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河-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大儿子自己去上学了,左晓晴把小儿子送到了子山娘住着的老二家里……

    回来以后,看见张子山正在围着新房子转着,“子山,咱们是不是也得把这房子周围给圈一圈啊,这兔子不能总在笼子里这么装着,得出来活动活动,这要是没有围墙的话还不都跑了啊!”

    张子山从房子后面转了过来说:“围墙肯定是要弄,这房子都已经有了,围墙主要是挡兔子的也不用多高,我知道一个好地方,能捡到不少废砖头,这咱俩自己就能盖,昨天包工队上的专业泥瓦匠干活的时候我都仔细学着呢,基本的应该没问题!”

    “你说的好地方在哪儿啊?远不?”左晓晴收拾着昨天这仓促的“战场”。

    “带我去看看?!”

    “不远,就在大汉河边儿上,走,说走就走!”

    “咱这门不锁了啊?”

    “锁门儿是为了防贼,你防谁啊?”

    两个人步行来到了大汉河,“这大汉河都干成这样了啊?我都好久没有来过这边了!你看这河里的沙子让人们给挖的……”左晓晴指着已经半干涸的河道说。

    “我记得小时候跟着我爹来的时候,这大汉河那么宽,好像都看不到边儿,现在看起来,怎么这么窄啊?”

    张子山笑着说:“那是因为你小的时候眼睛小呗,所以看什么都是大的,长大以后你的眼睛是变大了,眼里的世界却变小了……”

    “看到前面那儿没有?”

    “这么多砖?这都是不要的么?”

    “这些都是市里拆下来的建筑垃圾,现在市里好多地方都在搞扩建,这老市区的房子早晚都得拆喽!”

    “我看这些砖大都是坏的,还有好多还得拿刀戗一下才能使!”

    张子山看着眼前的这些建筑垃圾,笑着说:“晓晴,咱们这样,我回去找两把破刀来,咱们白天在这儿戗砖,晚上我借‘老虎’的拖拉机往回拉,这样用不了多久咱们的围墙就可以盖起来了!”

    回到村子里找了两把破菜刀回来,两个人坐在河堤上的废墟里开始戗起了砖头……

    两个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仿佛这眼前根本不是什么建筑垃圾,像是守着金山银山似的,两个人有说有笑的……

    从远处看去,这片废墟里不断地升腾起一阵阵砖灰扬起的烟雾,二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接下来的几天里,不仅仅是白天,就连月光姣好的晚上两个人也会出现在大汉河畔这片废墟之上,两个儿子也跟着一起捡着被戗好的砖头往拖拉机上扔着……

    吴秀娟也从老家赶了回来,一路打听找到了大汉河边,上来二话不说挽起袖子直接扑进了垃圾堆里捡了起来……

    三个人相视一笑,开始了捡砖竞赛,看谁找到的砖更多,戗得更快,一时间,大汉河的边上笑声汗水不断……

    三间房已经基本上晾干了,四周的围墙盖得不算很低,一人高肯定是有的。

    李奎勇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副钢管儿焊成的网状的铁门儿,在这个长方形的“院子”西头做上了一扇大门……

    求求求!求推荐票和月票!打赏也行!

    后续故事更精彩……

    (本章完)
………………………………

第219章 青蛇

    拔地而起,于无声处听惊雷!就这样,一座用黄土和捡来的砖头砌成的大院儿就落成了。

    张子山卖宅基地这件事很快成了村子里的大新闻,家家户户的茶余饭后几乎都要议论评价上一番……

    和绝多数村民们一样,李梅君的家里也不例外……

    “我这大侄子啊,这下子连根儿也没有了,梅君啊,你说咱们这做的都是什么孽啊……”

    李梅君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承认我抢张子山的鞋厂不对,可这卖宅基地可是跟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啊……”

    “你这个老婆子,我看你啊还是没有彻底醒悟过来,当年你和朱育臣要是不断了张子山经济上的后路,他能有今天吗?”

    “那又不是我把他从台上挤下来的……”

    “哼!朱秋喜和你啊都一个德行,都不是什么好人……”

    “你说谁不是好人呢啊,说谁呢?一天到晚不吵架你是不是又想挨骂啦?!”

    “疯婆子!不讲道理,简直不可理喻……”

    “说谁不可理喻呢啊,你今天把话给老娘说清楚喽!”

    桌子上最后一个茶杯被摔到了地上,说了个粉碎……

    “不想过就离!”

    “离就离……”

    ……

    纸终究包不住火!子山娘很快从乡亲们的议论中得知了张子山卖房子的事情……

    站在张子山新落成的院子里,子山娘知道再说什么也晚了,于是帮着左晓晴一起收拾着眼前的“新家”,嘴里连一句埋怨的话也没说……

    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挖土和泥留下来的黄土坑,院子其实不算小,有两亩左右的样子,所以还是会显得空荡荡的……

    张子山和左晓晴吴秀娟三个人又捡了十几车砖回来围着圈儿的盖了一排兔窝儿……

    虽然只是这简单的十几车砖,张子山三个人就捡了足足两个月,从垃圾堆里刨出来的旧砖的六个面儿都必须得用破菜刀抢的干干净净才能用,不然的话垒墙的时候两块砖黏不到一起……

    可是旧砖毕竟是旧砖,捡来的东西哪这么现成和规矩啊,一块儿整砖难得一见,绝大部分都是半截半截的,有的上面还不止六个面儿……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张子山一个人花了几天的时间又挖了一个类似于防空洞似的方形地洞,地洞足有篮球场那么大,盖好的兔窝主要用来繁殖小兔儿,便于管理。

    地洞主要是小兔儿离窝之后用来散养的地方,兔子特别喜欢这种地洞,住进地洞之后,它们自己也会在里面挖上一些小洞,用作栖息之地……

    挖出来的土倒是不用头疼往哪里存放,直接和上水和成泥,毕竟还有那么多陆续捡来的半截砖等着用,这些泥很快就上了四周的围墙,一天天过去了,围墙也一天比一天更高了起来……

    这三百多只比利时纯种兔终于告别了狭小的鸡笼,有的住进了新盖好的“别墅”,有的则直接散放在院子里自由地奔跑,跑着跑着自己就找到了地洞……

    洞内洞外来来回回地蹦跶着,看着蹦蹦跳跳的这些小兔儿,左晓晴坐在黄土坑边上笑了,张子山正在用刚割下来的青草逗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兔子……

    左晓晴硬着头皮又从娘家兄弟姐妹处借了两千块钱回来,张子山拿着钱又引进了不到三百多只种兔回来,品种也不再是单一的比利时兔了……

    更加前卫的品种也被引进了回来,原产于德国的熊猫兔外形类似于大熊猫,黑白相间,大都眼睛四周和耳朵加上四个爪子是黑色的,其余的地方是白色,甚是讨人喜欢……

    獭(ta)兔是一种原产于法国的皮用型兔种,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而得名,獭兔体型匀称,颊下有肉髯,耳长且直立,须眉细而卷曲,毛绒细密、丰厚、短而平整。

    外观光洁夺目,用手摸上去的感觉很凉爽,颜色也很多样,有白色、黑色、海狸色、红色、青紫蓝色、兰色将近二十种的样子,前脚五指,后脚四指……

    还有塔兔、垂耳兔和荷兰猪……

    由于荷兰猪是一种珍贵的皮肉兼用的多用途草食动物,机灵、活泼、温顺,是人见人爱的一种观赏动物,体积比松鼠大不了多少,饲养方式和兔子没什么不同的地方,所以荷兰猪也被引进到了院子里……

    一下子,这个位于村北的大院儿里就热闹了起来,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兔子满院子蹦跶着,蹦得人心里那叫一个喜庆……

    只不过这兔子的数量一上来,张子山和左晓晴吴秀娟三个人割草的任务却更加艰巨了起来,原来的肩挑背扛是不行了……

    家里也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三个人硬着头皮买了一辆二手的人工三轮儿,三轮儿每天被堆成了豆腐块儿一样被一车车拉回来……

    更多的时候吴秀娟得留在家里照看孩子,所以这割兔草的主要任务还是得靠张子山和左晓晴来完成……

    田间地头儿,两个人割草割得累了坐在那儿,啃起了干得掉渣儿的馒头,就着刚从地里拔出的大葱吃了起来,吃完了在地里找一口深水井趴下身子喝上几口,这就是一顿饭。

    不是所有的草兔子都能吃的。

    像是早上沾满露水的草兔子吃了就会死,还有一些像是断肠草之类的毒草也是不能误割的……

    兔子还是最爱吃鼠耳草、车前草、大叶草、蒲公英、马齿笕等一些常见的杂草,只是千万不能沾有露水,因为这露水张子山已经损失了三只熊猫兔了……

    这一天,两个人领着两个孩子一起到村外去割草,两个孩子只知道在一边玩儿,逮着蚂蚱和蝈蝈儿,没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瓶子。

    左晓晴和张子山人手一把镰刀,熟练地淹没在杂草丛里……

    这杂草丛里的蚊虫实在是多,再加上一些浑身带刺儿的野草,两个人的身上早已经被这些蚊虫和带刺儿的野草弄得伤痕累累了……

    想着家里的兔子,哪里还顾得了那许多,眼看着三轮车上的草越垛越高,两个人展开了劳动竞赛,比赛着谁割得更快更多……

    “啊”地一声,张子山右手里的镰刀被扔到了一旁……

    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拔地而起两米多长青绿色的大蛇,稳准狠地咬住了张子山的大拇指,蛇的身子随着胳膊的甩动而蜷缩着,任凭张子山如何甩胳膊死咬着就是不松口……

    (本章完)
………………………………

第220章 叮呤咣啷

    大青蛇还腾在半空中,左晓晴早已被吓得闪躲到了一边……

    两个孩子听到动静儿也钻进草丛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巴大张着……

    惊恐之余,张子山逐渐冷静下来,瞅准位置,左手直接掐向了大蛇的七寸,右手大拇指上的蛇口被张子山这么一掐瞬间就松开了……

    在蛇松开嘴的刹那,张子山就势一甩就将大青蛇远远地甩了出去,随着一阵杂草乱动的声音掉在杂草丛里的青蛇很快就不见了踪迹……

    左晓晴和两个孩子赶忙跑了过来,询问着张子山手上的伤势……

    张子山用嘴嘬了嘬大拇指,两排大牙印儿深深地镶在了手指上,小眼儿处还在不断地往外面滋着着黑红的血……

    “没事儿,这是一条草蛇,应该没毒,不过咬得还是挺疼的,你们两个快去外边玩儿去,别再往杂草丛里钻了啊,看见没?有长虫!”

    张子山说完,两个孩子早跑出了草丛,蹲下身子,张子山和左晓晴又开始割起草来……

    接下来的半年里,张子山两口子越来越感受到了养兔子的艰难。

    荒地里顽强地生长着一些稍微耐寒的野草,眼看也要凋零了,能多割一些就多割一些吧,还能降低点儿开销……

    张子山割完兔草一个人坐在垄沟上,脑海中浮想联翩起来……

    不管眼下的生活如何艰难,张子山始终相信刘禹锡的那句话,“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君不见长松卧壑因风霜,时来屹立扶是堂……

    张子山沉思着……也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最正确的选择,虽然张滨海不止一次地来找过自己,利用滨海岳父手里的权力,把自己调到市里工作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是自己并不想这样,还是像现在这样自力更生来得更踏实一些……

    九二年马上就要来了,马上就要三十七岁了,自己和整个家庭却深陷在贫困的沼泽里不能自拔,和眼前的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张子山知道,也许飞速发展的时代给了人们缩短差距的机遇,或许下一个河东河西根本用不了三十年了……

    只不过,这一次张子山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并没有走在时代高速前进的快行道上……

    世界上的路都是通着的,张子山只是希望自己目前正在走着的这条羊肠小路能够尽快地与快行道衔接起来,虽然眼前的羊肠小路还根本看不到尽头……

    手里的馒头还在掉着渣儿,张子山的嘴里又哼起了那首国际歌……

    还真像书里说的那样,兔子怕热不怕冷!经历了第一个春夏秋冬,张子山深有体会……

    夏天的时候青草最多,兔子不缺食物,但是炎热的夏季是各种兔病集中爆发的季节,烂耳朵烂脚爪的成片地感染着,伤亡率居高不下……

    随着秋末冬初的到来,兔子的各种疾病倒是控制住了,也是种兔繁殖的最佳季节,但是兔子最主要的食物――野草,也慢慢消失了……

    这个时候的饲养成本一下子就上来了,逼不得已又借钱从正定城采购了一批麦麸和糠饼回来,把大白菜和胡萝卜剁碎了和麦麸糠一起拌起来,放在炉子上搅拌热乎了才能投喂……

    这是个“新家”,哪里来的炉子?!

    张子山搞来了一个电炉子,是最简易的那种,一个盘子大小的底座,里面盘着像蚊香形状的细弹簧状炉丝,通上电之后,炉丝会慢慢地变红……

    这种电炉子相当危险,经常会漏电,而且能耗相当大,但是眼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不,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了,外面已经起风了,瑟瑟的声音听着就冷得厉害……

    左晓晴准时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厚厚的棉衣,打开电炉子把白天剁好的胡萝卜、大白菜与麦麸糠放在大铁盆里搅拌了起来……

    随着左晓晴推开屋门走出去的刹那,屋外面一阵阵刺骨的北风呼啸而过,屋里床上的两个孩子冻得已经把头埋进了被窝……

    身上裹得太厚了,以至于左晓晴投喂兔子的每一个动作都艰难得很,一个笼子接着一个笼子地打开、投喂、再关上……

    李奎勇拿来的大铝盆子里面的兔食好不容易空了,左晓晴拖着自己沉重的步子蜷缩着身体钻进了屋里……

    屋里桌子上钟表的指针已经指向了三点四十,说起这个木质的钟表,它还是个漏网之鱼!工人们抄家之前这个钟表就被左晓晴藏到了后院儿,因为这个钟表是左晓晴和张子山结婚的时候一起买的,实在是想留个念想,所以幸存了下来……

    这个木质的钟表成了眼前这个“新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走得特别准……

    左晓晴已经钻进被窝里了,钟表的指针还在那里不知疲倦地左右摇摆着,“滴答……滴答……滴答……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张子山像往常一样检查完兔子的情况之后走出院子在田间地头儿溜达着……

    朱秋喜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刚从位于张子山养兔场一墙之隔的老三张子江奶牛场打完牛奶拐出来,这次碰面已经是张子山搬到地里以来的第三次了……

    “溜达着呢,子山!”

    “哦,又打奶去了?”

    “子山,上次我跟你说的事儿你可要好好考虑一下啊,我看你这么喂着个兔子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还是到村里来上班吧……”

    “不用了,我就养我的兔子就行了!”

    “你这人啊,真倔!反正我可跟你说了,村委会的大门儿永远向你张子山敞开着!你想好了就直接去吧!”

    说完,朱秋喜踩起车轮子就走了,破旧的自行车上除了铃铛不响其他的地方一直叮呤咣啷地乱响,车把上挂着的两瓶牛奶左右地晃动着……

    刚拐过弯儿,朱秋喜的嘴里就吹起了口哨,在胯下破旧自行车叮呤咣啷的声音的伴奏下,口哨越吹越响……

    张子山看着远去的朱秋喜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家的院子,摇摇头径直回了家……

    来到兔子窝跟前儿查看着昨天刚生下来的一窝小兔儿,随手抓起了几把柴禾往兔窝里垫了垫,看着这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小兔儿,张子山的眼神里写满了崭新的期待……

    经过这个冬天的繁殖,本来只有这几百只的兔子预计很快就会变成上千只甚至更多,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张子山心里开始盘算起来……

    “一千只……”

    “一万只…………”

    “十万只…………”

    ……

    求求求!求大家多多鼓励我独一味!推荐票!月票!打赏!书评!多多益善!

    后续故事更精彩……

    (本章完)
………………………………

第221章 本命年(求推荐票月票)

    过不了几天又要过年了。

    即将要过去的这个羊年是张子山的本命年,也是非常漫长和煎熬的一年。

    这一年国际国内也发生了很多的大事儿,老大哥解体了,米国推出了自己的“星球大战”计划……

    我国也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也正是这一年,著名的“希望工程”开始实施了……

    张子山在院子里听着广播,了解着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着的大事件,手里握着的收音机还是李奎勇给他拿过来的……

    这一年,国民经济改革又掀起了新的浪潮,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的国营企业签署了承包合同,国有企业改革走上了快车道……

    朱育臣在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下岗了,离开了纺织公司,故城村的很多村民陆续下岗了……

    老百姓的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下岗,也就是这一年,故城村的很多乡亲终于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纷纷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加大了投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再下岗……

    朱育臣很快就组织了一批得力骨干组成了改选换届班子,只不过和之前其他人努力过后的结局一样,在与朱秋喜“铁三角”的博弈中纷纷败下了阵来……

    故城村的村民们开始躁动起来了,到乡里告状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人还闹到了京城……

    张子山位于村北的地里来访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在工作如此难找的阶段,张子山村北的地里俨然成了职介所……

    这一天一大早,李书林和朱培生领着四五个人直接进了院子……

    “大山啊,现在村子里的局面你可一定要站出来领着大伙干一番事业啊!”

    “对啊对啊!你看没有了你加上这次两届了都没能成功换届成功,离了你张子山真的不行啊……”

    “是啊是啊,子山,我看你现在的日子过得依旧是紧巴巴的,还不如撸起袖子领着我们大伙跟他们轰轰烈烈地干上一场呢!”

    张子山笑着说:“还折腾呐!苏联老大哥那是折腾的榜样,怎么样?!克格勃都已经取消了今年,你们还打算折腾呢?!”

    “不是,子山,你看你不挑头咱们村子这列火车开不动啊……”

    张子山笑了笑说:“你们可别逗了,千万别再给我张子山戴高帽了啊,我现在的日子已经快和‘老大哥’差不多了,你们不会也盼着我张子山彻底解体呢吧?!”

    点上了一根烟,张子山继续说:“我知道大家看得起我,你们要是有具体的问题问我我可以支支招,其他的我是真没有那个精力了!国家现在已经搞起了希望工程,你们看到院子里跑着的那些兔子了吗?这就是我张子山自己的‘希望工程’……”

    一群人正聊着呢,市里的老谢又来了,李书林等人也不是第一次见着老谢了,一个个赶紧起身告辞……

    老谢这个月已经来了五次了,其他的债主也陆陆续续地跑上门来讨要欠款,都害怕张子山挣了钱先还给了别人,争先恐后地来到地里催债……

    左晓晴左迎右挡,每天光是应付这些债主就得花不少功夫和口舌。

    现在的张子山家里实在是没有余钱了,总不能把这些种兔给卖了吧,好多小兔还没有断乳。

    所有的家里也再无东西可卖了,除了种兔就是两个儿子了,哪个也卖不得……

    张子山思来想去,却依然是束手无策……

    左晓晴的大兄弟媳妇儿正在屋里包着饺子,看着身边的左公义说:“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三姐姐又要来了……”

    “来了也没用,咱家这些钱还有用呢,明年厂里的规模还要再扩大,各种花费也会上来,再说了,给了三姐姐她们前前后后多少了都,都得打了水漂儿……”

    老谢已经在张子山家坐了大半天了,很有一副拿不到钱誓不回去的样子,不得已,左晓晴又跑回了左家庄……

    结果可想而知,一定是空着手回来了。

    至于张子山的两个兄弟到现在还因为卖宅基地的事儿埋怨大哥张子山呢,加上这两个兄弟家里的日子过得也很紧吧,在大哥欠债这件事上,也是爱莫能助……

    老谢看着张子山的两个儿子,又看看这满院子的兔子,无奈地低下了头……

    好不容易送走了老谢,村里的老李后脚进了院儿,先是寒暄了一会儿,话锋一转就扯到了还钱上……

    左晓晴一阵耐心地解释之后,老李还很不情愿地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