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纪-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胫瘢永疵挥谢赜欢鬃H椿故怯幸恍┏逊菜椎牧α俊
就在刚才,风仲和请巫庙之中的大巫师,从巫庙而出,走了一圈爵禄之家,竟发现与姬考所言,不差毫厘。
“唉。”风仲和又是叹息一声,沉声说道:“不知国情,不知民苦,是仲和之过也。”
在他旁边,一位披头散发,大概做巫师装扮的人,安慰说道:“此非父君一人之过,祖辈皆是如此,父君想办法解决便是了。”
姬考抬眼看了这位巫祝一眼,却见对方十分年轻,脸色虽然也激动,但还是在一旁安慰风仲和。
“这是程君之子吗?”
风仲和点了点头:“正是,犬子伯符。”
“伯符见过考公子,多谢考公子提醒。”
姬考连忙还礼,而后惊讶说道:“伯符公子应该是长男,竟入了巫道吗?”
伯仲叔季,伯为长男,这是规矩。
此时以商为首的诸邦国,几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成巫者,不能承君位。这个规定,不知道何时开始,但是姬周便是照此而行的。
因此,当初姬昌的巫道测试,姬亶可不管他天赋如何,硬是将姬昌唤了回来。
似乎明白了姬考的隐藏意思,风仲和解释道:“我程氏起于黑帝之时,陛下绝地天通,本就以我祖重掌诸神祭祀之事。我家以巫祀之事起家,欲成一族之主,必先学巫术。从尧帝到夏后氏之时,从成汤灭桀到现在,莫不如是。”
姬考一听,更见疑惑:“为何程君不通巫祝之法呢?”
既然要成一族之主,要先学巫术,那这位程君按理,也需要懂得巫术的。可以姬考看来,这位程君很明显是一个普通人。
风仲和自惭一笑:“巫祝之道,也有天赋之别,我天赋极差。从小学习巫术,也不过是做个远罪疾的巫医,巫道种种神通,我却难以习练。我儿伯符却不同了,他天资在我之上,潜心巫庙之中,学了不少巫道法门,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自夏后氏被灭之后,九歌残破,我程氏祖上,也只是得到了一阙,且这一阙歌曲,神灵却无法与我等相应。”
风仲和说到这里,难免一丝抑郁,不说他了,以他儿子伯符的天资,要是能与神灵相应,巫道进境指日可待。
听到“九歌”之名,姬考陡然一惊,连忙问道:“九歌是什么?”
“哦,考公子可能不知。九歌乃是当初夏后氏刚刚立国之时,启王从天上带来人间的神乐。当时巫祝祭祀神灵,多是用九歌来祭祀,神灵也时常相应。经过东夷之乱,少康复国之后,九歌本来就不剩下几阙了。后来成汤灭夏,我先祖西奔之时,也只带回了一阙残歌。”
“不知道九歌原本共有几阙,分别是祭祀哪些神灵的?”
对于这突然听到的九歌,姬考实在是太好奇了,不知道与他所知的九歌,是不是同样的九歌。
“我也不知道九歌有几阙,或许是九阙,或者更多吧。祖辈倒是传言下来,当时在天上的神灵,应该都能够祭祀。等到少康复国之时,似乎就剩下了东君、云中君、河伯三阙可以祭祀。而等到我先祖西奔之后,一阙残歌,就连祭祀河伯都难了。”
“你们所遗这一阙歌,是祭祀河伯之用的吗?”
听到风仲和所说,姬考便大致确定,他所说的九歌,即便不是自己所知的九歌,也是极有关联。
东君河伯也就罢了,云中君之名,除下在那个九歌之中,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听过。而且他原本所知的九歌,其中有祭祀河伯,本就让姬考疑虑过。荆楚乃是江汉之地,不祭祀长江水君,反而祭祀黄河河伯,想不让人心疑都难。
“不错,每到秋时,我程氏都要乘大舟,沿渭水而下,到风陵渡口,也就是渭水入河之口附近,祭祀河伯。”
姬考喟然一叹:“真想听一下,你们这阙河伯祭歌。”
“这有何难,我这便让巫乐们为公子奏一次便是了。”
姬考闻言,脸上一喜,也不客套,便向风仲和致谢。
“只是还有一事,我等犹豫之中,想向公子讨教。”
这位程国的君主,忽然之间,面露难色起来。脸色瞬息而变,也难为他了。
姬考轻声一笑:“程君请说便是。”
“如今方国情况,公子也一清二楚。我本来打算,将这些爵禄之辈,全部除去,以告慰国中民众。但是我儿却说,这样会搅得方国不宁。一旦他们全部翻脸,我程氏的君主,怕是也要让人了。如今程氏困境,还请公子教我。”
刚才之时,他与自己的儿子伯符,已经讨论了很久,该如何应对。但是父子两人,却始终,没有拿定主意。
风伯符却说,他们完全可以来征询姬考的看法。既然对方愿意将此事告诉于他们,自然也不会吝啬帮助他们。于是,风仲和父子两人,便直接过来问策了。
“程君此时,确实比较难处理。要是置之不理,总有一天,民众会洞悉一切,将矛头对准程氏。而要是操之过急,却会让爵禄之辈狗急跳墙,方国大乱。以考看来,程君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先找出几个做得太过之人,宣之于民,夺其家产,以平民愤。”
“不过在此之前,程君需要确定,程国的军士,还是不是程君的军士。否则的话,那便想办法将其变成程君的军士。”
“公子这番话,我们都理会得,我与父亲也想到过这一截。我们只是在想,未来之时,邦国何以治。先祖有祖训,不可苛待与我们一起西来的各族。而民众有功,不可不赏,我等无可以赏,只得给爵。却不想有爵无禄,竟会有这般后果。”
姬考听了这位程君长子的话,又深深看了他一眼,名字倒是没有取错,是个明白人来着。
“伯符兄弟,你可知,赏有功之人,不仅可以赏禄,还可以赏地赏人。”
风伯符叹息一声:“公子所言,我又何尝不知,只是程氏在鬼戎与犬方南北夹缝之中,东西则是诸姜方国,我等不失地失人,便已经是神灵庇佑,哪里还有地与人赏有功者啊。”
姬考淡淡一笑:“如今北方的西落鬼戎,祖地已经被我姬氏所夷灭。鬼戎所占土地,单单我姬氏之民,却难以尽用尽取。我可以修书一封,程君则出使我姬氏,以我祖父仁德,必会将靠近程氏之地,与程氏共享。”
程君父子,闻言一愣,相顾而视,程君风仲和惊道:“公子此言当真?”
姬考微笑道:“姬氏之人,从不虚言。”
“不知公子可有其他要求?”
风伯符虽然脸上露出喜意,但是疑问也不少。
姬考道:“自然是有要求的。程氏既然要取鬼戎之地,自然要将残余鬼戎之民,或是收容,或是驱逐,或是夷灭,且要防止鬼戎将这些地重新占去。否则的话,我等宁愿将此地给诸姜方国。”
程君急忙拱手说道:“公子放心,只要我程氏得地,必然奋力保住,不让它再入戎狄之手。”
“好,程君有此信心便是。稍后我便修书两封,一封请程君送给旁边的毕君,程毕两国,形相若,貌相似,我姬氏愿意一并助之。另外一封,则是给考祖父之信,程君与毕君,可凭此信,共同出使姬周。”
说完,姬考也不耽误,请程君取来竹简,他这便开始修书。谁知道程君直接从自家库房之中,取来本就不多的丝帛,请姬考在上写字。
“何必用如此贵重之物?”
“不贵重,不贵重,公子之信,才是世间最贵重之物。”
程君风仲和憨厚一笑,竹简这东西太过笨重了,携带不便,还是用这丝帛吧。
姬考不再多言,当着他们的面,便将两份信写好,正是刚才所说之意。
程君父子还以为,姬考在丝帛之中,会让周公提些其他要求,没想到当真什么要求都没有。甚至,姬考还在信中明言,不取一物,不收一礼,泾渭两水交处,附近鬼戎之地,尽数付予程毕两国。
当真是大出他们所料。
………………………………
第三章 西伯之始,王道之基
事实上,姬考又何必提什么要求呢?
未来之时,即便姬考不提任何要求,程氏也好,毕氏也罢,都会按照姬考所想去做。
姬周一国,过去,现在,以致未来几十年,唯一的敌人,便是戎狄了。
姬氏虽然击破西落鬼戎,但是还有燕京之戎、余无之戎、犬方国,甚至犬戎、羌戎、鬼戎等众多敌人。
以姬氏如今之力,应对其中任何一个,都稍显力不从心,更不用说全部了。
所占西落鬼戎的土地,以姬周之民,必然无法尽用,还不如让给程毕两国。
这样一来,未来戎狄复来,这两个方国必然会卖力应敌。姬周,再不用单独迎战众多戎狄了。
甚至未来姬氏收回祖地豳之后,要对犬方开战,程毕两国必然会一起出兵。毕竟,犬方与他们两国隔渭水相望,他们也巴不得将这一国平灭。
可以说,姬考所使,是纯粹的阳谋,对姬氏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阳谋。
即便程毕两国清楚,也不会拒绝,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同样是百利而无一害。
姬考在书信之中没有明说,他相信以自己祖父与父亲的智慧,自然会明白他的谋划。特别是父亲姬昌,那可是注定要证道成圣的人,不可能这一点都看不穿。
······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听着耳畔的音乐,姬考内心之中,不由默默念诵这首未来的诗歌。他也不知道为何,此情此景,让他不由就回忆起来这首早便忘却的诗歌。
黄钟大吕,击缶操琴。
同样是九歌,同样是河伯,所不同的,却一是曲,一是词。
听完这一曲之后,姬考便感觉,未来这词,实在是和曲子对不上。
明明是庄重浩大的祭祀之音,放到这词之中,却成了女子与河伯的欢会畅游。
在巫庙之中听完一遍这祭祀河伯之曲,没有听到任何奇怪之处,姬考便告辞离去了,傅说还在等着他出发呢。
程君父子再三挽留,姬考仍是笑着告辞。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又能听一阙河伯祭歌,此间事已了。
至于河伯,至于九歌,至于神灵的真相,总有一天,会为他所知。
······
停在程君府邸外的马车上面,傅说看着姬考出来,突然莞尔一笑:“堂皇之谋,共抗戎狄,可以称之王道也。”
他忽然感慨,姬周一族,从已故的周公姬亶开始,姬季历,姬昌,再到眼前的姬考,都是非凡之君。虽然衰败多年,但是以这四世之积累,何愁不兴啊。
姬考同样一笑:“对抗诸夷,本就是所有诸夏邦国之事,谈什么王道呢。”
这一点,他相信,沬邑之中的那位商帝,以致他后面的几位商帝,都是这么想的。要不然,殷商与东夷的战争,也不会一直持续到殷商灭亡。
傅说没有多说,他们继续上路。
“傅说先生,陆路走厌了,我们不如走一段时间的水路吧。”
已经脱离了犬方国的势力范围,在一处休息之时,姬考眼见渭水滔滔,忽然心念一动,觉得他们走水路东行,可能会更快一些。
傅说点头,早在出发之前,他便说过,路上之事,一切由姬考决定。
“公子,我们并没有船只。”
姬考听到这话,便取出祖父给他的地图,发现在地图之上,此时所在之地,隔渭水相对的地方,名为骊山氏。
看到这个名字,姬考心中便升起一丝疑惑,他从来不知道,竟然还有骊山氏这个氏族的存在。骊山他倒是听说过,确实是在渭水之南,临潼关附近。
“先生,我看渭南之地,有骊山氏族,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氏族?”
傅说听到骊山之名,心念一动,当初他跟随武丁陛下南征北战,好像也没听说过这个部族。
“我亦不知。”
“那么先生是否有意,一起去拜访一番,顺便交换一些船只。”
“也好,去借几艘船只,我们的速度也会快上一些。”
······
周原之上,姬氏之中。
此时,姬季历与姬昌,正接待完前来拜访的程君风仲和与毕君毕叔方。父子两人,正拿着姬考的家书,细细观摩。
“昌,你觉得如何,考这主意是否可行?”
周公姬季历,心中有些犹豫,倒不是说舍不得这些土地,只是心中担忧程毕两国,此后就要被鬼戎与其他戎狄针对了。
按照他们所说,这两国国势,还不如姬周,修行之人,也近乎没有。要是一旦因此被戎狄灭国,那他姬周真是罪莫大焉。
无论是当年的夏后氏车正仲奚,还是颛顼帝之时便为南正的重,都是有大功于诸夏的。
姬昌却道:“好啊,考儿这方法,其实极好。”
“怎么说,万一程毕两国挡不住戎狄,这不是害了他们吗?”
姬昌笑着道:“考儿虽然只是将程毕两国引到了姬周,可是戎狄之地附近,又岂是只有程毕两国。诸姜方国,夏后遗民,各种上古方国,想来都不会觉得自己地域太多。”
“程毕两国虽然挡不住戎狄,可是我们这些殷商西部的诸方国合在一处,又岂是戎狄能挡的。”
“在此之前,我还在忧虑,姬周之民有限,我们虽然攻破了戎狄,但是对于戎狄之地,却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自己派兵驻守,徒耗兵力,却没有大用。现在,除下周原附近的众多地方,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赠给众方国,并以此为契机,请他们共抗戎狄。”
姬季历一听,陷入了沉思之中,许久之后,才缓缓点了点头。
程毕两国是弱小,可是其他方国,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这些方国要是愿意出力,应对戎狄,倒也不这么难了。
而且,有地可拓,也不担心他们不出力。起初之时,没有方国愿意与戎狄相抗,因为单独一国,必然不是戎狄对手。
现在,他们姬周愿意居中串联,将诸方国拧在一起,共抗戎狄。这样的话,戎狄最为痛恨的,也只会是他们姬周,那些方国的压力,其实并没有这么大。
而姬周,本来的目的,就是要对付这些戎狄,完成先公的复仇兴周之念。
“昌,这些地全部赠予其他方国之后,我们姬周,又从何壮大呢?”
姬季历忽然又想到一事,既然土地赠出,他们以后自然不好再要回来。而姬氏,不可能永远只在周原之中盘桓,终究还是要拓土壮大的。
姬昌展开姬氏绘制的方国之图,先是指着北方:“这里,是我们的祖地所在,收回之后,必然不可予人,未来之时,需要迁民而去。”
而后,他又指着周原东南方向:“这个地方,如今被犬方国所占,等到祖地收回,我们首先便要将犬方灭掉,横跨渭水两岸,与程毕两国,以及诸姜方国接壤。”
姬季历看着地图,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
“怎么,父亲不同意吗?”
姬季历问道:“同意是同意,只是我觉得顺序应该要换一下,我们先灭犬方,再夺祖地,你觉得如何?”
姬昌摇了摇头:“昌不这么认为,犬方国孤悬诸夏方国之间,没有任何依靠,至今还没被灭掉,最大的原因,就是西北的犬戎。以姬周当前国力,还不足以和犬戎抗衡。等到未来之时,姬周国力再强一些,西部诸多诸夏方国的联系更紧密一些。犬方之国,随手可灭。”
犬方国,便是犬戎安插在诸夏国度之中的,似乎准备随时内外夹击,一举侵入诸夏。
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诸夏势力衰弱。曾经他们等到过,商人数百年内乱,导致势力大减,诸多戎狄蛮夷都蠢蠢欲动。
可惜,商帝武丁横空出世,整顿内部之后,便开始了对四夷的征讨。先后几代商帝,又都是好战之人。所以,犬戎只能继续等着。
他们目前所做的,只是慢慢蚕食诸夏方国,不敢过激,引起商人的再度西征。
姬考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想到的这个办法,将戎狄之地,赠给程毕两国,将会成为姬周未来国策的变化之始。
西伯之名,由此而来。
宗周之制,亦与此有关。
······
此时的姬考,却随着傅说,乘风而上,横渡渭水,来到了临潼关附近。
事实上,姬考看到图上有临潼二字,下意识便以为是临潼关。
然而此地并不是一个关卡,此地有临、潼二水,故名临潼。
一路之上,有三三两两的猎户,却并没有看到大型部族。直到一处大山脚下,终于看到了一个不小的部族。
虚空之上,傅说俯视下方,却惊叹道:“此地乃是神灵垂青之象啊。”
姬考听到傅说之言,顿时想到自己还在前世之时,便听到的一个传说。
骊山,似乎还真是一位大神曾经呆过的地方啊。
………………………………
第四章 骊山之中祭娲皇
这是一个并不是很大的部族,依靠众多山峰而建,并不像姬周与毕方、程方那样,已经形成了程邑与国度。
在空中往下看的时候,姬考注意到,这个部族主要还是以渔猎为主,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耕作。
部族之旁,倒是也有些粟米种植,或许是不通耕种之法,或许是无心打理,长势并不太好。
傅说与姬考,大踏步来到这部族外面,过来之后,却发现这一族的氛围特别怪异。有一支小队,拿着武器在外巡视,而且领头之人,竟然是一个巫祝。
“你们是什么人,来我骊山氏做什么?”
这是一个身穿兽皮的巫祝,他的手中,拿着一根兽棒。这种装扮,姬考倒是头一回见到,他一路行来,所过方国,便是戎狄,也很少这般打扮了。
戎狄之人,或许还有衣兽皮的,但是却没有拿骨棒做武器的了。
“我是岐山之下,周原姬氏之人,东去沬邑,拜见商帝,路过骊山脚下,想要从你们这交换一艘大船。”
“没有,没有,你们赶紧走。”
带头的巫祝并不多说,让姬考与傅说赶紧离去。
“没必要如此拒人于千里之外吧,我们又不是白要你们的大船,我可以拿出东西来与你们交换。”
姬考心平气和说道,没有丝毫不喜的神色。
“不用了,我们戎狄也,与你们诸夏部族,没有什么可以交易的。”
额,对方的这一句话,将姬考雷得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好一句我们戎狄也,让他想到,数百年后,荆楚那位王者,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
姬考还想多说,但是傅说却拉着他说道:“我们走吧。”
不等姬考开口,便一把将他拉起,乘风而上,转眼便不见踪影了。
这番变故出现,让骊山氏这些巡视之人,大吃一惊。
“头领,这两个人,会不会就是······”
“不会,他们绝对不是。”
穿着兽皮的巫祝摇了摇头,对身后之人说道:“你们继续巡视,有问题马上往里通知,我去和大长老说一下情况。”
这巫祝连忙往部族之内而去,大步流星,很快就来打了骊山,也就是他们的祖山山脚之下。
“骊野,你过来做什么?”
在山巅之上,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
“禀告大祭司,刚才在部族外面,有两个诸夏之人过来了,被我们赶走了。他们能够御空,我有些担心,特地过来告知您一声。”
穿着兽皮的骊野,大声向着山上说道。
“好的,我已经知道了,你继续带着族人去巡视吧。一旦有变,立刻发出通知。”
“是。”
骊野提着骨棒,大步而去,丝毫不敢耽误。
在骊山之上的一个山洞之中,黑暗似乎充斥着一切,寂静无比。
“两位,既然来了,何不现身?”
他这话说出之后,静谧的山洞之中,忽然传来脚步之声。
“大祭司好耳力。”
傅说的声音忽然传出,对这位大祭司说道。
大祭司淡淡说道:“你们两个,就是骊野说的夏人吧,来我这做什么?”
傅说淡淡一笑:“我是商人,而我旁边的这位小友,却是周人。夏后氏已经覆灭了数百年,大祭司即便一直呆在山洞之中,这个消息想必也已经知道了吧。”
大祭司哼了一声:“呵呵,商人,周人,当初禹王的恩德,都被你们忘光了吧。”
傅说道:“禹王大德,我们从来不敢忘。但是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