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卷十 汉纪二(2)
十一月,癸卯晦,日食。
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阻止了他,一连三天不让他和九江王相见。随何对太宰说:“大王不见随何,无非是因为大王以为楚国为强而汉微弱的缘故。这也是微臣这次出使的原因。如果能使随何得以见上一面,说的有道理,那是大王所愿。如果大王感到没有什么用处,就将臣等二十人处斩。以此来说明大王背汉归楚的决心,”
太宰于是就告诉了九江王。九江王出来见随何,随何说:“汉王使臣前来问问,大王与楚何亲?”
九江王说:“寡人北面而臣事之。”
随何说:“大王与项王都是列为诸侯,之所以北面而臣事之,那一定是以为楚国强大。可以将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他。项王伐齐,身先士卒,大王应该尽起九江之兵,亲自为将,为楚国打前锋。如今只发四千人助楚,北面而臣事人的人,就该如此吗?汉王入彭城,项王正在齐国交战,无暇回顾。大王应该尽发九江之兵渡淮,在彭城下与汉军交战。大王坐拥大军,却无一人渡淮。只是静观胜负。托国于人者,就该如此吗?大王提空名向楚,却希望将国家厚托与人,臣窃为大王所不取。然而大王之所以不背楚,是以为汉弱于楚,然而楚兵虽强,因为他背盟约而杀义帝,却在天下人面前背着不义的罪名,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运蜀汉之粟,深沟高垒,分卒驻守险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不得攻,退则不能解,因此说楚兵并不足依靠。假使楚军胜汉,则诸侯各自危惧而相救,为什么?楚国的强大正是招致天下兵戈的原因,因此楚不如汉。这其中的情势显而易见。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交往,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感到迷惑。臣并不是说九江之兵可以亡楚。如果大王发兵而倍楚,则楚王之兵必留,若能留住数月,则汉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归汉,汉王一定会裂地而封大王。何况九江本来就是大王的。”
九江王说:“谨奉先生的教诲。”他打算先背地里答应畔楚与汉相交,但还不敢对外泄露。
当时楚国的使者还在传舍,正是来责备九江王使他赶快发兵助楚的。随何直入使者的房间,坐在使者的上座,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何以得发兵?“英布愕然失措,楚使者起。随何因对英布说:”事已至此,请杀楚使者别让他走了。然后赶快和汉并立拒楚,“
英布只好说:”一切就按先生的指教去做就是。“
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九江。数月后,龙且攻破九江。英布欲引兵逃归汉,又恐楚军杀他,就与随何一道从间道逃归汉。
十二月,九江王至汉。汉王正在靠床洗脚,宣他入见。英布大怒,后悔此来。欲自杀。及出来回到住处,见到住处的摆设及一切应用之物,都如汉王一般不差,又大喜过望。
………………………………
卷十 汉纪二(3)
于是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英布妻子。英布使者寻得许多故人幸臣,计得数千人,将至归汉。汉王给九江王增加兵力,与他一道都屯军成皋。楚人多次侵夺汉军的甬道,汉军乏食。
汉王与郦食其计划阻挠楚军。食其说:“当初商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如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他们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复立六国之后,则其君臣百姓,一定会感戴陛下的恩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国一定会敛衽而朝。”
汉王说:“好。赶快刻印,就由先生出面为他们佩印吧。”
使其还未来得及出行,张良从外面回来偈见汉王。汉王正在吃饭。说:‘子房到前面来,寡人有话对你说。“因将郦生的话对张良说了。张良说:”是谁给将军出此计策?陛下的大势已去了。“
汉王说:”这是为什么?“
张良回答说:”臣请以眼前的筷子为例向大王说明。当初汤武封桀纣之后,是因为自度能够随时制住他的死命。今陛下能治项羽死命吗?不能。武王入殷,旌表商容之墓,释其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如今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的第二个理由。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将其赐给穷人,陛下能做到吗?这是不可的第三个理由。殷事已毕,堰兵息武,放马南山,向天下人表示永不再用兵,陛下能做到吗?不能。这是不可的第四个理由。今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跟随陛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有尺寸之封。今大王却立六国之后,一定会人人失望,还有谁肯为大王出力?大王若用此谋,则大势去了。“
汉王停下吃饭,大骂说:”竖儒几乎误了我的大事。“下令赶快销毁已经刻好的印绶。
荀悦评论说:治国立策决胜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形是指大体得失之数。势是指临事制宜,进退之机。情是指其心机可否之实。因此策等事同而产生的功效相差悬殊,这是因为形势情三者不同的缘故。当初张耳陈余说服陈涉复立六国之后,以为自己树立同党。郦生也以同样的策略来说服汉王。但是之所以策略相同而得失大不一样,是因为陈胜起事的时候,天下人都希望灭亡秦朝。而如今楚汉相争,胜负未分,天下人未必都要亡项。因此在陈涉的时候,立六国之后,正是为陈涉增加盟友。同时为秦树敌。而且当时陈涉未曾专有天下之地,正是所谓拿别人的东西送人,行虚惠而获实福,而今立六国于汉王,正是割己之有资助敌人,设虚名而受实祸。这就是事情相同但情势不同的道理。这就如同宋义待秦赵之弊,与当年卞庄子刺虎相比是一个道理。战国之时,邻国相攻。没有临时之急,战国之立已经时日久远,未必一战定存亡。当时的情势也未必能急于亡人之国,进则承利,退则自保。因此累力待时,乘人之弊,那是情势使然。如今楚赵所起,其与秦国势不两立,安危之机,呼吸成变。进则定功,退则受祸。这就是所谓的同事而异势。伐赵之役,韩信排军于氐水之上,而赵不能败。彭城之难,汉王战于雎水之上,士卒皆赴入雎水,而楚兵大胜,为什么?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没有出死之计,韩信军在孤水上,士卒必死,无有二心。这是韩信所以取胜的根本。汉王深入敌国,置酒高会,士卒已有懈怠之心,战心不固。楚国以强大之威,而丧失国都,士卒皆有激愤之气,救败扶亡之心。这是汉王致败的原因。而且韩信选精兵以守,而赵以内顾之士进攻,项羽选精兵进攻,而汉以怠惰之士应之,不败可能吗?因此说,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是设策的先机。
………………………………
卷十 汉纪二(4)
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纷,何时才能平定呢?”
陈平说:“项王的骨鲠之臣,无非是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敖几个人,大王若能捐出几万斤黄金,行反间计,离间其君臣,使其君臣相疑,项王的为人,意忌信谗,一定会在内部自相诛杀。汉趁机举兵进攻,一定会战败楚国。”
汉王说:“好计。”于是拿出四万斤黄金给陈平,任其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就拿黄金纵反间于楚。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劳多多,然而终不能得以裂地而封王,想要和汉联合起来,灭掉项王而分王其地。项羽果然心里不信任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之地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引以为患。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人准备接待诸侯的礼仪,及见楚使,即假装吃了一惊说:“我以为是亚夫的使节,想不到是项王的使节。”于是使人撤去礼仪,重新以平常的礼节待使。楚使归国,将情形都告诉了项王。项王果然大疑亚夫。亚父想要赶快攻下荥阳城,项羽不信。不肯听。亚夫听说项王怀疑他,大怒说:“天下事已经大定了,请君王自己去做吧。老臣愿君王赐臣骸骨归休。”未到彭城,背上的疽疮发作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事情紧急了。臣请诳楚,大王可以趁机逃出。”
于是,陈平使二千女子趁夜从东门逃出,楚人见了,四面围击。纪信乃乘汉王之车,建汉王旗节,宣称城中食尽。汉王出降。楚人皆呼万岁。去城东观看。汉王因此得便与数十骑从西门逃去。令韩*,与周苛,魏豹,守荥阳。
项羽见纪信,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汉王已经逃出去了。“项羽烧杀纪信。
周苛等人在一起说:“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因共杀魏豹,
汉王出荥阳,至成皋入关,收兵将要继续东去。韩生对汉王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拒已有数岁了,汉常陷入困顿。愿君王出武关,项王一定会引兵南走。大王深壁不和他交战。使荥阳,成皋间得以休息。并使韩信等得以安辑河北赵地。连接燕齐。君王于是再走荥阳。如此,则楚国所要面对的敌人就会增多。力量就会分散。汉得到休息,再与楚交战。一定能战败楚军。“
汉王从其计,出军苑叶之间,与英布边走边扩充军队。项羽听说汉王在苑。果然引兵南下。汉王坚壁不与交战。汉王败走彭城西下,彭越攻下的城池也相继丢失,只带着自己的部队,北居河上,常往来为汉的游兵,攻击楚人。绝其后队的军粮。是月,彭越渡雎水,与项声,薛公在下邳城下交战。破杀薛公。项羽乃使终公守成皋。而自己东下攻击彭越。汉王引兵北向,击破终公。驻军成皋。
六月,项羽已破走彭越,听说汉军复驻成皋,就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羽对周苛说你若肯为我将,我以你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大骂说:”你还不赶快降汉,晚了就将成为俘虏了。你不是汉王的对手,“
项羽烹杀周岢。并杀掉枞公。虏韩*。遂围成皋。汉王出逃。独与滕公同乘一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在小修武传舍留宿。次晨,自称汉使,驰入赵营。张耳韩信还未起床,即于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韩信张耳起床,方知汉王来,大惊。
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召集赵兵未曾出发的士卒进击齐国。
有一部分汉将从成皋逃出,前来跟从汉王。
楚军拔成皋城。将要西去。汉使兵在鞏相距,使他不能西向。
秋七月。有星孛于大角。
临江王敖薨,子尉嗣立。
………………………………
卷十 汉纪二(5)
汉王得韩信军,军威大振。
八月,引兵临河南乡,驻军小修武。准备再次与楚军交战。郎中郑忠说服汉王,使他高沟深垒,不要与楚军交战。
汉王听从他的计策,使将军刘贾,卢悺将卒二万人,骑兵数百人,渡白马津,进入楚地。帮助彭越烧毁楚军的积聚,破坏其粮草,使楚军不能自给。
楚兵进击刘贾,刘賈则坚壁不与他交战。而与彭越相保。
彭越攻洵粱地,攻下雎阳,外黄等十七城。
九月,项王对大司马曹咎说:“你谨守成皋城。假使汉王挑战,你一定要谨慎守城,不要与他交战。只要使他不能东去即可。我十五天必定梁地。再来接应将军。”
项羽引兵东行。进击陈留,外黄,雎阳等城,都一举攻下。
汉王准备放弃成皋以东,屯军鞏洛与楚军相拒。
郦生说:“臣听说知天下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敖仓,是天下粮草转运之地,臣听说其下有积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却引兵而东。令兵卒分守成皋。这是上天拿来资助汉王的大好机会。如今楚国易取而汉国反而退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大王有点过了,况且两雄不并立,楚汉长期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农夫放下农具,不再耕作。织女下机,不再力织。这是因为天下未有所定的缘故。希望大王赶快进兵,攻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拒飞弧之口,守白马之津。以向诸侯显示形制之势。则天下人就知道该如何归属了。”
汉王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再次谋取敖仓。食其又对汉王说:“如今燕赵已定,只有齐国未下。诸田宗族强盛,负海岱,阻河济,南与楚相近,人多变诈,大王虽派遣数万雄师,也未必可以期岁而破。臣请奉大王明诏,前去说服齐王,使他为大汉而称东藩。”
汉王说:“好。”
于是就使郦生对齐王说:“大王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宿吗?”
齐王说:“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于谁?”
郦生说:“归汉。”
齐王说:‘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郦生说:”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汉王到了汉中,项王却迁杀义帝。汉王听说了,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责问义帝的处所。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攻城略地,都分赐将士,与天下英士同利,豪杰贤才都乐意为其所用。项王有倍约之名,杀死义帝之实。对人们的功劳往往不在心上。
………………………………
卷十 汉纪二(6)
四年冬十月。韩信击破齐历下军。遂至临淄。齐王以为郦生卖己,烹杀郦生。然后引兵东走高密。派使者去楚国求救。田横逃走鄱阳。守相田光奔走城阳。将军田既在胶东驻军。楚国大司马曹咎守成皋,汉军数挑战,楚军不出。使人辱骂他,过了很久,曹咎怒,派兵渡汜水。士卒渡了一半,汉军进击,大破楚军。尽得楚国宝玉货贿。
曹咎及司马欣都在汜水上自杀。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驻军广武。依靠敖仓供应军食。
项羽攻之下梁地十余城,听得成皋破,就引兵还。此时汉军方在荥阳以东围困钟离昧,听到项羽大军到了,就都走入险阻防守。项羽亦驻军广武,与汉军相持。就这样过了数月,楚军食少,项王心患之。于是准备大板,将太公放置在上面,告诉汉王说:“今日不赶快投降,我就要烹杀他。”
汉王说:“我与项羽都是北面受命于怀王,约为兄弟。我的老人即是项羽的老人,你要烹杀他,不要忘了分我一勺羹。”
项王怒,将杀太公。项伯说:“天下事未可知。况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徒增祸患而已。”项王就听从了他的劝说。
项王对汉王说:“天下汹汹数岁,都是因为我们两个的缘故。愿与汉王挑战,决一雌雄。不要再让天下人民父子受苦了。”
汉王笑着说:“我宁可与你斗智,不会和你斗力。”
项王多次使壮士出面挑战,汉军有一位善于骑射的将军叫楼烦,每次都由他射杀挑战的壮士。项王大怒,,就自己亲自背甲挑战。楼烦将要射他。项王嗔目大喝,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出来。汉王使人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汉王大惊。于是项王在广武与汉王对阵相见。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说项羽道:“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这是第一罪。矫杀卿子冠军,这是第二罪。救赵不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这是第三罪。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这是第四罪。杀秦降王子婴,这是第五罪。在新安诈坑秦降卒二十万,这是第六罪。将肥美之地王诸将,却迁逐故王,这是第七罪。出逐义帝于彭城,自以为都,夺韩王地,并王梁楚,这是第八罪。使人阴杀义帝于江南,这是第九罪。为政不平,主约不信,为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这是第十罪。我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攻击你,何苦与你挑战呢?”
项羽大怒,弯弓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为了不在军中引起恐慌,忍疼弯腰摸着脚面说:“这个强虏竟然伤了我的脚趾。”
汉王病创卧床,张良强请汉王起床出外劳军,以安士卒。以备楚军乘胜进击。汉王出门行军,因为病得厉害,就驰入成皋。
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与齐王在高密合军。有客对龙且说:“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在自己的土地上,兵易败散。不如深壁高垒,不与其战。使齐王令信臣招降亡城,亡城听说齐王还在,而且楚国来救,就会反汉而归。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如果齐城皆反,无所得食,就可不战而降。”
龙且说:“我平生知道韩信这个人的为人,不难对付。曾经寄身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惧。况且救齐,如果不战而降,我何功之有?如今战而胜之,齐国的一半可得了。”
十一月。齐楚与汉军夹潍水而阵。
韩信令人趁夜准备万余砂囊。塞住潍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假装不胜还走。龙且果然大喜说:“我就知道韩信怯弱,”遂引军追韩信。韩信使人掘开上游沙囊。河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能渡河。韩信反军,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田广逃走。韩信遂逐北至城阳。虏齐王田广。
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进至博阳。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灌婴,灌婴在羸下击败田横军。田横逃往梁地。归彭越。
灌婴在千乘追击齐将田吸,曹参在胶东追击齐将田既,两军尽被破杀,齐地至此全定。
立张耳为赵王。
汉王病愈,西入关。至鑠阳。枭故塞王首。
留四日。复回广武军中。韩信使人对汉王说:“齐人伪诈多变,是反复无常的国度,南边临楚,请求任命为假王以镇抚其地。”
汉王发书大怒,骂道:“我困在此地,日夜盼望你来助我,如今还要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悄悄蹑汉王足。因附耳对汉王说:“汉军方不利,能有能力禁止韩信为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王。善遇他,使他好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此时也醒悟了,就故意大骂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怎么可以以假冠之。”
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
………………………………
卷十 汉纪二(7)
项王听说龙且战死,大惧。使盱眙人武涉前去游说齐王韩信。说:“天下人苦于秦的苛法已经很久了,因此相约共同并力击秦。如今秦已破,应该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以休士卒。然而汉王再次兴兵东向,侵夺人应得的分地,已破三秦,又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国。他的本意是不并吞天下不会罢休,他的贪得无厌也太过分了。汉王这个人太狡猾,已经在项王掌握中数次了,项王怜而活之。然而一旦得以脱死,就接着背约,反过头来攻击项王。这个人反复无常如此,实在叫人不可亲信。今日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交往深厚,为他尽力用兵,然而一定会最终为他所擒获。足下之所以直至今日还能苟且存在,是因为有项王在。当今二王的成败,全在于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紧接着他就要攻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旧,何不反汉,与楚国联合,三分天下而王之?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一定与汉联合击楚,我以为大凡智者都不会如此打算,不知将军有什么打算?”
韩信拜谢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划不用。因此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绶,交给我数万兵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因此我才得以至此。人家如此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也不能改变我的初衷。希望你能为我敬谢项王。”
武涉已去,蒯彻知道天下之权在韩信,就以相人之术前去对韩信说:“我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又危惧不安。相君之背,又发现贵不可言。”
韩信说:“怎么讲?”
蒯彻说:“天下初发难时,众人的目的都在亡秦而已。如今楚汉纷争,使天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骨于荒野之中者不可胜数。楚人走彭城,转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而兵困于京索之间,阻西山而不能进,已有三年了。汉王将十万之众,据鞏洛,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摧折败北不能自救,这说明他也是智勇俱困了。百姓罢极怨望,无所归依。据臣预料,现在的形势,非是天下的圣贤,不能息天下之祸了。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将军若能听臣的愚计,不如两利而并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以足下之圣贤,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赵燕。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为民众的愿望,西向为百姓请命。这样一来天下人将风走而云应。谁敢不听?这时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齐国本来就有胶泗之地。将军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会于齐了。小人听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认真考虑。”
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