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朝着帝国前进-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丰富了华夏的餐桌,又充实了华夏的粮仓,想想醋溜海带丝,李康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绿油油的小可爱们了。

    齐桓镇外海,四艘渔船相隔不远,随波起伏。

    吴英一边摇着船橹,一边冲船尾的老儿子吴光喊道:“看到浮标了吗?通知雄儿、大海、少建他们,赶快靠上去,将地笼捞上来。”

    “好嘞!”吴光应了一声,然后扯着嗓子冲另外三艘船上喊了几句,其实根本不用他们提醒,剩下的三艘船也早就看见了,已经往浮标位置靠拢了。

    当海军司令开风还是渔船队领队的时候,吴英就是其手下四大船长之一了,不过相比另外三大船长,黄元成了第一造船厂厂长,他脚下这条船就是第一造船厂生产的,与他关系最好的沈明合现在是少校大副,吕小生更是早早的就成了主力舰的舰长,还在当渔夫的吴英确实显得相形见拙。

    想当年,三江商会的会长钱三江也只是他那条船上的水手。

    所以说,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当初华夏水师初建的时候,就是以渔船队为班底组建的,可以说,那时候身为船长的吴英只要选择加入海军,起始就是军官,到现在,最差凭资历也能混个大尉,捞一个非主力舰的舰长当当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他现在还是渔民,那肯定是没有选择加入海军。

    至于他当初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因为他是疍民出身,或许是舍不得放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渔船,又或许天然对政府的不信任,亦或者无拘无束惯了,不想受约束。

    惟一能知道的是,吴英后悔了,不然去年下半年他就不会厚着脸皮将自己的“大孙子”吴凡塞进海军,本来他是想将两个孙子全塞进去的,结果他的脸不够大,人家还是看在老交情的份上才要的一个,今时不同往日,海军的门已经不好进了,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不过几年的渔民干下来,他也不是没有收获,眼下的这四条船就是他攒了五年的钱买下来的,大小也能算是一个船老板了。

    四条船各自在一个浮标位置停了下来,每条船上都有两个人,分工明确,一人捞起浮标,开始向上拉扯绳索,另一人则在看着差不多的时候,跳入海中,从地下将地笼往上托,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绳索断裂,从而鸡飞蛋打。

    “叔父,可以下去了!”吴光使劲往上拽着绳子,抽空向旁边的吴英喊道。

    吴光今年有五十多了,吴英才三十多,再叫后者父亲就有些不合适,所以在两人相认不久后,吴光就改口叫吴英叔父,这就很合理了,华夏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最后都是这样处理的,叔叔比侄子再正常不过。

    吴英闻言,不做犹豫,脱去外衣,只穿着一个裤衩子,“扑通”一声就跳入海中,潜入海底后,透过清澈的海水,吴英可以清楚看到你在地笼内仓皇无措的各式海物,顾不上发笑,快速游到地笼旁边,一只手将地笼扛在肩膀上,然后使劲往上托。
………………………………

第283章 招人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吴光才在吴英的帮助下,将百十来斤的渔获搬上渔船,将地笼放下后,吴光还要再费些力气将吴英拉上来,毕竟在海里托举百来斤的重物,就算有海水浮力加持,耗费的力气依旧不小。

    吴光毕竟五六十岁的人了,做完这一切,整个人也累的不行,和吴英俩一起坐在船板上,呼呼喘气。

    “起来了,还有两个浮标。”吴英扶着船板,爬了起来,冲着坐在旁边的吴光说道。

    “嗯”吴光麻溜的爬起来,也不说累,径直跑去摇橹去了,在丰收面前,受点累算不得什么。

    一直忙活了近两个时辰,四条船陆陆续续找到所有的浮标,将下放的地笼一一捞了起来,收获虽然参差不齐,但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大丰收。

    等四条船再次凑到一起开始返航的时候,太阳已慢慢西移。

    “叔祖,您看咱们是不是多找一些人,每条船上两个人感觉有些吃力,三个人正好。”另一条船上,吴雄一边清理着地笼,将猎物分门别类的放好,一边向隔壁干着同一件事的吴英建议道,“而且,您看父亲年纪也大了,干不了那么重的活计。”

    “臭小子,你是说你老子老了是吧?”吴英还未开口,吴光倒先受不了了,扯着嗓子大骂道。

    “库库库”见到吴雄吃瘪,其他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吴雄也是无奈,自家老子不服老,他只能认怂,缩着脖子道:“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年轻人也受不了这个累啊。”

    “啊呸!这才过几天好日子,这点苦就受不了了。”吴光一脸家门不幸,出了败家子的表情,道,“你忘了当年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大米的日子啦!你个败家小子,会不会过日子!找人不要钱啊?你不知道现在人工有多贵啊!钱都拿去招人了,你还怎么娶媳妇?”

    吴雄一头黑线,听到这话的几个帮工也皆是满脸尴尬,吴光或许只是口无遮拦,没有其他意思,但这话听在他们的耳中,总有一种被指桑骂槐的感觉。

    其他人不好说什么,但大老板吴英辈分高,可以不用顾忌吴光的感受,黑着脸说道:“你瞎说什么呢?人家卖力气,我们买力气,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哪不缺人?人家愿意来帮我们,都是看我们面子,要知道感恩!”

    吴英的训斥,吴光自然不敢反驳,但从他的脸色可知,这家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只是纯粹的不敢有违纲常。

    不过吴英并不在意,只要吴光听他话就行,听没听懂无所谓,所以,他没有继续在吴光身上计较,而是转脸对吴雄道:“你说的也没错这样吧,这也不是小事,等回去后先将鱼卖了,找你哥商量一下,看看还有么有其他要补充的,一并说了,省的来来回回老折腾。”

    吴英毕竟比吴光年轻,思维相对开放一些,但或许是因为辈份太高,平时下意识的就会忽略自己年轻人的身份,又比普通年轻人保守一些,性格和观念都有些矛盾。

    对于吴英事事都提到吴凡,吴雄虽然不服气,但绝对不会傻兮兮的当面说出来,只是心里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心思越来越重。这既有和哥哥争出高下的心理作祟,主要原因还是华夏当前宽松的大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年轻人独立心比古华夏的同龄人要强的多,对家族的依赖也要小得多,都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要干什么呢?”吴雄一时又陷入了迷茫,年轻人总是不缺乏热血和激情,但鲜有能找到正确目标的。

    吴家的渔船出海打渔的地方离海岸并不远,十多里的路程,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堪堪在天黑之前回到了齐桓镇,四艘渔船停靠在一座小型的,专门为渔民准备的小码头。

    吴家原先在新安镇,自从齐桓镇设立后,因为齐桓镇靠海的缘故,吴英就带着一家子搬迁了过来,得以成为齐桓镇第一批居民,有一套镇内的房产,但他们经常居住的地方却没有安在齐桓镇内,而是在镇外的小码头边,离镇子大概三四里路。

    从这一点看,好像吴家挺阔的,有两套房子,其实不然,华夏目前的房价并不贵,还属于人少地多阶段,镇内的房子或许还值些钱,镇外的房子只用算材料费和人工费,地皮多的是,如果你不怕危险,甚至可以随便在远离城镇的地方圈一块地,见一座皇宫都没人管你,华夏并没有太严格的僭越一说。

    住在小码头边的人家大多和吴家一样,多是以打渔为生,所以,他们自发形成的集居地就是一座小渔村,只是华夏官方书面上虽然有村级这一行政单位,但其实整个华夏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自然村存在,这个小渔村也一样,因而住在这里的人依旧是归齐桓镇镇府直辖的镇民,而不是村民。

    最明显的标志是,这里没有村干部。

    除了吴家的四条小船外,码头上已经停泊着七八条早些回来的船只,而后,又陆续驶回来了十几条渔船,都是这个渔村里出去打渔的人。

    当然,除了吴家外,这些人大多一家一条船,而且大部分都是租的第一造船厂的船,比不得吴家,以吴家四条渔船的身家,在这座无名小渔村,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家了。

    “嚯,老吴,今儿收获不错啊,看样子,总共得有上千斤吧这还有几条大黄鱼、石斑鱼呢。”停在吴英隔壁的一条船上,他家的邻居海景潮和往日一样,在忙活的同时,照例和吴英扯上几句。

    “老海,能不能每天不重复?”吴英笑骂道,“每天都拿这句开头,有意思吗?”

    “咱们渔家人,不说渔获说什么?”海景潮抬头瞥了一眼吴英,接着又继续捣鼓起自家渔来。

    “行行行,你有理!”吴英懒得跟他较劲儿,道:“老海,我说你也该请个伙计了,整天一个人搞到夜半,明天又要赶早,这么搞,身体迟早要垮。”
………………………………

第284章 尽量吃多些

    海景潮默不作声,他家里还有个女儿要养,相对现在华夏的平均水平来说,生活确实有些艰苦,但再辛苦,他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从事渔业工作,他要让自己的女儿做个体面人,不能跟自己一样,因为常年和鱼虾打交道,身上总有一股子洗也洗不掉的腥臭味。

    当然,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帮忙,还有一个迷信方面的原因,总之,女人上船,不祥。

    但要让他雇个人来分担劳累,他就更舍不得了,他还想着攒钱给女儿置办嫁妆,好找个如意郎君呢。

    海景潮不吭声,吴英却知道他想什么,他瞥了一眼船尾的吴光,像这两人一样的保守派在小渔村却是占了大多数,相对而言,他能在自家的四条渔船上,一共雇佣了五个帮工,凑齐一船两人,已经算是无比开明的了。

    甚至,如果他不开明,他根本就不会买这四条船,买一条就够他们吴家三人忙活的了,这还是已身为海军的吴凡的建议,事实证明,虽然一开始投入是大了些,但最终赚的也多啊。

    要知道,当初水师建立的时候,吴凡也是强烈要求留在水师的,是吴英和吴光两人死活不愿意,硬是拉着全家义无反顾的一头钻进渔民这个大家庭。

    所以,吴英才那么信任吴凡,那么在乎吴凡的想法。

    收回飘远的思绪,吴英准备在做一次努力,毕竟几年的邻居了,他也不愿意看到海景潮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雇一个人看起来是多了一张嘴,还要每月给人家开工钱,但其实不然,你看看我家就知道了,如果就我们祖孙三个,每天拼了老命也打不上来千斤鱼,靶他们的工钱去了,我们家赚的确实比以前要多得多。”

    吴英这番话说的可谓是语重心长,但海景潮依旧不吭声,显然没有听进去,只是碍于吴英的心意,不好反驳罢了。

    海景潮的态度,不禁令吴英有些火大,顿时有一种好心当作驴肝肺的感觉。

    心里有气,说出来的话自然就有些冲。

    “如果连这点钱也要省,那干脆早早的招一门女婿,自家人,不用负工钱!”

    吴英原以为爱女如命的海景潮会发飙,没想到对方一点火气都没有,反而放下手中的活计,很平淡的问他。

    “你雇佣一个帮闲,一个月工钱多少?”

    “八元!”吴英还以为他想通了呢,很痛快的说道。

    “可租一条船每月只需要二十元,提前交三个月保证金,也就六十元,一个帮闲一年的工钱除去吃喝,省着点,足够了。”海景潮依旧淡淡的说道。

    “那又怎么样?”

    “怎么样?打渔又不是什么高技术活,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就那么大点地方,想瞒也瞒不住,人家学了一年,看了一年,你的本事人家学去了,你能赚到多少钱,人家也门儿清,你认为他们会安心给你打一辈子工?”海景潮颇有一种智叟面对愚公时候的感觉,你赚的比我多有什么用?到头来还没我看得透彻。

    吴英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大字不识的海景潮会说出这番大道理来,一时间颇为震惊,当然他并不是认为海景潮就说的对,而是意外。

    但意外归意外,海景潮的看法吴英是不敢苟同的,或许在几年前他也会这样想,怕技术外传,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便宜别人,不过他现在的格局已经超脱于普通渔民,他现在是鱼老板,想法又不一样了。

    雇工们想要单干,可以啊,再招一批就好了,这年头,华夏说缺人,其实也不缺人,想找几个打工的,不要太容易。

    等一年后这些人出走后,他早已积累的更多,四条船说不定会变成六条船、八条船,他只要保证自己走在大部分同行前头就行了。

    再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魄力放着好好的稳定生活不要,去冒险拼搏的,他们是会学到技术,是会看到具体收获,但他们同样也能看到风险,更何况,大海还是一个特别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使人,都有畏惧感。

    如果说,怕这些人跑出去单干,从而增加行业竞争人数,吴英或许还会皱皱眉头,但也仅仅只是皱皱眉头。

    因为他的大孙子吴凡曾经跟他说过:任何有利润产生且入门门槛低的行业,你都别想吃独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吃多点。

    吴英对此深以为然。

    “叔父,老海说的对啊!”这时,吴光突然冲到吴英身边,那矫健的身手一点也不像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只见其面色潮红,望向海景潮的目光满是赞赏,终于是找到了知己了,他装模作样的四处望了望,然后小声的在吴英耳边道:“叔父,老海说的对啊,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少建、小明他们都不安分,甚至大海叔都有异心。”

    可怜的吴光明明比张大海要大得多,偏偏因为吴英的关系,平白矮了一辈。

    张大海,和吴英一样,也是当年渔船队的老人了,混的比吴英还差,可以说是他们那批人中混的最差的了,还是吴英碍于情分给他一份工作,否则他只能去卖力气搬砖。

    吴英是自己不愿意留在海军,从而还连累了吴凡、吴雄兄弟俩,张大海自己倒是愿意,但人家海军不要他,哪怕是最开始极度缺人的时候,开风也不愿意要他,这完全是他自身的毛病,两个字,懒散,一个字,懒。

    吴英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一是对自己的侄子,实际上是亲儿子的吴光很不满意,二是觉得张大海单干不靠谱,但他又不好说什么,劝吧,人家只会觉得你见不得他好,根本不会领你的好,不劝吧,以他对张大海的了解,除非突然转性,否则下场绝对是血本无归,到时候还是会来找他擦屁股,作为兄弟,他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毕竟张大海只是懒了一点,又不是坏人。

    更重要的是,张大海根本就是个存不住钱的性子,他哪来的本钱?
………………………………

第285章 学渣的本质

    一大早,吴家祖孙三人,再加上几个伙计,推着推车,往齐桓镇北部的菜市场而去,在那里,吴家租有一个店铺。

    推车上装载的东西自然是需要贩卖的鱼虾。

    现下华夏正处于粮管时期,而鱼肉之属并不在管制范围内,有许多为了节省粮票的老百姓,都会尽量减少主食的食用量,转而大量购买肉类、鱼虾这类辅食,这也造成了渔猎的盛行,只要能捕到鱼,绝对不愁卖。

    一行人天还蒙蒙亮就出发,这倒不是因为路远,他们需要趁早赶路,而是一种习惯,干他们这一行的,无论是卖鱼的、卖肉的、卖菜的,都习惯于起早摸黑,他们需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很是辛苦。

    其实小渔村距离齐桓菜市场不到四里路。

    不过,鱼虾不在粮管之内,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生意好了,坏处自然是获得粮票的渠道少了一条最重要的,普通老百姓们想要积攒粮票,以吴家为代表的渔民也想啊。

    像他们这样的,不是吃公家饭的人,每月按人口数,有一定的粮票份额,可以用华夏币去当地银行换取,但份额极其有限,基本上一家人一个月所消耗的主食将将好的程度。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可以自豪的说一声:吃鱼都快吃吐了。

    进了市场后,此时市场内已经有人在忙活了,一行人将推车推到自家铺子门前停好,吴英掏出钥匙上前开门,其他人开始卸货。

    随着天色越来越亮,市场内的人数越来越多,声音渐渐嘈杂起来,不意外的,市场内的气味也变得不再那么友好,好在干这一行的都习惯了。

    “叔祖,赵大哥来了,我去换些肉回来。”突然,正在费力往铺子内搬运水桶的吴雄眼睛一亮,冲着铺子内喊道。

    一直吃鱼,是人都受不了,同理,家里卖肉的也不可能一直吃肉,所以,市场内的菜贩子经常互相换食。

    “嗯,你们谁要换肉,告诉雄儿一声,让他一并换来。”吴英只是淡淡的冲吴雄嗯了一声,然后对正在忙活的几个伙计说道。

    “给我换两斤猪头肉”

    “我要一根大排”

    “我要两斤五花肉”

    伙计们显然很是热情,猪肉虽然不便宜,但用换的,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好,少建,你跟我一起去,顺便再换些蔬菜瓜果回来。”吴雄径直拧起一个水桶,招呼跟他玩的最好的蔡少建同去。

    “好嘞!”蔡少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乐滋滋的答应道。

    蓐收镇,新成立的蓐收钢铁厂正式开始投入生产,首任厂长夏时丰。

    “这是炼焦厂”夏时丰首先将李康带到钢铁厂隔壁的一个工厂,指着它给李康介绍道,“这里味道不怎么好,空气有些冲,君上如果要看的话,还需先戴上口罩。”

    李康点了点头,现在这种条件下炼焦,必然不可能是高科技,对环境有污染再正常不过,李康也不会吹毛求疵,但进去看看还是免了。

    “进去就不用了,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就行了。”李康道。

    “诺!”夏时丰应道,“主要是先点火,将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炼焦煤燃烧后自身的热量”

    “不过这个法子,有些浪费!”

    李康不以为意,现在这种情况,允许浪费,一切以拥有为先。

    “你有没有试过隔绝空气,直接从外面加热,烘烤炼焦煤,使其在高温下分解,从而得到焦炭?”

    “隔绝空气?这怎么可能做到?空气不是无处不在的吗?”夏时丰一脸懵逼。

    李康只是提一下,他也知道很难,既然对方不懂,也就懒得做多解释。

    “而且,想要加热到高温,就只能用焦炭了。”夏时丰接着说道,他总会有些别扭,用焦炭加热炼焦煤,然后得到焦炭,感觉怪怪的。

    “其实,直接烧能量块加热,效果更佳!”李康忍不住说道。

    “君上,果真如此?”夏时丰又惊又喜道。

    “我还会骗你不成?”李康没好气的说道。

    “臣不敢,臣不是这个意思”夏时丰连忙道,“臣下的意思是,能量块既然比焦炭好用,那为什么不直接用能量块炼钢?”

    “”李康沉默了,注意却是好主意,但是代价太大,成本太高,一句话,穷人用不起。

    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本来他只是说说的,哪知道一下子给自己挖了坑。

    “能量块暂时库存不够,没办法大规模应用!”淡淡的解释了一句,李康马上转移话题道:“听说你在高炉之外,试验了一种新的炼钢法?”

    这也是李康特递跑来一样的原因。

    “你不用跟我讲太多专业名词,你只需要说一下有什么收获就可以了!”接着,李康又加了一句,刚刚的炼焦法,他就没怎么听懂。

    “君上”夏时丰张了张嘴,还是没有将高炉其实是炼铁的这句话说出口,他怕被李康记在小本本上,果断的顺着李康的意思说道:“其实只是在生成生铁的基础上,将生铁融化成铁水,省去了锻打。也就是俗称的千锤百炼的步骤,至于炉子的改进,还在试验中。”

    “哦?你想怎么改进炉子?”李康好奇的问道。

    “无非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炉子的样式,是单炉、双炉,或者是串炉,二来是炉子的形式,地炉、高炉、竖炉之类的。”夏时丰说道。

    李康秒懂,接着他说道:“你可以试试平炉或者转炉,别问我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我就记得这两个名词!”这番话他说的可谓振振有词,让夏时丰恨的牙痒痒,光有两个名词顶屁用啊。

    不仅仅是夏时丰,其实许多学者和大臣都对李康的学渣本质恨的牙痒痒,曾经身处宝山,却愣是空手而归,脑子里就是不装该装的东西。

    李康也不想啊,他也很绝望,他又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早知道会穿越,说什么也不会只带着宅急送穿越啊!

    “嗯,我记得好像这两种炼钢法到要用到氧气,还得督促徐寿他们早日得出获得氧气的办法。”李康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