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血八旗-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入宫的同意,但是谁也没想到,在烟波致爽殿却出了个打乱一切的意外。
………………………………

第三百三十一章 托孤

    果兴阿随着皇后和懿贵妃到了烟波致爽殿的侧门,便觉得情况不对,大殿里灯火通明,文武百官按班次整齐的跪在院子里。东暖阁的外间屋的窗户上,映着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刘如意和陈胜文快步的进进出出,也不知两人在忙些什么。宫里规矩森严,没有旨意不得擅自走动,就算是皇后、懿贵妃和果兴阿这样的大人物,也不能随着心情到处瞎晃荡,只能带着一脑袋的问号,先进了东暖阁在说。

    外间屋子里,站在上首的是道光的胞弟,老五爷惠亲王绵愉,然后是五爷惇亲王亦誴、七爷醇郡王奕譞、六额驸景寿、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然后便是肃顺和四个军机大臣。至于六部堂官、九卿科道等文武大员,以及品级低一些的官员,则就是院子里跪着的那帮人。

    都不用看这些人的脸色,但看在场的人物,果兴阿和懿贵妃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坚持了四天的咸丰,终于挺不住了,不论是多么不舍,他也要弃天下了。这么一大帮人都在这,就是咸丰要正式的颁行遗命,册立皇太子了。

    大清有圣君在朝不立太子的祖训,储君的册命都是以皇帝的亲笔遗诏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也就是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但是如果较真的话,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根本就没执行过。雍正的四个儿子,一个被废了,一个才四岁,一个天天给自己办葬礼,虽然雍正也秘密了一下,但是谁都知道是谁继位。嘉庆继位的时候乾隆还活着,也没啥秘密。道光和咸丰则都是先帝临终时直接了立为了皇太子,然后就直接继位于灵前了。咸丰就载淳一个儿子,更没有什么秘密了,但是规矩还是要执行,咸丰不到最后一刻还是不能颁布遗命的。

    虽然用了吗啡,但是其实十六日中午之后,咸丰就又陷入了半昏迷,直到傍晚才缓醒过来,咸丰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所以马上命令肃顺召集了文武官员,也派了人去找果兴阿和皇后、懿贵妃,不过传旨的太监并没有找到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当时就在来烟波致爽殿的路上。

    皇后和懿贵妃进了里屋去找咸丰请旨,果兴阿则留在了外间屋,皇后已经把他领进来了,果兴阿觉得不好退出去。而且外面的人都跪着呢!他也不好出去鹤立鸡群,但跪着可是很累的,膝盖又疼,所以贪图舒服的果兴阿选择了站在殿内。他的身份和里屋的这些人比起来差了一点,甚至殿门口跪着的几个都比他地位高。可是屋里这些人,谁也不好意思让果兴阿去外面跪着去,然后因为一个抹不开面子的问题,果兴阿就留在了殿内。只想着站着比跪着舒服的果兴阿,也没想到,这个时候站他一个外臣在殿内意味着什么。

    里屋的咸丰正仰着脸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气。御医栾太、李德立、杨春等人,在床边伺候着,把丸散膏丹各种应急的药品以及吗啡,都准备在眼前,以防急中有变。皇后和懿贵妃进来,咸丰也就是点了点,并没有多余的表示,他需要积蓄精力。两人汇报了要果兴阿调兵的事宜,咸丰也点头表示同意,但没有下旨,也没有让两人离开。

    咸丰咬着牙,活动了一下,看样子是想坐起来。皇后和懿贵妃忙把他轻轻地扶起来,周围用棉垫和枕头垒好了,让咸丰有个倚靠。咸丰坐稳了之后,便有闭目凝神想了一会,才左后他人生最后一次拟诏的准备。

    “如意,叫肃顺他们进来!”

    咸丰之前已经交代过刘如意要进来承旨的人选,不过病势沉重的咸丰交代的不是很细致,笼统的说成了肃顺等人。怕刘如意弄错了,咸丰还特意交代了不找谁,也就是老五爷惠亲王绵愉、五爷惇亲王亦誴、七爷醇郡王奕譞三人。刘如意还和咸丰确认了一下,殿内除了三位亲王,其他人都宣进来,咸丰也觉得没问题。不过谁也没想到,殿内会多出来一个果兴阿。

    刘如意出来的时候,看见果兴阿也愣了一下,原本的交代里就没提过果兴阿。要不要叫果兴阿进去,他犯难了,他也吃不准果兴阿是不是咸丰新安排的。

    “叫肃顺等人!”刘如意吃不准,所以就重复了一遍咸丰的意思。

    咸丰之前交代过肃顺,肃顺自然和其他人通过气,这个时候谁应该进去,大伙儿自己心里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刘如意想让这些人凭自觉。不过刘如意的话音一落,果兴阿只是茫然的抬头看了一下并没有动,到是七爷醇郡王奕譞跟着景寿就要往里走。

    果兴阿知道进去的应该就是承接遗诏的人,也就是托孤的顾命大臣,他才不想去趟这浑水,依旧是舒舒服服的站着。奕譞也知道能进去代表着什么,窝窝囊囊的六姐夫都能去,自己凭什么不能去。所以以选奕譞也不管有没有自己,跟着就想往里走,想趁人不备混进去。

    “七爷,万岁爷没叫您!”刘如意不知道有没有果兴阿,却知道没有奕譞。

    “六额驸都进去了,凭什么不叫我进!”奕譞要耍无赖,反正咸丰马上要咽气了,他也没什么顾忌。

    刘如意只拦着不许,奕譞低声吵着非要进去,矫情着声音就渐高了。恐惊动了里屋和殿外的人,老五爷绵愉和与五爷亦誴都过来解劝,果兴阿一个人在边上站着就有些尴尬了,所以他也只能上前劝阻奕譞。

    “七爷,皇上一定会有旨意给您的,您也不急于这一时!”果兴阿纯属凑份子,也拦在了奕譞的身前,心不在焉的说了一句。而且他觉得奕譞有点好笑,咸丰和肃顺早就把大事定好了,榜上有名的人都通过气了,你混进去了就能把名字加到遗诏上不成。

    “你……”奕譞一下子看到拦在身前,脸上带着古怪微笑的果兴阿,吓得连连倒退,差点没坐在地上。果兴阿向前想去扶奕譞,但奕譞却惊慌的更加厉害,果兴阿只能连续向后退了几步,才让奕譞安静下来。

    果兴阿是凑数而已,但是奕譞可不这么想。果兴阿手握重兵,号称满洲第一悍将,他这个时候出现在烟波致爽殿绝对有特殊的意义。在奕譞的眼里,果兴阿就代表着武力,为咸丰遗命保驾护航的武力。果兴阿原本嘲笑奕譞太天真的笑容,也被奕譞理解成了威胁,他这个时候要是敢乱来,果兴阿就敢对他下手。所以刚刚还吵吵闹闹的奕譞,瞬间就被果兴阿给吓了回去,远远的战在一边像一个乖宝宝一样。

    “果将军,请您进去吧!”刘如意误会了。

    奕譞本来要跟着景寿混进里屋,所以刘如意拦住奕譞的地方,距离里屋的门口已经很近。果兴阿拦在奕譞前面,然后又退了几步,这个时候已经背对着站在了里屋的门口。刘如意看了果兴阿站的位置,误以为他也是要进去里屋的,之前没动便是为了弹压私闯的人。

    “好吧!”果兴阿也误会了。

    刘如意出来的时候就看了自己好一会,现在更是指名要让自己进去,果兴阿误以为这是咸丰的旨意。自己虽然和咸丰关系一般,但是手里有着可以决定大清走向的雄兵,咸丰完全可能以顾命大臣的尊容来笼络自己。只要自己成了顾命大臣,肃顺绝对有驱使自己的能力,起码可以保证回銮之前大阿哥的安全。而且懿贵妃这次让自己调兵入宫,也是对于自己绝对的倚重,说不定是懿贵妃为了保证她们母子的地位,向咸丰推荐了自己。

    果兴阿只能随着刘如意一起进了里屋,里面八大臣已经整整齐齐的跪好了,果兴阿只能孤伶伶的一个人跪在了后面。咸丰都准备述旨了,忽然见刘如意又领了果兴阿进来,差点没从床上掉下来。不过果兴阿老老实实的跪着,刘如意还一副平安无事的样子朝咸丰点了点头,咸丰只能按原计划行事。

    咸丰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他已经没有精力去追问,为什么果兴阿会出现在这里。既然已经来了,就只能将错就错了,只要果兴阿恭顺领旨,并不会影响大局,托孤之臣里多一个果兴阿也是好事。这样就可以让果兴阿担一个托孤大臣的名,果兴阿将来要是敢篡逆就是背信弃义的天下公敌。虽然实际意义不大,但起码可以在道德上再给果兴阿上一道枷锁,反正顾命大臣的权利自己也不会给果兴阿的,大家都不吃亏。而且还可以借助果兴阿军力,为大阿哥保驾护航,懿贵妃也有了更多的运作空间。

    “朕与卿等便要分别了,身后的大事也要赋予卿等。朕意立大阿哥载淳为皇太子承继大统,然幼主冲龄继位,不可无人辅佐,朕便把大阿哥和大清的江山托付给卿等八……九人了!咸丰的话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八已经说习惯了,只能临时改正了过来。

    “臣(奴才)等恭领圣命,定当尽心辅弼幼主!”屋里满汉大臣们齐齐叩首,然后念经一样整齐的说着些套话。

    不过肃顺却是吓了一跳,明明是八臣辅政,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刚刚进来的也是八个人呀?肃顺很不和礼仪的偷眼回头看了一下,然后便发现了人群最后跪着的孤伶伶的果兴阿。心下更是惊骇无比,果兴阿和咸丰都动了刀子了,居然还能位列顾命,实在是异术。咸丰用人的大胆,更是让肃顺不敢想象。

    果兴阿也不比肃顺好多少,他一直不想搀和辛酉政变的事,结果自己却成了托孤大臣之一,真是邪了门了。八大臣变成九大臣可一点也不好玩,本来游刃有余的果兴阿,一下子少了懿贵妃和奕欣两个助力,却多了慈禧和恭亲王两大强敌。

    “如意,拿朱笔来!”咸丰要亲笔写下遗诏,完全最后的法理程序。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山陵崩

    刘如意和陈胜文把文房四宝捧到了咸丰的眼前,但是提起的御笔却迟迟没有落下。虽然注射了吗啡,又服食了大量太医们配置的提神丹药,可咸丰握着笔的手,依旧是哆嗦得不能抑制。小小一根竹管,现在已经重如千斤。咸丰紧皱着眉头,犹豫了许久,终究是把笔掷在了一边。

    “师兄,你来代笔吧!”咸丰实在无法按照家法祖制亲笔书写遗诏了,只能让杜翰来代笔。

    “这……”杜翰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立即答应。

    毕竟按照大清的祖宗家法,像皇帝建储这样重大的遗诏,可是必须要由皇帝亲笔书写的。他也知道现在要咸丰亲笔写下来有难度,可是如果由他来代笔,将来万一有人质疑遗诏,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哎……臣遵旨!”杜翰的答应声非常的突兀。

    肃顺虽然也能想到杜翰的担心,但是他更看到了咸丰两眼中的光彩已经越来越暗淡,他们不能在耽搁了,迟则生变。万一咸丰一口气没上来,却没有留下清晰明确的旨意,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与没有遗诏的麻烦比起来,代笔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所以见杜翰迟疑,已经不能接受任何浪费时间行为的肃顺,对着杜翰的腰眼就一个胳膊肘。

    杜翰起身接过朱笔之后,咸丰开始口述他最后的两道极简的诏书,不过区区几十个字而已,咸丰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承旨的杜翰运笔如飞,好像几乎没有任何的停滞,飞速的记录下了咸丰所说的每一个字。两道遗诏很快便书写完毕,杜翰将写好的遗诏和朱笔同时奉还了刘如意,自己又退回到队伍里,面带悲痛的跪好了。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著立为皇太子。特谕。”陈胜文高声诵读了第一道遗诏,好让咸丰确认。当然这几乎没什么可以确认的,咸丰只有这一个儿子,实在没有更改的可能,总被不能立奕欣做皇太弟。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朱谕:皇长子御名(载淳)现立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特谕。”陈胜文又念了第二道遗诏,不过这次咸丰、皇后、懿贵妃、果兴阿都十分惊诧。

    这第二道遗诏,少了一个人,多了六个字。少的人就是果兴阿,这个不是杜翰的笔录有问题,而是咸丰述旨的时候,就没有果兴阿。这是个很尴尬的事,屋子里一共十四个人,咸丰是皇帝,皇后和懿贵妃是嫔妃,陈胜文和刘如意是太监,其他人都是有诏命的顾命大臣,果兴阿难免有点鸡立鹤群的感觉。不过想想自己的资历以及与朝廷的关系,果兴阿也就释然了,咸丰可能对果兴阿托孤,但是绝对不会给果兴阿有搀和中央大政的机会。

    多出的六个字可就刺激了,陈胜文一念出这六个字,便和刘如意都低了头。皇后在伤心他的老公,根本没注意到,懿贵妃则脸都白了。咸丰皱起了眉头,果兴阿的眉毛也挑了一下。咸丰口宣末命之际,其实只说到令八大臣“尽心辅弼”一句,而杜翰在“承写”的时候擅自加了“赞襄一切政务”六字 ,多出的六个字便是“赞襄一切政务”,。

    虽然只是区区的六个字,但是意义却非比寻常。遗诏里有了这六个字,便等于在咸丰死后,肃顺等八人便成了大清的皇帝,一切大权都将落入他们的手中。六岁的新皇帝,将没有任何权利,仅仅作为朝廷的象征存在。一直到小皇帝亲政,才可能拿回皇权,但那是至少十年之后的事情,其中会有多少变化,经历多少波折都是无法估量的。

    咸丰迟疑了许久,这六个字等于将顾命大臣的权力无限扩大化,无异于宣布在载淳成年亲政之前,顾命大臣就是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其中涉及到的厉害关系太多了,而且还可能引发后续更加巨大的问题。咸丰之前,计划分别授予皇后“御赏”印章一枚、皇长子“同道堂”印章一枚,便是作为行使君权最终有效的凭证,其中用意便在于裁抑八大臣可能的“不臣之心”。帝王心术哪里有可以尽信之人,咸丰再信任肃顺,也无法对八大臣完全的放心。

    不过咸丰毕竟在垂死之际了,虽然杜翰写下诏命与他的原意有很大的出入,他也已经无力再做苛责了。而且在咸丰游弋之际,他一生最信任的两个大臣,杜翰和肃顺都发誓的眼神看着他。咸丰立时明白杜翰是有意写成这样的,只有八大臣完全掌握了政权,他们才能对付恭亲王奕欣,他们才有后续压制果兴阿的能力。不然八大臣仅有承旨辅弼之权,必然受朝野牵制,到时候太后与幼主坐困深宫,如何能应对纷繁的朝局。

    “好!”咸丰终于很吃力的说了一声好,然后非常勉强的点了点头。

    随着咸丰这一声有些勉强的好,其身后九臣托孤、八臣秉政的政治格局便已本告成。当然托孤大臣里面的果兴阿,有很强的凑数之感。果兴阿只有托孤之名,却没有顾命辅政之实。别说秉政,辅政没有他的份,比起另外八个接过皇权的大神,实在是没啥存在感。

    之后咸丰又把外面的几位宗室,以及领衔的六部科道官员都给叫了进来,当众宣布了遗命,并授予了皇后和大阿哥“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因大阿哥还没到,“同道堂”由懿贵妃代领了,其实今后也是懿贵妃执掌,她领了也正合适。

    宗室和百官们听了遗诏,无不惊骇,顾命大臣中,何以没有恭亲王?也没有惇王和醇王?虽然代之以与恭王同母的妹夫、载淳的姑父景寿,但是景寿这个人很老实,根本没有什么主见,拉他来入受顾命,不过是让景寿无端的做了个倒霉的“冤大头”。皇长子载淳虚岁方六岁,一旦即位,则成主少国疑之势。顾命大臣中载垣、端华、肃顺等皆为“疏潢宗室”,根本不是近支亲贵。倘若其中有人怀“不臣之心”,则“祖宗社稷”势必动摇,康熙年间鳌拜之祸可为殷鉴。不过咸丰的遗诏已下,事情已成定局,众臣也只能俯首应命。

    但是一直当背景的果兴阿,却发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如果历史上的原版也是这样,那么他大概知道辛酉政变为什么会发生了。首先咸丰为了不给其他人托孤大臣的名分,所以他遗诏的拟定过程中,除了两宫太后和八大臣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场,这遗诏又非他亲笔,所以八大臣的法理根基并不牢固。一旦两宫和他们反目,完全可以说遗诏是他们自己瞎编的,咸丰当初完全不是这个意思。反正只有他们在场,这件事怎么说都行。

    其次就是杜翰临时加上的“赞襄一切政务”这六个字,打乱了咸丰原来的部署,虽然咸丰默认了这六个字,但却没有做相应的部署调整。“赞襄一切政务”与两宫太后的两枚印章,在权利上有重叠的地方,而咸丰也没给他们分清楚了。两枚印章代表着皇室的最终决策权,八大臣又要“赞襄一切”,将来不闹起来才怪。

    而且咸丰虽然解释了两枚印章的权力,却没说明两宫太后以一种什么样的规制存在,也就是两宫太后的位置问题。虽然咸丰一再向肃顺等人表示绝不能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却是后宫不可能不干政。只要咸丰一死,载淳的皇权便会由八大臣和两宫太后分享,太后要替皇帝掌管部分皇权,怎么可能不干政。咸丰就是因为没有安排好这一点,才导致后来两宫要求垂帘听政,而八大臣不肯给两宫明确政治位置。

    辛酉政变的根源,便在今日彻底埋下了。正是因为咸丰的失策,导致后来在八大臣体制的运行中,两宫太后没有合理的位置,却又不得不参与政务。而两宫太后谋求合理位置的要求,又与咸丰遗命“后宫不得干政”的基本精神不一致,导致了最后的两宫与八大臣之间的冲突。说一千道一万,其根本原因便是政治运行体制设计不全,导致的权利之争。

    果兴阿暗暗拍着自己的小心脏,他算是安全了。果兴阿是被咸丰有意排除在执政队伍之外的人,所以无论将来两宫与八臣如何神仙打架,危及他这个良民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当然庆幸之余,果兴阿又鄙视了咸丰一次。窝窝囊囊了一辈子,就最后的遗命设计英明了一回,结果还是留下了一个要命的大坑,咸丰的皇帝生涯还真是失败啊!

    咸丰的生前告别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到了寅时初刻,咸丰忽然饿了,传谕御膳房“伺候冰糖燕窝”。不过等燕窝端来的时候,咸丰的咳嗽又剧烈了起来,说什么也吃不下了。又折腾了一会,果兴阿都困的直打晃了,咸丰急传取鹿血进呈。果兴阿可一下子就来了精神,鹿血这东西号称最淫邪的补药,传闻功能和*差不多。咸丰这快死的人了,突然要喝这玩意儿干什么,难道还想临死前在振作一下不成。

    但还未等到新鲜鹿血取来,咸丰就在卯时(早晨六点钟左右)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终年三十一岁,享国十一年。同日,内阁即恭颁大行皇帝“哀诏”,宣告咸丰皇帝驾崩。

    一个身边熟悉的人永远的离开了,果兴阿也随着人群哭了起来,谈不上如何感伤只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已。不过心里却难免有那么一丝欣喜,大清帝国最后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驾崩了,天空中再也没有了蔽日的阴云。
………………………………

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话的诞生

    咸丰一咽气,果兴阿陪着哭了一鼻子之后,便头也不回的跑了。肃顺和懿贵妃在咸丰的遗体旁嚎哭了一会之后,便红着眼睛挥舞着印章和遗诏准备开战,果兴阿才没兴趣留下来给他们当裁判呢。

    从大行皇帝咸丰驾崩之时起,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就正式接收了皇帝的权力。载垣和端华做主,还给他们自己安了个新名目,叫做“赞襄政务王大臣”,凌驾于军机处之上。

    但是在实际上顾命八大臣的身份很尴尬,具体的说起来,他们虽然接收了皇帝的权力,但毕竟不是皇帝,处在一种半君半臣的境地。这样一来,他们如果想要合法有效的行使自己手中已经掌握的权力,就必须与嗣皇帝和皇太后“合作”,因为嗣皇帝和皇太后毕竟才是“君权”的合法象征,否则政出无名,就一切都是枉然了。更何况皇帝与太后还有两件“法宝”,一是清朝祖制,皇帝的“权柄绝不能下移”,二是大行皇帝在此“法理”基础上留给东太后与嗣皇帝的两枚印章——“御赏”和“同道堂”。

    因为“赞襄一切政务”这句话是杜翰临时加的,所以对于皇后、懿贵妃与肃顺这帮人该怎么分配权利,咸丰并没有留下一个可行的方案。所以咸丰一咽气,掌印人之一的懿贵妃(代掌同道堂),便挑头和八大臣谈了起来。懿贵妃的态度还是很好的,她并没有损害八大臣的权益,只是想通过谈判,让她和皇后获得应有的权利而已。但八大臣并不这么想,他们一边要用皇后和懿贵妃手里的印玺,一边又不想让后宫干政。这种相互矛盾的想法一直困扰着八大臣,但是既然懿贵妃主动提了,那么还是谈一谈的好。

    所以顾命八大臣与嗣皇帝和皇后之间,实际上就是肃顺与懿贵妃之间不得不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开始肃顺等提出,凡“上谕”等重要文件,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