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宰漫威-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河南的家眷抵达京师之后,嬴翌着手对内宫进行改造。

    陈圆圆和李香君恍若梦中,不知不觉一转眼,竟就入宫了。这不禁让她们想起当初田宏遇从江南把她们带走,也是打着送进宫里的主意,没想到现在还是转回来了。

    但此时不同彼时。此时宫中,与前朝自不类同。一则嬴翌并不讲那么多繁文缛节,二则内宫的构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住在宫里,似乎比在河南时,并没有什么差别。或对嬴翌抚琴歌舞,兴致来了亦可作画写书,要么出宫走走,看看市井红尘,要么做些女红,亦怡然自得。偶尔郑梓娘也进宫来看看,几姐妹倒也融洽。

    在很多繁杂的规矩上,嬴翌并不作要求。不过她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去遵守或者学习。

    站的位子不同了,眼光就不同了,行为也会产生变化。但只要不那么刻板,嬴翌也就随它去。

    宫里的事,嬴翌只当作寻常家中一样过。

    大抵军务和政务方面,嬴翌交给手底下更多的自主权,只要大方向把握住了,具体的细节,嬴翌只看结果。

    但他不曾忘记自己的根本。对内宫的改造,不是为了大修宫廷以享乐,而是要在内宫中建一个元符、元器的研究、实践场所。

    元符和元器构成的元炁方案,是嬴翌的立国基石。但元炁方案的深奥,决定了要将这个方案实践铺开,需要更多的钻研。王恭厂逐渐建立起来,虽然规模比南阳方城山还要大,但对嬴翌而言,那只是一个工厂,并不是研究场所。

    且在内宫之外,距离不近。为了方便自己的研究,最好还是将核心研究的场所,建立在内宫里。

    嬴翌对研究场所的要求,面积不需要太大,但必须要精致、严格。对元符理解越深,接触元炁时间越长,嬴翌就越知道,钻研元炁方案,是有极精微的要求的。

    元炁有着巨大的伟力。一旦钻研不慎,也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前只是皮毛的探索,随着探索的深入,在这方面,就要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再像方到吞噬 城山时候那样粗糙。

    因此内宫中的元炁殿,所有的构造,从房顶到墙壁,从大门到地板,全都要用金元合金。

    这一座元炁殿,在原本的一座宫殿的基础上建造,格局划分左右两部分,分为元符堂和元器堂。元符堂下又有诸如修习、简化、铭刻等各司。元器堂下则有诸如炼造、加工、组合等各司。

    元炁殿所涉不小。两三个月内,王恭厂生产的金元合金,一大半都供应在元炁殿上了。

    嬴翌亲自动手,带着上千能工巧匠,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年关之前,终于完成了元炁殿的建造。

    整个元炁殿建成之后,从上空俯瞰,整体类似于一个太极。元符堂整体呈银灰色,元器堂则呈淡金色,两条鱼儿一般泾渭分明。

    两堂的鱼眼位置处,地底深处,都埋藏着一座巨型八方塔。或者称之为乙型八方塔。较之于在南阳时就技术成熟的早期八方塔,作为元炁殿能源核心的乙型八方塔,是其升级版。

    之前的可以称之为甲型八方塔。

    乙型八方塔在各方面,都比甲型八方塔强出三倍以上。这是在甲型八方塔成型之后,至今的这一段时间里,嬴翌对元符和八方塔制造方案更深入体会之后的成果。

    不过乙型八方塔本身元炁汇聚的效率,实际上还达不到三倍以上,按照嬴翌的研究,应该是两倍左右。但李真人等齐至京师之后,与之讨论,嬴翌颇有所获——元炁殿的建筑格局,提升了其元炁汇聚的效率。

    根源在哪儿呢?

    是松云真人给了嬴翌灵感——松云真人是如今为嬴翌服务的修道士之中,修为最高、年纪最长的。他已经活了一百一十多岁了。并且交游广阔,知道许多隐秘。

    嬴翌与松云真人谈到刘伯温斩龙的时候,松云真人告诉嬴翌,所谓的斩龙,实际上是破坏福地!

    神州人杰地灵,所谓地灵,最是体现在福地上。自古以来,有许多福地,用松云真人的话讲,这些福地天地元炁极是充沛。福地遍布在神州大地之上,就好像一个个节点,汇聚着天地元炁。

    刘伯温斩龙,就是坏去这些福地的对元炁的吸引和搅动功能,让福地变的寻常。


………………………………

三三一章 培养

    元炁是什么,有什么型态,长什么样子,对元炁最直观的了解,嬴翌说天下第二,绝无人敢说天下第一。

    在元炁方案形成的时候,元炁海洋的真面目就向嬴翌敞开过一次。

    加之元炁方案的一些基磁息,让嬴翌对元炁有了一个最基本最直观的了解。

    修士们说当今天地元炁匮乏,不足修行。然而嬴翌知道,不是天地元炁匮乏,天地元炁是宇宙最基本最浩瀚的大循环,它永远不会匮乏,只会如潮涨潮落一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活跃或非活跃。

    也就是说,天地元炁的大循环,其某一位置的活跃程度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时间细细相关。

    具体来讲,在大范围上,宇宙的元炁循环,会有一个大的规律,潮涨或者潮落。在卸围讲,便是具体位置的具体环境,会对元炁的活跃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松云真人的叙说,嬴翌恍然大悟。所谓的福地,就是具体位置的具体环境。这些福地,自然形成的某种格局,会对元炁的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元炁循环在这个位置变得更加活跃。

    天地元炁活跃了,其表征就是‘充沛’。

    刘伯温斩龙,便是将这些能够对天地元炁的活跃度造成影响的地形格局毁掉,使之变得寻常。

    破坏掉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个能够影响天地元炁活跃度的节点,使得神州大地的天地元炁平均活跃度大幅度降低,从根本入手,限制修道士的修行。

    八方塔作为一种主动影响天地元炁活跃度,并吸纳天地元炁的元器,其原理,与福地颇为有些类似。

    松云真人在方城山几个月的时间里,对此做了一番详细的观察。他发现,如果将方城山的格局,按照风水变化的道理,进行一番整改的话,八方塔汇聚元炁的效率,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方城山没有实现,因为大家并不知道松云真人提出的建议,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效果。

    而嬴翌受到启发,觉得可行,于是元炁殿的建造,风水格局方面的问题,嬴翌很果断的交给松云真人操持。

    最后得到的结果极是喜人。

    乙型八方塔本只两倍元炁汇聚效率,在太极两仪的风水格局影响下,直接跨了一大步,提升到三倍以上。

    看到了实际效果,婴了松云真人的理论的正确性。于是嬴翌当机立断,要求修道士们再开一科——对风水格局的研究,也纳入元炁方案之下。

    元炁殿,嬴翌正一边在一块金元合金板上用玉笔铭刻元符,一边分心与环绕周围的十多个修道士解说。

    “元符拥有直接引动天地元炁的神妙。正如各位真人所擅的符箓之道。不过我看过各位真人的符箓典籍,发现多有缺失,且有许多谬误之处。虽然符箓更浅显,更容易研习,但也更难出成果。一旦沿着谬误研习下去,路就歪了。”

    嬴翌道:“元符分五行。五行含万化。因此元符的妙用,无所不包。但元符的使用,要求也更高,更精密,更严格。诸位真人请看这一道最基础的火元符,便是最基础,也蕴含了三层道理。我将之铭刻在金元合金上,必须要用最精微的劲力操控。。。”

    嬴翌的手很稳,稳的犹如泰山。他笔走龙蛇,眼花缭乱,待得元符刻好,但见其上云纹淡淡,若仔细去看,分明可以看到这些云纹的深浅分为三个层次。

    在神魂层面的观察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块合金板中,有一道立体元符熠熠生辉。

    “元符不是文字,它比文字更深奥无数倍。它是立体的。要令元符生效,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元符的铭刻规则,在载体中铭刻出其立体型态。”

    “而要完美的铭刻出元符,对各位就有极高的要求。”嬴翌正色道:“一则是对劲力的把握,劲力把握不够精微,铭刻的时候稍稍有一丝谬误,元符就不成了。二则是神魂的强大。神魂强大,才能掌控精微,才能更直观的观察到元符的型态。”

    十多位修道士听的连连点头。

    嬴翌笑道:“诸位真人都是修行中人,体魄或许稍欠,但神魂皆比常人更强。人道榜上,各位用已经看过了。在座唯有松云真人的神魂,初步进入这个层次,可以模糊的感应到元符的型态。”

    神魂要达到3以上,才有这方面的细微感应。而这里只有松云真人有这个资格。便是李真人,也差了几分。

    “惭愧啊。”

    李真人叹道:“贫道修行了几十年,神魂也才2出头。说起来,比君上一众文武将官,都要差一些。”

    其余修道士,皆有些脸红。

    嬴翌笑道:“真人何必妄自菲薄。一应文武将官,能有如今的神魂或体魄层次,那是因为人道功绩的反馈。诸位真人为我钻研元符,虽尚无突破性的成果,但我亦不能令诸位真人心冷。”

    他道:“眼下长江以北都将大定,各地对元器的需求暴增。为此,我决定先予诸位真人人道反馈,以便于诸位真人助我炼造元器。”

    单只八方塔和地稷仪,各地的需求,就让人头疼。以嬴翌一人之力,要满足天下的需求,难。

    左右投来为嬴翌服务的修道士人数已过十人,本已难得,嬴翌亦不能苛刻。于是打算先给他们一些真灵反馈,让他们达到制造元器的基本条件,帮助嬴翌来完成此事。

    同样,通过此事,让他们尝到甜头,也好更加用心。

    反正只十来人,用不到多少真灵数。以如今嬴翌手中超过五十万的真灵数,要培养十来个人,轻而易举。

    于是随后的几天,这十来位真人,都蹿消化真灵反来态中。

    嬴翌也不吝啬,既然要培养,那就一步到位。赏赐的真灵数,足够每位修道士,在原本的基础上,将自身的体魄和神魂属性提升到5以上。

    是的,平均提升。

    神魂强大,若肉身孱弱,恐怕连用玉笔在金元合金板上划条白痕都做不到。神魂要高,体魄要强,相辅相成,才是道理。

    如此经过五六天的时间,元炁殿十二位真人皆面貌大变——一个个变得更加年轻,活力充沛,精神无比饱满。

    随后便开始练习元符。

    而与此同时,嬴翌早已着手制造元器。

    他不能等着十二位真人有能疗造了再一起开动,那太消极。


………………………………

三三二章 管理司

    人道以人为本,文明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由是人才为重。

    元炁方案的实践,离不开更多人的参与,仅凭嬴翌和李真人、松云真人这十二个修道士,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此教化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哉斯言。

    不过教化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万事开头,须得有权宜之计。在培养十二个修道士的同时,嬴翌为他们每人配置了一队能工巧匠,权当作学徒,跟着修道士们耳濡目染。

    河南方城山两谷中最顶尖的巧匠大部分都迁到了京师,如蒲铁锤等。

    加之据京师以来招募的无数工匠,从中甄选出技艺精湛、手脚灵活,脑子机灵的,合约九百余人,全数配给给十二位修道士。按照修道士各自钻研的方向,划分到元符堂和元器堂下各有司之中。

    再为各有司配备一些吏员,掌管平素日常。

    如此,元炁殿的框架,就搭建起来了。

    自然的,有资格入元炁殿的工匠,手艺至少要达到大匠级的层次。不过这样的人才,京师比河南多的多。要知道,当初建立方城山两谷的时候,有大匠层次手艺的,才不过寥寥几人々师毕竟是京师。

    在建立元炁殿的同时,对于工匠,嬴翌有些思考,并付诸实践。在河南时,对于工匠的安排,显得很粗陋。毕竟那时嬴翌主要的精力放在北方。如今江山已定半壁,自占领京师以来,招募的工匠人数,又已达到一个相当庞大的层次,因此就要求对工匠这一阶层有一个完备的安排。

    于是将其规范化,建立一个归属于墨部之下的工会管理司。并完善工匠等级和耕待遇方面的问题,规定民间工匠的手艺达到大匠层次或者有新的发明,就必须要到工会登记,通过考核,享有大匠的耕待遇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然的,专利管理也归属于墨部之下。

    工匠这个阶层,在前朝时候,可谓苦笔。尤其在前朝进入衰颓阶段以来,无数的工匠是吃不饱穿不暖。别看嬴翌的这个工会管理司有些不讲道理,但工匠们却喜闻乐见。

    因为一旦通过考核,成为工会大匠,就有基本薪俸可拿,并且录入人道榜,自身的权益会得到官府的保障。

    这些事,当然不需要嬴翌亲自去处理。吩咐一声下去,不几天,墨部下工会管理司就成立了。

    第一批在工会管理司进行登记的,就是元炁殿的这九百多位大匠△为大匠,他们的手艺高超,而且徒子徒孙遍布,通过他们,工会的概念,相应的耕,种种好处迅速传播开来。

    一段时间内,屡屡有厉害的工匠冒出来,到工会管理司考核登记。只半个月,元炁殿的工匠人数,就达到了一千三百人。

    这让嬴翌非常高兴。

    对于嬴翌而言,工匠是越多越好。全天下的大匠都到碗里来,那再好不过。

    进入元炁殿的工匠,自然有相应的别人很难享受到的好处。真灵反馈,就是其一。

    当然,修道士们重点培养,工匠们次之。可即便如此,等到嬴翌将这批工匠培养到体魄、神魂皆到3以上的时候,真灵数已经花掉了四万多。

    要知道,单项在3以上的,军队里几乎全都是部将级的军官。而文官则皆是府级的大员。

    由此可见嬴翌下的本钱之大2可以看出嬴翌对元炁殿寄予厚望之高。

    不过也正因嬴翌舍得下本钱,使得元炁殿很快进入正轨。在开春半个月之后,第一台非嬴翌亲手铸造的八方塔,终于在元炁殿诞生了。

    虽然是整个元炁殿十二位修道士、千多位大匠一起绞驹汁完成铸造的,但嬴翌也高兴的多喝了几杯。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好头,有了成功的经验,一切就会变得顺利许多。

    这个年,嬴翌过的很忙碌。除了过年那几天抽空陪陪妾室,又去郑府盘桓了一阵,和郑允芝等老人聚了聚,其他的再也没有了。一转身就又回到元炁殿的事上来。

    当元炁殿的修道士和工匠们铸成第一座乙型八方塔的时候,嬴翌则铸成了第十三座乙型八方塔。

    到此时,元炁殿进入正轨阶段。而在军政要务方面,也算是顺风顺水,没有冒出什么大的波澜。

    当然,没有大的波澜,不代表没有波澜。

    长江以北,包括淮河流域、湖广和关中、山陕地区,都已大部完成统治机构的构架。州、府一级圆满,只有县级的构架,还缺些火候。主要还是官员不足——宁缺毋滥么,读书人是多,但要成为官员,总得有那个能耐。

    即便郑允芝等中枢大员殚精竭虑,以其强大神魂运转秩序,却也不能无米之炊。

    因此在一些边缘地区,仍有秋后的蚂蚱在蹦跶。

    另外江南和云贵川地区,都有异动。

    江南方面,国安部递上来不少书信,其中有服软投诚的,也有跟嬴翌讲条件的。不过在此之外,江南的军队调动,也极频繁。尤其福建郑芝龙的水师,也在近段时间调至长江,这是让嬴翌最重视的一件事了。

    当然,最或不最,只是相较而言。郑芝龙的福建水师虽然是这个时代极强的一支水上力量,但要说让嬴翌忌惮,还远远没有达到那样的层次。稍稍可以算是有点重视罢了。

    至于云贵川地区,则可谓之群魔乱舞。川蜀的精华,掌握在前朝旧臣们的手中,军事方面以老将秦良玉等为首,是云贵川最强大的一支力量。除此之外,在明廷灭亡后,川南及云贵地区的各土司,一个个都冒头了。全都成了土霸王,相互之间攻伐、联合,演绎一出战国大戏。

    川蜀的前朝旧臣,亦有书信暗来。与江南的旧臣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无外乎投诚或者讲条件而已。

    对此,嬴翌一概不理。因为他不需要。

    倒是回地和藏地的异动,更让嬴翌关注。到年关之前,各大战区已是完备,兵员补满、装备俱全,已进入整训阶段。钱岳移师关中,西战区随之建立,回地和藏地的动静,已在掌握之中。


………………………………

三三三章 形势变化

    在嬴翌看来,回地和藏地许多年以降,皆不曾真正融入神州王朝,其根本原因,在于信仰。

    绿教和藏地释教其核心理念,不溶于神州。因此这里的人,亦不溶于神州。

    要彻底解决隐患,唯有诛其信仰。而人是信仰的承载,要诛其信仰,先诛其信徒。

    说到底,一切征服,先要看拳头够不够大,刀子够不够利。然后再说其他。

    前朝明廷灭亡太快,而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效率又极低下,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等。

    回地与鞑靼人本来是邻居,却也后知后觉,有人怕是以为明廷已灭,他们称王称霸的时候到了,于是蹦跶起来。

    或许这是最初的导火索,等其蹦跶起来了,才得知东虏大败、鞑靼北逐和嬴翌崛起的消息,却已没了退路,或者尝到甜头不甘心。

    至于藏地,恐怕完全是因为不知道。

    这两个地方,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七八个草头王。

    这些草头王胆子还很大,正向汉人的聚居地进行军事试探——派出一些‘马贼’,行劫掠事。

    他们主意打的不错,但很可惜,一次也没能成功,反倒是损兵折将。对于钱岳而言,在嬴翌尚未下令大举进攻之前,自然不可能与藏地和回地大打出手。但对于‘马贼’,他则没有任何顾忌。正好新兵多,需要靶子来练兵。

    较之于江南、云贵川或者回地、藏地,辽东和漠南草原则是另外一副景象。

    多尔衮倾国之力,一战完败,老巢还被钱岳合同吴应麟与祖大寿里应外合端了一回。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鞑子的实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不过鞑子的小奴酋福临运气不错,在辽阳鞑子皇宫几乎被一锅端的情况下,小奴酋竟逃了出去。

    并在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八旗旗主济尔哈朗的扶持之下,当机立断,率领满清女真向北方迁移,直接让出了‘大清’在辽东的所有领土,避开了朝鲜和汉人包衣对满清可能存在的反噬。

    这一举动,让辽东战区不费一兵一卒的收复了辽东之地。

    却也给鞑子本身赢得了一丝丝喘息之机。

    鞑子退往北方,甚至抛弃了他们的祖地白山黑水,往更北更寒冷的区域迁徙。在一定的时间内,嬴翌是没办法兼顾那么遥远的地区的。

    毕竟辽东大地糜烂一片,如若不厘清秩序恢复生产,军队若要远征,粮草补给就会变得极困难。

    暂时而言,辽东战区会蛰伏下来。等着辽东地面恢复生产之后,才会以附庸鞑子为借口,对朝鲜发起进攻——这是嬴翌的战略之一。

    朝鲜这颗墙头草,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而广大的漠南草原,如今是风声鹤唳。鞑靼人的势力在这片草原上急速衰颓,无数的部落狼奔豚突的往漠北迁徙,跟随郑九军队的商人和奴工营,每天都会从草原上运回一批批牛羊和奴隶。

    而在神州,以长江为界限,这片广大的区域内,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流离的人民迅速得到安置,恶略的豪强和士绅被诛杀、打压、降伏,遍地的山贼匪类被清剿一空,道路得到通畅,商业开始勃发。良种的推广,使得百姓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食不果腹摇身一变粮仓满满。逐渐便有了收入,逐渐便有了笑颜。

    一切的悲苦,好似梦幻,转眼竟就没了。这让许多人恍惚。

    各地的官府迅速构建起来,一条条新政得到实施,治安迅速恢复平静,百姓开始安居乐业。

    兖州府,曲阜。

    这里曾经的坐地虎孔府早已人去楼空,衍圣公府封存已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人们,对衍圣公的怀念,逐渐烟消云散。衍圣公毕竟不是孔圣人,虽然披着圣人之后的皮,但衍圣公府的所作所为,并不得人心。

    自去年夏王发兵横扫河北,衍圣公府的老爷们全数被押走,送到京师去了。随后不久,官府建立起来,新政一一实施。百姓得到了应有的土地,年关前的大丰收,打消了认门对夏王的一切怀疑。

    那是怎样的丰收啊!

    深秋竟也种地,大冬天的竟就收割,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