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院上坟-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红楼的电影终于在春节前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节后补一些镜头就可以进入后期制作。最后一个月的拍摄,剧组的所有人都像着了魔一样,忘我的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大家又搬回了红楼去住,房间不够,取暖设备不足,剧组干脆找来了几个帐篷支在了顶楼,一人发了一个大睡袋。但再没有人提到红楼里有什么怪事发生。

    这期间,香港的总导演罗先生来了一次剧组,看了样片,对前期的拍摄大加赞赏,认为这部电影的风格很有希区柯克的味道,但这样的评价,何导却出奇的平静,反而提出了前期拍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春节后再补拍几场戏,如此严谨的风格,让我觉得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

    而这时,剧组也迎来了最后一场戏的拍摄。

    整个红楼被日本宪兵包围了,程曼琳、小叶和她们毁了容的姐姐爬上了红楼的楼顶。天色阴沉,铅灰如铁,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程曼琳面色平静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小叶却显得有些惊惶,死死拉着程曼琳的手。

    当日本宪兵冲上红楼时,三个女子相互望了望,眼中没有绝望,反而是一种坚定的解脱。她们手拉着手选择了从楼顶一跃而下。虽然剧组在楼下安排了巨大的气垫,但三个人从楼顶跌落时,所有人还是都紧张屏住呼吸。她们落进气垫时,尘土和细小的雪片漫天扬起。可三个人并没有马上从气垫里站起,大家都紧张地跑了过去。

    三个女子静静的躺在气垫上,一动不动。也许是最后一场戏,小叶伏在气垫上抽泣起来,似乎长时间的压力和恐惧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程曼琳平躺在气垫上,眼睛却看着红楼她们刚刚跳落的位置,嘴角还露出淡淡的微笑。

    我顺着她的目光向楼顶望去,那里似乎有一团淡淡小小的黑影,扒着屋檐向下看着。那一刻,我似乎看到那黑影伸出了手臂,向下挥了挥,转身跑开了。

    春节前,程曼琳和张震霆的戏全部拍完了,林制片就请了全剧组的人在东来顺大吃了一顿。那一天,借着喝酒,我把高主编的事告诉了林制片,不出我的所料,林制片非常兴奋,让我一定约上高主编节后详谈。那一天大家喝的都有点多,最让我惊讶的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吴摄影,不知哪来的兴致,用长篇大论的方式总结了一遍拍摄过程,把这部电影拔高到了中国惊悚电影划时代的高度。

    他还拿过摄影机,非要每个人都拍一段专访,留作纪念,小叶被安排为访谈记者,每个人都很正式的坐在摄影机前侃侃而谈。拍摄的时候,程曼琳转过脸来看看我,我朝她点点头,这一幕我们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程曼琳执意要留在北京过年,我们都拗不过她,只好让她留下,她却找制片主任要了红楼的钥匙,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喊来了曾茜、曹队和小叶。我们把红楼的壁炉点上,准备了一桌子菜。程曼琳却把一整瓶的好酒,恭恭敬敬地洒在了大厅的地板上,一时间红楼里香气四溢。她又拿出春联和福字,认认真真的贴在了宽大的木门上。

    她边贴着春联,边小声对我说,她身上的小鬼走了,就在最后一场戏的时候,他也许更喜欢存在于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里。那一晚的红楼在密集的鞭炮声中,终于有了家的模样。

    时间过得很快,大约一年后,电影终于公映了。我在那个春节后在湖南呆了一阵,和剧组的人失去了联系。首映的第一场,我刚好回到北京,接到了林制片的邀请,坐在了第一排,这时我才发现,红楼剧组的所有人几乎都到了,但我却没有看到程曼琳。林制片告诉我,程曼琳拍完这部戏,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她毅然决然的退出了电影圈,大约半年前结婚了,估计现在正在澳洲渡蜜月。所有人都认为程曼琳是因为家庭而放弃了事业,这种情况在圈子里并不罕见,只有林制片知道肯定还有隐情。

    来北京参加首映的时候,林制片给程曼琳打了电话,邀请她参加时,又重提了旧事,问程曼琳是不是因为在红楼拍戏时遇到了什么,才做了息影的决定。程曼琳笑着告诉他,不是,她只是觉得,对她而言,一辈子演一部好电影就足够了。

    我忽然有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不经意的问了林制片一句,那个写完剧本就自杀了的作家叫什么?林制片挠着脑袋想了想,告诉我他好像姓段。

    没容我细想,旁边忽然伸过了一双大手,一把攥住了我。我扭头看去,原来是高主编,在他左一声右一声的致谢后,我才知道,杂志社和香港电影公司的合作半年多以前谈成了。新的电影杂志已经上市了两期,不但销量喜人,还得到了部里的高度赞扬,现在正筹备着香港电影周的事,忙的不亦乐乎。他还告诉我,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作为首映影片放映,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吴导拿了个新锐导演奖,小叶得了个最佳女配角提名,可惜程曼琳没什么斩获。我心想,如果那小鬼还在程曼琳身上,她会不会抱个影后回来呢?

    这个时候,电影开始了。我这才发现,在电影院里看到的,与在片场看到的竟是如此的不同。电影有一种淡淡的青色的色调,有点朦胧,又有点神秘,但镜头一转到红楼里面,马上变得色彩饱和。在有众多人物的场景里,往往是一个长镜头,而在只有一个人物时,镜头又切换得很快,这种对比,即让观众很快的融入故事,又让人始终觉得有一双看不到的眼睛在注视你。这种效果让我不得不赞叹吴摄影调度镜头的功力。

    随着电影的推进,影院里不时传来女士的惊叫声,而吴导的功力这时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情节的设定,每一句对白的铺垫,每一个镜头后隐藏的悬疑,让观众深深置身其中,难以自拔,连我这样已经知道了情节的观众,手心里依旧是一片冷汗。演员们的表演情感充沛,震撼人心,电影最后悲壮的结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当片尾的字幕打出时,电影院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起立致意。

    当我不经意地回头看向观众们时,忽然在电影院最后排的通道处,看到了两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我非常的熟悉,身材窈窕,气质卓然,是程曼琳,而她身旁站的是个个子不高,穿着风衣的中年男子,最特别的是他嘴上好像叼着个烟斗。这时影院里的灯光还没有亮起,我看的并不十分真切。

    我急忙站起身,向后排走去,这时头顶的灯光瞬间亮了,我的眼前一花,下意识的停下步子,当眼睛适应了光亮时,通道里已经没有了程曼琳和那个男人的身影。

    我追出了电影院大门,才发现外面已经飘起了大片的雪花,漫天舞动,远近的树木上已经落了厚厚的积雪,就像一年前红楼那个春节前夜一样。

    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关尹子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四章 舟行(甲)

    “水退寒来洲起,沼成浪静冰封。绿毡百里染霞中,怀抱几盘彩镜。轻步藜蒿沙地,鹤鹅溅起无踪。微风飘近卖鱼声,圆我佳肴旧梦。”吟咏这老词的是江西修水县文化馆的郭馆长,六十多岁的年纪,身体格外硬朗,略带点江西口音的顿挫,很有点当地戏曲饶河调的韵味。倒是和面前开阔的鄱阳湖,星星点点的舟船,如黛如雾般的远山盛景非常的合拍。

    我和他坐在船头,虽然柴油机的轰鸣声有点破坏湖光意境,偶尔还有呛鼻的燃料油烟飘过,但聊聊鄱阳湖两千年的传说故典,点评几句同样放舟湖上的千古风流人物,倒不让人觉得厌烦。

    可船舱里的曹队显然没我们这份闲情雅致,正一个人闷头看着一大摞厚厚的卷宗,手上摆弄着不锈钢的保温杯。小雷和当地水务局、公安局的几个同志在船尾闲聊着,不时拿起望远镜在湖面上搜索着,但千里碧波如洗,偶有白鹭惊飞,又能看到什么不同?

    我是九六年的春节刚过,北京城的鞭炮还零零落落的响着,就被曹队从家里拽了出来。飞南昌的飞机上,他才告诉我去鄱阳湖的原因。

    九五年秋天的时候,江西省文化局邀请了中国考古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考察鄱阳湖的海上丝绸之路。自唐代起,景德镇陶瓷的繁荣,使得鄱阳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陶瓷外销的水路运输通道,湖岸边更是码头林立,商铺绵延,繁盛了几百年之久。于是专家们便把鄱阳湖列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准备深入的进行文化和考古研究。

    这一批的专家还包括当地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当地的水文、地质专家、几名潜水员,大约三十人,乘坐一艘一千吨级的考察船进入了鄱阳湖。起初,考察一切顺利,湖面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考察队利用枯水季节,鄱阳湖水面较低,先考察了古枭阳城的遗址。又进入湖心地区进行了水下考察,很幸运的在湖底的淤泥中,现了一艘古沉船的残骸,还打捞上来了几件似乎是明代的碎瓷片,大家为此都很振奋。

    鄱阳湖这地方很怪,从唐代开始,就经常生沉船的事故。而沉船的原因更是邪乎,往往前一刻湖面还风平浪静,忽然间,天上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湖面会出现巨大的漩涡,大浪涌起一丈多高,船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有时,在这种诡异的天气下,一次有过十几条船同时沉没的情况。

    古时,船只多为木制,禁不住大浪还可以解释,但到了近现代,变成了钢铁巨兽,依旧会沉入湖底。最有名的抗战时,日本有条运兵船叫神户号,两千吨的排水量,四二年时载满了劫掠来的财宝,从鄱阳出,经九江去上海,同样遇到了天光骤暗,狂风大浪和漩涡,毫无征兆的沉没在了湖底。

    日本驻华部队派出了十几艘船去搜索,但连神户丸的影子也没见着,反而又失踪了两艘。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得知了神户丸的事情,就委托美国的一家打捞沉船的专业公司来打捞,没想到美国的打捞船也沉没在了鄱阳湖,有几个工作人员侥幸生还,但绝口不提当时遇到的事情,有人还在获救后不久,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谜底,不知什么原因,民国政府封锁了消息,但还是停止了打捞工作。

    解放后,鄱阳湖船只失踪沉没的事件并没有减少,郭馆长告诉我,仅仅七八十年代,就有一千多艘船只沉没,所有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沉船事件里沉没的船只就过万余艘。但奇怪的是,很少有现沉船的报告。要知道,鄱阳湖的平均水深七米多,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三十多米,一万多艘沉船,足够铺满整个湖底。这些年,鄱阳湖的水面逐步缩小,枯水季节时,大半个湖底都会裸露出来,可也没有看到沉船的残骸。要说古代木船时间长了,完全腐朽掉了还说的通,但那些近代沉没的钢铁船只又到哪里去了呢?

    所以考察队现了一艘明代沉船的事,足够让大家欢欣鼓舞。考察队干脆把船停在了湖中,标记好沉船的地点,准备第二天早上,对沉船进行全面的打捞。可谁也不知道当天夜里生了什么。根据附近渔民的说法,凌晨的时候,湖上狂风大作,还有短暂的雷声,湖面上有一大团明亮的白光升起,但没多久湖面就恢复了平静。

    但科考队那条千吨级的科考船,连同船上的三十多人都失踪了,在天光放亮的早晨,无声无息的消失了。江西省政府出动了几十条船只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历时一个多月,一无所获。

    与之前所有的失踪事件一样,考察队的船如同蒸在了空气里,搜救毫无线索。大约一个月以后,在鄱阳湖最南端的军都湖里,有渔民现了潜水员的破碎的潜水服,氧气瓶,经过辨认确实是科考队失踪人员的装备,一个新的疑问随之而来。

    军都湖与鄱阳湖本不相连,只有在涨水季节的很短时间里,两个湖才会通过狭窄的水道连通。科考船失踪时候,早过了涨水的季节,这些潜水服和装备是怎样从鄱阳湖来到军都湖的,所有人都想不通。而在军都湖里并没有找到科考船,这船又去了哪里呢

    有人推测,鄱阳湖底也许有通道与军都湖相连,遇难的潜水员正是被卷进了漩涡,沿通道到达了军都湖。也有人推测,当天夜里湖面生了水龙卷风,科考船倾覆,而船上的一些装备被风卷走,落到了军都湖。更有当地渔民认为,科考船在水下的挖掘,惹怒了湖神,是湖神吞没了船只,而遇难者被湖神抛到了军都湖里。

    湖神的说法显然荒诞不经,而前两种推测听上去有点道理,但实在缺乏证据的支撑。在科考船失踪前的一刻,修水县科考队的临时大本营里,曾经接到了科考队的海事卫星电话,打电话的是船上的副总指挥卢之祥教授,他只是告诉大本营,湖面上突然浮起了很多出银色光芒的光点,像是某种自身光的浮游生物,数量很多。而这时,卫星电话被强烈的电磁信号所干扰,听不太清卢教授的声音,不久电话中断,再没有了联系。

    也正是因为电磁干扰的事,科考船的失踪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干扰源是什么?干扰是如何形成的?干扰装置又是谁控制的?事件背后的谜底已经过了找寻失踪人员的意义,曹队所带领的小分队只是第一批的先遣队,后面还会有源源不断的装备和人员补充进来。

    曹队的小分队由六个人组成,除了我和小雷,刑侦大队技术处的蒋敏和小古,我们也是老相识,只是还有一个叫李国良的干警我不认识,而曹队似乎也不熟悉,只告诉我是北京雷达部队支援来的同志。我们到了南昌,又汇合了当地公安局的四名干警,乘车到修水时,水务局的同志和文化局的老郭加入进来,当我们坐船进入鄱阳湖时,船上的成员已过了二十人。

    显然,这么大的行动小组,并不是曹队所希望的,他不得不花了大量的时间协调安排人员的工作,还好,水务局领队的老陈,是个办事颇有章法,协调能力极强的干部,把行动小组的后勤工作大包大揽下来,分担了曹队最头疼的日常事务。

    我们上船之前,开了一次工作会,制订这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在曹队的分析中,我们除了寻找失踪的科考船,还有两个重要的工作要完成。一个是寻找干扰源,一个是搞清楚科考船失踪前,水上光的漂浮物到底是什么,它与科考船的失踪到底有无关系。而这几项工作都需要进入湖中完成,所以曹队的计划是直接将指挥部设在船上,只留少数人员在岸边建立接应和补给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这计划简直就是上一次科考的翻版。

    曹队的计划完全依据我们掌握的现有情况而制定,表面看上去针对性很强,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完全无法对未知的突状况有应对的措施。虽然我们携带的设备、武器远比上一艘科考船完备,但我们对失踪船只所遇到的危险一无所知,这种盲人摸象式的搜索,我觉得很难起到效果。但看到曹队似乎是考虑良久的决定,而自己也没有更稳妥的方法,便没有开口。

    没想到的是,曹队刚刚说完工作计划,在整个小分队里,平常说话最少的李国良把话接了过去。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舟行(乙)

    李国良似乎早有腹稿,说得不紧不慢,但字正腔圆,看来是个地道的北京人。而说话时眉毛微扬,眼光灵动,看得出是个想法跳跃的人。

    “我认为曹队长的计划很周密,执行性也强,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补充。失踪的科考船所遭遇的状况是我们目前还无法判断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非常突然,以至于连求救信号都来不及发出。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再准备一艘几十吨的小船,装上一些给养和仪器设备,用绳索拖在大船后头,和大船保持几百米的距离,一但有突发情况,大船上的人可以撤到小船上,多一个接应点,而小船上的人可以马上开始观测,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去信息,有备无患一些。”

    我必须承认,李国良的补充内容比曹队原有的计划更有意义,这看似保守的方法,其实恰恰解决了之前失踪事件的难点,没有目击者。没有人能描述失踪船只到底遇到了什么,于是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所以计划再周密大胆都有很大的风险。而李国良的真正想法,其实是以大船为诱饵,用小船来观测,如果牺牲了大船,而能通过小船了解到失踪的真相,至少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李国良思维的缜密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

    大家对这个补充都十分赞同,我们便在港口多停留了一天,水务局的老陈又去调了一艘一百多吨的小型巡逻救生船,船开来时,李国良已经和曹队商量好,把一些给养和装备从大船上分出了一部分,开始运上了救生船。

    但我们出发之前,还是发生了一件我们之前没预料到的事。

    水务局给我们准备的大船是从修水运输公司征调来的,跟船的还有十几个运输工司的船员,他们大多是附近的渔民船工。出发的当天,船员要求做一个祭湖神的仪式才能出发。老郭也对曹队说,这是当地渔民保持了上千年的风俗,还是尊重他们的习惯吧。既然老郭表了态,曹队也就没再说什么。

    船员们买了一头猪,一只鸡和一只鸭子,在船上摆了个简易的祭台,摆上香炉,挂上布幡,船长穿上当地的深色长袍,恭恭敬敬地上香,口里还念念有词。大家围着祭品,又唱又跳了一番,然后把祭品宰杀了,血攉上香灰,洒进了湖里。而祭品据说要到湖心时再抛进湖中。

    我在一旁看着祭祀活动,便问站在旁边的老郭,船员们祭祀的湖神到底是什么?

    我没想到,老郭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了,一直说到我们上船向湖心进发。老郭告诉我,鄱阳湖的湖神,有很多种说法,湖岸边的各县里保留下来很多的湖神庙,但庙里供奉的形象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这在全国其他的河神、湖神、山神庙里都是非常罕见的。

    一种说法是,在元末明初时,朱元璋和南方割据势力陈友谅在这里打了十八年的仗,虽然朱重八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有一次,被陈友谅在湖中用火计击败,水军损失殆尽。朱元璋的座船在逃跑时也起了大火,眼看就要沉没。大家都无计可施,而陈友谅的船也逐渐靠近,危急时刻,湖里忽然浮上来一只大鳖,足有半条船大小。朱元璋惊惧不已,大鳖却告诉他,天命于朱家,它是天庭派来搭救他的神龟,护送他上岸。

    朱元璋便和手下爬上大鳖的背,大鳖把他们送到了对岸,逃脱升天的朱元璋,重整旗鼓,两年后终于在鄱阳湖完美复仇,一举击破了陈友谅,最终统一南北。坐上龙椅的朱元璋一直没有忘记有救命之恩的大鳖。封大鳖为湖神,修了一座老爷庙每年五次祭祀,两百多年间从未中断。而几百年间鄱阳湖的沉船事件,也大多发生在老爷庙所面对这片水域。这个说法里,湖神不是人,而是一只鳖。

    另一种说法是,刘邦立汉登基后,害怕一起打天下的大将拥兵造反,便于高祖十七年,以意图谋反为理由,先后诛杀了自己所封的两个异姓王韩信和彭越。那时,英布被刘邦封为九江王,封地就在今天的鄱阳湖一带。英布担心自己就是下一个韩信、彭越,索性先发制人,举兵造反。但英布所辖只是一州数县,兵少将寡,叛乱很快被镇压,英布乱军中被俘后,也被枭首示众,头被扔进了鄱阳湖中。

    但从此之后,每年春夏之交时,湖里的渔民总在夜里看到有个巨大发光的狰狞人头从湖底浮上来,而湖面下淹死在湖里的冤魂都会跟在这头颅周围,方圆几里的水面都会反射出点点的磷火,恐怖异常。如果这时不做祭祀,投一些牛羊祭品下去,不久鄱阳湖就会洪水泛滥,附近的村庄遭殃,而这一带行驶的船只也会莫名其妙的倾覆。在这个说法里,湖神竟然是英布的头颅。

    当然,鄱阳湖湖神还有说是万法祖师的,也就是道家茅山派的开山鼻祖,也被尊为真武大帝。也有说是唐代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代文豪柳宗元为之作赋的娆娥。但无论是哪一位湖神,在郭馆长看来,都与鄱阳湖神秘的沉船事件,特殊的天气活动有关。

    郭馆长的观点我还是非常认同。我们拿现在的眼光看古代的传说,总觉得它虚幻的多,编造的多,以讹传讹的多,但其实,在科技不发达,知识水平低下的古代,民间的口头传播里,当遇到他们的认知无法解释的事情,会有夸大,会有鬼神,也会有禁忌,但并不能完全否认这些传说的出发点就不存在,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

    李国良不知什么时候,也坐到船头,似乎对我和郭馆长的闲聊非常感兴趣。还问我们这些湖神的传说到底与沉船有怎样的联系?这时,我隐约也觉得这神话传说中也许真的藏着解开科考船失踪秘密的钥匙,干脆喊来了曹队和小雷,大家一起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