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创业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走了近一个时辰,才走完这条山路,来到山下,已累得脚软手麻,黑暗中又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才好,便只拣平坦的大路而去,顾不得鞋弓步窄,也顾不得黑夜胆小害怕狼虫虎豹,连夜奔平坦的地方而去。

    她走的却是西北方向。

    逃命的人,这力气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穿岗越岭,七颠八拐,也不知走了几里路,过了几座山,直走到天亮,来到一个村庄。

    这村却叫做石子窝。

    石萝依将王流放在石头上坐着,自己坐在路边一块花岗岩上看时,见脚底下那双鞋也磨出个大洞来,脚上水泡大大小小也打了七八个。包袱也轻了不少,原来是杨玉环将包裹打开来看了,便没有再次打叠结实,途中又被柴草刮拉,那包裹中的珠子银子又一路掉了一大半。石萝依取出几锭小银,单独包在外面,又将其余的全部捆紧,打在内包,背在背上。

    王流看着石萝依道:“姨娘,我好饿。”

    石萝依听见,牵着王流的小手站起来道:“走,我们去找东西吃。”

    二人牵手同行,远远的只见前面路旁树林中,隐隐看见一带红墙,显出几重屋角,像是个庵、观、寺、庙,出家人的所在。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石萝依见了,心中欢喜,急忙牵起王流走向前去。抹过林子,现出一个庵院来。石萝依看时,周围都是红墙包裹,壁泥一半都已经剥落,门前十来株倒垂杨柳,墙阶倒塌,中间向阳两扇八字墙门,上面高悬着一块布满蜘蛛丝的破败裂纹扁额,“非空庵”三个字如不走近细瞧,也已完全看不出了。原来是个破败的庵堂。

    石萝依即整顿衣冠,走到门口打门,提心吊胆,小心地问道:“请问庵内有人吗?”

    只听屋内一个苍老的声音颤巍巍地问道:“是谁在打门啊?”话音刚落,这屋子里的人便又出来相见,原来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尼姑。只见这老尼姑,穿一领破衲衣,戴一顶破僧帽,弱体伶仃,脸如枯叶;颧骨上翘,嘴唇下别。

    石萝依双手合十,行了个弯腰礼,道:“师父,我们二人,是赶路的人,只因为不熟悉路途,错过了宿头,连夜走到这里,一路疲倦而来。孩子腹中饥饿,还望老师傅能施舍些裹腹之物。我们身上略微有些银子在这里,权作一饭之资。师傅如有鞋子,也不管新旧穿过没穿过,一并卖一双给我。还望师傅慈悲,应付周全,感谢不尽!”

    那老尼见石萝依虽然衣服沾泥,但相貌雍容,举止得体,很是敬重,听了这话,便道:“蔽庵是山间破败的小庵,缺少香火,物资贫乏,仅有贫尼一人,每日暮鼓晨钟,粗茶淡饭度日。但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施主若不嫌弃,便请进来吃碗稀粥。”

    在这样的时候,石萝依当然不会计较是粥还是饭。

    老尼便领了石萝依一大一小二人进门来,行不多步,进了一道门,来到小小一间佛室,供着韦驮菩萨,这菩萨双手合十,横杵腕上,威风凛凛。从韦驮菩萨背后又转进去,是间佛殿,虽然不是很大,倒也宽敞,中间供奉着三尊金漆大半都已脱落的佛像――西方三圣,却仍然宝相庄严,慈悲肃穆,俯看一切众生。

    石萝依见了,站在佛前作了三个揖,又在稻草蒲团上跪下,向三尊大佛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轻声祈祷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在上,弟子石萝依、王流,由于业障深重,沿途招灾惹祸,屡屡被强人所难,性命难保。弟子诚心祈愿,求佛祖菩萨,三界导师,四生慈父,大发慈悲之心,佛力加被,拯救我二人性命,护佑我等逢凶化吉,前程随顺,平安如意!若能留得性命在世,弟子愿一心向佛,广种福田,常行善事。请求诸佛菩萨慈悲怜悯,利益一切众生。南无阿弥陀佛!”又拉过孩子王流来,也磕了三个头。

    进内又是一条走廊。转西一条鹅卵石小路,两边松树成行,虽然破败,挂满蛛丝,却也还幽静。

    转进一间房来,那老尼请石萝依母子二人坐了。老尼自己便去盛稀粥出来,二人各喝了一碗。那孩子王流虽然小时锦衣玉食,这时,喝了这碗稀粥,砂糖也没加,也觉得美味如珍馐,连碗也舔得干净。

    老尼又从柜中翻出一双僧鞋来,给了石萝依,道:“施主,老尼是出家人,如今头昏眼花,胡乱做了这一双僧鞋,还是新的,你就穿了吧。”

    石萝依称谢已毕,换了僧鞋,从包袱中取出一锭二十两的银子,递给老尼,道:“多多相扰师傅,些小银子,不成敬意,师傅莫嫌菲薄,还请收下。”

    那老尼起初并不肯收,石萝依硬是塞在手中,牵了王流,相别又望西而去。

    ;
………………………………

第十四章 绝境与死亡

    再说昨夜杨玉环醉倒在地,被人抬进房来。

    原来他却并不是十分酒醉,只因为心里想着石萝依,时刻留意在心,为了躲酒,就装出一副烂醉如泥的样子,倒在地上。后来躺在床上慢慢醒来,想起石萝依如花的美貌与诱人的身体,酒倒是醒得更快了。便披衣走进后院来看石萝依,只见门锁打坏在地,门口扔着一把铁锤。进屋去看,也是个空屋。

    杨玉环立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不来问兄弟杨玉清,连忙打发几个人前山后山去问,得知被杨玉清从后山放走了。杨玉环急叫牵马来,领着十几个人,快马加鞭,从前门下来,山谷中转到后山来,一直往西北方向追去。

    也是天使其然,他们走的都是石萝依走过的旧路。

    走不多远,只见大路中央躺着一锭金子。杨玉环看了,立刻知道是石萝依走得慌忙掉下的,便令人捡了这一锭金子。又追了两三里路,又有一颗老大黄绿色猫眼石珠子躺在路中央的泥土中。天下偏偏就有这样的巧事,就如同是特意做的记号一般,一直把杨玉环这一伙杀人放火的人领到石子窝村庄来,沿路打听有没有见到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

    但杨玉环等人却都是见钱眼开的人,见了这地上珠宝,怎么会不要?就这样,这群人一面向前走,一面盯着地上看,每看到一锭金银或是一颗珠宝,都要停下来拣起。这样一来,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时的石萝依心想离鸡冠岭已经远了,也没那么慌忙赶路,和王流在土路上缓缓而行。

    只见前头一座巨大石山,山上奇峰耸峙,巍峨雄伟,如鹤立鸡群。原来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荆湖南路管辖潭州境内。这山名叫石柱峰,东连大围山,北邻幕阜山,南接道吾山脉,西临捞刀河谷,巍巍耸立于浏阳北区的层峦叠嶂中,可谓“浏北山丘出石柱,平畴突起千余米”。上有神迹“补天台”,传说伏羲见此处“天漏”,便嘱女娲在山上炼五色石补天,所以人们称顶峰那纵横数十丈的平台为“补天台”。

    石萝依看不尽这群峰竞秀,莽莽苍苍的山景,感叹一回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但正在这个时候,忽然背后又是一阵马蹄声响起。

    石萝依一听到这个声音,她的心立刻就已收紧,连忙回头看时,只见来路一二十骑快马,在漫天的尘土中飞奔而来。只吓得石萝依胆颤心惊,猜想肯定又是一伙恶人来了。当时便慌慌张张背了包裹、抱了王流,不走山下大路,攀藤附葛,沿着石壁上小路,奔山上而来。

    来的人正是鸡冠岭上杨玉环那一伙人,其中一个人眼尖,远远的就看见了石萝依。这十几个人快马奔到山下林子中。这山路崎岖,过于陡峭,马不能行,便一齐下马,步行追上山来。

    只听得杨玉环在后大声高喊:“你这个言而无信的贱人,哪里去?”

    石萝依一听到这个声音,更是魂飞魄散,心急如焚,汗毛直立,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气力,哪管你荆棘拦路、怪石挡道,抱着个三四十斤的胖小子,径奔上山顶来。

    后面的追兵却越来越近,喊骂声连连。果然是:数只皂雕追紫燕,一群猛虎逐羔羊。

    石萝依转过一堆堆巨石,只听见前方轰轰隆隆震天般响,正像雷鸣起处,又似地裂山崩,唬得石萝依骨寒毛竖、捻神捻鬼。

    石萝依抱着王流奔向前来看时,只见道路中断,前途渺茫,一条瀑布,高挂前方悬崖之上。只见这瀑布: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初疑天孙工织素,雪梭抛掷银河边。

    继疑玉龙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前有瀑布挡路,后面追兵已到,石萝依无计可施,站在悬崖边上发呆。

    杨玉环等人很快就追了过来。

    杨玉环见石萝依已无路可逃,稍微松了口气,竟然又摆出一副笑脸,装作风度翩翩的样子,向石萝依抱了抱拳,叹了口气道:“姑娘丰姿绝世,在下实切想慕。自从姑娘不辞而别,久不见姑娘芳容,在下甚是想念。令姑娘连夜奔波,想必极为劳苦,在下也深感惭愧。还望姑娘恕罪,在下已略备薄酒,特来邀姑娘同回山寨,与姑娘赔罪,把酒言欢,日后结为夫妇,恩爱和睦,共矢百年之好。”

    石萝依看着这个面善心狠的男人,只恨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可以,一定要把他剁做十七八段,拿去喂狗。

    她看了看一泻而下的瀑布,只见烟云弥漫,看不清潭底。石萝依的心情又变的很复杂,星相家李助说王流这孩子命中克水,难道真应该死在水里吗?

    难道人真的应该相信宿命,就像朵野花,随风而飘,不应该有任何挣扎?

    杨玉环背着双手,慢慢地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又露出了那种愉快而得意的神色。

    那十五六个粗汉,在寒冷冬季的清晨,却还赤着膀子,向人展示着自己身体的强壮。

    一块石头边,几朵不知名的白色野花已经开放,在这个寒冷萧瑟的季节中,绽放自己的清芳。

    山风携着花儿那淡淡的香气掠过,又飘散在风中。

    这些花儿总是默默的生长,安静的开放,在属于自己的短短光阴里,也努力给世间带来淡淡芬芳。

    石萝依很喜欢花儿,尤其喜爱开放在山谷里的野花。

    她觉得自己就像一朵野花。

    山谷中的野花,却总是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她突然走了过去,摘了一枝白色的小花,放在鼻前闻了闻。

    一缕淡香拂过鼻尖,很快又流入心田。

    石萝依就笑了。

    潭底的水雾在浪花的激荡下,也像一缕花香,自花上轻轻飘散。

    聚集的水雾,也像一朵轻云升起,洁白、美丽而飘渺。

    石萝依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就像一个立在云中的仙子,在俯首观看尘世间的一切。尘世间所有的是非恩怨,又怎么会和纤尘不染、高雅脱俗的仙子有关?

    她突然抱起王流,也就是那个孩子,吻了吻孩子的脸蛋,然后先迈出右脚,轻踏在这圣洁无暇的云朵上。

    但是她并不是真正的仙子,所以她立刻就掉了下去。

    掉落的速度总是很快。

    杨玉环连忙奔来看时,哪里还有二人的身影。只见白雾飘散,黝黑色的深潭,就像是阴曹地府的入口。

    潭底的冷气升腾,杨玉环立刻就打起了寒颤。

    那十几个不怕冷的大汉,也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肚腹,他们也感受到了一股从来都没有过的寒意。

    ;
………………………………

第十五章 虎狼谷奇遇

    捞刀河水,十里宽阔,无波无浪,莲步姗姗。

    她从石柱峰而来,万里迢迢,也要奔向遥远的大海。

    在这没有雪花的冬季,升起的暖阳,在轻抚着捞刀河的脸庞。能看到它那清澈的双眼,在朝阳中,融成一片辉煌。

    这如天地般古老的河流,它比人类血管中流淌的鲜血更为古老。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公率兵攻打长沙,与周仓乘小船沿捞刀河进入湘江。不料,关公手中的青龙刀落入河中,入水而活,化为青龙,逆水而上。幸得周仓直追,才将宝刀捞上来。从此,关公落刀之处就叫落刀嘴,周仓捞刀的这条河,就叫捞刀河。

    捞刀河的水流平缓,两岸尽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山,并无人烟。只有不时飞过的各种各样的飞禽,在那茂密的树林中,“呱呱呱”“咕咕咕”欢快地叫唤。

    这里是飞禽走兽们的天堂,很少会有人来这里搅乱它们清静的生活。

    就连河里的鱼,似乎都在哼着小调,跳跃着从上游而来,庆祝着自己还拥有这一片净土。

    西岸的悬崖上,有一个仅仅雕刻了一个头和一只手的佛像。这个佛像如果雕刻出来,应该会比洞庭湖边的岳阳楼还要高几倍。也不知是哪个时代的什么人雕刻的?是因为什么原因又没有雕刻完成?

    冬天的中午,太阳依然火热,温暖着这片土地上所有的生灵。

    今年的天气,少见的多晴,气温也比往年偏高,甚至在早上,植物的叶片上,都还没有霜花。

    河的上游却慢慢地飘来了两个人,一大一小,两只手紧紧地互相牵着。

    动物的好奇心都很强,两岸的飞禽就立刻聚集在河边,摇头摆尾,来查看自家的地盘究竟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它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就像七姑八婆,聚在一起讨论这两个人为什么会飘在河里去?

    河边悬崖上的几只鹰正在死死地盯着河水中飘荡的这两个人,它们的心里也一定会很高兴,因为很有可能这两个人,正是它们今天的晚饭。

    飘来的人正是石萝依和王流。

    当河水渐渐温暖起来的时候,石萝依也在阳光的抚摩下苏醒。

    她睁开眼睛,就看到了纯真的蓝天,和笑得和蔼可亲的太阳公公。

    这一切都是这么美好。

    但当她发现自己漂在河中时,立刻就开始有了烦恼。她也立刻就想起了王流,也不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会不会真像李丞相说的那样,淹死在水中?

    她立刻就回头去看,看到的,却是紧闭着双眼的孩子。

    二人已经漂到了这个雕刻着佛像的悬崖下。

    石萝依很是心急,却又无可奈何,她忽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阿弥陀佛,无量天尊,各路神仙,请来救我们一救。”

    却真有这样的奇事。

    话音刚落,西岸上突然卷来一阵狂风。石萝依双眼朦胧,只觉一个簸箕大的物件突然出现在水下,将二人捞起,重重地扔在岸上。

    石萝依又昏倒过去。

    王流却根本就不曾醒来过。

    当石萝依醒来的时候,她就惊喜地听见了一个声音。

    这是哭声,但是这哭声能让她听了欢快无比,她觉得这哭声比这世间所有的歌声都要好听千万倍。就像一个年轻的母亲,第一次听到自己初生孩子的哭声那般美妙。因为她已经发现,这个哭的人是王流。那孩子坐在石头上,趴在石萝依身上,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不停地叫着“妈妈”。

    石萝依的眼泪立刻就已在她白皙如玉的脸上流淌,她也立刻坐了起来,紧紧地抱着孩子,抱得真紧!过了很久,她才轻轻地拍着王流的脊背,轻轻地说道:“宝贝,妈妈在这里。”

    “妈妈”这两个字,是多么温馨,又充满着多少柔情,多少关爱?

    王流也搂着了石萝依的脖子,他还在不停地抽泣,连混合着眼泪的鼻涕都流在了石萝依的衣领里。

    但是石萝依觉得这样都很好!

    她的眼泪,在静悄悄地流淌。这是高兴的泪水。

    就这样过了很久,二人的衣服都已经晒干。

    石萝依抬头看时,立刻就看到了那悬崖上雕刻着的佛头。

    石萝依跪在下面,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她觉得从河流中救起自己二人的,必定是这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又法力无边的慈悲教主。

    她也不清楚这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是怎么从那个瀑布下的深潭里漂来这里的?也不知道漂了多远?她牵着王流的手,摸索着,慢慢地爬过河边的石崖,来到河边的一片沙地上。她想找条路走到山里去看一看。

    二人找了个低矮的地方爬上河岸来,抬眼望时,只见这里好一块草坪,占地足有三五十亩地,尽被茸茸细草覆盖。草坪里,高高低低、星罗棋布矗立着各类奇怪形状的石头。一条一步宽阔的小溪,凿凿穿穿,引成活水,“哗啦哗啦”从草坪中流过。草坪北面,一大片常绿竹林,绿油油的,人影无一个,但闻鸟语响。西面又长着一排高低不齐的老松树。小溪边又有一条石板路,也不知是什么年代何人修建的?二人沿着溪边小路南行,只见一块巨大的石头,不知道在什么年代被天雷劈开成两半,中间隔有一丈宽阔。这条小路就从这块石头裂开的缝隙中间穿了过去。

    走过这条石缝,却见前方半里开外,尽都是陡崖断壁,崖上倒垂着苍松古树,密布着散翠藤萝。走进看时,陡崖下又都是草坪怪石,这块草地中又有一口池塘,清澈见底,里面游着百十条红色鲤鱼。

    果然是“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有天然画意”、“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这个地方,美得真像是神仙境界,但不知究竟是谁家所治?

    二人走到断崖下,向北看时,竹林的那一边,都是高山峻岭,遮住视线。东面是那条大河,河对岸又有高山,更不知山后是什么去处?近看西面,怪石嶙峋,密密麻麻乱石堆砌,就像有人乱砌的围墙一样。二人攀爬到石头上,望下面时,只见五六十丈宽一条峡谷,怪木森森不能见底,禽鸣兽吼之声不绝。此时天气晴好,二人抬首望前方时,见峡谷的那一边,约十余里左右,炊烟袅袅,似有人烟。

    二人正往远方观看时,却听谷底闷雷似的一声吼,唬得二人汗毛竖立、心惊肉跳,站不住脚,低头看时,只见一个头圆耳短、四肢粗大的斑斓吊睛大虎正看着自己,虎视耽耽。那虎却又不能够上来,看了看也就自己走开了。

    石萝依不敢再看,慌忙牵着王流的小手离开。

    好一派美景!只可惜又没一家人烟,四面都被陷恶山水围定,没一条出路。

    看看又是傍晚时分,石萝依想,先得找个地方安身过夜,免得被老虎吞了。千辛万苦来到这里,若又成为虎口之食,那可真是冤枉得很!

    石萝依牵着王流,沿着悬崖下石板又往东走来,眼前忽然出现一个石洞,洞口两扇木门大开,门口竟然还摆着一个笤帚和灰斗。在洞门不远处的草地上,长着一棵历年悠久的老松。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说:“苍松古柏,美其老也。一切花竹,皆贵少年;独松柏与梅三物,贵老而贱幼。”这棵松树郁郁苍苍,高大沧桑。在老松的下面,有一块方方正正而又平坦的花岗岩。

    石萝依又是欢喜又是害怕,欢喜的是,不管怎样,这个地方还是有人的;害怕的是,不知道这么凶险的地方,住的又是什么人?

    无论如何,她还是壮着胆子走到洞口,朝里面望时,也没一个人影。

    石萝依的心在“咚咚咚”地跳个不停,她很想能看见有人,但又害怕再遇到像伍大山和杨玉环那样的人。她想遇到一个像杜丽英与杨玉清那样的朋友,或者一个像“非空庵”老尼那样的邻居。

    她终于还是忐忑不安地轻轻喊道:“请问里面有人吗?”连喊了三声,也没人回应。

    石萝依牵着王流的小手,慢慢的朝洞内走去。走有约二十步左右,只见一座洞厅,足足能容纳一百来个人。里面设有木桌一张,四周环列藤椅板凳、木柜铁架。洞厅西南方有四间石室,门口都垂着布帘。东面靠河的方向又设置了一间厨房,洞厅靠里一面又有二三十个在石上雕凿的台阶,通往上层。

    石萝依不敢贸然进去,又轻轻喊了一声道:“请问有人吗?”还是没人答应。

    石萝依想,这家人会不会是出外劳作去了,还没有回来?如果突然进去了,被人强扭做贼,又惹出麻烦来。于是只得牵着孩子的手,又走出山洞来,解下包袱坐在洞口等。

    ;
………………………………

第十六章 和尚、道士和秀才

    傍晚的风光也格外恬美幽静。

    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就像是对情侣,在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你看那西边的太阳慢慢躲进云层,还要留半张脸露在外面;东方正在升起的月亮却发出了温柔的光芒,似乎在努力搜寻着太阳的方向。

    捞刀河的河面上,笼罩着一抹轻烟,一群小鸟在江面轻点,望对岸的远方而去。

    夜晚的凉风又开始吹拂。

    这个洞的主人却还没有回来。

    五岁的王流却又在打着瞌睡,他坐在地上,流着口水,把那个肥嘟嘟的脑袋晃得东倒西歪,有好几次都差点磕在石壁上。

    石萝依只得抱起孩子,往洞里走去。她掀起靠近洞口的门帘一看,里面都是锄头、钩刀、锤凿、簸箕类的生活用品。她又掀开第二个门帘,里面堆满了干柴。第三个门帘,却显得很空荡,只在靠墙处摆着个木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