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娇宠:这个娘娘有点懒-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子?”

    苏幼仪咋一瞧见宋如墨这美人出浴的模样,还以为他是来使美人计的。

    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本,只要不开口说蠢话,外表看起来确实是俊秀模样,颇得人心。

    难怪春花方才不肯直说。

    没想到打扮得精细的宋如墨,并不是来使美人计的,反而要给她讲段子?

    苏幼仪心中暗笑,便没有拒绝,“好啊。正好哀家有些乏了,你且说来听听。”

    宋如墨在小杌子上坐下,清了清嗓子,把自己特意搜罗来的笑话说给苏幼仪听。

    “从前; 有一个老秀才, 他老来得子, 很高兴, 把他的儿子取名为年纪。一年後, 他的老婆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学问,又过了一年,他又有了一个儿子, 他觉得这像是一个笑话,於是把他的第三个儿子取名为笑话。”

    春花插嘴道:“哪有人给自己孩子取名叫笑话的?还是个秀才呢,这样没学问。”

    苏幼仪听了微微一笑,示意宋如墨继续说下去。

    宋如墨笑道:“十几年之後, 有一天老秀才叫他的三个儿子上山去砍柴,当他的儿子们回到家时,老秀才就问他的老婆说,儿子们砍的怎样?”

    春花道:“秀才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却去砍柴,看来这老秀才也没什么本事,儿子更是不成器。”

    苏幼仪忍不住道:“瞧瞧,还是我们春花姑姑有文化,如今比老秀才还强了,该称女秀才。”

    春花含羞抿了抿嘴,“太后又取笑奴婢……那老秀才的老婆怎么回答?”

    宋如墨道:“太后猜猜她是怎么回答的?”

    苏幼仪摇头端起茶盏,“我哪里知道?你且说吧。”

    看来这笑话太后没听过。

    “她回答说……年纪有一大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有一箩筐……”

    苏幼仪听完但笑不语,倒是春花一时没听明白,等她会意过来,立刻笑了起来,“这不说的正是那老秀才么?年纪一把,没有学问全是笑话……”

    宋如墨再看苏幼仪,太后不愧是太后,到底聪明,显然一听就领会这个笑话的精髓了。

    不过太聪明了也不好,要想找个能出乎她意料之外的笑话,那可不容易。

    宋如墨眼睛一转,“太后觉得这个笑话不太好笑是不是?没关系,那我再讲一个给太后听,只求太后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

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千越

    倒不是笑话不好笑,而是苏幼仪又想到了别处去。

    从前也有人这么给她讲笑话,那还是在她豆蔻年纪的时候,在山野里,在岭南。

    季玉深说笑话和旁人不同。

    他自己不笑,只是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地用最平静的语气来讲笑话,讲完之后苏幼仪笑得哈哈的,时常捧着肚子不得了。

    可他还是一脸淡然,这让苏幼仪越发觉得好笑。

    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是很好笑。

    后来她进了宫,也听过许多笑话。有时候是孩子给她讲的,有时候是宫人给她讲的,先帝也给她讲过……

    不过她再也没有笑得像当年那样了。

    如今想想,恍然如隔世。

    见苏幼仪怔怔的,宋如墨以为自己的笑话没说好惹她不开心了,忙道:“太后,您怎么了?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

    苏幼仪看向他,淡淡一笑,“没有。你讲吧。”

    不知道是因为想到了少年往事心感欢喜,还是别的什么,苏幼仪今日待宋如墨的态度也格外温和了些。

    宋如墨大概看不出来,春花看得真真的。

    真的温和和假装出来的温和,到底是不一样的。

    也难怪,今日宋如墨是来讲笑话的,虽然也是争功邀宠,到底没有干坏事,怪不得苏幼仪兴致还不错的样子。

    宋如墨闻言精神鼓舞了些,搜肠刮肚又给苏幼仪找了个笑话说,“一个庸碌无能的将军战败被围,正在危急关头,突然一位神灵驾雾而来救他一命。”

    “将军感激不尽,跪地磕头问神灵是谁?太后猜那是谁?”

    古往今来流传的神灵太多了,大的有玉帝王母如来佛,小的还有灶王和床头婆婆之流,苏幼仪哪里猜得过来。

    她摇了摇头,连在旁听着的春花也没头绪。

    宋如墨坏笑,“那神灵答道,我是训练用的箭靶神,你从来都没有伤害过我,所以我才来救你。”

    他模仿着一个老神仙的口气,怪腔怪调的,春花倒看得笑了起来。

    苏幼仪噗嗤一笑。

    不过她的笑和春花的笑不同,因为春花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哎呀,奴婢听懂了,这将军太过无能,从未射中过箭靶……”

    她明白得也太慢了些。

    不过宋如墨并不在意,因为苏幼仪终于笑了,这才是他最大的成功,“太后终于笑了,方才我还提着一颗心,想着这次太后再不笑我该如何是好,谢太后给面子。”

    说罢起身朝苏幼仪拜了一拜。

    苏幼仪笑了,是因为这个笑话确实好笑。

    她想了想,“这种段子你是哪里听来的?什么将军丞相的,自来都是用来讽刺时事的,却不知这个段子讽刺的是谁?”

    宋如墨忙道:“太后别多心,这个段子是笑林广记是找的,不是本朝的书,自然不是讽刺本朝的人。何况咱们如今并没有战事,朝中也没有这样草包的将军,怎么会是讽刺呢?”

    苏幼仪听罢,微微点头,“这话倒是没错。我朝一帆平顺,周遭小国都算安静,已经许久不起战事了。不过你这个笑话倒是提醒了哀家——”

    “太后的意思是……”

    苏幼仪道:“虽然是和平年代不起战争,但将军带兵打仗的本事不能丢。先前哀家一直在朝中文臣身上留心,倒是该找个机会同摄政王说说,让他关心关心军中之事。”

    宋如墨张了张嘴,没想到他的一个笑话,反而在朝政上给了苏幼仪启发。

    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高兴的是自己仿佛有了些用处,不高兴的是苏清是个文官,他自己的父亲也是个文官,苏幼仪这番决定却是针对武将的。

    和他们都没有关系。

    要说雍亲王管管军中之事,这话也说得过去,听说当年先帝在的时候,雍亲王就曾经带过兵,替先帝牢牢握着兵权。

    否则当年李阁老权倾朝野的乱子,若是加上手中不能掌握的兵权,只怕会闹成更加可怕的内乱……

    慢着。

    要是老苏大人知道是自己一个笑话,反而给摄政王手里添了兵权,他还不气死才怪?

    苏清现在在朝中最忌惮的人,苏志明是头一个,雍亲王是第二个,司马浒也算半个,不过这种忌惮和前两者不同。

    苏清忌惮司马浒,更多是忌惮监察御史这个身份,也忌惮他和自己从前是旧友的关系。

    宋如墨不敢说话了,他觉得自己今日的所为又白瞎了。

    可苏幼仪好像心情不错,赏了他两碟小厨房刚做出来的点心,叫他身边伺候的人拿回他屋里去。

    虽然只是两碟点心,能得太后赏赐都是脸面。

    宋如墨欢喜地行礼,苏幼仪道:“你说的那个什么笑林广记,是个什么书?”

    “是个笑话书。”

    苏幼仪点头,“下次你带过来给我瞧瞧,去吧。”

    宋如墨乐呵呵地走了,春花瞧着他高兴那个样子不禁好笑,苏幼仪却道:“先前我让你们暗中着奶娘等人照顾着李千越,可还周到么?”

    苏幼仪许久没问起这件事了,咋一问,春花倒是愣了愣。

    她很快道:“自然是周到的。多福时常出宫,便会去看一眼。先前的季府没了,多福派人去找了个偏僻的两进小院子,让奶娘和原先照顾孩子的丫鬟婆子等人都住了进去,只负责照顾孩子。每个月都有银钱给他们,府里只有一个小主子要照顾,上头没主子管束她们,她们正趁意呢!”

    “先前我还担心没人管着她们,闹出以奴欺主的事。多福也防着,几次之后见那些奴婢确实忠心,便也放心了。太后,您今儿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没什么。”

    苏幼仪恍惚想起,季玉深的孩子李千越,年纪比她的四皇子还大一些,这会儿应该也是能跑能跳的模样了。

    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记不记得他的父亲,母亲,外祖父……

    她出神了一会儿,只道:“叫多福日后多看着些,孩子一日日大了,别叫奴仆们欺负了他。回头请个能文会写的先生教导着他,别叫他走了歪路。”
………………………………

第六百六十三章 练兵

    叫人照顾着春花还理解,还要请先生教导,这是为什么?

    春花道:“太后,那孩子虽是太后的故交之子,可到底是罪臣之后。即便得到太后的关照,将来也该做个平头百姓才算安稳。太后还要请先生教导他,莫非还希望他将来考试中举么?”

    苏幼仪嗔怪地看她一眼,“我平日教你们的那些,都教到狗肚子里去啦?读书是为了什么,忘了?”

    春花摸摸鼻子,“读书是为了明理明智……奴婢错了,奴婢一听见读书就想到考科举了。”

    这也怪不着她,世人何尝不是这样想来的?

    只有苏幼仪是一朵奇葩。

    苏幼仪缓缓道:“我让人教他读书的目的,和你想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是罪臣之后,我才担心他长大之后心怀怨怼,走了歪路。若有个先生教他读书明理,他就会懂得是非,不会陷入歧途。”

    春花会意地点点头,“奴婢明白了。那孩子是季首辅的儿子,长大后不一定多聪明呢!这样的孩子走上正途倒是好事,若是走上岔道,保不齐怎么危害乡邻危害朝廷。”

    苏幼仪点点头,不再多言。

    ……

    宋如墨此后便一直注意着前头的动静,想着苏幼仪说的让雍亲王关心军政的事。

    没想到不出几日,果然听见小宫女议论,说是雍亲王进了坤宁宫,正和太后、皇上商议事情。

    雍亲王是小叔子,说得难听些,小叔子和嫂子是最要避嫌的。

    故而他平素很少单独来坤宁宫,这回过来一定是有要紧事,还有皇上作陪。

    宋如墨心里只盼望着,太后千万别说她的想法是他一个笑话勾出来的……

    “喂。”

    “啊!”

    他正出神,不知道谁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吓得他跳了起来。

    回头一看是宋如白,他立时出了一口气,“哥,你吓死我了,做什么好端端地出现在我背后?”

    宋如白一脸莫名,“我还想问你呢,做什么这么魂不守舍的,又闯什么祸了?”

    “我没有。”

    宋如墨敷衍他。

    宋如白进来自顾自坐了,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还说什么?我都听说了,最近我常往偏殿去见两位小王爷,你就趁机往太后跟前凑了,是不是?”

    宋如墨有些不好意思。

    可转念一想,他们两个都是被送进宫来给太后做男宠的,凭什么哥哥能得宠,他就不能邀宠?

    他道:“哥哥这话就说岔了,你去往小王爷们身上使心思了,我自然要多往太后身上使心思。难不成把太后推给那个无名?咱们是兄弟,哥哥还怕我得宠不成?”

    宋如白连忙笑道:“误会误会,我怎么会怕你得宠呢?”

    他忙请宋如墨坐下,又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兄弟两个对坐饮茶。

    见宋如墨神情缓和了些,宋如白这才道:“那你刚才到底神魂不守的做什么,能不能说给哥哥听听?”

    当然不能。

    宋如墨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原本宋如白比他得宠,他在老苏大人面前已经很没脸了,老苏大人书信里虽没直说,也表达了对他的不满。

    如果现在他再自己说出这回事,那叫老苏大人知道了,还能有他的好?

    他才不傻,不会跟旁人说。

    他便编了句瞎话,“没什么。本来我是要往前头去陪太后的,只是听说皇上和雍亲王来了,这不是坏了我的好事么?我心里有些不乐意,又想着能不能替老苏大人探听探听他们在谈什么,便想愣了。”

    宋如墨的心思向来不及宋如白聪明,故而宋如白也没多心,反而笑道:“你糊涂了?什么时候太后皇上见面会让咱们听见他们谈什么?别说前殿那些人守得密不通风的,就说太后身边春花春景几位姑姑,哪个不是人精一样?”

    宋如墨还好,宋如白和苏幼仪相处得多,他对春花、春景等人的态度是十分复杂的。

    这几个大宫女和想象中不一样。

    精明固然是精明,可她们和宫里那些浸银已久才爬上高位的老宫人不同,她们是因为早早以前就服侍太后,熬走了两位大宫女,她们才从小宫女升上去的。

    这里头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太后对她们的情分。

    因此她们待太后格外忠心,不像这宫里其他的宫人,就算位置再高,银子使够了也会被收买。

    太后跟前这两位姑姑是收买不动的。

    宋如白道:“几时我能在这两位姑姑面前也有了情面,或许就能打听打听太后和皇上谈的话了,如今且别想这个。”

    这本来也就是宋如墨编出来的借口。

    “哦。”

    宋如墨淡淡应了,并不在意,只想着好歹把宋如白混过去了。

    ……

    前殿,苏幼仪和雍亲王商量的,确实是军政之事。

    “我忽然起了个念头,王叔和皇上别笑话我杞人忧天。我想着,如今四海升平,国境安宁,朝廷手里的强军也许久没用了。这宝刀锈在刀鞘里,将来要用的时候杀不了人,那可怎么好?”

    苏幼仪的话意指要对军中下功夫,雍亲王和元治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怎么会?母后想得很是周到。倒是我,眼界只局限在朝堂那一亩三分地上,忘了看得更远。”

    元治颇有些懊恼的样子。

    雍亲王也道:“太后的想法确实很好,臣赞同。先帝在的时候虽然四海也不起战事,但先帝时常监察练兵。那时对外说国家军力不可懈怠,其实说句实话罢,先帝是防着李阁老造反。”

    “如今太后的话倒是点醒臣了,虽然如今朝中没有李阁老这样的祸患,可练兵之事不可懈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谁知道哪日就用上了?荒废着确实不行。”

    苏幼仪听他二人都赞同,便道:“朝中都是文臣的天下,也难怪,毕竟是和平时期,武将无用。我想改改众人这个想法,虽然四海没有战事,可咱们可以派钦差考察,比较各军的本领。”

    “本领强的呢,咱们照样给主将封官进爵,照样给士兵嘉奖。本领落后于人输了的,照样予以申斥。如此一来,武将才会积极练兵,你们说怎么样?”
………………………………

第六百六十四章 是这个道理

    “这个主意好虽好。”

    元治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道:“只是各军中派钦差去考察,如何比较?是要派同一个人去呢,还是不同的人去?若是同一个,担心有人说不公允,若是不同的,那又难比较。”

    “这个不难。”

    苏幼仪道:“咱们不派一个,可以派一团。一个考察团里罗列各方人,比如兵部自然是要的,考察兵士的素质。还有御史台也要派人,考察军中的风纪,再有军饷的用度,将士衣食的好坏程度……等等。”

    “将每一项都罗列出来,比如十分为满分,具体规定每一项达到如何程度判为几分,这就公平了。”

    苏幼仪一边洋洋洒洒地说,一边笑道:“还可以搞一个比武大赛,各军中挑选优秀人才在一起比武。比如骑射可以比一项,武功可以比一项,兵法韬略还可以比一项……士兵也比,将官也比,大家都有机会出头,也都能被考察到。”

    雍亲王和元治听得一愣一愣的,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雍亲王道:“如此极好。可以让京中之人,无论朝堂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更加注意军中的建设。从前朝开始,这重文轻武的风气一直没改,太后此举既能鼓舞军中将士,也能让尚未投入军中的男儿产生向往,从军者会更多,这是好事。”

    元治听着这话,却觉得不对,“王叔,如今到底是和平年代,我们要那么多男儿参军做什么?若是此举真的鼓动了民间男儿参军,照我说,应该提稿士兵的选拔标准。那些不够强壮的不要,不够勇敢的不要,甚至不够聪明的也不要。”

    “皇上的意思是……”

    “趁着和平时代,要选就选优质的士兵加入军中。咱们现在军中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数。母后,你说呢?”

    苏幼仪听着他这番论断,欣慰地点头微笑,连雍亲王也笑道:“皇上高见,臣还没想到这么深,还是皇上说的有道理。”

    元治有些不好意思,“哪里,是王叔说的好,才引起我这些想法。”

    苏幼仪道:“皇上说的很好。与其等到战争时候再去招募兵员,不如趁和平时期将士兵的质量提升上去。那些老弱病残,该给抚恤的给抚恤,便可打发回乡务农了。农业才是国之根本,而军中,让年轻力状又脑子灵活的年轻人去是最好的。”

    三人相谈甚欢,你一言我一语,便将这件事定出了一个大概的雏形。

    元治道:“既然如此,何不就把内阁和翰林院的人叫来,这会儿就拟下章程?”

    雍亲王看了看苏幼仪,苏幼仪笑道:“好,不过不是在坤宁宫,朝政大事还是去乾清宫定的好。雍王叔陪皇上去,我就不去了。”

    元治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他能明显地感觉到,苏幼仪自从拉扯起雍亲王、苏志明和薛阁老三人在朝中顶住之后,就渐渐地放权给他了。

    很多事都让他做决定,甚至很多折子苏幼仪看也没看。

    这种放权对于朝中的皇室宗亲、以及一些不愿意太后临朝的保守派而言,是极大的好事。

    大臣们都夸赞太后进退有度,丝毫不居功自傲,可元治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十六岁了,过两年就要大婚亲政了。

    人人都以为苏幼仪放权给他,他应该会很高兴,其实他并不觉得高兴,反而希望苏幼仪多管着些。

    这里头是他对苏幼仪的信任。

    自然,这种放权也让他感动。

    苏幼仪从头到尾没有想过染指他的皇权,而是一心一意地做一个辅佐者,这样尽心尽力地帮他。

    若当初他的亲生母亲、先帝的原配江皇后在,如今是她做太后的话,她能做到比苏幼仪更好吗?

    元治觉得未必。

    他心里一时酸楚起来。

    苏幼仪不知道他在想这些,只道:“去吧,只是还有一点提醒皇上,把兵部的人也叫去商谈。到底内阁和翰林院都是文官,未必懂得武将的事。兵部的人懂的,若有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也好根据实际情况改善。”

    她考虑得再周全也没有了。

    “哎。”

    元治应了一声,同雍亲王两个告辞出去,往乾清宫走。

    小纪子早就派人去请各位大人了,就按着苏幼仪说的,内阁和翰林院,还有兵部的几位主官。

    出坤宁宫的时候,见元治若有所思的,雍亲王道:“皇上怎么了,方才不是还谈得很高兴么,莫不是觉得这个主意有什么问题?”

    元治摇摇头,“母后提的,自然没有问题。我只是感慨,母后待我也太好了些。”

    少年俊秀的面容皱成苦瓜脸,嘴里却说着“母后待我太好”,这要是不知情的人看了,还以为他是个被后母虐待的孩子,正在说反话呢!

    雍亲王忍不住笑出声。

    元治抬头看他,“王叔笑什么?”

    雍亲王克制不住,一手掩口,又拱手道:“皇上恕罪,臣实在忍不住。恕臣多嘴,太后待皇上的确好,这好还不好么?皇上还愁什么?”

    元治皱皱鼻子,“旁人不知道,王叔还不知道么?我自小受了母后太多恩惠,瞧她一心为我着想的样子,我怎么能不心酸?”

    雍亲王笑着摆摆手,“皇上大可不必。你以为太后是太关心你,所以才如此放权吗?”

    “不然呢?”

    “我瞧啊,这事跟皇上未必有绝对关系。太后是个有主见的人,也有自己的规则和底线,叫她谋权篡位,这种事她可不乐意做。再说了,只怕按照她的性子,叫她做女皇帝她都嫌累呢!”

    “噗嗤。”

    这下元治没忍住,自己也笑出声了。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他心里终于轻松起来,又拉着雍亲王说起别的事,“既然如此,我看母后这回提议军中的事情极好,一定要作兴起来。对了,王叔,你看这比赛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这样来办……”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同窗

    历经两朝不起战事,国中的军队多多少少都松懈了。

    从先帝朝起,一个李阁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