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劫灰志-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个得道的高人。”汉开边颇觉忌惮。
最后看那儒者,汉开边却大为诧异。
那儒者面如脂玉,细长眉目,隆准厚耳,穿一身皂罗大袖长袍,戴幞头,腰系红带,神情淡然,姿态放松,身上却别有一种厚重之感,无太多书生气――不是别人,正是故人陈剑。
然而两人目光一接,瞬时了解对方心思,故作不认得,并没有作出什么表态。
曹元庭看着厅内这些人,也是吃惊,却仍不慌不忙道:“二位贤弟,我来了。”
“见过兄长。”二人齐声答道。
“这两位是我的好友――汉先生、陆先生。他们都是饱学之士。”
曹元庭先向他们介绍身后二人,顺便也是等于问在座另外三人是何许人也。
“见过二位先生。”曹元度行礼道。他又向众人介绍身后那僧人,正色道:“这位是东国张先生,亦是我的好友。”
那僧人站了起来,却不行佛礼,行的是士人之礼,悠悠道:“在下东国张时,见过曹大公子与二位先生。”
汉开边与陆英也连忙还礼。他们对张时也算熟知,因为张时是南国人。
曹元序则略显傲慢地一笑,道:“我身后二位,可有些名头。一位是来自西国精骛山心游观的归凤池道长,一位是原南国镇南将军府的主簿陈剑大人。”
说完,他看了三弟曹元度一眼,似乎在炫耀自己请来的帮手。
“归凤池?”汉开边与陆英都对这个名字很熟悉,或者说在座的人,几乎没有没听过这个名字的。
“西南清修二十载,精于道法,学识渊博,曾于江左开坛布道,听众数万人。归道长的大名,我想,天下没有人不知道。”
张时微笑着夸赞着眼前这位道家名人。
“谬赞。”归凤池的回答却相当平淡无奇。
众人初次认识,免不了讲几句客套话语,不过归凤池似乎寡言少语了一些,几乎没吐出半个多余的字,张时则健谈许多,一来一往,便似乎与众人熟络起来。
“陈大人也是南国官场名人,我早有耳闻。”张时道。
陈剑笑了笑,道:“吾已退隐山林,四处游历,不问政事。恰好到了中都附近,遇到了曹二公子,也是缘分。”
“哦?”张时笑道,“在下也是游历江右一带,偶遇了曹三公子。说来也巧,诸位能齐聚一堂,皆是缘也。”
汉开边当然明白,这两人恐怕也是用了与自己相似的手法,引起了曹家人的注意,继而被延请至此。在这个时代,士人若想出仕,途径并不止是科举一条路。
公孙氏立国以来,兴科举,创设“文学”与“致用”两科,择取优秀士子,录用为官。所谓“文学”,就是所谓基础学科,对各家经典须有较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公孙氏历代帝王所著之篇章,皆要通晓熟识,不过“各家”并不包括儒释道三家。“致用”便是应用学科,即某一方面的专精,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某一件工作。相对而言,国家对“致用”科的人才需求量大,一个萝卜一个坑。攻读“文学”科的人,如果不够顶尖,则很难找到什么机会。
汉开边当年主攻“文学”,而后受挫便改读“致用”,最后读不下去,不了了之。汉官仪、陆英则皆是“致用”科出身,干过一些不错的差事,但也仅仅是差事了。
而后朝廷从“致用”科之中,又另开“钱粮”、“兵甲”两科,对经济领域与军事领域的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然而,中举之人,并不意味着仕途便一帆风顺了,他们虽然大多品学兼优,颇有才智,但也只能从小官小吏做起,若要担任较好职位,仍需高官举荐,最好是自己本身拥有强大的“祖荫”。世家大族的子弟,很早便能担任宫廷或者当地官府的近卫、文书或者军队的骑士,数年后可以参加科举,走个过场,然后便可出任文臣武将。曹元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十七岁时便是烈鹰军的骑兵队成员,奉诏驻扎在皇城之北,到了二十四岁,便出任武官,两年后升为四品白羽校尉。
对于没有“祖荫”和“门资”的人来说,再有才也很难当高官。然而,还是有一条不算容易的路,那便是博取“名声”,以引来当权者的注意,继而获得举荐。“举贤”仍是帝国一条重要的拔擢人才的途径。世家大族也看重民间的人才,他们会通过举荐、姻亲来拉拢有才学的人,建立起更庞大复杂的关系圈,巩固家族的统治。因此,不少有才之士便会博取名望,完善自我宣传,力求成为社会焦点,而后保持身段,故作神秘,最终“盛情难却”,被求贤若渴的名族世家举荐给朝廷。
汉开边相信,自己在这方面完全是孩童一般幼稚可笑。陈剑与张时,无论如何都比自己更懂得这种方法,更善于制造名声。张时甚至屡次拒绝高官们的盛情,至今未曾出仕,身段之高,可见一斑。
此时,张时的目光转向汉开边,似乎别有一种深意。
(本章完)
………………………………
第27章 三方角力
张时看着汉开边,道:“恕在下孤陋寡闻,不知汉先生是何方人氏,师从何门?”
汉开边一时怔住。何方人氏,无疑是问他出自哪个氏族,是为先天;师从何门,则是问他所受教育如何,是为后天。然而汉开边出身贫寒,求学之路亦多坎坷,对此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自卑感,他实在觉得难以启齿。好在他依旧是思维敏捷,转瞬便开口回答。
“汉某是南州韩城人。师从南国一位证道的真人,真人见我勤勉,收我做个徒弟,侍奉身侧,听讲学经。因汉某才学拙劣,不敢透露师门,以免令门户蒙羞。”
汉开边故作笑语,云里雾里说了一通。张时也看出端倪,道:“汉先生太过谦了。能得到曹大公子青睐,必然腹中有真才实学,岂可自轻?”
“这么说来,在座诸位多是南国人也。”曹元序忽然好像察觉到什么,“也是奇缘了。”
陆英道:“我南国多出才子,如此并不奇怪。”
曹元序作色道:“难道我北国不出才子?如今朝廷大员,有几个是南国人?”
曹家是北方贵族。北方贵族对南方士人一向来有些瞧不起的意思。
“南人多狡诈,少忠厚,重利益,轻义气。”
有些北方贵族便是如此简单粗暴地定义了大江对岸的那广阔疆域上的同胞。公孙家自北方起兵,取得天下,因此手下的几大家族几乎都是原先北方的贵族。出自南国,与公孙家并列的大家族姜氏,则在归顺后被分封为南国之主,而就当时而言南国有大片地区仍是蛮荒之地,此举约等于流放。出于对姜氏的猜忌与防范,加之北方贵族对南人的歧视,朝廷一向很少征用南国的人才作为中央官员。而这个情况,直到如今“朱雀大君”公孙波登基,才有所转变。前面提到的南国武将宫让,便是公孙波大力拔擢的对象。这和公孙波的政治目的是分不开的。
曹元序是个比较彻底的“反南派”。但他这句话说完,也觉得有些失言,毕竟陈剑是南国人,归凤池也是南国人,为了陆英这句话把自己的帮手得罪了,那可是决计划不来的。
看到陆英脸色变红,正想辩驳起来,陈剑连忙笑了笑,道:“北国多豪杰,南国多才俊,水土使然,并无高下之分。南国需要开垦的荒地仍然有很多,需要对付的蛮夷也不少,因此人才基本上不会北上,大都被镇南将军收拢了。而朝廷如今也有几位南方武官,宫将军便是当中代表。”
曹元序见陈剑打圆场,当下也就算了,干咳了两声笑道:“陈剑大人言之有理,圣上对南国士人颇为重视,南北人才沟通今后也必然更加频繁顺畅。”
陆英这才消了争辩的念头。
曹元序顿了顿,总算回归正题:“今日三兄弟齐聚一堂,是为了商议昨日未完成的事情。主持祖父葬礼与恭迎圣驾两件事,都是极其重要的大事,此时此刻,我们三兄弟已不宜内讧。现在,我想问问大哥和三弟的想法。”
曹元庭与曹元度见老二态度如此谦和,颇感意外。曹元度道:“大哥先说吧。”
曹元庭略有些迟疑。两位一贯无视自己的弟弟,现在竟然先把问题抛给了自己,他当然有些措手不及。
“二弟三弟任选一人前往迎接皇帝,我与另一人留守家中,操办葬礼即可。”曹元庭道,“毕竟大哥没怎么见过世面,身体又不好,出迎要走几十里路,难矣!”
归凤池、陈剑、张时三人同时微微皱眉,露出稍纵即逝的微妙神色,显然三人有着一样的想法――曹元庭应对的话语相当高明。
这便是汉开边事先交代好的一番话。汉开边告诉曹元庭,应尽力争取留守家中,避免抢风头而去迎接圣驾,那样是不划算的――因为朝廷一贯重视孝道,官员有“丁忧”的规矩,也就是在家守孝,武将除外。而这样的特殊时期,迎接皇帝的人只能算是家族代表,并不能等同于族长,反倒是留在家中操办葬礼的人更有接班人的意味。汉开边还认为,两位弟弟很可能把问题先推给素来优柔寡断的大哥,然后再从中玩弄手腕而获利。所以,稍显弱势的曹元庭必须拉上其中一位弟弟,这样底气就更足,把问题直接转化为两个弟弟的较量,自己则先站在有利位置,坐山观虎斗。
汉开边的判断是正确的。不过,陈剑和张时也同样是这样判断的。
三弟曹元度见状,立刻接大哥的话,说道:“出迎圣驾乃是家族荣耀象征,理应让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前去。我认为,除了担任四品武官的二哥,不作第二人想。”
这当然也是张时教的。
这时候老二曹元序坐不住了。他昨天本是打算前去参与迎圣一事,觉得在家操持葬礼既麻烦又没好处,在皇帝面前装装样子,好好表现一番,把存在感提升起来,家族族长之位就理所当然归自己了。但他的这个想法回去就被陈剑否决了。陈剑的理由与汉开边所说的一样,他也认为主持葬礼的人才是继承人。
对亲人都不能尽心,谈何对皇帝忠诚?不孝之人,在统治者看来,无异于冷酷无情、不可相信之人。这种人,不仅天地不容,连皇帝也不会容忍他。
曹元序听了陈剑的话,如梦初醒,当即讨教策略。陈剑告诉他,必须尽力保持谦恭,避免与长兄起冲突,争取到长兄的支持,基本上就赢了一半。毕竟嫡长子的话语权仍有着相当的分量,而按曹元序所言,长兄根本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那何不拉拢为自己的助力?
“不,还是三弟去迎接皇帝更好一些。”曹元序道,“为兄一介武夫,向来粗鲁无状,不太会说话,万一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丑,丢脸事小,影响家族名声事大!三弟待人接物之风格颇得族人认可,你来出席才好,让我去那可是决计不行的。”
“以退为进”。这本就是陈剑给曹元序提出的方针。一反强横常态,反以谦卑、礼让的语言来发动局面上的“进攻”,甚至不惜自嘲,其中蕴含的纵横术法,正是陈剑多年来在官场摸爬滚打所获之经验。
汉开边、陈剑、张时三人,宛如操偶师一般,各自俯瞰着自己操纵的木偶,在戏台上互相角力。
“二哥何必谦虚,毕竟四品大员,老弟我哪里及得上!”曹元度忍不住讥讽道,“莫忘了昨日可是二哥与那使者应对周旋,全然没有我的事情,这件事理当二哥前去办了。”
曹元序也不发怒,说道:“诶,这又是哪里话!我为了操办葬礼,特意请来名动天下的归道长,为祖父大人做法事,归道长可是当今道教的翘楚之辈,难得被我请得动,我怎能不留在这协助道长?”
曹元度道:“归道长固然是名声在外,而我这厢的张居士亦是佛门一派的名人,与众多高僧大德颇有交情,由他请来几个名僧为祖父超度英灵,也是一样的啊!”
“祖父大人晚年笃信道法,从未听说他老人家信过释教,你这也是无端胡闹!”曹元序已经快忍不住要发作,脸色因为发怒而发红,一直红到脖子上。
二人忽然同时扭头朝向老大曹元庭,齐声道:“大哥你须评一评理!”
曹元庭心中已经有几分窃喜。果然,依照汉开边的策略,存在感最低的自己,反而掌握了这一事件的主动权。
更何况,自己手中仍有一张牌没有打出来。
“二位贤弟且消消火气,坐下来慢慢谈……”曹元庭从容淡然,不紧不慢地说。
他让两人先坐好,然后缓缓道:“依我看,恭迎圣驾一事,便由我去吧!”
曹元序、曹元度二人听罢一时怔住,竟说不出话来。
这便是汉开边的第二条计策――声东击西。
正如下棋一般,需要对对手的想法进行估算,测算对手往下每一步棋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后果,再设下后手与变招。
如果曹元序和曹元度两人为了留下主持葬礼而争得不可开交,纠缠不清,那么曹元庭就该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外出迎接皇帝。
“二位贤弟也不必再争了,你们想留下操持葬礼那便都留下吧,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曹元序与曹元度无话可说,互相瞪了对方一眼,顷刻间的沉默等同于同意了大哥的提议。
曹元庭稍一颔首,朝陈剑、张时致意,率先带着汉开边与陆英走出大厅,不给二位弟弟思考回旋的余地。曹元度也匆匆带着张时一起走了。留下曹元序坐在位子上,看了看陈剑和归凤池,神情有些窘迫。
“大哥还是仁厚。”曹元序叹道,“接下来是不是要想办法对付老三了?”
这时安静了半天的归凤池才开口道:“你太幼稚了。”
曹元序不解道:“幼稚?此话怎讲?”
归凤池忽然起身,转身出门,留下一句话:“我跟上去看看他们有什么谋算。”
陈剑道:“二公子,大公子这步棋走得凶险,你还浑然不知啊!”
曹元序如坠五里雾中,摇摇头表示不懂。
曹元庭三人来到府外,自觉已算走远,曹元庭才笑着对身边两人说道:“二位先生,元庭方才表现尚可否?”
汉开边苦笑着点点头。
“既然如此,二位速速上车,与我一同前去面圣。”曹元庭道。
“不,我们还是要分头行事。你可记得你该做什么?”汉开边道。
“我会亲自告知圣上,祖父仙去一事,并且呈上祖父大人交给我的遗嘱,告诉圣上,祖父原先便想让三弟继承当家之位,这样一来,曹家足以避免被一个武夫葬送!”曹元庭故作坚定地说道。
“好,那么你先驱车前往,不可耽误!”汉开边把曹元庭扶上车,与他挥手告别。
骏马长嘶,车轮转动,朝东边飞奔而去。
这一切都被归凤池听了个一清二楚。他迅速赶回去,把所见所闻一一告知曹元序。
“什么!遗嘱?”曹元序暴跳如雷,“那你怎么不把他拦住!”
“拦住了又能怎样?杀了他?”归凤池冷冷道,“没有得到你的允许,我怎么可以杀死你的亲哥哥?”
曹元序气得“哇”了一声,把身后的红木椅子抓起,往门外一丢,砸了个粉碎,怒道:“万万没想到老大如此阴险!”
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此时陈剑连忙制止道:“公子莫急,事情恐怕没有那么单纯。”
归凤池依旧冷冷道:“还是有补救的方法的。”
究竟曹元序会如何应对,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
………………………………
第28章 荆棘榜上有名人
张时此时正陪着曹元度慢悠悠地走回去。
“公子,我叫你找个武功高强的人来,你找了没?”张时问道。
“找了。”曹元度抬手一指,指向不远处树下的一个人。
那人笑着跑过来,道一声“万福”,朝曹元度和张时作了个揖。张时微笑着上下打量这个年轻人,只见他一身破旧麻布衫,裤子在膝盖上还破了个洞,小臂上缠着一圈圈的布条,腰间系条靛蓝粗布带,挂个葫芦,长得还比较清秀,却一直嬉皮笑脸的,当真是一个怪人。
“这……”张时有点不敢相信。
“我叫莫太奢,嘿嘿,敢问这位大师法号?”
“我法号神睿,俗名张时。你用哪个称呼我都可以。”
“神睿大师,嘿嘿,妙,妙!”莫太奢自己笑得很欢乐,好像全然不顾其他两人的感受。
张时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靠不住,下意识朝曹元度看了看。
“此人乃是荆棘榜上有名的拳师,而且,他的要价是最低的。”曹元度笑道。
“荆棘榜上有名人,按理来说不差。但是,要价最低……”张时不由得有点生气,他明明就嘱咐曹元度要找个好一点的保镖,谁想曹元度弄了个最便宜的打手。
“张时先生,神睿居士!我实在没什么钱了,请你已经花了一大笔,我哪有钱再请个贵价打手?我特意看了看荆棘榜,此人价格倒数第一,勉勉强强应该够用吧?”曹元度苦笑道。
莫太奢听罢,笑了笑道:“莫太奢,莫太奢!不要弄得太贵啦,嘿嘿,帮你揍几个人又不费力气,我算是良心商家了。”
平素淡然潇洒的张时,面对眼前这个莫太奢,着实有点别扭。他觉得曹元度实在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而莫太奢也未免太不靠谱。然而他还得保持一贯的风度气质,于是淡淡道:“这可是生死之事,你们真的考虑清楚了?”
“什么?生死?”莫太奢急了,转过头问曹元度道:“你不是说叫我当个护卫的么?还真是有人要杀你啊!”
“哪有那么严重,放心吧,我二哥比我抠门,他估计连荆棘榜的人都舍不得叫!你看他从南国找来个被撤职的小官当军师,真是抠得不行!”曹元度有点慌张,“你虽说价钱垫底,但也是一千两白银啊!”
“那这个和尚要价多少?”莫太奢这下也不称大师了,直接呼作和尚。
“这……”曹元度当然不愿意说出来。
“五万两。”张时淡淡道。
“什么?五万两?意思是他能打五十个我?”莫太奢边生气还边笑,模样相当奇怪。
“数字算得还行。不过,我不动武,我靠的是脑子。”
“动脑子就比动手值钱?”
“是的,值不少钱。”
“胡说八道!”莫太奢生气极了,“天底下哪有动脑子比动手赚多五十倍的钱的道理!”
“赚多了四十九倍,你这个算错了。你自己那份不能算在里头。”张时淡淡道,“而且,这个世界上,靠脑子赚大钱,靠手只能赚个零头。帝国的商业寡头们赚的钱何止是他们手底下的工人的几十倍?”
“这不合理。”
“我也觉得不合理。”张时微微一笑,仿佛想起了什么,接着道:“如果哪天我掌握了权力,我就会试试改变这个现象。”
“改变!”莫太奢跳了起来,“那你怎么还收这么贵!要改变别人不是应该从自己改起吗!”
张时忍不住笑道:“因为我要尊重基本的行情啊!”
张时当然不是故意要收这么多钱。收了这么多钱他也花不完,因为除了捐献给寺院,也没太多可以花钱的地方。但是在这个时代,价格是虚高的,价格也几乎等于价值。当一个社会喜欢用钱衡量人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价抬高便是获得认可最简单的方法。张时的智慧能让曹元度出价五万两白银,这件事传了出去,那么下一次就会有人出五万两黄金来请张时出主意,甚至更多。这也是一种不断刷新声望的手段,如果哪天连四大家族的人也请不起张时的时候,那么下一个买家就是皇帝了。张时当然渴望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最高权力的认可,才能彻底施展他的抱负。他每次外出都会带着一车书册,没多少人知道那都是什么书,大都以为张时走到哪里都要努力研习佛家经典,其实不然,那一车纸卷书册,大部分都是张时自己写的草稿,关于各种各样的计算与统计。他试图通过形形色色的数据,去剖析整个帝国的运作情况,继而推算出国家的未来。
他认为,只有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莫太奢好像生了一肚子气,但他已经不想理会张时的“诡辩”,于是乎闭起嘴,跑回树下席地而坐。张时这才正色道:“曹公子,你有危险。”
“你的意思是,我二哥真会想把我搞死?”曹元度摇摇头,表示难以置信。
“大公子愿意去迎接皇帝,是为了巧妙地避开了你们,这似乎是在制造你们二人单独对决的机会,”张时道,“他身边那两个人,虽没有显山露水,但仍不可小视。”
曹元度道:“毕竟是亲兄弟,二哥没理由下狠手吧?”
“这个很难说,二公子粗暴鲁莽,你对他威胁最大,难保他有什么想法。而且,若此时大公子巧施妙计,从中挑拨,二公子的性子怕是一点就着,我们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