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644-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实际上我这里仅仅只有丽春院、聚味斋两家的账本,而且还是他们自愿给的,我乃是大明官员,又不是山寨土匪,怎么可能随意搜查老百姓的宅院,这样做岂不落人口实?”李鸿飞笑着说道。

    启用之前王承恩给李鸿飞的两个东厂档口,就轻易摆平了这一群(和谐)奸商,李鸿飞确实值得高兴。

    至于他们事后反悔?

    刚才的情形大家可都承认了的,并且所有人都对自己偷漏税务这一项供认不讳,再加上签字画押的补税契约,没有谁会吃了豹子胆,敢跟朝廷耍无赖。

    “没想到李大人不仅手段了得,还是难得一见的好官啊!看来我周某人也得回去,吩咐下面的账房伙计,将前三年的账本拿来,向衙门缴税了。”周福仁主动要求缴税。

    虽然李鸿飞没这样说,但这点税钱对周福仁来说并不算什么,以前之所以不交,那是因为大家都没有上缴,周福仁作为苏州首富,自然不好特立独行,否则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如今大家都在补税,他也不好搞特殊。

    “成为官办企业的,只要以后不偷漏税就行,没必要进行补缴,朝廷可不会白得你们那四成产业。”李鸿飞解释道。

    之前他没有要求曹宏他们补税,其实就是为了凸显官办企业的特殊性质,这样一来,那些还处于观望中的商人,才会尽快下定决心。

    李鸿飞知道朝廷缺钱,但也不可能挑战整个苏州商场,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这些世家大族,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话虽如此,可老朽手中产业不少,不可能都加入官办企业,该缴税的,还是要缴,而且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请大人示下,究竟想让老朽手中哪个行业,成为官办企业呢?”周福仁问道。

    见李鸿飞陷入沉思并未开口,周福仁再次补充道:“要不让老朽手下的米业加入商业部吧,我之前看那苏定河并不太愿意,老朽手下的米业,在苏州虽然一般,但产业遍布整个江南。不是老朽自夸,若是真要与那苏定河打擂台,苏州第一米业的招牌,不出一个月就能到手。”

    周福仁能有如今之成就,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各行各业都有涉猎,但却没有一个行业做到称霸一方的地步。

    但是凭他如今的财力,别说称霸一个米业,就算是新开一家商铺,即使不依靠官府行方便,仅仅利用庞大财力堆砌,要不了多久,就能轻松成为苏州第一。

    “周老,事到如今,本官也不瞒你了,您手下的商铺,朝廷一家都不想要。本官想要你准备大量现银,与朝廷合伙开办一个新的工厂,如此一来,周家以前所欠税款,朝廷分文不取,而且本官还将保举你官居从六品,商业部副部长,不知周老意下如何?”思考良久的李鸿飞,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需要补税?大量现银?合伙开新工厂?官居从六品?还请李大人详细说明。”周福仁抓住其中几个关键点。

    虽然他对做官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可一个从六品官职砸下来,周福仁还是有些难以抗拒,所以希望李鸿飞能为他解惑。

    “如今连年征战,兵源损失严重,可培养一名能征善战的精兵,所需时间太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全军改用火器,这样才能大大缩减成军时间。而大明火器制造业,大多集中在北方,如今朝廷只剩半壁江山,想要快速建军,则必须解决火器问题。所以本官决定打造一座,集采矿,冶钢,锻造,于一体的重工业生产基地。”

    “这样的生产基地,以前都是由官府承办,但其中的匠人由于没有多少俸禄及地位,加上负责的官员,大多求稳,没有多少进取心,所以朝廷的火器行业,在最近几年停滞不前,甚至连红夷大炮之类的大杀器,还得从番邦引进,难道我炎黄子孙真的无人吗?”

    “思来想去,本官决定,将这个新型的重工业基地,交由你们周家来全权负责。”

    “该工厂政府只占两成干股,并负责工厂的保卫工作,剩余的八成股份,在谁手上,谁就是工厂的最高负责人,官居从六品,也就是说,这个官职是可世袭的。”

    “工厂中生产出的民用产品,你们可以自由售卖,军用产品方面,将会与各地军器司竞价,择优选购,所以要想取得军方订单,火器威力,与售卖价格,将是你们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李鸿飞一口气解释了很多。

    之前李鸿飞费尽心机,将一群民营企业,转化成了国营企业,如今却又反其道而行,将原本官府全面控股的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

    这也是无奈之举,官府维持军器司本就需要大量成本不说,弄出来的东西,却始终是老三样,根本不懂得节约成本与创新。

    如今各个地方都缺银子,李鸿飞才不想将好不容易弄来的银子,投入到火器研究这个无底洞之中。

    周福仁是个商人,但凡是商人,对利益的追逐才是第一位的,如果由商人投资火器行业,为了追逐利益,他们一定会将成本与产出做到最大化。

    至于质量方面,火器可是列装军队的,如果商人敢偷工减料,导致军队因为火器质量的原因,从而输掉战争,那这些商人,将是死得最快的一批,所以质量方面只要告知其中利害关系,想必做出来的东西,绝对要比军器司好。

    更加重要的是,一旦商人售出的火器,超越了军器局的火器质量,这对那些吃皇粮的匠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鞭策,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与脑袋,这些匠人与官员,还不拼命创新,拼命提高生产水平?

    “这开矿,冶炼方面,只需要投资就能产出,可火器我们这些普通商人并不懂啊!”周福仁犹豫道。

    很显然,他已经心动了,只是火器方面,一直由朝廷把控,就连制造火器的匠人,那也是世代为朝廷工作,民间商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别担心,朝廷既然占了两成干股,当然不会只拿钱不办事,这苏州军器司将会交给你管理,算是朝廷的技术入股。”

    “另外,只要我们的工厂建成,你又是朝廷官员,自然能花费重金,从其它地方招聘火器人才,只要锄头挥得好,还怕墙角挖不倒吗?你要记住,其他省份的军器司,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挖人才这方面,不用我来教你吧?”李鸿飞给周福仁出主意。

    身为苏州首富,打压同行这方面,周福仁就没输过,若是真像李鸿飞所说的,可以去别的军器司挖人,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既然李大人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周某人要是再不答应,那岂不是跟钱财过不去?”周福仁笑着说道。

    其实他答应投资重工业,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这从六品官职可以世袭,也算是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好的前程了。
………………………………

第二十章财政大权

    商人逐利,无论是金钱,还是地位,这些都是商人们想要的。

    以前的商人,虽然有不少官员庇佑,但相互之间纯粹是一种交易关系,而且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令他们在这场交易中永远处于下风,这也是商人们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

    李鸿飞之所以能顺利收服这群商人,利用军队的武力镇压,让他们认清当下的形势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李鸿飞,没有利用官员的权利,逼迫他们就范,而是本着处处为商人考虑,为商人谋划利益的原则,让这群人渐渐卸下防备。

    虽然打压与安抚,全都出自李鸿飞一人之手,但相互之间并不矛盾,打压是让对方看清当今大势,安抚则是给这些商人,画了一个充满诱惑,根本无法拒绝的大饼,因为仅仅一条商人能当官,就已经让所有商人难以抗拒了。

    李鸿飞陪同周福仁一道,在知府衙门内,简单吃了顿午饭,顺便还讲述了一些开办工厂的事宜。

    李鸿飞毕竟是现代人,财富方面虽然比不上周福仁,但身为金牌业务员,随便弄出一套经营理念,都够周福仁获益匪浅的了。

    午饭过后,为表诚意,李鸿飞更是亲自送周福仁离开衙门。

    “爹,您没事吧?”

    “老爷,这官府有没有为难您?”

    “”

    刚出知府衙门,就看见一群人围了上来,原来这些人都是周福仁的亲属,其余老板都已经离开许久了,只有周福仁一直没出来,这些人担心也是理所当然的。

    “大家都别围在衙门,影响李大人工作了,有什么事,我们回去再说。”周福仁示意家人先离开。

    因为衙门外面,还站着不少当地官员,这些人周福仁上午一个也没看见,如今齐齐聚集在这里,想必也是被李鸿飞刁难了。

    之前妓院、赌坊、酒楼那些商人的好戏,他可以肆无忌惮地欣赏,如今这官府内部的事情,他可不愿意凑热闹。

    待周福仁一行离开,在场的一众官员赶紧围了上来,其中一名年约四十,体态偏胖的官员,一脸歉意地对李鸿飞说道:“下官苏州府通判卢有财,见过大人,昨日江浙总兵造访苏州,下官本以为大人是与其一道过来的,故而没能留在衙门迎接大人,还望赎罪。”

    这个借口简直无懈可击,一来两人确实都是从金陵城过来,而且又都是同一日到达,官员们认为两人结伴同行,这点很容易说通,而且事实上进城之前,李鸿飞与戚红英确实是一路同行的。

    第二嘛,戚红英身为江浙总兵,乃是朝廷封疆大吏,官居正二品,仅仅按照官职大小,这些人都必须优先选择迎接戚红英。

    只不过说是这样说,但事情并不是这样做的,苏州大小官员那么多,哪怕是圣上亲临,这些官员也得留下一两名,主持衙门内的日常事物,不可能集体前去迎接的。

    若是在之前,卢有财根本不会因为这件事而道歉,毕竟他们的本意,就是想李鸿飞吃瘪。

    可如今不一样了,这李鸿飞后面,不仅有江浙总兵撑腰,更是有当今天子赐下的尚方宝剑,这样的大人物,卢有财可得罪不起。

    “你解释那么多干嘛?我就问你,昨日衙门为何没有一人当值?”李鸿飞不耐烦道。

    若是其他官员,听了卢有财方才的话,定然能明白其中服软的意味,如果不想同僚之间彻底撕破脸皮,那定会借着此事,大事化小。

    可李鸿飞不是一般的官员,也懒得考虑官场上的弯弯绕,而且他来苏州的主要任务就两个,一是发展经济,二是编练新军。

    这两件事,李鸿飞已经着手开始做第一件了,而且效果显著,就算没有这些官员的支持,他也能玩得转,所以作为这些人的上司,他没必要妥协。

    总之一句话,既然这些下属不服李鸿飞,李鸿飞也没必要带着他们一起玩。

    “这是下官疏忽了。”卢有财被这个不安套路出牌的知府,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还有,本官奉圣上之命,成立了一个商业部,今后衙门内的财务,出纳,以及税收方面,都由商业部管理,你将其中管事的官员履历整理之后,交给同知吴大人,以后商业部归吴大人管理,其余部门我不插手,你自己看着办。”李鸿飞下达指令道。

    要知道通判一职权利可不小,既是州郡官的副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

    如今李鸿飞就是要利用,对方玩忽职守这个把柄,撇开卢有财单干,并且还分走了其中的财政大权,让卢有财变成了“卢无财”。

    再加上李鸿飞的尚方宝剑,拥有独断专行的特权,发布任何命令,根本不需要通判首肯,这也是他敢撇开一众官员的底气所在。

    原本卢有财就想架空李鸿飞,不让对方插手衙门内的事物,现在倒好,李鸿飞仅仅拿走了财政大权,并将剩下的事物全权交由卢有财负责,这跟之前的想法相差并不大,甚至卢有财的权力,反而比之前更大一些。

    可权力变大后的卢有财,反而高兴不起来了,毕竟李鸿飞说是不干涉卢有财,可没了财权,卢有财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受制于李鸿飞。

    而且他总感觉对方虽然年纪轻轻,城府却是极深,忽然将这么大的权力甩给自己,卢有财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件事,是好是坏。

    不得不说,当官之人,总爱揣摩上司的意思,可一旦发现琢磨不透时,整个人都将变得心虚起来。

    而李鸿飞才懒得跟这些官员解释那么多,他可没时间陪这些人闲聊,因为昨日派出的八百里加急,此时刚好回来了。

    “圣上口谕!”

    来人虽然只是个传信士兵,但包括李鸿飞在内的一众官员,全都跪下听令。

    “梦回爱卿,你的计划朕已知晓,圣旨三日后将会到达,在这期间,朕已命江浙总兵戚红英助你,若有人从中阻拦,可便宜行事。”传信士兵复述着朱由检的原话。

    由于时间问题,加上很多改革内容,必须得说服朝中大臣,所以正式的圣旨还没拟出来,但朱由检担心李鸿飞这边会遇到阻拦,所以提前派了八百里加急,传出口谕,给李鸿飞一颗定心丸。

    有了圣上口谕,之前还在胡思乱想的卢有财,这会儿也不敢在多说什么,总之下面的一众官员都认怂了,李鸿飞说要怎么做,他们就只能怎么做了。
………………………………

第二十一章加收商税

    李鸿飞这边,一系列商业改革政策,正按部就班地实施,而金陵城皇宫之中,朱由检却正在会见,以史可法为首的那几名内阁大臣。

    “朕这几日听闻,国库空虚,朝廷连基本的军费饷银都无法维持,是与不是?”朱由检询问内阁中人。

    “启禀圣上,去年征收的税银,各地除了留下基本用度,剩余的都已押运至京师,所以各地官府,都没有多少富余。而这江南之地,不如北方重镇,没有多少可战之军,如今为了抵御强敌,朝廷必须再次大量征兵,故而军费用度会比较紧张。”史可法回答道。

    军费能不紧张么,明朝这些年几乎连年征战,不仅是国库,就连地方府库,都没有多少银子了。

    北方大多被李自成祸害,加上十年大旱,那里的百姓基本颗粒无收,南撤的州府,除了携带大量难民之外,基本都没什么家当了。

    如今兵源倒是不缺,毕竟沿江个州府,都有大量难民,可是军饷粮食方面实在是个难题。

    半个国家的土地,养活大半个国家的子民,这对于如今的南明,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虽然现在市面上还有不少存粮出售,可那些商人不是傻瓜,纷纷囤货涨价,希望借此大捞一笔,官府粮仓几乎见底,想要购买粮食,却又没多少银钱,故而军饷方面成了阻碍扩军的最大难题。

    “既然没国库没钱了,那为何不征税,朝廷练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朕不相信治下的子民,愿意投身到李自成麾下,或者剃了自己的头发,去给满清当奴才!”崇祯说道。

    李自成如今的所作所为,已是尽人皆知,就连手下将领都在找寻退路,可谓是众叛亲离了,如今哪怕是南明的投降派,都不愿意与李自成打交道。

    至于满清,虽然暂时没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但一个留发不留头的混蛋规定,早已令天下汉人不满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说剃就剃的?

    所以朱由检认为,对于习惯了明朝统治的老百姓来说,让他们交税,比起被李自成劫掠,或者被满清奴役,应该要好得多。

    “这可是圣上,如今才刚刚立夏,田间稻子还没成熟,老百姓没有收成,而且前段时间,为了与闯贼作战,朝廷已经增加过了一次赋税,不少百姓家里,甚至都花光了积蓄,根本没钱缴税啊!”史可法解释道。

    连年征战,连年重税,别说北方,就连富庶的南方各地,种地的老百姓,甚至都有可能吃不上大米了。

    “朕可没说找那些贫苦老百姓征税,朕的意思是加征商税。”朱由检道出了征税的对象。

    “皇上不可啊!本朝商税,乃太祖亲自拟定,历任国主都未曾更改,若贸然征税,恐生变故!”听闻要增收商税,东林党高弘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他家可有不少族亲在经商,一旦征税,那岂不是要掏出大把银钱?

    “皇上,高阁老说的没错,祖制不可违,况且商人逐利,一旦征税,货物成本也就增加了,商人们为了赚取钱财,出售的商品定然会大肆涨价,如此一来,苦的还是普通百姓,还请皇上三思啊!”姜曰广也跟着附和道。

    “如今北方战事不断,切不可自乱阵脚,让敌人有机可乘啊!”郑三俊也出言附和。

    一时间东林党的几大阁老,纷纷出言反对,其内容一个比一个说得恐怖,就差将征税与叛乱划等号了。

    这些东林党人,平时都是温文儒雅,即使抨击政敌,也丝毫不失风度,能用一大堆国家大义,将对手喷的哑口无言。

    如今一旦涉及了自身利益,那是瞬间就炸了毛,一个个像是受了伤的老虎,龇牙咧嘴,哪还有一点文人风度。

    “哼!这偌大的国家,究竟是朕的,还是那群商人的?你们是朕的臣子,还是那些商人的臣子?国都快要亡了,遵守这祖训又有何用?若这江南沦为战场,那些商人还能安心做生意?难不成你们也跟那些商人一般,盼着早日改天换地!”朱由检大发雷霆。

    见皇帝发火,之前还在侃侃而谈的一众大臣,此时纷纷偃旗息鼓,甚至听到改天换地之后,一众人脸色全都煞白,不敢与朱由检对视。

    之前北方的消息,如今已传入江南,那些但凡说过投降的大臣,几乎都被崇祯给杀了,所以大家对投降之事,那是提都不敢提。

    “说话啊!都哑巴了?史可法你说。”见一群人都不开口,不耐烦的朱由检开始点名了。

    “启禀圣上,臣只懂领兵打仗,商税之事,但凭圣上做主。”史可法不愿参与此事。

    史可法毕竟也是世家大族,若是只有他一家,哪怕是变卖全部家产筹措军饷,他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这次是针对天下商人,历任皇帝碰到商税问题都是头疼万分,史可法心里虽然赞同崇祯的想法,但并不希望现在就实施,毕竟如今强敌环伺,自己内部可不能因为商税问题而乱了阵脚。

    “你还懂领兵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连粮饷都凑不齐,还打什么仗?高宏图你来说说看。”朱由检冷哼道。

    朱由检如此大费周章地弄钱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史可法筹措军费,结果对方一句但凭圣上做主,让朱由检心里更不舒服了。

    “既然圣上执意要征税,不如向所有大明子民征收平叛税,这一来天下人都要缴税,商人们自然不敢多说什么。这第二嘛我大明从商之人并不多,且大多都只做些本小利薄的买卖,这从每年所收税务就能看出,商人手上并没有多少银钱,即便是征税,那也筹措不到多少银两。只有向所有大明子民征税,才能获得足够银钱维持军费开支。”高宏图开启了“互相伤害”模式。

    既然征税是不可避免了,那就大家一起缴税吧!

    高宏图的想法很简单,圣上单独对付商人,这些商人还真没法反抗,毕竟最后能站出来反对的官员,家里定然全都是经商的,到时候若真要闹大了,皇上完全可以用官商勾结为借口,治罪那些反对的官员。

    如此一来,这些官员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抄家问斩。

    能当官的都不是傻子,大家才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替一群商人辩解。

    可若是所有人都征税,那到时候都不需要商人顶在前面了,那些为官清廉,敢以命直谏的言官,那些出生寒门的仕子,全都会顶在最前方。

    因为他们到时候,将是站在天下百姓这个大义之下的。

    哪怕最终还要征税,估计也增加不了多少,而且还有普通百姓,替商人们分担了压力,这绝对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想到这里,高宏图心里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智慧来。

    “高爱卿,你这法子确实不错,不过”朱由检一边说,一边将旁边的小册子扔了出来,这才慢悠悠地说道:“不过朕倒是觉得,只需要增加商人的税收,就足够大明如今的军费,并且还有富余了!”

    “这是东厂今日收集到的几家商人账本,这里面的账务,与之前户部上报朝廷的税收,相差甚远,也不知道是东厂在诓骗朕呢?还是户部那些官员在诓骗朕!众位爱卿觉得,此事是否要彻查下去?”朱由检祭出了杀手锏。

    朱由检的做法,与李鸿飞在苏州所做的差不多,都是从原始账目开始着手,一旦坐实商人偷漏税款,那就是欺君之罪。

    史可法最先翻看册子,可他越看越心惊,最后深吸一口气,跪在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