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崛起1644-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兵部虽然基本被国防部取代,但好歹也算六部之一,国防部虽然厉害,但也只管拟定作战计划,随时应对突发战争,真正的宣战权,还是在兵部手中。

    也就是说,李鸿飞以前要打仗,打哪里,那都需要将计划书提交给兵部,由兵部审核通过后,再由国防部长朱由检发布战争命令。

    如果让李鸿飞入主兵部,虽然不能上前线领兵打仗了,但他同样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动战争,向谁发动战争。

    这个看似繁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李鸿飞当初故意制定的漏洞,因为如果不给兵部这个权限,那么兵部势必要取消,届时原兵部的文官必然要并入国防部,这是李鸿飞所不希望的。

    所以他宁愿程序繁琐一点,也要想办法暂时吊住兵部,等以后国防部的参谋满员,在撤掉兵部,那些文官就算是想挤,也没法挤进来了。

    而且国防部长是朱由检,兵部就算不同意开战,不是还有朱由检本人么,所以作为国防部的总参谋长,李鸿飞完全有那个权限,直接越过兵部去找朱由检下命令。

    如今朱由检想让李鸿飞卸掉军权掌管兵部,实际上也只是想卸掉李鸿飞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而已,所以王承恩的提议,很符合朱由检的胃口,但李鸿飞如果不同意,朱由检还真没办法硬来。

    “这个我们倒是可以跟驸马爷好好谈谈,只要他一心为国,定然不会在意这十万人的军权,毕竟在国防部,可是有几十万大军的领导权啊。”王国兴若有所指道。

    只要朱由检不放话,那几十万大军的指挥权就是一个幌子,不过有这个幌子就够了,也算是给了李鸿飞足够的台阶,如果对方死咬着第一集团军的指挥权不放,那就会被说成是别有用心了。

    这是一个阳谋,李鸿飞不答应也得答应。

    “那就这么办,王承恩,朕命你即刻出宫跟李梦回谈,他也老大不小了,怎么可以一天到晚在战场上打打杀杀,朕还等着抱外孙呢!”朱由检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王承恩。

    让李鸿飞卸任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给他足够的时间在家陪公主,参谋总长一般都是在南京任职,不必像带兵打仗那般,常年不着家

    “得!敢情圣上这是在关心我的私生活啊!”李鸿飞听完王承恩的解释,忍不住苦笑道。

    “这怎么算得上私生活呢?未来皇孙的事,就是国家大事,圣上是一国之君,同时也是公主的父皇啊!”王承恩解释道。

    “行了,既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我也不藏着掖着了,让我卸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打仗这事儿我还真不太喜欢参和,要不然这次西征,我也不会只派史德威领兵。不过我这人有个缺点,就是闲不住,要不你跟皇上说说,将南京军事学院交给我管理,虽然今后不上战场了,但我这一身本事还没传下去,眼看天下马上要统一了,我随时有可能回天庭复命,给大明培养一些军事人才,对大明将来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李鸿飞一脸真诚地对王承恩说道。

    他首先表现出对权力没有多少**,甚至拿出西征一事证明“清白”。

    随后又表示自己真的要“离去”,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朱由检培养一批军事人才。

    王承恩知道李鸿飞的“真实身份”,所以李鸿飞顺势提出了这个要求。

    朱由检这次无声无息摆了李鸿飞一道,李鸿飞毫不示弱,直接从另一个方向找回场子。

    要想抓牢一支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这支军队的指挥系统,尤其是在华夏古代,师生情谊甚至超越了国家君王,当一大批李鸿飞门下的弟子,占据了大明军队中下层指挥系统之后,届时整个大明,谁还敢动他李鸿飞?

    蒋校长当初不也是以黄埔军校起家的么。

    “李梦回真是这样说的?”朱由检有些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王承恩肯定道。

    “看来他早先在朝堂上说要离开,并不是意气用事,或许大明统一之时,就是他回归之日吧!难怪他不愿意放弃军权,他是担心拖累了他回去的时间啊!”朱由检感叹道。

    李鸿飞一句胡说八道,竟然将朱由检引到了岔路上。

    “圣上,我们是不是暂缓北伐事宜,毕竟公主如今”王承恩若有所指道。

    李鸿飞一旦“离开”,那朱媺娖岂不是得守活寡,所以王承恩有些于心不忍,希望能拖延一段时间。

    “该来的迟早会来,他是神仙,肯定会有自己的安排,这点我们不必理会,传令下去,抓紧时间督造军器,随时准备渡江北伐!另外,多派一些功臣名将之后,前往军事学院学习,务必要将李梦回的行军打仗本领学全咯!”朱由检说道。

    相比于亲情,朱由检更在乎大明的江山,李鸿飞“归期”将近,证明距离天下一统不远了,他怎么可能舍得错过这个机会?

    第二日早朝,朱由检拟旨,以李鸿飞身兼多职,两地无法兼顾为由。撤销其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保留其国防部总参谋长职务,加封太傅,楚国公,并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

    这个理由既维护了朱由检的威严不是因为祖训而妥协,又让人无法反驳。

    国防部的参谋人员,本就应该在南京任职,之前因为情况特殊,缺少足够的武将,所以只能让各地的封疆大吏兼职,如今大明兵多将广,是时候对这些身兼多职的武将,进行整理了。

    而这第一个开刀的,就是李鸿飞
………………………………

第153章目标,军事学院

    朱由检这样做可谓是一举多得,首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他与李鸿飞商议过后的结果,李鸿飞不可能,也不敢在当场反对他。

    其次,太傅,楚国公这些都只是虚衔,唯一的一个国防部总参谋长,也只相当于军师一类的职务,平时根本没什么权力,昨天早朝的事情过后,大臣们心里都明白,朱由检今后是不可能在给李鸿飞上战场的机会了。

    大臣们心里都明白,可民间老百姓不知道啊!

    在他们看来,李鸿飞至少在国防部还有职位,将来同样能领兵作战,收复河山,所以老百姓也不会对此有任何异议。

    既堵住了大臣的嘴,也堵住了老百姓的嘴,同样还给李鸿飞留了一丝希望,虽然李鸿飞根本就不相信会有那种可能。

    唯一让人费解的,就是这个军事学院院长一职

    放着朝廷的大官不当,跑去当个教书先生,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事情。

    不过现在朝中众臣来不及思考李鸿飞的目的了,虽然李鸿飞交出了军权,可这些人心里没一个能高兴起来的。

    李鸿飞前脚刚交出军权,史德威后脚就升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而国防部如今也还在李鸿飞手上,这次又得罪了对方,文臣们想插手国防部将更难了。

    一群人忙活了好几天,最终得意的,除了朱由检,就是史可法了(史德威是史可法的义子)。

    什么好处都没捞着,反而惹了一身骚,令这帮大臣都郁闷不已。

    不难想象,将来各地封疆大吏,都得在国防部与集团军总司令上面做出二选一,而这些被坑的将领,心里唯一记恨的,恐怕就是这些文臣了吧。

    果然,几天过后,黄德功,郑成功,史德威三人,主动派人前往南京递交辞呈,辞去了国防部参谋处长的职务,戚红英则是辞去了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将第二集团军交由堂哥戚志丰接管,自己则前往南京述职(其余几个集团军司令才刚刚任职,还没有国防部的职务)。

    黄德功跟郑成功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但史德威那是没办法,第一集团军已经走了个李鸿飞,他必须留下了撑起这支部队,否则短短几日就走了两位最高长官,下面的人还不闹翻天?

    至于戚红英不要军权,反而跑来南京,而且第一时间就去了李鸿飞的府邸,这让李鸿飞有些费解。

    “听说你这次得罪了不少大臣,差点将你所有职务都给下了,最终要不是圣上力排众议,你这教书先生估计都当不了啊!”戚红英开口就是嘲讽。

    “我是得罪了人,可你怎么也被下了军权?我至少还有个教书先生的工作,你现在也就领点俸禄打发日子,说起来你似乎更惨啊!”李鸿飞针锋相对道。

    两人似乎天生的冤家,见面就得掐起来。

    “不急,马上就要北伐了,我这不是为了争取几路大军的总指挥权么?他们都舍不得当下的军权,刚好我野心比较大,这才来的南京。你现在忙着教书,领兵北伐的事情,肯定是不会跟我挣了吧!”戚红英若有所指道。

    李鸿飞倒是想挣,可他挣得过么?

    不过他也毫不示弱,一开口就戳到了戚红英的痛处:“圣上这是在体恤我,见我日夜操劳,连陪伴妻子的时间都没有,特意给我放假,让我在家好好陪陪娇妻,像你这种二十好几了还没嫁人的姑娘,是不会明白其中滋味的!”

    戚红英如今以二十六,就算在后世,都算得上剩女了。

    “你你混蛋!就你这样,早晚死在女人肚皮上!”戚红英大骂道。

    她原本是来安慰李鸿飞的,可也不知怎么的,一看到这人,心里的火就不打一处来。

    “你那么激动做什么,又不是死在你肚皮上。”李鸿飞一边说,还一边忍不住上下打量起来。

    戚红英如今所穿的,是新式军装,就是后世那种带纽扣的中山装,腰间扎了一根武装带,将其身材完美呈现出来,颇有一股制服诱惑的味道,加上如今生气的模样,胸前剧烈起伏,煞是诱人,李鸿飞起初还没注意,现在是越看眼睛越挪不开。

    “看什么看,大色狼!”戚红英发现李鸿飞偷窥,直接开口大骂道。

    这要是换做别人,戚红英早就动手揍人了,不过这李鸿飞不一样,人家不抗揍,真要打伤了,这无赖非得讹上自己不可。

    “行了,你大老远跑过来,不会是为了跟我**吧,说说看找我有什么事?”李鸿飞嘴上占完便宜,赶紧开始转移话题。

    “你算了,我本来是想过来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现在看来没必要了。”戚红英故作轻松道。

    李鸿飞被迫交出军权,这让他们几个封疆大吏心里有些着急,不清楚西征这才刚刚结束,圣上为何就做出了如此大的动作。

    虽然心里隐约猜到了什么,但却需要在当事人李鸿飞这里求证,别人或许会选择观望,旁敲侧击,但戚红英不同,她本就是风风火火的性子,借着这次进京述职的机会,直接就找到李鸿飞这里了。

    不过当看见李鸿飞现在这样,戚红英感觉很难问出点什么了。

    “没什么,一帮文官趁火打劫罢了,想入主国防部,不过有我在,他们休想”李鸿飞十分客观地解释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果然,李鸿飞的回答十分笼统,基本与外面的说法一致,甚至还没民间传说来得想象力丰富,根本给不了戚红英有用的信息。

    “那接下来的北伐”戚红英若有所指道。

    她情商虽然不高,但不代表智商低下,戚红英已经隐约猜到,此事跟朱由检有关。

    “怎么,我不参与北伐,这北伐就会失败不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原本就不喜欢这种打打杀杀的生活,在这里教书育人多好,况且你不是希望能亲自领兵,重现当年戚家军的风采么?放心,这次我不跟你争。”李鸿飞故作轻松道。

    北伐中原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他李鸿飞居然说没兴趣,戚红英打死都不信。

    直到现在,戚红英总算是“套到了”一点有用的信息

    “你呀!是该收敛一点了,当个教书先生也不错,至少不用得罪人。”临走前,戚红英留下这样一句话。

    她明白了其中的内幕,心中为其鸣不平的同时,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故意嘲笑似的,隐晦提醒李鸿飞。

    “当个教书先生,确实挺不错的”看着戚红英离去的背影,李鸿飞喃喃自语道。

    如果纯粹只是个教书先生,哪怕是军事学院的院长,李鸿飞也没多大兴趣,但别忘了,他还掌管大半个国防部,朱由检平时日理万机,高级将领的任命可能会亲自过问,但那些中下层军官的任命,几乎可以说都出自李鸿飞之手。

    这些军官的来源在哪里?

    不就是军事学院么?

    可以说李鸿飞如果学买官卖官那一套,不出一年,他就能富得流油,如果想进行政治投资,不出三年,他李鸿飞也将桃李满天下

    南京军事学院成立之初,并没有什么独立性,除了其中教员与学员的身份地位显赫之外,整体来说级别还是太低,仅仅挂靠在国子监门下,院长由正六品国子监司业担当。

    这司业这种级别的官衔,与其说是院长,倒不如说是后勤主管,正六品的品级,甚至大部分入学的军官,官衔就不知比他高到哪里去了,能负责管理学员们的日常生活,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当然,李鸿飞要到的这个院长,可不是帮学员们打理日常生活的闲职,毕竟他的品级在这里,正一品的太傅可不是闹着玩的,国子监最高正五品的小官邸,哪能装得下军事学院这尊大神。

    于是在李鸿飞任命书正式下达的第一天,军事学院就正式从国子监分离,并在南京西郊划出了一大块空地,开始建设新校区。

    这回李鸿飞玩得有点大,不仅在军事学院开设速成班,而且还开设了常规班。

    速成班,顾名思义,就是那种快速学习,争取一两个月内结业的班级。

    这种班级主要是针对现役军人,人家有了基本的军事理念,只需要教会他们战术,战法,对热武器的使用,以及全火器军队的基本军事指挥等等。

    对于这些随时可能上战场的军人,自然不可能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至于人家能学到多少,完全看造化,这也是之前南京军事学院虽然分量极重,但并不受重视的根本原因。

    人家只是将这里当做一个镀金之地,只有成绩合格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升官。

    所以要想将这里变成整个大明军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招收常规班学员,就十分有必要了。

    李鸿飞的设想中,常规班为两年制,学员从六年制义务教育的那些学生中,择优录取。

    常规班不再是速成班那样的大杂烩,而是分为了步兵科、炮兵科、骑兵科、水师科、特种作战科,甚至还有空军这一科目

    明朝军队的改革,不仅要从军制方面进行改革,更得从军种方面进行严格区分,如此一来,才能形成更加强大的战斗力。

    步兵、炮兵、骑兵这些常规兵种自然不必说,水师与空军的独立性,以及在未来战场上所能发挥的重要性,别人不清楚,李鸿飞最是清楚。

    蒸汽战船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现有的战术思维,只是一众大明的军官还未发现而已。

    蒸汽战船的速度,以及强大的续航能力,完全可以在开战之初,对敌方沿海城市,实施有效的偷袭,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战术思想僵化的时代,登陆作战将给战争增添新的元素。

    如果西征之时,李鸿飞手上有足够蒸汽战船,那他完全可以率领舰队从上海出发,登陆天津,直逼满清如今的京畿重地。

    那个时候,多尔衮后方不稳,还敢派战船入长江?

    还敢调大部分军队南下?

    一支五万人规模的舰队,足以抵得上五十万大军,至少舰队能让五万全副武装的士兵,短时间内对京师产生威胁,而五十万陆军从扬州出发,一年的时间也未必能打到京师。

    除了水师,李鸿飞同样也注重空军的培养,更是将军事学院的空军科,当成了重中之重。

    对于空军的构思,两年前李鸿飞就在筹备,他每年让周福仁给苏州重工调拨一笔专款,用于制造各种飞行器。

    当然了,飞机,直升机这类,在内燃机出现之前,那是不可能的。

    但滑翔伞,热气球这些没有多少技术难度的东西,完全可以抓紧时间研制。

    滑翔伞的制造最为简单,它的灵感来源于风筝,而且制作成本也十分低廉,千万别忽略了古人对飞行的渴望,当初李鸿飞提出飞行计划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毕懋康等一行科研人员就搞出了,能短距离借助风力滑行的设备。

    如今第一集团军的特种部队,新增的训练科目里面,就有滑翔伞操纵这一项。

    飞起来是很容易,但飞到哪里去,如何精准降落,这些都得特种部队与那些科研人员自己去摸索。

    据李鸿飞所知,这一年半的飞行计划,已经因为着陆不慎,而摔伤了七名实验人员,更有两个倒霉鬼,不会控制风力,被吹进了原始森林,直到如今都下落不明,想必基本是活不了了。

    热气球的建造虽然有不小难度,但好在孔明灯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盛行,本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思想,如今的热气球设备,已经从最初只能搭乘一只不到两斤重的山鸡,到现在可以搭乘两百斤左右的重物,进行牵引起降了。

    牵引起降,顾名思义就是依靠下方绳索进行牵引,也就是说,研究人员还没法研究出,能在天上自由操控热气球起降的办法。

    不过现在的热气球已经可以用于实战了,两百斤的载重量,足够让一名士兵乘坐热气球升空,在发生战斗的时候,可以作为战场观测员,并有效指挥炮兵部队,对敌人进行精确打击。

    等以后研制出更大,可自由升降的热气球后,甚至还能空运特种部队,实施破袭战,斩首战术等等。

    李鸿飞要么不管军事学院,要管,就得将其变成大明最高等级学府,除了教授士兵们打仗之外,还要教授他们,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
………………………………

第154章海盗

    由于西征已经结束,而且李鸿飞又被撤掉了第一集团军总指挥的职务,所以这早朝对他来说,可去可不去。

    如今的李鸿飞,开始将事业重心,倾注在了军事学院上。

    自从李鸿飞失势,以往每日往来不绝的官员拜访,如今少了许多,就连一些领兵的将军,除了在国防部的正常走动外,私下里都不敢与李鸿飞有太多交集。

    郭胜倒是不在乎这些,可他如今还在外地整军,而且李鸿飞也特意派人前去安抚,这才没有闹出乱子。

    如今李府进出最勤的,或许就是漕帮的司徒燕了。

    “最近王国兴又找到我们漕帮的三当家,并大肆拉拢,看样子是想让我们成为锦衣卫的爪牙了。”司徒燕小声提醒李鸿飞。

    “王国兴不清楚你我的关系吧?”李鸿飞询问道。

    对于司徒燕的真实身份,李鸿飞并未告知其他人,而李鸿飞对外的情报来源,一直都宣称是从那些“抗清”组织中获取的,至于锦衣卫跟东厂为什么获取不了情报,那只能说明“抗清”组织对他们印象不佳。

    如今王国兴开始频繁接触漕帮,李鸿飞有些担心是不是司徒燕暴露了什么。

    “三当家只是漕帮外围成员,没有接触到真正的核心,王国兴找他,不可能是因为我。”司徒燕肯定道。

    如果王国兴真的发现了什么,那以他的身份,显然不会去接触三当家那样的外围成员了。

    “不过如今西征结束,锦衣卫试探我们漕帮,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司徒燕再次补充道。

    漕帮一直能在两国之间如鱼得水,关键就在于“两不相帮”,现在朱由检掌握了主动权,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势力,继续在眼皮子底下生存。

    如果漕帮再不表态,北伐之前,说不得就要被清理出局了。

    “想过扩大漕帮业务范围没有?”李鸿飞忽然问道。

    “扩大业务范围?”司徒燕不解。

    “内河之中求生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而且这漕运利润庞大,一直以来都是由官府把控,一旦朝廷腾出手,你们漕帮的业务,可能会遭受全方位的打压。”

    漕帮的业务,说白了就是走私,这几十年间,大明各地战乱连年,很多地方的水路,经常是被闯军,明军,清军,甚至山匪轮番占据,官家漕运行业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只有像司徒燕这种民间组织,才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在这乱世之中求得生存。

    如今天下眼看就要统一,漕帮想要继续以前左右逢源的模式,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连军队都要改组,何况是这十几万人的黑道组织。

    就算接受招安,那漕帮所得利润,估计有一多半都得交付朝廷,那些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心里能平衡?

    “内河是朱家的领地,你们漕帮确实讨不到便宜,但那辽阔的大海,却是大明水师都无法完全顾及到的地方。而海运的利润,就算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李鸿飞提醒道。

    如今朱由检的重心,还处于大陆疆土之上,对于开海,还是有不少顾虑,哪怕是在沿海增设了大量通商口岸,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