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清还不想走。
苏幼仪却很快道:“好,多福,送二位大人出去。”
苏清只好起身告辞,二人走到坤宁宫外,看到玳妃一身素服,头上半点簪环都没有,不施脂粉的样子看起来很是憔悴。
前几日他们才在乾清宫外遇见过玳妃,没想到今日又遇见了。
同样是他们几个人,不同的是,玳妃比上次更加狼狈了。
见苏清和苏志明出来,她也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并没有说话,低着头跪得委屈。
苏志明觉得尴尬,玳妃这个模样,料想是不想见人的。
他想悄悄走掉,不想苏清主动和玳妃打起招呼来了,“玳太妃,真巧,又遇见了。”
苏志明:“……”
他只好站住脚步,朝玳妃行礼,“见过玳太妃。”
玳妃抬起眼睛,看到苏清面带得意之色,有些鄙夷,原来什么忠臣清官,也会露出这种小人的神情。
不过是因为她前几日在乾清宫外说了他几句不好听的话罢了。
“苏大人。”
她随口应了一声,并不打算多话。
苏清道:“玳太妃每次相见都在宫门外,不是在乾清宫门外,就是在坤宁宫门外。不知你跪在这里做什么呢?”
“你看不见么?”
玳妃声音冷冷的,“脱簪待罪,你从未见过么?”
“本官的确从未见过。”
苏清笑了笑,“多谢玳太妃今日让我开眼了,既然如此,我倒有句话要劝说玳太妃,不值当讲不当讲。”
玳妃有些疑心,想着局面再糟糕不过如此了,便道:“什么话?”
苏志明看向苏清,心中疑惑。
苏清笑着,微微弯下。身,“玳太妃一直以威远侯千金自居,在宫中霸道多年。可曾想过限制你的正是你引以为傲的身份,小家小户出身的婉嫔和许贵人,都比你这个太妃有颜面,你就没想过是为什么吗?”
“先帝不喜欢世家大族女子,太后也不是世家大族出身。你以为皇上是江皇后所出,就代表他会喜欢世家大族之人吗?”
“他可是自小由先帝和太后教养大的,一点一滴都是融入骨髓的思想,根本改不掉。玳太妃,你自矜身份,实则自误,不觉得可笑吗?”
玳妃抬起头来,恨恨地盯着他。
而苏清已然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话,他掸了掸官服的衣角,头也不回地朝前走去。
姿态格外骄傲。
苏志明皱着眉头,无奈地朝玳妃匆匆一礼,而后尽快跟上了苏清的脚步。
………………………………
第五百三十一章 开采地下水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少大臣纷纷上书,提出了一些对西北干旱的解决办法。
有提议种树的,有提议调水的,还有提议打井的。
苏幼仪和元治两个坐了一日,一封封的折子看过去,看到有些启发的就给对方看看,边看边讨论。
“这个不成。现在正是干旱的时候,种树岂不是要废更多水?百姓们喝的水还不够,经不起种树了。”
元治把一封折子放到一边,苏幼仪看了一眼,“听闻西北有些树种是不需要灌溉水的,比如沙棘沙柳之类的。不但不需要灌溉,还能巩固水源。”
“真的吗?”
“我也不太确定。”
苏幼仪把那封折子放到存疑的那一堆里,“让小纪子去翰林院问一问,要是我没记错,宁可多花些银子采买沙柳树种,皇上觉得呢?”
“这个可以。”
苏幼仪挑出了一封折子,“这个有些意思。说是从昆仑引雪而下,哈哈哈。”
她看了一眼,是个翰林院的老学究写的。
元治有些尴尬,“这位老大人是该告老还乡了,只怕他连西北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那雪山常年冰封,岂是想引就引的?”
苏幼仪摇摇头,把那封折子放到了一旁。
两人原本是面对面坐在榻上看的,不知怎么的,过了一会儿春花进去倒茶,却发现苏幼仪整个人歪在榻上,而元治坐到了地上。
两人都是一脸崩溃。
“太后,皇上。”
春花忙把茶放下,“皇上怎么坐地上了?快起来吧。”
“元治,你看!”
苏幼仪忽然看到一封折子,眼前一亮,一时忘情叫了他的名字,“这个写的有意思,你瞧瞧!”
元治听见有意思三个字,以为又是什么从昆仑引雪之类的搞笑话,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封折子是新科状元张之洞写的。
上头提到挖掘地下水,还提到了一些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元治不禁道:“母后觉得他这话有道理吗?”
苏幼仪道:“为西北干旱的事,我特意查了一些古书,关于地下水的事倒是略知一二。我觉得他这个法子能行得通,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西北干旱,就算找得到地下水,估计数量也不是很多。皇上想想,如今把地下水都开采了,百年千年之后怎么办?”
元治一愣,他很快笑道:“不怕。先解决了眼前的麻烦,咱们一面开采地下水,一面种树改善干旱环境,等到百年之后,地下水使用的量,或许还没咱们种树制造的水汽多呢!”
这样想想也有道理。
苏幼仪长舒了一口气,抬起头来,才发觉脖子酸得厉害。
她慢慢扶着春花的手站起来,动了动脖子,“看了一下午,总算看出了些有用的东西。皇上尽快召内阁和众臣商议此事吧,若能行得通,就让这个张之洞带着专业的人手尽快赶赴西北去。”
元治也站了起来,看他头也不疼脖子也不酸,苏幼仪暗暗羡慕他年轻恢复力好。
元治道:“只是就算行得通,让张之洞去开采水源是一回事,派人带着十万两银子去赈灾又是一回事。母后对先前那些人选不满意,不知道该派何人去才好?”
苏幼仪对这个人选早就有了主意。
“皇上觉得,苏志明如何?”
……
前朝众臣整整讨论了两日,翻阅无数古籍游记,最后才定下了张之洞这一计策。
因为效果尚不知如何,元治命张之洞为钦差,率领一干相关的官吏赶赴西北,争取找出更多地下水源。
另一方面,他任命苏志明为赈灾钦差,以十万两银为限,赶赴西北赈济灾民。
苏志明和张之洞再次同行。
朝中有人议论苏志明是太后选出的人选,这分明是太后偏心自家的人,利用赈灾的机会提拔苏志明。
苏幼仪闻得消息,霸气回应,“若任何人能做到像苏志明一样一分不贪,哀家就连你一道提拔。若苏志明做不到哀家所言的一分不贪,那哀家就再也不理朝政,以此谢罪如何?”
有她这样的回应,朝中没有人再对苏志明的钦差身份有所不满。
苏志明自然小心翼翼,连苏衡都听见了朝中的动静,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咱们不缺那些银子,有太后照拂,京中谁人敢怠慢我们父子?你可千万别被那些银子打乱了心思,做出对不起太后的事,知道了吗?”
“孩儿当然知道,孩儿不敢。只是手底下的官吏孩儿却不敢保证,还要想个办法约束他们,免得他们坏了孩儿的名声。”
苏志明忧心忡忡。
他不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差事,早就有了经验。
作为主官的发下命令,底下的人如何执行他却看不见,但凡下面的人稍稍动点心思,朝中之人就可能把贪污这个罪名盖在他的头上。
他对那些银子没兴趣,却架不住别人对银子的兴趣。
万一被有心人抓住把柄,他自己倒无妨,苏幼仪为了保他放下的豪言壮语,要是被人拿来做文章就糟糕了……
这可是大事。
苏志明不敢马虎,连夜去找了张之洞商议,又找了苏清。
张之洞和他是好友,两人入朝之后常常一起当差,此次也是如此,自然偏向他。
可一向能给苏志明出主意的苏清,这次却有些懒怠,不知道为什么。
苏志明起初还没想明白,直到次日听闻苏清单独去了坤宁宫拜见苏幼仪,才隐约意识到什么。
或许苏清并不希望他接这次的差事。
他顾不得这许多,两日后便是出发的日子,他还要召集随行的官吏开个会,正告他们不得肆意妄为。
苏幼仪在坤宁宫,听见苏清求见,有些惊讶,“是带着志明一起来的吗?”
“不是,太后。”
多福道:“是老苏大人自己一个人来的,而且看起来有些忧心的模样,好像出了什么大事。太后要请他进来吗?”
苏幼仪略迟疑了片刻,“请他进来吧。”
苏清平素一向是带着苏志明来的,这次特意避开了他,一定有什么问题。
………………………………
第五百三十二章 水至清则无鱼
苏清一路不语地走进来,连引路的多福都不敢说话。
以苏清和苏幼仪的关系,苏幼仪称他一声伯父,从前他来,宫人们自然当他是自家长辈似的,聊聊家常。
可今日见他面色不好,多福自然不敢。
想想从前苏清每次来都会客客气气地和多福、多禄他们几个打招呼,大家都夸他亲切随和……
多福暗暗地想,老苏大人变了不少。
进得殿中,苏幼仪在上首榻上端坐,见他进来笑道:“苏伯父,快坐。”
苏清还没来得及行礼,听见她这样说也没见外,直接在侧面的一溜玫瑰椅的第一把坐了。
苏幼仪目光明灭了一瞬。
以前苏清是不会这样的,总要把礼行全了才肯坐,说是君臣之礼不可废。
苏幼仪心里警惕起来,面上却露出笑意,“春花,去把两个小皇子抱来给苏伯父看看,他们俩前几日还念叨着伯父说要给他们带的小玩具呢。”
苏清原想拒绝,听见最后一句才没有开口,反而有些尴尬,“看我这记性,年纪大了忘性也大。上回是和六皇子、七皇子说要给他们带市井上的木雕小玩具的,已命人买了,却混忘了带进宫。”
些许小事,苏幼仪本不该在意,她却道:“那伯父和他们两个小的说吧,免得伯父走了,他们又在我耳边叽叽咕咕,我可受不了。”
苏清只好点头。
不一会儿奶娘带着两个小皇子进来,两人见苏清在,给他请安后过去扑在他怀里。
苏清一手搂着一个,先前严肃的脸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好孩子,又长高了些。”
两个小皇子果然问起了玩具的事,“您上回说给我们带的玩具在哪儿呢?”
苏清忙道:“我今日进宫匆忙,混忘了,还在府里。下次进宫一定记得给你们带来,好不好?”
两个小皇子有些不乐意,在苏清的安慰之下,很快就不在意了,“那您下次记得了!”
苏幼仪冷眼瞧着,忽然感慨了一句,“要是婉妹妹还在,如今她的孩子定比他们两个还要大,也能在伯父膝下陈欢了。”
提到婉嫔,苏清一愣,面上浮现出哀伤来。
苏幼仪默然不语,只摆了摆手,示意奶娘把两个小皇子抱回去。
两个小皇子觉得气氛一下子沉寂下来,正不解,就被奶娘往回抱,不禁东看西看,想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可惜还没等他们看出来,人已经被抱出殿了。
苏幼仪叹了一口气,“苏伯父也别伤感了,原是我多言,好端端的提起婉妹妹做什么?”
“不碍事。”
苏清沉声道:“她虽是我的女儿,可在宫里的时候和太后最要好,你们二人亲如姐妹。如今还有谁能和我谈谈她?只有太后了。”
苏幼仪道:“是啊。若非婉妹妹,咱们两家当初也不会顺利连宗。在我心里始终把苏伯父当成自家叔伯敬重,就算婉妹妹去了,这份情谊也不会改变。”
苏清点点头,隐约从苏幼仪的话中听到了某种暗示。
苏幼仪目光定定地看着他。
不论今日苏清来有什么话要说,她都希望表明自己的态度让他知道,两家情谊不变。
不管她是太后还是什么,苏清始终是她敬重的长辈。
沉默了一会儿,苏幼仪原以为苏清不会再开口,没想到他忽然抬起头,“其实老臣今日来,是有件事要和太后商量。”
苏幼仪顿了顿。
他还是开口了。
“你说罢。”
苏清道:“老臣以为,此番西北干旱太后派苏志明为钦差前去赈灾,是否有些不妥?”
这话和苏幼仪猜想的一样。
她心中叹了一口气。
如果苏清带着苏志明来说这番话,她必定不会胡思乱想,可苏清背着苏志明独自前来,这份心肠让苏幼仪心里不好受。
这意味着,隔膜已经产生了。
她尽力让自己不往坏处想,“有何不妥?”
苏清思考了片刻,“志明到底年轻,从前先帝在时派他下江南,那时他是新科探花,先帝派了他和张之洞,有些考量的意思。可此番西北赈灾事关重大,太后派他前去,朝中之人难免猜疑太后偏私。”
“太后为了平定朝中的议论,又言明志明绝不会贪污。若太后事先和老臣商量过,老臣绝不同意您如此说法。”
苏幼仪蹙起眉头,“为何?”
苏清叹气,“太后,水至清则无鱼,这个说法您难道不知道吗?虽然朝中贪腐不是好事,可不能一下子杀个干净。先前您定下十万两赈灾银子为何那么多大臣反对?无非是人人身上都有点贪腐的污点,或多或少,约定俗成在朝廷每一项支出中分一杯羹。”
“太后直接宣称志明一分不贪,这个帽子扣在他头上,反而是个负担。别的大臣会嫌他不合群,他手底下的人也会嫌在他手下分不到好处,所以老臣以为,派他前去不妥。”
苏清在朝中多年,苏幼仪相信他所言不虚。
这一点她也早就清楚。
她可以接受任何人对她提出这个质疑,唯独苏清——她没想到,最后在她面前提出这个质疑的人会是苏清。
她不禁反问,“苏伯父说人人身上都有点贪腐的污点。或多或少?那您呢?您有没有?”
苏清被她问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苏幼仪从他的表情已经明白了一切。
水至清则无鱼,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怎么可能清?
苏清从一个小小的地方县令走到如今的朝廷重臣,他早已不是当年的清流了,只是还保留着清官之名而已。
苏幼仪忽然发现,她也是个丈八的灯台,照得见别人照不见自己,只看得到朝中大臣,却看不到和自己最为亲近的大臣。
“我……”
“您别说了。”
苏幼仪不想继续谈这个问题。
哪怕是自家长辈,谈这个话题都太过闵感,何况两人原本没有血脉关系呢?
她抬起头来,看向苏清,“那依您的意思,您觉得不派志明去,派谁去为好?”
………………………………
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欢而散
苏清接下来的话让她更加惊讶。
他沉吟片刻,“老臣毛遂自荐,不知太后觉得如何?”
“您?”
苏幼仪一愣,这才明白苏清为何极力反对苏志明前去,原来他存的是这份心思。
看来是她和元治对西北干旱之事太过看重,以至于各方对这个钦差之位都蠢蠢欲动,意图借此立功授勋。
连苏清也不例外。
她思忖了片刻,“西北干旱,眼看就到夏季了,炎热非常。您一把年纪,身子骨也不是很强硬,何必要淌这趟浑水?”
苏清从座中起身,“老臣年纪虽大,还没到不能走动的地步。西北赈灾这样大的事,交给志明这样的年轻人,才叫人不放心。”
苏幼仪摇了摇头。
“志明虽年轻,行事却稳妥,我信得过他。”
“老臣前面和太后说的话,太后就丝毫不考虑,丝毫不担心影响他将来在朝中的仕途么?”
苏清有些急切的模样。
苏幼仪笑了笑,“是啊。他年纪轻轻,得了这么重的差事,万一干好了就是大功,自然树大招风,引人嫉恨。”
苏清沉默不语。
苏幼仪却信心十足,“就算引人嫉恨又如何?有哀家在朝中坐镇,谁敢对他有构陷之心?哀家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
一场谈话不欢而散。
苏清离开坤宁宫的时候,脸色比进来时还要难看。
出了宫门,苏府华丽的马车停在宫门外,下人见他出来,忙把马车赶上去。
“老爷,今日去了好久啊。”
苏清面色阴郁,“是啊,做了半日无用功。”
见他神色不好,下人不敢多言,扶他上了马车,“老爷,直接回府吗?”
“直接回府。”
苏清坐在马车里,用手撑着额头沉思。
马车缓缓动了起来,朝着苏府的方向而去,没走多远,苏清忽然揭开了车帘,“不,先不回府。”
“老爷,那您要去哪?”
苏清叹了口气,“去市集上买些木雕玩具,一会儿你让人送到宫里给六皇子和七皇子。”
虽然他今日和苏幼仪谈得并不愉快,可苏幼仪是苏幼仪,孩子是孩子。
他看到那两个孩子,就忍不住想到如果自己的女儿还在世,外孙也有这么大了。
马车调转方向朝市集而去。
……
苏清离开之后,苏幼仪命人将苏志明请进宫。
苏志明正想递帖子进宫拜见,便听说宫里派来了人,出去一看才发现是苏幼仪身边的多福。
“多福公公,您怎么亲自来了?”
“小苏大人。”
多福行了个礼,“太后请您立刻进宫,有要事商议,马车就在门外候着呢!”
“我正想进宫拜见太后!”
说罢匆匆跟着多福出了门。
坤宁宫中,苏幼仪盘腿坐在榻上,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春花见她和苏清谈话之后就这样,还立刻命多福去请了苏志明,料定发生了什么事。
可她不说,春花也不敢问,只站在坤宁宫门外看苏志明什么时候来。
苏志明很快到了。
“小苏大人,您总算来了。”
见他到来,春花忙迎他进去,“太后等您多时了。”
苏志明边走边问,“太后今日怎么了?”
春花叹了一口气,“有些不好,大约是老苏大人进宫见过太后的原因。也不知他们说了什么,老苏大人走了之后,太后就有些闷闷的。”
“连你也不知道吗?”
春花摇头,“他们谈话的时候奴婢不在近旁,殿中只有他们两个人。”
苏志明点头,忙朝殿中快步走去。
见他进来,苏幼仪抬起头来,目光一对,苏志明仿佛就猜到了些什么。
“微臣请太后安。”
苏幼仪懒洋洋地把手一摆,“坐吧。”
春花端上茶水,侍立一旁。
苏幼仪道:“你来得倒快,如何?远赴西北,行装都收拾好没有?”
“父亲在家命人替我打点,我如今哪还有心思管行装?”
苏志明有些着急的样子,“我原本就打算进宫来见太后,出门前正好多福公公来了,碰到了一起。太后可是要与我说苏伯父的事?”
“你知道了?”
“知道了。苏伯父不带我一起来坤宁宫,一定是有什么不能让我听的事。”
如今他们在朝中关系紧密,不管是朝政之事还是家事,都没有瞒着他的道理。加上苏清对他去西北赈灾一事避而不谈,苏志明自然猜到是和此事有关。
苏幼仪便把苏清的话同他说了一遍。
苏志明一听便叹气,“如果苏伯父当着我的面说这些话,我反而要感激他一片好意。可他背着我说这些,竟叫我不得不怀疑……”
“怀疑他有私心,不过是想独占这份差事,是不是?”
苏志明不敢说话,他是晚辈,直言长辈的错处对他而言是无礼之举。
这话苏幼仪说得,他说不得。
可他心里确实是这样想的。
苏幼仪道:“这几年他连连高升,深受先帝信赖,如今新君登基借着我这个掌政太后的风,更加直上青云。再不是从前清流贫官苏清了……”
苏志明犹豫了片刻,将自己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其实有些话,之前我就想说,却说不出口。今日既然说到此处,我也顾不得了,只好同太后说出来。”
“什么?”
苏志明道:“太后可还记得,先前玳太妃在乾清宫被皇上赶出来么?那次我和苏伯父正好要去见皇上,玳太妃因为不忿嘲讽了我们几句。我原以为苏伯父会忍让,毕竟她是太妃,没想到苏伯父词色锋利地反嘲讽了玳太妃,让她气得跳脚。”
“还有这样的事?”
苏志明咬了咬唇,“那时我以为只是苏伯父真性情,可第二次在坤宁宫外,玳太妃脱簪待罪,苏伯父说的话就更加过分了。”
苏幼仪道:“他说了什么?”
苏志明模仿着苏清当时的口气,“玳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