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夏纪-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来自远古的巫唱,这是先民的颂歌,其中更有龙凤百兽之音夹杂,如同一场盛大祭典上面的祭祀之音。

    一时之间,幽暗的巫庙,显得金碧辉煌,像是神灵所居的天界一样。

    交相辉映的光芒,浩浩荡荡的天音,姬昌站立在中间,恍如神灵。

    “这,这,九色齐辉,天音荡荡,分明是巫中圣者的气象啊。”

    大宗伯也是出自巫道修行的一个圣地之中,他们这一脉,虽然不说是领袖群伦,但也是最为顶尖的势力之一。

    可是就他所知,数百年来,还从未有过哪位巫修,测试天赋之时,有如此浩大的气象。

    便是那些成名已久的巫,也远不能及。

    同时,大宗伯眼中又不由得升起一丝可惜的神色,天上的众神,竟没有一个与姬昌相应的。

    也就是说,姬昌便是能修行其他种种巫法,却不能接引神灵,沟通神灵。

    不能沟通神灵的巫者,便是手段再多,也难以成为最顶尖的巫,大宗伯如是想着。

    ······

    巫庙不远之处,便是姬氏一族的宗庙。

    此时,姬亶坐在宗庙正殿的地上,殿门打开,看着巫庙之中的浩大光芒。

    在他旁边,有三个老者,分别是他的三个嫡子,姬泰伯、姬仲雍与姬季历。

    “季历,你去将昌引来宗庙之中吧。他是带领我们一族兴盛的引路者,不应该局限在巫法之中。”

    姬亶的幼子,姬昌的父亲姬季历闻言,向姬亶行了一礼,便去往了巫庙之中。

    等到姬季历走远之后,姬亶才对自己两位年长的儿子说道:“我昨夜与你们所说的,你们想的怎么样了?”

    对于长子和次子,姬亶是自觉愧对他们的。

    从他们出世开始,姬亶要么是在帮助百姓安居乐业,要么是在牧养马匹,要么是在与戎狄交战,很少尽到父亲的责任。

    等到他们稍稍长大,明白事理之后,便去到了与戎狄交战的战场。

    如此几十年,等到姬昌成长,听到姬亶无意之中叹息,姬昌将是带领姬氏兴盛的人之后,姬泰伯与姬仲雍,便直接远行,去山野之中给姬亶采药,很少回来。

    他们的所为,其实就是将周原的继承权交给了姬昌的父亲姬季历。

    姬亶虽然怜惜两位儿子,但是为了整个邦国,他不得不默许了此事。

    现在,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却不得不让两个已经垂垂老矣的儿子,再度离家远行。

    而且,这一行,可能就再也难回故土了。

    “父亲,我和二弟已经商量过了,将带领我们的部分后人,离开周原。”

    姬亶点了点头,脸上似悲似喜,复杂难明。

    “你们这一去,将有大功劳于天下,但是作为父亲,我却对不起你们两个儿子,作为周国之主,我却对不起你们两个臣民。”

    听到姬亶这么一说,姬泰伯与姬仲雍,连忙起身跪伏在地。

    “父亲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如何担得起。”

    “对啊,父亲,你这样说,让我们如何敢当。”

    ······

    姬亶本来想将他们两个扶起,但是身子一动,却发现自己已经难以起身了,不禁再次叹息,命不久矣了。

    “你们起来吧,和我一起等待这场测试的结果。”

    姬泰伯与姬仲雍起身,侍立在姬亶两边,一起看着巫庙之中。

    他们也明白,姬氏在周原的崛起,巫庙之中的结果,将会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今之世,任何一个大邦国,都有两种势力,人间势力,以及人间之外的势力。

    人间势力,指的是土地、人口、兵马、积蓄等等,这是一个邦国的根本。

    人间之外的势力,其实就是一种,便是人。

    这种人不是一般人,而是修行之人,可以是巫祝,也可以是其他修行者。

    周国建邦不久,没有其他修行之人,只有一个大宗伯,因为与姬亶自幼相交的缘故,来到此地作为祭祀天地鬼神之人。

    但是姬亶担心,他要是一死,他苦心孤诣经营出来的姬氏周国,会泯灭在戎狄的攻伐之中。

    事实上,在姬氏开国之前,并不是没有其他氏族在西垂开国,数百年几度兴废,终究是没有哪个邦国能够屹立在此间。

    姬亶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发现在这其中,人间之外的势力,占有很大的因素。

    戎狄之中,有祭炼图腾者,高深之时,可以接引妖魔神灵图腾以为战,非寻常士兵所能及。

    能够与祭炼图腾的修行者相斗的,在周原之中,姬亶只知道巫祝了。

    但是他深知大宗伯其人,在他死后,绝不会安然在周原作为祭祀巫祝之首的。

    所以,姬亶只能与由殷商而来的仇生,做这样一个局。

    身受重伤,命不久矣的大宗伯,为了庇护他那两个还未成长起来的弟子,不得不在姬氏一族之中传承巫道。

    只要姬氏能够自己掌控巫祝之术,未来之时,与戎狄的争锋,他们也就有了底气。

    “祖父,您将我唤来,不知道有什么吩咐?”

    姬昌跟在自己父亲姬季历后面,从巫庙出来,来到了宗庙之中。

    姬亶看着自己最喜爱的孙子,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他这孙子生来神异,胸怀四乳,乃是大仁之象,示意万民归心,邦国传给他,必然能够大兴。

    “昌,巫祝之道,虽然是沟通鬼神之道,但是却不是你要学的道。你的道路,应该在其他地方。”

    “不知父亲,想要昌儿走哪条道路?”

    姬昌的父亲姬季历,朝着姬亶行了一礼,疑惑问道。

    “古之造文者,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为手持法具者,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但是还有一个字,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昌之道,不应在巫,而应在王。”

    众人闻言,无不心惊。

    所谓王者,自从伏羲氏肇始,经神农氏、轩辕氏而至禹王,多不过十几位。

    而夏后与如今的殷商之帝,虽也可称之为王,但是多是有名无德之王。

    真要强行推举,禹王至今,近千年时间,或许只有成汤可以谓之王也。

    原来,父亲对昌儿的要求这么高啊。

    姬亶三子,心中都如此感叹说道。

    至于姬昌,则默然不语,看着姬亶,行了一个大礼。

    “昌,你作何想?”

    看着自己的孙子,姬亶的目光,竟少有的有些焦虑了,希望能听到他的答案。
………………………………

第六章 天厌之?谁救之?

    “天下万民,若是需要我姬昌为王,那我便为王。天下万民,若是不需要我姬昌为王,那我便就在周原做一农夫。”

    姬昌也知道,自己的祖父,对自己期望颇深。

    但是,成为王者,又岂是随便说说的。

    天地之间有王者兴,必然是有天地使命在身。

    伏羲定伦,神农尝百草,轩辕建制,一直到禹王治水,都是在人间之中有大功德的,同时也是兴于人间危急之时。

    如今的天下,姬昌却没有看出,任何需要一位王者出的迹象。

    人间,并不需要王者。

    听了姬昌的话,姬亶沉默了,目光似笑似叹。

    “也罢,子孙之世,自有子孙决定,我一将死之人,岂能尽知后事。”

    姬亶的声音,逐渐低沉:“今天你们都在,我也是时候离去了。当初立起这宗庙之时,我就做了决定,要死在这宗庙之中。如今诸事已定,我当去见诸先祖。”

    话说到此,姬亶看了看远方,感觉自己越来越疲惫,双目准备缓缓闭上,就此一睡过去得了。

    旁边的三子一孙,看到姬亶这般模样,都在心中悲戚。

    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祖父,姬氏一族的中兴者,周原邦国的创建者,他的人生,终于到尽头了。

    轰!

    晴空之中,一道霹雳惊起。

    然后,天地变色,转眼之间乌云漫卷,狂风肆虐,电闪雷鸣。

    乌云如盖,乾坤如夜。雷电交织,天地如昼。

    狂风呼啸,却不知从何而来,到何而去。只在这天地之间,东南西北的狂吹乱舞。

    正吊着最后一口气,准备将最后一口气散去的姬亶,感觉到了这天地异象,睁开双目,看着天空。

    “这,这是苍天动怒啊,到底是为什么?”

    不仅是他,在他身后的三子一孙,也目瞪口呆望着天空。

    狂风与雷电之中,浓厚的乌云之下,是周原的巫庙,祭祀苍天的所在。

    “天厌之!天厌之!”

    大宗伯的声音高亢,出现在了巫庙之中。

    “姬亶,此子天地难容,你自己去解决吧。”

    随后,一个瘦小的身影,直接从巫庙门口飞出,落在了外面。

    “是考儿。”

    姬昌惊骇说道。

    ······

    姬考站在巫庙门口,仰天看着这风卷云涌,电闪雷鸣,心中不由得一声苦笑。

    他这是招谁惹谁了,早知道就不去参加这什么测试了。

    刚刚轮到他过去测试的时候,姬考还满脸笑意,冲自己的弟弟姬发挑眉一笑。

    当姬考将手放到引灵石上的时候,在他的脑海之中,仿佛有一道光划过。

    在这光芒之中,种种场景掠过,一幕一幕,仿佛是他曾经见证过的。

    上古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有一个苍劲汉子,持彤弓素失,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一个赤膊巨人,手持桃木杖,追逐日影,将至于隅谷。太阳上面不断朝巨人放出万丈光芒,巨人饮尽河渭之水,中道而亡,手杖化为桃林。

    又有一无头汉子,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操干戚,与天帝而战。

    姬考正仔细观看这一战的时候,忽然,那天帝朝他看了一眼。

    看不清相貌,目光如同闪电一般,打在他的脑海之中。

    铛!

    姬考只感觉一阵头痛,思绪便回到了现实之中。

    他都没有注意,最后的时候,还有一声浩浩钟音,响在他脑海之中。

    等他回过神,面对的,就是巫庙外面的隆隆巨音,眼前从天帝之位开始,所有神位的不断抖动,以及所有人惊讶之极的目光。

    巫庙之中一阵压抑,这种压抑的感觉,也不知道是这些神位发出的,还是大宗伯的手段。

    “天厌之!天厌之!”

    在大宗伯说完这两句话之后,姬考便被他一袖,扫出了巫庙之中。

    然后,便是苍莽天地,无边乌云,无尽雷电,一人独立世间,独对苍天之怒。

    姬考抬头,望向了高空,这天地异象面前,并没有让他感到任何的畏惧。

    此时他的内心,还停留在巫庙之中,脑海所见的一幕幕。

    射日、逐日、反天,人耶?巫耶?

    姬考不知,他只知道,要是那几位面对此情此景,腰杆都不会弯一下。

    无关实力,只合内心。

    在他们身上,姬考看到了一种意志,一种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意志。

    生命可以泯灭,但是意志却不可磨灭。

    血脉或许失传,但是意志却不会失传。

    宙光轮转,天地悠悠,总有一些东西,不容改变。

    姬考的目光,似乎透过乌云,看向了无边虚空的深处。

    他只想知道,这种天地异象,是不是有人在操纵着?

    什么天厌之,他可不认为,老天会这么无聊,来厌弃他一个蝼蚁一般的存在。

    便是整个周原,整个姬氏,在天地面前,也什么都不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位圣贤虽然现在还没出世,但是这句话,却说得极为有道理。

    似乎感应到了姬考的目光,也似乎明白他心中不敬的想法,天地之间,狂风更加肆虐,吹得沙尘漫天,雷电更加凶猛,由四方朝着姬考聚拢。

    ······

    “昌,你这儿子,到底做什么了?”

    姬亶的内心十分忧惧,后世子孙,获罪于天,这对整个姬氏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姬昌同样懵了,在他心中,姬考除下沉默少言,并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也没听说他有过任何不敬天地的想法。

    巫庙与姬氏宗庙遥遥相对,在两庙之间的空地之上,唯有姬考一人。

    上面天地变色,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而年幼的姬考仰天而视,丝毫不露怯意。

    “哎!”

    姬昌叹了口气,举步便要往姬考所在之处而去。

    那是他的儿子,子女独对危难,身为人父,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姬昌虽然常年征战在外,对长子少有教导,但是便是老天降罚,他也觉得应该父子共担。

    “昌,你要做什么?”

    姬季历目光微动,看着姬昌。

    “子有难,为父者岂能不救?”

    姬昌朝着自己的父亲拱手一礼,便洒然前行。

    “哼,你救得了吗?”

    大宗伯的声音,从巫庙之中传出。

    “救得了救不了,是一回事。但是我去不去救,却又是一回事了。”

    姬昌微微一笑,举头看向恐怖的天地异象,真要面对于它,也不过如此吗?

    自己的儿子敢面对,自己又有何惧?

    “一起去吧。”

    正当他要出门的时候,姬昌的父亲,姬季历忽然面带笑意说道。

    “父亲,您·······”

    姬季历摆了摆手:“不必多说,你要救子,我也要救子。不仅救子,还要救孙。”

    姬昌闻言,口中有千般言辞,都难以开口。

    父子相亲,自古使然,他能做到,父亲季历自然也能做到。

    “好,好,泰伯,仲雍,你们将我一起抬过去。就让我们一起,面对这天威吧。真要是后代子孙,获罪于天,那也是无可祷也,死去之后,向先祖请罪便是。”

    姬亶同样洒脱一笑,真要是天不佑姬氏,如之奈何。那边临死之前,看一看老天到底要如何?

    祖孙三代六人,一同来到了姬考的旁边。

    此时,雷霆越见密集,风云越见恐怖,如同天地将要毁灭一样。

    在宗庙与巫庙的远处,一位独臂老者,衣衫猎猎,看着这里。

    “老友啊,这一关我实在是没法帮你们了。”

    在这浩大天威面前,仇生甚至都不敢闯进去。

    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个八九岁的小孩,竟然还没有被雷电劈上。

    但是他有一种预感,只要他一进去,马上就会被众雷加身,难以逃脱。

    ······

    雷霆由远及近,风云由上而下,距离姬氏一族之人,不过几丈距离。

    无边天威,将四周压抑得一片死寂,仿佛正在死亡一样。

    “哼,无知之人,竟妄图与天相斗。”

    大宗伯心中一阵冷笑,然后看向他眼前的姬氏后裔,开始琢磨着选择新的邦国之主了。

    这样也好,新的周原之主,将由他选出,以后周国的发展,将由他一言而决。

    铮!

    忽然,姬氏的宗庙之中,发出一声巨响。

    这一声响动,如同长剑出鞘,单听声音,就能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振奋感觉。

    然后,一道金黄色的剑气,从姬氏宗庙而出。

    浩瀚威严,凌厉之极,斩向了虚空之中,迎向了无边的乌云,恐怖的雷电。

    天地众生的意志,似乎都凝纳在这一剑之中。

    合天地人三才为一剑,举之无前,按之无下,上决浮云,下裂地纪。

    剑光如匹练一般泄下,绵绵不尽,到处是金黄色的光芒,剑气涵盖了四维上下的所有角落。

    浩浩荡荡,携带无边大势,挡在它面前的一切雷霆,一切风云,完全被消弭一空。

    一剑过后,再不是恐怖无边的末日之景,而是阳光明媚的青天白日。

    巫庙之中的大宗伯,眼见这一幕,目光之中,惊骇无比,死死看着姬氏的宗庙。
………………………………

第七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所谓宗庙,唯邦国可见,乃是祭祀先君之地。姬氏在入周原之前,只有祖庙,并无宗庙。

    后来在周原之上建城邑,又得到了商天子的册封,周国就此出现。由此,姬氏也顺理成章的,将祖庙升级为了宗庙。

    姬氏宗庙之中,祭祀的是哪些先人,大宗伯也十分清楚。

    刚刚那道黄金色的剑气,他心中也隐隐有所猜测。

    正因为知道,所以才更害怕。

    假如他的猜测为真,那这将是天地之中最大的祸事了。

    甚至于,大宗伯都想不顾自己的伤势,去往自己学巫的地方报信,让众巫有所准备。

    不过想到自己现在的情况,大宗伯最终颓然一笑,他哪里还敢乱动。

    现在出去,恐怕数十个士兵,就能将自己耗死了。

    那位炼气士的手段,终究是胜过自己一筹。

    ······

    对于围在附近的军士来说,这也是极为奇怪的一天。

    开始之时,他们接到指令,守在巫庙与宗庙外围,今日不让任何人靠近。

    虽然不知何故,但是他们也知道必定是大事。

    果然,在巫庙之中,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天地异象。

    巫庙军士,以及附近的周原民众,都受惊于这天地异象,跪伏在地。

    对世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天地动怒,更恐怖的东西呢?

    还好,这令他们畏惧的一幕,并没有持续很久。

    也不想他们所想的那样,恐怖的雷霆,最终没有击落在巫庙与宗庙所在之地。相反,一道金黄色的光芒之后,烟消云散,雷隐电敛,如若未存。

    没有得到命令,这些军士不敢乱动,虽然心头都有着各种念头,但是依然守卫在外面,不让围观的民众进入巫庙的方圆数里。

    ······

    依然是两庙之间,姬氏一族这祖孙四代,全都静默不语。

    一边是巫庙,是天地鬼神的祭祀之所;一边是宗庙,是祖宗社稷的朝拜之地。

    如今,巫庙之中,天地意志的意思,大宗伯说得很明显,天厌之。不知道姬考到底做了什么,上天厌弃,甚至不想他再活到世间。

    宗庙无人代言,可是那道剑气,无疑也表明了态度。

    天地厌之我不厌。

    天地欲灭我救之。

    这个“我”,如果是其他人,姬亶也好,他的几位儿孙也好,都不会当做一回事。

    可是这不是其他人,那道黄金剑气的主人,虽然他们从未见过,却并不难猜。

    如此堂皇威严,如此巍峨浩瀚,敢直面天威,还能化解天威,除下他们那位先祖,还会有谁呢?

    此时的姬亶,已经近乎气若游丝,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几位后裔,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将我抬到宗庙之中,我有事情要与你们说。”

    不多时,他们祖孙四代六人,便重新来到了宗庙之中,姬氏先祖的灵位之前。

    姬考看着熟悉的宗庙,心中也在感叹,终于逃过一劫了。

    虽然心中被那几位先民的意志所影响,让他内心丝毫不惧,凛然直面天威。但是,能够不死,谁又会想着找死呢?

    看着宗庙众灵位正中,姬考连忙行礼作揖。然后,又与所有长辈一起,行跪拜大礼,如同祭祀之时一般。

    对于正中这位先祖跪拜行礼,姬考一点反感都没有,不管前世今生,这位陛下,都可以算是他的先祖。

    前世的时候,已是礼乐崩坏,道德变迁之时,诸多礼仪已经荡然无存。

    那个时候的他,也很喜欢游山玩水,所到之处,凡是有佛寺道观,他都会过去参观一番。

    但是,不管那些和尚道士,说得天花乱坠,讲得如何激动人心。前世的周元,从来没有向着任何佛像或者天尊跪拜行礼,最多就是躬身三揖,以示敬重。

    倒不是没有行跪拜之礼的地方,不过,那些地方是三皇庙,是黄帝陵,是禹王墓等地,所敬并非鬼神,而是祖宗。

    至于寺庙香火布施,他更是想都没想过给予,有富余钱财,宁可给需要它的穷人,也胜过不知比他富足多少的出家人。

    他并非对佛道有偏见,而是对人有偏见。

    事实上,他比世间大多数人,都更了解佛道,讲起经典头头是道。

    在他看来,佛道的要点,给世人所传的精髓,在于慈悲,在于道德,而不在漫天仙佛,更不在漫天仙佛的泥胎木偶之中。

    相反,这些先祖,或者制定伦理,或者解决温饱,或者消弭洪水,或者谋求尊严,让后世子孙生活得越来越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

    佛道所谓功德,至少在姬考看来,是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跪拜之时,姬考思绪纷飞,从上古先民与神魔象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