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校词芷溲辍T缸阆氯险婵悸恰!
韩信说:“汉王待我甚厚,我岂可因为私利而背叛他?”蒯生说:“当年常山王与成安君为布衣时,为刎颈之交。后来因为张堰,陈泽的事,常山王杀成安君于泜水之南,身首异处。此二人相交,可谓天下人中至为深厚的了,然而至于互相残杀,是什么原因?人生之患生于多欲,而人心其实难测啊。今日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一定不如两全二君来的牢靠。因为生活当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一定会有大于张堰陈泽的事情的,因此臣以为足下说汉王一定不会危害自己的事是错误的。大夫文种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尽而猎狗烹。足下与汉王的关系,以交友而论,不如张耳与成安君。以忠信而言,不如大夫文种与句践。这两件事足以说明问题了。愿足下深思。而且臣还听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将要因此归向何处呢?”
韩信拜谢说:“先生不要再说了。我将考虑这件事。”过了数日,蒯彻再次见韩信说:“善听,事情才有成功的机会。仔细考虑计谋,才能使成功变成可能。听过计失,而能保持长久的安宁,这样的事情少之又少。遇事只有当机立断,不要在乎毫厘之小计,才能成功。遇事优柔寡断,事情已经决定但不敢去实行,徘徊观望。这可是百事之祸的开端。功业,难成而易败。天时,难得而易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王终不能夺我齐国。最后决定谢过蒯彻,不采纳他的意见。蒯彻因离去佯狂为巫。
秋七月,立英布为淮南王。
八月,北貉燕人来送枭骑助汉。
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于军事,官吏为他准备衣棺,转送其家。四方因此归心。
当年,以中尉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是周苛的从弟。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项羽患之,却无可奈何。汉王使侯公说服项羽放还太公。项羽乃与汉王相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九月,楚国放还太公,吕后。引兵解围东归。
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楚国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的时机。如今放他走了,正所谓养虎遗患啊。”
………………………………
卷十一 汉纪三(1)
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期会击楚。韩信。彭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汉军。汉王只好坚壁自守。对张良说:“诸侯不从,该怎么办?”
张良说:“楚兵将破,二人却未有分地。他们不来那是正常的。君王能与他们共天下,他们可马上就会来。齐王韩信之立,本来不是出自君王的意愿,韩信也并不以为牢靠。彭越本定梁地,当初君王因为魏豹的缘故,立他为相国。今魏豹已死,彭越也希望称王。君王如今却不能早定此事,君王如果能将雎阳以北至谷城的土地都划给彭越称王,从陈以东至海,都给韩信。韩信家在楚,他的意愿是想复得故邑,能捐出此二地给二人,满足他们的愿望,使他们各自为战,则楚国易破。“
汉王从其计,于是韩信,彭越都引兵前来。
十一月。刘贾南渡淮河,围寿春。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周殷叛楚。以舒城之兵屠灭六城。举九江兵迎英布。并在行军途中屠灭城父。随刘贾与诸侯会师。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军战不胜,入壁坚守。汉军及诸侯军将其团团围困。
项王夜里听见汉军四面皆楚歌,大惊说:”汉军已经将楚国全占领了吗?为什么外面这么多楚人?“
于是中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热泪长流。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驹,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趁夜溃围南出驰走,比及平明,汉军这才发觉。令骑将灌婴帅五千骑追赶。项王渡淮,能跟从的骑士只有百余人。到了阴陵,迷失了道路。问一田父,田父骗他说往左。往左就陷进了大泽当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很快就追上了。
项王乃转头引兵向东。至东城。手下只剩下二十八骑。而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能得脱,就对其手下骑士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从来未曾败北,遂霸有天下。然而今天却困顿于此,这是上天将要亡我,并不是我作战不利导致的。今日应当决一死战,寡人愿为诸君快战,一定会溃围,斩将,拔旗,三战三胜,以向诸君表明,令诸君知道。这是天欲亡我。不是作战失利造成的。“于是分其骑为四队汉军将他团团围困。项王对他手下的骑士说,”我为大家取汉军一将。“令四面的骑士同时驰出。相约在山下三处会面。
于是项王大呼驰出。汉军皆闻之披靡。遂斩汉军一将。
当时,郎中骑杨喜追项王。项王嗔目怒喝,杨喜人马俱惊。反身而逃数里。项王与手下骑士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就分军为三,将三处团团围住。项王驰走如飞,又斩汉军一将。杀十数百人。再将其骑士聚在一起,清点人仅折两骑。项王对手下骑士说:”怎么样?“
众人都心服说:”真如大王所言,是天欲亡楚啊。“
项王准备东渡乌江,乌江亭长准备了小渔船在江边等候。对项王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也足以为王。愿大王赶快渡河。今日只有老臣有船。如果汉军来了,就无法渡河了。“
项王笑着说:”如今天要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况且项籍与江东八千弟子渡江西向。今却无一人回还。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内愧于心吗?“
于是将自己所乘的骏马送给乌江亭长。令骑士都下马步行,持短兵与汉军接战,项籍独杀汉军数百人,身被十余创,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故人吗?“
吕马童熟视良久,対中郎骑王翳说:”这是项王。“
项王说:我I听说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我今天就成全你吧。“
于是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其余的骑兵互相揉践,为了争项王尸互相杀死数十人,最后杨喜,吕马童及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体,五人将尸身凑在一起验定为是。于是封五人尽为列侯。
………………………………
卷十一 汉纪三(2)
楚地尽下,只有鲁城不肯投降。汉王引天下兵将要屠城。至其城下,犹闻城中吟诵之声。以为他们是守礼仪的国度,情愿为主死节。于是打消了屠城的想法,将项羽的头拿给城中看,鲁城见项王已死,就举城归降。
汉王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亲自为他发丧,举哀而去。诸项氏之属都不予诛杀。封项伯等人都为列侯。赐姓刘氏。
太史公说:”项羽起于陇亩之中,三年之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人能超过他。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却报怨王侯叛己,不是太难了吗?自矜功伐,愤其私智而不师古,以为霸王之业,可以力争。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国灭家。身死东城。尚且不知觉悟,而不知道自责。只是以为是天要亡我,非用兵之罪,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谬论吗?“
扬子法言说,有人问楚败垓下将死,却说这是天要亡我,这句话可以谅解吗?汉王屈于群策,群策屈于群力。楚王则排斥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于人者无所不克,自屈者自负,这才是楚国落败的原因。
汉王还至定陶,驰入齐王韩信军营,夺其军。
临江王共尉不降,遣卢绾,刘贾进击,虏获共尉。
春正月,更立齐王韩信为楚王。王淮北地,国都为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国故地。国都定陶。下令说:”天下纷乱,兵革纷纷已有八年。天下百姓苦兵日久,今日天下事毕,大赦天下。殊死以下得免。“
诸侯王都上书,请尊汉王为皇帝。
二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变更王后为皇后。太子为皇太子。追尊先母为昭陵夫人。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助诸侯诛灭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他为王。项羽侵夺他的土地,称他为番君。如今重新以他为长沙王。又有故越王无诸,世奉粤祀。秦人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无诸帅闽中兵,佐诸侯灭秦。项羽废而不留意。今日立他为闽越王。王闽中地。
皇帝西去定都洛阳。
夏五月,士兵闲散者皆罢归家。下诏称民众前些时日或许啸聚山林。今天下已定,着即定省归家。军吏爵七大夫以上,都有食邑。皇帝置酒洛阳南宫。皇上说:”希望大家据实回答,我所以得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王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失天下?“
螅渫趿昊卮鹚担骸北菹率谷斯コ锹缘兀徒ト〉耐恋卮透S胩煜氯送O钣鹪虿蝗唬群τ泄χ迹杉上湍堋U馐撬煜碌脑颉!
皇上说:”先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所以我得天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才为我所擒。“
群臣悦服。
韩信至楚。召漂母,赐给她千金。又招曾经辱他于胯下的少年,使他为中尉官。并对诸将相说;”他可是壮士。当时他辱我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杀了他?只因杀之无名,因此才忍让至此。“
彭越既受汉封,田横惧诛,与其手下五百余人入海,居住在海岛上。
皇上因为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地的贤者又多归附他,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使使赦田横罪。召他入都。田横拜谢说:”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听说其弟郦商在军中为将,臣恐惧不敢奉诏。请求为庶人,在海岛中守岛。“使者还报。皇上就下令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至。若敢动其人马跟从者一丝一毫,族灭。“然后又使使者告诉田横他昭告郦商的情形。并说:”田横若来,大者封王,小者为侯。如果不来,将提兵加诛。“
于是,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至洛阳。
………………………………
卷十一 汉纪三(3)
田横与其客一道乘传至洛阳。在离洛阳城三十里的驿站停下。对他的客人说:“田横开始的时候与汉王都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田横为其虏。北面而事之,这样的耻辱已经够大了,况且我烹人之兄长,与其弟并肩而事王,总是他因为畏惧天子的威德而选择原谅我,我又怎么不自愧于心呢。况且陛下所以要见我,不过是为了要见我一面而已。如今斬我头,奔驰三十里间,形容尚不能败,还可以看得清。”于是拔剑自杀。令其客持其头,随使者驰奏。皇上说:“可叹啊。起自布衣。兄弟三人皆王,真的是贤圣之极啊。”
于是为之流涕,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之礼安葬他。既葬,二客在其坟旁穿孔,从其孔中入坟自杀。到地下跟从他。皇上听说后大惊,以为田横之客都是贤能之人,余下的五百人尚在海岛中,发使召见他们,他们听说田横已死,都愤而自杀。
起初,楚人季布为项羽的将领。曾经多次窘辱皇上。项籍灭,皇上以千金购求季布。敢有藏匿者罪三族。季布就变相为奴,自卖于鲁国大侠朱家。朱家心知他是季布,将他买回家,然后亲至洛阳,去见滕公。说:‘季布何罪。只不过是臣各为其主罢了,项氏的旧臣岂可尽诛?今皇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为什么要让人看到你目光短浅呢?况且以季布之贤,如果汉求之过急,他将会不北走胡地,就南投吴越。因为疑忌壮士而将他送给敌国,这是伍子胥之所以鞭打楚平王之尸的原因。先生何不从容对皇上进言,使皇上改变他的想法呢?“
滕公于是就找机会将朱家的话转述给皇上。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的罪过,召见他并拜为郎中。朱家遂不复与季布相见。
季布的同母弟丁公,也为项羽之将。曾经在彭城西追逐皇上短兵相接,皇上情势甚为窘迫,就回头对丁公说:”两贤相争,何必互至窘困呢?“丁公闻言,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前来偈见。皇上斩丁公以徇于军中,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是使项王失天下的主要原因,今日斩杀他,就是为了使今后为人臣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司马光为此评论说:高祖自从在丰沛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招降纳叛,实在是数不清了。及即帝位,只有丁公因为不忠受戮。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取之时与守成之势,情势不同。正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故当其宜。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莫不为臣。如果再不明示礼仪,从而使为臣者为了侥幸取利而怀二心,则国家岂能长治久安呢?因此以大义取舍,使天下人都明白,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怀恩结私的人虽于己有恩,犹因不义而不可姑且。戮一人而千万人惧,高祖虑事实在是深远不可及啊。其子孙享有天禄四百余年,实在是固所应当的了。
齐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乘弊车,穿破羊裘。通过齐人虞将军求见皇上。虞将军要他换上新的衣服。娄敬说:”臣穿帛衣,就帛衣见皇上。穿粗布衣服,就粗衣见皇上。“终是不敢换衣。
于是虞将军入宫对皇上说了,皇上就召问娄敬。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是要与周室一比强盛吗?“
皇上说:”是的。“
娄敬说:”陛下取天下的方式与周朝不同。周朝的先人后稷封于郃地,积德行善,十几世后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诸侯自动归心。遂灭殷为天子,及成王即位,周公为相,这才经营洛邑以为此地是天下的中心,诸侯四方纳职贡,四方均同。有德则容易为王,无德则容易灭亡。因此周朝强盛的时候,天下和洽。诸侯四夷,莫不宾服。争效贡职。及周室衰亡,天下莫朝,周室不能制。并不是因为他的德薄,而是形势使他变弱,今日陛下起于丰沛,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间相持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荒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病之人未起,就要与成康之世比强盛,臣窃以为这是不可取的。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假如猝然有急,百万之众可以立即具备。臣以为这是上天送给陛下的厚礼。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如果陛下入关而定都于此,一旦山东有乱,秦国故地可以保全而有。与人相斗,不扼其咽喉而拊其背,怎能保证获得完胜?今日陛下按察秦国故地,这可是扼天下之喉的要地。“
皇上问群臣,群臣都是山东人,争着议论说,周王数百年,而秦则二世而亡。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渑,背河向伊洛,其固亦足以依靠。”
皇上问张良。张良说:“洛阳虽有此固,但形胜偏小,不过数百里,而且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地。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输转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这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所说的是有道理的。”
皇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为奉春君。赐姓刘氏。
………………………………
卷十一 汉纪三(4)
张良素来体弱多病,从皇上入关,即导引不食粮谷。杜门不出。说:“张家世世相韩,及韩国破灭,不爱万金之资。只愿为韩向强秦报仇。振动天下。今日以三寸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侯,这是布衣仕进的顶点了。张良已经心满意足了。愿放弃人间之事,跟从赤松子出游。”
司马光评论说:有生有死,就如有白天和晚上一样自然。自古及今,没有谁能够超然于生死之外。以子房的通达明理,足以知道神仙之说的虚妄诡奇。然而他却说要从赤松子游,借仙遁世,他的应变才智无人能及了。他知道在此功成名垂之际,人臣其实最难处世。高帝所称扬的,也就三杰而已。淮阴侯诛夷,萧何不免系狱。难道不是因为满盛不知静止的缘故吗?子房因此自托于神仙,遗弃人间,视功名为外物,置荣利于不顾。这正是所谓的明哲保身。子房可算是把握得恰到好处。
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秋七月。燕王臧荼造反。皇上亲自为将前去征讨。赵景王张耳长沙文王吴芮皆薨。
九月,虏藏荼。壬子,立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家与皇上同里,卢绾又与皇上同一天生日,皇上宠幸他,群臣莫敢望。因此皇上特地立他为王。以表现对他的特别尊崇。
项王故将利几反,皇上亲自领兵击破他。
后九月,修治长乐宫。
项王大将钟离昧,平时与楚王韩信相善。项王死后,逃归韩信。汉王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诏令楚国逮捕他。韩信初就国。按行郡县,陈兵初入。
六年冬十月。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皇上就这事征求诸将的意见。诸将都说:“赶快发兵,坑杀这竖子。”
皇上默然,又问陈平。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反,韩信知道吗?”
皇上说:“应该还不知道。”
陈平说:“陛下精兵能超过楚国吗?”
皇上说:“不能。”
陈平说:“陛下手下诸将用兵,有能超过韩信的吗?”
皇上说:“无人能及。”
陈平说:“如今陛下兵不如楚精,将领不及韩信英明。如果举兵攻打他,只会激他速反。”
皇上说:“那么该怎么办呢?”
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狩见诸侯的先例。陛下可以传令假装出游云梦,在陈地与诸侯会盟。陈,是楚国的西界,韩信听说天子以好出游,一定以为不会有事而出郊迎接。陛下因而擒住他。这只是一名力士的事情。”皇上以为此计可行,就发使告诉诸侯,在陈地会盟。天子将要南游云梦。楚王韩信得到消息,疑惧不知所为。有人对韩信说:“斩钟离昧之首献给皇上,皇上一定会欢喜。这样就不会有什么祸患了。”
韩信从其计,
十二月,皇上在陈地与诸侯会盟。韩信持钟离昧首级觐见。皇上令武士缚韩信。将他载在后车。韩信说:“果然如人所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今日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皇上说:“有人告你要造反。”
遂械系韩信归都。因大赦天下。
田肯向皇上进贺说:“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是形胜之国,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在此列兵以制诸侯,就如同高屋建瓴,一览无余。齐国东有琅琊,即墨富饶之地,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这就有如东西秦,非亲子弟不可使为王。”
皇上说:“说的有道理。”赐黄金五百斤。皇上回到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韩信知道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在居处常私下怏怏。羞与绛侯。灌婴等同列。曾经去将军樊哙家,樊哙跪拜送迎,口中称臣说:“大王竟然光临臣家,实在是万分荣幸。”
韩信出门笑着说:“活在世上竟然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实在是不幸。”
皇上曾经从容与韩信谈论,诸将能将兵多少,皇上说:“如我能将兵几何?”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皇上问:“那么如先生能将几何?”
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
皇上笑着说:“你多多而益善,怎么会为我所擒呢?”
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这才是韩信为陛下所擒的原因。且陛下之所以成功,完全是天授,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
卷十一 汉纪三(5)
甲申,开始剖符封诸功臣为诸侯。
萧何封酂侯。食邑独多。诸功臣都说:“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如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功劳反居臣上。这是为什么?”
皇上说:“诸君知道打猎的事吗?打猎时追杀兽兔者,是狗。而发纵指示兽兔所在的位置的是人。今诸君徒能得走兽,功劳等同于狗。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等同于人,你们以为谁的功劳最大?”
群臣皆不敢言。张良为谋臣,也没有战斗之功,皇上使他自择齐地三万户。
张良说:“臣起兵于下邳,与皇上在陈留会师。这是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不时得中。臣愿意封留地就够了,不敢当三万户。”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这并不是臣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