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恿钪澹鬃铀担赫馐鞘裁椿埃裤勺渝故乩窨晌缴啤2还洞佑谇祝湫形薹抢碇拢虼怂嗣挥锌梢岳爰渌堑牡胤健H缃裰钔饧也宦巯陀氩恍迹⑹提♂ⅲ植荚诹泻钪唬虻浔溃蚪汀3枰獠⒂谝患摇@刍笮业娜ㄖ矗郎锨八醇八次拧R灾劣诓⒅么笏韭斫伲矢λ涫ⅲ杆渎。彻缸魅抟钥氨取H欢卑葜眨瑫暼蝗帐场2辉谄淝昂螅词橇偈露ⅲ馑得鞅菹虑肺拮ǎ兄阜且唬擞兴员靥H擞兴囟ㄗ翊印S凶锒裾卟蛔挤#薰δ苷弑厥芄倬簟H绱嘶澳逊担シ牵聪M蠹腋芯跏ッ鳎ナ怂蹋呵锼ィ赶袢绱嗣靼祝晕匏酢2皇潜鸬脑颍饕且蛭笔抡哂珊笫忧埃薹侨耍臼亲陨硭校床荒茏晕揖导V皇亲砸晕恰T副菹录又戮希此汲醭刑煜率钡谋Ц海怨盼煌跣摹H绱嗽蚶枋谏薏辉孟病I系郯偕瘢不崾栈雇跸楦B唬裁聪酉抖蓟嵯酢
皇上又徵孔光诣公车。向他询问日食的事。并拜为光禄大夫。秩禄中二千石。给事中。地位仅次于丞相。
起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王获杀奴,王莽切责王获,令自杀。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王莽者数百人,至此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再次深讼王莽的功德。皇上于是徵王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皇太后。
董贤因日食之变,阻止傅晏息夫躬的计策。辛卯,皇上收傅晏印绶,罢官就第。
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辜过,皇上乃免息夫躬孙宠之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鲍宣上书说: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以来,父虧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日食于三始(正月一日为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实在教人畏惧。小民在正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是日亏呢。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尸位素餐之人。徵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欢然,莫不悦喜。天人同心,人心悦,则天意也就缓解了。但二月丙戌,白虹贯日,连阴不雨,这是天下忧结未解的缘故,侍中驸马都尉董贤,本无葭莩之亲,但以令色谀言自进。赏赐无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太小。董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將作修治宅邸。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上冢有法会,都是太官准备供具。海内贡献,当养一君。如今却全都供给董贤家,这岂是天意与民意?天不可久负,厚遇如此,反而会害了他。如果真的宠幸董贤,就应该为他谢过天地,解除天下仇讎,免遣就国。将他的乘舆器物,收归县官。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的话海内布满仇家,没有能得久安的。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将他们免爵以正天下视听。复徵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百姓改变看法。以此顺应天心。建立大政,兴太平之端。
皇上感到灾异太不平常,就采纳鲍宣的建议,徵何武彭宣,拜鲍宣为司隶。
………………………………
卷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2)
皇上假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邑(此三侯先只封侯而无国邑)。
王嘉封还诏书。因奏封事进谏说:臣闻爵禄土地,为天所有。书经说,天命有德之人,位居列侯列卿士大夫,王者代天爵人,尤其应该谨慎,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今圣体久不平,臣嘉因此内惧。高安侯董贤,是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幸他,尽府库财物以富足他,损至尊之威而宠幸他,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尚唯恐不足。财皆民力所为。孝文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如今董贤布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如此流闻四方,天下同怨。往古以来,从没有贵臣这么做的。谚语说: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今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为董贤增加封户,并赐给三侯国邑。臣窃自迷惑,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都是阴侵阳之戒,本来董贤已经是再封(前封关内侯,后封高安侯),傅晏傅商也曾先后增益邑户,本来由于缘私横求,恩遇已经过厚,但他们却求索自恣,不知厌足。实在是有伤尊尊之义。为害甚切,不可以示天下。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应该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佑。为什么轻身肆意,不念高祖勤苦创业,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的苦心呢?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并不是爱死而不自主动接受法律制裁,而是因为唯恐天下人闻之,所以不敢自劾。
起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刘云狱,当时冬月未尽二旬,而梁相怀疑刘云冤枉,治狱之辞有假,上奏欲将此时移至长安狱,更下公卿覆治。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以为可许。但天子却以为梁相等人皆见上体不平,外内顾望,操持两端,希望刘云能熬过冬天,没有讨贼疾恶为主复仇之心。将梁相等皆免为庶人。后数月大赦,王嘉举荐梁相等皆有才行,圣王有记功除过之量,臣窃为朝廷惜此三人。书奏,皇上心不能平。后二十余日,王嘉封还为董贤增益邑户的事,皇上于是发怒,招王嘉诣尚书责问,以梁相等前坐不忠,罪恶著闻,相君当时就已自劾,如今却又称誉他们,说是为朝廷可惜他们,这是为什么?王嘉免冠谢罪。事下当时上朝的朝臣,光禄大夫孔光等劾奏王嘉迷国罔上不道,请谒者招王嘉诣廷尉诏狱。议郎龚等以为王嘉言事前后相违,宜夺爵土。免为庶人。永信少府猛等,以为王嘉罪名虽应当依法按治,但使大臣括发关械,裸躬就笞,不是重国体褒宗庙所当行的,皇上不听。诏令使谒者持节,召丞相诣廷尉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同和药送给王嘉,王嘉不肯服,主簿说:将相不对理陈冤已经相习以为故事,君侯应该自己引决。
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王嘉接过药杯摔碎在地上,对官属说: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应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能如儿女辈,为什么要饮药而死?王嘉遂整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卒小车,去盖不冠。使者诣廷尉,廷尉收王嘉丞相新浦侯印绶,将王嘉收缚载往都船诏狱。
皇上听说王嘉活着自去诏狱,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官员杂治。官吏诘问王嘉,王嘉回答说:按事者都希望得到实情,窃见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并不是以为东平王不当死,而是希望由公卿会议以示慎重。实在不见其外内顾望,阿附为刘云拖延时间,以求再次幸得蒙大赦。梁相等都是良善官吏,臣窃为国惜贤。并不是因为与他们有私情。
狱吏说:既如此,府君为什么说罪过应当,有负国家?看来你入狱不是没有原因的。于是狱吏开始侵辱王嘉,王嘉喟然仰天长叹说:幸得充备宰相,不能进贤退不肖,因此负国,死有余责。狱吏问贤与不肖的人名,王嘉说:贤者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进。恶高安侯董贤父子乱朝而不能退。罪当死,死无所恨。
王嘉系狱二十余日,不食,呕血而死。后来皇上览其书对,思王嘉之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孔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汜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皇上这才知道孔光前次免职,并非是因为他的过错。于是就将过失都退给曾经毁短孔光的人,说:傅嘉前为侍中,毁短仁贤,诬愬大臣,令俊 艾乆始其位。免傅嘉为庶人。归故郡。
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司隶鲍宣坐摧辱丞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以其死而可怜他,九月乙卯,册免丁明,使就第。
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巳丑,韦赏卒。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文说: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昔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
是时,董贤年二十二岁,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通过董贤奏事。因为父亲董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禄为中二千石。弟董宽信代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为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子弟之上。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董贤父董恭为御史,事孔光。及董贤为大司马,与孔光并为三公。皇上故意令董贤私下里去孔光处,以观察孔光如何接待他。孔光温雅恭谨,知道皇上欲尊崇董贤,及听说董贤来见,孔光警戒衣冠,出门等待。望见董贤车乘,然后退入。董贤至中门,孔光入阁。董贤既下车,孔光乃出门拜谒,送迎甚谨。不敢以宾客钧敌之礼相待。皇上听说后心里喜欢,立拜孔光两兄子为谏大夫,常侍。董贤自此权利与人主相当了。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有平阿侯王谭之子去疾为侍中。弟王闳为中常侍。王闳妻父中郎将萧咸,是前将军萧望之之子。董贤之父董恭羡慕他的家世,要为其子董宽信求萧咸之女为妇。使王闳说合这件事。萧咸惶恐不敢当。私下里对王闳说:董公为大司马,册文说允执其中,这是尧禅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长老见者,莫不心惧。这岂是我们家的人所能承受的?
王闳性有智略,听到萧咸的话也有感悟,于是还报董恭,传达萧咸深自谦薄之意,董恭叹息说:我家因为什么有负天下,竟为人如此畏惧。心下有点不高兴。后来皇上置酒麒麟殿,董贤父子亲属宴饮侍中。中常侍皆在侧。皇上酒酣,从容看着董贤,笑着说:我要效法尧舜禅让怎么样?
王闳进言说: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所有。陛下承宗庙,当传子孙于无穷。统业至重,天子无戏言,愿陛下慎思。
皇上默然不悦。左右皆恐。于是遣王闳出归郎署。过了很久,太皇太后为王闳致谢,复招王闳还。王闳遂上书进谏说:臣闻王者立三公,取法于三光(日月星)。居其位者当得贤人。易经说:鼎折足,覆公餗。暗喻三公非其人之故。昔日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帝幸韩嫣,赏赐而已。皆不在大位。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也没有名迹高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足。典卫禁兵。无功封爵,父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藏。万民欢哗,道路私议,实在是因为不当天心的缘故。昔日褒神幻化为人生褒姒,乱周国。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董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这是不可以用来垂法后世的。
皇上虽不从王闳之言,但赞赏他年少志强,也不怪罪他。
………………………………
卷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3)
元寿二年春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翻译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都因为绝远,不在数中。他们前来贡献,则自己通报,不隶属于都护总领。自黄龙以来,单于每入朝,其赏赐锦縤布匹,都大大超过从前。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震怖于董贤年少,问译者,皇上令译者回答说,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于是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皇上以太岁厌胜所在。使单于居上林苑葡萄宫。告诉他们是为了更加礼敬他们。单于知道原因后不悦。
夏四月壬辰晦,有日食。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皇上崩于未央宫。
皇上亲见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欲强主威,以效法武宣。然而宠信馋谄,憎疾忠直,汉业由是遂衰。太皇太后闻皇上去世,即日驾临未央宫,收取皇上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引见东厢。询问他丧事如何调度,董贤内忧,不能回答。只有免冠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以前曾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我令王莽辅佐君侯。董贤顿首连称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王莽。诏令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王莽调度。王莽以太后指意,使尚书劾奏董贤。皇上病重不亲医药,禁止董贤不得入宫殿司马中。董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巳未,王莽使谒者以太后诏令在阙下对董贤宣布说:董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日董贤及妻子皆自杀。家中惶恐夜葬,王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其棺,至狱验视。因埋于狱中。
太皇太后诏令举荐可为大司马者,王莽就是故大司马,因辞位避丁傅子弟。众庶称以为贤,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在一起计谋,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正应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使亲疏相错。为国家大计着想,于是何武举公孙禄为大司马,而公孙禄亦举荐何武。
庚申,太皇太后自用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立嗣。安阳侯王舜,王莽的从弟,其人喜好修饰,为太皇太后所信爱,王莽举荐以王舜为车骑将军。
秋七月,遣王舜与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箕子以为嗣。
王莽又建议太皇太后诏令有司以皇太后与女弟昭仪专宠阻塞后宫侍寝之路,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宫。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及妻子徙合浦。独下诏褒扬傅喜说:高武侯傅喜,姿性端正,论议忠直,遂与故定陶太后有亲属之谊,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并因此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令傅喜还长安位为特进。奉朝请。傅喜虽外见褒赏,但孤立忧惧,后来再次遣就国,以寿终。
王莽又贬傅太后号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号为丁姬。王莽又奏董贤父子骄恣奢侈,请没收财物入县官。诸因董贤为官的,都罢免。父亲董恭,弟董宽信,与家属徙合浦。母亲别归故郡巨鹿。长安中小民欢哗,向其第哭,实欲盗其财物。县官斥卖董氏财产,凡四十三万万,董贤生前交厚的府吏沛郡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收董贤尸安葬。王莽听说了,以别的罪名将朱诩击杀。
王莽以大司徒孔光是名儒,曾相三主。为太后所敬,天下人都信从他,于是盛尊事孔光。引孔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以前诸多不喜欢的人,王莽都罗织罪名,为他们上弹劾奏章,令甄邯送给孔光,以太后旨意讽喻孔光,孔光素来畏慎,不敢不将奏章奏上。王莽关白太后可其奏,于是劾奏何武公孙禄互相称举,皆免官。何武就国。又奏董宏子高昌侯董武父为佞邪,夺爵。又奏南郡太守母将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关内侯张由,诬告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人入大辟。河内太守赵昌谮害郑崇,幸逢赦令。皆不宜处位在中土。免为庶人。徙合浦。中山之狱,本来是史立丁玄典属考验,但与母将隆联名奏事,王莽少年时羡慕与母将隆交往,但母将隆并不甚亲附他,因此寻找借口排挤他。红阳侯王立,是太后亲弟,虽不居位,王莽因为是其叔父,心内敬惮他。怕王立从容对太后进言,令自己不能肆意而行,复令孔光奏王立罪恶,以前明知定陵侯淳于长犯大逆罪,为言误朝,后来又说官婢杨寄私子为皇子,大家以为吕氏少帝复出。纷纷为天下所疑。难以示来世成襁褓之功。请遣王立就国。太后不听。王莽说:如今汉家衰落,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实在令人畏惧。用公正为天下先,尚恐天下不从。如今以私恩逆大臣之议,如此群下倾邪,变乱从此而起。应该先遣他就国,待安定后再召他入朝就是。太后不得已遣王立就国。王莽此时挟持上下,就是如此。于是附顺王莽者得到提拔高升,忤恨者一律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机断。王平王晏主领机要之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甄丰子甄寻,刘秀子刘棻,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才能有幸于王莽。王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羽承其指意而显奏之,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上以惑太后,下用来示信于众庶。
八月,王莽复白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日皆自杀。
大司空彭宣,因为王莽专权,于是上书说:三公鼎足以支承君主,一足不能胜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迈,数次因为疾病,昏乱遗忘,愿奉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待填沟壑。王莽建议太后策免彭宣,使他就国。王莽恨彭宣求退,故意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彭宣居国数年薨。
班固有赞说: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耻,彭宣见险而止。明白患失的人也实在是异于常人了。
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宫为右将军。左曹中郎将甄丰为光禄勋。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王莽秉政。百官总已以听于王莽。王莽权势日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王莽关白太后,皇上年少,应该为置师傅。徙孔光为皇上太傅。位为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在禁中署门户,以马宫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
卷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4)
孝平皇帝上
元始元年春正月,王莽讽喻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通过多重翻译,献白雉一,黑雉二。王莽令太后下诏,以白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王莽功德,能致周成白雉之瑞。周公及身在而托号于周,王莽应该赐号为安汉公。增加封户爵邑。太后诏令尚书具体操办这事。王莽上书说,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今日愿独自条奏孔光等功赏,寝置臣王莽。不要和他们同列。甄邯建议太后下诏说: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王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因为与太后是骨肉至亲的缘故,而蔽隐不扬。希望王君不要推辞。王莽复上书故让数四,称疾不起。左右希望太后应当不要夺王莽之志,但赏赐孔光等,王莽才肯起视事。二月丙辰,太后下诏,以太傅博山侯孔光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保。皆益封万户。左将军光禄勋甄丰为少傅,封广阳侯。皆授四辅之职。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封承阳侯。四人既受赏,王莽尚未起。群臣复上言,王莽虽然克让,但朝廷应该彰显他的功过,在适当的时机加赏。以明重元功。不要使百僚元元失望。太后乃下诏,以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之事,号为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于是王莽假为惶恐,不得已而起,受太傅安汉公称号。让还益封之事,并说只愿百姓家家自给自足,然后才可加赏。群臣复争。太后下诏说:安汉公自期百姓家给人足,所以听任他的要求。可令他的奉赐都加倍于往日。百姓家给人足时,大司空大司徒可以上闻。
王莽复辞让不受。而建言褒赏宗室群臣。立故东平王刘云太子刘开明为王。又以故东平思王孙刘成都为中山王,奉孝王后。封宣帝耳孙刘信等三十六人皆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皆赐爵关内侯。又令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无子而有孙,为同母兄弟之子者,都可以为嗣。宗室亲属未尽而因为罪过绝嗣的,可以其亲属复籍。天下官吏比照二千石以上,因年老致仕的,给其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并终其身。下及庶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王莽既媚悦吏民,又欲专断,知道太后年老厌政,就讽喻公卿奏言,往日官吏以功次迁至二千石,州部所举茂才异等官吏,大多不能与实相称,应该使他们皆面见安汉公。又太后春秋高,不宜亲省小事,令太后下诏说,自今以来,只有封爵大事可以奏闻,其他事都由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才吏初除官奏事者,都可以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是否称职。于是王莽人人延问,密致恩义,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意者,显奏免职。权与人主相当了。设置羲和官,品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已朔,有日食。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恐皇上外家卫氏夺其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扰乱国家。几危社稷。今皇上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应该申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宗法。六月,遣甄丰奉玺绶,即拜皇上母亲卫姬为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