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元猛士-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长白山之贼,准备里应外合,还请将军早作准备!”项奉武也知道扎佳阿兰病逝,那长白山确有些残余的贼寇,遂才有些信了陈贤礼。
项奉武命兵士先将陈贤礼放了,问他道:“那山上之贼何日下山?”陈贤礼道:“山路艰险难行,况山上贼寇又飘摇不定,岂知下山之定期!不过小生即为内应,只要一得消息,即来通报将军!”项奉武道:“你这书生两面三刀,却教本镇如何取信于你!”陈贤礼将背负出来的孩子带出来,道:“空口无凭,这是寇氏遗留在城中之子,小生今日将其救出!”项奉武教人指认果是寇府的后人,心想寇家满门忠烈,万幸还有一子残存,可以延续寇家血脉!
项奉武这才对陈贤礼将信将疑,对他道:“你这书生好道还剩一丝天良未泯,你若果真愿作内应,待本镇破贼之日自然会记你一功!”陈贤礼赶忙说道:“小生委身从贼实属无奈,今日只求赎罪何敢言功!”项奉武即挥手教兵士带他下去,并让其在军中饱食一顿后,趁天未明之时送他到城下。那陈贤礼依旧顺着来时的绳索攀上城头,却不巧被一个头目撞见!那头目见他形迹可疑也是疑惑,问道:“先生这时在此做甚!”陈贤礼支支吾吾,推说上城察看官军是否来袭,然后下城回家去了。
那头目看见官军刚走不远,因此心生疑惑,事后竟将此事报之牛成虎,不知后来牛成虎如何处置,却请看下回分解。
………………………………
104章 漏网之鱼
话接上回,那陈贤礼偷偷潜出建州城,去向官军投诚,昭勇将军项奉武不知真伪,依旧将其遣回城中。事后项奉武虽是不信陈贤礼愿作内应之事,却也有些担心那长白山之贼真个下山,与建州之贼里应外合。于是抽调人马,到各处下山的道路把守。上回说了,那长白山的总寨主八鲁古力排众议,坚持率众下山来救牛成虎,然而冯天文与那各寨的头领却是不情不愿,一路上三日一停、两日一歇,只是拖拖拉拉不肯积极赶路。路上冯天文不住来劝八鲁古,道:“小弟打听得,建州城下如今已有两万官军,足够分兵拒我。我们冒然前去,官军岂能无备!”只是八鲁古一心要救牛成虎,坚执不听他说。
自从陈贤礼回城去后,便如鱼入江河再无音讯。项奉武心中也是奇怪,眼下却已经围困建州半年之久,料想城中贼军已被饿得差不多了!于是遣了一支军马佯装攻城,欲探探贼军还有多少虚实。军马派去之后,一直杀到城下,却不见城上贼军放箭、也不见贼军擂鼓呐喊,待众军登上城池后,方才发现那城上的守军俱是草人扎的!众军见此情形,赶紧遣人回报项奉武。那项奉武闻报亦是大吃一惊,遂亲统大队人马一拥而入杀进建州城中,却才发现此时建州却已是座空城。众军又将城中百姓拘来讯问贼寇去向,那百姓道群贼已在前夜走了大半,昨夜又走了一些。项奉武听后只气得顿足,道:“我中那书生之计也!”
原来陈贤礼那天果是诈降,故意吐露长白山贼寇下山的消息,谁知官军果然中计,将包围撤去一角前去防守山上之贼。如此一来,牛成虎即与手下众人分成两部,先后金蝉脱壳溜出官军包围!项奉武即派军马又去追赶,那牛成虎早已从小路逃上山去了,却如何追得上!虽是走了贼寇,不过好歹收复了城池,项奉武也只得一面派人去沈阳报捷,一面挥军入城出榜安民。当时城中百姓已被饿死大半,路中行人罕见,建州已犹如一座死城。这时有人来报,只言在寇府附近发现一座大坑。项奉武即使人掘之,发现其中骨骸堆积如山!众将才知那陈贤礼之言果然非虚,遂教人将些纸钱祭告了亡灵,又将遗骸一并火化入土为安。建州惨祸传回沈阳,那万户侯武镇北及沈阳路总管等一班封疆大吏闻之,无不痛心疾首。没想到长白山的一伙贼寇竟能流毒如此之广,武镇北叹道:“我等身为一方父母,贼食百姓,如食我子!”即传令项奉武继续追剿群贼不题。
话说八鲁古正率众赶下山去,不想迎面正遇一队人马,来者不是他人正是刚从建州逃出的牛成虎众人!两队人马遂在此会师,一时间已有三二千人!继而一同上山去讫。牛成虎知道八鲁古义薄云天,众头领、当家的也都服他,因此自己也不敢作大,领了手下一班头目一同前来拜见总寨主。
八鲁古得知他逃出建州的经过后,不免赞道:“牛兄弟果是智勇双全!”牛成虎遂将陈贤礼引荐与众头领,道:“我只空有一身蛮力,实是我这参谋想出的妙计!”八鲁古见陈贤礼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胸中却有此深谋远虑,不由对他刮目相看。这时,八鲁古又听说牛成虎在建州时,以百姓为口粮,于是不悦道:“兄弟,我们都是被官府逼上山的,你却怎能伤那许多百姓!”牛成虎也只低头认错,冯天文却道:“哥哥错怪牛兄弟了,那城中的是元廷的子民,又不是我们的百姓!伤几个也不妨事。”八鲁古无辞。
牛成虎重回山上后,八鲁古依旧分了一个山头,与他在此安营扎寨。这时,各处山寨的头领又重新啸聚山林,加之又有冯天文到山下经营买卖,因此各寨人丁兴旺一片欣欣向荣!当时,冯天文又将各寨头领召集到总寨聚义堂中,八鲁古问道:“贤弟今日何故又教众头领齐集到此!”冯天文笑道:“自从哥哥上山以来,拯山寨于倒悬,因此众头领倾心归服哥哥。如今各山寨俱已大定,小弟以为还须为各寨排好座次,今后才不会乱了章法。”八鲁古也觉得言之有理,一看各寨头领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六位,上合天罡之数!
八鲁古即与众头领杀猪宰牛,祭告了天地山神。八鲁古身为总寨主自然坐了头把交椅,之前众头领因为冯天文是个汉人,心中都不服他,如今反过来却都要依仗他周济钱粮,因此便推举他坐了第二把交椅。正当众人还在争第三把交椅归谁时,那佟芝兰与几个头领笑道:“若不是牛大哥声东击西袭了建州,也不会今日山寨之兴旺!依我看来这第三把交椅还当由他坐来。”众人一听也是这理遂不争辩,那牛成虎也不谦让,自己乐呵呵坐了这第三把交椅。其他头领依次按了辈分资历排了座次,当时山寨也积聚了一些钱粮,因此便在寨中大宴三天,上至头领下至喽啰,皆好酒好肉尽兴方散。
那陈贤礼与他娘子跟从牛成虎上山入伙,依旧做了寨中做个参谋。有道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如今他落草为寇失了功名,却是没有一丝悔意。他对赖淑洲道:“我现在已是失节之人,娘子若是嫌弃,可自下山去,再寻个好人家过活却也不难。”那赖淑洲知道他对自己情深义重,遂道:“妾身先前既已有负夫君,焉能再负夫君,今后无论有甚麽事情,妾身都要与夫君一起走过。”陈贤礼听到娘子对他不离不弃,心中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他也不知今后还有没有出头之日。
话说牛成虎虽是突围上山,不过项奉武依然率军追剿而来。八鲁古与冯天文等众头领遂商议御敌之策,冯天文道:“彼有征伐之策,我亦有御敌之方,如今阿兰已死,其他皆不足虑。”毕竟不知项奉武是否率军上山攻打,却请看下回分解。
………………………………
105章 吃喜酒
话分两头,且不说八鲁古、牛成虎在长白山上聚义会师,以及官军如何追剿。却说国英自从负伤回到京城,经得大半年调养已逐渐伤愈。他复出后既不去军中报到,也不去宫中跟皇后另外讨份差事做,只顾去走亲访友、赴宴会客,还时常去陪陪苏婈。那苏婈喜欢热闹,常与乔舒娅几个闺密一处听歌观舞,有时也带了国英一块去。苏婈见他无所事事,遂问道:“小英,你现在这般‘游手好闲’,万一被皇后知道,怪罪了你却怎麽办!”国英经历过名利场里的险恶风涛后,也有些怀念以前少不更事时的自在来,于是笑道:“娘娘身旁多的是人差遣,俺现在是无官一身轻,有空当然要来陪陪你。”苏婈也叹息道:“以后你有空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这天,仁寿坊的吴志扬广发喜帖给各府,原来他过两天便要迎娶蒲家的小姐过门,遂来请京城各府到时赏光。国英得了喜帖后,因与蒲氏终有些心结,因此本打算不去的,怎奈经不住苏婈来劝。他二人遂去跟田丰一块作了份贺礼,恰好乔舒娅也在田府,几人便说几句闲话来。国英道:“那位小姐听说是泉州来的,怎的却认得吴志扬呢!”苏婈笑道:“这就教作‘有缘千里一线牵’了吧。”田丰笑道:“她家与吴家早年便是生意场上的伙伴,她虽是蒲氏的女儿,却从了母姓!”众人听了也是奇怪:“如何却从了母姓?”田丰笑道:“我也是听人说她姓封,又名长卿,人称‘封四娘’。”
苏婈笑道:“新娘既是蒲氏之女,必定是个美人吧。”田丰笑道:“吴家是京中大门,看中的儿媳妇也不会差到哪去。”国英也道:“俺还以为她是蒲思源的亲兄妹,原来却不是她,那去看看她倒也无妨。”随后几人又说了些筹备贺礼的事,国英只要一切从简,除了礼金最好甚麽也别多送。众人都不理他,最后还是田丰派人去办理。商量停当,国英又送苏婈回家,到了苏府后正遇二老也在,苏卫即留他在府上吃些饭再走。国英自以为迟早是一家人遂也不见外,他不待用人动手便自己家圈里捉了只肥羊宰杀,二老见他如此勤快心中甚是高兴。
国英到了苏府因是急于在二老面前表现,事事亲力亲为没有半点架子。说来也凑巧,平日伺候苏婈的丫鬟这几天告假还乡,因此不在府中。开饭时,苏婈端坐在一旁也不见动手,国英奇怪便问道:“妹妹还不动手吃饭!”苏婈却怪他道:“碗中没饭怎麽吃!”原来她真的是从小在家饭来张口惯了,因此真个不会盛饭!国英与她在外面用膳时,却都有人伺候,所以一直以来都没发现。国英二话不说为她盛了半碗白饭,苏母见他细致体贴,对他也更是满意。国英与苏家人边吃边说,当说到吴志扬大婚的事时,苏母即道:“你们也别整天光顾着玩,却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国英赶紧笑道:“伯母说的是,过几日先去预习、预习也是好的。”苏婈却道:“娘亲,吃饭时却说甚麽正事!容易噎着。”二老平日视她如掌上明珠,因为她不让说了,所以几人便话些家常里短的事情。国英随便吃些饭菜,眼看天色逐渐晚了,遂不在未来的“外家”逗留,随即告辞回府以免相冲。
不出几日那吴家媳妇的车驾便到了京城外头,吴府上下早已摆下几千人的宴席,做好了迎亲的准备!话说蒲氏一族毕竟是东南豪族,吴家的老爷也颇为看重这门亲事,特意命人在车驾行经的路上清扫干净,又在路中铺了一层红绸地毯,如此盛重不失排场。今日却是吴家大喜,京中各府达官显贵也或多或少派了人前来道贺,当时吴府外也是车水马龙,府中更是宾朋盈门。吴家的老爷与族中老人也出来迎迓,与前来道贺的客人一一接纳。
国英与与田丰几人带了喜帖按时赴会,他们几人都是吴家的老爷从小看着长大的,偌大的吴府他们也来过几遭。田丰即来与吴家老爷问安,道:“今日公子大喜,我等略俱薄礼聊表寸心,还请老爷不要嫌轻。”国英将礼品亲手奉上,吴家老爷命人收下礼物,笑道:“几位都是小儿要好的朋友,何须带甚麽东西来!”即命人引他们入席。
吴府的佣人将几人引到贵客席位坐下,但见到场的上至达官、下至富贾,除去亲眷也有一百多桌!连许多王府也都派了人来。几人看到桌上用的尽是金碗银箸,田丰笑道:“没想到吴老爷为吴志扬挣下这麽大家业!”国英也道:“吴老爷也真会闷声发大财,平日不见他结交权贵,私底下却是手眼通天!”正当几日说话时,却从旁边一桌挤过来一人。几人一看却是崇国寺的商昆,苏婈见了便叫:“师兄!”国英见他便没好气,问道:“今日又不是做道场,却请和尚来干嘛!”商昆道:“小僧与吴公子也是朋友,因此吴老爷也请来赴宴。”国英又道:“今日高朋满座,用的都是大鱼大肉,和尚来吃总不相宜吧!”商昆笑道:“小僧其实也不忌酒肉,正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国英笑道:“恐怕不光酒肉不忌,怕是连色也不忌罢!”
苏婈见他们斗嘴,便来分解,道:“今日在别人府上,却说这样不三不四的话做甚麽!”国英见今日喜气洋洋,也不想把他的丑事抖出来,也就不多说了。这时苏婈见蒲思源也在旁边一桌坐着,便过去闲聊几句。蒲思源自从到司天台做了秘书,也少去勾搭苏婈了,没想到今日却在这里遇到她。苏婈笑道:“蒲公子,今天是你族妹出嫁之日,你也作陪。”蒲思源笑道:“族妹孤身远嫁到京城,只我几个亲眷在这,因此过来看看。”苏婈笑道:“不怕,今后我们与她都以姐妹相待。”两人也聊得投契。
这时,众人只见那吴家的老爷与几个管家,在那有些着忙,国英一问才知是新郎官吴志扬不见了!因此吴家的老爷赶紧教人去寻,国英笑道:“莫不是吴志扬嫌弃这门亲事,故意躲着不出来!”几人也觉得奇怪,这时只听得府外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新娘子的车驾却已经到了,而吴家的新郎官却“不翼而飞”。欲知那吴志扬到了哪里,却请看下回分解。
………………………………
106章 上门提亲
话接上回,却说吴府大喜之日,眼见新娘的车驾已经来到门前,然而众人却寻不见吴家的公子的踪影!急得吴家上下手足无措。蒲思源也觉此事蹊跷,于是便来问吴家的老爷,是否有甚麽不恭之处,致令吴公子避而不见。吴家的老爷道:“大公子说哪里话,这门亲事我们也求之不得,如何会有避见之理。”国英也来凑热闹,道:“那崇国寺的和尚与吴公子互为知己,何不去问他来!”那商昆听了,也推说不知,道:“小僧这几日实在寺中参禅,其实不知吴公子去了哪里。”众人没奈何,只得再去找人。
苏婈见众人乱作一团,遂笑道:“新娘都来了,却没有再回去之理,我们先去外面看看她罢。”国英几人便与她出到府外,只见那新娘乘坐的花车也用红绸妆裹,外人难窥车中情形。不一时吴家的老爷与蒲思源也出了来,按礼本该由新郎来接进门的,如今既是不知新郎“死”哪去了,又总不能将新娘一直晾在外头,因此便先由几个红娘老妈子先来背负新娘进门去。这时,那送亲的丫鬟见吴家的人都出来了,于是先来跟吴家的老爷问好,又偷偷说了几句话,那吴家的人听后却才如释重负,遂一齐来到花车面前。
这时,却有一人从车中探出头来,众人一看正是吴家的公子吴志扬。原来他先是听说自己未过门的妻子,是个水淋淋的江南女子,遂急不可耐昨夜偷偷出府,先去跟新娘私会。那吴家的老爷赶忙教人将新人接进府中,吴志扬满脸堆笑请新娘一同下车。但见新娘虽是头遮面纱,却难掩其倾城之容,众人在旁莫不“啧、啧”称美。前文说了,这位新娘名唤封长卿,因她生在钟鸣鼎食的大富之家,因此也曾见过许多大世面、会过许多风流才子,在外处事待人成熟老道,在内贤良淑德也能相夫教子。
那封长卿先是见了公婆,又见到蒲思源也在,遂摘去面纱,笑道:“哥,多年不曾见过你了。听说你在皇帝身边当差,却有空来接我。”蒲思源也笑道:“今天是你大喜之日,怎能不来呢。”他们也不拘于礼数,只顾说起家常了来。蒲思源见她似乎对吴志扬格外满意,那吴志扬也对她服服帖帖,因此也自放心了。几人遂有说有笑,与吴家的老爷进了吴府。
国英几人见刚才只是虚惊一场,也就回到自己席位坐下了。新人拜堂之后即开席酬宾,端上来的都是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应有尽有。不过这些菜肴,国英他们平日也都吃得“稀松平常”了。不一时,蒲思源陪着新郎、新娘出来为宾客敬酒,到了国英几人这一桌时。那封长卿一眼便看到苏婈颜色出众,遂对蒲思源笑道:“哥,这位是哪家的小姐!若是与你一起,那真是天作之合了!”说完却见国英瞪了她一眼,心中已是明白,赶紧话锋一转,笑道:“这位公子也是出类拔萃,难道是京城四大公子之一。”说罢端起玉盏双手一仰,也算先干为敬,田丰几人也各自说了几句好话。
这时,那吴志扬见商昆也在,遂来叫声“师兄”,封长卿笑道:“这位大师也是你师兄!”商昆笑道:“他偶尔与小僧一同参习佛法、修生养性,悟性还在小僧之上。”商昆说完即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来,笑道:“今日乃是师弟的良辰佳期,须是少不得这盒灵丹,且带回去管教你今晚生龙活虎,一发不可收拾!”吴志扬赶紧拜受了。国英笑道:“俺只听说道士会烧炉炼丹,原来佛家不止打坐,却还会炼丹。”商昆笑道:“佛道本是同源,炼丹只是小法。过段时日,几位公子兴许也会来要这副丹药了。”众人听了只是晒笑。
国英他们草草尝过几口菜肴,便各自起身告辞,吴家的仆人赶紧将回礼送上,国英用手一掂只觉沉甸甸的。他也有些手眼,知道回礼不一般,遂私下打开一看,里面除了糖果之类,竟然还有两只黄灿灿的金蛋,足有三四两重!众人出了吴府,但见外面还有七八百衣衫褴褛之人坐在路旁。原来吴家筹办喜事,引得四面八方的贫民也都过来讨些喜钱,还有府中的宾客用不完的残羹冷炙,也都端出来接济他们!苏婈看见他们将吃剩的鱼肉和着冷饭狼吞虎咽,不由得心生怜悯,遂准备将拿到的回礼分给他们。田丰却拦住她,道:“这是吴老爷的心意,小姐莫拿去糟蹋了。”国英也笑道:“不错,妹妹毋自神伤,他们吃到这些朱门的酒肉,已是感恩戴德了。”说罢便将苏婈扶上马车回府去了。
是夜,国英回府之后久久不能不能入睡,他今日看到吴家烈火烹油般为吴志扬办完喜事,难免也有些羡慕。反观自己虽是有了一所府邸、几个仆从,然而跟吴家比起来却是差之千里不止。次日,国英便去到父亲府上,去找母亲商量去苏家提亲一事。刘母也见儿子男大当婚,本该是由父母操持亲事,没想他在外面甚有出息,事事都能自己做主,心中倍感欣慰。于是为他邀了媒婆,准备同去苏家求亲去来。国英与母亲商议好后,即自己先去准备聘礼之类的事。
几日后,国英便与母亲携了聘礼来到苏府。苏府的门人见他们今日来得隆重,遂赶紧去帮通报。苏卫与他夫人即请刘母到客厅会见,几人人寒暄之后,刘母即先开口,笑道:“小儿对贵府千金心仪已久,今日特来求亲,还请苏老爷及夫人应允。”苏卫笑道:“小女与二郎也是心意相通,因此之前京中曾有许多贵人前来求娶,皆被婉言谢绝!其实只为专候刘夫人今日之来!”刘母点头笑道:“多谢苏老爷及夫人眷顾小儿。些须礼金难表敬爱之意,请苏老爷及夫人收下。”即教下人们将聘金及礼物抬了上来,苏卫与他夫人见聘礼也算丰厚,又看刘母与国英盛意拳拳,遂教人收了聘礼答应了这门亲事。国英也为了这门亲事细心经营了数年,因此今日水到渠成也是意料之中。
刘母也要趁热打铁,即与苏卫及其夫人在此商议,准备将国英与苏婈二人的生辰八字,拿去请方士谢正元看过,教他敲定个良辰吉日,好迎娶苏婈过门。苏卫及其夫人也盼有今日,遂欣然将苏婈的生辰八字付与刘母,等敲定吉日之后再来通知他们。当天,苏家挽留刘母在府上用膳,国英即来告知苏婈,二人喜不自禁暂且不题。欲知二人的亲事后来到底如何,却请看下回分解。
………………………………
107章 赐婚
话接上回,刘母从苏府回家后,即向刘公禀告了这门亲事。刘公却道:“你们都已定夺完事,自去处置好便了。”刘母遂将苏婈的生辰八字收好,准备次日便去请谢正元帮忙看过。次日,国英母子二人来到城北卦馆中来,谢正元见他们一齐到来,便知是有大事情,遂笑道:“夫人今日莅临,不知有何见教。”刘母笑道:“承蒙老师一向照顾。二郎与苏家的小姐拟定了婚事,特来想请老师帮看一个良辰吉日,好教二人完婚,了却我们父母心中一件心事。”谢正元笑道:“好事、好事。”即问刘母要了二人的生辰八字。
谢正元比对二人八字之后,又仔细掐指计算,突然眉头一皱,道:“二人八字不合、同命而不同运,若是成婚今后恐难契合!”国英知道谢正元推算鲜有差错,今番也不敢不信,只是却十分为难了。刘母笑道:“老师虽是如此之说,然而天随人愿、事在人为。只要我家二郎与苏家小姐今后相亲相爱,命理之说暂且一放。”谢正元点头笑道:“夫人说的是,就看他们的造化了。”于是又为国英算出下月初八正好婚配,刘母遂感谢了正元,教身边下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