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1644-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帮主的容貌。
说难听点,司徒剑南是男是女又或者是太监,根本就没人知晓。
这件事太过蹊跷,毕竟这又不是通讯发达的后世,司徒剑南如果不坐镇漕帮,又如何了解漕帮的一举一动呢?
又或者说,司徒剑南控制漕帮的秘密武器,就是其妹妹司徒燕。
那么为何连东厂跟锦衣卫,都不知道漕帮还有司徒燕这号人呢?
如此神秘的隐藏手段,就连李鸿飞这个现代人,也自问做不到,而且一个司徒剑南神秘也就罢了,他的妹妹同样神秘,这就更不正常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司徒燕,先前说了帮主在蜀州,其中推脱之意十分明显了。
可当李鸿飞耍无赖后,司徒燕又变相答应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帮李鸿飞做事。
很显然,司徒燕对漕帮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么重要的事情,甚至不等司徒剑南答复,便擅自做主了。
这样一个在漕帮权势滔天的女人,以前竟然默默无闻,这种事说出去谁信?
所以李鸿飞觉得,司徒剑南跟司徒燕,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人。
“我不懂你说什么。”司徒燕一脸莫名其妙道。
“你的那套神秘感,跟司徒剑南的一模一样,这反而是个最大的破绽,当然了,你不承认,我也不会逼你,大家心知肚明就行。”李鸿飞笑着说道。
先前还聪慧机敏的司徒剑南,如今却开始装糊涂,这反而更加让李鸿飞确定了其中有问题。
李鸿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先前被司徒燕的情报能力将了一军,李鸿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可不想被一个女人牵着鼻子走,如今点破其中关键,就是为了扳回一程,这样一来,拿住了对方的弱点,以后使唤起漕帮,将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司徒燕为何要做这种伪装,李鸿飞才没那么八卦。
不过这也不难猜想,一个女人独自撑起几万人的漕帮,不保持点神秘感,底下的人,谁又会服气?
很快,两人谈话结束,司徒燕带着李鸿飞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患得患失地离开了客栈。
待司徒燕离开后,李鸿飞开始吩咐手下侍卫:“小王,派人去宝山通知史德威,让他组建几批游击队,分别前往江北清军的各个地盘,开始招募义军,补给方面,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给他们送过去的。”
李鸿飞在收服漕帮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它们的用处,除了情报系统之外,还能有效在敌后,为抵抗军提供各种补给支援。
早先戚红英说的话,李鸿飞心里同样有些担心,满清半年时间,爆出了五十万士兵,无论这些清军的战斗力如何,但五十万大军,在数量上已经足够有震慑力了。
满清去年的南侵之战,别看损失了几十万大军,最后更是灰头土脸逃回北方,但事实上双方战损相差并不大。
左良玉十几万军队一半被黄德功歼灭,一半被满清收编。
史可法十万军队,最终只逃回来不到一千人。
加上连续几场大的战役,苏州新军与戚家军同样损失严重。
总的来说,南明与满清这次硬碰硬,双方战损几乎持平。
如今南明可战之军,仅有四个集团军,水陆共计四十万人左右,而且因为经费原因,大部分军队都还没有完成换装。
但满清经过这次暴兵,可以说是实力暴涨了,除了留守的军队外,满清还可以随时抽调出八十万大军,如果按照先前,双方相差不大的战损比例来说,南明的胜算依旧渺茫。
好在满清的实力已经到了极限,而南明需要的却是时间,李鸿飞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他准备派遣游击队,前往满清控制的地盘搞破坏,拖延满清的发展速度。
只不过现如今的游击队,可不是后世那般,凭借几个人就能对满清造成多大伤害的。
李鸿飞需要的,是在各地组建起义军,拉拢那些不愿为奴的汉人,在满清后方继续搞破坏。
既然是在满清后院搞风搞雨,那么肯定会遭到满清军队的疯狂围剿,甚至粮食补给方面,会有很大的缺口,这时候漕帮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漕帮可以给义军提供情报,让其占据先机,同时也能在义军遇到困境的时候,在物质上予以极大的帮助。
且不说沉寂了半年之久的李鸿飞,准备开始搞风搞雨,满清那边为了扫除与南明决战的障碍,再次加大了对四川的进攻强度。
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爱新觉罗豪格被授予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名将,领军三十万,征讨川、滇、黔等地区。
豪格原本因为皇位之争,与多尔衮闹出了极大地矛盾,自从入关以来,一直被多尔衮冷落,若不是去年阿济格与多铎损兵折将,多尔衮为了服众,下令处罚了两位主将,使得朝中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所剩不多,豪格估计此刻还在北京坐冷板凳吧。
这次西征,对豪格来说是一个机会,同样也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胜利了,豪格能借此功劳翻盘,加上身为顺治帝的亲哥,豪格在朝中地位不说超过多尔衮,至少也能平起平坐。
若是败了,那他今后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豪格输不起,所以这次除了吴三桂的五万辽东铁骑,剩余二十五万大军,全都是最精锐的满清八旗子弟。
………………………………
第一三零章战争与发展
李自成虽然战败身亡,但他的残余部将,还打着大顺军的旗号,在陕西四川一带活动。
其中陕西一带,不过是散落的部分残余,与流寇无异,都是李自成当初逃窜时,抛弃的累赘,几乎没什么战斗力。
倒是四川张献忠,李定国等人,拥有不小的实力,吴三桂几次兴兵讨伐,都没讨到便宜,平西王这顶帽子,可以说是空有头衔,连处真正属于他的地盘都没有。
满清此次兴兵,主要是解决陕西一带的大顺军残余,以及四川的张献忠。
大军抵达西安之后,豪格派尚书星讷等人在邠州破敌,又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
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等流贼占据汉中、兴安等地。
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据徽县、阶州一带。
清军自西安分兵进击流贼,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军,其余的人败溃逃走,清军顺势攻占了这些被流贼占据的城池。
豪格领军,仅花费三个月时间,便将陕西全境彻底肃清,而此时吸纳了大顺军降兵的豪格,总兵力增至三十五万,这军队可谓是越打越多。
同年十一月,大军攻打四川,当时张献忠占据西充,豪格派遣鳌拜,吴三桂作为先锋前去进攻,他自己率领军队跟进,大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大西王”张献忠,并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
张献忠战败,其养子李定国收编其部署,最后下定决心归顺南明。
毕竟如今的大顺军,已是日落西山,而南明却日渐势大,最终问鼎中原的,只能是满清或者南明。
满清对大顺军而言,有“灭国之恨”,加上李定国等人,皆为汉人,自然不屑于降清。
随后李定国率军破贵阳,下昆明,仅用四月时间,连破呈贡、曲靖、晋宁、师宗、通海、蒙自,阿迷州等地,大军在临安建水,迤东悉平一线驻防休整。
期间,李定国又遣使入南京,主动向朱由检请求招安。
朱由检深知南明如今实际控制的区域并不多,云贵地区更是无暇顾及,索性准了李定国的请求,封其“西宁伯”与“黔国公”沐斌当时的沐王府继承人共同镇守云贵等地。
清军此次西征之战,从1646年正月,一直持续到1647年八月。
足足一年半的时间,豪格不仅收复了陕西全境,击毙了大顺军首领张献忠,更是连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全都平定。
四川的局势逐渐变得明朗,同时也因为四川地区连年战乱,社会生产几乎完全停顿,无法解决粮饷供应,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领清军经陕西回京,并派遣王遵坦、李国英原左良玉部下总兵等明朝降将驻守四川。
与此同时,李鸿飞来到大明,已经三年零五个月了,苏州的全面改革,也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之久。
1645年,苏州重工的生铁产量还只有两万吨左右,不过那时已经相当于整个南明冶铁行业的一半了。
当然了,这也是之前明朝关闭了大量矿山,导致冶炼产业并不发达的根本原因。
但是到了1646年,随着全面改革的正式实施,各地矿业空前繁荣,苏州地区也再次增开了大量矿区,仅苏州地区的生铁产量,便达到了四万吨的恐怖水平。
同时随着大型炼钢厂的全部竣工,精钢的总产量,也达到了五千余吨。
而且李鸿飞再次大开金手指,提出了合金钢材的思路,即在冶炼钢材的过程中,掺杂各种不同的金属元素,从而得出新型金属材料。
思路是正确的,而且宋应星对于合金方面的研究,绝对算得上当代权威,只是依照现如今的冶炼技术,很多东西别说量产,就是少量研制,都拥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这种事急不来,李鸿飞更是将这些课题,交给了皇家科学院的专家教授们,也算是给这些新晋学者,提供一个研究方向。
三年的发展,苏州早已大变样,随着蒸汽机的出现,采矿业效益飞速增长,带来的好处便是,苏州重工冶炼行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到达1647年,苏州地区的生铁产量,已经取得了年产十万吨的重大突破,仅苏州重工一地的生铁产量,就达到了六万吨左右。
这还是在矿石开采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否则苏州重工,完全有能力突破年产十万吨生铁这一大关。
蒸汽机的出现,不仅带动了采矿行业的发展,更是在特定领域,替代了骡马以及人力,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
李泽水最初发明的蒸汽机热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需要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从而要损失掉大量热量,所以这种蒸汽机,只能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得到推广。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李泽水不断改良研究,最后更是打破了蒸汽机的原有设计,发明出了设有凝汽器的蒸汽机,并于1647年五月,在苏州重工的矿区正式投入使用。
凝汽器的出现,解决了在容器外部淋水,损失大量热能的弊端。
虽然仍用平衡杠杆,和拉杆机构来驱动提水泵,但是为了从凝汽器中抽除凝结水和空气,李泽水给蒸汽机装设了抽气泵。
同时他还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用蒸汽加热汽缸壁,以减少冷凝损失。
新型蒸汽机的出现,使得原来只能提水的机械,成为了可以普遍应用的机械设备,并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即便是在煤价较高的地区,使用这种蒸汽机,也比依靠人力来得划算。
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
仅苏州纺织业的大佬曹宏,在将旗下所有纺织厂,改用蒸汽机之后,头三个月的布匹产量,便增长了六成之多,而且耗费的成本,与以前相差不大。
也就是说,在安装蒸汽机后,这六成产量,等于是白送的。
………………………………
第一三一章朱媺娖
李鸿飞虽然早就卸任了苏州知府,但他那套工业致富的思路,一直被吴浩沿用着。
随着海外贸易的越发繁荣,苏州官府再次加大了投资力度,正式调拨专项资金,扶持一些中小型企业,帮助其扩大产能。
如今大明的商品,在全世界都是最顶尖的,只有产能不够的情况,根本不怕扩大生产后,造成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
眼瞅着一些小商贩都开始赚大钱,之前还在抗议改革的士大夫阶层,终于坐不住了
士大夫阶层,拥有几百年的资产累计,这要是放在欧洲,那便是拥有极强势力的财阀巨鳄。
经过一两年的“斗争”,士大夫们也发现,朱由检这次是铁了心,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了。
好在改革削掉的,只是读书人的特权,而且随着各地义务教育的普及,连五岁孩童都能读书认字了,不难想象,今后读书人越来越多,而那些特权,似乎也变得不那么特殊了。
一旦士大夫们,在读书人特权方面妥协,那似乎也就没什么好抗议的了,眼看一个个穷鬼,都通过开办工厂赚了大钱,再不下手,怕就真的没机会了。
于是,朱由检实施的全面改革,在经历了最初的经济低迷阶段后,随着士大夫阶层,将大量现金投入各地工商业领域,南明的经济,终于有了质的飞跃。
官府经营重工业,财阀入主轻工业,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轻工业的遍地开花,使得原本因为蒸汽机的出现,导致部分工业劳动者失业的情况,直接消弭于无形。
士大夫阶层的急不可耐,反而真正成全了朱由检的这次全面改革。
随着蒸汽机的普及与多样化衍生,苏州地区,已经率先展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崇祯二十年1647年八月初三,宜祈福、开市、立券、挂匾。
同样在这一日,苏州宝山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宝山镇紧邻上海县,又是长江水道出海口,早年间,由于这里矿产资源丰富,苏州商人为了私开矿业,曾集资修建了一座码头。
后来李鸿飞将这里作为军事基地兼重工业园区,为了方便军队以及物资调动,码头被逐步扩大,加上又接管了长江水师,李鸿飞更是让接替他职务的吴浩,在宝山建起了造船厂,准备在这里建造大明的新式海军。
造船厂一年前就以建成,技师、工匠也全部就位,但因为李鸿飞的阻拦,宝山造船厂一直没有开工造船,船厂的工人也仅仅只是,负责维修郑芝龙留在崇明岛的长江水师舰队,达到熟练技巧的目的。
之前一直没有开工,并不是造船厂没有技术,又或者官府缺钱,而是李鸿飞一直在等。
他在等蒸汽机的研究进展,直到五月份,李泽水研究出新型蒸汽机,李鸿飞这才下令,开始建造第一艘蒸汽轮船。
第一艘蒸汽轮船,事实上属于训练用舰,主要是为了检验蒸汽机的效果,实用性甚至不如风帆船,而且因为其不确定性,李鸿飞根本不敢直接上马大型战船。
最终通过多方讨论,定下了以海沧船为样板,建造而成的新式蒸汽动力战船。
海沧船:明朝水师中型战船,吃水七八尺深,配备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
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为佛郎机甲,操纵千斤弗朗机,二三甲为火器甲,操纵船上其余火器,第四甲为弓弩甲,操纵药弩等远程冷兵器。
有了样板战船,工匠们建造起来也十分迅速,设计师唯一需要改进的,就是如何将蒸汽机安放到船上。
好在苏州重工因为李鸿飞的原因,名气分外响亮,不少能工巧匠纷纷慕名投奔,新型战船从开工建造,到完工下水,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崇祯二十年八月初三这一天,就是大明第一艘蒸汽战船下水的日子。
如此重要的时刻,自然少不了李鸿飞这位大佬,而作为李鸿飞的正妻,长平公主朱媺娖,也将代表大明皇室,出席此次战船的入水仪式。
朱媺娖早在一年前,便奉旨正式与李鸿飞完婚,并入住苏州驸马府。
然而李鸿飞是一位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后世的婚姻观念,让李鸿飞很难迈过心里那道坎。
所谓的婚姻观念,自然不是一夫一妻这种坑人的制度,试问哪个正常男人,去到了一个一夫多妻的合法社会,心里不会痒痒?
李鸿飞心里的那道坎,主要还是因为朱媺娖年纪太小朱媺娖1630年生,赐婚的时候才15岁,这让李鸿飞如何忍心,对一个未成年少女下手?
所以当初朱由检强行赐婚之时,李鸿飞就以“神仙”的婚姻观念,明确告知朱由检,他是不会娶十八岁以下小女生的。
十八岁在李鸿飞看来,那还是未成年,可对于明朝十四岁便结婚的风俗来说,十八岁属于大龄剩女了,甚至有些地方,女子超过十八岁还未嫁人,是要面临巨额罚款的相当于后世的超生罚款。
作为皇室,朱由检自然不能随意破坏习俗,于是双方各退一步,朱媺娖十六岁嫁给李鸿飞,做名义上的夫妻,等到十八岁之后,两人再正式圆房。
这个奇葩约定出来后,朱媺娖如愿以偿嫁给了李鸿飞,两人做了对有名无实的夫妻。
而李鸿飞因为工作重心都在宝山,两人的生活圈子并没有多少交集,除非是正式场合,否则两人很少携手出现,这样一来,倒也避免了经常见面的尴尬处境。
至于陈圆圆,也因为朱媺娖这个正妻的出现,不得不离开宝山,回到苏州驸马府,与朱媺娖同住。
这事儿弄到最后,反而是李鸿飞吃了个大亏,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娇妻,最后还是要独守空房,可谓是自作自受
………………………………
第一三二章蒸汽机船
李鸿飞与朱媺娖之间的八卦狗血暂且不表,如今两人携手前来,就是为了见证第一艘蒸汽战船的试航。
这艘新式战船,基本保留海沧船原型,甚至连风帆都予以保留。
唯一被置换的区域,就是将原本由人力驱动的明轮推进器,改造成了蒸汽机驱动,并在战船阁楼附近,加装了一个大烟囱。
明轮推进器,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利用明轮转动,叶片拨水来推进船舶,明轮推进器比桨、橹等推进工具更加先进。
早在隋唐时期,国人就发明出了用人力运转的明轮船,当时称为“车船“或者“轮船“。
明轮是一种船用局部入水的推进器,装在船的两侧或尾部,形状类似车轮,在轮周上装若干桨板,拨水向后使船前进,因轮之大部分在水面以上,故称“明轮”。
“下官见过公主,见过驸马爷!”苏州知府吴浩,上前行礼。
封建时期的规矩,就是这样操蛋。
驸马远没有总兵将军一类有实权,可几项权力叠加在一起后,反而是驸马这个闲职,成了最高称谓。
谁让它属于皇家荣誉呢?
区区一个虚衔居然还是从一品,比李鸿飞之前的官职品级,又高了一个档次。
然而就算是这样,可身经百战,手下佣兵十多万的李鸿飞,从品级上来说,也还是比不过一个未成年少女公主的官职是正一品。
“行了老吴,你什么时候见我整这些虚礼了,赶紧让水手们开船试航才是最紧要的。”李鸿飞一边说,一边拉着朱媺娖准备登船。
没办法,李鸿飞之前就说过:要亲自检验这艘战船的性能。
这时,朱媺娖身边的丫鬟,忽然出言提醒道:“驸马爷,公主生娇体弱,怕是受不得风浪。”
这贴身丫鬟,正是当初在皇宫之中,呵斥李鸿飞的那名宫女,名叫小玲儿。
公主出嫁,朱由检没有按照祖制,给李鸿飞派遣老女官,而是让这个小玲儿继续贴身照顾朱媺娖,有点通房丫鬟的味道
“额不好意思,是我考虑不周,要不媺娖你就在码头上等着,我让吴浩给你多弄点好吃的。”李鸿飞赶紧说道。
朱媺娖的身体,事实上算不得娇弱,只是之前遭受过人生巨变,心里始终有疙瘩罢了。
如今离开了皇宫,经过近一年的调养,加上陈圆圆时不时地开导对方,朱媺娖的心里疙瘩已经慢慢解开。
朱媺娖本人倒是没觉得什么,可小玲儿是专门负责照顾她的,听说这次要出海,小玲儿自然要出言提醒了。
“一起上船吧,我不碍事的。”朱媺娖倔强地说道。
长平公主跟她老爹朱由检性格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倔性子,认定了的事,旁人很难劝其改变。
况且,作为李鸿飞的妻子,一年到头两人却难得见上一面,朱媺娖心里虽然明白原因,但她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与对方亲近的机会。
很快,众人登上蒸汽轮船,工匠们开始对船体进行最后的检验。
“启禀大人,战船检验完毕,随时可以起航!”舰队总指挥阎应元大声说道。
“准备好了就出发吧!”李鸿飞故作沉稳地说道。
其实李鸿飞此刻还是特别紧张的,甚至他只敢站在船头,明着是看风景,实则是想离船尾的锅炉房越远越好。
毕竟是第一次捣鼓这种玩意儿,万一开不起来咋办?万一锅炉发生爆炸咋办?
然而他不敢将心思表露出来,毕竟他可是这些人的老大,他必须得表现出十分轻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