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小猪-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姬圭胸口肋骨被秦小猪撞得生疼,这小猪还死沉沉地压着不起来。便龇牙咧嘴道:“你,你先从我身上下去。”秦小猪看清姬圭狼狈形貌,讪讪起身。一旁有人过来搀扶姬圭,秦小猪这才注意到屋里还有一人。是个碧月羞花的少年,看衣着也是楼里的。她只看过一眼便不敢再看。心说刚才若不是她贪看美人,说不定早注意到二皇子的不妥开溜,也不会遇到后面这些糟心事。

姬圭看见秦小猪的小动作,很是受用满意。若是有人不看她的男人,那就是对他美色的不尊重。若是有人死盯着她男人看个不停,那就是对她姬圭的不敬重。总之,这种心情很是复杂微妙。其中内情不可对人明言,只能叫别个自个领会精神去,秦小猪如今这般行事却是正好。

乱七八糟的追兵到了门口,有晓得事理的。便传告众人,这里的客人不好轻易得罪。人群里就推出一个代言的来,站到前面轻轻叩门。对着里面行礼道:“客官,得罪了。敢问适才可有个年轻女子闯入,还请把那人交予我等。”

姬圭揉揉后背,问秦小猪道:“你做什么了,惹得这般天怒人怨。”

秦小猪愁眉苦脸道:“我什么也没做。”偷眼看看重新隐没在暗影里的美少年。凑过身小声对姬圭道:“是二皇子带我来的,我事先可什么都不知道。”把自己半路尿遁的事也说了,听得姬圭哈哈大笑。她本就对秦小猪和姬璞的关系存疑,如今听得这些狗屁事,愈发觉得有趣起来。便对美少年使了个眼色,叫他去打发外面那些人。安排秦小猪坐下稍等。

秦小猪看着面前几乎没怎么动的席面,不禁吞了吞口水。她是冲着吃饭来的,却到现在连口水都没喝。还平白跑了半天路,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姬圭见秦小猪这副馋样,晓得小猪不经饿,便笑道:“若是还没吃饭,就随便吃点吧。我和……只顾着说话。没怎么动筷子。”

秦小猪只听到头一句,至于姬圭含糊其辞代过的那几个字。并不十分在意。一旁有小小子递上干净筷子,秦小猪也不客气,胡乱谢过抓起来便大口开吃。劫后余生的心境下,便是粗茶淡饭也叫人感动。

那边美少年出得门去,和人群打过照面。便有客人吵嚷,说楼里居然把这样的绝色人才藏着掖着,实在不地道。一旁的人忙叫那些人噤声,耳语说了几句。言道你不晓得,这位乃是三殿下的专宠。

美少年对这些议论置若罔闻,心平气和道:“确是有位娘子过来拜访,殿下正留她说话。”三殿下的名头压下来,刚刚还唧唧歪歪的众人纷纷退散。楼里的人也不再拿着破盘子破碗说话,想来一会自有人收拾后账。见色起意的客人们都不敢和姬圭对上,既然人已经落到三皇女的手里,大伙便回去该吃吃该喝喝,把不该有的心思息了吧。

秦小猪不晓得外间情形,但姬圭是她老板,不会不管她死活,便放心吃喝。姬圭临时跑来和此间主人说话,这会已打算离开。如今见秦小猪吃的热乎,也被勾得拿起筷子,挑肥拣瘦吃了几口,觉得滋味不过尔尔。想起秦小猪擅长厨艺,笑问她道:“这菜色比之你自家做的如何。”

秦小猪抢了几筷子下肚,胃中饥荒缓解。动作放慢下来,吃相比刚才好许多。闻言便道:“差一点,也是蛮好了。”一旁伺候酒水的小小子在姬圭面前随意惯了,听到秦小猪如此大言不惭,“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和大多数女子一般,姬圭不大精通吃喝。宫中美食佳肴她吃得,军中粗茶淡饭她也吃得。不过对秦小猪,她倒有几分莫名其妙地自信,点了点头道:“如此,我等今日救了你,还请你吃宴席。改日你便弄一桌来还礼吧。”秦小猪听说是这么个回礼,做吃的对她而言再容易不过,笑逐颜开道:“使得,使得。”

姬璞在那边等了许久不见秦小猪回来,心中生了疑惑,一旁的人便趁机出去寻找。过了一会,回来把打听到的消息报知姬璞。后者阴沉了面孔,怒极反笑道:“好你个秦小猪,当真是好狗运。也罢,既然她救了你。便叫她出些血,以偿我今日的不如意吧。”叫人拿来纸笔,写了个便条拿去送到姬圭这边。

姬圭看了看纸条,不由地哑然失笑。秦小猪听说是姬璞叫人送来的,生怕其中有什么不利她的言辞。正想凑过去瞄一眼,却听到姬圭对来人道:“从今往后,那位客人再过来,他的帐一律算我的。”秦小猪听得咂舌,心说原来二皇子打的是这个主意。高,实在是高,一劳永逸解决了出行忘记带钱包的窘境。她几乎都要怀疑,姬璞是不是知道姬圭在这里厮混,故意放她出来逃窜。当然这只是小猪的主观臆断,与真相相去甚远,其推理演绎过程也与逻辑不符。

姬璞得了姬圭的承诺,这才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潇洒走人。秦小猪吃了好些东西压惊,又见到了熟悉亲切的领导,心情渐渐平复。这才想起问姬圭不是去校场了吗,怎地到了此处。不等姬圭回答,她想到这人上午视察时的无心之言。腆着脸小声问道,莫非这便是殿下打算金屋藏娇的那位蓝颜。

姬圭嘿嘿笑道:“秦小猪,你知道的太多了。”秦小猪也觉得自己八卦了些,赶紧打哈哈道:“殿下几时置别墅,小的定然鞍前马后效劳,给您把事办的妥妥的。”姬圭见她说话中听,这才放过她。饭后二人出得门去,秦小猪把自己画城市规划图的事向姬圭汇报。

姬圭皱着眉毛听了一会,心说这摊子怎么越铺越大。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畏缩不前也不是她的作风,便叫秦小猪再花些时间完善。挑个时间交给她呈送有司,叫那些人费脑筋伤神去。军械监的那些土地雷已经交由秦五岳秦将军带去吐蕃,此事算是告一段落。水泥那边各项事宜,也已经逐步展开。接下来工作重心还是要回到火炮上,嘱咐秦小猪归拢心思,其他琐事慢慢放手。秦小猪一一答应下来。

秦五岳临走前也没请成客,未曾和秦八角姐俩见上一面。她是要在次日邀约宴请这二人,没想到当日后半响便接到女帝旨意。

说是吐蕃事急,一刻也耽搁不得,命她连夜出发。临行前秦五岳交代秦三山,不日秦贾氏便要抵京,让她照看好父亲和幼弟。秦八角和秦小猪那里,如何说明情况,还要请贾氏定夺。叫她不要擅自行事,惊吓了那二人。秦三山恭敬听了一会,听到后面不愿意了。小声嘀咕道,她才不会如此不晓事。再说那二人,哪个看起来,也不像是会被几句言辞吓倒的模样。

秦五岳颇有些感伤,自己一时迟疑,错过了和女儿们相认的机会。她没留心秦三山在说些什么,午夜便开拔去了西方。

PS:  起点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喜讯

四皇女姬璋与辽国使臣密谈后没多久,辽国内部决策者就她提出的“贸易换赔款”建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因着时至今日,辽国各部族间交易,依旧是以物易物居多。好些人根本想象不到对大顺全面通商,会带来何种后续影响,最后通商利大于弊的看法占据上风。

这所谓的“利”有两点,一是各部族渴慕南方中原腹地好东西久矣,却除了战争,再没有别的法门获取。通商打开供需通道,这就使得这种需求有了宣泄的途径。二是可以借此在大顺内部,扶植一个亲善辽人的皇女。这位皇女和辽国贸易越是密切,也就是越发被这层关系束缚,这是后者乐于看到的结果。

辽国有识之士认为的弊端,其实也与以上两点相关。一来她们担心辽国属民因此便利,长此以往失了好战尚武的精神。二来则是出于对姬璋的不信任,认为不得志、孱弱的狼崽子也还是狼崽。牧人用自家牛羊养大它,也不能改变狼与狗不同的事实。

一时间上述两种观念针尖对麦芒,在北方决策上层形成对峙。但是最终的决策者还需要更务实的态度,她面对的是不通商便要即刻拿出大笔现银赔款、或者倾家荡产再图一战的选择。可以说辽帝的选择并不多,到了这种时候,她的选择权也不大。最终结果其实是内部各方势力角逐妥协后,达成的一个平衡。给四皇女姬璋带话的,依旧是那个南面汉人辽官。

这人声称大辽上下皆对殿下的处境报以同情,也希望通过己方的努力,改善现有不公平的一切。经过多方协商,辽帝决定,认为四殿下的提议是可取的。这一席话。最终奠定了姬璋对辽和谈成功的基础。姬璋内心欢愉,却没挂在脸上。闻言郑重其事,起身冲着北方深深一揖。感谢辽帝和诸卿相对她的大力支持,这个计划成功有我的一半,也有尔等的一半。

辽使只道四皇女心中感激,却不好明言,故只能用这行为含蓄表达。于是用心记下所有细节,回朝之后,南朝文人习气发作,把这事添油加醋告知辽帝和南北文武。除了讲述一个简单事实外。又说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话。叫人听了好不快活,北面林牙南面录事官皆详尽记下此事,载入史册。作为大辽与顺开战前后。虽败犹荣的明证。

且在其后附有评论道:征服一个国家,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同理,掠夺金银或可享受一时。获取他国未来实力人物的好感,却可以坐享一世好处。尤其这位亲善人士的实力还是大辽扶植起来,好坏尽系于己方之手。说白了。这位未来就是北辽利益在中原的代言人啊。

先前那些反对声,因着姬璋兴之所至的一礼,弱了下去,渐渐被其他声音压过替代。最终在几乎全民通过的情况下,四皇女拿到了直通几个大部族的商贸权。这结果好的出乎了大顺使团的预料,但是戏还没演完。谁也不敢松懈。主使袁幼亭、副使侍郎苏渔,在与四皇女的一次会谈中大吵起来,三人意见分作两派。姬璋一人对上正副二使。两边互不往来,几近决裂。

这种结果正中辽人下怀,一名王姓官员秘密携带大量物质的到来,更加坚定了辽国的决心。和谈的结果自此已经可以看见,正与四皇女预期一般。通商的部族略有增减。但是大局已定,互市即将深入北辽上下各处。

很快。女帝就拿到了这次和谈前后的详细呈报。不光是来自当事人,也有明地里暗地里的各种侧面报告。姬璋也就罢了,女帝对于自己的骨血向来有自信。她的皇女都是优秀的顶尖人才,允文允武。倒是那些个充军的泼皮们有些意思,居然从圣人大道里想出这么市井刁钻的法子。女帝眼看心愿达成,一时高兴。便大笔一挥,命膏药钱等人也不必等到换防,直接随同四皇女的和谈团返京。

消息到了北边,人人兴奋。连这等不起眼的都受此嘉奖,余下众人自然都少不了好处去。便如姬璋事先和膏药钱说过的那样,女帝无法为她们正名,奖赏也来得不明不白。这几个都是充作使节团的护从,才得以去往京城,拜谒女帝。

殿试的答卷在统一堪阅评测后,分作一二三来。录了名册,并试卷内容,一同呈给女帝批复。女帝大致翻下来,头三名已经心有定算。至于其他名次,其实才学相差不大。看到言辞上进、忠君爱国,卷面整洁、文笔端庄清丽的,也可以相应向上提一提。若是言辞激烈,虽是针砭时弊;其余各项再好,也要落了下层。理由无他,国家不需要热情洋溢的批评者,更需要稳健务实的实干家。

方明德虽然历练少了些,但一颗为国为民之心天地可鉴,对女帝言语间又透着无比尊崇。这样的人才不提拔,那科举制还有什么意义。至于她前面的几位,便是问题百出。虽然她们辞藻华丽,个个锦绣文章。可是这些人或堪破世情,或心存怨愤,字里行间透漏出玩世不恭态度和激烈情绪,都是不可取的。

如此,叫这初出茅庐、尚未在万丈红尘里浸染过,白纸一张般的方明德得了个天大便宜。居然一路凯歌,勇往直前,撞翻前面数位前辈,得了个好看的名头。

传胪当日,人人跌破眼镜。连方某人本人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她会得个与当年小蔡大人相同的名次。师姐仔细听下来,在二榜一十二名听到自己的名字,已是心满意足。看方明德还在发愣,不禁嘿然暗笑,这个方明德前些时日都担心的病了,如今可好,一举做了探花娘。

方明德哪里还听得进后来众人说些什么,她不理解什么叫“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自然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能有此殊荣。茫然随着众举子在保和殿里行礼叩拜谢恩。史书有载:时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诸进士行三跪九叩礼。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云盘承榜、黄伞前导,出太和门、午门。一甲三人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拥簇出正阳门。跨马游街后,备伞盖仪送回会馆住所。其余二甲,三甲由东华,西华门出宫。

同来的诸举子中,当属方明德名次最好。回到寺里,许多人向她恭喜道贺。方明德却无平日睿智模样,也不晓得说些什么。师姐不去管她。笑嘻嘻地准备银子找人去各处投递报信。不光方家和二秦那里要招人去告知喜讯,还有方夫人在京中的旧时,方明德在书院的师长那里。也是要说一声才好。

礼部侍郎张端和刚刚知道,小同乡方明德居然被女帝擢拔超前好几位,一下子成了探花。她的心绪有些复杂,乡党乡党,同乡在朝为官天然就是一个党派。有个小老乡入得陛下法眼。日后十有八九便要飞黄腾达。今后彼此互相提携,这也是一桩美事。可惜家门不幸,不肖的内侄年前来的书信,她还大略记得。说是祖宅无端遭了火患,镇上许多人家同一时间起屋,四下争夺工匠。内侄重金聘请了一位外来的匠人。后来才晓得这人是受别家相邀来的。

工程已然开始好久,那家人却还抓着不给放人,委实没意思。似乎那家人便是姓方。今年也有举子赴京,不知可便是这位方明德。幸好当时自己给内侄的说法言辞严厉,叫她不要仗自己的势欺负邻里。最后听说两家合用一个匠人做事,这事也算是勉强和解了,就算是得罪方家也没得罪很深。

若果真次方便是彼方。按说自己也算仁义,并未从中做什么。到了此时。她要是明白事理,就该与自己尽释前嫌,亲善一番才对。若是这丫头小肚鸡肠,自己其实也不惧她。一榜出来多少人,名次在前却混的不如后进者的事时有发生,端地看你会不会做人。念及于此,张端和也放下心思。回去后叫内人打点一份差不多的贺礼,叫人送去给方明德。与方夫人有旧的那些,都各自得了消息,亦有应酬来往。

消息到了镇上,方家满门俱是欢喜。樊大郎禀明尊长,要亲自回村和樊家二小说道此事。方章氏笑道:“去吧去吧,把那两个孩子一并接到家里来,大家好生乐乐。”老太爷和太夫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也愿意和小辈胡闹。老爷子对樊大郎道:“我记得秦小猪还有个徒弟在镇上,你们若是高兴,把她也叫来耍玩。”一屋子人听了这话都笑起来,自从屋舍被毁重建以来的不顺心一扫而空。老夫人一语成谶,说方家复兴都在方明德身上。如今果然应验,自是得意非凡,叫住方夫人和她一道去给祖宗们上香祷告。

方夫人面上依旧风轻云淡,谦谦君子模样,其实心里也是欢喜的。与别个不同,欢喜之余,她还有些担心。明德这孩子年纪轻轻便一帆风顺,轻松得了个好结果,其实未尝便是件幸事。只是这档口对着一家子笑脸,她这话却是不好开口。便闭口不言,只随着众人高兴行事。

樊大郎坐着老刘婶的马车,由家中一个小小子陪着回到樊家。把这喜事说了,那两个都笑起来。锦儿憨憨傻傻说不出什么门道,只是打躬作揖给樊大郎道喜。樊二郎就比妹子顽皮许多,抱着哥哥道:“哥哥如今心愿得偿,终于做了状元夫郎。我等也要鸡犬升天,分些好处。”樊大郎笑道:“少不了你的,一会都和我回镇上。父亲说要请大伙吃酒,老太爷还让我把狗丫也叫上呢。”

樊二郎和锦儿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起来。平时看不出来,此刻方知晓原来方家的老太爷,才是最爱混闹的。樊二郎便打发锦儿去寻狗丫,留哥哥和老刘婶他们稍坐,自己去到隔壁给郭二叔说这件好消息去。因着郭二叔身子不便,近来多数时间都是和樊家两个搭伙过日子。他和锦儿要去方家吃酒席,要先跟郭二叔说一声才好。

樊大郎也知道其中缘由,便笑着叫他自去。樊二郎推开二婶家院门,郭二叔正倚在窗下绣花。樊二郎跑过去仔细一瞧,见是个小巧精致的虎头帽。拿到手里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这针线功夫着实漂亮,比自己和哥哥都好。郭二见他难得小孩子脾气,便笑道:“这个不好给你玩,我给你另作方帕子吧。日后等你有了孩儿,要多少,我便做给你多少。”

樊二郎被后头这句话羞红了脸,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打断郭二的话头,说了方明德中探花的消息。郭二听说这消息,也为樊家三人高兴,说道:“你们老樊家看人是极准的,一个两个都那么好。听说秦娘子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如今樊家的媳妇方娘子也一举中第,得了进士探花。”又问樊二郎,将来是不是会全家搬到京城里去。樊二郎本想拿方明德的喜讯解自家的尴尬,不想被郭二一席话说得更加羞臊。

心道秦小猪如何与我等有何干系,她是说过要接自己和锦儿去京城。可是自己凭什么就非要听她的,大老远离乡背井去那繁华奢靡的地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那里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说到自己的家,他也早到了可以成亲的年纪,却还老大不小在家里住着,这是为了谁,他说不清楚,或许是羞于出口。可叹那个傻缺,竟似全然忘记这事一般。

樊二郎羞得不行,不肯与郭二再说,匆忙告辞回了自家小院。一摸面颊犹自烫手,他直接去了灶间,揽水拍打手脸。不经意间望了一眼水中,见水里有个青丝云鬓芙蓉面的倒影。樊二郎不禁有些怔怔出神,他突然有些怀疑自己,也怀疑秦小猪。自己不过是乡野间的无名野花,便有几分颜色,也断不敢与富贵牡丹争奇斗艳。那小猪这么许久没有消息,是忘了自己吗。

PS:  起点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设宴

不一会,锦儿满脸喜色独自回来,看来是得了狗丫爹的首肯。果然,就听她笑嘻嘻地对樊大等人道:“狗丫姐在镇上韩老板那里算账目呢,她爹叫我们到镇上直接叫她过去就成。”大家伙也都是高兴。樊大便叫樊二收拾下锁好门便即出发。

一行人到了镇上,从韩家米铺接了狗丫。铺子里只有两个伙计看门,韩家姊妹今日走亲戚去了。小伙计们听说了方明德的喜讯,也都跟着打躬作揖恭喜这些人。老刘婶很是受用她们说的恭维话,方明德虽说是方家小姐,但也是她看着长大的。老刘婶鞍前马后自小照顾这孩子许久,如今她中了探花,全家人说起来都是功臣,听别个几句好话也是应该。正好狗丫手里的账册也核对过七七八八,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便和伙计交代好,跟着樊家几人一起走了。

不多时到得方家,樊二郎每次看到这个院落都要想起原先那个。只是话头却不好再提,方家人等了许久,筹措银两、又打了嘴皮官司才把这里重建起来,他们自己住着也还过得去。樊二郎若说这个不如以往的好,虽然本意是为者方家抱不平。但有樊大郎这层关系在,便是方家人不多想,这话叫别的人听去,难免会说道这是樊家人,嫁过来后嫌弃亲家败落了。

不过今日这处宅院,似乎又与平日不同,大约是因着住在其中的人们各个心情愉悦的缘故。方章氏正和老太爷说话,听说几个孩子到了,忙去迎接他们。老刘叔今个也没闲着,从住城隍庙时留下的习惯,如今全家大小爷们都爱吃他的手艺。老刘叔对此很是得意,但他老胳膊老腿渐渐力不从心。便从两个儿子里挑一个能干的,每日叫他跟着学做事。日后好继续他的本事。

至于他的另一个儿子小二子,也是个要有大出息的。这个小子腿脚麻溜,平日最爱跟着老爷少爷出门。方章氏就和老刘叔商议,将来叫他跟着樊大郎一道去京城,照料方明德小两口。老刘婶还去过郡府,老刘叔最远也就是去过席家村。闻听此言,还有些担心路途遥远,再见不易。到了屋里,老刘婶听说了这事和老刘叔的担心。便道,你可真是糊涂。老爷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品。小姐和樊少爷又是怎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把儿子送到京城,那是叫他和小姐他们享福去。高兴还来不及呢。

老刘叔一想可不如此,况且这孩子本身也是个闲不住的。若是为着自己一句话把他留下了,说不定他晓得内情后,还要说些埋怨的话。老刘叔想明白这些,解了心结。也感念方家待他一家几个不错。愈发每日尽心尽力。

老刘叔指导大儿子剁了饺馅,两人就开始一个擀面皮,一个包饺子。到小二子跑来给他俩说人都到齐时,已经攒了许多。老刘叔便俨然大将军帐下点兵一般,一面指挥把府里的丫头小子们,把各色菜色地往厅堂里送。一面招呼自家两个小子齐齐动手。滚水开锅下饺子。

饺子虽不起眼,但在寻常人家看来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