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凰女官-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钰语气有些失落,神色尽是沮散。
“会有那么一天的,你陪我一起,君临天下,这万里疆土,任你驰骋又何妨?”
卫慕言好生安慰,说的倒也是心里话,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该是多少美好?
卫慕言如此意气风发,苏钰也不是那种扭扭捏捏之人,顿时一扫心中阴郁,朗声道:“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纵马长歌,任我逍遥,今日一别,是为了来日的更好相见!”
苏钰一甩马鞭,骏马如脱弦的利箭,一往无前!
“驾!”
卫慕言也兴致大发,领着众将与苏钰来了一场沙场赛马!
倒是留下梁子衡一个人,躺在马看着闲书,好似他的战马也被前方奔驰的骏马们激起了血性,也忍不住嗤嗤地叫着。
梁子衡轻轻闭了眼,两行泪水悄然落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合书,梁子衡自有一番儒将风范,将书放进了怀里。从来没有人见过他流泪,他起身拭干了泪水,一抓马绳,双腿一夹,战马便离弦般冲了出去,好不快意潇洒。
“大风浩浩兮坠明月,长剑渺渺兮酒当歌。人生几何兮今蹉跎,何处神州兮似烂柯。”
梁子衡纵马狂歌,一只手拿起马背的酒壶,咬开酒塞,狂灌着酒水。
清酒顺着梁子衡的衣颈,湿透了他的衣服。他的长发在在大风中飘扬,他的笑声在荒野中飘荡。
“痛快……哈哈痛快!”
似是无尽的痛苦在今天全部发泄,似黄昏的落日在散发出最后的光芒。
有些人生来就与众不同,他梁子衡,生来就注定是无根的浮萍……
南阳郡,地处北齐最南端,是北齐的门户所在。原来便是荆州治下大郡之一,后来于五年前那场齐陈之战,南陈惨败,南阳郡被迫割让给北齐,被纳入豫州治下。
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眼看天将黑,苏钰卫慕言一行人只好在南阳郡休憩一晚。
进了南阳郡内,苏钰细细打量着这座曾经熟悉的城市。如今就像换了一个面貌一样,曾经的南阳郡作为北齐南陈之间的集市,异常繁荣,商贾众多,车如流水马如龙。
而如今的南阳郡却显得异常冷清,除了一些挑担贩菜的农贩,却没见到几个商贾。甚至连周围的店铺,大部分都是关门,除了许些贩卖必要的生活用品的店铺外,连座像样的客栈酒坊都没有。
“为什么这么冷清?”
苏钰看着卫慕言,好奇问道。曾经她记忆中的南阳郡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卫慕言尴尬地咳嗽了一声,他是见过南陈之繁华,单凭荆州半地,就足够富比大齐了。若不是南陈朝廷不思进取,奢侈之风盛行,纵使大齐兵强马壮,南陈也绝对不会如此不堪一击的。甚至胜负敌手,还未可知。
“士农工商,商业为末,那些个文武百官都都认为商贾乃是贱户,所以不常重视,甚至……”
“甚至还会打压?”
苏钰戏谑地看着卫慕言,替他说了后面一句话。
“嗯……”
卫慕言点点头,事实就是如此,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士农工商,商业为末?也真是说得出口,怕是那些世家门阀一个个都经商,盆满钵盈,家里堆金如玉。这些人不过是在吸允国家的血肉而已,倒真说的冠冕弹簧。”
苏钰忍不住讽刺道,不管北齐南陈,世家门阀都是毒瘤一般的存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允着国家的血肉,大肆兼并土地,以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甚至在南陈收什五重税,何为什五税?就是农民向地主交收一年土地收入的一半,再由地主们向朝廷缴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一的赋税。这个真是肥了地主,苦了百姓,所以那些世家门阀,如饿狼一般盯着那些老百姓的土地,巴不得据为己有。
北齐还好一些,听卫慕言说过,北齐一直都是三什税。同理可知,三什税的意思就是将土地产量分成十份,地主与平民三七开,七成归佃农,三成归地主,再由地主缴一份给朝廷。如此说来,这真可谓是轻徭薄赋了。
但是再怎么说,农民生产财富的产量毕竟有限,所以即便北齐天下十三州占九州,人口不过千万,可依旧穷得叮当响。
反观南陈,人口达到一千五百万,以四州之地养活远超于北齐的人口,毕竟还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足够说明重视商业发展和重视农业发展的差别了。
但也有很大的好处,譬如说北齐二十年来从未有过平民造反的事例而南陈几乎年年都有暴民动乱,让南陈的精兵疲于奔命,也是一大隐患。
凡事有利有弊,凡事都有两面性,北齐的好苏钰必须承认。北齐皇帝虽然软弱,但是仁慈,爱民如子,平民百姓至少不会遭受严重的压迫,但导致国库常年入不敷出,至五年起那场大战以后,北齐哪怕胜了也伤了元气,这么多年都无力南下。
至于南陈,不说也罢。
略微一想,苏钰就发现了两国之间不同的差异,但是苏钰也没有好的办法去针对,因为苏钰在政治方面的能力确实堪忧,远不如她在军事能力的天赋。
………………………………
第六十六章:大齐的衣冠禽兽们
红砖黄瓦,琼楼玉宇,桂殿兰宫。
长安皇城内,正正中中,雄视八方的未央宫前,英武不凡的郎卫手执长戟,分四排站立在未央宫广场前。
天还蒙蒙亮,一声钟声自未央宫中悠悠传来,震醒了这略微冷清的皇宫。
今儿个是朝会的日子,北齐一直都是两日一朝,原本齐太祖开国时是一日一朝,至传三世是今元和帝卫景胧。考虑到齐陈两国之间一直相安无事,而且北齐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就没必要一日一朝,而改为两日一朝。
今天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不是因为逢年过节什么的,而是今天已经二十八了。按礼是朝会的日子,明日休息,后日又是六月三十。北齐一直都有休沐,就是每月逢十必休。
譬如六月份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分别城外浣,中浣和下浣,皆是休沐的日子。除此之外,还有农假,逢年过节的节假,还有皇帝的寿假等等等。如此看来,北齐的节假日还是挺多的。
这是六月份最后一次朝会,现在大军即刻班师回朝,而太子殿下卫慕言也将会提前回朝。太子殿下提前回朝的事情并没有公开出来,但是文武百官都清楚,这就是没有公开的秘密。
所以,该拟定的事情今日就要拟定了,该赏的赏,该罚的罚。不然太子殿下回来了,什么都还没解决好,那可真是丢人了。丢的不是太子殿下的人,丢的是皇家的脸面啊!
钟声三响过后,悠悠扬扬。朱色的大门一开,门前文武百官早就排好了队列。左文右武,文官为首的是一个苍颜白发的老人,和一个略显苍老,但依旧胡须飘飘,黑白发杂生的老人。
右边武将为首的只有一人,但都没穿着盔甲,反而穿着朝服。一个个看起来温润尔雅,若不是那满脸横肉,看起来不伦不类的样子。
武将之间也都有爵位在身,无论是十三卫大将军,还是将军府九位将军,都在乎一个礼字。像他们这种身处高位的,已经不在乎权力金钱了,更看重的自家的脸面。
凡朝会只有五品官以的才有资格参加,除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宰相以外,还有六部尚书,堂官,太子三少,九卿,御史大夫,长安府伊等等等……
当然,传说中的四太三公,四太:太师、太傅、太尉、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都是虚职,被冠以此位的基本坟头青草三尺高了,至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太师这种从一品高官,基本不朝,这些人都封无可封软禁在家的。譬如传说中的郑王爷就封了一个太子太傅……
这也是卫慕言黯然神伤的原因,纵观元和一朝,太子三少除了自己的外公以外,全是长公主卫颖的人。
站在最中间的那个人,竟然看起来十分年轻,最多比卫慕言大不了几岁!
大门一开,门后是四位礼部的礼仪官,这些人虽然官职低微,但是在朝会的时候却很超群,因为他们此刻代表的是皇家礼仪。
“王爷今天怎么来朝了?”
左边那个鹤颜白发的老人和蔼一笑,如沐春风一般让人心情舒畅,按礼恭龚手,问道。
大齐有几个王爷?除了异姓王郑王爷以外,只有这么一位亲王,晋阳王卫景裕了,这也是北齐唯一一个活蹦乱跳的一品王爷了。
卫景裕看起来很年轻,一身黑袍王服,面秀着龙和鹿,标志着自己超然的身份和地位。
“老大人说笑了,小王几个月不朝,这一次是被皇姐强制压过来的。”
卫景裕摇头苦笑,他本是一个逍遥王爷,排行老七,他同父同母的正是大齐皇帝卫景胧和大齐长公主殿下卫颖。
卫景胧排行老三,虚长卫景裕十岁,至于卫景裕前面几位兄弟,早在二十年前那场动乱中烟消云散了。
卫景裕今年二十有四,着实比卫慕言大不了几岁,即便二十年前,卫景裕也还没记事。至于二十年前那场动乱,已经成了北齐最大的禁忌,反正人人都知道,若是没有长公主卫颖,也就没有了如今的大齐王朝了。
大齐当得卫景裕这一声尊称老大人的,恐怕也就只有门下省侍中徐明正了。
徐明正一听卫景裕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像听明白了卫景裕这话后面的意思。徐明正笑呵呵地说:“老夫老了,今天的事情老夫就好好当一回菩萨了。”
“老大人怎么能说老呢?大齐的安稳还得全仰仗老大人呢!”
卫景裕连忙低头说道,当然卫景裕说的也是实话。徐明正桃李满天下,满朝文官至少三分之一是徐明正老大人的学生。作为世家最老的一辈存在,说句难听的话,北齐至少一半的世家门阀见到徐明正都得乖乖喊一声老祖宗!
不过徐明正也是聪明人,他今天一看卫景裕来朝,就明白长公主殿下和陛下在向文武百官传递一个讯息,那就是今天讨论的是我卫家的家事,尔等百官少来掺和其中。
“王爷说得有理,老大人怎可轻易服老,妄自菲薄呢?”
同徐明正并肩的一位身穿紫色官袍,饰凤池的老人也出声道。
大齐官制,凡三品以官员,皆紫袍官服,饰凤池,而各卫大将军皆饰其他饰花,反正麒麟,豹,雁,花,鱼,雕,鹰等等等等,千奇百怪,美其名曰:衣冠禽兽!
说话的正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窦侶,也是雍州的世家门阀窦氏一族的族长。可以说文武百官皆以徐明正和窦侶为首,一个是关中门阀代表窦侶,一个是中原门阀代表徐明正。
至于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北齐并未设此职,因为北齐太祖皇帝正是前周王朝的尚书令,得朝不正,所以这就成了不设之职。
如今尚书省当家做主就是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是朝中最为激烈的地方,因为尚书左仆射是卫慕言的外公,太子少保,国丈陶成绩。而尚书右仆射,是豫州颍川郡荀氏荀迟,这个人曾经在长公主府任过亲卫长,明明白白的长公主党。
所以,各位看着徐明正身后两个冷眼相看的尚书省左右仆射都见怪不怪了。
………………………………
第六十七章:北齐朝会日常
嘣
当钟声再次想起,所有侃侃而谈的文武百官们,再次整理好衣服,神色肃穆。
“请吧……”
徐明正心里打定主意了,今天绝不掺和任何事情。他徐明正虽然隔三差五地弹劾弹劾长公主卫颖,那也是无关大雅,因为朝中所有人都知道徐明正这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和长公主卫颖对着干的,典型的保皇派。
徐明正说着,只见得卫景裕略微施身,说:“小王就失礼了。”
“当得,当得。”
徐明正连忙道,这里也就是晋阳王卫景裕地位最高,哪怕是个逍遥王爷,那也是代表着皇家威仪的。
当钟声最后消失,四个礼仪官都缓步走向未央宫。他们脚步走得很平缓,很有节奏,不快也不慢,一切都显得特别庄重。
门外的文武百官连忙跟,并列的慢慢走着,左文右武,井然有序。由于徐明正的年纪大了,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所以窦侶在一旁搀扶着。
和南陈表现的不同,南陈一直重文轻武,武将见文官小一级。而北齐文武并重,所以最大的矛盾是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是立场的对立,南陈那些文官就是闲的无聊才会斗来斗去。
一路通行无阻,两边的执戟郎卫,都昂首挺胸,望着蓝天,以示皇家的威仪。
“百官觐见!”
站在未央宫门口的又一名礼仪官高声呐喊,所有文武百官都站在了殿门前,一下涌了数十个寺人,恭恭敬敬蹲在每个官员面前,帮他们脱鞋。
紧接着文武百官这才走进殿内,一个个都只穿着袜子,分班站立,脚下还垫着一层红色的棉布。
“恭迎圣驾”
一个鸡公嗓子陡然响起,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得一个一群穿着黑袍的宦官抬着两顶步辇驱步走了进来。
最前面的一顶步辇坐着一个中年男人,一身锦衣龙袍,面九龙戏珠,栩栩如生。金丝玉带,龙冠吊翎,颇有一番王者之气。
不是北齐国主又是谁?
众人连忙低下头,不敢直视冒犯圣颜,北齐国主元和皇帝仁慈爱民,深受文武百官的爱戴,只可惜一直以来身体暗弱,让不少文武百官心里捏了一把汗。
后面一顶步辇,却是轻帐遮掩,只见得倩影悠悠,不见真人。在整个大齐享受如此帝王般待遇的,除了长公主卫颖以外,还有何人?
当元和帝坐龙椅之时,所有文武百官齐声跪下,恭敬呐喊:“臣等恭迎陛下”
只有一句,并没有传说中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且所有人单单只是跪下低着头,没有磕头。
元和帝满意地看着众人,朗声说:“众卿家免礼!”
“咳咳……”
才说了一句,元和帝就咳嗽了一下,脸色有点难看。他的身子从小就孱弱,一直泡着药长大,所以也养成了如今谦逊仁和的性子。
这一身咳嗽,百官纷纷脸色微变,心道陛下的身体愈来愈差了。
百官起身后,皆席地坐在棉布,左右相对,一切井然有序。
“还请陛下保重身体,有臣等在,陛下当多休息休息才是。”
左边首,徐明正坐在地,关切道。元和帝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他自己又是先帝爷的帝师,对元和帝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当然,也就是徐老大人敢这么说话,换了另一个,早就治你个欺君揽权之罪了。
元和帝摆摆手,说:“孤不打紧,小毛病了。大齐百废待兴,孤如何放得下心来?”
元和帝在位二十年,哪次不是兢兢战战?从成德十二年到元和七年,元和帝莫名其妙换了个年号,所有人都明白却又谅解。
七年前那场柳玉溪动乱,又加一次的齐陈之战北齐惨淡失去了吞灭陈国的机会,导致北齐元气大伤,郑王爷也无奈归隐,又何至于北齐落到如此地步?
这一切都是元和帝在为卫颖擦屁股,为了陛下龙椅旁边的那个女人……
徐明正无奈叹了口气,也不作声了,七年前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了。
轻帐慢慢拉开,露出一张绝美的容颜,看起来最多了不过二八年华!
到实际,卫颖如今已经三十有六,虚长卫景胧六岁!
若非知晓她的真实年龄,还真被这一副惊天容颜给骗了去。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无论卫颖有多美,在徐明正眼里,她都是一个蛇蝎女子,剧毒无药!
“今日有何本奏?议事吧!”
元和帝含笑轻说,看看刚到而立之年的元和帝,两鬓就有些泛白,徐明正心里不禁心酸。
虽然元和帝幼时读书少,以至于能力平庸,但是因为从小经历苦难的原因,元和帝更仁爱百姓,这也是难得可贵的。如今大齐贤臣无数,战将林立,当也有复兴之象。
“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奏!”
一名身穿紫色官服,饰鸿雁的中年官员起身走出,拿着牙笏恭敬一拜首。
徐明正寻声看去,原来是邺城李家的家主,刑部尚书李若溪。
“李家孩子?看样子是来打掩护的。”徐明正心里暗道,虽然他年寿已高,但也看得通透。
“启禀陛下,本月关中一带共有一十三名死囚待月底行刑,还请陛下决绝。”
北齐人口稀少,一向重视百姓生命,凡判决死刑者,皆有刑部文碟书内侍省,由内侍省交于陛下御览。除了大奸大恶恶贯满盈之人以外,大多数都会从轻判理,以示皇恩浩荡。
但是今天刑部明显愈规了,所以站在一旁的内侍省太监首领内常侍黄公公脸色就很难看了。
规矩规矩,唯有规矩不可废。
不过元和帝没有在意这些,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开胃菜,后面才是正戏,于是元和帝轻声问道。
“可有大奸大恶之徒?”
李若溪一瞧内侍省内常侍黄公公那快吃人的眼神,只好硬着头皮道:“回禀陛下,除两人乃是恶贯满盈的土匪以外,皆无大奸大恶之人。”
元和帝显然今天心情很好,大手一挥!
“孤麒麟儿南征大捷,值得庆贺,就饶了这些人性命!恶贯满盈者杖四十,流放千里其他者,杖二十,流放五百里!”
“陛下圣明!”
李若溪欣喜万分,立马跪下磕头谢恩。他可不是为了那些犯人,他是为了太子殿下,很显然元和帝心中还是向着太子殿下的。
………………………………
第六十八章:北齐朝会上的党争
李若溪一看目的达成,就乖乖地退了回去,回去前还与陶成绩相视一笑,显然李若溪是陶成绩一系的。
陶家与李家世代联姻,两家在朝堂向来同气连枝。当然两家在这错综复杂的朝堂也是守望相助,在面对独霸朝堂的长公主党,两家当真是瑟瑟发抖。
不过,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的,今天两家是有备而来,说什么也不能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可以说,大齐朝堂,长公主一党十占有五,几乎都是以将军府为首的大将军们。还有四位宰相之中的,尚书右仆射,颍川郡家主荀迟。
颍川书院天下闻名,几乎朝堂一半的官员都出自颍川书院,甚至连徐明正也曾任过颍川书院的院长。
大齐朝堂泾渭分明,长公主占一半,还有以徐明正为首的保皇党,窦侶为首的中立党,以及陶成绩李若溪二人为首的太子党。
所以,单凭单打独斗,太子党几乎是被碾压的。只不过碍于徐明正一直暗中帮衬,这才使得太子一党苟延残喘。
因为当年太子一党两大巨头,郑王爷柳玉溪,一个在七年前全家灭族,一个黯然归隐。当年那场长公主党与太子党之间的较量,可谓大获全胜,一时风头无量,众皆避之。
当年长公主党咄咄逼人,为何徐明正与窦侶等人会默认他们对太子一党严厉的打击?盖不是因为文武对立吗?文臣武将之间矛盾重重,郑王爷封无可封,功高震主,柳玉溪又主动参与皇权之争,这些都触动到了满朝文官的底线,哪怕你没罪,也不得不有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太子党只只剩下两个苟延残喘的世家,而长公主党囊括了十三卫大将军,以及将军府九位将军。所以不管是保皇党还是中立党,都对长公主党抱有很大的戒心,暗中对太子党进行保护和扶持。
“臣有本奏!”
一声而出,坐在李若溪旁边的又一名中年官员站了出来,拜道。
“启禀陛下,此次南征粮草,皆由东都洛阳、颍川、南阳三郡供应。以致三地百姓担负加重,苦不堪言,望陛下仁慈,免去三地今年的赋税。”
元和帝一瞧,原来是工部尚书李耀,这人乃是渤海李氏,是邺城李氏的一个分支。但是两家早就不合,老死不相往来了。
渤海李氏傍长公主党的大腿,大有隐隐压过本家的意思。
不过一码归一码,李耀的才能元和帝心里还是有底的,作为大齐王朝的小媳妇,李耀一直都勤勤恳恳做好自己工部不易的差事。因为工部地位较低,也没少两头受气。
此次南征军二十万,三地供应耗粮无数,而且后勤补给需要的劳动力就大概三十万之众了。
“准了,免去三地一年赋税和一年的劳役,休养生息。”
元和帝大手一挥,就肉痛的下令。大齐国库本来就不充盈,这一次的齐陈之战就打掉了大齐三郡的赋税和劳力,这三郡一向都是赋税大郡。更别提还有以后大军归来的赏赐,安置军队的安置费,死者家属的赔偿费等等等……
一想到这些,一向节俭的元和帝就肉痛的狠。况且此次南征没有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