣一个读书人走出来却带了两分英气,实属难得。谢宣往右迈出一步,作揖行礼;正色道:“法经有云,得直心也,立法曰德;得心也。所谓得心,得何人之心,王者得心莫若臣民。民之重德,无非天地;祖先,自身三者耳。刑赏之道,行赏当顺德,行刑亦当重德,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然此际,治德当先治朝臣之德,在世为人者,夫私欲为人之根本,此状于朝臣之中甚显,遂法治本应自上而下,方得民心。”

    谢宣款款说完,没有一丝犹疑,泰然自若反倒惊了一帮老臣。古往今来,官官相护本是定理,私心谁人没有?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在朝堂之上就放出要治官实在算不上是明智之举。可正是如此,景文昊对谢宣反倒高看了两分,如今他刚刚接手大齐,经过祖祖辈辈的发展,大齐的治理渐入佳境,却始终难以再上一层楼。王朝之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若只满足于当前,大齐怕是保不住许多年。要治,就要变,而如何变,谁来变则成了一个问题,别说,谢宣今日所言拿朝臣开刀确是个不错的突破口,一来可以肃清朝廷,反腐倡廉还官场一个清静,二来可以名正言顺铲除异己,将权力收归皇家。

    景文昊心中大喜,道:“抬起头来答朕,礼与刑当如何处之?”

    谢宣抬头,与景文昊对视,眼中没有一丝怯懦,镇定道:“传曰: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自孔丘起,天下君王皆尊儒术,行克己复礼之策,讲先礼后刑,重礼轻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学生以为大错特错。”

    谢宣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他却只当不曾察觉,继续说下去:“为臣者,理应先为民。旧时称大夫者,其入庙堂可辅佐朝纲,出战场可奋勇杀敌;而今称大夫者,察言观色,明哲保身,欺上瞒下,以无为为大作为,此等大夫得民唾之,刑不上实属荒唐。”

    “好,好,好!”谢宣一语毕,景文昊连声称好,自重生之日起,他便看透了朝中这迂腐之气,不客气地讲,大齐朝堂如今有如一潭死水,当下缺失的正是谢宣这般顶天立地,不畏强权,不畏氏族大家的强臣。

    景文昊笑着从安福全手中接过朱砂笔,再谢宣的试卷上写上“状元”二字,至此,谢宣重活八年,总算达成心中所愿。殿试毕,中书省出皇榜,其文曰:谢宣才冠京华,为状元,陶宪之温文儒雅,为榜眼,嘉定侯家二公子为探花郎。一时间朝廷上众臣面面相觑,眼中皆是不可相信,众人都押宝的陶宪之只得了个榜眼,而这位名不见经传,口中又言辞凿凿要治官的少年做了状元,偏偏皇帝好像还喜欢的很,这些人自然也不敢怠慢,纷纷上前恭喜。一时间谢宣竟然成了香饽饽,被一班老臣围在中间,连去换状元服的时间都没有。

    谢宣在宫人的带领下,排除万难才挤出来去换衣服。

    “好些日子不见了,谢兄文采大涨谋略更是远在人之上,在下只能望其项背,输给谢兄,心服口服。”三人往换衫的偏殿走,陶宪之便主动与谢宣打招呼。

    “论文采,在下不及陶兄半分,陶兄才情远在我之上,说来惭愧,今日我能略胜一筹,全靠投机取巧,剑走偏锋,机缘而已。读书人不耻的行径。”谢宣自谦。

    “此言差矣,胸怀天下方是读书人应有的胸襟,在下自愧不如。”

    谢宣正欲回话,一旁的王博文听不下去了,道:“你们俩都非常好,德才兼备,是天下君子典范,咱们能先换了衣服去游街么?我今日算了日子,游街完还得赶着去心上人家提亲,错过吉时就不好了。”

    三人相视一笑,加快了步子。

    宫中繁文缛节较多,再加上道喜的人络绎不绝,三人在宫中耽误了些时间,还未出宫,报喜的人倒先到了。

    李之源在院中,一听到报喜的人来了,往外狂奔,抓着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