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末明初时,百贯道出现了一南一北两大分支,南面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江相派”,他们以义盗、侠盗、国盗为标榜,积极入世,支持豪门,谋求政治资本,最终也出了一批在官场呼风唤雨的人物。北面则更名为一贯门,与传统巫文化相结合,渗透乡村,发展基层,长期使北部边陲陷入无政府状态。但依旧有一批秉持百贯道初衷的教徒,他们的存在反而变得更加的地下而神秘,但他们的力量并不比江相派和一贯门弱只是更不为人知罢了。

    天气转凉时,我接到了曹队的电话,他告诉我,钟大姐又找了他,末班车晚点的事又开始了,弄得现在车队司机不敢上夜班,虽说上次没出人命,但毕竟几个人都吓得够呛,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而且,这次末班车晚点,不是从动物园到香山那趟,而变成了从香山往动物园去的那趟,大家就更觉得不安,车队没办法,把末班车提前了半小时,好了几天,但这几天晚点又开始了。曹队手上的大案破了,有了点时间,就想着还是把问题解决了,乘客里已经开始有了流言蜚语,再不查,真成社会问题了。

    九月末的一个夜里,曹队开车从家里把我接上,一路奔了香山。到了香山三六零路总站,末班车还没有发车,我们就在车里等着。

    这时的香山气温估计不到十度,风吹着山上的林木,发出有如海浪般的轰鸣声。山下早没了游客,只剩下孤零零的那一辆末班车停在那里,宛如无边黑暗里的一叶小舟。那一天,月藏浓云,偶有光亮,夜鸟之声不绝,令人心生寒意。

    曹队确是穿得少了,跑到调度室,要了一茶缸热水,在车里捧着,再不敢出去。“老常,你说,为什么这回晚点的末班车改成从香山去动物园了?”曹队看来只有通过聊天才能暂时忘掉寒意。

    “钟大姐有没有说这回晚点是发生在哪段路?以她的精细劲儿,肯定有所发现”我还是不想告诉曹队我的推断,必竟没有任何的证据,而获得证据的唯一办法就是等待,这恰恰又是曹队现在所缺乏的。

    “嗨,都不用钟大姐总结,全车队的司机现在都知道了,问题出在从万安公墓到瑞王坟那一段,不是车熄火,就是水箱开锅,即使什么毛病没出,也要晚到十几分钟,车队末班车已经没女售票员敢上车了。你看,男售票员都安排了两个,就为了壮胆。老常,你上回说什么百贯道什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看离发车时间还有十几分钟,就简单给曹队讲了讲百贯道的来龙去脉。

    百贯道行事,最讲究的就是做局,一个局就如同一出戏,有写本子的,有做布景的,有主角,有配角,还有群众演员,当然每个局后面都有个导演。如果一出戏刚开场,就被观众猜出了结果,那导演只有立刻喊停,不管前面投入了多少,都算失败。所以世人都以为百贯道局中套局,从无失手,却不知,百贯道厉害就厉害在收手及时,从不勉强。

    听我这么一说,曹队立刻来了兴致,非要我给他讲个百贯道设的局。百贯道很多经验和案例跟我家族里谱流传的方式类似,有些口口相传,有些立于文字的也是极少的人可以看到,加之世间的传闻多是管中窥豹,很难观其全貌。好在百贯道做局常用鬼神之事,我家族谱中倒是有些记载,就捡了个印象深的,给曹队讲起来。

    那是清康熙年间,两江总督衙门接到驿站的上报,说是抓了一个冒充信使,他伪造公函印信,在两江地界的各个驿站白吃白住了三个月之久。按说这算不得什么大案,只是这人从四川一路东行,跨六府八省,走了一年时间,都用的这个假身份,算起来这便宜赚的有点吓人了。

    两江衙门一审之下,发现这案子有点难办。这假冒的信使姓黄,四川达州人,却是个举人的出身,在公堂之上,不卑不亢,气度从容,说道自己所犯之罪,毫无隐瞒和抵赖,侃侃而谈,如叙一路见闻一般。这让主审的官员大为疑惑,总觉得他背后另有来头。

    果然,一切招供完之后,黄举人对主审官员说了一番话,让大家目瞪口呆。黄举人的意思是,我从四川来,一路上遍游川陕,两广,两湖,闽浙,两江,如果在这里被抓治罪,那我经过的这些州府的官员都难逃失察之责,是我的罪,怎么判都可以,最多是个发配充军,但总督和各位抚台大人不是要把半个中国的官员全得罪了吗?

    主审官听完深以为是,但又不能把黄举人放了,陷入了两难,索性关进牢里,给个好吃好喝的待遇,慢慢再想办法。

    结果没关多久,市井中就有了传言,说有四川的举子来两江总督府投门报效,被怀疑是伪明余孽,反而被抓了起来云云。

    清初时,由于满人在江南杀戮过重,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弄得南方士族背心离德。康熙是雄图大略的明君,政权稳固后自然要笼络那些士族文人。这个传言一出,江宁府知道要坏大事,传到那些汉人御使耳朵里,那弹劾的折子还不象雪片一样满天飞?主事官员急忙报到了两江总督府。

    当时的两江总督是长鼐,这个人以贪婪敛财而名扬官场,但依仗这满人世袭的功勋,别人也奈何不了他。但长鼐最近也遇到烦心的事,他之前向两淮盐运司索贿,但新任的两淮盐运巡察御使张应诏是个有风骨的清官,上任后拒不行贿。

    长鼐一怒之下找了个盐商,诬告张应诏受贿白银三十二万两,把他关进了大牢。可不想康熙看到奏折大怒,派了入值南书房的近臣魏廷珍做两淮盐政,来查这案子,魏廷珍同张应诏一样,清廉公正,而且一副一查到底的架势,正弄的长鼐头痛不已,再出了这囚禁汉人举子的事儿,那他这官帽可就玄了。

    无奈之下,长鼐只好把黄举人弄出来,亲自审了一下,这一审却让长鼐觉得捡了个宝。黄举人精通律政,见识精湛,很快两人再不是审与被审的关系,而变成了谈天叙旧。黄举人对张应诏的案子也给长鼐出了个令人拍案叫绝的主意,就是让长鼐马上再奏个折子,不再围绕张应诏是否贪没,而是爆出两淮盐政例年的亏空。

    这么做的深意有两个,第一,盐政亏空的问题全国皆如此,而牵连的前任官员无数,张应诏不是贪没,而是补前任的亏空,虽情有可原,但依旧是有责任,但长鼐就决不是公报私仇,陷害忠良,反而是为国筹谋,一心为公了。有这一层意思,张应诏也没必要再坚持和长鼐的对抗,双方各留余地。

    第二,查前任的亏空,张文诏之前的两淮盐政是曹寅和李熙,曹氏一族和康熙私交甚密,一直在康熙庇护下,掌两淮盐政和江南织造局数十年不倒,那李熙也是康熙内府旧臣。这等于将皮球以大义之名,踢给康熙,如网开一面,张文诏自是小罪,但还是要离开两淮盐政,接任的自知利害,哪里敢和长鼐做对,长鼐等于间接控制了两淮盐政这个油水最大的肥缺。

    如果康熙严查,那就是牵连之广得难以想象的大案,这里头谁又会注意作为始作俑者的长鼐最初的卑劣动机。而那个来查案的魏廷珍官名清廉严正,这次外放,必然想有所作为,搏个能吏干员的声名,这个机会自然不会放弃。所以,长鼐这揭两淮盐政亏空积弊的折子一上,非但再无风险,还可以捞笔政绩,正所谓混水摸鱼,先把水搅混再说。

    黄举人这一番话,只说得长鼐茅塞顿开,如梦方醒,看黄举人也不是故旧了,而是百年一遇的谋臣。

    长鼐干脆把黄举人请进内府,两人又长谈一晚,结果,长鼐又有了惊人的发现。(未完待续。)

    。。。
………………………………

第九十四章 夜奔(丁)

    长鼐和黄举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两人聊得深了,长鼐才知道这黄举人不但深黯纵横之术,还是个黄老门下的阴阳大家,更擅长的是驱鬼迎福,开坛用法。

    这个时期的满人官员,双手大多沾满汉人的鲜血,以屠戳换军功,坐上一方大员的位子。承平久了,内心里总有些隐隐的不安,怕那些冤魂索命,于是对佛道都很热衷。当然长鼐也不能免俗,这等大才,务实明理,又精通阴阳,一定要留在府里。

    没几天,总督衙门的公函就下来了,那黄举人乃长鼐故交之子,从四川来江宁投奔,不存在伪造印信的问题,立刻释放,人也进了总督衙门做了长鼐的幕僚。当然,回过头去看,这一切都是按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在实施。黄举人从四川经多省来到江宁,为什么只在江宁才被查出伪造了印信?他面对官府,毫无惧色,侃侃而谈,应对自如岂非早有准备?他被囚禁牢中,一个外乡人,谁又帮他在市井中鼓噪声势,把他变成前明余孽被囚,引起官府的紧张?初见长鼐,他一个落魄举人,又怎会知道两江官府内勾心斗角的事情,而那么快就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这些疑问放在一起,只有一个解释,这是一个周密的计划,很多人在暗处帮助黄举人接近长鼐,并得到长鼐的信任。但你即便知道了之前的计划,依旧弄不清黄举人下一步要做些什么,所以你只会把之前的一切归为巧合,归为天意,这也是百贯道最厉害的地方,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猜不到他要干什么。

    我之所以对这个故事记忆深刻,完全是因为黄举人这浑水摸鱼之策引发的官斗结局。接到长鼐的奏折,康熙雷霆震怒,几道圣旨接踵而至,魏廷珍有了底气,彻查了两淮盐政之前的巨额亏空,曹寅和李熙自不能幸免。好在最后关头,康熙还是念旧,没灭门,只是抄家和流放,但曹氏一家至此衰败不堪,到曹雪芹这里才因此巨变而有了痛苦的灵感,成就了千古名著《红楼梦》。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百贯道,《红楼梦》也许就是《红楼记》了。

    我说得尽兴,曹队听得入神,我猛地才发现,那三六零的末班车已经驶出了总站,缓缓向前开去。曹队忘了手上的茶缸,直接去摸方向盘,挂挡,茶缸落在裤子上,他大骂一声,狼狈地发动了吉普车,向前追去。

    从香山总站到万安公墓,大约还有三站地,公交车开得很慢,完全没有以往夜班公交的气势,再加上路两边的灯杆间距很大,光线黯淡,公交车简直是在挪动,这速度不遇到事儿也得晚点。但曹队跟的轻松,他也不顾裤子上的茶水,要我继续往下讲。

    黄举人进了长鼐的幕府,深得长鼐的器重,不但大事找他商量,很多公文也直接由他草拟。但黄举人并不以此居功自傲,反而将薪水大部分用于拉拢其他师爷,游山玩水,吃喝应酬。做事他又很低调,事情干得多,功劳尽量让给别人,上下左右都是一团和气,这样过了三个多月,长鼐对黄举人更是信任。但没人注意到,黄举人没事儿的时候,总爱一个在总督府的后花园转悠。

    但不久,两江总督府开始出现一些怪事。先是一个跟随长鼐很久的老幕僚有天晚上值班,突然疯了,在院里大喊朱三太子来了,大家接驾。这可是满门抄斩的罪名,长鼐赶忙偷偷把人弄到乡下治病去了。不久长鼐的一个管家又在总督府内悬梁自尽,只留下一封血书,说是以死替长鼐挡一个恶神,报当年的恩情。之后,总有人在后花园里看到一些白衣无头的人影游荡,弄得下人们夜里不敢进园子,甚至长鼐也碰上了一回,吓了个半死。更有一日,长鼐在卧房床上午睡,忽然惊醒,但四肢皆不能动,看到一个白影穿墙而入,又从对面的墙穿出,隐隐的手上还抱了个人头。长鼐本来胆小,那盐政的案子正查到紧要的端口,急火攻心,就病倒了。

    这两江总督府以前是前明的汉王府,清军攻克南京时,汉王一家**,府内两千多口被斩杀,可说是血流成河。长鼐心知是冤魂作祟,连忙去请黄举人。黄举人告诉长鼐,此地积怨太深,妒气难疏,恐怕久留于此有性命之忧。建议长鼐暂时先搬出两江总督府,同时封闭后花园,他去请一些高人来做个法事,超度亡魂。待府里太平之后,再搬回来。但这事只可秘密进行,传出去会对长鼐会很不利。此时的长鼐已是六神无主,对黄举人的话自然言听计从。

    第二天,长鼐就搬了出去,留下一些兵丁围住后花园,一切人等不得黄举人的命令,一律不准进去。黄举人则出城了几天,回来时带了十几个人,用几辆大车拉着一些沉重的物什,回到府里。但车上蒙着厚厚的黑布,也不知装的是什么。长鼐有点不放心,就安排了管家偷偷去看了看,原来是一些半人多高的铜鼎和各种香炉烛台,长鼐这才放下心来。

    我正给曹队讲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公交车停了下来,尾灯一闪一闪。我连忙让曹队把车停下,此时,我们在离公交车大概二三十米的地方,曹队连忙把发动机熄了,周围一片黑暗,连路两旁的路灯都不知什么时候灭了,只剩下两盏公交车尾灯亮着。

    我问曹队我们到了哪里,曹队四下观察了一下,告诉我应该在万安公墓附近,我们都不再说话,默默地等着公交车里的动静。可奇怪的是,我们等了很久,那公交车像睡着了一样,一点声音都没有。

    大约过了五分钟,曹队有些按耐不住,想下车去看看,我一把拽住他,朝马路一侧的黑暗中指了指。曹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了半天,除了两边垂柳不断摆动的枝条树影,似乎什么也没看见。曹队疑惑的看看我,我把手指放在嘴上,向他示意一下继续在黑暗中观察。

    这时公交车的前后门“匡”的一声开了,声音大的我俩都是一激灵,这时原本黑乎乎的车厢忽然亮了起来,只是这本来就有些昏暗的灯光,闪烁不定,晃得人眼睛很是难受。此时我俩才注意到,路边有几个人影走向了公交车。

    和我们之前走访的老人说的一样,是三个裹着黑袍的人,连头都裹了个严实,看不清面目。中间那个明显是被旁边两个架着往前走,确实袍子下面空荡荡,没有腿。但从另外两个人走路的姿势看,架着个人并不显得吃力,特别是上车时,根本感觉不到他们用了力,中间的人似乎是自己飘了上去。

    曹队侧过头,低声对我说“老常,要不要过去看看?”我一把抓住他的手腕,摇了摇头。

    在闪烁不定的车厢灯光下,三个黑袍人在车尾的长排座坐下,其中一个还回头看了看,接着车厢里的灯光熄灭了。一分钟后车前灯猛地亮起,两道光柱照得远处雪白一片,我们这才注意到,公交车前摇晃着无数的柳条,好像有一股大风刮得一人无法合抱的柳树都在不停晃动。之后,是公交车发动机的轰鸣,车子颤了两下,缓缓地向前开去。

    我在曹队耳边,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别忙跟,一定留出两百米的距离。”曹队点点头,手却一直扶着方向盘,嘟囔了一句“老常,真是见了鬼了?”

    “见鬼倒未必,至少两边那俩个是人。”

    “为什么?”曹队显然被我的话弄糊涂了。

    “刚才公交车停下来,到那三个人上车,大概间隔了五分钟,这五分钟里,你有没有注意到是柳条摇摆的最厉害的时候?这时一种集体催眠的法子。”

    “集体催眠又是什么?”曹队这会儿已经完全跟不上我的思路。

    “催眠术一般来说,无论东西方,都是一对一的,催眠者通过一个物件儿,当然也有通过手势和语言的,控制力强的甚至可以不通过任何介质,让对方进入一种浅睡眠状态。这种掌握了对多人同时催眠的人非常少,能够在这些人无意识情况下实施同时催眠的可能凤毛麟角,但是我知道百贯道里,有这么个法门,只是到今天才明白他们竟然是通过树影的晃动作为介质,来实施集体催眠。当然,这玩意儿古籍里不这么叫,统称是幻术。老曹你仔细想,如果是鬼要上这辆车,怎么会使用幻术,那一定是人,有人在操纵这一切。”我知道曹队可能一时难以消化我的推断,但还是不禁说了出来。

    “老常,我这脑子你知道,不会拐弯,你一下给我讲这么多东西,乱的慌,你还是先把黄举人的事儿给我讲完。”曹队见公交车已经开出了很远,发动了车子,缓缓地跟了上去。

    “好吧,你开车,我讲,但你别跟丢了。估计到瑞王坟公交车就停了。”

    在我们的车经过刚刚公交车停下的地方时,我注意到,所有的柳条都静静地垂着,没有一丝风。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
………………………………

第九十五章 夜奔(戍)

    黄举人开坛作法,是在长鼐离开两江总督府后的十五天,这其间他做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当然开坛时间是和长鼐商量好的。

    开坛的当天,仪式非常的隐秘,只有长鼐和几个亲随参加,过程与长鼐之前参加的法会大同小异,并无什么出奇之处,但长鼐注意到主持开坛的并不是黄举人,而是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

    黄举人在后花园中央的湖面上搭起了一个法坛,高出湖面五尺多高,而法坛边上立着九个巨大的铜香炉,每个估计都要上千斤,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筑起这样规模的法坛,在长鼐看来已非园子里这十几个人的能力所及,对黄举人的道法,长鼐更是深信不疑。

    开坛前,长鼐上法坛上转了一圈,香炉里的香灰已积到了炉边,看来这些日子这里的香火从未断过。

    仪式结束后,黄举人告诉长鼐,老道士是他的师父,却己有一百六十多岁的年纪,早不理凡尘中事,是他苦苦哀求才请来的。法坛还要燃香超度二十七天,这期间最为重要,外人依旧不能进后花园半步,无如意外,第二十八天时,长鼐就可以搬回来了。长鼐自然点头应允,心里恨不得再多烧几天,求个太平。

    开坛的第二天,黄举人又回到长鼐的衙署继续办公,说法坛已经不需要他,师父镇在那里就应该无事了。每天清早和黄昏时,黄举人便陪着长鼐在后花园门外看一看缓缓升起的香火,长鼐也感觉内心安定了很多。

    二十七天很快过去,黄举人告诉长鼐法事已成,邪神都已请走,总督府里再不会出那些怪事,但自己要陪师父护送法器回修行的山中,大约一个月后返回来,但法坛三个月内暂时不要拆除,每日在上面供些香火,可保十年平安。

    师谊礼制,人之常情,断无阻拦的道理,长鼐送上一笔丰厚的程谊,嘱咐黄举人尽可能早返,毕竟总督府很多的公务已离不开他。第二天,黄举人师徒一行赶着那十几架马车出了城门,除了深深的车辙印,再没了一丝踪迹。

    长鼐搬回总督府后,果然再无什么邪异的事情发生,长鼐这才安下心来。只是一个月过去,也没见黄举人回返,心里有些打鼓。两个月后,长鼐接到了一封信,下人识得是黄举人的笔迹,连忙送来。打开一看,长鼐犹如五雷轰顶,呆坐在椅上。信里只有一句话“善恶终有报,求天可应乎?”

    缓过神儿来的长鼐连忙命人把后花园的法坛拆了,这才发现,湖中法坛下,黄举人他们围了个小水坝,抽干了里面的湖水。下面藏有个暗门,通过一个深邃的地道,可以来到一个小小的库房。库房里被搬空一半,剩下的是带起来麻烦的大件古玩和银锭,一清点,光是银锭居然就有八十多万两,那黄举人带走的财宝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这下大家才明白,这个隐秘的库房是汉王藏宝的所在,怪不得汉王府被攻破时,只搜出几十万两银子,原来都藏在了这里。而黄举人那些铜鼎里带走的肯定不是香灰了。但发现汉王藏宝库房的事是如何也隐瞒不住的,第二天,市井之中已有传言,说库房里的金银多达五百多万两。

    这事对正在查盐政亏空案的魏廷珍来说,当然不介意顺便在长鼐头上踩上一脚,一份奏折很快摆到紫禁城的龙案上。据说康熙看过后哈哈大笑,恨恨地只说了八个字,“昏聩至此,祖上蒙羞”

    一年之后,长鼐死在了两江总督任上,是否与黄举人的大案有关不得而知,但他死后没有封赠,子孙还被剥夺爵位,可以看出康熙的态度。更加讽刺的是,五年后,入主两江总督衙门,成一方封疆大吏的,不是别人,正是魏廷珍。

    这个故事只是我所知百贯道做局的一个小小例子。从黄举人伪造印信,被抓入狱,到利用*,凑上机缘,为长鼐信任成为幕僚,再到装神弄鬼,得到独自与手下霸占后花园机会,最后借助法器运出财宝,隐于江湖。这一环扣着一环,一计衬着一计,知一计的果而不识下一计的因,百贯道行事便是如此缜密无缺。

    当然,再想深一点儿,魏廷珍在整个事件中借查案,似乎也在做一个官场政治的局,他能与黄举人的计划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步调一致,而最终也获取了最大的政治收益,如果这也是计划其中的一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