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夏纪-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接下来的葬礼,便按照正常仪式,对姬亶进行了安葬。
安葬之后,并不代表葬礼完全结束。还有在路上回归宗庙之时的反哭,也就是子孙之辈在路上的悲伤痛哭。
一边悲伤哭泣,一边还有巫祝吟唱着这首姬昌所做之诗。
这首古朴之诗,道尽了姬亶的一生,荣耀与功绩辉煌的一生。
来朝走马,至于西岐,周原筑室,立家作庙,建邦御敌。
未来姬氏若有成就,必感恩古公亶父的功绩。
再之后,还有一月七次的虞祭,祭祀刚刚逝去的先人。
虞祭之后,差不多短期的葬礼就完成了,然后便是定期的祭拜。
姬考有时候,禁不住的感叹,等到自己那位刚刚出世不久的弟弟姬旦,重新制定礼仪之后,丧葬之礼,定然是更加纷繁复杂了。
······
丧葬之礼大体结束,马上就是新的周国之主承接公位之时。
这段时间,没有任何人讨论这件事情。
姬亶的三位儿子,都是仁德之人,不管是谁成为新的周公,百姓万民,都不会有任何意见,百官军士,都会全力支持。
就在新公上任之前的一天晚上,姬昌带着姬考,跟随着他的三位叔伯父辈,又一次来到了宗庙之中。
拜过祖先之后,他们一行无人,便来到了宗庙后堂,也是背靠正殿祭室的一个厅堂。
一转进去,姬考便被眼前所见的一幕惊住了。
后堂之中,空旷无比,只有一人一物。
人是故人,甚至可以说是仇人,古冠大袖,只剩下一臂,却笑意盈盈,却是当初白云之上,袭击姬亶的炼气士仇生。
只是看他这些长辈的面容,一个个也是面带笑意,显然是有隐情。
物是神物,姬考虽然看不出这东西有任何玄妙,但是被放在姬氏宗庙之中,必然是了不得的东西。
看不出来,大概是神物自晦吧。
………………………………
第十章 人道修行的源头
“见过仇生先生。”
姬氏的几个人,都向着仇生作揖行礼,极为恭敬。
姬亶生前,曾经对他们讲过,与仇生的谋划。葬礼期间,他们也见过仇生几次。
仇生曾向姬氏提出要求,要观摩他们一族的传世之物,姬亶也曾经答应了。
因此,整个葬礼大部分时间,仇生都在这里观摩这件宝物。
这是一块半人高的祭台,由青赤黄白黑五色组成,庄重而华丽。
“这是先祖后稷,在人间传播耕作之法,年迈之时,一位神秘女神所赠的社稷台。据那位女神对先祖所说,这社稷台之中,藏有长生之法。因为先祖有大功于万民,故以此相赠。”
“不过自先祖以下,一直到现在,还从未有人,从这五色社稷台之中,领悟出长生之法,都认为是虚妄。父亲临终之前,说将此台交予你执掌,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收获吧。”
姬泰伯摸着这块祭台,心中感慨莫名。当先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持有这祭台一段时间,最终却一无所获,因此将它重新奉回宗庙之中。
不光是他,姬仲雍、姬季历甚至姬昌他们这一辈的兄弟,也都曾参悟过这五色祭台,也没谁理出一个头绪来。
“仇生先生,您已是长生之人,不知从这祭台之中,有何收获?”
仇生听了姬泰伯的问话,独臂抚须一笑:“说什么长生,以我如今的境界,也不过是比普通人多出几百寿元罢了。”
姬考闻言,目光顿时一动,看向这位独臂炼气士。
要知道,此时的普通人,寿元也常有上百的。刚刚逝去的姬氏先公亶父,便足足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后世有人,托轩辕黄帝之名,写了一本《黄帝内经》,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形体不衰。”
其中所诉,似乎更早,但在当今姬考所处年代,却也有颇多相似之处。
不过这里所说的,乃是指姬亶这种王侯,善于养生,又常与巫祝炼气之士来往的。普通的众人奴隶之辈,耽于劳作,是难有这么长寿命。
“先生谦虚了。”姬泰伯他们连忙说道。
“哎,你们不懂我们这方外之道,说了也不明白。这五色社稷台,是一件修行法器,其中似乎还蕴含部分我所不能理解的天地本源。若是有修行者将其炼化,或者能得到其中精髓。”
“不过此物是你姬氏传家之物,我参悟一番已经是大幸了,炼化之事,还是交予你们后辈吧。”
仇生出自炼气士之中,一位大神通者门下,并不缺法器,自然不会做巧取豪夺之举。更不用说,他和已故的姬亶,还是至交好友。
姬昌听了仇生之言,忽然心中一动,从怀中取出一块兽皮,对着仇生说道:“先生,这是我从戎狄手中,夺得的炼气之法,已经有数年之久了。我曾经钻研此法,感觉并不难理解,可是不知为何,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姬昌厚颜,想请先生解惑。”
仇生微微一笑,接过姬昌递过来的兽皮。随机一怔,沉入心神,仔细品味这兽皮。
这张兽皮,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三个人形在上面,分别是坐卧走三个姿势。
每个姿势上面,都有对应的吞吐气息描述,注解十分详细。
当然,姬考也扫了一眼这兽皮,心中却只觉疏漏。
他也十分理解,当今之世,主要还是用青铜记载文字,甚至很多时候,还是在龟甲兽骨之上,竹简也才刚刚开始使用。
能够利用一块兽皮,将图画文字记载上去,许久都不被磨灭,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好古老的炼气感玄之法,嗯,还有好奇怪的注解啊。”
仇生忽然叹息一声,将兽皮递还给了姬昌,脸上笑意不减。
“请先生指点。”
仇生看着这姬氏五人,都盯着他,眼神之中,充满了求知欲,他笑笑说道:“你们可知,我们炼气士一脉的来历。”
众人皆摇头,炼气士这个名字,他们都不过是偶尔听说,至于来历,想都没有去想过。
“我也是从我老师那里听来的,上古之时,人族刚刚诞生,还未摆脱蒙昧混沌之时,常有神灵往来人间,也就是那个时候,巫祝之道开始兴起。彼时的巫祝,更多是神人之后,很多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以部族相聚而居,与各种太古族群相斗。”
“等到后来,青帝伏羲陛下,以神灵之身降世为人,传下了登天神路。那种法门是以人道走神道之法,上古之时,众多圣贤王者,多有走此路的。也是在那个时候,其他的人道修行之法,也初具雏形。”
“等到炎帝陛下与黄帝陛下之时,人族之中,惊才绝艳之辈纷纷冒出。他们或为帝师,或为帝友,或为帝臣,一起探讨,取法神道巫道,甚至各种妖怪之道,研究纯粹的人道修行法门,炼气之法,始现于世间。不过那时的人道,却始终在神道之下,神人之间,纷乱无比。”
“自从黑帝颛顼陛下绝地天通,人道脱离神道之后,直到禹王自斩,绝人皇神道之位,建人间王朝,悠悠数百载岁月。而后更有幽冥开辟,诸神远征西域,天人各归其处。自此之后,人族再难修神道之法,人族代代贤圣,则进一步探索,究天地本源,探长生之途。此时的炼气之道,终于有了大成之象。”
“诸位圣贤,他们此时的实力,甚至已经不在神灵圣王天妖大巫之下。”
姬氏一族几人,听到仇生说完这段炼气一脉的诞生史,个个都目光惊叹,悠然神往。
姬考更是在心中自语,这种炼气之法,才更像是人道的修行法门。
相比起什么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鸿钧道祖紫霄宫传道,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这才应该是人道之路,修行之路。
或许有神灵相助,人类也感恩神灵,可是路,终究还是要自己走出来。
人族一代代圣贤王者,披荆斩棘,从没有道路的地方,一步步走出一条道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炼气士一脉,修行方法,不断在推陈出新,这块兽皮上面所述之法,若我猜测没错,应该还在史皇造字之前。”
仇生看着这兽皮,目光之中充满了感叹,也不知是赞叹还是惋惜。
“若是巫祝之道,或许越是古老,涉及的巫神越为强大;若是图腾之道,也或许越为古老,接引的真灵越为恐怖。但是我们炼气之道却不一样,求新思变,不管是天皇时代的修士,还是刚刚小获神通之人,都在不断结合自身,不断结合天地,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今法未必胜过古法,却无疑更适合今人。”
听到仇生之言,姬昌忽然想起一事,疑惑问道:“仇生先生,我要是没有记错,史皇造字,乃是轩辕陛下执掌天下之时。这兽皮若是出自伏羲陛下之时,怎会有文字注释在旁。”
史皇仓颉,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据说他也曾是一族王者,后来成为了轩辕黄帝麾下之臣。
传闻之中,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如今他们所学文字,虽然形状有所变化,但是根底却没变。指代、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六法与所造之字同时传之天下,人道由此而始。
“呵呵,你倒是机敏。”仇生看着姬昌,淡淡一笑:“这图画是史皇之前所画,但是这些文字注释,却是夏后氏之时所留。”
“说来也是好笑,注释之人,乃是图腾一脉的修士,大概修行境界还在我之上。此人也是智慧通达,以图腾之法注解炼气之道,竟也像模像样。要是被图腾一脉的朋友得到,说不得又是一种妙法。”
图腾之法,除下姬考之外,在场之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法门。
诸夏有巫祝沟通鬼神,而四夷也有图腾沟通祖灵,自从禹王建立王朝以来,两者之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斗。
姬氏族人,都曾经与戎狄交战过,自然清楚他们的手段。
和巫祝一样,戎狄之中,要培养出一个图腾接引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可是我看除下这一种文字之外,这兽皮之上,并没有其他注解。而这三图,仅仅只是姿势罢了,并没有什么修行之法在上面啊。”
姬昌再度查看这兽皮,心中又涌出了另外一个疑惑。
这就三个人形,一坐一睡一走,什么标注都没有,哪里像是炼气之法啊。
仇生哈哈一笑:“你这是以肉眼去看,自然看不出来了。要想得到这里面的炼气之法,需要入境之辈,以自身气境去看,才能领悟这上古法门。”
“何为入境?”
姬考心中一动,马上抓住了仇生刚才说的那两个字。
………………………………
第十一章 修行第一难:入境
“既然说到这里,那我便与你们讲讲炼气之法吧。”
“炼气之道,出人世间之前,共有三境,为感玄、洞真与通神之境。其中具体,与你们多说也无益。所谓感玄者,即为感应玄气,乃是炼气修行的开端。只是在这开端之前,还有一道门户要进。”
“这道门户,便是入境。炼气之道刚出之时,曾有歌谣唱道,修行难,修行难,入境原是第一难,纵有金玉满堂屋,难买三千入境法,冥思苦想度一世,万劫阴灵难入境。”
所谓入境,即是入得修行之境。这是修行之基础,玄之又玄,有人苦思几十载也难入得此境,也有人一念升起,即可入境修行。
这一步有早有晚,有长有短,与心性无关,与资质无关,全看机缘;入境之时,有神山入境,天河入境,火海入境,总之天地万物众生百态,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不能入境的。
有人七八岁便入境成功的,也有人直到耄耋之年才得以入境。但是无论何时入境,都不能决定他们未来修行的高度。
当初黄帝轩辕去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便遇到了大隗的一个孩童朋友。虽然那位孩童不到十岁,但是黄帝却惊艳他的天资,将他称为天师。
这位黄帝口中的天师,如今正是仇生这一脉的祖师。
说来也是一件趣事,黄帝问这位“天师”如何治理天下,这位“天师”的说法,便是将害群之马驱逐出去。
姬考听了这段典故,心中若有所思,似乎后来道门之中,也有大贤也提起过。
驱逐害群之马,吊民伐罪,阶级斗争,时代不同,理念不同,手段倒是相似的。
也有八九十岁入境的,当年的医圣岐伯,效仿赤帝神农,便尝百草,于暮年之中得以入境,后来修行之路同样一日千里,很快便得以通神,黄帝以之为师。
相比前面那位孩童“天师”,岐伯则是后人公认的天师。医药一脉,起于赤帝神农,成于黄帝岐伯扁鹊之时。
也是他们这一脉有所成就,后来的黑帝颛顼,才敢与巫祝翻脸,绝地天通。
故此入境本无定法,每人入境方式都不同,入境时间也不同。但是世间总有人不断总结前人各种入境方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人得见,总有助益。
这些入境方法被人统称为入境三千法,或许有三千之多,或许没有,也没人去做过统计。
种种法门,都是帮助人入境修行的,总胜过无法可入。
要知道,当真能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直接入境的圣贤之辈,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而先人创出入境之法,本就是方便后人修行的,让后人不必走他们当初的弯路。
“好了,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便传下我这一脉的入境之法给你们。”
仇生讲完入境之法,又是微笑一声,看着这些姬亶的后人。传下入境之法,就当是他观看这五色祭坛数十日的报酬吧。
听到仇生说要传入境之法,姬氏五人,一个个都心中大喜,不管姬泰伯三兄弟相互看了看,一齐摇头。
姬泰伯指着姬昌与姬考说道:“还请仇生先生,将这入境之法,传给姬昌父子吧。我们兄弟三个,早年在岐山之时,也曾得过炼气士传法,却始终未得其门而入。”
他叹了口气,想起年轻之时,在岐山之上见过的那位老者。或许此生之中,应该再难见到了。
仇生不置可否,微微颔首:“也好,你们深夜过来,是不是也已经做好决定了。”
姬泰伯点头,看向了眼前的五色祭台,从地上抓了一把土,放在它上面。
然后,目光悠悠,看向东方:“我和仲雍已经决定了,除下被大宗伯收为门人的休名,凡是我们的后裔,都随着我们东去。”
“什么?”姬季历神色大变,拉着姬泰伯的衣袖说道:“兄长,你是我周原未来邦国之主,便是要去往东夷之地,也是我这做弟弟的前去。兄长千万不要说这话,否则你让我有什么面目,来见宗庙之中的先祖啊。”
姬泰伯笑了笑:“季弟你莫要这样说,父亲在时,便说过昌儿当为兴我周室之人,邦国之主,传给你之后,然后再传给他,无论是从宗法上来说,还是对整个邦国,都是最好的选择。”
“不错,大哥说得对。你和昌儿,一个果敢勇猛,一个仁德聪慧,姬周邦国交给你们,先祖满意,我们也放心。”
一旁的姬仲雍,也附和说道,姬泰伯已经找他商量过了,他们也愿意接受姬亶生前的安排。
“两位兄长不要说这种话,邦国之主,只能是大哥。至于我和昌儿,甚至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竭尽所能,帮助大哥与他的后辈,兴盛邦国,完成父亲生前遗愿的。”
见到他们吵闹不休,仇生大袖一挥,将他们扫出了这个供奉五色社稷台的厅堂。
“你们出去慢慢吵,别影响我传法。”
三位姬氏长辈,心中抑郁,却不敢对仇生说什么。不管怎样,仇生既是姬氏的恩人,又是他们的长辈。
于是,他们来到了宗庙正殿,姬氏先祖的灵位之前,重新开始了争辩。
总之,他们的主题只有一个,邦国之主,不该轮到自己当。
另外一边,仇生依然听到了络绎不绝的吵闹之声,他称许一笑,对姬昌与姬考两人说道:“此乃是你姬氏祖德家风,未来之世,不可或忘。”
姬昌点头,看着一旁的姬考,然后说道:“考儿记住,长辈之德如风,我们后辈如草,风吹则草偃,向德而已。”
姬考同样点头,相比起殷商,因为一个帝位,而导致天下不安数百年。未来不说,此时的姬周,确实可以说是至德之邦了。
“好了,你们都屏气凝神,我将我们这一脉的入境之法,传给你们。”
姬考刚刚按照仇生之言照做,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见仇生并指如剑,朝着他的额头点来。
一瞬间,姬考只感觉心神一震,脑海之中直如天崩地裂了一般,无暇多想,只是想要呼喊疼痛,却又说不出口。
周边一切,似乎定住了一般,姬考感觉心神之中,忽然多了很多东西。
如何定坐,如何呼吸,甚至如何贴近天地自然,如何观看世间万物,全都在其中。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天地,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而后乃入境天地之中。”
“仰以观天,俯以察地,天地之数,尽在人心。抱元守一,以观天地,天地入心,自然入境。”
“外观乎宇宙,内知乎太初。心过乎昆仑,神游乎太虚。是以知天地之大,修行之境始入焉。”
······
姬考感觉时间漫长无比,整个人被汗水洗了一遍,睁开眼睛之时,不过才过了一瞬。
他睁开双眼的时候,他的父亲姬昌,也同时睁开双目,微笑看着他。
“这入境之法,乃是我们这一脉的祖师所创,名为观天入境法。名为观天,实乃观照天地世间一切,得之于心,以是入境。”
仇生说出此法之名,然后继续说道:“你们两个,若是有什么疑问,可以问询于我。”
他这一脉,与上古巫祝其实关联颇深。但是,却从来不祭祀鬼神之辈,祭台之上,唯有祭祀天地二字。
所有他这一脉的祖师,将所创入境法门,命名为观天,希望后辈门人,不可忘本。
姬考摇了摇头,不置一词,他刚刚接触此道,自身还不了解,没什么好问的。
倒是姬昌,因为早年也研究过入境之法,也曾得过其他法门,心中还有颇多疑惑,便向仇生求教。
仇生不厌其烦,对姬昌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解答。
姬昌虽然不是修行之人,但是极为好学,腹中学识渊博无比。而仇生更是年介上百,经历丰富,所知如山河一般浩渺。
两人一问一答,姬考虽然沉默不语,但是却收获不少。
真要说知识,姬考记忆之中,后世种种学识,远胜仇生与姬昌两人。尤其是那些支离破碎的佛道经典,似乎更是修行之宝。
可是要让姬考从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之中,判断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却是困难无比。
姬昌与仇生的问道,姬考一边听着,一边将自己脑海之中的各种知识,与他们所谈论的,一一对应。
真要说收获,或许是他收获最多。
······
喔喔喔!
一声鸡鸣响起,仇生恍然一惊,开口笑道:“不意竟快过一夜了。”
他看了一眼外面,晨光还未至,依然有一轮弯月高悬,清朗静谧,光照四方。更有星辰璀璨,点缀夜空之上。
而在那宗庙正殿之中,辩论之声却早已停止了,也不知双方谁输谁赢了。
“姬昌,时机已至,与你交谈虽然极欢,却也到了离别之时了。”
………………………………
第十二章 泰伯仲雍夜去吴
姬昌同样叹息一声,能够得到仇生这么多的教诲,就已经是幸运了,他也不能苛求更多。
“小姬考,听到我们讨论这么多修行方法,对于观天入境,有什么收获没有?”
仇生的目光,看向了旁边一直沉默的姬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