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幼仪道:“他说了什么?”
苏志明模仿着苏清当时的口气,“玳太妃一直以威远侯千金自居,在宫中霸道多年。可曾想过限制你的正是你引以为傲的身份,小家小户出身的婉嫔和许贵人,都比你这个太妃有颜面,你就没想过是为什么吗?”
………………………………
第五百三十四章 降爵三级
苏幼仪大惊,“这些事为何从没有人禀告我?”
春花站在一旁听着,听到此处才站出来,低头请罪,“太后莫生气,想来多福他们觉得不是大事,所以才没有禀告吧?”
苏志明也替宫人们说话,“太后,这事怪不得他们。两家连宗,太后待苏伯父一向礼重,坤宁宫之人自然也当他是自己人,不会一言一行事无巨细禀告太后。”
“若非我亲自在场,我也想象不到,原来苏伯父心中对于世家大族之人一直有所怨恨。想来他当初清贫起家,如今终于在朝中谋得权重之位,忍不住想出一口气吧。”
苏志明这样说着,自己的眉头却是紧紧蹙起的。
他总觉得这样的苏清和他当初刚刚来到京城时认识的苏清已经不一样了,那个时候苏清何其谦和有礼,面对苏衡的挑衅也从来没有红过脸。
想想他面上谦和心底却鄙夷着苏衡依靠苏幼仪的关系作威作福,苏志明便觉得一阵胆寒。
苏幼仪叹了一口气,朝春花道:“不杆你们的事,你去告诉多福他们,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必须报于我知道。”
“是。”
春花领命退出了大殿,苏幼仪道:“我已然拒绝了他的提议,想来也无事了。今后我会多关注他在朝中的一举一动,希望他不要走歪了路。当初婉妹妹几乎可以说是因为我而死的,我要替她保护好她的父亲。”
苏志明艰难地点点头,“若太后能劝劝他放弃这些念头,自然是好事。说到底他如今在朝中举足轻重,又何必要贪这些小利呢?”
念及此处,苏幼仪正色道:“这桩差事可不是小利。我信任你,所以把此事交给你来办,你一定会办好的,是不是?”
苏志明从座中起身,端端正正地拱手行礼,“太后将自己的声名都压在微臣身上,微臣如何敢不尽心?虽然苏伯父未曾给我提议,可这一路和张兄同行,互相探讨切磋,小心一些应该无事。”
苏幼仪点点头,张之洞这个人选是她亲自给苏志明挑的助力,她相信自己的眼光。
她也相信苏志明。
“此去天高路远,一定要小心些。朝中之事你就不必担心了,有我在,不会出乱子。”
有苏幼仪这句话,苏志明自然没什么不放心的。
……
两日后,苏志明和张之洞一行离京,西北干旱之事暂时告一段落。
“皇上。”
乾清宫中,小纪子从殿外进来,“大理寺卿来了,说是威远侯江肃一案有结果了。”
元治从奏折中抬起头来,面色有些讶异。
他不自觉想到前两日玳妃处传来的消息,说是玳妃因为忧心威远侯的处境,竟至于食欲不振饿晕了。
他当然不信玳妃这样的人会真的把自己饿出个好歹,只是江肃这件事最后如何处置,还是个棘手的问题。
他摆摆手,“让他直接去坤宁宫吧,朕也去,听听母后的意思。”
小纪子忙道:“是,奴才这就去告诉他。”
元治到坤宁宫的时候,大理寺卿已经到了,苏幼仪也已然知道了他的来意。
见到元治进来,大理寺卿起身请安,“臣请皇上安。”
“免礼,直接说吧。”
元治风风火火地在苏幼仪身旁坐下。
大理寺卿道:“据微臣所查,威远侯江肃确有在吏部结党营私的迹象,关于他收受贿赂之事也得到了实证。这是威远侯的口供,铁证如山,他已然供认不讳。如今请太后和皇上裁决,该如何处置?”
苏幼仪看元治,元治看苏幼仪。
按照苏幼仪的意思,江肃毕竟是元治的亲舅舅,让他自己处置比较好,以免因此伤了他们母子的情分。
可按照元治的意思,正因为江肃是他的舅舅,他反而怕自己处置不好坏了事。
若是处置轻了,朝臣们难免议论,他这个皇上的威严就不复存在了。
若是处置重了,又伤了亲戚的情分……
还是让苏幼仪处置更为妥当。
“此事还是听母后的,母后以为该如何处置?”
好吧,烂摊子还是交给苏幼仪了。
她心中轻叹一声,心道这个坏人非得她来做不可了。
她反问大理寺卿,“按照律法和旧例,江肃此举该如何处置,你且说来听听。”
大理寺卿吓坏了,这不会是打算把烂摊子交给他吧?
他才不背这个锅。
他支支吾吾地敷衍道:“太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像威远侯江肃这样身份贵重之人,此案如何处置,自然凭太后和皇上圣心独断,微臣如何敢说?”
“胡说。”
苏幼仪冷冷瞥他一眼,“哀家让你依照律法和旧例来说如何处置,你就这样搪塞哀家和皇上么?难道你在大理寺卿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连律法都说不清楚,连旧例都记不得几个?那你这个大理寺卿还是别当了,换个人吧!”
那大理寺卿被吓坏了,连忙拱手行礼,“微臣该死,是微臣没听清楚太后的话,还请太后恕罪!”
元治赞许又崇敬地看了苏幼仪一眼。
她真厉害。
要是今日没有她在,只有他一个人的话,恐怕就被这个大理寺卿蒙混过去了。
被苏幼仪一吓,大理寺卿不敢再使心眼,老老实实地提出了律法和旧例的处置,“……先帝朝时的慎郡王,也曾因为贪污被先帝治罪,当时被贬为贝勒,还罚了一年的俸禄,此后多年不得重用。”
“钛祖时的敖大人亦是结党营私,他在最后被钛祖诛杀之前,曾被连降三级。还有年大人,直接被罚了做看守城门的守军……”
苏幼仪听过后心中暗暗有数,便朝元治道:“既然如此,就按照先例取其中庸吧,降爵三级为虎威将军,罚俸一年,皇上看如何?”
这个决断既不算轻,也不算太重。
元治点头,“母后的决定很好,既如此就下发旨意。让威……让他在府中思过三个月,这三个月不必上朝了。”
大理寺卿连忙应是。
………………………………
第五百三十五章 晋封太妃
江肃被发落之后,朝中无一大臣为其求情。
只有玳妃更加“食欲不振”了,燕妃每次到坤宁宫都要把这个当笑话说一通。
“我听她身边的宫女说啊,她每日照吃照睡,一旦有人来了就假装吃不下。还故意把脸涂得煞白假装饿得苍白,她如今也学聪明了,这是装可怜博同情呢!”
燕妃哈哈大笑,苏幼仪道:“这倒奇了,她身边的宫女怎么会告诉你这些?”
“我知道我知道!”
纯嫔正在吃点心,听到这里连忙举手,“先帝曾经罚过她身边的宫人,说她们不能劝阻主子。再到新君登基,眼看玳妃没有体面,她身边的宫人心思也活泛了。如今她身边哪还有忠心她的人?只盼着不被她连累就是了。”
“是啊是啊。”
燕妃笑道:“人人都说成了太妃之后就等着享清福了,谁知道她反而越活越回去了。想想真可笑,只怕到死身边也没个忠心的人能说话。”
死?
苏幼仪摇头,“她还那么年轻,真要这样熬到死,可还有几十年的煎熬。对了,你们见绿嫔最近怎么样?”
“瞧着不好。”
燕妃摇摇头,“前几日感染风寒病倒了,这几日都不出门了。我昨儿派人去问了问,似乎颇为严重。”
苏幼仪叹了一口气,“我也派人去问过,林太医亲自给绿嫔诊的脉,说是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病?”
纯嫔不解,“什么心病啊,我怎么不知道?”
苏幼仪和燕妃对视一眼,彼此了然。
绿嫔的心病还能是什么?
先帝驾崩了,她的心和魂也跟着先帝去了,留下来的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苏幼仪和燕妃都有些感慨。
先帝生前在后宫之事素来不留心,更谈不上恩宠,唯独对一个苏幼仪例外,所以后宫对于先帝的感情自然也淡薄。
唯独绿嫔不同。
她从未得到先帝什么恩宠,却一直初心不改。
这怎能不令人唏嘘?
纯嫔傻傻地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又拈了一块点心慢慢吃着。
……
春咣将尽,御花园里花瓣落了一地。
原本这些落下的花瓣都要被清扫掉的,如今因为苏幼仪说要“化作春泥更护花”,不许人把花瓣扫掉,故而满地落红。
看起来有些伤感,又别具美感。
春花、春景陪着苏幼仪在御花园里走,心里暗暗纳闷,之前春咣正盛的时候苏幼仪少来,如今花都谢了,她反而想来走走。
这份心肠她们捉摸不透。
谁知忽见前方一道耀眼的明黄晃过,原来是元治来了。
“太后,好像是皇上来了。”
苏幼仪停住脚步,朝春花指的方向看去,元治原本低头垂首,在小纪子的提醒下才发现了苏幼仪。
他过来请安,“母后怎么在这里?”
“春咣将尽,过来看看。”
苏幼仪道:“你也来赏残红吗?”
元治没有这样的心肠,小纪子忙道:“回太后,皇上是路过。方才才去寿康宫看了绿太嫔,绿太嫔不太好。”
元治叹了一口气,“雍王叔今日进宫请安,说是绿太嫔病了想去探望。朕想着绿太嫔毕竟是长辈,就和他一道去了。没想到绿太嫔病得颇为严重,母后知道吗?”
苏幼仪点头,“知道。绿太嫔是心病,她一心思念你父皇,这才积郁成疾。我也遣人送了好药材去,却怎么都不见效。”
两人边说,边走到一旁的凉亭里坐下说话。
元治道:“雍王叔今日进宫看过之后,忧心忡忡。我想着不如给绿太嫔一些恩赏,宽宽她的心,或许对她的病情有益。说到底这是后宫的事,还得母后拿主意。”
“恩赏?皇上的意思是晋封吗?”
苏幼仪心里想着,这恐怕不是绿嫔真正想要的,也宽慰不了她的心。
可绿嫔想要的回不来了,能够晋封终归是好事,便没有阻止,“皇上的主意很好,绿太嫔一向行事稳重又温柔敦厚,想必为她晋封不会有人有异议。”
元治思忖了片刻,“我想着,既然晋封,不如连同一应太妃太嫔们都晋封了,也算是个恩典。母后觉得呢?”
苏幼仪想了想,没说话。
元治忙道:“只是玳太妃不必再晋封了。一来她行事不当,二来她的位分也足够高了。”
苏幼仪这才点头,忽又念及已故的婉嫔,又道:“皇上晋封后宫太妃们,也别忘了已故之人。尤其是婉妹妹,她到底是苏清苏大人的女儿。追封已故之人,也是给现实之人脸面。”
“这个自然不会忘记。”
苏幼仪想想又道:“大公主也到了快指婚的年纪了,虽然惠妃被打入冷宫不宜晋封,不过也该把供应提一提,也让大公主心安。”
元治道:“这些母后看着办就是,后宫本来就应该由您做主。既然母后同意,那我就召内阁众臣商议晋封一众太妃太嫔之事了。”
苏幼仪笑道:“你有这份善待庶母的孝心,朝臣们听了也必定高兴,觉得江山后继有明君。”
元治有些不好意思,“孩儿还担不起明君这个称号,只不过摸索着,尽自己所能罢了。若没有母后在身后支撑,孩儿必定做不到现在这般。”
二人感慨了几句,元治忽然道:“对了,前几日听说老苏大人和母后有些龃龉,从坤宁宫出来脸色不好看,是真的吗?”
苏幼仪倒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件事元治也知道了。
她念及婉嫔的情谊,下意识为苏清遮掩,“没什么,不过是在政见上有些冲突,一时不愉快罢了。”
元治信了她的话,以为确实不妨,这才放心下来。
他好奇道:“原来母后和老苏大人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还以为聪明人和聪明人总是有共同想法的呢,哈哈。”
苏幼仪笑不出来,为了不让元治看出破绽,只好勉强笑道:“快去召内阁下旨吧,迟了也不知道绿太嫔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
元治不疑有他,起身告辞。
只剩苏幼仪看着御花园满地落红,微微忡愣出神。
………………………………
第五百三十六章 穷地养富官
苏志明和张之洞一行,浩浩荡荡朝西北出发。
路程已经走了大半。
到了祁城境内已然能看出干旱的踪迹,百姓面容枯槁,田地禾苗枯黄。
苏志明心生忧虑。
时近黄昏,前头探路的人回来禀道:“二位大人,前方就是祁城驿馆,天色将晚,二位大人先到前头歇息吧。”
苏志明和张之洞商量,“张兄先去吧,我想去路上转一转,打听打听百姓们的处境。”
苏志明要赈灾,了解百姓民生是有必要的。
按说张之洞的任务不过是找寻地下水,这里还没到位置,他可以清闲着。可既然一道来了,他还是决定陪苏志明一同前去,“让大队伍到驿馆安顿吧,我陪苏兄一道去。”
两人骑了马,各自只带了两个随扈就到了村庄中。
村民见他们骑在高头大马上,又衣着华丽光鲜,便知不是本地人,皆好奇地对他们指指点点。
苏志明早有准备,从马上翻身而下,让随扈把从京城带来的糕点拿出来,“老人家,您好啊。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在这里歇歇脚。您尝尝我们从京城带来的点心吧!”
随扈把包袱里的油纸一打开,漂亮的点心很快吸引了百姓的目光。
那几个在村头聊天的村民都拈了点心来吃。
这么光鲜的人,这么好看的点心,总不可能有毒吧?
不吃白不吃。
苏志明把袍子一掀,学着他们的样子蹲在土坡上,把张之洞看得吓了一跳。
而后他会意过来,也学着苏志明的样子蹲在村民身边,和他们攀谈。
苏志明自己也拈了一块点心吃,“老人家,咱们这个村叫什么村?”
“叫刘家村,我们这些人都是姓刘的。”
老人家一边吃点心一边说话,声音含糊,苏志明听了好几遍才听出来,他说的是“牛家村”。
那老人看他一眼,“您是京城来的官人吧?”
苏志明道:“不是什么官人,不过是和兄弟出来做点小本买卖的。老人家,听说这里干旱严重,是真的吗?”
提到干旱,周围的村民都看了过来。
那老人指了指村后的大片土地,“喏,你自己看。禾苗都没水喝要干死了,眼看今年就要绝收了。如今是春天还有去年的余粮吃,要是到秋天,那就难说了……”
另一个年轻些的汉子道:“几位官人要做生意,就别再往西走了。我们这里的城镇上还能做做生意,听说再往西走,那叫一个干旱啊,都旱死了人。那边哪有人还肯花钱买你们的东西?”
说着朝苏志明他们的马上看了看,“几位官人是做什么生意的?”
苏志明一愣,张之洞立刻道:“哦,我们不是来卖东西的,只是来瞧一瞧。若是光景好就立刻让家里送货来,若是光景不好我们就打道回府,去别处卖去。”
“原来是这样。”
那些村民吃了他们的糕点,都热情地为他们着想,“几位官人还是回去吧,今年的旱灾只怕更加严重,卖什么都不好使。除非你们卖水卖粮食,卖水是不可能了,卖粮食,山高路远的也难运送。你们说呢?”
这话听得苏志明唏嘘不已。
民间商贾自然不会千里迢迢运粮食到这里来卖,江南的粮食调到西北,一向是朝廷的大工程。
也只有朝廷有这个人力物力,若是普通商贾,便是有此心,半路也可能被山匪劫去。
张之洞道:“听说西北是连年干旱,那往年干旱是如何处置的?”
“还能如何处置?不过官府发些许银子和粮食呗。”
提到这个,村民们都很不满,“只是发得太少了,那些殷实点的人家熬一熬还能撑过去,穷苦的人家孩子若多,少不得饿死几个。最穷苦的也有全家全村饿死的。”
“是啊,就我们牛家村,十年前那场大旱颗粒无收,村里可饿死了不少人呢。”
苏志明暗暗叹了一口气,“朝廷赈灾,不管怎么说要具体落实到每一户百姓。总不能叫人活活饿死,穷的该多发些粮食,富的少发些。”
“哎呦,您这一听就是京城来的公子。”
那些村民忽然笑起来,“皇帝老爷哪知道我们谁穷些谁富些?倒是本地的乡绅地堡保知道,可他们这些扒皮的哪管我们死活?”
“是啊,少不得若实在干旱严重,就勒紧裤腰带看天命了,能活下来就是大幸……”
一直到月明星稀,苏志明几人才离开牛家村回到驿馆,两人又秉烛夜谈了许久。
“张兄可发觉了?原以为西北这样年年干旱的地方,应该官民同苦,可现在看来完全相反了。越是因为干旱,朝廷越是拨赈灾银子,那些官员越有利可图。”
“是啊。”
张之洞也很感慨,“这正是穷地养富官了,据那些村民所说,别提地方小官,连村子里的乡绅地保之类,都在从中贪污。这股风气必须杀一杀,否则百姓的救命银子都到他们手里去了。”
苏志明抬头看向他,眼里映着烛光。
两人同时沉默起来。
要杀一股形成已久的风气,谈何容易?
两人从前都生活在较为富庶的地方,对西北这样干旱的地界并没有过多了解,苏志明感到压力倍增。
他思索了片刻,“自古以来,不见血是改革不动的。今夜我要立刻修书一封命人送回京中,请太后和皇上允准。”
“允准什么?”
“允准我若到万不得已之时——先斩后奏!”
张之洞大吃一惊,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苏志明竟然起了杀心,令他又惊又怕。
可旋即想想,他这份杀机正是出于对百姓的爱护,因此愈加佩服,“我想太后和皇上若清楚苏兄的想法,一定也会赞同的。写吧,苏兄。我亲自在此与你磨墨,还可以帮你斟酌词句,你觉得如何?”
苏志明闻言,知道张之洞这是要和他共同承担此责了,便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多谢张兄相助,此番赈灾若是顺利,我必定不忘张兄此情!”
………………………………
第五百三十七章 都怪绿嫔
大举晋封后宫太妃们的举动,自然让燕妃等人欢喜不已。
连大公主都特意来坤宁宫谢恩,谢她将惠妃在冷宫的待遇提高了许多,让惠妃不用吃苦。
苏幼仪原本就疼爱大公主,闻言只道:“不必客气,这原是应该的。”
没想到大公主是非分明,倒教育了她一次,“哪里是应该的?不过是母后好心。当初母妃她构陷您,原本罪无可赦。可您还一次次恩宽让我们母女相见,如今又给她答应的衣食供奉,换做旁人只怕想都不敢想。”
“何况她原是父皇在世的时候发落的人,按理不该恩宽的,我知道母后是为了我的颜面才如此,我不知该如何感激母后。”
见她眼中隐隐有泪意,苏幼仪将她揉到怀中,柔声安慰,“好了,都是大姑娘了,别哭了。一家人自然如此,你若要报答,等你以后嫁出去了常回来看看我,就是报答了。”
大公主忙道:“自然如此。且我要晚些出嫁,宫里只有我一个公主,皇子们到底是男儿,不够体贴。女儿自然要陪着母后,做您的贴心小棉袄!”
……
后宫与前朝,息息相关。
此番大举晋封后宫的太妃们,于前朝的外戚而言自然也是喜事。
婉嫔被追封为太妃,苏清心知这是苏幼仪和婉嫔要好,只怕也有向他示好的意思,担心上次的争执影响他们之间的情分。
苏清领了这个情,隔日便上了谢恩的折子。
苏幼仪见了折子便放心了,那点小小的争执,看来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情谊。
满宫里只有玳妃没有晋封,她气得不得了,也知道是因为江肃犯事的关系连累了她,便命人送信回府好一通抱怨。
江肃在府中无所事事又不能上朝,正值烦闷,看了玳妃的书信后直接气得吐了血,卧病在床。
玳妃听说这件事又后悔自己的举动。
“我也不是成心的,谁知道父亲会气成这样?说到底太后和皇上不待见我,我又不能去他们面前抱怨,可不就只能把气出在自家人身上了么?”
她的宫女们只是默默听着,不发一言。
玳妃就作好了,迟早把她自己作死,那她们这些宫女也好出去分给新的主子,比在玳妃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