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遇见暮色晨光里-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要是自家不种别人种了赚大了呢。。。。。。

    真的是特别的纠结!

    终于将五亩田搞定,陆晓晴和陆妈妈一一通知之前说好的那些村民,雇佣他们帮忙整地。
………………………………

第10章 贷款1

    幸好是这个时候,再稍微迟上半个月,田里就要陆陆续续的开始做犁耙了,到时候再将田改回来就比较麻烦了。

    不早不晚,恰恰掐上了这个点。正当合适。

    因为这几块田土质松软,不需要太早灌水浸泡泥土好方便犁田,现在还没有水,经过了一冬,干湿合适,正适宜整理。

    深翻、做垄、按科学的配比施基肥、同时杀虫、消毒,在做这些之前,陆晓晴已经反复做过配比试验,又打电话咨询请教了一番,务必做到齐全,滴水不漏。

    动土那天,许多村民都在田边或蹲或站、背着手、插着腰,指指点点的议论着。

    大伙儿都在看稀奇。

    其实原本这事儿算不得稀奇,但做这件事的是村里唯一的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这就显得稀奇了。

    陆晓晴也在现场,穿着劳保鞋下田,指点雇请的村民们按照她要求的标准翻地。

    她就这么大大方方的让人参观,坦然自若。

    看到翻地的村民已经掌握了技巧,她便上了田坎。

    村民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打听这种菊花要怎么种?收益怎么样?她有什么门路?是不是已经找好卖家了等等。

    陆晓晴耐心的应答着,该说的都说了。

    众人听她说并没有什么门路,顿时兴趣就少了一大半。

    人群中甚至有人脱口惊叫:“啊?还以为你有门路咧!那万一到时候卖不出去那不是惨咯!”

    有人笑,有人附和,也有人口不应心的安慰,“我看不会吧,晓晴跟我们不一样,人家是大学生,比我们都聪明,做事肯定靠谱。”

    “这么说要不你也跟她一起种?把你们家的田也用来种这个?”

    “那怎么可能!”

    众人顿时哄笑起来,七嘴八舌的取笑那人。

    陆晓晴也笑笑,没做声。

    虽然心里略有些不是滋味,但也就这么回事。

    “晓晴你在这呀,赵书记叫你去他家一趟!我听赵三嫂说好像是你那个贷款人家信用社不给批!”一句大嗓门嚷了进来。

    陆晓晴看去,是赵广华的妈戚婶。

    众人“哗”的一阵抽气叹讶,七嘴八舌议论得更多了。

    陆晓晴心里一惊,冲戚婶点点头礼貌道谢,戚婶有些幸灾乐祸的神情一滞,心虚的别开眼狼狈摇手忙道“不客气、不客气!”

    陆晓晴忙往赵三叔家去。

    贷款果然没有下来,赵三叔脸色也不太好看,很是过意不去苦笑叹息:“。。。。。。我好说歹说,那方主任死活不肯松口,叔对不住你啊,唉!真是,唉!你看这事弄的。。。。。。”

    陆晓晴相信赵三叔已经尽力了,打起精神摇头笑笑:“三叔千万别这么说,您已经帮了我了,这事儿不成,跟您可没什么关系。”

    赵三叔的愧疚原本七八分是装出来的,此刻见陆晓晴这样,反倒真的过意不去了,迟疑道:“要不,你跟我一块再去一趟,你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说服方主任?”

    赵三叔心里有数,陆晓晴这贷款介于给和不给之间,方主任抬抬手也就放款了,可他要找理由卡着,也合乎道理。

    陆晓晴心里一动,问赵三叔:“方主任?是不是他有个儿子叫方飞鹏?”

    乡镇里就这么大点地方,牵扯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扯上远远近近的亲戚关系,差不多的人家即便不认识也大多听说过。赵三叔身为村支书,认识以及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赵三叔闻言一愣,想了想点头笑道:“不错,方主任的独生儿子好像就是叫方飞鹏,读书不成去技校学了汽修机修,前几年在县城里开了一家门面专门做汽修机修生意,听说生意还挺不错。说起来,他好像跟你差不多大吧。”

    赵三叔有些疑惑的看了陆晓晴一眼,总觉得陆晓晴并不是毫无缘由这么问。

    陆晓晴看出赵三叔的疑惑,也没瞒他,点点头:“嗯,是差不多,他比我高一届。”

    赵三叔恍然大悟,眼中不由露出几分希望:“这么说你认识他?那正好,高一届也能算是同学了,要不我们再去找找方主任说说,打打交情,说不定能成。”

    陆晓晴却推辞了,“这事已经太麻烦赵三叔了,我自己再去试试就行。我跟方飞鹏并不熟悉,更谈不上什么交情,交情是套不成的。。。。。。我自己再去试试看吧!谢谢赵三叔!”

    赵三叔本来也认为希望并不大,并不是很想再跑一趟看人脸色、听人打起腔调说不阴不阳的话,见陆晓晴坚持,也就顺水推舟应了,安慰鼓励了她几句。

    从赵三叔家出来,陆晓晴一路心情低落的往家里走。

    原来管着贷款的是方飞鹏他爸,想必他也还记得自己吧?这就怪不得赵三叔会碰钉子了。

    方飞鹏那人不是什么好人,当时他初三,陆晓晴初二,不知怎的突然对陆晓晴百般纠缠,缠着要陆晓晴做他女朋友。

    陆晓晴那时候年纪小,且父亲刚去世一年多,她一门心思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为妈妈争光、帮忙抚养妹妹,哪儿肯交什么“男朋友”,方飞鹏把她吓得不轻。

    她战战兢兢的百般躲避,方飞鹏却变本加厉,还收买了几个混混同学盯着她的行踪,令她避无可避,只要一踏出校门就会被方飞鹏给拦截住。

    陆晓晴那段时间差点没叫方飞鹏逼疯,又不敢告诉妈妈,背地里不知哭了多少回。

    后来她也是豁出去了,有心设计摆了方飞鹏一道,让班主任杨老师看见了方飞鹏纠缠自己。

    杨老师火爆脾气、尤为护短,对又乖巧懂事、学习又好的学生格外偏爱一些,陆晓晴正是最得她青睐的学生之一。

    杨老师果然火爆脾气发作,暴跳如雷,将方飞鹏和他老子叫去训了一顿,命令方飞鹏下保证不准再骚扰陆晓晴,让他老子好好管教好自己的儿子。

    方家父子那叫一个气啊,当时方飞鹏的爸爸看自己那种阴恻恻幽深莫名的眼神,陆晓晴至今都忘不了。

    自那之后,陆晓晴终于摆脱了方飞鹏。

    她知道方飞鹏的爸爸在信用社当一个什么办公室的副主任之类的职务,这件事只要他爸知道了,肯定会管着他的,不然万一闹出什么不好看的事来,他爸在单位就什么脸面也丢尽了。

    至少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不在乎这种脸面的。
………………………………

第11章 贷款2

    可方飞鹏虽然不纠缠陆晓晴了,每次碰见她都会用一种很阴森忿忿的眼神看她,让陆晓晴心里毛毛的。

    好在方飞鹏那时候已经初三,很快就毕业了。他的成绩距离县高中还差得远,应该是那时候就去上了汽修技校。

    而陆晓晴后来去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再之后考上了上海的重点大学。

    按照顺着这条路自然而然往下的人生轨迹来看,两人这辈子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交集了。

    而当年发生的那点儿事情,如果不是今日的事,陆晓晴压根就不会再想起来。

    谁知世事这么巧呢?陆晓晴居然有一天会犯到了方飞鹏他爸手里。

    想起当初他爸看自己的那个眼神,陆晓晴一点也不怀疑这贷款会被卡在他手里。

    陆晓晴有点哭笑不得,不得不感慨真是世事无常啊!

    陆妈妈倒是很看得开,安慰陆晓晴:“贷款下不来就下不来呗,你不是说五万块也够了吗?用咱自己的。”

    陆晓晴打起精神笑笑:“没事的妈,我再试试!”

    出师未捷这可不是好兆头啊,不管怎样,陆晓晴还是决定去找一找这位方主任。

    陆妈妈叹了口气,也就不说什么了。自家闺女的脾气自己明白,她决定的事儿她是劝不动的。比如她决定留在家里,她尽管心里没底,还不是妥协了?

    可说句心里话,这些天,她哪一天睡得安稳?

    她却不知,陆晓晴其实知道她所思所虑,就更想把事情做好,尽力的让她看到她能将所有事情掌控在手里,这样,她就会少担心忧愁一点、对她更有自信、更踏实一点。

    因此,她手里最后的这笔钱,她更不会轻易动用了。

    第二天,陆晓晴带着准备齐全的贷款资料去找方主任,上午吃了一通闭门羹,直到下午上班,方主任才慢腾腾的见了她。

    方主任摆着架子打着官腔,慢吞吞的说着套路话,一套一套的振振有词,不时架势十足的喝一口泡在白瓷加盖茶盅里的茶,脸上始终是一种似笑非笑似嘲非嘲的神情,眼底的冷漠嘲讽让陆晓晴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当时的他。

    这一瞬间陆晓晴便决定放弃打动他了。

    这人果然还记着当年的“仇”,他肯见她绝对不是愿意给她一个说服的机会,而是报复吧?

    陆晓晴起身告辞,方主任“呵呵!”嗤笑,说了一句自陆晓晴来见他之后唯一不打官腔的话:“我说晓晴啊,你一个姑娘家家贷什么款种什么地啊,在外头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可以回我们小地方试试嘛,正好飞鹏的机修店里还缺个打扫卫生的,你要去的话一个月给你一千多块怎么样?怎么都比你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强!种地,呵,哪那么容易啊?那地可不认得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会格外给你把庄稼长好!”

    耳边响起方主任刺耳刻薄的嘲笑声,陆晓晴只觉像吞了只苍蝇似的恶心,待说什么想想算了,跟这种人实在没必要多言。

    陆晓晴一言不发转身离开了信用社。

    方主任笑容一僵,朝地上“呸”了一口不屑冷笑:“什么东西!”

    陆晓晴没有叫摩托车,慢慢的走出镇子、慢慢的朝村里走去,一路想着事情。

    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她得再想想别的办法。

    镇上除了信用社,就只有农行。一般来说,农村这种性质的贷款从信用社贷更好贷,如果从信用社贷不到的话,农行基本上也不用想了,基本没戏的。

    况且,她算是看出来了,方主任根本就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家伙,没准已经跟农行那边打过招呼了。他们同样都是金融系统的,又都在这镇上,这种招呼一打,那边肯定会给他面子。

    那么,她该怎么办呢?得想个什么法子才好。。。。。。

    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在身旁响起,陆晓晴吓了一跳,猛的偏头看去。

    赵广华坐在驾驶室里冲着她笑:“老同学想什么这么出神呀?”

    陆晓晴呼了口气放松下来,笑了笑:“回村呢?”

    “嗯,”赵广华点点头:“你也回村吧?上来吧,捎带你回去。”

    “好,多谢!”陆晓晴也不矫情,笑着拉开副驾的门坐了上去。

    赵广华一边开动小货车一边笑:“哎,不用总那么客气嘛!这么客气我都不习惯,跟不认识似的。”

    “嗯,也是哦!”陆晓晴“扑哧”一笑,心里下意识觉得轻松了不少。

    “你到镇上干嘛呢?”赵广华忍不住问。

    陆晓晴一滞,不想撒谎,况且她不说方主任迟早也会传开的,便道:“我想再去信用社试试贷款的事,没想到还是没能成。”

    村子里就那么大,芝麻粒儿大点的事都会传的沸沸扬扬,何况是陆晓晴贷款被拒?

    赵广华也知道这事,顿时露出几分同情,想安慰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半响道:“你——真的打算种那什么菊花?”

    “是啊,”陆晓晴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那还能不真啊?你没见我都开始整地了。”

    “以后都不出去了?你真的就——舍得下大城市?”

    陆晓晴笑道:“不出去了!大城市其实也不见得比咱们乡下好,并不是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做事。”

    “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咱们家乡挺好的,外头多的是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坏心坏水的!还是咱们家乡的人更好,知根知底。”赵广华赞同的点头,笑容灿烂眼神明亮,精神气儿也拔高一大截,就连整个人一下子都兴奋精神了许多。

    陆晓晴有些纳闷的看了明显高兴起来的赵广华一眼,对他对外边的评价不置可否,笑着问他:“这是刚给人送了货啊?你现在过得挺好的嘛!”

    “一般吧,我也就这样了,还是不能跟你比,”赵广华笑笑,眼底飞快掠过一抹黯然,迟疑着道:“这一年多来我跑运输多少存了点钱,明天我取一万先借你吧,可惜当时买车借了钱,还了债后也没剩下什么了!要不然还能多借你一点。先过这一阵再说,过两个月我看看能不能多赚点,到时再借你。”

    陆晓晴一怔,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你们家也要过日子,这钱我哪儿能要?我有办法的,还没到那一步呢。”

    “不用客气,客气什么呀,反正我那钱放着也是放着,我信得过你!”

    “不不,你千万别去取,这心意我领了,钱是肯定不要的!”

    说话间已经进了村,戚婶眼尖看见了儿子,跑上来叫他,陆晓晴松了口气,跟戚婶点点头打了个招呼便离开了。

    说不感动那是假的,毕竟,这世上有几个人肯主动给人借钱呢?

    但是钱她肯定不会要。

    陆晓晴轻轻叹了口气,勾唇笑了笑,心情一时也不觉大好。

    这份心意她是真领了,并且,她会记住的!
………………………………

第12章 贷款3

    他们是小学同班同学,小学的时候赵广华的成绩也非常好,两人基本上轮流着拿第一第二,那时候关系便有些微妙。虽然大家心里都不服输,都想拿第一,但其实相处得还不错,因为赵广华是班长、她是学习委员,六年雷打不动都是这样,都是班干部嘛,平日里接触得自然不算少。

    只是初中之后,赵广华的成绩渐渐就不行了。

    他们这一代人,又在乡下,英语学的很晚,初中才开设英语课,赵广华无论如何都学不好英语,每次测试只能拿二十、三十分那种。

    还有物理和化学,他同样学的很吃力,勉勉强强及格。

    初一下学期分了尖子班和普通班,陆晓晴分在尖子班,赵广华不出意外的分在了普通班,从此交集渐渐就少了。

    再后来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初中毕业赵广华便不念了。听说出去打工了几年,去年回来,打工的收入、加上借了点钱买了这辆车,一直开着车帮人运货,日子渐渐的也越过越好。

    赵广华一直都是个头脑灵活聪明的人,会把日子过得比别人好陆晓晴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对这个从小被家长、村里人拿来跟自己做对比的同班同学,哪怕多年不见,陆晓晴对他的感觉跟对别人还是不一样的。

    她发现其实好些家在其他村里的小学同学她连名字都不记得了,但对于赵广华的许多事还记得清清楚楚。

    小时候的最初印象总是那么深刻的刻在心底,仿佛烙印。不代表什么,但却是一段非常深刻的过去。

    但是赵广华会主动表示要借钱给她她还是没有想到的。心里有些意外的温暖。

    “妈!”陆晓晴笑着进了家门。

    陆妈妈眼睛一亮,“哎”了一声忙看她:“贷款的事办妥啦?”

    陆晓晴轻轻叹了口气摇头:“还没呢。”

    “唉!”陆妈妈眼中刚亮起来的光芒又暗了下去:“瞧你笑得那样,我还当成了呢。”

    陆晓晴愣了愣,又忍不住笑:“妈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虽然没成,但也没有绝望,生活不全是灰暗,总有那么些让人觉得心里充满希望的人或者事给予我们力量,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

    陆妈妈“哦”了一声也没再多问,反正她也不懂,问了也不懂,就假装相信闺女吧。这孩子也不容易,不能给她太大的压力。

    “对了,咱屋后头山上的围栏和竹楼都按照你的要求弄好了,你看看什么时候去买鸡苗回来?咱也没做过这个,要不一次先买少一点?”

    陆妈妈转移了话题。

    “我先去看看吧,其实一次买二百来只也算少的了!”陆晓晴笑道。

    陆妈妈就轻轻叹了口气,点点头:“行,你看着办吧。”

    陆晓晴知道她担心什么,正张口想要解释,陆妈妈一挥胳膊:“不用跟我解释,横竖你心里有数就成,我能帮你做什么你就直说。”

    “好的妈,谢谢妈!”陆晓晴由衷笑笑,抱了抱陆妈妈:“那我上山去看看!”

    “去吧。”

    陆晓晴整个走了一圈围起来的高高的铁丝网围栏,很牢固坚固,圈养在里头的鸡绝对飞不出去,小鸡苗也不可能从底下钻出去。

    她不是怕鸡会跑出去丢了,鸡顾家,除非被人逮了,否则即便跑出去到了黄昏时分也会回来。

    她是怕在外头胡乱走动喝了不干净的水生病,一旦传染起来,哪怕她发现之后有办法治疗,也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竹楼距离地面一米五左右,下边有青砖砌起来的柱子支撑。

    两座竹楼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她打算一年一换轮着让鸡住。这样会更卫生一些,便于消毒。

    竹楼里不宽,但是挺长的,窗户也不少,早开晚关便于通风。设计的时候是按照三百多只的规模略有宽松。

    这本来就是闲置物利用,顺便做的事儿,没指望靠这个。当然以后不好说,说不定有钱了把这一片山头全都承包下来养鸡呢?

    地板用厚实而细的竹条钉成排,间隔着一定的小缝隙,鸡粪可以通过小缝隙掉下去,在地面上会铺上草木灰或者木糠,便于清理。

    当然,得用竹篾席子将竹楼下圈住围起来,否则这些鸡才不会嫌脏、非得把下头刨得不像话。

    靠着一侧立着一排好几层鸡窝,是给母鸡生蛋、孵蛋的地方。

    竹楼外四面都有延伸外出将近一米的“走廊”,可供鸡群栖息。

    竹楼屋顶盖的是层叠的杉树皮,两年三年一翻修都行。

    杉树皮是她们家乡这一带特有的产物,十分厚实耐用,风雨不侵,家家户户盖牛栏猪栏、洗澡房、厕所、房前屋后各种棚子用的都是杉树皮。

    这整个围起来的场地中,北面是一片竹林,其他地方都清理过了,特意在中间一带留出了大约七八亩的空旷草地,其他地方稀稀拉拉栽种了枫树、槐树、柚子树、柿子树等树木,更旁边一圈则留了些不高不矮的灌木。到时候还会栽种几丛仙人掌、薄荷、菖蒲、艾草等,这些都有祛除蚊虫的作用,仙人掌对于预防鸡瘟有一定作用。

    养鸡的准备工作陆晓晴也一直在做,就等着这边完工好去买鸡苗。

    里里外外检查了一番没有什么不妥了,她和陆妈妈商量后天圩日上镇上去买鸡苗。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有的是自家母鸡下的蛋孵出来的,也有不少人是圩日的时候从镇上贩子手里买的。

    但最多也就买个二三十只,养到成年的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死那么几只。买二十只最后能养大十五只已经是一件聊家常的时候可以很自豪的拿来夸耀的事情了。

    运气不好的最后还剩下两三只、或者全军覆没大家伙儿也会觉得挺正常。

    毕竟再细致的人也搁不住意外啊,小鸡仔小鸭仔什么的都挺难伺候的。

    像陆晓晴母女这样一下子买回来二百六十只——其中有十只是送的,前所未有,回到村里的时候引来许多人围观啧啧惊叹。

    大伙儿七嘴八舌的,说的问的感叹的,多多少少都讲究个吉利忌讳,哪怕心里很不以为然不看好,也不会说什么“死啊”之类的话惹人烦。

    但也有人与众不同。
………………………………

第13章 贷款4

    比如老略伯抱着双手鼓着眼睛在人群里看了一会儿,哼了一声瞪着陆晓晴毫不客气数落:“我看你就是乱来!那一样还没搞成又搞这一样!那边租田换田要种菊花,菊花毛还没看见又开始养鸡。你以为你有多大本事搞鬼搞神?别以为读过几年书了不起,哪怕再读十年农村里的事你也搞不明白!等哪天亏得干干净净,哭不死你!我这个人说话直,不怕得罪人,要不是看在你是我侄女的份上我才懒得说你!你也不想想你妈辛苦,你爸拿命换来的钱你就这样搞!反正该说的我说了,信不信随你的便,亏的又不是我家的钱。”

    陆妈妈气得颤抖,脸都白了,神色极其难看。

    人群轰然炸响。

    “这个死老略,说话也太难听了吧!”

    “哎,好好的话不能好好说嘛,咋这样说呢,一点脸不给人留。”

    “话糙理不糙,他说的也有道理啊。”

    “我看也是,呵,年轻人做事有想法是好的,不过贪多嚼不烂嘛,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啊。”

    “是啊,贪多嚼不烂!”

    “说句真的,种田养鸡这种事书上又不会教,读书多在这上头也未必管用哦。”

    “哎,住嘴吧,都少说两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