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有闲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事却是朱由检这个人做的,朱由检这个人,朱由崧是不会佩服的,所以现在正襟危坐的朱由检在他眼里,就像是一名刚上一年级背着手听课的小学生。

    朱由崧好不容易把兰儿支走后,身子又瘫了回去。

    朱由检看着朱由崧的坐姿,笑着摇了摇头,想起自穿越以来,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任谁见了自己不是低声细语?而自登基以来,哪个见了自己不是诚惶诚恐?

    就算是被自己赐座的朝廷大员们,在自己面前也都是只敢欠着半块屁股坐下,双手放在膝上,那姿势是准备着随时能够麻利儿地站起来或者跪下去的。

    还是在朱由崧面前轻松啊,如此想着,朱由检把自己挺直的脊背也弯了弯,这几年在明朝的生活确实改变了自己好多。

    朱由检喝的是茶,而朱由崧喝的却是加了冰块的酸梅汤,他喝了一口,把浮在水面的一块冰含在了嘴里,抻了一个懒腰发出舒服的呻吟:“吃饱了,喝足了,说啥也都不服了!额——”

    看到朱由崧还是像原来在学校里那个样子,朱由检笑了笑,问道:“吃饭前的那件事,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由崧把冰块含到腮帮子那里,那张俊俏的脸上,就像是被人给打肿了一般,他回道:“其实吧,这些事情你不应该跟我商量的。”

    “哦?”

    朱由崧转了转脖子,问道:“我问你,你觉得我这个刚来明朝没几天的世子,能有多了解大明的政治,经济和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制度吗?”

    朱由崧把身子往前倾了倾,不待朱由检回话,接着说道:“我不行,我觉得你也不行,咱们两个在这里闭门造车,远不如你找几个能干的能官干吏来商讨这些事情。”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我也一直在物色人选,毕竟天子问政,这个可是一个好传统,可是可以跟他们商讨细节之类旁干末枝的东西,这种拿大鼎的活却不能跟他们商量。一旦大方向的事情开始和他们讨论,那就别想着有个所以然来了。”

    朱由崧嗯了一声,问道:“那你有什么想法吗?难道真的要开始对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动手了?”

    朱由检讳莫一笑,说道:“你放心吧,就算是要动手,我也会有分寸的,我又不是愣头青。”

    朱由崧怀疑的看了他一眼,在他眼里,朱由检有时候还真的就是一个愣头青,遂不放心地问道:“你还是跟我说说接下来你怎么打算的吧,不清楚你的计划,我总是感觉不踏实。”

    朱由检撇了撇嘴说道:“当然是铁腕政策,京营到了现在,可以说是牢牢地我在我们手里,接下来就是要再把朝政牢牢地握在我们手里,这一项也不难,多亏了明朝的特务政策,这些人实在是太可爱的了,当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效忠我的那天起,这大明朝政其实就已经开始掌握在了我的手里。”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朝中一些只懂得勾心斗角的庸官踢下去,把那些想做事,能做事,有胆量做事的官员给提上来。”

    朱由崧问道:“你想把杨涟扶起来?”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杨涟是一定要扶起来的,可是他的资历还是不大够看,想要登阁还有些欠火候。”

    朱由崧皱着眉头看着朱由检,朱由检眉毛一抬,笑问道:“不知道你听说过韩爌这个名字没有?”

    ……

    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背负这双手,站在山坡上抬头仰望悬在天际玉盘一般的明月。

    这老人穿着一件粗布麻衣,衣摆垂地,在皎洁的月光下,能够清晰地看见上面沾满了泥点子。

    不过稍有些见识的人,就会知道这个老人是个读书人,而不会把他跟一个吃饱了饭,坐在自家门前吧嗒旱烟的老农看成一类人物。

    虽说人不可貌相,可是人们在千百年的生活习惯当中,往往还是奉行以貌取人。

    毕竟人不可貌相,只是个例,而以貌取人往往一看就中,就像你不能在大街上看到乞丐了,你觉得不能以貌取人,就觉得人家身上肯定揣着一本《如来神掌》或者一出手就是降龙十八掌吧?

    这老人身上就有一种不同于农家老农的气质,他身上的衣物虽然破旧,头发也已半白,可是梳理得一丝不苟,在脑后挽了一个简单的发髻,用一只木簪束在了头上。而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眸子在月光下却显得十分睿智。

    你若是见得人多了,就会看出来这老人家就算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这样有神的眼睛断然不会出现在一个整日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身上的。

    “死老头子,大半夜的不睡觉!站坡上喝西北风呐!”

    正举头望明月的老人听到妻子的呼喝,挺直的脊背立马垮了下来,背负起双手低声道道:“就不得一刻清净!”可是脚下却已经不听使唤地往回走了。

    一个坐在院中纺布的老妇捶了捶腰,看到那老人进了院子,想要挣扎着站起身。一旁的儿媳看到后,赶紧将她搀了起来。

    老妇见老伴进了院子,捶着后背埋怨道:“这黑灯瞎火的,你跑那坡上去作甚?一把老骨头了,还不让人省心,若是不慎伤着了怎么办?”

    老人闻言不服道:“老夫身体强健着呢!耳聪目明腿脚利索,怎到了你嘴里,就成了爬个小土坡就能栽跟头的老骨头了?若是还在朝中,还能再为大明操劳个二十年不成问题!”

    老妇把嘴一撇,道:“还不老?头发都白了一半了,前些日子,是哪个爬到了房顶上换茅草下不来了?还想着朝堂呐,那里面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人物混的,你能平平安安退下来已经是托了先帝的大福了!”

    韩爌听到妻子提自己的糗事又说起自己仕途失利的往事,登时无言以对。沉默了片刻后,一甩袖子赌气进屋了。
………………………………

第125章 造反前的李前自成

    眼前的这条路平坦宽阔,在大明这个时代,自然只有官道才能有这样的条件。

    由于行人和牲畜经年累月的脚踩蹄踏,这条官道也是越来越结实平摊,可谓风不起尘,雨不洼水。这样的路跟后世的比起来,不堪一提,但是在大明这个时代,已是难得的好路。

    官道旁有一个四方院子,院里两三间砖瓦房,一间茅草屋还有几个牛马棚。

    建筑虽有些简陋,但是看起来却是十分干净整洁,门口高高的木杆子上挂着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上书一个驿字。

    这里便是位于银川百里沟的百里驿,从此处再往南走二十里路就是县城,往北走十五里就是银川驿,条件比这里好上几倍不止。

    这百里驿挂在这么个地方,位置也是有些尴尬。如果不是雨天避雨,热天歇脚,加上问路打探消息的,走这条官道上的官员们,是绝不会在这百里驿停留的。

    这百里驿站条件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却顶着个官驿的名头,在这里当差自然吃的是皇粮,当的是皇差。

    驿站在古代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机构,不仅承担这飞传军报,传递文书,转运物资的军事作用,还要接待官道上奔波的大小官员们。

    大明对驿站的管理十分严格,驿站和转运所设有驿卒,每处所应用的马驴牛、船夫和轿夫,看具体情况设置。

    依据规定,一般重要处需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非重要处则为二十匹、十匹、五匹。并且各个驿站还要储备充足的粮食,以供过路差人食用。

    不过百里驿就没有这个条件了,这处驿站说是官办驿站,但是若是熟悉此处的人就知道,这处驿站只是银川驿的一个小分支。

    这个百里驿不过是银川驿的大人们用来节省开支敛财的小手段罢了,这个百里驿虽顶个官驿的名头,但是朝廷上并没有建制留给他们。

    驿站很小,只有五个人,一个是熬了半辈子,把头上的人全都熬死了然后接班上岗的小驿官,再有四个就是这所官驿的驿卒,两个轿夫,一个船夫再加上一个厨子就是这所驿站的全部人手。

    现在朝堂风云变幻,这座小驿站的气氛倒很是和谐,在官道上奔波的官员们是不屑来这条件简陋的驿站停留的。

    这处驿站跟银川驿自然不一样,他们虽然也是银川驿的分支,但是没有列在官府文牒上,朝廷给驿站的供给自然也不会发给他们。

    不仅朝廷应有的供给没有,就是他们挂靠的银川驿对他们的死活也不甚关心,每个月该有的米粮也总是给不够数,被安置在这所驿站人们,倒有些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味道。

    苦熬半辈子才上位的老王头,听从后生的建议在门前搭了一个棚子,把卧房里的桌子搬了出来,卖起大碗茶来了。

    茶叶倒是不缺,官道上贩茶的客商虽然不多但是从来都没断过,大碗茶也用不到好茶叶,从他们手里批一点茶叶沫,不远处就有一眼泉水,一碗碗黄橙橙的茶水就这么出来了。

    卖茶得来的钱,全都用在了驿站身上,原来的驿卒过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常年稀粥野菜也只是勉强度日而已。

    现在有了额外的进项,驿站的人们也算是能隔三差五的能吃上白米粥了,白米饭还不敢想,至少不用常年吃那些牙碜的糙米了。

    老王头坐在驿站外面看着茶水摊,他身旁蹲着个二十郎当岁的青年人,把手笼在袖子里,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这个年轻人姓李,名鸿基,小名黄来儿。就是他给老王头出的主意,这才让百里驿有了额外的进项。

    老王头看了年轻人一眼,把手里的烟袋锅在脚底磕了磕,语重心长道:“枣儿啊,我知道你想调到银川驿那个大驿去,可是银川驿的待遇好是好,可是成不成可不是我说了算的。”

    李鸿基被老王头识破了心思,脸上微微一红,道:“王叔,我也不是非要托你办成这事,您老跟我爹是兄弟,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我有什么想法,您还不知道吗?”

    老王头拿烟袋锅敲了李鸿基脑袋一下,佯怒道:“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的,现在引逗的你小侄子也跟着你不学好。”

    李鸿基憨憨一笑,讨好道:“王叔,我也不是非要调去银川驿,可是我提的那个法子您又不同意,你侄媳妇刚过门不久,我看她啊,好像也不是过的了苦日子的人……”

    老王头哼了一声道:“这个妇人!”

    李鸿基摸着后脑勺哈哈一笑,老王头正色道:“枣儿啊,你是个有法子的人,可是你的法子在咱们这里是行不通的。”

    李鸿基楞了一下问道:“为啥?”

    老王头道:“咱们百里驿上面的人虽然不关心,但是分给咱们的活计一样都不少,在门前支这么一个摊子已是极限,就算真按照你的说的,把咱们的驿站也改成了客栈,让那些个商旅住进来,你觉得大老爷们会同意吗?”

    老王头看了李鸿基一眼,见他疑惑的样子,解释道:“上面给咱们供给不到位,咱们支起这么个摊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如果到时候把百里驿改成了百里客栈,那还不乱了套了?那些个老爷们都是有功名的人,士农工商,你让大老爷和经商的贱民们住在一起,那不把他们气死?”

    李鸿基低声咕哝了一句,老王头严肃道:“这百里驿自建成以来,十多年了只住过一位过路的老爷,还是因为雨天路途难走,这才不得不到了咱们这里来,可是大老爷们就是讲究的一个名分,朝廷的东西怎么能乱让别人用?”

    老王头嘬了一口烟,接着说道:“再说了,就算是大老爷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跟咱们计较,你以为这好处能落到咱们自己手里吗?咱们为什么不能待在银川驿来到这个百里驿?难道你心里就没有一点数吗?”

    李鸿基听完脸色顿时耷拉了下来,老王头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大小伙子了,你也别哭丧着个脸,你不是喜欢舞枪弄棒的吗?赶明我收拾一下,豁出这张老脸了,看看能不能给你在银川驿求来一个位置!”

    李鸿基闻言猛地抬起头来,老王头在银川驿里面大风大浪的熬了几十年了,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就是他还稳稳地吃着皇家饭。

    他知道他这个王叔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争,不争就是他这个王叔的处事秘诀,可是从来不争的王叔,今天竟然为了他也要向上面争一争了!

    李鸿基心中有些感动,老王头从凳子上站起来,叹了口气说道:“哎,谁让我当年欠你爹那么多情分,先说好了,我也不知道我这张老脸在上官面前能值几个钱,求来了最好,求不来也是应当的事情。”

    李鸿基喜形于色道:“没事,王叔,只要您问过了,不管成不成,我也就没有别的心思了!”

    老王头指了指茶水摊上的桌椅:“收拾东西吧,收拾完了早点吃饭。”说完就背着手进了院子,
………………………………

第126章 天子召见(召一)

    李鸿基搓着手望着他王叔背手走进了院子,一手成拳,一手平掌,重重一拍,颇有些大事可成的味道。

    李鸿基又回身看了一眼身旁的茶水摊,哈哈一笑,听了老王头的话就开始收摊了。

    正当李鸿基环抱着两条长凳刚要进院,自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李鸿基站在台阶上眺望,只见远处三人六马风风火火地飞驰而来。定睛一看,却是三个肩头插着三角红旗的军驿信使,那三人远远看到百里驿高扬的旗帜,便是直冲而来!

    李鸿基把怀中的长凳放下,抻了抻身上破旧的驿卒服,刚背手进院的老王头听到了马蹄声,又折返回来。

    “枣儿,速速备马!”

    老王头呼喝一声,早已经迎了出去,李鸿基听到老王头的声音,急忙跑回马房。

    此时远处的人马已经驰骋而来,当先的那名小校灰尘满面,嘴唇还有些干裂,头盔下鬓发也十分杂乱,流下的汗水在脸颊上冲刷出一道道轨迹。

    三人风尘仆仆地向老王头一拱手,当先的那名小校疑惑地看了看老王头身上的装束,又看了看百里驿的布置,问道:“不知此处距那银川驿还有多远?”

    老王头连忙抱拳回礼,高声道:“此处距银川驿不过二十里路,就是慢赶也只需半日,几位急使不若在我这儿稍息半刻,等换了马后再上路也不迟。”

    三人对视一眼,那名小校上下打量了老王头一阵,又看看了这百里驿的陈设,问道:“此处是官驿?”

    老王头答道:“此处是百里驿,乃是银川驿的一个下属,正是一座官驿。”

    这时候正巧李鸿基把百里驿的三匹马拉了出来,这百里驿的驿卒供给虽有常常不到位,但是这百里驿唯有的三匹马,却是被照料得颇为神骏。

    百里驿人数本来就不多,但还是专门有一个马夫来专门照料这些牲畜,由此可想而知老王头对百里驿的这三匹马是有多么的上心。

    小校与两名下属交换了一下眼神,翻身下马,那小校走到百里驿的三匹马身旁,拍了拍马脖子,转身对老王头笑道:“你们这里的驿马倒是精神!”

    老王头闻言捋了一把胡子,道:“您别看我们这百里驿地小人少条件不好,可是朝廷交代下来的事情,那是万万不可怠慢的。”

    小校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带着两名下属,就坐在了百里驿支起来的茶摊座位上。

    李鸿基连忙把茶碗冲洗干净,要给三人满上茶水,那小校见状把手往茶碗上一遮,道:“不必。不知此处可有活水能取用的?”

    李鸿基拎着一个大茶壶看了老王头一眼,老王头笑道:“往东走不过小半里路,就有一眼甘泉。”说着用手给小校指明了方向。

    一名信差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三个干瘪的水囊,顺着老王头指引的方向径直去灌水了。

    老王头见三人不喝他们的茶水,知道他们对自己这个百里驿还是有些防备,趁着这个空档问道:“不知几位急使从何而来啊?”

    剩下那个撩着衣摆给自己扇风的信使,竖起大拇指往东边一指,说道:“京城!”

    那人提起京城心中有些自豪,大抵在他的眼里老王头和李鸿基这两个人就是乡下的土包子一般。

    还别说,这时候的李鸿基还真的是有些土包子的味道,听到那名信使的话想要打听打听京城的见闻,那名信使刚要回话,被领头的小校看了一眼,也就不再言语。

    尴尬的气氛倒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那名信使已经拿着三个鼓囊囊的水袋回来了,他冲着小校点了点头,小校接过属下递过来的水袋,扒开木塞一顿牛饮。

    等到三人饮了水,那小校朝老王头一抱拳,道:“劳烦了!”说完干净利落地一个转身,当先就换乘了百里驿的一匹马。

    三人六马眨眼间便绝尘而去,李鸿基望着那三名远去的信使,心中有些羡慕。

    老王头回神看到李自成还抱着茶壶眺望着远去的三个信使,笑道:“咋啦,心痒痒了?”

    李鸿基连忙摆了摆手道:“没有,没有。”

    老王头揶揄道:“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打小就喜欢骑马,咱们这百里驿的三匹马啊,马夫跟它们在一起的时间都比不过你。本想着明天再给你小子讨个差事,瞅你这猴样,也罢,现在就去吧,免得你晚上睡不着觉。”

    李鸿基听到王叔的话,心中一喜,连忙道:“我这就给您备马!”

    老王头把手一抬,佯怒道:“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这百里驿的马是给我这样的人用的吗?再者说了,就我这样的年纪了,还能骑得了马吗?去把牲口棚里的那头毛驴给我牵过来吧!”

    李鸿基又说了几句如愿的话,去马棚的路上感觉身子都轻了几分。

    李鸿基把毛驴牵了过来,扶着老王头上了毛驴,却没有回百里驿,而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毛驴后面。

    老王头骑在驴上走了一阵儿,回身一看,见李鸿基还跟在身后,苦笑着摇了摇头,勒停了毛驴,对跟在身后的李鸿基道:“枣儿,你回去吧,此去银川驿怕是要走到天黑,你这么跟着那要走到什么时候?”

    李鸿基见老王头停了下来,赶忙过去牵住缰绳,仰着头对骑在驴上老王头道:“王叔,晚辈觉得您老是给我去求差事的,如果我这个当事儿的没跟着过去,在上官眼里怕是不够诚意。再说了现在世道也不太平,我好歹也练过几年的功夫,多个人也多个帮手,以防万一嘛!”

    老王头闻言也是点了点头,叹了口道:“行吧,你也是个有主意的,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跟着吧!只是此去路途遥远,你可要有点准备了,老头子我腿脚不好,到时候你走不动了,我也不会把毛驴让出来的。”

    李鸿基展颜道:“瞧您说的,我就是再混蛋也不能办出这事来!”

    两人哈哈一笑,就一起上路了,倒别说人到底是群居动物,有人作伴,两人说说笑笑的在这路上也不算烦闷了。

    ……

    李鸿基到底是年轻人,又有功夫在身,再加上这个时代人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养得起代步的牲畜的,也都习惯了徒步赶路,所以这二十里路等二人走完了,看到银川驿城墙的时候,天才刚刚擦黑。

    银川驿座落在银川河谷中段的西番庄,银川河从驿馆西边流向黄河,是河州通往青海、河西等地的第一驿站,位置十分重要。

    银川河入黄河处附近的凤林关、凤林渡、莲花渡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关隘和津渡。

    从河州至银川驿再入青海境,一般有以下几条线路:

    一是从银川驿渡过银川河至黄河南岸,沿黄河南岸而上至寺沟峡,从凤林渡(凤林关)渡过黄河,经永靖杨塔、王台入青海境,或沿银川河到莲花,从莲花渡渡过黄河经永靖入青海境;

    二是从银川驿到安集、胡林家、吹麻滩、刘集,从大河家渡黄河或出积石关入青海境。

    要走上述路线,都需要从银川驿渡过银川河,明朝在银川河上建了两座桥,明嘉靖《河州志》曰:“银川桥,在州西四十里,共二座“。明代推行“茶马互市“,在积石关设茶马交易的榷场后,银川驿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银川驿是一座大驿站,自然不是百里驿站这种野路子可比的。

    当二人看到银川驿高大的城墙的时候,李鸿基的心渐渐提了起来。

    他之所以这么着急想要调到银川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要那份俸禄,他跟同乡的举人举了债,那举人大老爷是看在他是个驿卒的身份上才贷给他的,这是要按本付息的。

    如果还不了债,到时候被拉到了衙门里,上了枷锁,挨了板子,还要被拉到大街上走一圈,那可就别想再在乡里混下去了。

    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他千辛万苦来了银川驿投靠王叔,可是向来以不争为处事之道的王叔在上面人的斗争中被波及,被下放到了百里驿,他一介新人,没有跟脚,也只能跟来。

    可是百里驿那个糊弄人的鬼地方,能活下去就不错了,想要挣一份俸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