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野仙踪-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暗魔黑狱是个什么样的恐怖所在,又有多少人世想不出的酷刑折磨,又咬牙切齿一回,发誓要把涿易二州的宋人也这么炮制一回。

    这么闹了半夜,这些女真贵戚方才一个个离席而去,只留下普风和尚一个人慢吞吞喝那早凉透了的豆粥。

    空荡荡的牛皮帐篷里,普风和尚吸着豆粥的声音不时响起,然而这低低的声音却怎么样都传不出牛皮帐篷去。便在此时,地面上微微透出一道诡异的黯淡红光,一只紫红色的光头出现在红光中。

    仿佛章鱼一般布满黏滑液体的头颅很难看出对方到底有没有脊椎动物该具有的头骨,而带着吸盘的触手和腕足纲生物特有的口器,更是带着一种莫名的怪异感。

    而在这章鱼般的头颅下,却是完完全全的人形,甚至身上还裹着一件宽大的法袍,领口袖口上都用金银丝绣出繁复的异世界咒文,看着气派比普风和尚这个辽国国师还大许多。

    普风和尚却向着那章鱼脑袋一点头:“贫僧下一炉鼍龙丹还缺一味主药,贵主有命你带来么?”

    对普风和尚的话,章鱼脑袋不置可否,只是用一种掠食者的目光打量了一番普风和尚,然后朝他丢过去一个小小的水晶瓶。

    水晶瓶中,有无数比针尖还微小许多的浮游生物在缓缓地游动,如果将这些浮游生物放大看,俨然就是一只只紫红色的丑陋蝌蚪。

    将水晶瓶交给普风和尚,章鱼脑袋不想和对方做什么深入交流,以一种冷漠的异域礼节略一点头,随即就消失在那道黯淡的红光中。

    普风和尚望着对方消失的身影,若有所思的一蹙眉:“来去如此匆匆,甚至不对贫僧加以嘲讽,显然这些域外妖魔的动作也在加快了。只是不知道,这些域外妖魔的布局是落子在何处?”

    ……

    ………

    北辽燕京,荐福山大昊天寺。

    这座一度落寞的皇家大寺,这些天却显得格外热闹些。

    不但李处温为首的北辽汉官们络绎不绝地来此拜访,就连北辽的统治者病得快咽气的天锡皇帝耶律淳和他的皇后萧普贤女也以为大辽国运祈福的名义,来此进香,做起了佛事。

    大昊天寺如今的住持和尚妙柳大师,也凭着他大开山门救济流民的大慈大悲,在燕京城中成了少数能够安定人心的人物。

    只是大昊天寺就算是皇家寺院,存粮也终究有限,没过多久就坐吃山空,就连身为汉官班头的李处温和皇后萧普贤女都专门来问这位大昊天寺的住持高僧,寺里的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从官中拨出些许?

    然而很快地,大昊天寺的存粮问题就被这位妙柳大师解决了,来到大昊天寺乞食的流民不再有粥饭供应,反倒是换成了每人发一粒辟谷丹,据说吃了这辟谷丹便学会了道门中辟谷服气之术,从此自然不用再吃烟火食。

    有这样的好事,不但饿怕了的流民们都聚集到大昊天寺的山门外,恳请妙柳大师赐一粒辟谷丹,让他们从此解脱了饥渴之苦,就是暂时吃喝不愁的官吏、贵戚,也纷纷来大昊天寺求药。

    大辽气数如何,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个明白。不准备和耶律家同殉的人,自然也要做好在乱世中生存的机会,这等服下一颗就不必吃喝的神丹,却是不论贵贱,什么人都用它得着的!


………………………………

第四百一十章。风起萍末乱天常(十)

    妙柳和尚缓缓地走在大昊天寺的广场上。△番茄小說○網☆ ‘‘.

    这位大昊天寺的住持和尚看起来年岁已经老大了,头上畏冷裹着一块布巾,脸上的皱纹细密得都能夹死苍蝇,一手扶着条方竹杖,一手还要让侍者搀着,才能缓缓地在满寺的香客与流民间走动。

    不论契丹人、奚人还是汉人,见着这位苍老的僧人走来,大老远地都跪在地上,磕头的也有,合掌念佛的也有,更多的人则是拼命想要往这位老僧身上凑。间或有几个胆子大些的人,就扑到老僧的脚下,摸一摸那双旧僧鞋,就觉得是天大的福分。

    妙柳和尚只是满脸慈祥地笑着,含混不清地念几句佛号,向着这些狂热的信众点头示意,这样平易近人的动作,就让人们更加热烈地呼喊起来:“活佛!活佛!”

    大凡一个王朝即将灭亡,一个地区的秩序即将毁灭的时候,不要说眼光老辣的能干官僚、满腹经纶的饱学宿儒能够捕捉到那种隐隐将要降临的毁灭气息,就是每天为衣食奔波挣命的平头百姓,也能稍稍察觉到一点让人不堪细想的变化:

    家里囤的粮食是渐渐不够吃了,市面上的各样吃食也渐渐看不到了,便偶尔有那么些吃食出现在店铺中,价格也会贵得让普通人难以问津,又很快地被出得起价钱的人们买走。

    没头没尾的传言,伴随着远方亲族的噩耗,会一阵一阵地出现在耳边。没有电报、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传递消息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都仰赖于远方的来客。承平时代,这项工作往往由商人和官吏们负责,但现在,远方的商人们已经从燕京中消失了踪影,不管是契丹北面官还是汉儿南面官,都是一脸半夜撞邪般的晦气脸色,而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消息,全都是流民们带来的。

    这些瘦骨伶仃、身上满是冻疮的流民们,那形体不全的模样本身就像是从无间地狱里逃出的怨鬼了,而他们带来的消息,也比僧人们中元普渡时候讲起的目连救母变文里的地狱更恐怖。

    有汉子少了半只耳朵或者整个鼻子,不用说那是被女真人切了去下酒的;有军汉断了一条腿,自然也是被女真人的战马踏坏的,甚至有逃难妇人的脸被簪子划成了个皮肉外翻的鸠盘荼模样,却还是被女真人糟蹋得成了个半疯子……这些流民们的模样,伴随着更可怕的传言,在燕京城所有人的眼前、耳边不住地晃:

    “……破了坞堡,手上拿了兵刃的汉子不用说,都是一下砍翻。妇人自然不用说,全给女真人糟蹋了,便是刚满月的小子,也要被他们挑在枪尖上,戳出血来喝。”

    这些话描绘出了燕京城的居民们过去根本想不到的可怖地狱,让人本能地不肯相信,但那些仿佛怨鬼般涌入燕京城的流民,那些零件残缺、皮肉外翻的脸,那些露着骨茬子的断肢,那些已经不像个活物却还在挣命的人,无声地证明着这一点。

    这样的燕京城,人人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落在了佛寺中,似乎那些庄严的涂着泥金的佛爷们,成了人们最大的庇护所。

    若是再有一二有心人稍微炫露一下神通,那么人们就会把仅存的一点念头都托付过来。

    就像此刻的大昊天寺。

    妙柳和尚很慢很慢地在大昊天寺中巡视,虽然看上去他老得像一把干柴,似乎不用催发佛门心火就能自燃起来,但是妙柳和尚的记忆力却好得出奇。

    每一个由他赐下辟谷丹的人,都能记得一清二楚,没有获赐神丹的善信,他会第一时间从袖中取出一粒紫红色的丹药,将带着腥咸味的药丸塞进对方的嘴里。

    而对这样的神丹,也没有人在吞服下之后,会主动要求第二颗。

    那些被赐下了神丹的人,也会很配合这位老僧的说教一般,主动地带着家人聚集在大昊天寺之外,每天帮助大昊天寺的僧人接待那些到寺里求药的人。

    如果稍微仔细看的话,这些人里还有许多头戴幞头、身着圆领官袍的人物,红袍、青袍不用说了,甚至紫袍贵官也很有几个!

    除了如今炙手可热的那位萧皇后的帐中娇客李处温,为首那个面相儒雅的老翁俨然是司徒左企弓,还有西京留守虞仲文、枢密使曹永义、参知政事康公弼……

    除了领兵在外的萧干、耶律大石那一众辽国亲贵,燕京大半的实权人物都已经成了这位妙柳和尚的门下弟子。

    虽然辽人素来好做佛事,但这样声势的僧人还是第一次出现!

    只是妙柳和尚显然对自己这群高官弟子没有什么格外青眼的地方,甚至待他们和大昊天寺的一众执事僧是一个态度,偏偏这些北辽高官一个个还毕恭毕敬,把妙柳和尚的吩咐几乎是当成圣旨在办了。

    而不论是天锡皇帝耶律淳和皇后萧普贤女,还是燕京城里的平头百姓,谁也没有觉得这事情有什么可怪处。

    结束了每日巡视的妙柳和尚,重又回到他每夜参禅的禅房中。

    在禅房的阴影里,有人头戴着天鹅绒的兜帽,披着宽大的金银丝绣法袍,正等着这位大昊天寺的住持僧。

    头戴兜帽的来客把自己的脸隐藏在阴影中,然而他注视着妙柳和尚的目光还是透着难以压抑的厌恶:“你好,虔诚的僧院大师,我该称呼你为妙柳大师呢,还是……”

    “善哉善哉,施主,和尚是和尚,和尚又不是和尚。和尚妖怪,不过名相,贫僧一念向佛便是佛,一念向魔便是魔,总不过慈悲二字,总放在心上。”

    这段绕口令一般的机锋,让兜帽来客更不快了些,但来客还是以一贯的优雅冷漠声音强调道:“我过去很嫉妒你,但现在我很可怜你,不过在我看来,你将任务完成得很好。在这座人类城市里,我们还需要多少同胞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

    这一次,老僧不再打机锋,只是伸出了手指:“我们还需要五百个新生的同胞。”


………………………………

第四百一十一章。白雪纷纷化赤霜(一)

    当燕京城中一片神鸦社鼓般的佛事连绵,易州北面却还是一片冬季里罕有的工地忙碌景象。。しXS520。 COM

    道海宗源在燕地的布局,最根本之处,自然是洞光灵墟这处被魏野点化而出的福地。不但设立了道海宗源上上下下在洞光灵墟中开辟的灵泉、芝田,近百种灵木异草,放到哪里都是一等一的散仙家业,又有程灵素这位药王门的掌门人主持打理,只炼丹合药这一项,就胜过了离火裁金院里一众道官。

    而洞光灵墟这等道家福地,也是魏野真身所在,虽然正牌的下元太一君被封在灵石仙胎中,只能以真形符寄托身外化身在外行走,可该搞风搞雨的时候也从没落下。从燕地漠北到东海南溟,谁不晓得天桂山中有这么一位连斩百余仙佛中人、凶名赫赫的石真君?

    其次就是魏野亲领道海宗源高阶道官们坐镇的涿州城了,这里本来就是辽国析津府南部的重镇,城中丁口众多,仓储也算充实,只要以强有力的手腕军管起来,那就基本不用担忧内部问题。虽然城中有几次夺心魔势力诱导作乱,但也转眼平定下去。

    更不要说,王超这个新出炉的燕地水府大总管,已经领着一众水族打通了洞光灵墟到涿易二州的水路,而涿易二州中,涿州又是重点照顾对象,不论是粮草被服这些基本军资,还是法剑符箭、法镜道衣、丹药灵草,都优先转运给涿州方面。

    相比涿州,易州方面不论人力还是军资,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易州城官阶最高的几位道官,分别是正六品上的紫虚郎殷小楼、正六品下的碧虚郎谢明弦,再算上一个地位超然的木岚,可就算是离火裁金院的道官,也只得正八品上的琼台郎而已。

    至于负责侦缉前敌的锺云从,在道官序列里不过一个正九品下的南华郎,居然也是易州方面官品在前列的人物。

    负责人的权限高下,直接决定了政策倾斜的方向,于是易州方面的很多事情就享受不到涿州方面的便利。

    这一点,琼台郎木岚的体会绝对是最深的一个——

    “为什么调运到易州的强化水泥数量这么少?除了修筑法坛,易州的城防一样要加固,何况易州还是对敌前线!”

    “木兄,息怒,息怒!易州方面当然也很受重视,但如今涿州才是大本营。不要说女真和北辽,南面赵宋军马也是要提防的对象,涿州城防必须固若金汤,不然我们谁在师君面前都说不过去!要不然,我们拨一批耐火砖过去,你们先在易州城里试着修一个水泥窑?反正石灰和白垩土都是燕地特产,我们直接就地取材便是……”

    ……

    ………

    作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筑材,不论是欧罗巴地区已经投入生产的罗马水泥、天然水泥,还是红铜冠和道海宗源致力推广的火山灰水泥,都没有什么技术门槛,除了少数特种水泥外,基本都是石灰石和黏土混合煅烧的产物。

    但比起还在摸索中的英国人,能够直接调阅星界之门数据库的星界冒险者们就从容得多了。从最基本的石灰石和粘土的配合比,到高效率水泥窑的修造,乃至精密的窑内温度控制,每一样都难不倒红铜冠和道海宗源。

    作为离火裁金院出身的道官,又常年主管土木基建,不管是技术难度最低的火山灰水泥还是道海宗源修筑法坛专用的特种强化水泥,自然都难不倒他。只要人手充足,材料到位,修一个似模似样的高温水泥窑也不在话下。

    很快的,一座简易的水泥立窑就在易州城中的匠作营附近修建起来。

    被木岚调用的匠人和流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大宋道官”叫他们从水井中打捞出那些坚实致密如上好白石的方砖,又懵懵懂懂地将这些上好的石砖砌成了一个砖塔不似砖塔、瓷窑不似瓷窑的怪模样,上面装着精铁打造的烟囱、篦子和大漏斗。

    这怪异的高大建筑,和“大宋道官”们看起来就古怪万分的言行,让这些燕地土著顿时有了许多不好的联想。

    有自作聪明的,就直接摇了摇头,找相熟的人咬起了耳朵:“这些大宋的贵人,怕是要在城里炼丹啊!”

    对于这些手艺人而言,炼丹终究是个神秘而渺远的事情,也有人很想不明白地反问:“隆冬腊月的,炼丹有什么用?”

    “你不懂,你不懂,炼丹的玄妙大着哩。老辈人都说,吃一粒仙丹,从此百病不生,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好处更多着。这些大宋来的先生,怕是看重俺们燕地的水土好,要采药炼丹献给赵官家呢!”

    对这种推测,那些自诩见过市面的人,则是嗤之以鼻,对这座古怪的铁头炉子有了更合乎逻辑的判断:“大辽眼看着就不成了,北面女真人又那般凶悍,这个骨节眼上炼的什么丹?只怕是在合黄白之术,缩锡成银也好,点铁成金也罢,弄出许多金银,才有军费可用!”

    “这炉子修得恁般高大,怕不是点金炼银,却是一座剑炉。俺听说,世上有一班剑仙,能用飞剑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万军之中阵斩上将仿佛探囊取物,只是这等剑炉上干天忌,当年干将莫邪炼剑,便是以身殉炉才炼成了干莫二剑……怕是这些征调的匠人,一个个都活不下来了。”

    类似这类的传言,倒是没有给木岚添多少麻烦,只要有说怪话的,直接就被殷小楼的道兵抓起来去筛沙子了——水泥、钢筋、砂石这混凝土三要素里,砂石虽然最不起眼,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后,当第一炉试烧的火山灰水泥出炉的时候,这些充满劳动人民朴素的浪漫主义想象的流言也就统统消灭无踪,甚至人们看着那些水泥窑里产出的灰泥,还有很不少的幻灭感。

    感到失望的人当中,也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鞑子”——就是被锺云从顺手从殷小楼手底下捞出来的萧鼎。

    作为极少数能进入易州城里的战俘,萧鼎自然也成为了易州城内劳动大军的一员——易州城不养闲人,从谢明弦和木岚的角度说,当下也没有修什么战俘营的打算。

    道海宗源对收容的流民基本是用蕃薯粉掺虫粉、鱼粉的救济口粮煮成糊糊养活起来,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人。但对参加重体力的民壮,这点粗劣食物所提供的热量就远远够不上需求了。

    一开始,给民壮们发的还是杂粮饼子,等到水泥立窑修起来,需要加快工程进度的时候,大部分的伙夫也都被派来运水泥、筛沙子,杂粮饼就变成了杂粮饭——官仓里的陈化粮和新粮,不管是麦仁、黄米、豆类还是高粱,统统朝锅里一丢,添上水就煮成饭。

    因为每顿饭里都掺着不少的高粱,这饭里总少不了一股子涩味,但除了杂粮饭,民壮们也有些荤腥佐餐。说是荤腥,其实就是虾酱。这种带着浓重腥味的猪肝色酱料,配上掺多了高粱米的猪肝色杂粮饭,另添一锅飘着海带、海藻、海莴苣的醋汤,就是民壮们日常的伙食。

    只有干得格外出色的人,才会另外有些咸肉、熏鱼之类的奖赏。

    这些东西,萧鼎家里未败落的时候,就连家中下人也未必乐意吃的。但是几经忧患到如今,这等粗粝的食物他却是吃得香甜——起码这东西,要比那喝下去满嘴土腥味的救济糊糊要强!更不要说,时不时还能见点荤腥了。

    仗着过去养下的身体底子好,萧鼎在民壮里很快就出了头,专门调到水泥立窑这里做了运煤工。

    烧制水泥需要大量的燃料,不管是契丹还是赵宋,都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煤炭作为冶铁业的主要燃料。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无烟煤的讲究,煤炭一烧起来就是满城烟尘乱舞,像萧鼎这样每天守着水泥立窑运煤的人,更是只有眼珠和牙齿还是白的。

    自然,身为琼台郎的木岚,倒有的是法子让自己点尘不沾身,在视察工程进度的时候,还雅兴颇高地把沈括的《石炭诗》吟了一遍: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萧鼎虽然是契丹亲贵子弟出身,但是辽国立国百余年,诗文也是必修课,听着那位大宋道官吟诗,不由得跟着低低重复了一遍,末了轻轻摇头道:“若用冬不老,却不合平仄。”

    他声音已经尽量压低,但是木岚这样六识敏锐的道官还是听得清楚,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一旁运煤工的管事以为是这个小鞑子惹得大宋贵人不快,忙快步走上前来,还没开口,就听着面前这位年轻道官温和应道:“沈存中这《石炭诗》,传世有两个本子,也有冬不老,也有冬未老,若论平仄,自然是冬未老好些。”

    这句话顿时让萧鼎有了些知音之感——虽然他家在北辽的政争中败落下来,自己也混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但骑得马、开得弓,还懂得辽东数族的方言,经义诗文也不算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别说放在大部分人都是睁眼瞎子的辽国,就是传说中识字率极高的宋境,也算是一个读书人了。

    然而这么个读书人现在却只是一个浑身炭黑的运煤苦力!

    但现在似乎就有了一个摆脱苦力身份的道路,萧鼎似乎能看到自己被大宋官人赏识,而后在南朝出人头地,甚至出仕为官的光明前景了。

    但是他的梦想被木岚接下来的话毫不留情地打碎了:“文翰词章固然重要,然而兵事当前,雅士才人便有宋玉的才情、司马相如的笔力,也非此时所宜。再好的文章写出来,是送给耶律大石欣赏呢,还是转交给女真人听天书呢?比起这个来,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在这里多运一车煤炭,便多出一炉水泥,易州的城防也就多加固一分,反倒是眼下最要紧之事。好好干,用心做,待到燕云战事底定,放你还乡,将来未尝没有东华门外唱出的福分!”

    大宋的道官说完这句话,转身便走,把萧鼎重新留在了满是煤灰的水泥立窑旁。

    萧鼎的眼中带着失落,死死地盯着那个道官的圆领道服,默默地咬了咬牙:“你们这些南人,莫欺少年穷……”

    他的狠还没有发完,就被管事的工头一脚踹开:“还愣着干啥,没有听见木大人说的么?去运煤,越快越好!”

    ……

    ………

    从水泥立窑视察归来,木岚直接回到了阳燧方诸馆内,在这座临时官署内,一座高约丈许的混凝土八角法坛早已浇筑完工。

    法坛之上,按照四象方位,立着四象、十二时、二十八宿的符文长幡,上面罗列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为首的罗天诸宿真形。

    在诸多星宿长幡的拱卫之下,法坛正中是阴阳双鱼盘旋而出的太极图,阴阳二极上各供着一面法镜,镜鼻一为日里金乌,一为月中蟾蜍。

    木岚登上法坛,双手捧定那面日镜,口中默诵咒言,掌心催发道门真气。

    镜光闪动中,露出了竹冠道服的某人那张总也正经不起来的脸:“小木啊,看起来你的推论没有错,通过日月二镜勾连日精月华,的确能够很好地完成讯息传输工作,现在我们直接从电报传讯一步进入视频通话的领域,干得不错。”

    “师君,此番我不是来向你邀功的,而是根据我们的侦查,女真兵马和北辽军阵已经逼近了易州城,而城墙的水泥加固工程还没有完全收尾!”

    “嗯,易州城防工事且不论,以殷夜叉那个一点就炸的性格,全歼来犯之敌不是什么问题吧?”

    “如果真是女真和北辽兵马倒不怕,但是锺云从和殷小楼都在前线发现了敌军中似有可疑的施法者在活动!”


………………………………

第四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