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残地缺传-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扣,更谈不上登峰造极了。

    但这仅限于凡人的武功,李残练的却是仙人的刀法。

    他暗自纳闷道:以三伯这么高的见识怎么不提“心外无刀”的法门?莫非嫌自己笨,不愿意多讲吗?

    其实这时他已经隐隐约约察觉到自己的刀法非比寻常,甚至不是这位三伯能领悟的。然而这种想法太过狂妄,虽然在脑海中闪过,却被他死死摁下去了。

    师兄弟二人正叙旧时,旁边忽然有人轻轻咳嗽一声。

    混元子一拍脑袋:“嗨,倒把他忘了。”说罢将金刀派童掌门请过来,道:“九弟,今天你卖师兄个面子,别为难童掌门了如何?”

    刘半仙道:“我早说是误会,这位童大爷却不信,居然还搬来三哥您做救兵。真让我好生为难!”

    混元子点点头,对童刚道:“童兄,我师弟不会找你麻烦的,您请回吧。这些金银珠宝他也用不上,请一并带走。”

    童刚如蒙大赦,撂下几句客套话后忙不迭的溜了,从此再没来过华亭府。

    师兄弟围炉长谈,在漫天风雪的夜里讲述江湖上的刀光剑影。李残在一旁听着,不禁悠然神往。

    但他们不知道,一场风暴正在华亭府上空酝酿,任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

第十五章 天下英雄大会(二)

    正月二十二,是年后第一个黄道吉日。空气又湿又冷,天上还飘着零星的小雪。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欢乐的新年只剩下街上随风飞舞的红纸,往后的日子会被劳碌重新填满。但对于华亭府的江湖中人而言,庆典才刚刚开始。

    天下英雄大会,这个武林中三年一度的盛会果然没有辜负它的名字,真如海纳百川般总揽四方豪杰。它设有一十八个分会场,对应着十八般兵刃,任何习武之人都可以在上面一展身手。有人大获全胜,自此扬名立万;有人一败涂地,心灰意冷。可无论如何,也不会比一个江湖人应有的命运更差便是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钱。这种规模的盛会中,银子决不会缺席,它仿佛插上翅膀,一夜之间就在华亭府开花结果。你看三街六市中做买的、做卖的,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有来自波斯,闪着美丽花纹的镔铁;有鲨鱼皮为鞘,削铁如泥的东瀛宝刀。正是黄金马鞍翡翠镫,珍珠辔头珊瑚鞭,只有你想不到,哪儿有你买不到的?

    当然,这些只是一般人眼中的大会。对于少数的精英而言,在未来三天里将决定整个江湖三年的命运。于是他们竭力尽智为自己的门派争取利益,但见勾心斗角、波诡云谲,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外面的比武。

    此时嘉宾们已经陆陆续续到了。主会场设在万安寺,从外面十余里开始,便插满大红的旗帜,在阴霾的天空下迎风招摇,显得分外醒目。

    寺院里布置得更是讲究。角落里不知藏有多少暗炉,将会场烘得暖意融融。若不是天空还飘着雪,人们真会觉得春光已至。

    青松翠柏下,奇花异草正在昂首怒放——它们都是秦王从南方调来的,动用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然而三天一过,它们完成使命后,就被随意丢弃在路旁,或干脆成为牲口的饲料。

    红墙碧瓦也被翻新过,与古朴的斗拱飞檐相得益彰,处处体现着华美而不失沉稳的气韵。最醒目的还要数大门前的照壁,它用整块汉白玉雕刻成,上面以名家手笔龙飞凤舞的写着一个巨大的“武”字。

    会场正中环形排着七把金交椅,它们属于最尊贵的七个门派,分别是:正一教、少林、武当、昆仑、峨眉、崆峒和华山。其余门派的代表则如星罗棋布分坐于四周,颇有众星拱月之意。

    如果说七大派是七轮明月,那他们的中心一定就是太阳了。在最中央有一小块三尺见方的高台,那秦王殿下登场之处,旭日升起的地方。

    混元子代表昆仑派参会,早早的去金交椅处落座了。刘半仙和李残则留在看台。

    巳时刚过,只听万安寺里的大钟悠悠的响了三下,一支华丽的仪仗队进入会场。人们懂得规矩,立即起身以示尊敬。

    但见金瓜斧钺开道,中间是六十四骑组成的方阵。真是人如猛虎,马似蛟龙,众人一看不禁暗暗喝彩。黄罗伞盖下,四位武将的簇拥中端坐一人,生得剑眉星目,俊雅无双,正是秦王驷明。

    人们一见秦王,欢呼道:“王驾千岁千千岁!”

    但有的老成持重之人却感到一丝不安。驷明打的这套仪仗太像皇帝了。往小了说,这叫不懂规矩;但往大里说这是“逾制”,是目无天子,要掉脑袋的。

    然而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反正天塌了也有个儿大的顶着,总砸不到自己身上就是了。

    李残饶有兴致的看着队伍,突然低低的一声惊呼,扯着刘半仙的袖子:“师父,师父!你看!”

    “怎么了?”

    李残伸手一指驷明身旁的一名女子:“她是红叶!”

    刘半仙顺着方向一瞧,那女子骑着白马,位于秦王右前方,身披烂银似的锁子甲,腰挎秋水宝刀。是四个贴身侍卫中的一员。

    刘半仙低声道:“怎么可能?你不是说她已经死了吗?”

    李残点点头:“没错,我亲眼所见。”

    “这就怪了……”刘半仙挠挠头:“最近怪事太多,我也一时想不通。不过咱们务必要小心行事,一方面调查‘晨雾’的动静;另一方面……”

    他轻轻晃了晃写着血字的手帕:“还要找到与这帕子相关的人。”

    这时只听驷明用低沉的声音说道:“诸位江湖朋友一向可好?小王给你们施礼了!”

    众人齐声答道:“不敢,王爷万安!”

    李残身旁是一僧一俗两人,看样子江湖地位都不低。那俗家打扮的人问道:“大和尚,别看这秦王岁数不大,声音却是真老成!”

    僧人道:“侯大侠,这其中是有段因缘的。当年秦王还是世子时遭奸人陷害,误服了毒茶。老王爷张啸卿割开他的喉咙放出毒血,才得以保全性命。后来虽有国手亲施药石,令他还能说话,但声音却不似少年了。”

    那姓侯的听了默然半晌,叹道:“都说王侯之家好,我看有时反倒不如寻常百姓!”

    “正是如此……”

    李残听了两句闲话,又重新把目光投到红叶身上。

    红叶挎刀而立,显得英姿飒爽,无论怎么看都是她本人无疑。李残看了很久,忽然察觉到一丝微妙的不协调感。可又说不出到底是哪儿不对……

    正百思不得其解时,人群突然轰的叫好。原来是秦王致辞已毕,要开始议事了。这第一议乃是将原有的七大派增加一派变为八个。新增的是关外名门天池派。

    关外苦寒之地,民风彪悍,多有慷慨义烈之士,但与中原往来较少,因此显得人才凋零。这次名列八大派之一,也算关外人争了口气。

    当秦王问及是否有人反对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没人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得罪整个关外。这项议题进行得相当顺利,于是第二议开始了。

    这个议题是在场所有人都关心的,讨论的是如何对付“晨雾”。

    “晨雾”的存在已经不是秘密了。但谁也拿不出它存在的证据。若是细细算起来,不少门派都和它有几笔血帐。
………………………………

第十六章 天下英雄大会(三)

    只听驷明说道:“各位掌门、执事,‘晨雾’对江湖的危害我自不必多说。过去咱们大伙儿出于种种原因一直纵容着这个组织,追究起来,责任还是在我辈身上!所以本王提议:今后任何人发现‘晨雾’成员,一律可以格杀勿论。各派不可各自为战,须指定专人互通消息,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轰的一声叫起好来。习武之人中,向来不乏无事生非之徒,残忍好杀之辈。所以此议一出,立刻引来无数附和之声。

    但就在一片赞成的欢呼中,有人高声喝道:“我反对!”

    人们纷纷转过头去,只见说话者是个俊朗的道士,正是刘半仙。他略一拱手:“王爷、诸位!‘晨雾’就算十恶不赦,其中的成员也未必各个该死吧?见着便杀岂不是有违慈悲之道吗?”

    众人一愣,随即哄堂大笑。有人喊道:“跟那些人讲慈悲,怕是病得不轻吧?”

    有人恨恨的说:“这道士肯定没有师兄弟死在‘晨雾’手上,才敢这么轻飘飘的说话!”

    刘半仙道:“诸位,实不相瞒,刘某千里迢迢赶来华亭府就是为了调查‘晨雾’。在下想铲除这祸害的心和诸位没有区别!但是大丈夫在世,一举一动应有法则,若是毫无底线岂不是和‘晨雾’一样了吗?”

    此言一出,八大派中有几位掌门人心中暗暗称赞,但碍于情势,谁都没有表态。

    这时人群中跳出一个矮小的老者。他须发戟张,哇哇暴叫道:“你这贼道妖言惑众,莫非是‘晨雾’派来的奸细吗?”

    有人认得他,低声议论道:“这是‘濮阳双鹰’中的老二涂天雄,他哥哥涂天英就死在‘晨雾’手里,只怕他不能和这道士善罢甘休。”

    刘半仙道:“老英雄,我只是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你何必冤枉我呢?难道与你观点不同便是奸细吗?”

    涂天雄瞪着血红的双目吼道:“天下人皆欲除‘晨雾’而后快,你为他们辩护,不是奸细是什么?”

    刘半仙道:“我不和你争这个,只问你一个问题:若‘晨雾’中有人是被裹挟的,哪怕一件恶事都没做,你也要杀他吗?”

    涂天雄明知理亏,但此刻已丧失理智,喷着口沫叫道:“对!‘晨雾’的人一个也不能留!”

    这时忽听一个声音喝道:“想杀尽‘晨雾’中人,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

    话音未落,一道寒光迅捷无伦的飞来,直奔涂天雄胸口。涂天雄正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来不及闪避,被这寒光穿胸而过,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柄厚背薄刃的单刀。

    只见一条大汉缓缓步入会场:“还有谁要杀‘晨雾’的人?”

    这汉子身量极高,足有九尺上下。头发乱蓬蓬的披散着,宛若雄狮的鬃毛。他用极具压迫感的目光逐一扫过众人,道:“我再问一遍:还有谁要杀‘晨雾’的人?”和他目光相接之人都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打了个寒战,一时间居然没人接茬。

    大汉仰天笑道:“什么英雄大会,原来是一群狗熊!”

    这句话要是再不接,“狗熊”的名号可就坐实了。只听有人拍案而起:“好狂徒,安敢小觑天下英雄?”

    众人顺着声音望去,说话之人须发皆白,一身横肉,已经把一对铁爪抄在手里了。此人姓崔名实,人称“金刚爪”,是“内五虎”派掌门人。他平日与涂天雄关系最好,脾气又最冲,这时岂有袖手旁观之理?

    大汉道:“少练嘴,咱们功夫上见高低吧。”说罢啪的一声将刀鞘扔在地上。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大汉并没拿兵刃,刚才那柄刀从别人手上夺来的。

    崔实见他赤手空拳,怒火更旺,一晃双爪猱身扑了上去。

    若论起治理门派,崔实这掌门人当的实在不怎么样。他越是苦心经营,“内五虎”派越一天不如一天。很多人受不了他火爆的脾气,话也不说便转投别派去了。

    可论起武功来,崔实可真是一把好手。他在这对铁爪上倾注了近四十年的苦功,晨昏不辍。就是结婚的当天,也在屋外练了趟铁爪才娶妻子过门。这样勤奋的人不可能是碌碌之辈。

    只见那对铁爪似猛虎的獠牙,直奔大汉咽喉而去。眼见只有一二寸时,众人都想:这下妥了。

    但见大汉深吸一口气,胸脯高高隆起,突然暴雷似的一声吼。这声音如同钟磬齐鸣,震得众人脑袋嗡嗡直响。再看崔实,耳朵里流出两道血线,整个人圆睁双眼瘫软在地,蹬了两下腿便不动了。

    大汉冷笑:“还有谁?”

    他以一声吼震死崔实,可见功力已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群雄扪心自问,任谁也没有这样的本事。若是强行出头恐怕三招都走不了就和涂天雄、崔实两位一样下场了。一时间众人竟噤若寒蝉,谁也不开口。

    诚然,在场的百十来人若一拥而上,这大汉就有通天彻地的本事也没用。但江湖中人最讲究“面子”二字,倚多为胜岂不让天下人笑掉大牙了吗?

    这时金交椅上忽然站起一名低眉垂目的老僧,口诵佛号道:“敢问施主是‘晨雾’的成员吗?”

    大汉道:“正是。我听说这里有人要灭掉‘晨雾’,就来凑凑热闹。”说罢一挥手,万安寺上空突然被无数铁索笼罩,几百名身穿黑衣的武士如群鸦般从天而降。那漆黑的罩袍下是细密的软铠,脸上清一色戴着银光闪闪的鬼面具,目光冰冷而坚决。

    群雄震惊之余纷纷亮出兵刃,呼喝道:“跟他们拼了!”

    大汉却摇了摇头:“何必两败俱伤呢?既是英雄大会,你们敢不敢和我一对一的比试?若是我输了,立刻把脑袋送给你们,决不食言。”说罢双手抱定肩膀,显得十分自负。

    方才的老僧又问道:“若是我们的人输了呢?”

    大汉眼中寒光一闪:“那也得留下命来。”

    老和尚双手合十道:“施主,如此说来就让贫僧见识见识你的高招吧,我不取你的性命就是。”
………………………………

第十七章 天下英雄大会(四)

    这位和尚法名慧海,乃是少林寺达摩院首座,一身内功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少林寺乃天下武功之祖,虽然当今皇帝崇道抑佛,强行拔高了道士的地位,但少林武功却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没有任何人质疑。

    此刻慧海和尚站了出来,众人心中轻松了不少。

    但忽然又有一人高声道:“大和尚,让我来会会这厮!”也不等慧海答应,便纵身跳到大汉跟前。

    众人一瞧,原来是混元子。他方才见刘半仙不顾众人反对,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既佩服又惭愧,心道:枉我日夜修行,见识还比不上师弟,真给昆仑派丢脸。再有出头的机会我定要在群雄面前争胜才行。

    刚才这大汉和众人叫板,他本想出手,但忽然想到临行前玉珠真人嘱咐自己不可鲁莽,一分神的功夫,却又被慧海占了先。

    混元子肠子都悔青了。慧海和尚的武功大家都知道的,一身横练刀枪不入,世上哪儿有他打不过的人?心念至此,便按捺不住,一跃而起,抢到和尚前头。

    慧海暗暗叹口气,往后退了两步。

    大汉一见混元子,立刻收起傲慢之色,施礼道:“道长你好。”

    混元子面含杀气:“别废话了,进招吧。”

    大汉却微微一笑:“且慢,我有几句话要说。混元子,你武功很高,我很佩服。这些年来你苦练先天罡气,将内功化用到‘雪鹄’、‘凤池’两套剑法中,更是威力非凡。”

    混元子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惊疑不定。这两套剑法是师父玉珠真人亲口传授给他的,除了练功时从未施展过。别说旁人,就是师兄弟也不知道,怎么这大汉会了如指掌?

    他不知如何应付,索性冷冷哼一声,来个不置可否。

    大汉继续道:“这两套剑法是你昆仑派的最高绝学,练成后天下无敌,只可惜你使得不对。”他眼睛望天,左手不停比划着“不对……不对……太快了,你出剑太快了。”

    众人听他说,不禁哄堂大笑。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任何招式都是越快越好,三岁小孩儿都懂这道理,而大汉却说混元子的弱点在于“快”,岂能不让人笑掉大牙?

    然而混元子只觉得寒毛倒立,后背密密麻麻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冷汗正顺着额头和腋下不住的淌。

    这番话,和师父教他练功时说的一模一样。

    昆仑山冠绝天下,被称作“祖龙”。这一派的武功也大开大阖,气象雄浑。但其最上乘的武功却讲究八个字,乃是:“昧爽不分,混一阴阳”。

    混元子清楚的记得,师父曾指着玉虚峰对他说:“你看这山峰分阴阳两面,咱们昆仑的武功亦是如此。你能把剑用多快,就得能用多慢。到了这种境界,才算有了大成。”

    然而混元子是火爆脾气,练剑时一味贪快,前二十年进境奇快,后二十年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想矫正时,根基早已打下,却是再难更改了。

    此刻这大汉于天下人面前道破他的弱点,怎能不让他心惊胆战?

    大汉目光如炬,死死盯着他说道:“你使一招‘北雁秋风’,我不躲,慢慢的刺你膻中穴;你使一招‘足乱浮云’,我还是不躲,还刺你膻中;你使‘双峰并立’、‘席卷千里’我通通不躲,就是刺你膻中穴。刺不中也不要紧,你早晚会把胸膛送到我的剑尖儿上来的!”

    混元子的冷汗已经止不住了。他眼前出现一幅画面,自己正和这大汉在雪山上交手。无论他的招式百变千幻,对手的一柄剑总是虎视眈眈的对准自己胸口。

    不动千年雪,一动万山颓。

    大汉慢慢的出手,顺着剑路势如破竹,长剑噗的一声穿胸而过。

    混元子打了个激灵,抬头一看,大汉冷冷说道:“道长还要比试吗?我刚才说了,输的人把命留下。”

    混元子面如死灰。胜负已分,的确不用再比了,没必要枉自送命。

    但他的脚刚迈出半步,却直挺挺的定住了。这是天下英雄大会,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招不出便弃剑而走,颜面何存?昆仑派的声望何存?

    师父交给自己参会的重任,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无论如何不能丢这个脸。罢了,我以我血荐昆仑,这一身终是要还给雪山的。

    混元子转身,拔剑。

    大汉恶狠狠道:“看来道长一心求死,我便遂了阁下的心。”说罢以掌作剑,凝在胸前。

    混元子聚毕生真气于长剑,迅捷无比的刺出一击。大汉冷笑着递出手掌。

    但就在马上要刺穿敌人胸膛的一刻,大汉猛然打了个寒颤,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后一跃。

    混元子斗志已失,长剑咣当一声落地,人也昏迷不起。

    大汉暴喝道:“谁,给我滚出来!”声音虽大,却难掩语气中的惊慌,最后一个“来”字的尾音已是颤颤巍巍的了。

    他刚才分明察觉到一股铺天盖地而来的杀气。不躲开,自己一定会死的。

    可问了一句后,连个应声的人都没有。大汉的双目在人群中不停搜索,终于落在一个佩着把单刀的断臂少年身上。

    众人不明所以,还在诧异于这突如其来的仁慈。大汉背后却早湿透了,一指李残道:“你是何人?”

    李残不知道大汉在问自己,他正蹑手蹑脚的绕到场子旁,扶起混元子,打算退下去。

    只听大汉提高嗓音喝道:“站住!”

    李残吓了一跳,回过头道:“你说我吗?”

    大汉上上下下打量着他。这少年虽然看上去根骨甚佳,但动作毛手毛脚,显然是没练过什么功夫。

    但刚才那可怕的杀气是怎么回事?莫非是自己弄错了?不……不会错的。别的都能骗人,但杀气不能。它是风虎云龙,是树影云翳,总是和绝世高手同时出现。是了,一定是这少年不愿显露本领,才故意装作人畜无害的样子。

    想到这儿,大汉冷哼一声道:“阁下武功深湛,束之高阁未免可惜,不如和我切磋切磋如何?”

    这两句话相当客气,简直有点讨教的味道了。众人低声议论,都觉得大汉向这无名小卒挑战的背后定是藏着什么阴谋。
………………………………

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大会(五)

    没想到李残扮了个鬼脸儿道:“不比!”

    这一下大出大汉的意外。但凡高手,无不自持身份。就算拒绝也要以合适的方式说出来。大汉是老江湖了,早准好七八种对答的言语,单等李残一接茬,便激得他不得不动手。

    但万万没想到,他却来了这么一句,大汉所想尽数落空,竟一时不知如何继续接下去。

    眼看李残就要背着混元子下台,若是真走了,大汉便再没由头与之较量。

    但这大汉是个武痴,怎可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他不禁脸色一变,脱口道:“这可由不得你,你比也得比,不比也得比!”

    李残却一晃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刚才明明说:若不愿意比试也不强求。我十分怕死,不愿动手还不成吗?规矩是你立下的,可不要食言哦!”

    这番话说得大汉哑口无言。话中的道理本来十分粗浅,他两句便能驳倒,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如此高手居然自陈“怕死”,简直不可想象之事。

    大汉惋惜的长叹:“阁下为掩人耳目竟如此自污,莫非没有一点身为武人的尊严吗……”

    这时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传来:“够了!四大家将,给我拿下此贼!”原来说话的是秦王驷明。

    大汉心中一惊,暗道不好,心中思忖道:我奉密令来到这大会,刚才一时技痒竟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